过关山—— by封藏
封藏  发于:2023年12月07日

关灯
护眼

只见远处有几名男女围在一柳树下,脚边见一衣衫褴褛男子,倚着石头摇头晃脑,对旁人的嘲讽不曾记挂心上,甚至用诗句回答旁人的冷言冷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着他还大笑起来,而头上的柳树拂动,衬得他整个人有种说不上的云淡风轻。
有人以调侃他为乐子,还在不断指点嘲讽,但那男子却不甚在意,依旧吟诗反驳他们,倒是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赵渊民执扇瞧着岸边的动静,一旁的曹晋察觉帝王心思,偏头递了个眼神给身后的太监,命那行船的速度放慢些。
这时岸边又听见哄堂大笑,那钟老三高声痛快回道:“旁人笑我多疯癫,却忘当年凌云志,虚负丹青苦遭遣,终落穷巷被人耻,无妨无妨!世道长风往我矣,天下功名入我心。”
最后那人起身之时,四周的人捂住鼻子后退两步,他见状放声大笑指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说罢扬着一口破袖远离而去。
船身游过那群作散的百姓面前,众人随意瞥了眼,有不怀好意的目光落在端庄优雅的赵睦身上,赵渊民瞧见时冷眼警告,直到对方收敛才移开视线。
赵睦视而不见,只是转头望向赵渊民,温柔笑道:“这位钟老三想必也是有志之人。”
赵渊民道:“百姓也说得不错,若有本事,而今科举未必不是一条明路。”
科举给了寒门机会,钟老三若能得举荐信,有人青睐于他,未尝不可扬名立万,何须屈身穷巷遭人耻笑。
赵睦回头看了眼那空无一人的石头,道:“志未酬人亦苦,江岸识闻钟三人也。”
待她收回目光时,看见赵抑适才一并回身,才发觉两人都对那钟老三颇有兴趣,遂相视一笑,继续伴君巡游。
出巡时至一月后,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江州官员得知近日皇帝准备启程回京,他们接连数月的提心吊胆才算得了释然,皆悄悄松了口气。
是夜,江州官员设宴为两日后的皇帝践行,众人齐聚在一方歌舞升平的宴席中。
一抹矫健的身影穿梭在民宅的屋檐之上,藏在乌云后的明月偶尔探出,照得那身影疾行。
待到一处深巷时,影子随人轻轻跃下,最后落在黑暗角落一隅之人的跟前。
借着短暂的月色,黑衣之人瞧清角落里临时搭建的睡窝,只见衣衫褴褛的男子身在其中,手中托举燃着的烛火埋头钻研,细看便能发现他在专心致志看书,嘴里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念叨着。
“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黑衣人的声音低沉,语气除了冷漠品不出什么味道。
闻言,角落的人却并未转头,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书海里,只回道:“天下太平的言辞罢了,这位夜客若也是凡夫俗子,便自请吧。”
黑衣人沉吟少顷,又道:“我家主子愿为你举荐,不知阁下可有效劳之意。”
窝里的烛火晃动了下,半晌才见他从书中移开双眼,转头看去,烛火映在此人的半边脸颊,一双冷静的眸色叫人看不见波澜,这人不是那岸边作诗的钟老三又是何人?
钟老三见对方身束黑衣头戴笠帽,眼中竟生了丝无趣,随口打发道:“鄙人只效劳光明正大之人,夜客请回罢。”
黑衣之人未料因穿着被拒,上前半步,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阁下可是想清楚了?”
钟老三听见来者不善的言辞,竟放声一笑,搁下手中的书籍和烛火,靠在那草堆上笑道:“怎的?我钟嚣又是得罪哪位大人,非要置我于死地不成?”
黑衣人道:“若为我主子效劳,天地间的荣华富贵你享之不尽。”
钟嚣从草堆起身,负手而立,神色藏在月色之下不见其变化。
此刻的他虽潦草,身上却有一股坚韧不拔
之气,宛如那绝处逢生的松树,争得一处希望便能长成参天大树。
他声色平稳却不容置喙,道:“若要腰缠万贯,我今日便不会落于此。你家主子若有本事,要给我这位无用书生的,不该是功名利禄,而是敢于光天化日之下的递帖,否则我认你们是那见不得人的臭老鼠,我钟嚣不稀罕。”
话落,夜色之下见一抹寒光闪过两人眼前,黑衣人眨眼拔剑指向钟嚣的脖颈,冷声问道:“既然阁下如此清高,今日若死于我的剑下,可就成了那碌碌无为的孤魂野鬼了。”
钟嚣潇洒地扬了扬垂落的脏发,道:“要杀要剐,随意。”
黑衣人二话不说,将手中长剑推出,但不料被钟嚣偏头躲了个干净,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其实那只是钟嚣计算着他出手的时机,侥幸躲开罢了。
正当黑衣人欲出下一招时,忽闻有一老者高喊着“官兵来了”,惊得黑衣人收手回来。
钟嚣被收回的长剑划伤手臂,黑衣人见有火把出现在巷口,凌冽扫了眼钟嚣后,立即收剑越墙离开。
待黑衣人身影远离时,却良久不见有官兵出现,钟嚣疑惑解救自己之人,摸黑朝着巷口走去,直到绕出转角,竟瞧见一位老者藏在昏暗中而立,带着和蔼的笑正看着自己。
钟嚣连忙拱手道:“鄙人谢过老先生出手相救。”
对方道:“顺道路过罢了。”但他的神情却仿佛认识钟嚣已久。
当钟嚣抬首和他对视,火光闪烁在他们眼中,久久听见钟嚣笑了声道:“鄙人好似与老先生似曾相识,但恕鄙人记性不好,一时竟记不起来了。”
对方抬了抬眉道:“你我是素未谋面的故人。”
钟嚣再次拱手道:“那敢问这位故人大名?”
对方笑道:“章伸。”
一轮皎月藏在夜色之下,满空的乌云让行人不安,天空未见飘雨,但却见有一人撑着雨伞,微弓着的身子行走在江边,他的步履缓慢,虽然瞧不清脸颊,但透过轮廓能发现此人带着冠帽,那是所属朝中任职的官员才有。
随着柳枝拂动,带过一阵轻微的风吹至面前,转眼见一黑衣人出现在此官员身侧,但那黑衣人却未曾行礼。
随后见官员抬了抬伞檐,朝着他的方向端倪一眼,道:“看来出师不利。”
黑衣人哼道:“此人又不是非要不可。”
官员道:“可有打听到什么?”
黑衣人道:“只知他叫钟嚣。”
“钟嚣?”官员闻言时语调略微拔高了些,之后便缓缓转身朝江面看去,沉默须臾后竟轻笑一声,“有意思,竟是他。”
黑衣人听见他讲话觉得云里雾里,今夜又因行动失败平添不耐,遂问:“这人有何本事?”
官员回道:“官州名才,曾在方重德门下求学,以作词成名,其词字字珠玑,其意针砭时弊,人与文皆如其名,只可惜家道中落,又经历科举落榜,而今竟剩得这般凄凉。”
那黑衣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但又碍于对方想要这个人,便道:“这次行动后,我派人再去找找。”
不料,官员听见时略带狐疑看他,“所以你见着人了?”
黑衣人躲开他的视线道:“他不肯追随又躲了我一招,结果官府来了没杀成。”
官员许是没想到他会因轻视而失手,冷冷瞥了眼他,之后一言不发转身离开,朝着远处张灯结彩的宴席走去。
作者有话说:
明天不更新,整理新故事线,盲猜下一个案件主角会进展到哪一步?
谢谢支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先秦·佚名

第52章 合作
数日后, 沈凭收到来自苏尝玉的请帖,这一次的见面他们约到了城外,是一处雅致的茶舍中。
苏尝玉先一步到了茶舍中等他们, 待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时, 转头看去, 只见沈凭一袭十分低调的素衣走进。
两人面对面而坐,后脚茶童进来为两人看茶,随后拉上推门便离开。
沈凭开门见山道:“看到苏当家是想明白了。”
自打他收到来自苏府的请帖, 就清楚对方已经把坠楼案打听清楚。
丝绸之路,于苏家而言, 百利而无一害。
但提起这件事情的苏尝玉脸色微变, 他的双眸直视着沈凭的眼睛, 问道:“当初你不愿推动此事, 如今又为何愿意了?”
沈凭回道:“当时时机未到。”
其实非矣,只因那时候他人是借此对他下毒手, 利用他, 但如今是他要主动去做这件事情。
他虽然在科举制中分了一杯羹,可并不足以支撑他在魏都的地位。
经启州之行后, 他看清沈家不过箭在弦上, 若是只为活着, 也只能看他人脸色苟活,莫说身处漩涡之中, 即使在漩涡之外,他也难逃危险。与其这般, 不如拿捏一些实际的东西在手, 让这些东西成为自己的护身符。
苏尝玉的眼中带着不确信, 这是出于他行商多年的习惯, 万事在眼前先猜忌一番再说。
但他知道沈凭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和自己纠缠,遂转移话题道:“那我便看在相识一场,好心提醒你一句,官商勾结,意味着你有把柄在我手中。”
沈凭抿唇半晌,淡淡道:“我没打算和你勾结。”
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仿佛此事十拿九稳掌握在他手里,让苏尝玉忽感心中不安。
未等苏尝玉回话,他又道:“孟悦恒找你所为何事?”
苏尝玉端起茶杯的动作一顿,垂眼道:“织品。”
沈凭回想近日了解官州商行中事,问道:“可是和南诏国有关?”
其实这不过是他的猜测,只因官州的士农工商都少不了和南诏人打交道,而孟家从商,想要和苏家扯上关系,恐怕不止是闲聊这么简单。
苏尝玉不再隐瞒,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南诏人的确以低价收购官州百姓手中的货品,再以高价兜售回来,快速赚取其中的利润充裕国库,但有一点很多人未必知情,南诏人能高价转卖,绝非属于完璧归赵,而是他们对货品进行了一定的加工雕饰。”
苏家有着雄厚的资金流动,建造区区加工坊不过是九牛一毛,在苏尝玉发现官州的窘境后,他的远见让他另辟蹊径,便派人暗中跟随南诏人的商队数月,得知其中买卖挣钱的门道。
他并不像南诏人那般复刻买卖的方式,而是买通南诏人建了加工坊,把官州的百姓带过去劳作,以低价迅速占领了一片市场,从而帮他打通了输送货品到南诏的道路。
至此,苏家在官州人人拮据的数年里,他靠着加工坊和出口独占鳌头,受到的影响相比盆满钵满的钱财,根本不值一提。
孟家同样从商,却缺乏苏尝玉的远谋,但胜在孟家发家于官州,根基稳固,即便是受到了影响也难动摇他的地位,如今盼着孟悦恒兴微继绝,孟家便也生了想要和苏尝玉合作的念头出现。
只见苏尝玉喝下一杯茶,待缓解了唇舌的干燥,续道:“孟家如今有了自己的加工坊,打算将丝织品加工后卖给南诏人,借他们之手兜售给官州百姓。”
此言一出,沈凭脸色骤变,冷声道:“明知官州如今这般,却还干着这等吃人血馒头之事。”
岂料听见苏尝玉一声冷笑,道:“无利不起早,棺材里伸手,不然你以为他们靠心怀苍生,就能立足在官州不倒吗?”
但转念一想,他又道:“你的丝绸之路我虽认可,但你计划从何入手?”
沈凭努力平息心头的愤然,语气淡然道:“没计划。”
下一刻,苏尝玉把手中的茶杯重重放下,令其中的茶水震得四处飞溅,他带着愠怒说:“沈幸仁,你敢耍我?”
沈凭微微撩眼帘,捏着袖口拭擦溅到脸颊的茶水,“我从未说过半句虚言,不论是丝绸之路,亦是你我联手。”
苏尝玉逐渐感觉到他们今日的谈话失控,或者说,从始至终,这件事情自己都是被他牵着鼻子走。
他从坐席上干脆起身,神色凛然道:“我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买卖,告辞。”
不能掌握在手的事情,扬了也不可惜。
“那可由不得你。”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将茶舍内的气氛打破。
苏尝玉留步在原地,他们顺着视线朝门口看去,推门瞬间被人打开,来人不是赵或又是谁?
见状,苏尝玉意识到自己退无可退,立刻转头指着沈凭道:“你,你二人又联手欺我!”
沈凭眼角扬起笑意,用眼神示意他坐下来继续谈话。
而那厢进来的赵或,则毫不犹豫把推门阖上,朝苏尝玉道:“苏家的钱库是否安好,就看苏当家今日的诚意了。”
之后三人相互落座,只见沈凭从袖口中取出一张地图,他将桌案上的东西肃清,把地图平展在他们面前,指尖落于其中一点,逐个把丝绸之路的生财之道言简意赅说出。
他用了贸易顺差的要点,阐明丝绸之路的优势,将丝织品、茶叶、瓷器三大类作为核心,利用苏家广布天下的商队推动丝绸之路,以物易物为基础,最终换取的是数以十倍计算的利润。
苏尝玉精通商贸,有着以点概面的本事,在他听见沈凭分析的过程中时,已在心中暗自吃惊,片刻前的怒气早被如此宏图冲散。
最后他只平静地问了一句,“如此还不算官商勾结吗?”
但沈凭只是缓缓转头看了眼赵或,因专心并未察觉对方一直端详自己,随后朝苏尝玉说:“有三殿下在此,怎得算是勾结?”
言外之意,这件事情是借赵或之手去推动,他只是受了命令罢了。
而实际上,沈凭并未细说其中的道理,因为丝绸之路能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至高无上的待遇,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苏家经手丝绸之路的货品,只会专供官用,那时候在苏尝玉手中的苏家,又会是怎样一片天地呢?
落日之时,一行人离开了茶舍往城中而去。
今日的赵或是暗藏在沈家的马车中出城,眼下为掩人耳目,也只能和沈凭共乘一辆马车回去。
榻边的沈凭撩起帷裳一角,金色的余晖撒了些在他的脸颊,为那沉静的侧脸添了几分耀眼。
而这份美景,恰好落在赵或的眼中。
他的脑海里不断闪过在茶舍中的画面,当时的沈凭全神贯注解释着丝绸之路,对苏尝玉提出行商上的刁钻问题都能一一解答,他们两人在地图上相互探讨时,就像在下着一盘无止境的棋,这盘棋不分胜负,只有共赢。
事到如今,他愈发想不懂,只是区区落水,就能让一位游手好闲的世家公子改头换面吗?
其中的答案他心知肚明,绝不可能。
赵或清楚世家子弟自小所学不过四书五经,深知和他们侃侃而谈的,只能是科举,若是涉及行军策论,都是纸上谈兵。
但今日,沈凭面对的是令天下商人为之追逐,又为之惧怕的苏尝玉,一个未曾涉足行商的世家公子,到底如何做到在数月内掌握如此令人惊叹的本事。
眼看城门将到,沈凭放下帷裳,转身坐好时瞧见赵或盯着自己,那模样出神入定似的,眼珠子都一动不动。
他抬手在赵或面前挥了挥,笑道:“看什么?”
赵或找回了些思绪,但也只是呆若木鸡地转头和他对视,“看你。”
他脱口而出的话让沈凭怔了怔,之后连忙躲开对方的视线,嘟囔道:“莫名其妙。”
不过赵或并未就此别开眼,仍旧目不转睛盯着他,少顷,他忽地用一种自言自语的声音问道:“你到底是谁?”
作者有话说:
预收求收藏,谢谢支持!
感谢在2023-07-24 18:07:19~2023-07-27 18:03: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八月辰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联手
沈凭听见这句话时猛地抬头, 但对视的刹那间立刻躲开,他未曾察觉袖下的手竟在微微发颤,全身的精神在这一瞬间快速紧绷, 就连眼底的慌张都险些没藏好。
他若无其事地伸手去撩起帷裳, 以此掩盖自己的仓皇, 暗自滑动了下喉咙,目光虽看着车外,思绪却始终在神游, 就连朝着马车快步跑来的莫笑都没认出。
赵或捕捉到他拿着帷裳的手指轻颤,眉梢不由蹙了下, 欲上前想要问个明白的时候, 忽地听见马车外传来莫笑的声音。
此刻他们还未入城, 只是在城门外停下了马车。
莫笑来到沈凭掀起的帷裳前, 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后,压低声道:“殿下, 大事不好, 陛下在江州遇刺了。”
车内两人的思绪被打断,赵或脸色大变, 倏地从一侧起身压近窗边, 双手撑在车厢, 无意中将沈凭圈在怀里。
他沉声问道:“何时发生之事?”
五日前,江州。
践行宴席过后, 众人兵分两路朝着中州而去,一为水路, 二为陆路。
为了避险, 皇帝选了水路下中州, 后续再换陆路进京, 不料出行当夜天降暴雨,赵渊民计划次日再启程,不想突如其来一批杀手,杀手自雨幕中出现,奔着被人肉层层护驾的赵渊民而去。
刀光剑影在眼前,鲜血顺着雨水染红船面和江面,厮杀声、逃命的哀嚎声响彻天际,怕死的官员早已消失无踪,更有甚者跳河逃跑,唯有皇帝不见踪影。
赵抑和赵睦护着皇帝朝着船仓而去,身后数名黑衣人提着刀剑,在狭窄的甬道中追杀着众人。
不想甬道中横躺着尸首,逃跑间,赵睦不慎被尸体绊倒在地,赵渊民和赵抑见状回头看了眼,脸色满是着急,可又见远处有黑衣人将追赶而上。
赵抑欲上前一步将人救走时,臂膀忽地被一道重力按住,只见赵渊民伸手将他扯着,神情凝重喊道:“先逃!生死有命!”
船顶急促的脚步声和打斗声如催着他们逃命的信号,让赵抑在两人之间下定决心,他深深看了眼地上的赵睦后,带着赵渊民头也不回先走一步。
认出长公主的杀手仿佛见到嘉奖,红着眼举剑快步上前。
寒光自赵睦的眼中闪过,她赫然闭紧眼等着死亡来临,只是疼痛未见到来,反而听见一声刺耳的交剑声响起。
她似乎感觉到什么,蓦然睁眼,果然看见安圆的背影出现在她的眼前。
安圆双手各执一刺剑,如臂缚架在腕下,交手的动作轻盈却狠辣,招招致命,在她旋身躲过杀手的进攻时,淋湿的长发被对方长剑削掉半截,她清俊的脸颊上沾染不知从何而来的血迹,衬得她妖冶而无情。
在她击退那杀手几步后,只见她迅速转头,看了眼因恐惧而呆滞的人,随后朝对方嘶声大喊。
“公主!站起来——”
刀剑相交的声音弥漫在船舱的四周,赵抑带着姜挽两人将皇帝护在身后,正与面前的杀手对峙,如此情形已僵持了片刻,但那杀手却迟迟不见动作,凌厉的双眼徘徊在赵抑和赵渊民之间。
直到又见两名杀手进到船舱内,为首之人手中拖着染血的长剑,后者则高举弓箭指向赵渊民的方向。
赵抑直视着来人,握着袖襟神色漠然,脚边全是散落一地的汝瓷碎片,从他发现这些黑衣人避开自己追杀皇帝开始,此时此刻更多的是有恃毋恐,他要做到靠谈判撑到贺宽回来救驾。
此次回京兵分两路,贺宽以身为引带着部分精锐走陆路,不想还是遭到了意外。
这件事情颇多疑点,但他当下已无从推敲,只能义无反顾挡在皇帝的身前。
为首的杀手走至他面前,蒙口将他的声音压得极低,但却不难分辨出此人曾和钟嚣有过交谈。
只闻他道:“不让的话,别怪我刀剑不留情”
赵抑拨了下姜挽的身子,让他站在自己的身后,从容直视着面前的黑衣人道:“你不会。”
杀手眼帘抬了抬,不想却是一声嘲笑,道:“若你还执迷不悟,我就只能踏着你的尸体杀了那狗皇帝。”
身后被护着的赵渊民眉头紧拧,手持一把捡到的长剑,站在原地静观其变。纵使他有征战沙场的本事,在这种不利的情形之下,也绝不会轻易和对方交战。
赵抑快速瞥了眼远处的入口,道:“杀了他你改变不了什么。”
不想这句话却触怒了杀手,他眼中带着怨恨盯着面前之人道:“你以为现在的你懂什么?”说着毫不客气把赵抑扬开。
但被赵抑一把拽紧他袖口,欲将其反剪身后,而那杀手下意识想出剑伤他,却在那长剑将抵脖颈时,竟生了一丝犹豫。
恰好一闪而过的变化让赵抑捕捉,随后手疾眼快将他的手臂反剪,在那杀手分神的刹那,赵抑抬脚踢中他的手腕。
杀手的臂弯一阵麻木,四周的刺客见状将要一拥而上时,船舱入口传来一声高亢的“保护陛下”,之后贺宽的身影从雨幕中出现,带着精锐逼近船舱。
但是赵抑知道危机没有解除,也发现面前的杀手有逃跑的打算,却又不甘心就此放过赵渊民。
他用了几招挣脱赵抑的纠缠,下令道:“放箭!”
赵抑一惊,意识到事态不妙,一个箭步上前,快速冲到赵渊民的面前伸手将对方推开。
当那箭鸣射出的一刻,船舱内众人大惊失色看着他的方向,眼看羽箭即将刺穿赵抑心脏,忽地一抹青色的身影闪到他的面前,用身体把这长箭彻底的挡下。
“阿挽!”赵抑脸色大变,抬手接住中箭的姜挽。
脚步声涌进船舱之内,杀手明白时机已失,带着人连忙窜逃,但其余同党未能躲过贺宽的布阵,唯独那杀手靠着跳江避开了围剿,最终沉入江底久久不见浮上。
至此这一战才算尘埃落定。
莫笑把具体的事情讲述一遍后,屋内坐着的两人脸色皆是一片阴沉。
若是五日前发生之事,掐指算了算时间,皇帝众人或许在这两日内会抵达魏都。
事发突然,他们知晓消息已迟,明显是刻意封锁了数日才把消息传出。
赵或神情肃然看向莫笑,道:“去兵部命人调兵朝中州而去,务必让回京之路避免再生事端。”
莫笑领命退下,屋内再度陷入一阵沉默。
从城外回来之后,他们一路便是朝着沈府回来,为了避免今日行踪暴露,马车刻意从后门回府,眼下赵或需要离开便只能原路返回。
沈凭起身相送,带着他脚步匆匆往后门而去。
将到后门之时,他忍不住朝赵或说起一事,“此行不顺,意味着丝绸之路将搁置,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和赵或联手,是以这件事情避不开世家,他心知赵或偏向赵抑,倘若丝绸之路的野心被赵抑发现,有赵或在,沈家的安危也能多一重保障。
赵或未必不曾明白他的心思,这件事情对世家有利,两人各取所需,就像是躲不掉的一道坎,如宿命般牵动着他们罢了。
他的心中添几分道不明的烦闷,最后将其归咎在江州的事情上,放缓脚步凝视着沈凭,眼中思绪复杂,“沈幸仁,别耍花样,否则谁都救不了你。”
沈凭闻言心中咯噔了下,面不改色道:“我说过,我在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他不想苟活,不想任人宰割,被人反反复复利用,最后弃之如敝屣。
作者有话说:
谢谢阅读和支持。
剧情线,可囤一囤,预收求收藏,谢谢支持。

两日后, 皇帝回朝,而朝堂上也在一夜之间变得死气沉沉。
赵渊民没有给众人喘息的时间,回到魏都的次日召集文武百官上朝, 就江州刺杀案一事众议商榷对策。
只是数时辰过去, 赵渊民看着吵得沸沸扬扬的众人, 却没有得到一个令他满意的结果出来。
他抬了抬手,曹晋见状站出身扯着嗓子高喊道:“肃静——”
高堂之下,百官噤声。
赵渊民支着额角的手松开, 深吸一口气道:“江州一事,既是和运河有关, 孔相你来说说对策。”
他点名孔伐的原因很简单, 只因想起去年对方在朝会上, 提及有关开凿运河之举。
孔伐站出一步, 行礼后道:“老臣以为,运河开凿乃是必要之举, 此次事故的发生, 和漕运息息相关,因运河的匮乏, 时值漕船过江, 朝廷规定漕船未过, 农民不得用一滴水,由此可见事故的根源所在。”
赵渊民抿唇不语, 清流派既已发话,他便将视线投向沉默不语的世家派, 良久, 才朝谢文邺问道:”谢相如何见解?“
世家派为首的谢文邺站出身道:“臣还是认为时机未到。”
他不将话说满早已成习惯, 如此回答放在朝堂, 称得上是模棱两可,仿佛只要清流派再推一把,这件事情就能成。
但谢文邺没说明白,不代表世家派其余人就此作罢。
随即见他身后的官员中,有人站出身补充道:“陛下,开凿只会引起怨声载道,若孔丞相谈及漕运过江才引起此事,那臣以为,不如灵活修改漕运规定更能解决问题。”
孔伐道:“农业荒废造就运河与民争水,改变规定不会减少纤夫,也就意味着不能解决老百姓的生计。”
少顷,两派又因此事你一言我一句说了起来,顿时朝堂再起鸡飞狗跳。
赵渊民面色凝重,用眼神扫了一圈吵得面红耳赤的朝臣,最后视线落在孔伐身侧站着的另一人。
他忽地抬手指向默不作声的张昌钦,“张相,你来说。”
话落,朝中的百官纷纷朝所指的方向看去,等着那人回话。
鸦雀无声半晌后,张昌钦只沉声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江州刺杀案未见落定,虽然事情查清,得知了其背后刺杀的原因和百姓的生计相关,但运河开凿是件千古难题,此事清流派的立场坚定,从去年开始愈演愈烈,认为此举不仅是开创盛世,百姓也是受益匪浅。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