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 by菇菇弗斯
  发于:2023年11月23日

关灯
护眼

何花一把将她拽回来,“我能不知道么,这信儿还是我替那开食肆的小夫郎传的!”
说罢她就掀开手里的竹篮,里面稳稳当当放了一个大碗,里面是满满的腊八粥。
她守寡多年,家中除了自己,只有儿子一家三口,这么一大碗,足够四人喝的了。
儿媳一边高兴,一边却忍不住道:“娘,我听说那食肆一天就卖两大锅,我还想去多买些,你告诉了邻居们,岂不咱们就买不着了!”
何花瞥了她一眼,“要么说你是个眼皮子浅的,你娘我能干那赔本生意么?”
说罢就旋身关上院门,把儿媳妇拉进了屋里,这才道:“我买的这一碗,人家没收钱!而且说了,只要我帮他们在附近宣扬食肆名声,今天晌午,他们还会送新鲜的盒饭,让咱家白吃!”
儿媳当即笑开了,“竟是没要钱?这夫郎倒是个敞亮的!对了娘,那盒饭是什么东西?”
何花其实也不知道,但不想在儿媳面前露怯,遂老神在在道:“到了晌午,你就知道了。”
等到在家喝完粥,何花婶又迫不及待地裹上棉衣出门了。
她可是寿安县土生土长的人,不仅在这添福巷,出门转悠一圈,认识的人多了去了。
既然今日因为自个儿勤快早起,白占了这么大个便宜,自然也要多寻一些人,告诉这好消息。
只要人多了,说不准那大方的夫郎,愿意再让自家白吃两份菜。
这厢食肆因为有了何花婶这么号人物的帮忙,热闹地连路过的都三两驻足,上前打听。
得知是个新开的食肆后,都露出怀疑的神情。
“你们这食肆,没桌子板凳,让人如何吃饭?”
温野菜忙着盛粥收钱,听了这问话,大声回应道:“这位大哥,我们家食肆不卖堂食,卖盒饭!十五文两个素菜,三十文一荤两素,馒头管饱,可以用我们店里的竹盒子盛了带走,也可以端着自家的碗过来打菜。”
县城中的人还是头一回听说“盒饭”这个概念,一时间七嘴八舌,都涌到前面去。
幸而无论温野菜兄妹俩,还是张苗苗,都是手上麻利,嘴皮子利索的,一时也算应付地过来。
几丈开外的地方,喻商枝远看着食肆那边的情形,见比预料之中的效果还好,便放下心来。
身后,常凌和今日来帮忙的孔麦芽,一起搬着一张桌案,放在医馆内靠近大门的地方,又在前后各放了一张长条板凳。
桌案前、大门外,立了一个木牌,上书四个大字:义诊。
城里识字的,总比乡下多写,所以这写字的招牌也是很重要的。
果然牌子一摆上,就有人上来问了。
“小郎君,你们这医馆是新开的?这义诊,可是不收诊金的意思?”
喻商枝循声看去,见是个老伯,后面还有几个好奇的路人,便莞尔道:“是了老伯,今日医馆开张,义诊期间,这诊金是分文不收。”
老伯又朝后看了看,打量这医馆内还挺像样,便道:“你们医馆里坐堂的郎中在何处,几时出来?”
还在从屋里往外搬东西的孔麦芽和常凌,闻言都愣住了,下意识看向喻商枝。
却见喻商枝一脸淡然道:“老伯,在下就是这医馆的郎中。”
“你?”
老伯骇了一跳,退后一步,上下看了喻商枝几遍,仍旧一脸的不相信。
“你们这些年轻小子,最是爱诓我们老头子取乐,你才多大,如何能坐堂?”
喻商枝负手浅笑:“老伯,何时这做郎中还有年岁的要求了?有人因家学渊源,学医多年,出师得早些,也是有的。”
这位老伯却是个犟的,一脸不信地摇摇头道:“这可不是一码事,人家老郎中看了多少病患,你又看了几个?别人我是不管,反正老头子我,可不敢找你看诊!”
临走前还要瞅着那义诊的牌子,念叨一句,“怪不得不敢收银钱呢!”
“你这老汉,怎么说话的!”
常凌听了这话就来气,想上前和他理论,被喻商枝抬手拦住。
喻商枝深吸一口气,朝那老汉欠了欠身道:“伙计年幼,多有冒犯,还望老伯别跟他计较。”
那老汉见喻商枝颇为知礼,面色变了变,终究没再说什么,继续朝前走了。
常凌憋着一口气,冷着脸把文房四宝一一摆上桌,孔麦芽扶正脉枕,在心里叹气。
果然这在城里开医馆,没有在村里那么容易。
不过退一步讲,当初师父刚开始在村里行医时,也一样受过质疑。
如今,相当于是从头再来了。
“常凌。”喻商枝开口,声音清冷如雪,常凌从中听出一股子无形的威严。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意识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的头顶。
可等了半晌,却没等到训斥,而是听见喻商枝道:“你下回再有这般无礼行径,拜师之事就休要再谈了。”
这一句话可是比直接骂他来得更令人惶恐,常凌一下子抬起头,想要说什么,但喻商枝没给他这个机会,直直走回了医馆。
孔麦芽看看喻商枝,又看看常凌,无奈地眨了眨眼。
虽然相处不多,但他看出师父对待自己,和对待常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用师父的话讲,常凌的性子太野,虽然有学医的底子,但若不好好磋磨,是成不了一个好郎中的。
就如今日,那老汉的质疑真论起来,也不是没有来由,可常凌那架势,却好像要冲上去和人家打一架了。
她作为还没走马上任的师姐,不由地安慰常凌道:“师父也是让你改改性子,咱们做郎中的,可不能动不动就急赤白脸。”
常凌握紧拳头,看向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未来的“大师姐”,脖颈一侧隐隐有一根青筋在跳。
“可是方才那人对掌柜无礼。”
孔麦芽温言道:“师父虽医术过人,可看起来的确年轻了些,相对而言,易受质疑,咱们要做的,是拿真才实学去证明,而非和人争吵。”
说罢她看了一眼医馆内,压低声音道:“你放心好了,师父只是告诫你罢了,一定也没真的同你生气。”
常凌沉默半晌,终究点了点头。
孔麦芽松了口气,看来这师姐,着实不太好当。
晚些时候,他们一家在城里认识的几位掌柜,都来这边略站了站,送上了贺礼。
他们都各有各的营生,未曾久留,约好下回再去广聚轩相聚,便或乘马车,或坐轿子的离开了。
只是一个时辰过去,相较于食肆那头的粥都快半卖半送出去一锅,医馆门前却是冷冷清清。
喻商枝见此也不着急,而是怀揣着手炉,趁此机会与孔麦芽一起探讨着几个病例。
常凌时不时出门左右张望,时不时又回来凑上前听一耳朵,却又担心喻商枝还在生自己的气,有问题也不敢问,咽回肚子里自己琢磨。
又过了两炷香的时间,喻商枝和孔麦芽听见常凌惊喜的声音。
“掌柜的,有人来看诊了!”
曹二夫妻带着孩子曹小庄来的时候,其实心里头还有点打鼓。
他们不知道这喻氏医馆的郎中,是否真的像张苗苗说的那样好。
其次,张苗苗也告诉他们,喻商枝很年轻,不过弱冠之年。
听闻是医术极好的,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就连镇上员外老爷的病,都是他治好的。
昨天夜里,两人关上门在床上商量了半晌。
郎中太年轻,他们的确是不太放心,带孩子四处求医这么久,这弱冠之龄的大多只能当跟班和学徒,哪里有本事给人看病。
但最后还是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过来试试看再说。
横竖人家不要诊金,就算觉得不靠谱,大不了不抓药就是了,自家又没什么损失。
若是这个郎中也看不好,那就只能抱着孩子回家,或是再回镇上找医馆碰碰运气。
因曹小庄得的是鼓胀之症,肚皮隆起,活像有孕数月一般。
近来愈发没力气走路,却也不能背着,所以曹二夫妻做了个小板车,到哪里都推着他走。
小板车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轧出一道水痕,喻商枝和孔麦芽出门接应。
看到这孩子第一眼,喻商枝便知,应当是早晨张苗苗来上工时,提过的自家邻居了。
当初张苗苗形容,那孩子年不过六岁,但腹大如斗。
先前去过仁生堂,得了个鼓胀的诊断。
此刻两方相见,喻商枝已是心中有数,而曹二和曹二媳妇看清喻商枝时,发觉这小郎中,简直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年轻些。
但观周身,独有一份沉静雍容的气度,像极了在城里才会见到的大人物,反而令人不敢小觑。
到了门口,夫妻两个搁下板车,牵着艰难行路的孩子上前。
他们二人虽说年纪都不大,可已满脸都是为生活四处奔波的沧桑。
“您应该就是喻郎中了,不知苗哥儿有没有跟您提过,我们是他家邻居。”
喻商枝颔首,“想必是曹二哥和曹二嫂吧?外头天冷,快些带着孩子进屋。”
但因为医馆大门敞开,曹小庄的模样又引人注目,故而还是吸引了一部分人的视线。
添福食肆门口,第一锅腊八粥即将见底了。
此刻正在喝粥的人分为两拨,一拨是当真连件棉衣都没有的城中贫民,温野菜不收钱,要求是要在粥棚里喝完再走。
另外一拨则是来打两文钱粥的普通百姓,还有去而复返,直夸这粥熬得好喝,还想再买的。
不要钱的免费粥,是单独的另一锅,用料都是一样的,只是没和收钱的混在一起,免得被人早早抢光。
何花婶走街串巷,给自己认识的街坊亲戚都打了招呼后,便抓了一把瓜子,也守着食肆打量来往的人。
遇上那种故意换上旧衣裳,想来蹭粥喝的,她就直截了当地把人拆穿,也着实闹出不少乐子。
而不远处的医馆,起初是没几个人在意的,直到刚刚挺着大肚子的曹小庄进去,才有排队买粥的人彼此议论道:“方才那个小子你们瞧见没有,是个男娃,肚子大的嘞,像揣了个西瓜。”
“我从那边过来,还和他们打了个照面呢,那孩子脸上蜡黄,一点生气都没有,我看啊,去医馆也是白花钱。”
“平常是不是白花钱咱不知道,今天倒不是,那医馆外头挂着义诊的牌子。”
“义诊?我以为只有仁生堂会在年节的庙会上开义诊呢。”
“说起来这地方原先不是个茶庄么,什么时候改成医馆了?”
这话题顺着队伍的末尾,一点点传到前头,终于被温野菜听见。
他打完这锅粥,就预备去后头灶房开始炒午食盒饭里的菜了,趁着这时候,状若无意道:“对面的医馆是我相公开的,从今日起往后三日都是义诊,不收诊金,街坊们身上若是有什么不爽利的,自可去找他瞧瞧。”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没想到这两口子如此有本事,一个在这头开食肆,一个在那头开医馆!
连何花婶都顾不上嗑瓜子了,她二话不说,把瓜子皮往不远处的树底下一扔,就抹了抹手,预备回家。
她也没多问什么郎中的医术如何,只觉得这家的夫郎能有这般做菜的手艺,心眼又实诚,夫君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和她相熟的妇人见她要走,不禁问道:“何花婶子,这是要往家去了?”
何花应道:“欸!”
可没过一刻钟,众人便又见何花拖家带口地从巷子里出来了。
一问才知,她孙子咳嗽了小半月了都没好。
要说小孩子咳嗽,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谁家还没得过了,平日里不舍得花钱找郎中,
但这会儿,可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何花婶留下一句“义诊不要钱,不看白不看”,就抱着孙子领着儿媳妇往喻氏医馆去了。
搞得其余的人也陷入沉思。
听这道理,就算没什么大毛病,去找郎中把个脉,好像也不亏?
喻商枝不知正有一帮人,已在预备着来医馆体验一把义诊。
此时此刻,他正潜心查看曹小庄的情况。
“你叫小庄对不对?真乖,张开嘴,让叔叔看看你的舌头好不好?”
生病的小儿大都情绪不稳,需要耐心哄着才能配合。
而曹小庄这些年已经见多了郎中,大都是留着一把胡子,一身的药味,以至于现在见了差不多年岁的汉子都会躲。
喻商枝却与他们全然不同,说话也极有耐性。
倒是意外地令曹小庄放下了戒备,乖乖张开嘴,伸出舌头。
曹二夫妻俩都是第一次见自家儿子这般听郎中的话。
喻商枝看诊,孔麦芽则在一旁记录写病历,同时也带着常凌,让他跟着学。
常凌站在一旁,见喻商枝说一句,孔麦芽记一句。
“舌苔薄黄,呈稍腻之相。”这是舌象。
其后诊脉。
“滑脉,细数。”这是脉象。
喻商枝查看完曹小庄,让他坐着稍等,转而细细问了曹二夫妻好些问题,诸如过往病史,大便小便等。
夫妻俩挨个答过,几乎不需要回忆,足以可见,同样的话已经说过不止一遍了。
“最早犯病,是约莫七八个月之前,眼珠子开始发黄,浑身水肿,那时候肚子还没变大,只是日日喊着累,没力气,说话也呆愣愣的。当时寻了个村里的草医看了,开了几帖药,起初喝了还有点用,后来就不成了。”
从这时开始,夫妻俩便带着曹小庄四处求医,钱花了不少,病情却没有好转。
“三个月前,眼看孩子的肚子大了起来,我们那里的草医和镇上的郎中,都说治不了,肚子里都是水!这水越积越多,排不出来,就只能等着……哎!”
当着孩子的面,他们没有明说,可喻商枝也看得出,定是他们先前问过的郎中,都已给孩子判了死刑。
若非如此,这夫妻俩也不会砸锅卖铁,带着孩子上县城赌一赌看了。
喻商枝听后,没有说什么,而是指了指屋内的竹床道:“让孩子躺上去,把外衣解了,露出肚子来。”
“麦芽,你去端个炭盆过来,常凌,你把大门掩上,在门口守好,若是还有人看诊,就先请进来候着。”
医馆只三人,却有条不紊。
曹小庄躺在了竹床上,看见喻商枝逼近时,他只觉得有些害怕,浑身都开始发抖,往外冒汗。
喻商枝安抚道:“叔叔替你揉揉肚子,揉完就不难受了。”
果然“不难受”对于曹小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他听了这话,很快安静下来,不敢乱动。
喻商枝趁这时,在炭盆上烘热了手掌,才去探查曹小庄的肚子。
只见肚皮上撑起的血管,已经十分明显,乍看有些可怖。
甚至曹小庄摇晃时,都能听见来自腹腔的浊音。
喻商枝片刻后收手,示意曹二媳妇帮忙卷起孩子的裤腿。
曹小庄其实很瘦,撇去大肚子之外,四肢若非浮肿,大约就像是皮球上插了四根筷子那般不协调。
伸出手指往小腿上按下,皮肤当即现出一个凹坑。
曹二媳妇最看不得孩子这般,当即转过身,迅速抹了把眼泪。
结束后,喻商枝替曹小庄系上衣带,让孔麦芽陪着他说会儿话,转移注意力。
曹二夫妻俩则跟着喻商枝,来到了几步开外的另一边。
两人满心忐忑,不知喻商枝接下来会说什么。
方才一番诊疗,他们能看得出喻商枝是个负责的郎中,故而心里隐隐多了一份期待。
喻商枝深知患儿父母的心态,没有绕弯子,直言道:“我听苗哥儿说,你们先前带着小庄去过仁生堂,那里的郎中判断为鼓胀。”
夫妻二人连连点头。
喻商枝没有在仁生堂这件事上过多深究,“我能告诉你们的是,仁生堂的诊断是对的,不如说,小庄的症候十分明显,莫说是我,就是我的徒弟,也不会错判。但小庄的病,并非难在诊断,而是医治。”
他请曹二和曹二媳妇坐下,给他俩一人倒了一杯茶水,随后娓娓道:“这鼓胀之症,分为许多种,小庄乃是气虚血滞所致,治疗需得清热化湿、通利二便,益气健脾*。”
两口子听得似懂非懂,但都意外于喻商枝会和他们仔细分辨孩子的病症。
喻商枝继续道:“每个郎中,都有每个人的诊治习惯,小庄的病症依我来看,除了服药,还要行针。”
他把治疗的流程与法子都讲了个分明,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夫妻两个考虑。
要不要信任自己,要不要花这个钱,对于这些倾家荡产给孩子治病的村户人而言,都是极为重大的抉择。
事实上,喻商枝并未等太久,曹二已经代表这个小家做出了选择。
“喻郎中,我们信您,只是,我们两个人手头的钱已不算多了,不知够不够,若是不够,我们再回村子里筹一些。”
喻商枝问过他们手里还有多少银子,得知尚有小二十两后,果断道:“这笔钱足够了。”
曹二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磕磕巴巴道:“喻郎中,您是说,我儿的病只花这些钱就能治好?”
喻商枝点头,“若是孩子争气,兴许都用不完。”
曹二媳妇喜极而泣,大步上前,就要给喻商枝跪下。
喻商枝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扯住。
“嫂子,万万莫要如此,在下是个郎中,这些都是分内之事,当务之急,还是先得给孩子行针缓解痛苦,而后抓药服药才是。”
曹二也把媳妇扶起来道:“没错,咱们听喻郎中的!”
曹二媳妇很快找回了主心骨,与曹二一起擦干了眼泪,撑出一副笑模样,去哄着曹小庄配合针灸。
当喻商枝拿出一套金针,预备下针时,他们本还以为孩子定会哭闹不止。
没成想喻商枝手法高明,下针之后,曹小庄都没喊疼。
金针需要在穴位上停一阵子,期间喻商枝开了方子,其中有茵陈、木通、车前子、当归等药材,又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这些加在一起,先开了七日的量,一共是大约三两银子,一下子就比仁生堂的便宜了许多。
而施针一次,喻商枝也只收二十文钱,延续了先前在斜柳村的价格。
“喝完这七日,腹鼓的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到时再来复诊,咱们再在前方的基础上调整。”
话音落下,用作计时的线香燃尽,孔麦芽那边开口道:“师父,时间到了。”
喻商枝应罢,起身,取走了曹小庄穴位上的长针。
曹二媳妇赶紧把孩子扶起来,用帕子替他擦了擦脸上的汗。
“小庄,你感觉如何了,可好受一些了?”
曹小庄扁着嘴,一张小黄脸难得变得有些涨红。
他没答话,而是扯着曹二媳妇的袖子小声道:“娘,我想尿尿!”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
PS.给患儿的父母改了个名
1、本章关于“鼓胀”的症状描述及治疗方法,参考自中医方剂app中的一条医案,部分内容为个人理解下的二次阐述及想当然,本质小说内容,请勿当真。
2、“清热化湿、通利二便,益气健脾”——引用自网络感谢在2023-09-19 11:36:44~2023-09-20 11:24: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情衷周子舒 74瓶;郝多甜 20瓶;好想洗头、啦啦小仙女 10瓶;紫阡陌然 5瓶;看淡伤感美 3瓶;蜡烛小皮鞭,催更霸王、表白太太们、爱糖的小猪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乖, 娘带你出去找地方尿尿。”
曹二媳妇想一把将孩子抱起来,第一次却没使上力,曹二过来帮忙, 却听喻商枝道:“后面屋子里有尿壶,让孩子在里面方便, 过后我要看一眼。”
“啊?”曹二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后来见喻商枝如同说了个再寻常不过的要求,才意识到这应当也是看诊的一个步骤。
他挠挠头, 心想郎中这活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 时不时还得和这些腌臜物打交道。
孔麦芽在前引路道:“二位这边走, 我领你们过去。”
半晌之后,曹小庄开始在几人的注视下解小便。
他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形, 倒是没什么不自在。
就是淅淅沥沥,解了好久都没结束,曹二皱眉, 心里七上八下的,忍不住问孔麦芽道:“这位姐儿,我看你方才给喻郎中打下手,应当也是通医理的,我家小庄, 这样不是有什么别的毛病吧?”
孔麦芽却道:“曹二哥,这是好事, 这腹部鼓胀,乃是里头有腹水, 方才师父行针, 与开的药方一样, 都是助他排出。”
曹二夫妻俩恍然大悟, 喻商枝在两人心目中的形象,顿时高明起来。
一墙之隔,医馆前堂。
此处一改先前的安静,以何花婶子为首的第一批添福巷百姓,都已经前后脚地赶到。
常凌按照喻商枝的要求,把他们都请了进来,按照先来后到在册子上登记。
给每人都发了木头做的、写着数字的号码牌,随后一一端上茶水。
何花婶把写着“壹”的木头牌给小孙子玩儿,然后咂摸了一口杯中水,稀罕道:“这水怎么尝着有姜的味道?”
常凌答道:“这是紫苏姜茶,这个天喝着可以预防风寒的。”
没想到这才刚进门,就能蹭一杯祛风寒的茶水喝,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笑模样,觉得今天可没白来。
他们一行人没等多久,就见了从内走出来的年轻郎中。
何花婶子的邻居方大娘,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拍拍脸颊道:“呦,这小郎中长得真俊!那开食肆的小哥儿,还怪有福气。”
何花婶听见了,忍不住笑她,“一把年纪了,你家幺哥儿都快出嫁了,还惦记人家年轻郎君俊不俊,你也不害臊!”
方大娘在椅子里直起身道:“那怎么了?想当年老娘年轻的时候,也是镇上一枝花嘞!”
“就你,还一枝花……”
何花婶原本还想呛她两句,却听到喻商枝在另一头扬声道:“常凌,哪位是排在最前头的病患,快快请来。”
她飞快道:“这就来!”
话音刚落,所有人就见她牵着孙子急急地往前走,儿媳妇在后头都差点没跟上。
好像生怕走慢了一步,这第一就让人抢去了似的。
喻商枝扫了一眼来人,便知道看病的应当又是个孩子。
他让家长把孩子抱上椅子,拿过刚刚给曹小庄用过的,绣着个小狗脑袋的,专门给孩子准备的小脉枕,示意对面的小娃娃把手腕搁上去。
趁他把脉的时候,何花婶先套起了近乎。
“喻郎中,您就是那边小食肆掌柜的相公吧?还是他介绍我们来的,说是您医术高明,今日还义诊,不收钱。要说啊,您夫郎做饭的手艺是真的不错,这一早上,我可帮他卖了不少粥出去,我……”
眼看她越说越没谱,后头做儿媳妇的赶紧上前道:“娘,人家郎中都开始给小桥把脉了,您老先安静会儿。”
何花婶这才抿嘴笑道:“嗐,这年纪大了,一张嘴就收不住。”
喻商枝已听出她的意思,无非是想告诉自己,温野菜承了她的请,给孩子看诊时,也额外上点心。
只是喻商枝对待病患,素来都是一视同仁。
但他还是浅笑道:“内子食肆新开,还要仰仗街坊们多多关照。”
之后就专心开始看诊,何花婆媳俩见状,都闭上嘴,不再说话。
把过脉后,因为孔麦芽还在后面忙,故而喻商枝叫来常凌,让他执笔记录。
眼前的孩子也不小了,看着精神头也不错,有些问题,喻商枝就直接问他。
答了几个问题的工夫,这孩子就咳嗽了好几回。
喻商枝听见了痰音,又见他往回吸鼻涕,心下便有了计较。
他招呼何花婆媳俩离近些,诊断道:“此乃肺络湿热引起的咳症,有换季的原因在,只是原本不该这么严重的,或许是平日家里饮食上不当。”
何花婶一听这个就不乐意了。
“哪里会饮食不当?他可是我的宝贝大孙子,那什么好的,都先紧着他吃,一个月至少喝两回鸡汤!”
喻商枝原本已经预备低头写药方,听到这话,倏地抬眸。
“那孩子开始咳嗽的这段时日,可喝了鸡汤?”
何花婶半分犹豫也无地答道:“那自然是喝了,这生病了,不更得好好补补。”
喻商枝叹了口气,听这孩子奶奶的意思,她给孩子喝鸡汤全然是好心,且是偏爱,又哪里知道这是好心办了坏事?
“此类咳症,最忌进补,补而生燥,在他痊愈之前,可万万不能再煮鸡汤了。”
何花婶一听,脸色瞬间尴尬起来。
“这……原来鸡汤不能喝啊?”
“不是不能喝,而是分情况喝。”
喻商枝把这其中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说法讲了一遍,见何花婆媳俩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才摊开纸笔,写了个药方。
“薄荷一钱、栀子三钱、清半夏三钱、蒲公英三钱……”
他开方子的时候将个中药材,都与病患及病患家属一一讲明,哪怕他们不解其中深意,起码也该有个大致的概念。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把药方交给了何花婶。
“你们看是出去自己找药铺抓药,还是在这里抓药。”
何花婶愣了一下,“还能去外头自己抓药?”
喻商枝笑道:“为何不能,今日义诊,不收诊金,但药钱另算,咱们来看诊的街坊们,若是愿意去相熟药铺拿药的,我们这里自是不会管的。”
何花婶的儿媳妇在一旁道:“我们以前去的城里医馆,都只许在他们医馆中开药、抓药,若是说想出去抓药,人家连方子都不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