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by998
998  发于:2023年07月10日

关灯
护眼

负责授课的夫子,朝廷会给九品教谕的编制,每个月发二两银子的饷钱,到年底还有额外五石粮食。
教满十五年,教谕们还可以选择退休,退休后的夫子每年依旧享有五石粮食的福利,一直领到去世,这相当于养老金。
此令一下,瞬间解决了缺少教师的问题,虽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也得吃饱肚子才能读书不是?
一年级的开蒙课本选了三字经和千字文,宋玉竹还参与数学九九乘法口诀的编制,另外太学苑和翰林院负责二三年级的课本编制。
两方可是卯上了劲,都想在这上面出风头,毕竟这两院代表着大启的最高文化中心。
结果他们编的课本晦涩难懂,哪是给孩子看的,连教书先生都够呛能看明白。
宋玉竹看一遍就给否了,让两院重新编制,重点要让孩子们能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翰林院最先开窍,由翰林院大学士江如枫主编的二年级课本,选取了十首简单的古诗,五篇生动有趣的游记,五篇有教育意义的的故事,还有三篇白话文。
为了让孩子们能喜爱读书,江如枫还特地去请了好友,书画大家张帷为课本画了插画。
要知道张帷的字画在坊间已经卖到了三百两银子一尺。得知自己画的画会印在课本上,给全国的孩子做启蒙用,张帷分文未取,推掉了自己的所有邀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书中的插画画好,交到自己朋友手中。
翰林院将书籍校订完成,装订成册递进了皇宫。
很快太学苑也将书籍送来,秦凤图作为主编之一,他竟然请来书法大家黄铭为这本书题的字。
里面的内容比二年级的要深一些,不过孩子们也能读懂,书的最后一页秦凤图亲赐写着:大启长治四年编纂,大启万岁万万岁!
宋玉竹翻着两本书,心中百感交集,他们都用了心,这两本书做的精美又有内容,将来会有无数孩子会学习里面的知识。
尽管这个朝代落后,贫穷,封建,他还想用自己的能力,让它变得更好一些。

第98章 出海
三本启蒙书的内容确定后,由内务府负责刻板印刷成册,初印五千册免费发放到第一批实验小学的学生的手中。后续还会印更多免费发给全国各地启蒙小学。
要知道这个时代,书可是个金贵的东西,因为印刷技术的落后,民间的书籍大多是手抄本,一本普通的书,价格在二百文到三百文之间。带插画的书籍更贵,一本大约能卖到五百文,朝廷竟然免费发给普通学子三本书,可见是下了大本钱。
第一所实验小学很快就落地建成,就在上京附近的古安县,学校的教室用的是前朝废弃的城卫所改造。原来这里一直堆放杂物,如今清理出来,换了门窗,请木工钉了桌椅板凳,摇身一变成了五间教室。
学校还聘请了十位夫子和一位校长,这几位夫子都是县令经过精挑细选找的,大多是脾气好,学问扎实的读书人,能够尽职尽责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
很快学校开始向全县招生,家中有不满十四岁的孩童,无论男女皆可报名。
县城里百姓们听闻新开了家学府,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分文不取,一开始还不信。后来县令亲自出面,昭告百姓此事属实。
一听还有这种好事,百姓们纷纷拉着自家的孩子前去报名,过去有多少人想学都没机会呢!还有几个女娃子也试着去报了名,学校一并记上了名字。
爹娘不图他们有多少大的出息,能写出自己名字,数清楚家中养了几只鸭、几头羊就够了。
如今还是报名阶段,全县内竟然来了三百多个孩子,教室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县令又派人在旁边临时加盖了五间砖瓦房,外加一间教室休息的办公室,这样一所简单的小学就算是建成了。
开学这天,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穿着新衣服,肩膀背着小布包,包里装着的是学府给发的书本,满脸笑容的朝学校走来。
几位夫子们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忍不感慨:“想当年我们求学时,不光要带着束脩,还要三跪九拜求着夫子学学文,如今这些孩子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啊!”
另一个夫子从袖子里拿出教科书道:“可不是,朝廷竟然还免费送书本,书上的内容写的真好,听说这上面的画都是找大画家画的。”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他高声道:“开民智,顺民意,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其他夫子也跟着说:“吾皇万岁万万岁”
学生们聚集到校门口,排着整齐的队伍,用稚嫩的声音跟着一起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远处秦凤图和徐冰两人登上了马车,他们是受皇上所托,来看看学校是否按要求建成。
看到眼前这幅画面,秦凤图心怀激荡,竟有些哽咽,徐冰虽不像他这般感性,却也是颇为激动。
让普通百姓读书认字,这是几千年从未有过的事。
秦凤图擦了擦眼角道:“徐相,您当初怎么找到皇上,为他出谋划策的?”
徐冰莞尔道:“我啊,我可是皇上亲自设计留下来的呢!”那一股子自豪劲儿,听得秦凤图酸死了。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百姓们脱掉厚袄,换上轻薄的短衫又开始播种一年的希望。
春天总是格外让人欢喜,朝廷里也是捷报连连。
先是上京通往冀州路段的水泥公路修建完毕,可以通行马车了。
这条路最早开始修建水泥路的路段之一,整条路全长三百二十里地,花费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耗时三年,动用了十万人才修建成。
新修的公路采用碎石子加水泥压实铺平,宽两丈,可以同时容纳三辆马车并排行走,大体模样跟后世的水泥路差不多少。
路途中间还设了两个关卡,这两个卡是专门收取过路费的,相当于后世的高速收费站。凡是途径此路段的马车,每次都要上交十文钱作为道路使用费。
十文钱看着不多,但架不住日久天长的积攒,以后行商的马车多了,收取的钱也就多了,这钱可以用在道路的后续维修和保养上面。
道路中间还建立了客栈、茶水铺子、修车坊之类的店铺,大大方便了路上的行人。
宋玉竹派钦天监选了个好日子,亲自去剪开彩,宣布第一条京冀公路通车!
这条路的开通,加速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原本从上京到冀州需要走三四日才能到,如今驾驶马车奔跑在公路上,最多只需两日就能抵达,大大缩减了行商的时间。
宋玉竹用地图查看了一圈,发现其他地方的修路速度慢了下来,还有几个地方百姓故意拖延工期,为得是多赚些银钱。毕竟每日十文的活计可不好找,路修完了还去哪赚钱?
宋玉竹直接给各地官府下达了命令,明年年底前务必完工,不能完工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解释,当地官员考核下等,罢免官职。
命令一下,修路的速度果然快了许多,预计最迟明年下半年就能全部竣工。
第二件好事,就是希望号轮船正式入水试航!同时也意味着两人将要分离了。
这几日宋玉竹始终打不起精神,一想到两人即将分开许久,心里除了难过还有担忧。
从滨州出发到欧洲,就算是蒸汽机船来回最少两年,若是中间耽搁了兴许会更久。
赵骁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但必须得亲自去一趟,还要把玉竹要的玉米种子和橡胶树都带回来。
傍晚,赵骁从校场回宫,见宋玉竹靠在椅子上发呆。
李得海刚要问安,赵骁摆手让他下去,自己径直走了过去,单手搂住他的肩膀道:“在想什么呢?”
“没事。”
赵骁抬起他的下巴,见他眼底似有泪痕,忍不住俯身吻了上去。
“阿骁,我害怕。”宋玉竹紧紧抱着他的后背,如果是现代,他肯定不会这么矫情。可是这上千年前古代,大海的航线还没规划,也没有航海天气预报,纵使这船再结实,万一遇上台风,暗礁怎么办?
赵骁用鼻尖蹭了蹭他的鼻子:“放心,我答应你一定会安全回来。”
宋玉竹趴在他肩膀上狠狠咬了一口,赵骁忍痛抱起他朝后面的床上走去。
床帐落下,里面传出喑哑的呻|吟和急促的喘息声。
希望号是大启朝第一艘蒸汽轮船,它将前往遥远的欧洲和美洲,带回粮种、蔬菜种以及橡胶的种子回来。
当赵骁第一次看见这艘巨轮时,震惊的半天都说不出话,之前他只听宋玉竹提过这艘船非常大,却没想过会有这么大!哪怕是住在海边的东洲士兵,也未见过如此大的船,仰起头看着船舱,几乎跟一座小山一般高。
整艘船用几百年的杉木制作,上面刷着桐油,让老杉木看起来格外坚硬,船身上还漆着大启希望号几个大字。
登上船,士兵们再次被震惊,巨大的甲板比他们的校场都宽敞!
那几个英吉利人也跟着一起来了,原本他们打算自己造船回家,结果船造了一半听说大启的皇上建造了一艘非常巨大的轮船,安东尼奥连忙求见了皇上,请求准许他们借用大启的船回去。宋玉竹当然不会拒绝,毕竟这十多个人也占用不了多少地方,刚好还能让他们指路。
他们下了马车,看着不远处巨大的船,纷纷脱帽伏地跪拜。
“噢,我的上帝啊,这是诺亚方舟吗?”
“天呐,这一定是神迹!”
走在后面的宋玉堂用熟练的英文回答道:“这可不是什么神迹,这是我们皇上派人建造出来的船。”
安东尼奥从地上爬起来,眼里闪烁着泪花,用蹩脚的中文说:“你们的皇上真是太伟大了,感谢他的仁慈让我们能登上船回家。”
海上航行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往往一场风浪就能要了人的命,有了这艘大船,他们一定可以安全的抵达港口!
宋玉堂自豪的挺起胸口点了点头,自己的堂弟确实是个伟大又有野心的皇帝!这么大的船,是想要把整个英吉利都打下来吗?
船上除了一千名训练有素的军官外,还有同去的三十名经验丰富的水手,他们会跟着那几个英吉利人一起航行。
船上还有随行官五人,郎中三人,负责维修的工人十人,他们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可以熟练的维修蒸汽机。
船舱最下层已经准备好了五千石的煤炭,这些煤足够希望号抵达欧洲再顺利返航。
船舱的第二层则是休息的地方,这里有一百多间宿舍,每间宿舍都采用的高低床铺,可以睡下十多个人。
第二层还储备了不少淡水和食物,这些食物有米面粮油外,还有不少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些东西不耐保存要先吃完,剩下的就是晒干的果脯和腊肉。
在海上航行,因为长期吃不到新鲜食物缺乏维生素C,船员容易得坏死病。宋玉竹还命人专门在一层夹板上建造了一块种植区域,这里可以种一些容易活的蔬菜和水果。
船舱的第三层装满了货物,共有瓷器三万件,绢布丝绸五万匹,这些东西由宋玉堂负责售卖给英吉利,换取他们的货物或者金银。
宋玉堂从安东尼奥口中得知,如今的欧洲处在中世纪中期,皇室权力衰落,国家由教廷在掌管。教廷非常富有且奢靡,这些瓷器和丝绸想必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期望号选在了五月一日出海。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宋玉竹携文武百官全部来送行。大家站在岸边,看着这艘巨大的轮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刘蔺仰着脖子都酸了,心中道这七百万两银子,可没打了水漂,竟然建出这样庞大的家伙。
赵骁穿着盔甲站在船头,跟宋玉竹四目相对,所有的话都在不言中。
宋玉竹双眸微红,心中酸涩难忍,把手掌都抠破了,才把泪意逼了回去。
他这一去不知多久才能回来,海上多风浪,又怕这一去再也回不来……这一刻他恨不得下令将赵骁从船上绑下来不许他去。
徐冰走上前高声道:“赵将军!愿君行千里,平安早归来!”
赵骁双手放在前面高喊:“知道了!帮我照顾好陛下,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随着汽笛声响起,轮船缓缓驶离了岸边,大臣们自发抚掌高唱送行的诗歌。

第99章 解围
赵骁离开后,宋玉竹不断的打开系统地图,想要尝试着查看海上的情况,可惜地图只显示大启的疆土,超过距离就变成了一团马赛克。无奈只好把心思都放在国事上和教导妹妹上。
马上就要到六月了,与金国约定的马匹也该送来了,五千匹马要从阴山过来,一直送到陇西关外,可是金国却迟迟未能履行约定。
白一舟送消息回去,称金国多半要毁约,让皇上提早做准备。
宋玉竹一听这还得了?连忙命大军带着矮炮去关外演练,对着金国边境狂轰乱炸了两日。。
果然还是火炮的威慑力比较大,没几日金人就赶着马来了,五千匹马公母各半。
金国特产战马,这些马的品质非常优良,不仅身材高大且奔跑的速度和耐力都是顶尖的。过去打仗时能俘一匹种马回来,能积二等功,比杀十个金人荣誉都高!
边关的将士们看着这些匹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乖乖,不知道这些宝贝会便宜哪个营房。
白一舟思来想去,决定先建一支骑兵营,这些士兵专门负责冲锋和巡逻。
过去之所以金人难打,就是因为他们的马好,每次遭遇对方,即便打得过也追不上。如今这个骑兵营就专门负责跟金人打交道,不管是正面战争还是游击战,都要打的他们心服口服。
金人的事处理完,宋玉竹打算开始整顿商业。
大启的商业照比前朝算是比较宽松的,加上官路的修建,促进了商品范围的流通。
因为商人长途跋涉,不方便随身携带太多钱财,还出现了柜坊和钱庄,类似后世的银行。
盛朝的商税是二十取一,可以说是非常低,低税加速了商业的发展,也变相导致商人越来越富,百姓生活拮据。
宋玉竹登基后,将商税改为十取一分五,也就是百分之十五的税点。虽然提高了不少,但有江南林家的事在前,其他商人也不敢再挑战官服的威信。
古代商税比较零散,除了关卡税外,还有入门税(即为进入城门时收取的税钱)再有就是坐税和门税,即为门店的税钱和摆摊位的税钱。
但各地执行的标准不同,有的同时收取几份钱,有的地方只取一份。
宋玉竹命户部拟定商税法,取消了入门税,只收取门店税和坐税,坐税只收取门税的一半。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无论商人还是百姓,只要入城都要缴纳入城税。
现在不同了,张家有油坊一间,油坊每日盈利三百文,百分之十五的税钱,需要上缴四十五文税。
门外摆摊的卖炸果子的李四,一日盈利一百文,取百分之七点五,四舍五入就是八文钱。
新商税法颁布后,不少百姓携带家中的农副产品涌入市场,没有了城门税,他们即便卖不出东西也不会白白往里搭钱。
江州政府见状,专门命人搭建了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供当地百姓入城摆摊使用。
百姓们只需缴纳五文钱就可以进去卖一整天货物,购买物品的人则不需要交钱。
光是靠这一项收入,江州政府一年净盈利三十万两白银,这些钱用于当地的基础建设,被皇上点名夸奖,成为各地效仿的典范。
除了商业的快速发展,民间百姓也纷纷开启的革新创造的道路,晋州有一百姓,竟然发明出铅笔。
没错,就是后世用的那种铅笔,笔芯用石墨和粘土烧制而成,外壳用木头包裹,最外面用细麻绳缠绕住。虽然样子简陋但价格便宜,非常适合在学校里推广,供给贫穷的百姓使用。
宋玉竹赏赐了制作铅笔的匠人,命人开设铅笔厂,改良了铅笔的制作流程,利用蒸汽机器炮制模具,每日可产三千多根铅笔,每根只售卖两文钱,一经推广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少小商贩看到了商机,纷纷进货去学校售卖,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一两文钱,轻松就能卖出去。
要知道一支普通的毛笔都要卖三四十文钱,还不算墨和砚台,这也是过去寻常百姓不能读书的原因之一,实在是笔墨纸砚太贵了。
有了笔自然也少不了纸,迁安商人史成文发明了一种用麻草和树皮制作的纸,起名为迁安史纸。
这种纸虽然不如宣纸吸水、棉纸平滑,但价格便宜,一尺纸只卖三文钱,百姓们裁几尺回去就能给孩子缝制一个写字用的本子。
新式的纸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百姓们日子好过了,都舍得花十几文钱给孩子买一套学习用的工具。
各地的学校也纷纷建立,上学已经成了大启孩子们的必不可少的事,谁家孩子要是没读几天书,都让人看不起。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小商品在不断发明和创造出来,大启朝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六月末,宋玉潼正式开蒙。每日辰时入宫开始读书,一直学到午时用完饭才离开。
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学完了三字经,子弟规,熟读了四书五经和朱子家训。
原本宋玉竹打算亲自教导她,可惜教着教着他发现自己实在太宠溺妹妹了,犯了错也不忍心严厉惩罚,这样下去未必是好事,会把妹妹宠坏。
没办法,只能找来翰林苑的学士教妹妹,李捷正好入了他的眼,此人许多观念跟自己相同,想来应当不会把妹妹教偏了。
宋玉竹这般大张旗鼓的教育宋玉潼,让朝中的大臣心中隐约发现了端倪,皇上如此看重妹妹,不册封后宫,究竟是什么情况?
宋玉竹刚登基那会,朝中没人敢劝他册封后宫一事,毕竟他年纪还小,最好别把心思都放在儿女情长上。
况且有前朝的隆武帝在先,因为沉迷美色掏空了身体,使得大盛朝陷入危机,大臣们更不敢私自献上美人。
如今宋玉竹登基已有四年,从去年开始,朝中断断续续有大臣开始上奏,请求皇上册立中宫,也有不少家中有女儿的大臣心里打着小算盘,想借着儿女亲家的关系,再往上爬一爬。
宋玉竹都以国事繁忙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今年开始,请求他册立中宫的折子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连秦凤图都找机会劝过他一次,皇嗣关乎国本,许多朝代就是因为没能培养一个好的继承人而亡国。
宋玉竹倒是坦诚,直接跟秦凤图说:“朕不喜女子,也从未想过册立中宫,以后也没这个打算。”
秦凤图呆愣住:“那,那皇嗣……”
“朕打算把皇位传给妹妹。”
这件事除了父母和赵骁,他第一次告诉其他人,宋玉竹仔细看着秦凤图,不错过他脸上一丝表情。
秦凤图惊讶过后,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请皇上三思,女子登基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
“朕知道。”
君臣二人四目相对,秦凤图心里有了数,连忙低下头道:“那臣只能竭尽全力,替陛下和储君铺平道路。”
宋玉竹起身急步走到秦凤图身边,伸手拉起他道:“朕就知道,爱卿不会让朕失望!”
秦凤图站起身,后背都湿透了,他知道皇上在试探他,一旦他说错话,等待他的将是被排挤到权力外围。
“陛下,此事您还跟别人说过吗?”
“没,朕只跟你说了。”
秦凤图心中微微一动,自己这次可是胜了徐相一筹!
其实徐冰猜也猜得到他和赵骁的关系,至于其他人,宋玉竹既不放在眼里,也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他们。
然而每日劝他纳后的奏折不减反增,内侍李得海见他烦躁,小心翼翼道:“陛下,您不如随便纳个姑娘,放在后宫当摆设也成,省的每日被他们烦。”
宋玉竹冷冷看了他一眼,吓得李得海连忙跪地磕头,“奴才多嘴,奴才多嘴!”
“你是够多嘴的,朕难道想不出这种办法?”
李得海不明白皇上为何不这么做,明明很简单就能解决的事。
宋玉竹心中自有考量,他完全可以把赵骁搬到台面,宣布二人的关系。但古代百姓有个毛病叫上行下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他如果封赵骁为后,百姓就敢娶男妻,纳男妾。
这种扰乱社会安定的事,还是尽量避免为好,得想个办法堵住大臣的嘴。
宋玉竹揉着眉心道:“你去派人传钦天监的人入宫。”
“是。”
隔天上朝时,又有大臣提起册立后宫的事,宋玉竹声情并茂的给他们编了个故事。
“朕年幼时身体不好,父母用了各种办法也不能将朕的病症治好。某日街上来了个算命的先生,他给我算了一挂,说朕本是金龙入世,不适应凡间的水土。”
大臣们一脑袋雾水,不明白皇上突然提起这件事干什么。
宋玉竹继续说:“那算命先生还说,朕而立之年前不能与凡间女子成亲,否则将有性命之忧。”
“啊……”
“竟有这种事?”
大臣们议论纷纷,不知这事是真是假,不过皇上是金龙转世倒真听民间传说过。
宋玉竹道:“朕一开始也不相信,昨日又请钦天监的常道长为朕起了一卦,卦象上说而立之年后方可娶妻,否则必会命丧。”
这下大殿上静悄悄的,没人再敢说话了,谁要是再劝皇上册立后宫,那不就是弑君之罪啊!
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三十就三十吧,不过十年而已,皇上不近女色把心思都放在国事上,没准这反而是件好事呢。
宋玉竹见目的达到,心中笑道:十年后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那会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七月末,秋老虎的尾巴还在晃,天气热的人发闷。
大清早宋玉竹就被热醒了,寝宫里摆的冰块已经化尽,内侍要换新的。
宋玉竹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刚过了丑时。”
“冰不用换了,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是。”
宋玉竹靠在床边打开系统,在地图上选择滨州港口点了进去,这里就是希望号出发的地点。
闲来无事的时候,宋玉竹总喜欢到这里看看,阿骁离开已经有两个月,也不知道船走到了哪里。
宋玉竹把视线调到海边,这会正是涨潮的时间,海水不断向岸边涌来,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听着浪潮的声音,身体瞬间凉爽了下来。
上朝的时间还早,难得有时间,宋玉操纵着视线在地图上四处转了转。
如今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上千所小学,有几万名孩子接受了启蒙教育。虽然跟他预期的还差许多,但只要坚持,他相信肯定能让大启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
滨州府也建了三所小学,其中一所就在附近的县城中。天还没亮,宋玉竹见有不少孩子已经起床穿衣服,跨上书包,口袋里揣着馒头饼子朝学校走去。
三三两两的孩子边走边嘻闹着,嘴里背着昨日夫子教的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月姐姐,你背的真好!”几个年纪略小的孩子跟在女孩身后夸赞道,这些孩子年纪都不大,正是天真烂漫的好时候。
名叫小月的女孩昂着头道:“夫子教的诗,我都能背下来呢。”
“哇!小月姐姐真是太厉害了啦!”
宋玉竹被这群孩子逗笑,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学校走去。
小月背完一首诗又唱起国歌《大启之歌》。这首歌是由教坊司编曲,宋玉竹亲自作词,主打的就是一个朗朗上口,歌曲内容简单,能让百姓一听就会唱。
“好山好水好风光,兵强马壮乐安康,活在这个好时代,大启百姓乐开怀……天佑大启,福泽万代~”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宋玉竹也跟着打起节拍。
终于走到了学校门口,孩子们全都进了学校,唯独那个名叫小月的女孩停下脚步,红着眼睛不再往里走。
宋玉竹疑惑的看着她,怎么不进去呢?
随着上课钟声敲响,孩子们跑进教室,只有小月垂着头朝来时的方向走去。
宋玉竹有些不解,奈何马上就要上朝了,他只好记下小月的住址,打算下了朝再去一看究竟。
今日早朝送来不少揍报,黄河流域近几日连降暴雨,恐怕有决堤的风险,各地官府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的次数大大小小加一起有上千次,较大的改道也有十多次,每次决堤都会冲毁房屋,田地绝收,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滋养了百姓的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黄河的汛期,水量本就增大不少,加上连日暴雨,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决堤。
黄河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被水流冲到下游,长此以往河床就会被填满,下游越来越高,最后导致河水改道。
刘蔺道:“陛下,黄河上次改道是在三百年前的武朝年间,大规模的洪灾将黄河下游变成了黄泛区。也正是由于这次水患,动摇了根基,导致武朝灭亡。”
宋玉竹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有何办法?”
御史中丞王菁道:“依臣之拙见,应当继续加固下游的堤坝,防止黄河决堤。”
工部尚书纪明礼道:“臣以为,堵不如疏,黄河下游的河床早已堆积过高,继续垫高堤坝治标不治本,时间久了还是会决堤的。”
其他官员点头附和,但清理河道可不容易,在生产力和工具都落后的古代,只能靠老百姓用竹筐一筐一筐的往外背泥沙,如同蚂蚁搬家一般,速度慢耗时长,成本太高。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