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在上京举行,数以万计的举子从全国各地赶来,整个上京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桂花糖,麻油糖,新出锅的糖藕嘞~”
“糖葫芦,糖葫芦,又脆又甜的糖葫芦哟~”
秦凤图和宋玉竹坐在临街的一间茶水铺子里,两人看着街上的举子闲聊。
今日朝中无事,宋玉竹便出来走走,他不是自己出来的,身边还跟着十多个暗卫,时刻保护着他的安全。
宋玉竹环视一圈道:“今年参加春闱的举子好像格外多。”
“回陛下,十八州一共来了一万三千多人。”
宋玉竹忍不住感慨:“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与你那一届比起来,人多了还是少了?”
秦凤图是隆武帝七年的状元,那会盛朝的国力还算是强盛。
“我们那一届参加科举的人数有八千五百余人,是盛朝人数最算多的一届,之后便一年不如一年了。”
“如今的大启才配的上中原大国之称。”
宋玉竹抚掌笑道:“善哉!”
前面突然有几个举子争论起来,争论的题目竟然跟前段时间的国事有关,内容是大启与金国如何相处。
一个身穿儒服,面容清秀的男子道:“金国自古以来便是狼子野心,对中原大地肖想已久,想要和平共处根本不现实,我们就该衬其病,要其命,将金国一举灭掉,也除去了我们心中的大患。”
另一个模样不起眼的男子反而摇头道:“启慧兄,你说的不对,攻打金国不是简单的事,边关会有无数的平民受到波及死于战火中。况且金人也并非全是坏人,全部灭掉有违人道。”
旁边的人呵斥道:“你怎么还为金人说话啊!”
“我并不是为金人说话,而是为我们大启的百姓说话。”
宋玉竹闻声对他们讨论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起身走过去看热闹,秦凤图连忙跟在身后。心里为这两个举子捏了把汗,可千万别说出什么大不敬的话断了前程啊!
名为启慧的男子道:“既然不能强攻,那你说该怎么办?”
“我觉得该徐徐图之,与金人通商,将中原文化过渡到那边,让金人学习我们的语言,慢慢变成启人,不攻自破。”
宋玉竹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同化么,后世对少数民族也是这般,将他们变成“自己人”才不会再起纷争。
“哈哈哈哈……”他话还没说完,旁边几个人便大笑起来。
“你说的太可笑了,金人愚笨怎么能学会我们中原的文化?”
“是啊,听说他们连地都不会种,只能靠打猎为生。”
男子不慌不忙道:“请问你们会种地吗?”
这几个人被问的一哽,启慧皱眉道:“我们是读书人,要做比耕田种地更重要的事,不会种地有何稀奇。”
“是啊,金人打猎就能为生,不会种地又有何稀奇?”
“你说的简单,谁去教启人中原话?你去教啊!”
其他人又哈哈大笑起来,男子微笑道:“为何要教?若是开通商贸,金人想要买咱们的东西就必须学咱们的语言,想要来大启经商就要学习咱们的文化,哪需要教他们?”
“凭什么让他们来买大启的东西。”
男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你们如此排外,就算把金国打败,他们依旧成不了启人,就算以后没了金国也会有银国、铜国,边关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种啊。”说完便起身朝外面走去。
宋玉竹连忙叫住他:“这位兄台请留步!”
男子闻声回过头,看见宋玉竹,以为他也是入京赶考的举子,拱手道:“不知有何事?”
“朕……我刚刚听你说要归化金人,否坐下来与我谈论一番?”
男子摆手道:“刚刚说的不过是胡言乱语罢了,当不得真。”
“无妨,我觉得挺有趣的。”
男子被邀请到二楼雅座,占了秦凤图的位置。他看着秦凤图的衣着不菲,连忙要起身让座。
秦凤图笑道:“你跟我们家少爷聊,我站着听就好。”
宋玉竹道:“不知兄台贵姓,何处人士?”
“我姓李,单名一个捷字,字清台,家住中州,兄台称呼我的字就好了。”
“我姓宋,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都叫我宋三郎。”宋玉竹随口给自己胡诌了个名。
两人互相介绍后,开始谈论起金国的问题。
宋玉竹道:“你刚刚说的与金国通商,让金人学习我们的语言,有没有想过万一通商后,金人逐渐富强起来,反而对我们的威胁更大?”
李清台道:“三郎说的不无道理,所以我们要对金人的商贸进行控制,盐铁等重要物资,不能售卖或者限量售卖。”
宋玉竹露出赞赏神色,鼓励他继续说。
“我们还可以其他方式笼络金人,例如与金国通商后,金人在大启朝居住满三年,可以入大启国籍,与大启的百姓待遇相同,能买地,建房,甚至读书参加科举!”李捷越说越激动,脸上都是兴奋的神色。
秦凤图轻咳一声,他才回过神,叹了口气道:“我说的这些,其他人觉得我好像偏向金国。实则不然,我本是肃州人士,六岁时居住的村落遭到金人洗劫。我母亲将我藏在灶台下面才躲过了一劫,可惜全族都被屠尽了。”
宋玉竹同情的看着他,没想到此人还有这番遭遇。
李捷道:“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我被路过的行商救下带到了中州府,在那里被我的老师收养,他教授我许多知识,才得以考中举人参加春闱。”
“你不恨金人吗?”
“恨!不瞒你说,小时候我曾想要习武参军上战场报仇。后来师父告诉我,除非我能杀尽金人,否则两国的矛盾永远不会解决,可杀尽金人,我们同他们又有何区别?”
“解决两国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归化金人,让他们学习我们的文化,使用我们的文字,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宋玉竹道:“你的老师一定是个有大才的人。
李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道:“我的师父只是童生,他因为面上有一块青胎记没办法参加科举考试,当了一辈子的启蒙先生。”
宋玉竹一愣,起身道:“今日听君一席话收获良多,有缘再会。”
结了账准备回宫,秦凤图跟在他身后道:“陛下,这小子刚刚说的倒是有点意思,不过归化金人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
宋玉竹道:“难得有人能入你的眼。对了,此次科举结束后,命礼部将科举的规矩改一改,不限容貌,不限口才,不限身体残疾,只要有才德皆可残疾科举考试。”
秦凤图愣住,半晌眼圈微红道:“陛下……圣明!”
这项改革虽然听起来没有多大,可作为读书人,秦凤图太清楚这对天下的文人有多重要!
不看重外表,只看重才华,此乃天下读书人之大幸!
宋玉竹让他搞的一身鸡皮疙瘩,心道:“古人就是感性,动不动就哭一场。”
不过这次偶遇给宋玉竹一个提醒,大启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不能拘泥于眼前,要放眼未来。
周边的小国,要慢慢收拢统一,能同化最好全部同化,不能同化的,将来武力强盛后也可以武统。
很快会试就要开始了。
会试由吏部主持,为时九天。这是件既考验身体又考验学问的事,每届科举都有人坚持不住,中途放弃。
毕竟这会儿春寒料峭条件艰苦,在号房里吃住这么久,不落下病还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绝对是大才!
大启朝的号房比起前朝已经好太多,宋玉竹让户部拨了不少银子,将原本的会院重新修缮,整体扩大一倍,最多可同时容纳两万名举子参加考试。
每个号房都安装了简易的取暖设施,一个烧炭的小炉子,上面可以热水煮粥。夜里还统一发放棉被,举子们不会那么难熬了。
会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要密封,这些卷子由太学苑和翰林院共同批阅,挑选出前三百名优秀的卷宗入取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这些举子还要参加最后的殿试,由宋玉竹亲自出题,钦点出一甲前三人和二甲第一人。
这是大启建国后第二次科举,很快会试的成绩出来了,李捷果然名列其中,排在第十三名!
这个名次非常高,差不多能排外二甲的前列,若是殿试发挥优秀,说不定可以进一甲!
今日殿试,也是他们即将金榜题名之日。
每个人脸上都控制不住兴奋的神色,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刻。
会试第一名叫黄十安,是苏州人士,他的父亲是江南白鹿书院的院长,也是当代的大文豪、大书法家。能考中会试第一名,完全是实力碾压,无论文章还是见解都高出旁人一截,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状元应当稳了。
第二名是那日在茶楼跟李捷辩论的男子,名为苏旭,字启慧,此人也是苏州人士,二人年纪都不算大,模样又出众,龙姿凤章,简直羡煞旁人。
相比他们,排外二十多名的李清台就显得有些不起眼了,无论长相和才华都没办法跟他们相提并论。他皮肤黝黑身材还有些瘦小,若是前朝重容貌的时候,殿试恐怕会直接贬到三甲。
天气好冷,大家聚在一起取暖,寅时三刻宫门打开,宫里出来不少内侍,为首的正是大总管李得海,他奉命带着这些学子先去前殿学习入宫礼仪。
说是学礼仪,其实也教不了什么,无非就是叮嘱这些人第一次入宫别说错话,犯了忌讳。
能考中贡士的人都不是傻子,哪怕再好奇也不敢在皇宫内撒野,三百人无一人低语喧哗,连脚步都是静悄悄的。
李捷走在人群中,低着头不敢乱看,只觉得心脏狂跳,仿佛要撞出胸口一般。
终于抵达前殿,李得海道:“各为贡士们请入殿稍作休息,稍后有礼官教你们面圣的礼仪,辰时开始殿试。”
“有劳大人了。”大家异口同声道。
李得海朝他们拱了拱手,贡士们弯腰回礼,双方都知道对方得罪不起,一个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另一些人指不定明日就飞黄腾达,身居相位。
寝宫里,宋玉竹已经起身,赵骁正在帮他系衣带。
“今日殿试吧?”
“嗯。”宋玉竹对着镜子整了整头冠。
“可想好了殿试的题目?”
“选了几个,你帮我参谋参谋是否合适?”
赵骁搬了把凳子过来坐下来听他说。
“第一单题,民之与官何位?官之与民何谓?”
赵骁思索片刻道:“你想让他们说怎么当官?”
宋玉竹点头:“是也不是,当官是其一,如何对待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人,如果不出意外大部分将会派到全国各地赴任,官职不会太高,大多为县令,县丞。”
“这些基层官员才是贴近百姓,他们若不能为民办实事,受苦的便是一方百姓。”
赵骁道:“这个题目可以,那第二道题呢?”
“第二题是,女子能何为?”
女人能干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敏感。赵骁瞪大眼睛:“你是想准备给潼潼铺路了?”
“也不全是为了潼潼,我想听听这些读书人对女子有何见解。”当然这里也夹着私心,若是贬低女子,宋玉竹自然不可能提拔,毕竟以后封玉潼为皇太妹的时候,这些人会成为最大的阻力。
“第三题,则是如何处理大启与金国两国之间的关系。”
赵骁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要我说直接派兵用矮炮轰到金大都,把完颜洪抓来他们就听话了。”
宋玉竹道:“抓了完颜洪,还有完颜真,完颜铁达……就算把完颜家所有人都抓来,还有其他金人。”
“那就都杀光!”
宋玉竹看着他道:“你确定能杀的光吗?”
赵骁顿了顿:“额……就算不杀光,也能让他们惧怕。”
“惧怕不是长久之计,以前启人也惧怕金人,如今我们发明出火炮打败了金人。”
赵骁沉默片刻道:“玉竹,你说的我明白,可金人与启人自古便是血海深仇,如何才能和平共处呢?”
“这也是我想要找到的答案,所以交给今天的学子们来回答。”
时辰差不多了,李得海已经候在门口道:“陛下,贡士们已经入宫了。”
“这就去吧。”宋玉竹打开门,带着一众侍从朝正殿走去。
大殿上已经摆好了三百张桌子,这些贡士按照排名一次落座,等皇帝走进来时,所有人起身跪拜,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都坐吧。”
皇上的声音很年轻,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仪。
他们都知道皇上今年刚满弱冠之年,当年仅靠着一支起义军就推翻一个朝代,这样的人,谁敢小瞧?
李捷因为排名靠前,坐在了第三排,离着皇上还算是比较近的,不过就算坐在第一排,也没人敢抬头看看皇上长的什么模样,生怕触犯天颜,毁了自己的仕途。
宋玉竹将自己的题目依次问出,学子们只有一个时辰答题,旁边有沙漏计时,时间结束,不管答的如何都要将试卷上交。
学子们开始冥思苦想。
第一题还好,官与民不谓乎民生和为官之道,只要脑袋没病都不可能答偏,引经据典非常容易写出一篇华丽的文章。
第二题却让不少考生犯了难,女子能何为?
生子,服侍男人,抄持后宅?这答案未免太简单一些,皇上肯定不能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可女子究竟能干什么呢?
在这个问题上,考生们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女子无用论,另一派则是女子也能干许多事。
第三个问题时,坐在前面的苏旭一喜,这不是跟他前几日辩论的题目相同吗!正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书写下来,能省下了许多时间。
李捷听着题目也是一愣,他没想到那日争辩的题目竟然跟殿试题目相同。只是他的想法与普通人不太一样,若是引起皇上的厌恶……
李捷纠结了一会,最后闭了闭眼,认命的拿起笔将自己见解写下来,文章比口述更为详细,把上次遗漏的内容全部补上。
宋玉竹看着下面的考生,忍不住翘起嘴角,真想看看李清台看见自己的表情。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还有不少人没答完题。
内侍过来收卷子,所有人不得再提笔修改。
卷子收上去后,贡士们退到偏殿等候,由翰林大学士当场批阅,秦凤图也在其中。
每份卷子由四为大学士同时批阅,画圈为取中,画叉则落取。
全部取中的卷子再递给皇上过目,差不多也就十份左右,再由皇上亲自选出一甲前三名。
很快十份全部取中的卷子选了出来,秦凤图将试卷呈给宋玉竹。
宋玉竹翻看了一下,见其中没有李捷的卷子:“将中州李捷的卷子拿来给朕瞧瞧。”
李捷的卷子呈上来,上面只得了两个圈,剩下两个则是叉,看样子争议很大。
宋玉竹看了看卷子的内容,第一题答的中规中矩,虽然没有亮眼的地方,但其中不少实用惠民政策,不该得两个叉。
看到第二题,李捷的答案便有些大胆了,他竟然说男子能干的事女子也能干,女子能干的事,男子却不一定能干。
并且引经据典,女将军妇好上阵杀敌,女相江婉儿治国有道等等,男子虽然能上阵杀敌,治理国家却没有女子生育的能力,更没有女人细心和坚韧。
所以女子能做的事非常多,只是缺少机会。
这回答看得宋玉竹眼前一亮,在心中暗暗点了个赞,果然是自己看中的人,思想都是与众不同的。
第三题几乎不用看了,那日两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清台的见解与宋玉竹所想的完全一致。
他将李捷的卷子单独放到一旁,又看了看其他人的卷子。
看到苏旭的卷子时,宋玉竹眉头紧皱,此人虽然在对待金人的方式上激进,却也算是爱国。
但对待女人上,思想却是非常保守且带贬低。
他将女子比做鞋子,明面上说女子包容,却暗搓搓的将女人踩在脚下,这种恶臭的大男子主义,让宋玉竹心生不喜。
再往后看,他竟然说女子无为便是德,女人什么都不用干,就是有德行的人了,宋玉竹直接抽出他卷子放在了另一边。
剩下的几张卷子,都是可圈可点,宋玉竹选出第一名苏州黄十安为状元,榜眼是鲁州曹如飞,探花则是徐州的叶辰。
李捷的卷子被放在一甲后面,即位二甲的第一名传胪。
名次排好,由传胪负责传唱,李捷坐在偏殿揣着手发呆呢,他决定自己殿试发挥的不好,这次肯定不在一甲,二甲也费劲,搞不好直接三甲成了同进士。
同进士也不错,兴许能回老家任个县丞,还能照顾老师。
结果不一会突然有内侍走过来,通知他皇上召见。
其他学子惊讶的看着他,李捷也吓了一跳。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自己写的文章惹怒了皇上?会不会牵连家人?
他的脸色由红转白,跌跌撞撞的起身,跟着内侍走了出去。
走到大殿门口时,李得海小声道:“提前恭喜李传胪了。”
李捷耳朵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是懵的,传胪是二甲第一名,皇上召自己原来是传唱排名啊!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排到这个名次!
进了大殿,李捷伏跪在地上,头顶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清台啊,我们又见面了。”
李捷猛地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宋玉竹,嘴里喃喃道:“宋三,三郎。”
内侍厉声道:“不得无礼!”
李捷吓得一抖,连忙磕头求饶。
宋玉竹走到他身边,伸手将他扶起:“朕说过,你我有缘自会相见。”
李捷眼圈泛红,半晌才找回声音道:“学生那日唐突了。”
宋玉竹笑着拍着他肩膀说:“不唐突,那天说的不错,朕看好你,好好干!”
内侍将拟好的名册递给他,李捷双手接过再次叩头谢恩,迈着步伐坚毅的朝门外走去。
没人能想到,这个身材瘦小长相不起眼的男人,后来官拜右相,辅佐了两代帝王。
第97章 建立学校
科举结束后,殿试的题目在朝中广泛流传起来,第一和第三个暂且不谈,这第二题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少官员私下讨论过此事,有人觉得皇上可能就是随口一问,也有人觉得这件事非同一般,结合科举名次来看,凡是说男女各有长处的排名皆靠前,说女子无为无用的,都排外后面。
特别是苏州的苏启慧,他原本会试排外第二名,原以为会试稳坐一甲,没想到殿试后竟然排道了二甲中后,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皇上是准备充纳后宫了吗?
想要在朝中站稳脚跟,就得揣摩圣意,跟皇帝唱反调,这官也就做到头了。
资政孙英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去年宋玉竹就颁布六十岁以上的官员,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酌情告老。他偏不走,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占着茅坑不拉屎,还经常倚老卖老,说些膈应人的话。
其他官员懒得跟他一般计较,他反而得寸进尺。这次科举后,他将新科进士的文章拎出来品头论足,特别是李捷的卷子,被他从头骂到尾,贬的一文不值。
这话传到宋玉竹耳朵里有些生气,李捷是他看重的新人,怎能由别人任意辱骂,直接命他告老还乡。
孙英自然是不服气,跪在大殿上磕头道:“我乃是三朝元老,为国尽心尽力,皇帝不能无缘无故将我罢免!”
平日里跟他关系还算凑合的官员拉着他道:“孙大人,你莫要拿前朝的事跟新帝邀功,告老就告老吧,免得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
孙英要听劝也就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他甩开同僚的手道:“我不走,我就在这里等!”说着便一直跪在大殿外。
宋玉竹被他烦得狠了,命玄衣楼去他家调查,看此人是否如表面那般忠君爱国。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人不光贪财还好色,六十多岁的年纪,家中竟然养了十多房小妾。
养小妾倒也没什么,可这些小妾并非全都是自愿的,还有几个姑娘未成年时,就他强撸回家中纳为妾室。
其中年纪最小的今年才十二岁,居然已经在府上服侍了三四年,不到十岁就被迫委身于他。这完全违反了大启的儿童法,按照法规,应当杖三十,流放千里。
宋玉竹没留情面,直接派人将他打入狱中,三十杖就要了孙英半条命,剩下半条命能不能撑到流放地都两句话。
朝中大臣听闻此事后,有人摇头感叹,可怜他当了一辈子的官,临了却不知死活的挑战皇权。
徐冰倒是拍手称快,他早就恨此人在背后诋毁自己的夫人,如今落得这般下场实属咎由自取。
这件事在朝中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大家很快就淡忘了。
不过皇上又扔下了个炸弹,今日在朝堂上,竟然提议让女子参加科举考试……
自古以来还从未听说过哪朝有女子可以科举的先例,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惊骇,一提起来就遭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抵制。
就连徐冰也让宋玉竹三思,无论前朝还是武朝,女子的地位都比较低,长达近千年的压迫,早就让他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
如今突然提议让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那是不是将来女子也可以入朝为官?
一想到将来与女子同朝为官,这些古人就觉得无法忍受,纷纷上奏请皇上不可开先例,女子入仕恐怕会祸乱朝纲。
宋玉竹也懵了,他没想到官员的反应会这么大。
下了朝,他脸色难看的回到尚书房,宋玉潼正在坐在小板凳上看书,见大哥回来连忙放下书迎了上去。
“哥哥!”
宋玉竹抱起她摸了摸头发:“今日怎么自己一个人来的,萍儿呢?”
“萍儿姐姐昨天着凉了,在家休息呢。”
宋玉竹将她放下,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
“哥哥有不开心的事吗?”
“是啊。”
宋玉潼一本正经的说:“跟我说说吧,我帮你想办法!”
宋玉竹被她认真的小模样逗笑:“哥哥想要让女娃娃们都能读书习字,可男娃娃不同意,该怎么办呢?”
“男娃娃为什么会不同意呀?”
“他们怕女娃娃学会了读书,便不再乖乖听话。”
宋玉潼道:“哥哥说过读书能明智,多读书是好事,难道男娃娃读了书就不听话的吗?”
宋玉竹摊手道:“是啊,读书本没错,他们怕女娃读书比他们好,将来参加科举当了官,抢占了他们的位置。”
宋玉潼道:“这就更不对了,自己不努力学习,哪有限制别人学习的道理。”
门外秦凤图和徐冰的脚步一滞,二人对视一眼,忍不住苦笑出来。
他们本来是想来劝宋玉竹的,没想到被一个孩子说的羞愧不已。四岁娃娃都懂的道理,他们竟然都不懂,亏他们二人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陛下,秦大人和徐相来了。”
“让他们进来。”
不一会二人走进书房:“拜见陛下。”
宋玉竹看着二人道:“你们也是来劝我的吗?”
秦凤图道:“臣一开始确实是想要劝陛下收回提议,不过刚刚听完长乐公主的话,觉得实在羞愧。”
“哼,你倒是诚实。”宋玉竹拉着妹妹坐在自己身边,这次没让她去旁边玩,是时候该听一听国事了。
“臣惶恐。”
“徐相,你呢?”
徐冰道:“臣也一样,不过陛下您提议让女子参加科举一事,确实有些不妥。”
宋玉竹以为他又要劝说自己,没想到徐冰话锋一转道:“这件事且不说官员们会不会反对,天下文人会第一个跳出来指责您。”
文人的嘴是钝刀子,宋玉竹也知道其中利害。
“那你说该怎么办?”
“陛下应当循序渐进,让世人先接受女子可以读书。”
宋玉竹沉思下来,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冒进了。
因为太想要让古人接受后世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反而着了相。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哪能说变就变的,就算是后世也有不少偏僻地区重男轻女,女子依然没有读书的机会。
“你说的对,是我太着急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秦凤图和徐冰同时道:“陛下英明。”
准许女子读书是第一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兴许经过潜移默化,下一代人或几代人后才能让女人的地位上升,那些就不是宋玉竹能考虑的事了。
第二天早朝,宋玉竹便将昨天的提议取消,改为女子可以入学读书。
双方各退一步,百官们没有人再跳出来反对。开玩笑,万一给皇帝逼得逆反了,他们可没好果子吃。
不过让女子读书这件事,就算朝廷颁布下去也没多少老百姓会施行。毕竟读书是个相当耗费金钱的事,普通百姓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花销。
宋玉竹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命户部拨款,在上京的附近几个州府建立实验小学,以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三千所启蒙学校。
实验小学即为开蒙学校。
由朝廷出资,聘请当地的童生秀才教学,免费为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开蒙。
宋玉竹也不盼着所有人都能考上举人进士,只要能认识字、识数就行了,百姓们开了民智,社会才能快速发展。
学校采用三年制教学,最小六岁就可以入学,男女不限。
原本宋玉竹想用六年制,后来想想时间太长了,只开蒙的话,三年时间足够了。
三年也不是全日制,毕竟孩子也是劳动力,农家七八岁的孩子能干不少活了,如果让他们天天光读书不干活,家里人肯定不乐意。
所以拟订每天辰时开始上课,到午时放学,下午孩子们可以帮家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