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娘荣华路by倾碧悠然
倾碧悠然  发于:2025年09月22日

关灯
护眼

贺元慧想到那情形,顿时一乐,又解释:“跟你我一样,她只是进宫学一学规矩。京城中有人说,安东侯府的七姑娘被长辈宠得娇,遇事只知道哭,不能独当一面。入宫复选,单独住一个月,她若是能熬过去,那些对她不好的流言便会不攻自破。”
闻言,余红卿恍然:“那她以后的夫君岂不是有七个很不好惹的大舅子?”
贺元慧想到以前那兄弟几个老是来堵她,每次都是言语警告,还挥拳威胁,小时候她被这几人找麻烦,除了无语,心里还特别害怕。以后袁七的夫君多半是一样的境遇,想到七兄弟会围着妹夫狠揍,她顿时噗嗤笑出了声:“对!不知道哪个年轻后生这么有福气,能得七个大舅子。”
还都是不好惹的那种,那日子,谁过谁知道。
恰在此时,贺元慧的丫鬟欲言又止:“奴婢听说一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据说袁三公子约了咱们府上大公子喝酒。”
贺元慧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贺元慧反应过来丫鬟的话后,有些崩溃:“何时的事?为何我没听大哥说过?”
她知道自己在为难丫鬟。
兄长是官员,年纪轻轻就已经得皇上重用,请兄长喝酒的人很多,大多数时候婉拒,也有推脱不掉的。兄长见了谁,和哪些人喝了酒,不会事无巨细的告诉她这个妹妹。
一时间,她不敢深想。
两家都是侯府,兄长是世子,袁七姑娘是唯一的嫡女,二人在各自府中都很受重视。家世相当,地位等同。
还别说,二人挺相配。
丫鬟低头:“奴婢昨日听表哥说的。”
这个三月是家生子,双亲都是府中的管事,她的表哥同样是家生子,被选到了贺元安身边贴身伺候。
若是从她表哥那里来的消息,不会有假。
贺元慧蹙眉,这么个嫂嫂,以后还怎么相处?
往常两人难得见面都互相看不顺眼,这要是同处一屋檐下,日子还怎么过?
哥哥不会真的要娶她吧?
“今儿谁来接我?”
余红卿是白如意母子俩来接,二人此时就等在宫门之外。
贺元安的马车在他们旁边。
贺元慧心头有事,与兄长会合后,忙和余红卿道别:“哥哥,我有点急事,咱们先回。”
婚事没定下前,不好胡乱嚷嚷,尤其贺元慧不喜欢这个嫂嫂,若是兄长有意,她还打算想办法让兄长打消念头。
如此,更不能往外传了,否则让人听见了,为了安西侯府姑娘的名声,婚事会板上钉钉。
兄妹俩先走,贺元安临走时,对着余红卿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态度疏离。
那夜那样的眼神,好像从未出现过。
余红卿没有多看他的背影。
两人家世悬殊大,即便贺元安可能有对她动心,那又如何?
京城各家年轻人的婚事,从来就不是自己喜欢就能定下,必须得两家长辈坐在一起商量。堂堂侯府,不可能看中她一个小地方来的姑娘,何况,白如意在那样的流言中生了她。
她生来就带着罪,也不想管贺元安变了心意,还是不好在人前不好对她亲近才如此冷漠。
“娘,我们回吧。”
白如意好奇:“如何?”
“自然是过了啊。”几人站在宫门口看着青蓬马车一架接一架的往里进。余红卿第一次认识到了出身高门的好处。
早上一起进宫那几位,都是城内高官之女,她们来时特别早,初选几轮都不用等,此时进去的秀女,必然要排队等候。午后都不一定能出来。
白如意并不意外,点点头道:“你累不累?若是不累,我们一起送知礼去奉禹书院。”
余红卿惊喜:“成了?”
京城附近有两个书院,还有国子监。
国子监中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然后是京城当地的举人,若有缺额,奉上大笔银子,非京城本地的举子也能入学,或是由地方官员举荐的当地俊秀。
这里头更看重出身,非富即贵。
另外两个书院,虞山书院距离京城稍远些,每次中榜的学子人数至少比奉禹书院少一半,因此,里面的学子都削尖了脑袋往奉禹书院挤。
奉禹书院隐隐是三大书院之首,朝中有三成的官员都出自奉禹书院,入学不看出身,地位再高,不符合书院规矩,照样进不去。
只是,想要入学,年纪不能超,学识不能差,还得有夫子举荐。
刚过年那会儿,彭知礼写了三篇文章交由大舅舅,让其帮忙寻夫子举荐,但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夫子即便收了好处,看在太傅府面上,也还是要考校彭知礼一番。
余红卿知道入奉禹书院之艰难,都想好了等彭知礼被拒绝后要怎么安慰。
彭知礼微微仰着下巴,小小少年努力挺直脊背仰着头,勉强和余红卿一样高,此时他一脸傲然,睥睨的姿态道:“当然能成,我可是认真读了的。”
余红卿故意道:“是谁过年那几天挑灯夜读,去走亲戚还藏一本书在袖子里?”
彭知礼:“……”
姐姐真不可爱。
“姐姐肯定看错了。”
他一直都知道读书辛苦,当初在兴安府,他是一府主官的儿子,不甘也不能落于人后。后来听说母亲要带他入京,本以为这段时间能松快几分。
还没轻松几天,就听说母亲再不回彭家,他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人,得给母女俩依靠……只会读书的他,为了母亲和姐姐,只能拼了命的读。
若入奉禹书院,好歹能给母亲挣几分面子。他嘴上装作一副平静模样,实则心里欢喜疯了。紧接着就是更大的压力。
所有的学子在县试和乡试时必须回祖籍参加,而奉禹书院中的学子能避免奔波之苦,由夫子举荐直接在京城参考。
彭家祖籍冀州,他想参加县试,必然要回冀州去考。冀州距离京城七八百里,他不可能带着母亲和姐姐一起奔波,若是将母女二人留在京城,他又实在放心不下。若能入奉禹书院,就不会为难了。
但并非入了奉禹书院就高枕无忧,书院以防学子怠惰懒散,每一季度都有一次季考,但凡考得不让夫子满意,就会被劝退,若是入了书院不守规矩,或是被夫子发现品行不端,照样会被劝退……这些年奉禹书院中被劝退的学子也有不少。
奉禹书院中人才济济,彭知礼能进去都自觉是侥幸,压根不敢保证自己能每次季考都让夫子满意,往后还得更用功才成。
不过,这些压力,就没必
要告知母女俩了。
他是男人!
可不能让家中女眷为自己担忧。
余红卿逗他:“我没看错。”
彭知礼眼神一转:“我带的是账册。”
两人一边斗嘴,一边上各自的马车。
却有一人身着甲衣打马而来,白色盔甲熠熠生辉,姿态潇洒。余红卿都忍不住多瞅了一眼。
马儿靠近,余红卿认出来是那位廖将军。
恰在此时,马儿停了下来。
廖将军冲着白如意拱手:“白姑娘。”
白如意回礼:“将军有礼。”
廖将军目光一转,问:“你们这是……准备回府?”
“打算出城去奉禹书院。”这是件喜事,没必要遮遮掩掩。
廖将军迟疑了下:“最近京城到处都在抓拜天教余孽,又出了几桩人命案子,只是知情人都被封了口。此时出城,要千万小心。”
闻言,白如意还真有几分紧张。
拜天教那一群人疯起来连自己的命都不要,真的惹不起。
“多带点护卫成吗?”
说了今天要去书院,若是不去,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飞了怎么办?
廖将军沉吟:“本将今儿刚好要出城,可以护送几位一程。”
白如意瞬间欢喜不已:“啊,这么巧?”她福身一礼,“那就多谢将军了。”
“不必多礼,本将也是顺手为之。”廖将军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半个时辰后,咱们在城门口会合。”
他飞快打马而去,身形高壮,背影□□,如山般巍峨。
余红卿忍不住多瞅了一眼,然后回头看向白如意。
白如意已经在吩咐车夫赶紧回府取行李。
若一切顺利,彭知礼今儿就要在奉禹书院住下,往后每半个月回来一趟。等选完秀女,母女俩还可以搬到奉禹书院附近陪他一起住。
白如意确实没有时间多想,不光要把儿子安顿好,她还打算尽快在奉禹书院附近买个院子,那地方的院子有价无市,早打听才能早买上。
彭知礼这是第一回离开家中长辈单独住在外头,白如意各种放心不下,光是行李就收拾了两马车,就这,还是在彭知礼再三提醒要两人住一间,屋中地方不够宽,放不下太多东西的结果。
不然,行李还会更多。
母子三人拿行李时,才知白如松也在府中。
白如松是知道外甥今日要去奉禹书院,特意告假留在家里等,他打算送外甥一程。
这一趟当然不只是护送这么简单,当初他也受教于奉禹书院,曾经有些同窗如今在里面做夫子,他打算去叙叙旧情,顺便带外甥去拜访。
白如意自是感激不尽。
当白如松听说廖将军要在城门口汇合时,眼眸深了几分,瞅见妹妹那无知无觉的模样,他没有多说。
既然妹妹不知,还是别挑破的好。
一行两驾马车出城,廖将军还是骑马。
奉禹书院在山顶上,附近景致特好,书院中的学子常常出来游玩,还作出了无数诗作。
白如意没进书院,年轻时不顾及名声,如今她怕自己拖累儿子,干脆不出现。于是,带着余红卿去了旁边的腊梅林。
梅花开得正艳,母女俩没有进林子深处,只在林子外的亭子里都等,刚刚坐下来,忽然有呼喝声传来,林子深处似乎还有人在求助,白如意下意识先抓住女儿,退到亭子之中。
廖将军带着十多个人打马而来,白如意忙道:“廖将军,林子里有人遇袭。”
她说话间,还朝着那个方向指了指。
廖将军微微点头,手利落地一挥,十几个官兵一阵风般狂卷而去,直入林子深处,很快捆了五六个黑衣人,解救了俩文弱书生。
两个书生年纪都不到二十,身着素色长衫,那是奉禹书院发给学子的衣衫。
二人惊魂未定,脱困后再三对着众官兵道谢。
廖将军板着脸:“是这二位女子指路,我们才能那么快找到你们。”
腊梅林深处有一片高崖,两个书生被几人捆了以后挂在了崖上,官兵到时,他们身上的绳子只差最后一点儿就要被割断了。
但凡慢上半刻,他们就不是如今身上青一块儿紫一块儿,而是落到山崖底下东一块西一块。
二人真心觉得自己是死里逃生,听到廖将军的话后,立刻转身对着被丫鬟们围在中间的两位女子一揖到底。
“多谢二位救命,小生李文理,感激不尽。”
另一人忙道:“小生柳成西,救命大恩,无以为报,日后夫人若有驱策,只要不违律法,不违道义人伦,小生一定竭尽全力。”
白如意不觉得自己帮了多大的忙,救人的是廖将军,她只是指了个方向而已,忙谦虚拒绝。
她真心觉得最近京城很不太平,这天子脚下,按理应该比兴安府那些地方要安全,如今竟乱成这般。
好在奉禹书院不让外人进,她暗暗打定主意,稍后就嘱咐儿子没事别出书院大门,有事也别出。书院另一边由上而下建了不少院子,那些院子是被圈起来的,外人进不去,就是院子有价无市,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回头想尽办法也必须要买!得尽快买!
两个书生吓得不轻,都不敢回书院,还是廖将军派人护送了他们一程。
二人自是千恩万谢。
在小命面前,什么读书人的风骨,不存在的。
等人走了,廖将军又询问:“半个时辰后,我等要回京,白姑娘是否要同行?”
“要!”白如意忙道,“我这就派人去催兄长。”
如今是他们需要和廖将军同行,万万没有让别人等的道理。
廖将军见她急切:“不必太着急,能进城就行。”
白如意松了口气:“多谢廖将军,回头我准备一份谢礼送到府上,将军千万别推辞。”
“举手之劳而已,白姑娘不必客气。”廖将军语气还是那样严肃,“礼物就不用了,本将护卫京都,白姑娘是京城人士,护姑娘安危,本就是本将分内之事。”
说得冠冕堂皇,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余红卿默默垂下了眼眸,京城那么多人,廖将军怎么护得过来?

等到从书院离开时,彭知礼没有同行。
从今日起,他就留在了书院,过半个多月要参加今年的县试。
值得一提的是,白如松路过书院门口,碰到了在那儿的李文理和柳成西,二人各准备了两份谢礼,一份给廖将军,一份给白如意。
礼物不算多贵重,白如意收了。
此时白如意的心思都在半个多月后儿子参加县试上,县试府试院试,连考五场,都在城里,早上去晚上回,天天得接送。
最近拜天教在京城格外猖狂,也不知道会不会针对赶考的学子。却也不能因为怀疑他们会动手就放弃此次县试,下一回要等后年了。到时,彭知礼就快十五了。
回去时,白如意心不在焉,而廖将军在距离太傅府两条街外悄然分别,都没打个招呼。
母女俩一入太傅府,海氏的人已经等在了门口。
白如意以为是老人家想要过问儿子入奉禹书院之事……毕竟这真的算是一件大喜事。
普通人家若出了一个在奉禹书院读书的学子,称得上是光宗耀祖。白如意娘家是不错,但她自觉也是普通人家。
到了老夫人跟前,母女俩行礼后,老夫人问:“一切可还是顺利?”
白如意说了梅林深处有人遇袭,老夫人也跟着紧张:“这些刁民,好好的日子不过,净干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回头肯定都不会有好下场。”
她看了一眼余红卿,似乎有些迟疑,到底还是一挥手,旁边的管事立刻递过来了一张纸。
白如意心有所感,年前就派人去彭家谈和离的事,算算时间,也该有答复了。一时间,她心里竟有些怯,过往与彭继文恩爱的点点滴滴浮上心头,最后浮现出
的是彭继文带着有孕的香彤回来让她安排屋子的时理所当然的脸。
回过神,她早已泪流满面,颤抖着手接过那张纸。
和离书三个字写得端方工整,正是彭继文特有的字迹。
他承认自己违背了当年求娶时的诺言,和离书上对此认真道了歉,但也说香彤怀了他的孩子,他必然要对母子二人负责,否则就违背了他的良心,往后也会一生难安。
又说香彤年轻,无依无靠,孩子是无辜。而白如意还有归处,比香彤处境要好,于是放她归家。
白如意抖着手看完,眼泪滴滴落下,又深觉自己没出息,彭继文对于十几年夫妻感情毫无留恋,她却在这里哭哭啼啼。
余红卿递出帕子,白如意深吸一口气,接过帕子擦了泪。
“一起回来的还有你的嫁妆和剩下的人手。”海氏一脸严厉,“如意,你的婚事弄成这样,往后可有什么打算?”
白如意抖着手叠了和离书:“孙女打算在奉禹书院外买个院子,日后陪着一双儿女过。”
“你才三十出头。”海氏一脸不赞同,“等开了春,让媒人打听一下合适的人家。”
如今已是二月,开了春不就是现在?
儿子刚入书院,最近还得安排参加县试事宜,女儿还在选秀,白如意都感觉有点忙不过来,而且这刚和离,心神未定,这时候相看,容易做下错误的决定。她如今对嫁人之事心灰意冷,彭继文对她那么好,还好了那么多年,同样说变心就变心。
她已经不年轻了,若是再嫁,姐弟俩又有继父,到时她说不定又要让儿女受委屈。
“孙女连嫁两次,都没能过到头,人心易变,无论嫁到谁家,结局都一样。”
老夫人啪一巴掌拍在桌上:“日子过不到头,他们固然有错,难道你就没错?”
余红卿忍不了了,试探着问:“比如说呢?”
下一瞬,她就察觉到了老夫人看过来的目光。
多年身居高位的老夫人满身威严不可侵犯,瞪过来的目光压迫感十足。
余红卿心里有点怕,一脸诚恳地道:“晚辈是真心讨教,想要知道母亲的错处,毕竟,往后晚辈也要嫁人。”
晚辈这个自称很疏离,但余红卿不觉有错,老人家从来就未拿她当做亲近的后辈。
“放肆!”老夫人训斥,“长辈说话,你插什么嘴?”
“这里没外人。”余红卿直言,“晚辈回京这么久,自觉还算有分寸,至少,没被人指责过规矩。”
老夫人瞪着她。
余红卿垂眸:“我娘错在轻信了人,错在眼里揉不得沙子……”
言下之意,错的都是别人。
“不愧是如意教的女儿。”老夫人气笑了,“跟你娘一样想法,往后……怕是也一样结局。”
白如意变了脸色,噗通跪在了地上,她两次婚约都过不到头,伤身伤心,祖母说这个话,在她看来,和诅咒无异。
“祖母,卿娘一时冲动才多说几句,您别……”
老夫人不屑道:“顶撞长辈,毫无规矩,你好歹不犯这些错,她看似护着你,实则没脑子,跟长辈硬吵,我们是血脉至亲,能够容了她,以后她在婆家还如此,能有什么好日子?你好歹还能和离,和离时人家还有歉意,她这脾气不改,日后多半是被休回来。”
白如意惨白着脸,身子摇摇欲坠。
“祖母。”
她眼神里满满都是哀求之意,只希望老夫人少说两句。
这些话,简直就是在她的心上抠一个大洞。
“回去罚抄孝经一百遍,抄不完,不许出门。”老夫人目光严厉地瞪着余红卿,“抄完后供奉佛前。”
又对着白如意道:“我是你亲生祖母,不会害你,让你相看,也是为你好。你回去好生想一想吧。”
母女俩从老夫人的院子出来,魏氏才匆匆赶来,刚才她正在盘上个月的账,原以为女儿还有一会儿才能回,入神了些,丫鬟提醒了,她正算到紧要关头,也不觉得耽搁一会儿会怎么样。
结果,刚刚出门就听丫鬟说老夫人好像在发脾气。
“怎么了?”
白如意摇摇头。
魏氏叹口气:“老夫人又训你了?”
刚才老夫人的那些话,比打白如意一顿还让她难受。
白如意却不打算多说,母亲知道了,定然是两种反应,要么去和老夫人理论,要么就忍下这件事。
做儿媳的和婆婆吵,就像方才卿娘那般,只会被指责。若是忍下,太气人了些,容易气出病来。
“没事。”白如意擦了一下眼角,“和离书和嫁妆都到了,女儿得去安排。”
魏氏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但女儿不想多说,她便不问:“嫁妆放你名下的宅子里吧。”
省得再有人动了心。
太傅府家大业大,不缺银子,但没分家之前,每一房的人都只能去公中支取银子,那些银子只够平日花销,哪怕儿子们不动心,难保儿媳不会有想法。
与其为了这点嫁妆闹得全家不安宁,还不如一开始就将源头扼杀。
最值钱的那些,白如意在回京时就带上了,这次回来的都是一些大的家具摆件之类。家具都是好料子,这么多年一直都有保养,若东西不好了,也不会费心运这么远。
“那女儿去安排了。”
天色已晚,魏氏看到女儿通红的眼眶,劝道:“让你身边的管事走一趟就是了。”
白如意嗯了一声:“奔波一日,女儿有点累,想先带着卿娘回去歇着。”
魏氏没再阻拦。
二月十二,宜嫁娶。
白青珊成亲的头一日,余红卿陪着府中的其他堂姐妹一起去给她添妆。
之前两人之间闹了有不愉快,但余红卿想着,大家同处一屋檐下,还是得保持面子上的情分。
就像是她当初来时,钱氏明明不喜她,却还是送了比较丰厚的见面礼。
白如意身为亲姑姑,自然也要去添妆。府中客人很多,她期间偶遇了几位表姐,于是结伴同行。
年轻的姑娘们和这些表亲在门口遇上,互相见礼后一起走。
刚到门口,有守门的婆子上前,硬着头皮道:“姑奶奶,夫人听说您身子不适,让您回去休养着,别累坏了。”
众人面面相觑。
钱氏是故意的。
言语间一副体贴白如意的意思,实则是不希望白如意出现在女儿院子里。
她连和离两次,在许多人看来是不祥之人,怕她出现后不吉利,也算情理之中。
但多数人只敢想一想,毕竟是夫君的血脉至亲,做得太过,以后还怎么处?
白如意脸色不太好,但很快收敛:“多谢二嫂关切,只是,亲侄女出嫁,我这个做姑姑的常年不在京,还错过了其他的侄女出嫁,难得遇上,说什么都要弥补这份未能送侄女出嫁的遗憾。我给青珊准备了添妆,一会儿还打算亲自送她去承恩侯府。”
下人能帮主子传话,但绝对不敢替主子拒绝另一个主子。
白如意就要往里走,钱氏恶心她,那她得恶心回去才行。
屋内的钱氏此时冲了出来。
“妹妹!”
白如意站定,没有再往里走。
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被人嫌弃也算正常,但钱氏明明可以提前说一声,或者是抽空暗示几句,她不是那听不懂话的人,懂了二房的意思,今儿不来就是了。
钱氏可倒好,之前不吱声,愣是要当着众人的面不让她进,分明就是故意的,故意提醒这些亲戚她两次和离还被家人嫌弃之事。
“嫂嫂这么关心我,为何不提前派个人去院子里告知一声,省得我来回奔波?还是,嫂嫂的关心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钱氏以为白如意这样的聪明
的人,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可,没想到她竟然假装不懂。
“妹妹心里没数么?”

白如意心里当然有数。
可钱氏既然这么忌讳,不想让她这个和离了两次的人出现在即将出嫁的女儿房中,完全可以提前吱一声。都不需要说得太明白,只安排白如意待客,或者是请她帮忙盯厨房等等,她又不蠢,明白了二房的意思,便是添妆,也会让其他人代劳。包括女儿,同样能不出现。
提前不说,白如意若是不亲自来添妆,又显得失礼。
“还请嫂嫂明示。”
钱氏:“……”
此时不光是白如意母女在,面前还有家中其他出嫁或是未出嫁的侄女们,此外还有婆家的表姐妹。
家丑不可外扬,姑嫂不和,那都是关起门来的事。而且,大喜的日子,白如意寸步不让,她也不能与之争吵,吵起来同样不吉利,原以为能让白如意丢脸呢……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憋屈,不情不愿地道:“先前我忙忘了。卿娘,你娘脸色很不好,劳烦你送她回去歇着。”
白如意感慨道:“嫂嫂对女儿这般用心,想来青珊成亲后一定会夫妻和睦,恩爱两不疑。”
余红卿伸手去扶她。
白如意笑了笑:“卿娘,咱回。”
她转身,并未让捧着托盘的丫鬟将东西送进去。既然钱氏忌讳她,想来也不喜她送的东西,还是不送了。
钱氏觉得小姑子在阴阳怪气。夫妻之间能不能和睦,压根不是一个大喜之日出现了一个不吉之人能决定的。她有些不高兴,但当着客人的面,只能笑脸迎人。
母女俩回了院子,听着前院的热闹,余红卿老神在在,取了一本书靠在廊下慢慢翻着。
白如意则是在看账本,兴安府所有的铺子全部关张,她又收回了嫁妆,手头的余钱挺多,遂打算在京城再开两间铺子。最近开销挺大,彭知礼参加县试的花销还不算什么,想要买下奉禹书院的院子,得花掉一笔银子。
好在奉禹的宅子很保值,买过来住着,绝不会亏。
“卿娘,你会不会怨我?”
余红卿正看得认真,闻言一脸茫然:“怨您什么?”
白如意乐了:“怪我和离两次,连累得你也被人嫌弃。”
余红卿放下书,认真答:“不会!”
若不是白如意坚持她那些执拗的想法,就不会和范继海在一起,这个世上,也不会有一个余红卿了。
白如意好奇问:“你以后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家?”
过两日就要入宫复选,一个月后,复选完,京城会有许多人相看,白如意准备趁着女儿年纪正好,相看一门合适的亲事。
知道女儿的想法,她也好趁着这一个月内挑上一挑,能省下不少时间,兴许就能抢先一步定下满意的女婿。
余红卿并没有扭扭捏捏,虽有些羞涩,却还是认真答:“对方长辈要通情达理些,家中人不要太多,男方身高至少七尺,不能太胖,长相俊俏些最好,本身要有能力,至少得凭自己本事养家糊口,不要有红颜知己或者是感情超出兄妹之情的表妹和青梅竹马,无论以后会不会纳妾,至少求娶时得承诺成亲后只我一人……差不多就是这样。”
白如意:“……”
“出身呢?门第呢?”
余红卿这般身份,哪儿好意思要求嫁家世上佳的?
“如果还有个好家世,那就更好。对了,不要选那种穷书生,我做不到亲自给公公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实在吃不了那苦。”
白如意:“……”
比她当年强点。
当年她可是完全不在乎范继海家境,据说他后娶的那位也只是请了个厨娘帮忙洗衣做饭。
白青珊成亲,白如意只帮忙待客,余红卿则没有出院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