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冯仑这话,扬睿脸上有了些许笑模样,却是佯装不满道:“你尽是自作主张,南州府诗书之乡卧虎藏龙,我一后生小辈班门弄斧了。”
冯仑苦着脸夸张道:“哎哟我的公子爷,您是不知道您在咱南州城的姑娘们心里是个什么地位,这诗集一大半儿倒叫她们买了去。”
听冯仑如此说,一众人也忙随声附和,直把杨睿捧得天上有,地上无。
刚才趴窗户边看热闹的谢旭头一次跟着自家表哥出来长见识,闻言简直是对自家表哥冯仑佩服的五体投地——真、你、爷、头、的睁眼说瞎话啊!
狗屁一抢而空,全都是表哥自掏腰包,买回去当擦屁股纸都嫌上面墨水多把屁股染黑了呢。
什么文武双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所谓的第一公子,除了长得人模狗样,其他能有七分是真才实学就不错了,全靠捧。
杨睿心情不错,与众人把酒言欢,喝嗨了忍不住赋诗一首,众人脸上的震惊表情如出一辙,整齐划一。
谢旭心里叹口气,真是西施不来,东施不知道己丑啊。
你在南州逞什么威风,有本事去京城显摆去,看人家认不认你这个“第一”。
“你叫什么来着。” 杨睿冷不丁朝着谢旭发话。
在人屋檐下不敢不低头,谢旭反应过来忙陪笑道:“回公子的话,小弟谢旭。”
杨睿目光轻飘飘扫过来,不阴不阳道:“刚才想什么呢,想得如此入神,说出来叫我也听听。”
谢旭支支吾吾一时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回话,杨睿的目光冷下来。
冯仑见状忙打圆场道:“睿兄,这是我家表弟,是个粗人,打小除了舞枪弄棒,干啥啥不行,强托了人给塞到华庭书院,次次考核都是垫底,这不是我那姨母死了叫他读书科举的心,让我带他出来学学做生意。”
听说对方是个不懂诗文的粗人,杨睿心里稍微舒坦了些,不过还是不满谢旭对他不尊。
冯仑厉声斥责谢旭,又叫他连喝三杯给杨睿道歉,杨睿这才放过谢旭。
楼下宋景辰送完糖葫芦、送包子,一上午的功夫把自己想了解的东西了解个七七八八。
华庭书院的夫子吴大儒路过此处,被人群吸引驻足,听着宋景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若有所思。
第174章
午时许, 宋景辰放下手中毛笔,结束了提问,又吩咐阿福买下十笼屉的肉包子,使排了半天队却没有机会答题的众人排队依次上前领取。
一众人想不到还有这种意外收获, 俱都欢喜不已, 望向宋景辰的目光满满的感激之色。
素包子两文钱, 肉包子三文钱,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三文钱能干什么呢?
依照南州城的物价,三文钱可以买一个瓷碗,可以买一包针线, 可以买一剂药材,还可以买一升大米。
大夏朝的一升大米约莫相当于现在的半斤米, 古代普通人家的餐桌不似现代人丰富,这吃点那吃点,光吃菜就半饱了。他们只有米粥拌咸菜,干粮都不敢多吃, 一个成年人若要吃个八分饱, 怎么也得半斤米。
那么南州城的一个青壮劳动力一天能赚多少钱呢?
少则二三十文, 多则五六十文,超过一百文的是少部分人。
然, 一天赚的这五六十文要养活一家子老幼,一人一天吃三文钱, 若是六口之家就是十八文, 生米做熟还要买柴火,不炒菜可以省下油钱, 可盐你总不能省吧,人不吃盐要死人的。
这病也可以不生, 生了可以扛着,扛不过去就等死,但等死的期间税不能不交,再加上一些人情往来的花销,底层百姓都是紧紧巴巴过日子,手里存不下一文多余的钱。
这还是繁华的南州城,就更不论那些偏僻之地,就比如宋景辰之前呆过的凉州。
所以,这南州城看似欣欣向荣,实则同洛京城一样发育畸形,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官商垄断严重,百姓赋税过众。
一言以蔽之,对底层百姓的剥削太过,贫富差距日渐加剧。
要解决这种矛盾,不亚于向全大夏朝的权贵阶层宣战,至少现在的宋景辰不会去想如此不切实际之事,也不认为他自己有这种王霸之气。
解决不了归解决不了,好歹也有现代人的记忆,发展经济他还是可以试试的,凉州就是成功示范,经济发展至少有利于缓和这种矛盾。
这些年陆陆续续,宋景辰几乎将前世的记忆恢复个七七八八,就像是阅读了一本厚厚的书,书中讲述了那个人的一生,合上书本,他依然是宋景辰。
收拾好了东西,宋景辰同阿福正要走人,却被人叫住,“兄台且留步。”
宋景辰循声转过身来,见是两个身穿锦袍公子模样的同龄人,并不认得。
“两位是……?”
“我们二人乃华庭书院的学生,我名许观,我身旁这位是孔恩孔兄,我二人方才观兄台一番举止,当真妙人,又见兄台与我等年龄相仿,有意与兄结交,不知是否太过冒昧?”
宋景辰见二人举止有礼,又是华庭书院的学生,便笑了笑,道:“巧了,景辰过些日子正要去华庭书院读书,不想倒是提前认识两位同窗了。”
“啊,竟有这般凑巧之事,兄台也是华庭书院的学生?”
“正是。”
“那可真好极了,如此我们华庭书院便又多了一位才子,敢问景辰兄拜在哪位夫子名下?” 孔恩亦上前道。
宋景辰今儿早上倒是听自家娘亲唠叨了一嘴什么大儒的,但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压根儿没留心,便道:“这倒是还未得知。”
许观却是兴奋道:“景辰兄这般人物定要拜在吴大儒名下才好,我同孔恩兄皆是夫子的学生,届时可代为引见,夫子定然会喜欢景辰兄。”
这会儿对方提到吴大儒,宋景辰有印象了,他娘说的好像就是这位。
既是同窗,许观、孔恩又对宋景辰一见如故,热情地拉着宋景辰一道去用饭。
宋景辰不是那种自来熟之人,但对方诚意相邀,他也不矫情,笑呵呵应了,随着二人一道离开。
人群中的吴行秋吴大儒瞅着几人走远,捋了捋颌下胡须,方才离得远,他听不清几人说什么,但对刚才少年的身份却有了几分猜测。
初到南州,一身富贵,还不是普通的富贵,少年脖颈里披的可非普通狐狸毛,乃是生长在极寒之地的银狐,银狐皮毛极为罕见,整个南州府都未曾见过有什么人披过。
这般看来,八九不离十,少年便是新上任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了,也便是托关系要拜在自己名下的那位。
吴行秋最讨厌别人给他塞学生,要他破坏规矩除非两种可能:
第一、他实在惹不起。
第二、银子给到位,用以弥补他受到的精神创伤。
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自然是两者同时满足,只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是有点儿先入为主的偏激。
这边宋景辰带着阿福与许观、孔恩一道往聚贤楼方向走。
许观的父亲任南州盐运司巡检,孔恩家里是丝绸商人,聚贤楼的花销对他们来说略高,但偶尔与友小聚也不是掏不起。
请人吃饭,尤其不是请熟人,自然是越贵显得越有诚意,越看重对方。许观和孔恩对宋景辰印象极好,除了欣赏对方聪明,当然还有对方长得实在是太好,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都是年轻人,几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便熟识,也不兄台兄台的敬称了,直呼其名。
“景辰你家祖籍哪里?我听着倒像是京城口音。” 许观笑问。
“高祖父亦是咱们南州府人,不过祖上已经搬去洛京好多年,在这边已无亲戚。”
“原来景辰竟是京城人士,失敬失敬,我曾与父亲去过洛京两次,那里当真繁华。”
宋景辰笑笑:“我随父亲这几年一直在外,亦有好多年未曾回去看看了。”
“那你这次来南州是打算定居吗?”孔恩插话道。
“应该会呆很长一段时间吧。”
几人说着走着,聚贤楼到了,正遇见杨睿被一群人前呼后拥着从门里出来,与宋景辰几人走个对头。
许观不喜杨睿,但亦不得不上前打招呼,杨睿不冷不热地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他身后的宋景辰身上,抬了抬下巴,道:“这位倒是个眼生的,是那家的?”
宋景辰的来头许观亦不清楚,他们几人才刚刚认识,除非人家自己愿意说,否则上来就问人家里是做什么的很是失礼。再者说来,他们是冲宋景辰的人与之结交,又不是冲人家里,只不过这位宋兄家世定然不差就是了。
许观笑道:“睿少爷并不认识他,宋兄才刚到咱们南州府来,过些日子正要去华庭书院读书。”
说完他忙朝身后的宋景辰介绍道:“景辰,这位是咱们南州巡抚大人家的公子,杨睿少爷。”
宋景辰朝他略一拱手,“杨兄,有礼了。”
周围人微微怔愣,杨睿身份地位高,寻常谁见了他都是微微弯腰,以示恭敬。
这位倒是随意得很。
一旁谢旭却是眼珠子贼亮,瞳仁里燃烧起熊熊八卦之火,南州城里总算是出来一个敢在杨睿面前不低头的主儿了,带劲!
许观却暗叫不好,正想着怎么替宋景辰找补一下,莫要得罪了杨睿,却见杨睿笑吟吟道:“不必客气。”
众人被杨睿破天荒的好脾气惊到,旁边冯仑却是目光闪了闪:对面人这通身的气派,又是才刚到南州,赶巧还姓宋,身份几乎呼之欲出。
果然,他就听杨睿开口道:“若愚兄没有猜错的话,这位小兄弟当是是新上任的布政使宋大人家的吧?”
宋景辰微微一笑,“还请多多关照。”
这是承认了自己身份。
冯仑同孔恩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他俩在大街上随便结交一人竟然就是布政使大人家的儿子。
谢旭却是激动坏了——你爷头的,硬碰硬,王对王,杠上杠上,快杠上,南州城有热闹看了。
可惜天不从人愿,他就见一向眼高于顶的杨睿主动走下台阶,拉着宋景辰笑道:“相请不如偶遇,今日哥哥做东,与贤弟痛饮一番,以尽地主之谊。”
说着话,杨睿就要把宋景辰往酒楼里拉。
他看上去似乎格外热情,实则一副强势不容人说话的霸道架势,初次见面他就要营造出一种宋景辰被他拿捏的架势来。
就像他对冯仑不假辞色,故意为难谢旭一般,都是服从性测试。
宋景辰站着没动,低头看了眼杨睿抓着自己衣袖的手,漂亮的眉毛扬起,道:“看来我若是不应,杨兄便是绑也要把景辰绑进去喝酒了。”
他玩笑般的语气,声线却凉,顿了顿又道:“可惜景辰年龄尚幼,家父不准饮酒。杨兄一片盛情,不如改日我来做东,请在座诸位一道喝茶。”
他如此说,杨睿再要拉人便是强人所难了,杨睿吃了个软钉子面色不好看,许观忙出来打圆场,朝着杨睿陪笑道:
“说到喝茶,我倒是知晓一处妙地,在城南城隍庙外,那里茶博士煮茶的手艺一绝,不如改日我等聚上一聚?”
杨睿冷着脸却并不搭腔,一时间凝固冷场。
孔恩想上前说什么,但这里哪有他说话的份儿。
就在众人都以为杨睿要翻脸时,杨睿却又低低地笑了起来,道:“倒是忘了这茬,既是不能饮酒,改日喝茶也好,时候不早,那就不耽误宋弟午食了。”
杨睿领着一帮人浩浩荡荡离开,许观同孔恩用送瘟神般的目光瞅着他上了轿子,这才长出一口气。
回过头来,两人忽又意识到眼前这位也是个惹不起的主,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如何与宋景辰相处才好。
宋景辰笑道:“ 我爹管着我喝酒,不会管着我吃饭,走吧,两位哥哥带我尝尝你们南州的美食。”
他这话的潜台词是告诉二人,对待杨睿不客气是因为对方无礼在先,你们与他不同,他又称呼二人为哥哥,就代表大家平等相待,没用什么布政使公子。
许观和孔恩不由大为感动,几人高兴上楼,将刚才令人不快的小插曲抛在脑后。
却说冯仑带着表弟谢旭与杨睿分开之后,心事重重,谢旭不解,道:“表哥在想什么?”
冯仑道蹙眉道:“我总觉得这新来的布政使不简单,非是什么好拿捏之辈。”
谢旭不以为然,“那不正好,让两家打去,甭管他们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咱就换个主子而已,孝敬谁不是孝敬,我倒觉得布政使大人家的小公子可比杨睿顺眼多了。”
冯仑懒得同他解释,闭目不言,谢旭想到个主意,道:“表哥,我是伺候不了杨睿这祖宗,今天那三大杯酒我可是一口闷,若非我酒量还不错,早都干趴下了,就这,他还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不如这样,表哥你来应付杨睿,我去巴结那位宋少爷,如此甭管他们俩家谁得势,咱家都倒不了。”
冯仑斜他一眼,无语地又闭了眼。
就表弟这点子心眼儿,姨母还指望他继承什么家产,不如再生一个省事儿。
不过这宋家的小少爷还真得非巴结不可,县官不如现管,巡抚权力再大,他也是间接管事儿的,布政使才是真正直接掐脖子的。
整个南州府的钱袋子可在人家手里攥着呢。
尽管对新来的布政使一无所知,但冯仑基本可以确定一点——这位宋大人必然是个贪的,且贪婪程度绝不在巡抚大人之下。
一个二品大员一年的俸禄加上养廉银子都不见得能比得上那位少爷的一身穿戴,身上的皮毛是一品银狐毛,手上戴极品羊脂玉扳指,脚蹬云纹鹿皮靴,也足见其在家里必然极受宠爱。
所以只要拿捏住这位宋小少爷,他爹哪里就好办多了。
冯仑揉了揉眉心,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他们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疲于应付,还要被层层扒皮,这年头儿,科举做官才是唯一出路。
宋景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南州城众豪商们用以拉拢他爹的目标,同许观、冯恩两人吃过饭,又同阿福闲逛了会儿,买了些南州城的小玩意儿小吃食,回了家。
到家后时候还早,索性宋景辰将今天了解到的情况整理成表格,主要是记录了南州城的基础物价,普通百姓的基本收入,以及他们的谋生手段,还有他们一些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诉求等等。
吃过晚饭,宋景辰往三郎书房去。
他不是每天都同父母一起用饭,有时陪着萧衍宗一起吃,有时不想动了,就在自己屋里吃,今天便是陪萧衍宗一吃吃的晚饭。
刚到一个新地方,宋三郎处理的事情必然多,光是理清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得好一阵儿,这会儿正在整理前任布政使留下来的各种文书,见儿子进来,放下手中纸笔,笑道:“ 今天都去哪里耍了,可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过来同爹说说。”
说着话,宋三郎从书桌后绕出来,坐到对面罗汉榻上,招呼宋景辰过来。
宋景辰坐三郎对面,“爹,公务是处理不完的,劳逸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
宋三郎被儿子嘴里的“可持续发展”逗笑。
又觉这几个字实在耐人寻味,确实如此,稳定、持续才最重要。
宋景辰把手里的表格递给他,说了今日上午之事,宋三郎接过纸张,快速扫过,一颗老父亲心感动不已,更是骄傲不已,面儿上却是装深沉,点头道:“做得不错。”
小时候夸个不停,一天不夸都觉得难受,儿子如今大了,反而不好意思那般夸张。
小时候儿子小跟屁虫似的,在腿边跑来蹿去,一刻不离,现在一天都见不着几次他人影儿,若无事情人家才不来你书房。
这来一趟,三郎都觉得有点儿受宠若惊那劲儿。
父子俩聊着天儿,三郎净了手,从旁边柜子里拿出宋景辰爱吃的松子干果之类放桌上,习惯性的捏起一粒松子帮儿子剥壳,不多会儿功夫手掌心便攒了十几粒,一并给儿子递过去。
宋景辰笑道:“爹,这活儿不能停,等我七老八十了你也要帮我剥。”
”等你七老八十,你爹早都入土了。”
“那可不行,爹做事情得有始有终,我只要一天还能吃得动,爹就不能撂挑子不干了。”
宋三郎就忍不住笑:“爹剥不动了,让你儿子剥给你吃。”
宋景辰摇头:“那可不行,他们剥的松子没有爹的味道。我打小吃惯了爹剥的,改不了口。
爹您是老来得子,年龄上本来就比别人家爹吃亏,你得比人家爹更努力保养好身体才行,这下了衙就是休息的时间,没有十万火急的事儿,以后不准您把前面衙门的事带到家里来。
回头儿我就同我娘说去,让我娘监督您。”
宋景辰陪父亲说了一会儿话, 外间起了风。
宋景辰起身要回去,三郎站起来取了衣架上自己的披风替儿子披上,景辰的个子在同龄人中已是非常出挑,但比起父亲来, 还是要矮上多半个头, 穿起父亲的披风直接拖地了。
宋景辰不肯穿, 要父亲自己披着, 宋三郎执意替他系上系带,道:“听话,爹再怎么着也比你小孩子家身子骨壮实。”
宋景辰拗不过三郎, 嘟囔道:“在您眼里我永远也长不大。”宋三郎便笑。
爷俩出来书房,院子里分外安静, 月光惨淡,廊下灯笼被风吹的来回摇摆,忽明忽灭,廊前桂花树的枯枝刷刷作响, 三郎看着走在前头为自己挡风的儿子, 怅然感慨。
若是幼时的辰哥儿这会儿早都扒着他的大腿求抱, 抱起来还不行,得要搂紧他, 护着他,不能让鬼怪看到他脸。因为他长得这般漂亮, 万一被妖魔鬼怪惦记上可怎么办呢。
怎么这般快就长大了呢, 好像就一夜间的事,以至于快到他自己都没有心理准备, 面对年华的老去他从未曾有半点恐慌,面对一手带大的孩子对他渐渐不再需要, 这种怅然若失无法言说。
他正自感慨着,就见前头小孩站住道:“对了爹,刚才忘记同您说,我想学着做生意,您得给我点儿学费。”
好吧,关键时候儿子还得是找他这个老子,三郎心里好受了些,问道:“你想要多少银子?”
宋景辰小嘴儿一张,“爹先支我一万两,不够我再找您要。”
好儿子,真有魄力,张口就是一万两。宋三郎挑了挑眉,问他,“一下同爹要这么多,你要做什么生意?”
宋景辰冲三郎调皮一笑,“爹,先保密,您若不放心,先支我五千两也行,等我做出点儿名堂来,您再追加。”
儿子敢想敢干是好事,毕竟能把一万两银子花出去也是本事,一万两银子是不少,但自家赔得起,权当给儿子练胆量了。
他倒要瞧瞧自家小子是怎么把这一万两银子给败光的。
三郎干脆道:“你是爹的儿子,爹自然信你,明日叫账房支给你就是。”
宋景辰知道他爹宠着他惯着他,但没想到竟然能孩奴到这种程度,一万两银子说给就给。这是什么神仙好爹!
宋景辰大为感动,用力拥抱了他爹一下,“好爹爹,那就多谢啦。”
一万两银子买个“好爹爹”。
值,可真值!
宋三郎想起宋景辰幼时左一个好爹爹,右一个好爹爹,喊得他几乎倾家当产,不得不被迫上进的事,哑然失笑。
爷俩各回各屋,等回到屋里三郎忽然反应过来,过几天儿子不是要去华庭书院读书吗?
他要做哪门子生意,家里差他赚那点银子,小孩子家家不是应该以学业为重吗?
秀娘见他发呆,问了一句,“三郎愣什么神儿呢。”
宋三郎自然不能同秀娘说一下答应给儿子五千两银子做生意之事,若无其实道:“没什么,刚才辰哥儿同我说他想学做生意,跟我这儿要了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银子!”秀娘不由抬高了音量,“你给他了?”
宋三郎点点头。
秀娘深吸一口气——
淡定,儿子是自己生的,男人是自己选的。
秀娘笑了笑,“挺好,三郎可是开了个好头儿,等过些日子你儿狮子大开口管你要一万两的时候,你可得淡定,别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
区区一万两对咱们家来说那都不算事儿,只要咱儿耍得高兴,咱们做爹娘的就心满意足,反正家里就他一个小子,万贯家产早晚都是他的,可劲儿造,咱非得造出个大夏第一败家子来给他们开开眼。
——三郎你说好不好?”
宋三郎胸腔震动,哑声闷笑,秀娘气得要拧他耳朵,三郎笑着告饶。
秀娘气恼道:“你说说你,还能不能有点儿骨气了,每次小崽子几句好话就把你哄了去,他怎么不敢来找我要?”
三郎解释,“儿子在凉州为老百姓做的那些事不是挺好,你要信他才是。”
秀娘反驳:“他就动动嘴出出主意,具体那些事还不都是你去安排你去做。”
三郎:“可你要知道皇帝亦是只动动嘴之人,这世上不缺做事之人,缺的是高明的决策,事实证明我们辰哥儿的每一次决策都是对的,这份独到的眼光,即便是我个父亲亦自叹不如。
咱儿非寻常之人,自然不能用对待寻常孩子的态度来对他,你说是与不是?”
秀娘被三郎的话说动,嘴上却嗔道:“你就会替你儿找借口。”
三郎:“亦是你儿。”
宋景辰要去书院读书,这么多年历练下来秀娘想得多,觉得自家儿子应当低调些才是。
一来她认为去读书就是去读书,比得是谁学问更好,不是去比爹了。二来,儿子本来就被三郎宠得不像话,在凉州的时候也是万众瞩目,人人都捧着他。
现下若是让人知道他的身份,必然又像之前一样处处被捧,这样下去,孩子早晚有一天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前几日张口就管他爹要一千两银子,可真是没被银子教训过,不知道没有银子的苦,半点儿不懂持家之道,不管那行。
秀娘是个雷厉风行的,当下便去街上给儿子买回一大堆普通衣裳,鞋子也换成普通的,什么腰上的玉佩,手上的扳指统统都给老娘摘下来,要你去读书不是要你去炫富,这些都是累赘,不利于磨练儿子心志。
秀娘自己就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以前会觉她得自己苦,自己命不好,现在却觉那段苦日子其实是成就了现在的她,让她能接得住泼天的富贵。
人人都道她命好,说三郎是好男人,实际上再好的男人,他首先也是个男的,不是男菩萨,男人有的那些毛病三郎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有呢,一点儿毛病也没有的那都是话本子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儿。
就算你烧一辈子高香,他都不带下凡的。
那时大嫂同二嫂都说三郎大度,不爱计较,处处让着她。实际上他那是大度吗?
你什么时候见过狮虎同蚁虫计较?
他抬抬脚就过去,不是因为太在意你,是你没资格让人家计较,跟你计较失了他的身份。
当时真不知道就一小木匠他咋就那么傲,祖上再风光那不是也落魄了嘛,现在明白了,原来人家是心有鸿鹄之志,只是那会儿鱼困浅滩没显露出来。
后来不就一鸣惊人了。
还有说三郎很随意,不挑剔。可实际上他骨子里比谁都讲究挑剔,只不过他的讲究是不声不响的,他就像一个耐心的先生一样一点一点把他的讲究灌输给你,让你没脾气。
说到底,两口子不会因为成了亲就会举案齐眉,彼此之间根本就是一场无声的博弈。三郎本事大,而自己则在从小推碾子拉磨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朝前看,向前走,不问豆子什么时候才能成浆,走好每一步,该成的时候它自然就成了。
秀娘不是宋三郎,在她朴素的人生经验里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若儿子一点苦不吃,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头。
不过她倒也舍不得让宋景辰从里到外全都换,这贴身的衣裳不变,还是以往儿子习惯穿的,外面衣裳换成普通布料就行了。
宋景辰兜里揣着他爹给的巨额银票,娘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几日前宋三郎已经带宋景辰拜访过吴行秋吴大儒,今日正式入学。一大早宋景辰收拾妥当过来爹娘屋里,三郎叮嘱几句,让阿福陪宋景辰去书院。
宋景辰一身装扮同自家马车不匹配,养一匹马的月银比雇四个轿夫都贵呢,寻常人家谁养得起马,便是这南州城里满大街也是坐轿的居多,乘坐马车的少,秀娘早就提前为儿子配置了小毛驴一头。
宋景辰看着眼前自己的“新座驾”,一捂脑门儿,不忍直视。
三郎并不认为儿子非得要吃点苦头才行,但他觉得秀娘的主意甚好,儿子这身装扮,再骑头驴,走在街上瞅他的小姑娘能减少一大半儿。
三郎拍拍儿子的肩膀,“去吧,这头驴不错。”
宋景辰呆了半晌,回身抱了一下他爹肩膀,作感动状,“爹,让您二老费心了,为儿子考虑的这般周到,儿子可真谢谢爹娘了。”
说完宋景辰就悲愤上驴,“爹,我骑驴去上学了。”
宋景郎憋笑,朝儿子摆摆手,“快去。”
十五六岁的少年哪有不好面子的,宋景辰尽管有了前世的记忆,但记忆并不等同于切身经历,之前骑惯了高头大马现在让他骑驴,他快别扭死了。
阿福安慰他,“少爷,咱们比上不足不下有余,您看这街上还有许多人没有驴骑呢。”
宋景辰拿眼斜他,“所以呢,你家少爷就应该知足常乐对吧。”
阿福嘿嘿一乐,“少爷想通了就好。”
宋景辰气得拿脚尖儿点他,阿福稳稳托住他脚,“少爷您小心别摔着。”
宋景辰在心里翻个白眼儿,他就知道他爹不可能随便安排个人给他当小厮,阿福是个扮猪吃老虎的,有功夫在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