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by春溪笛晓
春溪笛晓  发于:2024年05月07日

关灯
护眼

苏过从外头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盘子里摆着硕果仅存的一片瓜,而霍善和苏轼两人都摊在那儿一动不动。
明显吃撑了。
苏过疑心之所以还给他剩了一片,兴许是他俩分赃不匀。
要是正好切出双数片,他们肯定一片不留全吃光。
事实证明苏过还是很了解他爹的,他爹不仅不认为只给他留一片瓜有多过分,见他回来以后还催他吃完去把西瓜籽给种下去。
争取今年他们能在儋州这边再吃一轮瓜!
苏过:“……”
苏过能怎么办,苏过只能在【种瓜包甜】的加持下种瓜去。
接下来这瓜估计也归他管了。
苏轼和霍善坐在廊下吹着夏日傍晚的凉风,看着苏过哼哧哼哧在园子里种瓜。
分明是很宁静祥和的景致,苏轼心里却不太宁静。
左右都没有人,苏轼便问霍善:“若是按照濒湖先生所说的来算,我们官家二十三四岁就驾崩了。如果能见到我们官家,你能把他治好吗?”
霍善道:“能不能治得见过再说,不过我们若是治不了,旁人应当也治不了。”他转头看向苏轼,“你有办法回你们的京师去吗?”
苏轼道:“我也不知道,试试看。明儿我就要给官家上谢表了,正好顺便给京师的熟人都写一封信。”
不管自己和当今陛下关系如何,天下频繁易主终归不是好事。
当初司马光和他弟等人决定还地给西夏,除了否决并打压新党一切成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皇帝实在太小了,真打起来后都不知该由谁来拿主意。
如今京师之中他的熟人虽不算太多,可真要算的话,他给他们官家赵煦当个两年多的老师,和宰辅中的章惇当过朋友、和枢密使曾布又是同年,一个两个分量都不小。
可惜曾布和章惇虽同是新党,关系却不算和睦,相互之间也悄然使了不少绊子。
打压走了旧党,新党之中自然也会出现争斗。
这就是苏轼最厌烦的地方。
也是他当初主动远离权力中枢的原因。
党争这东西仿佛无穷无尽。
按照李时珍的那个“未来”,章惇是不支持端王继位的,而曾布等人却当众倒戈到太后那边,以至于整场廷议直接结束。
曾布如愿赶走了章惇,但他自己没过两年也被撵出朝堂。
赶走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蔡京。
此后十数年间朝中几乎都是蔡京的天下。
北宋变南宋这事儿,有徽宗的功劳,也有蔡京的功劳,要找人负责任左右是少不了他俩的。
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内部。本来人金兵南下也只是随便打打,没觉得自己真的能一举干大事,结果谁能想到你大宋居然……这么好打!
既然如此,这半壁江山咱就笑纳了。
可不是谁都有把打下来土地换回去的坏毛病。
苏轼也不知道让赵煦活长久一点能不能改变这个命运,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已知的那个“未来”是个绝对的死局。
苏轼道:“如果我能回京,说不定要麻烦你再来一趟。”
霍善道:“我过来当然没问题。但是你要快些回京才行,有些情况拖久了兴许就救不了了。”
苏轼叹息着说道:“我也想快……”
就算他能求来回京的机会,北归也得走个一年半载啊。
而离赵煦驾崩只有三四年了。
尽力而为吧!
在事情有眉目之前他也只能先安安心心待在昌化军这边搞基层工作了。
对于苏轼的困境,霍善也帮不上什么忙。他在这边已经呆满三天,马上就要回去了!

第112章
本来这岛上还有许多东西是霍善没吃过的, 他是挺想多留几日的,只不过他惦记着回去让师父给他爹做漂亮马鞍和漂亮马蹄铁,要他爹当长安城里最亮眼的冠军侯!
就他这想一出是一出的性格,估计多玩几天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苏轼刚到昌化军, 有许多事要忙, 也就没有留霍善。
反正他们随时都能联系,倒是不必有太多离愁别绪。
霍善麻溜回去后, 和李时珍他们一起研究本次出诊的结算内容。
霍善这次过去治疗的人不算少, 苏轼这个患者也是个非常热衷于推广医理的医学爱好者, 有他扎根儋州一段时间,估计能缓解一下当地土人信巫不信医的情况。
不管整个大宋如何, 至少儋州一地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总体而言, 霍善这次的上门出诊成果还是很可观的, 至少结算出来的诊金可以买光这一轮商城刷新出来的所有商品。
虽然医馆现在天天都有日常宝箱可收, 不至于穷得买不起东西就是了。
霍善主要还是关心奖池和商城的变化,虽然进入奖池的技能听起来都有点奇葩, 但是谁会嫌弃自己的技能太多呢!
霍善定睛看去,只见奖池新增的奖品居然是【剔骨高手(永久技能)】。
霍善:?????
剔骨高手是什么玩意!
霍善打开技能介绍一看, 发现这技能还怪实用的哩, 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落到他手里都能轻松把它们骨肉分离!
真正的剔骨高手,骨头上连半根肉丝都不会留!
这种永久技能是不能给别人用的,所以如果抽到了这玩意就只能霍善自己化身剔骨强者了。
霍善继续往下看, 才发现这技能到底是怎么来的。
还真是东坡神技!
苏轼给他弟说他在惠州的时候市中每日才杀一羊, 他抢不到肉, 只能买羊脊骨剔肉吃。这不就是剔骨高手吗!
霍善越看越是喜欢,有这个技能傍身, 以后岂不是鱼骨再多也不怕!
隔壁嬴政听了绝对羡慕哭!
他可是因为不会吐鱼刺只能吃鱼丸的!
霍善欣喜地把【剔骨高手】的介绍发到交流群里,表示自己马上把抽奖券全扔进奖池里,看看能不能捞出这个技能。
他还特意@嬴政。
嬴政:?
你抽奖就抽奖,关我什么事?
我奉劝你不要把野史当正史!
我,秦始皇嬴政,怎么可能会因噎废鱼!
苏轼看到霍善发的技能介绍也是一脸的怀疑人生。
我,大文豪苏东坡,为什么提供的技能都这么奇葩!
不对劲,这个奖池不对劲。
他怀疑自己被埋汰了,并且有证据。
霍善根本不管嬴政和苏轼的复杂心情,兴冲冲地把抽奖券全砸了下去,然后……
【剔骨高手】的影子都没看见,反而还抽出两个一次性的【祸从口出】?!
霍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大眼睛。
可恶,这个该死的【祸从口出】,快离我远点!
嬴政对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倒是很感兴趣,看霍善分享了令他失望的抽奖结果给他提供了一些使用建议。
比如如果他拥有这玩意的话回头上朝时就给李斯他们扔一个,瞧瞧他们能说出什么心里话来。
你看大宋对文官这般优待,直接说要“与士大夫共天下”了,苏轼都凭一己之力打出远贬海南岛这种高端困难局,可见这个技能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扔给看不顺眼的人最适合!
只不过扔的时候必须要瞅准了再扔,千万别扔到自己人身上就好。
苏轼:?????
当皇帝的,心都黑!
你们聊用法的时候就不能避着我点吗?
苏轼决定化悲愤为力量,马上起床投身于伟大的儋州文教工作之中去,免得待在这里继续被人埋汰。
霍善经嬴政一提点,顿时打开了新思路。
对哦,这个【祸从口出】对自己不友好,但如果扔给别人的话说不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先收起来以后备用!
李时珍他们忙里偷闲瞧了眼交流群里的对话,心情很有些复杂。怎么感觉他们养的娃迟早会被带坏?
霍善没想那么多,有嬴政帮忙开拓了【祸从口出】使用思路,也就不在意自己没当上剔骨强者这件事了。
他兴致勃勃地打开商城看看有没有多出什么商品,赫然发现上头新出现的竟是十份江瑶柱!
霍善二话不说全买光了。
他皇帝姨公肯定还没吃上!
他先吃上了,超棒!
计划消费什么的,在小孩子这里是完全不存在的。
商城只要上新就通通买光!
霍善手头的邀请卡已经用了三张,最近又没开出新卡,目前也就仅剩最后一张了。
霍善顺手把这最后一张邀请卡给用了。
不知是不是上次霍善的埋怨起了效果,这次系统在邀请患者时仿佛已经与对方沟通过了,对方一过来,霍善手头的书册状光幕上就显示了对方的姓名与来历。
许是因为前三次随机抽取的都是还算有些来历的患者,这次过来的患者身份就十分普通了。
他是个农家子,才十六岁,叫周山,来自……东晋。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东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因为他生活在北方。
而东晋已经是“衣冠南渡”之后的事了,家世最好的那批人已经带着所有家当仓惶南逃,留下手无寸铁的普通人面对南下的五胡兵马。
这些普通人只能去投靠当地的坞主寻求庇佑。
所谓的坞主,就是那些还没来得及南下的二三等乡绅豪强在当地建筑坞堡抵御外敌,坞堡中当家做主的人便是坞主。
寻常百姓要是没被坞主收留,等待他们的只有被胡人杀死或者沦为奴隶的命运。
周山就是在跟着族亲去投奔坞主途中病倒的,他的族亲商量过后把他单独留在了一处破庙之中。
若是可以的话,族亲也不愿意放弃他。只是带着个重病的人去求坞主收留,说不定所有人都会被拒之门外,到那时候可就是所有人一起死了。
所以他们只能把他留下。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们只是想活着而已。
当晚风雨交加,周山的身体被祠庙屋顶不断漏下来的雨打湿了。
他抬头看祠庙里供奉的神君像,只见一道雷电划过天际,照亮了同样一身狼狈的神君。那神君头上、脸上的漆都掉得差不多了,水珠从它脸颊上滑落,仿佛连神君都在为生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流泪。
周山几乎以为自己要死在那破落祠庙里了,结果在濒临昏迷之际听到有人询问他愿不愿意前往一处医馆解除病痛。他糊里糊涂应下以后,报上了自己的姓名与基本情况,很快便被带到这神秘的医馆之中。
霍善也当场获得了周山的“病历”。
霍善听李时珍他们提过一嘴东晋时期那堆破事,只是对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具体概念。现在看到举家逃难途中因病落单的周山,才对那一切有了点实质概念。
其实投奔坞主也安稳不了多久,随着“五胡”不断侵占北方州郡以及相互争斗,这些建筑堡垒收容乡里、试图负隅顽抗的坞主迟早也得投靠势力比较大的胡人寻求自保。
不过再短暂的安稳也是安稳,在周山的族亲们眼里,眼下只有投奔愿意收容他们的坞主才有机会活下去。
指望偏安南方的东晋朝廷收复北地是不可能的了。
真正有魄力夺回失地的朝廷,最开始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疆土与子民仓皇逃跑呢?
胆气这种东西一旦丢掉了,就很难再捡回来了。
霍善对周山的遭遇非常同情,把他安置在庄子的医馆里头,让孙思邈给他看看。
孙思邈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救治过不少这种战乱中的逃难者,对如何治疗和安抚这类患者也算是有经验。
霍善把这次受邀来的患者安顿好了,才生龙活虎地拿着装江瑶柱的小袋子去找李长生。
十份江瑶柱,加起来拢共也就十颗,看起来非常寒酸。不过苏轼说过,只要扔上几颗,整锅汤或者整锅粥都鲜香得很,所以十颗也够他们尝鲜的啦!
十天后还能再买十颗!
够他们偶尔吃吃的了。
李长生:?
李长生默不作声地收起了那十颗江瑶柱。
霍善跟李长生一起洗漱过后,才和李长生讲自己要给爹打造一套超好看的马鞍马镫马蹄铁。
要他爹骑马走在长安城中能当最引人瞩目的那个!
李长生觉得霍去病不用这些外物也挺引人注目的,不过还是被霍善提到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他仔细问起那都是什么,很快便把需要用到的材料与工具都了解清楚。
李长生说道:“朝廷不允许民间私铸铁器,我们这边也没有烧铸铁器的条件,何况还得量过马背和马蹄的形状与大小才能做出最合用的配件来,这东西怕是没法偷偷做了。”
霍善道:“我们可以找太子叔帮忙。”
刘据可是太子,找人定做几样铁器还是可以的。
至于具体尺寸,霍善决定把这个摸底任务交给金日磾。他可是最擅长养马的,目测个尺寸肯定不成问题!
霍善麻溜找上金日磾,让金日磾去找一趟霍去病,重点观察他爹最爱骑的马背有多宽与蹄子有多大等等,争取早去早回,尽快把详细数据带回来,他迫不及待要给他爹的马配上衣服和鞋子了(苏轼他们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所以霍善认为这就是马的衣装)!
金日磾虽听不明白马怎么穿鞋,但还是依言去寻霍去病。
霍善又跑回去缠着他师父帮他画图纸。
李长生依言照办。
他听着霍善介绍这三样东西的用处,知道它们恐怕很快就不是霍去病的专属了。
另一边,金日磾进了长安城,很快在宫门前等到了早朝结束的霍去病。
他跟霍去病说起了霍善的要求。
霍去病听后眼神复杂地看向自己的坐骑。
怎么回事?
他儿子都没让人给他裁衣,居然要给他的马裁衣?
马穿上衣服鞋子还能跑吗?
霍去病虽不太明白小孩子的想法,却还是由着金日磾把他家坐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连马掌都挨个拿起来观察一轮。
霍去病道:“要不你直接把我这马骑过去,这几日我先骑你这匹马就好。”
金日磾听后觉得这样应该更方便,便与霍去病换了马。
一同下朝的其他朝臣有些好奇地往霍去病这边多看了几眼,但没人上前与霍去病上前搭话。
霍去病也没搭理任何人,径直骑上马前往军营看将士们训练去。

霍善还没缠着他师父画完图纸, 刘据他们就找了过来,他们也起得挺早的。
得知霍善要给霍去病送礼物,刘据几人也围拢过来,齐齐围观李长生绘制图纸。
霍善顺嘴和刘据商量能不能借太子的名头央人打造一套。
刘据道:“没问题, 不过这是做什么用的?”
霍善兴致勃勃地道:“这给我爹的马准备的新装!”
主要需要打造的就是马镫和马蹄铁, 马鞍的话李长生自己就可以做,他动手能力可是非常强的。
霍善看到的宋代马鞍已经改良过许多代, 一般用皮革来制作, 而前后两桥也并非垂直的, 而是后鞍桥倾斜,上下马非常方便。
光是这个马鞍, 李长生拿到尺寸后当天就可以做成。
只不过霍善听人说有些厉害人物会把马鞍装饰得非常漂亮, 还会给马配上垂在两侧的锦障泥或皮障泥, 一方面帮马儿吸汗挡泥, 一方面也保护马儿不被马鞍和马镫弄伤。
这样一套安排下来,可就得连忙好几天了。
正好让人帮忙先把马蹄铁和马镫造好。
刘据听了这套马匹的新装, 兴致盎然地说道:“听起来很有意思,等造出来以后如果好用的话, 我给我父……阿父也做一套!还有我自己的马也要!”
卫伉听后连连点头:“我阿父也要!”
霍善大方地答应下来, 并不吝于于小伙伴们分享好东西。
“我们的马儿还小,等它们长大了再用马蹄铁。”
他积极给刘据几人分享自己新学来的知识。
这马蹄就跟大伙的指甲一样,会一直长一直长,如果是经常会在外面跑的马儿, 它的马蹄磨损速度和生长速度基本持平, 所以看起来会一直保持原状。
像他们那些还在成长期的小马, 不仅马掌还没真正成型,出来跑动的次数还特别少, 钉上马蹄铁也没用,这鞋子很快就不合脚啦!
所以只有战马和运输马最需要马蹄铁,它们常年在外面跑动,鞋子穿上后只要定时检修就可以了。
它们有了铁鞋子,战场上或者运输途中马蹄受伤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小,马蹄过分磨损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小,不仅能保护马,还能保护骑马的人!
想想看,咱脚上那小小的指甲虽然不起眼,但要是在关键时刻整个劈叉了,你还能健步如飞吗?肯定疼得你动都不想动!
刘据听后感觉很新鲜。
原来马蹄居然也需要穿靴子!
刘据便命人等会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找少府那边帮忙造几副马蹄铁和马镫送过来,自己则跟着霍善出门义诊去。
一天走下来,刘据几人也算是见识了人生百态。乡里人要说淳朴也淳朴,得知了霍善的来意后大多都十分热情,只是偶尔也会有些意外。
比如有人在外头赌输了回来对家中年老的父母拳打脚踢。
比如有人在外头胡搞瞎搞回村又胡搞瞎搞弄得好几户人家都得了病。
时不时就来场鸡飞狗跳的闹剧,一言不合就互殴和口出秽言。
霍善还好,他去过的地方多得很,见识的事情也多得很,别人闹起来了他还仗着自己带的人多,边抱着一竹筒的牛乳饮子吨吨吨边看人吵得一地鸡毛。
刘据他们头一回见识这些乡里斗殴,简直目瞪口呆。
一开始刘据还想让人去调解来着,结果他的人刚碰上那个打人的儿子,那对被儿子单方面殴打得很惨的父母忽然就支棱起来了,一个护在自己儿子跟前,一个开始骂上前想架住他儿子的侍卫,骂着骂着还坐地上嚎啕大哭,直说达官贵人欺负人了。
刘据被震住了。
霍善老神在在地分刘据一竹筒牛乳饮子。
他也不是事事都无动于衷的,只是刚才别人议论时他听了一耳朵,知道过去上前劝说的人都平白惹了一身腥。
世上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天生坏种,可更多的还是家中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像这对父母虽然可怜,但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刘据可以去打击那些开设赌坊骗人去赌的家伙,但照这对父母对儿子的溺爱程度来看,没了赌坊估计还是会这样。
别人帮你,你还骂别人,一次两次还好,三番四次都这样,别人的心也就冷了。
刘据跟着霍善义诊了一整天,称得上是大开眼界。
他和卫伉几人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到这么质朴又这么多变的人心,和平时许多人在他们面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刘据还去体验了一下建在猪圈上方的厕所,如厕期间猪叫声不绝于耳,给刘据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猪居然是这样养出来的吗!
他不能好好地吃猪肉了!
回庄子的路上,刘据把自己的心理挣扎讲给霍善听。
霍善便带他们回福寿里逛了一圈猪圈了解他们的新式养猪法。猪圈里虽然还是有点脏,但便便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的,猪猪吃的都是麦麸拌野菜,怪丰盛的!
由于庄子上刚吃了好几只猪,逛了一圈也只有一只母猪正躺在里面喂养刚出生不久的猪崽。
母猪春天生产成活率比较高,就是春天气温变化莫测,它可能会根据寒热变化自行减胎,导致出生的猪崽变少。
像这个猪圈的保暖工作做得不错,生下来的猪崽就挺多,足够让村里几户人家分着养!
等再过一两个月猪崽大点了,还会有专人把小猪崽都给阉了,没阉过的猪皮厚毛粗,不好吃;他们吃的都是阉过的,长得那叫一个膘满臀肥,不管是做烧猪还是做东坡肉都很好吃!
这是年前李时珍教他们的养猪妙法,据说后世流传深广的阉猪神技源自于华佗外科技术真传。
此华佗神技创口小,伤害小,成活率高,造福了无数爱吃猪肉的人!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把两个月大的小猪崽绑在板板上,再将板板摆出个适合操作的姿势,就可以轻轻松松取其蛋蛋或子肠(卵巢)了!
别的手法虽然也能割,但远没有华佗传下来的阉割手法预后来得好。
当之无愧的阉猪祖师爷,华佗!
华佗:?????
如何才能暗杀李时珍?急,在线等。
霍善丝毫不知华佗受到的心理创伤,还兴致勃勃地和刘据讨论起来:“听说此前有位叫公孙弘的丞相,他最开始是在海边养猪的。不知道用这公孙弘养猪法养出来的猪,是不是比别的猪更加好吃!”
海边养的猪,平时吃的应该是海草、海鲜之类的吧!
可惜公孙弘已经不在了,他们吃不上他养的猪了。
刘据:?????
醒醒,就算人公孙弘还活着,堂堂丞相也不可能再给你养猪啊。
霍善听了刘据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接着他想到自己还有一个生活在海边的朋友,麻溜找上苏轼问他能不能在儋州海边养猪。
吃海鲜长大的猪!
崽想要尝尝吃海鲜长大的猪!
苏轼:?
苏轼收到霍善的消息后陷入沉思。
……吃海鲜长大的猪是什么味道?
他一点都不好奇,真的,他可不是那种别人提到什么吃食就心心念念想尝尝的人!
可既然朋友都这样拜托他了,他怎么能不尽心尽力完成朋友的心愿?
没错,就是这样。
苏轼溜达出去找到了……自家三儿子苏过,把准备在海边养猪的打算给他讲了。
苏过:“……”
知道了,他除了要种西瓜,还要负责养猪对吧!
苏轼见自家儿子表情一言难尽,马上口若悬河地给他做思想工作:“这真的不是我想吃的,是霍小友想吃的,他和我聊到一种公孙弘养猪法,说很想尝尝看。想当年,公孙弘在海边养猪,养着养着就悟了,后来当上了大汉丞相!你去试试看,以后说不准也能混个宰辅当当……”
苏过露出了日渐与他叔父苏辙相似的微笑:“孩儿明儿就安排下去。”
苏轼得到儿子的回答,信心满满地给霍善答复:“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猪养肥了我喊你过来吃。”
霍善收到苏轼的回复后十分感动,看来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可以在海南岛吃上海鲜味的猪猪了。
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
必须要交多多的朋友!
霍善快乐地哼着歌儿把刘据他们领回庄子上。
接着才去医馆那边见周山。
周山早上高热昏迷,孙思邈给他治疗过后下午就醒了,这会儿已经能自己喝粥。
霍善过去的时候,周山还要起来向他道谢。他把人摁了回去,好奇地给他查了次体,看看他病情到底如何。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他家父母双亡,只剩族亲接济,平时便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到了冬天更是饥寒交迫,自然容易生病,多在这边养上一段时间便好了。
只是回去以后要如何生存,对周山而言是个巨大的难题。
从孙思邈那儿听闻这样的动乱兴许要持续近百年,小小的少年眼里满是迷茫。
对于莽莽历史长河而言,百年不过转瞬即逝,对普通人而言却意味着他们几代人都需要在战乱中挣扎求生。
至少有几百万人将丧生于这段残酷的动乱之中。
这意味着周山即使治好了病,回去后也不一定能活下来。
一国之病比一人之病要难治多了。
见霍善情绪难得有些低落,孙思邈宽慰道:“若是将来科举制能顺利施行,再把占城稻的推广开去,世家坐大和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都会少了大半,想来不会有魏晋那种举世昏昏的情况。”
晋朝之所以从西晋变成东晋,是因为皇室想用分封自家人来遏制世家大族,结果分出了大乱子,弄得自己内部一团糟。
要不是他们自己因为内部争斗乱成一锅粥,哪会有什么五胡乱华?
推行了科举制,很难再出现那种把持天下人上升通道的世家大族。
同样地,占城稻要是能引种成功,南方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上层贵族们大肆圈地的问题。
真要能把这两样东西落实到位,那种天下有识之士只敢研究玄学、世家大族横行霸道的情况应当不会再有了才是。
只是天底下没有万全的制度,哪怕知道了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厄难,他们也没有办法保证避免了这些可能性以后不会再出现别的问题。
归根到底,每代人面临的命运与挑战还是得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去应对啊。
孙思邈自己是个修道的,给霍善两人分析起问题来也带着几分玄意。
霍善听懂了。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只管做好自己眼前的事便好,子孙后代碰上的难题就让子孙后代烦恼去吧!
霍善非常认可孙思邈的观点,快快乐乐地挥别孙思邈与周山去看他师父把马鞍做得怎么样了。

第114章
这日下午, 刘彻正闲坐喝着从霍善庄子那边顺来的米酒,就听人来说少府那边有事要向他禀报。
刘彻命人把对方宣进来。
少府赵禹入内闻到淡淡的酒香,一下子想到在庄子上尝过的米酒。他看了眼刘彻御案前的酒碗,终归还是没胆子开口讨要, 只能向刘彻禀报灌钢法和曲辕犁的进展。
这两样东西真的有用!
刘彻听后也十分快慰, 拿起赵禹呈上来的犁头瞧了瞧,只见它不仅轻巧, 还带着雪亮的钢刃, 虽还没有下地试犁, 想来效果也不会太差。
再拿起灌钢法做出来的钢刀,那也是锋利至极、光可鉴人!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