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于县出现大片鬼土,地方官员觉得不祥,欲瞒下此事,百姓走投无路集结数千人上京状告,被府兵拦下,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持械互殴。
事情闹得这么大,当地官员未能如愿瞒过,但他们在上报时做了手脚,隐瞒了事情的严重性。
那场冲突中,死亡人数达上百人,其余百姓遭到暴力镇压,反抗者皆被捉去矿场以犯人身份做苦力,九死一生,有去无回。
第365章 偷土
官府为防止上面有人来查,于是分批将这些乖顺百姓迁到别处。监察使只好先从矿场着手,然而矿场苦力耗损严重,几乎每天都在死人,三十年前进去的人几乎都死干净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寻到一个知情者。
那知情者十七岁被抓进矿场,如今已经快五十,在一日日的磋磨中早已麻木绝望,就连听见监察司要替他们翻案都已无动于衷了。
好不容易撬开口,他却对当年的事情所知寥寥,但幸好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监察使顺着线索寻到了当时的村民,从村民口中得知,当时他们半路被堵,藏身于林子中,府兵围在林外,双方僵持不下,而一个车队就在此时从旁边的道路上经过。
他们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当时僵持两个多时辰只有一队车马路过,而这队人不知道为何突然在路边停下,之后下来个带着女娃的妇人,还有一名年轻文士。
当时三方相距极近。
监察使又从当年参与围堵的府兵那里得知,他们眼见妇人带着孩子往林子这边走,怕这行人发现情况跑出去乱说,遂准备主动过来表明身份,告知他们正在乔装抓捕通缉犯。
然而坏就坏在,当时官府为了尽量缩小影响,有一大半府兵都扮做普通百姓!
车队护卫瞧见一帮衣着普通的青壮年手持利刃,还以为是遭遇劫匪,立刻提刀冲上前护着主人返回车上。
车队人虽不多,但车马不少,跑动起来动静极大,藏在林子里的百姓发现似乎有人与府兵交手,立刻趁机冲了出来。
三方冲到一起,百姓与府兵加起来有两千余人,声势浩大,场面混乱至极,小小车队便如那飓风中的茅屋,瞬间被冲散。
听知情者的描述,几乎可以确定这队人就是悬宿先生一行。
他似乎是与妻女同乘一辆车,至于为何会在暴乱中失散,一时不得而知。
魏潜看完第一封信,递到崔凝和易君如面前,拆开了第二封。
这封信来自另外一名监察佐使,内容很比上面一封简单许多。
当初于县参与械斗的家族全部都被迁走,后来很长一段这里都荒着,直到十五年前,官府才着手陆续迁人过来。
现在于县百姓全部都是新居民。
这名监察佐使到了于县,先勘察了土壤情况,确定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恢复正常,只有于县北边最靠近湖泊的山体土壤还是红色。
监察佐使在山中探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座山体部分被人为掏空,他埋伏在附近守株待兔,果然抓到一个行迹鬼祟之人。
旁人都觉得红土不祥,恨不能离得远远的,此人却趁夜跑去偷土!
监察佐使便将人抓起来一顿拷问之后,此人招认,长安有人多次大量出高价买鬼土。
他还说,曾在一次交易时隐约听见有人称那名买鬼土之人“柳爷”。
长安的柳爷?
柳鹑?柳欢?还是……柳意娘?
三个人都有嫌疑,但眼下暂时没有证据显示涉案的三个柳姓嫌疑人之中哪一个知晓地下地穴的存在。
之前崔凝在青玉枝的狭道里发现的红色粉末很像鬼土,监察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赵三和冯秋期为了骗悬宿先生而准备的东西,就连魏潜也这般想。
可是偷土之人却说多次交易,交易量还很大……
说明他们买土一定是有别的用途。
鬼土并非私人所有,至于为何他们不自己去挖,而是出钱收购,魏潜推测,可能是于县那个地方极少有生人涉足,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大量运土出来很难不被人察觉,因此才会选择与当地人交易。
以上这些消息,已经是极短时间里,监察司能做到的极致了。
楼氏所在之地距离长安遥远,监察司的人至今尚未赶到,第三封信只是监察一处在长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关于楼氏和柳聿的消息。
“他们买红土做什么?”崔凝疑惑。
三人看过信之后,最大的疑惑便是这一点。
魏潜蹙眉,思索半晌才道,“许多方术士都会炼丹,不知悬宿先生可曾涉猎……”
易君如道,“大人的意思是,他们弄来这些红土是为了炼丹?”
魏潜道,“有这种可能,我们在夹道找到的红色粉末细腻均匀,明显是经过处理,说不定可以入丹。”
易君如惊讶道,“信上说于县那座山被挖空了一大块,炼丹需要用这么多土吗?”
“是有可能的!”崔凝肯定道,“我曾看过许多丹方,丹方里所用的矿物药石,开采出来后都要经过处理,也有一些需要从矿石中提炼,或许有人想从鬼土中提炼出某种药石呢?”
魏潜道,“一处查了悬宿先生的生平,并未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会炼丹,或许我们可以着手从他身边的朋友身上查。”
已知近半年中,与悬宿先生频繁接触只有四人,除楼仲和柳鹑,尚没有查出其他两位的具体情况。
易君如道,“柳鹑与柳欢,一个是春风楼管事,一个是碎天江老板,两人行踪很容易查,既然监察一处没有查到明显疑点,那有问题的人大概就在剩下两人之中。”
崔凝闻言,从怀里掏出一个随身册子,翻了翻之前的记录,“这两人,一个是九川先生,名叫房不欺,是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另外一人叫詹师道,是个隐士。”
九川先生盛名在外,他的生平大都为人所知,省去了很多调查的时间,然有利就有弊,他门下学生众多,人脉极广,因此一旦有什么动作,很难不惊动他。
监察司要暗中探查,颇要费些功夫。
至于詹师道,查不到他生平的原因与九川先生截然相反。
詹师道为人孤僻,独自隐居在长安郊外的山林里,若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能半年足不出户。
目前所知,悬宿先生是他在长安唯一的朋友,若非他偶尔会出来到周边的村子换点日常用品,估计都不会有人知道山里头还有这么一号人。
易君如道,“假如咱们猜的没错,好像詹师道的可能性更大些?”
九川先生算是活在大众的视线之中,或许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癖好,但若是经常炼丹,却不太可能掩人耳目。
监察一处搜集消息方法极多,他们认为直接审问当事人是最下策。论审问套话、刑讯逼供,一处远不如监察二处,若非到了束手无策的时候,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因着观点相悖,监察一处一直觉得二处手段又粗糙又狠辣,经常伤及无辜,而且刑讯逼供容易屈打成招,未必就能得到最详实的答案,而监察二处却认为一处脑子有病,明明抓个人审问一番就能得到答案,非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两处的恩怨暂且不提,以一处的处事风格,如今也不会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抓人。
青玉枝案牵扯太多,像九川先生这样的大儒,也不能直接抓回来审问,詹师道虽只是个隐士,但在尚未将其身份查清,冒然抓人亦非上策。
监察令事先考虑到这些可能,才会选择监察一处协助办案。
魏潜对此,也持赞同态度。
悬宿先生被害,九川先生和詹师道并无嫌疑,所以之前监察一处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别处,只派人暗中监视两人行动。
监察佐使在无法辨别的二人是否有异常时,会事无巨细的上报二人行动。
魏潜想起昨天看到的消息,笃定道,“应该就是詹师道。”
据说,前日午时监察佐使在监视詹师道的过程中,忽然看见屋中冒烟,以为出事了,正要冲进去查看,便紧接着见他一脸漆黑的跑了出来。
这几天詹师道走过最远的路便是从主屋到茅房,不曾出去过,也没有人上门,因此出了这么一桩事儿,监察佐使还以为他吃光干粮终于开始生火做饭了,如今看来,他未必就是做饭,也有可能是炼丹失败。
炼丹炸炉都是家常便饭,更别说只是冒点烟了。
“监察一处又全都出去了,现在魏大人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易君如犹犹豫豫地道,“要不……我悄悄去拜访一下詹师道?”
崔凝看了他一眼,“您出去就不引人注目了?”
易君如是个“以一己之身能抵三人”的胖子,且他常年窝在书案边不爱动弹,走三步喘一喘的主儿,崔凝实在想不到他能怎样避开旁人的耳目“悄悄”去拜访詹师道。
“你也不能去。”魏潜一眼便看穿了她的想法。
崔凝不解道,“为啥?”
为什么?
魏潜暂时说不出理由,但以他办过这么多案的经验,直觉此事有风险。
崔凝作为监察司官员,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魏潜不想阻碍她的官途,但不可能主动把人往险处推。
崔凝试图说服他,“五哥之前说过,你我做幌子混淆视听,是知道幕后之人一定会监视我们的动向吧?”
从青玉枝案背后扯出来的人和事非同一般,不论是太子、太平公主、宜安公主,还是至今不知道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的谢飏,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些人若是被逼急了,不排除对监察司下狠手的可能。
更何况,监察司在明面上,容易反被监视,倘若对方在掌握动向之后,针对监察司布局,无疑会增加破案难度。
敌暗我明,若是被引入迷局就更麻烦了。
双方博弈,监察司现在连对手是谁都还不能够确定,再被人家摸准了路数,最后少不了落得个满盘皆输。
魏潜输不输得起不重要,是监察司根本输不起。
作为圣上亲信衙门,真到了这个地步,无疑是让人踩在圣上的颜面上,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五哥说和我一起做幌子是抬举我罢了,我自入监察司至今,从未真正被人认可过,即使是有人会盯着监察司,也是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崔凝一直很清醒,从未因为升官或者旁人一句客气的“小崔大人”而真觉得自己了不起。
崔凝多次参与办案,但每一桩案子都有魏潜的影子,监察司内部对她的能力有一定的认可,但普遍都认为她若是不靠魏潜,根本不能做上监察使。
对于这种评价,崔凝认为很客观了,因为监察司确实有许多比她厉害的人至今还是监察佐使。
而外界对于崔凝评价虽然还不错,但大都是基于圣上提拔,以及她自入监察司以来没闹出什么乱子,没人真以为她有什么实力。
崔凝道,“我知道你不想我涉险……”
然而,前方即使是万丈深渊,她也不能止步。
崔氏给了她最大的自由和支持,即使不考虑亲情,她也不能够恩将仇报,硬拖着崔氏背负原本只属于自己的仇恨,对魏潜,亦是同样。
她小时候听二师兄讲过一个江湖故事。
整个故事的内容已不大记得了,只有一个情节深深刻在了她脑海里:侠客被仇家追杀,他骑马奔逃,最终被堵在了一处断崖边上。那是骏马或轻功无法跨越的距离,于是侠客情急之下策马飞跃,中途以马背借力运起轻功,成功落到对岸,而骏马坠落深渊粉身碎骨。
她还记得故事的开头便曾说,那匹马是有名的神驹,能日行千里,载人于万军之中穿梭而毫发无损,最是傲气也最是忠心。那神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乌云抱月”。侠客江湖人称“抱月剑客”,正是因它得名。
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崔凝觉得乌云抱月忠心,那样聪明的马,明知越不过断崖却凛然不惧,决然听从主人驱使,以身为石,助他跃去彼岸。
如今,崔凝不愿崔氏或五哥成为她的乌云抱月。
在她没有站稳之前,需要家族和魏潜提供帮助,但以后的路,她要自己走,不会指望旁人驮着她跨越深渊。
监察司的身份是她的手中绳索、身上羽翼,若是不够结实将会更容易会坠落。
崔凝碍于有外人在,不好说的更明白,但她相信魏潜能懂。
魏潜薄唇微抿,在她坚持的目光下,终于妥协,“好。”
司言灵案时,崔凝被左凛绑架,魏潜曾暗暗发誓再也不会让她遭遇这些危险。
那时候,他觉得最揪心莫过于见她身陷险境,可现在他才知道,比那更揪心的是,明知是险境却败在她恳求的目光之下,只能放手让她去闯。
“去吧。”魏潜在心里叹了口气,可是默默筹谋周全,免得出现意外之后才后悔莫及。
因为安全而限制她的自由,终归是本末倒置。
不管崔凝如何想,在魏潜眼里,她并不是个任性无知的人,若只是因为她按照自己意愿行事,他便护不住了,那只能说明他能力不行。
而魏潜从来不觉得自己不行。
“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易君如心中暗想,虽然两人没有说的太多,但肯定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内心交流。他想,这大概就是爱侣之间的默契吧,就像她家婆娘一瞪眼,他便知道自己要遭殃一样。
作为过来人,他都懂的。
崔凝道,“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我今夜直接带人悄悄出城去见詹师道。另一个是,我现在直接回家,等天一亮我便换上平常装束,带着平香和不离装作去寺里上香,我记得那附近有个香火不错的寺庙。”
“第二个办法更好点吧?”易君如道。
魏潜却摇头,“太明显了。天亮之前那一两个时辰行动最好,监察司有出城的特殊通道,不会惊动城门守卫,我稍后告诉你通道所在。一个时辰之后我会先离开监察司,一刻之后你便带人出发。诸葛不离最擅毒术,你们不必直面詹师道,只需悄悄把人弄晕,在天亮之前带回来。除去来回所用时间,若无意外,你们会有小半个时辰可以探查他的住处。”
“明白了。”崔凝道。
易君如觉得计划很完美,但,“我呢?”
魏潜道,“留在监察司接应。”
“哦。”易君如觉得这个安排再妥当不过,“还是大人考虑周全。”
魏潜怕崔凝记不住,直接画了一张路线图给她。他不觉得临时决定此事有何不妥,有时候从长计议还不如随机应变。
魏潜离开监察司叮嘱她,“你们不需做的隐蔽,但要快!”
“好。”崔凝略一想,便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他们后半夜偷偷掳了詹师道,这时候关注他们的人,不是整件事情的幕后主使,也必然与之有关。
寻常人谁会闲着没事专门盯着监察司半夜干了什么事?
不管詹师道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势力,只要他被抓之事透出去,魏潜就能顺着这条线捉到藏在背后的人。
其实魏潜早就想这么做了,但一是介于之前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九川先生和詹师道涉案,不好平白无故抓人;再者,监察司年末遣往各地的巡察使尚有一部分未曾归来,眼下人手十分紧张,容不得浪费。
魏潜离开。
易君如和崔凝站在廊下看着外面雪越下越大,吐出一口雾花,“唉,老卢不知归期,我一个人形单影只啊!”
魏潜之下有两名监察副佐,一个是易君如,另外一个是卢仁剑。
今年监察四处主要总揽江南巡查事务,独独卢仁剑被早早派去了岭南道的振州一带,那是大唐最南端,不仅要走陆路,还得出海,他能在迁都之前赶回来就不错了。
在魏潜没有接手监察四处之前,易君如和卢仁剑是监察四处的两条咸鱼,监察四处的院子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俩喝茶晒太阳赏花舞剑的悠闲身影。
这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刚刚进入监察司的时候也未必就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但当现实与理想背道而驰,中间有无数的跨越不过去的阻碍,放弃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易君如本身就向往闲云野鹤,卢仁剑却不同,至少,他还有点羞耻心。
崔凝道,“五哥很看好卢大人,他会默认监察令的安排,大约也是想趁机磨炼卢大人吧。”
崔凝知道,魏潜不会永远留在监察司,所以于他来说,只要手下人能把份内事完成,他就能凑合着用,根本没必要把他们也变成“拼命郎君”,但这二人一身才华如珠蒙尘实在可惜,他是在努力的拯救被闲置的才华。
“若非您实在不适合长途跋涉……”
易君如想想就觉得可怕,“你说的没错,我得好好保护这一身肉,若不然日后派我去巡个振州什么的,那是要了我的命。”
崔凝失笑,“您越来越上进,嫂夫人对您刮目相看了吧?近来在家里过的不是挺好吗,怎么,还怀念从前?”
易夫人是出了名的势利眼,但势利的很直白,心眼也不坏,大概就是那种,特别喜欢和权贵打交道,穷亲戚上门就浑身上下写满不高兴,但对方真若遇上什么过不去的坎,也多少会拉上一把。
不说好或不好,反正崔凝不讨厌这种性子,她觉得比起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之人,易夫人甚至算得上可爱。
“你不懂。”易君如一开始还有点怵家里婆娘发飙,后来就想开了,“人一旦领悟了破罐子破摔的真谛,一切便都会豁然开朗。”1
崔凝盯着大雪沉默片刻,才道,“我竟无法反驳。”
她总算知道五哥分派苦活累活时,为什么从来不问卢仁剑的意见,却会给易君如的选择的余地了!
因为卢仁剑还有羞耻心,有羞耻心就可以挽救一下。
易君如长长一叹,“唉!不过一切都回不去了。”
崔凝心说,还好,五哥的苦心总算没有全部白费。
她这厢才想罢,便又听他接着感慨,“老卢算是被魏大人套上磨了,日后天地广阔再无同道中人,人生寂寞啊!”
“……”
崔凝稍作反应才明白“套上磨”是什么意思,敢情是把卢仁剑比作拉磨的驴呢!
她虚心请教,“易大人近来亦受颇多驱使,那您……”
易君如惆怅道,“天荆地棘行路难2,吾欲睡在荆棘间。老卢拉着磨跑的欢快,或许这就是他心中所盼吧!我便是那展翅的闲云野鹤,终有在花下落脚戏水的一天。”
“……”我要是卢大人,我就打死你。
大雪方至,地上只落了薄薄一层。
在城里的时候尚有宅邸门口的灯笼照亮,出城之后四野茫茫,当真一片黑暗。
崔平香精神抖擞暗夜行路,可是她的强项!
她才升起一丝暗喜,突然察觉有人靠近,立刻拔刀,“谁?!”
“大人!”一名黑衣人落在崔凝面前不远处,单膝点地,俯身双手呈上令牌,“属下是魏大人派来的。”
崔平香用刀尖挑起令牌,取来呈给崔凝。
令牌是不是监察司的东西,而是魏潜私物,极少有人知晓,崔凝看罢问,“他可是有什么交代?”
崔平香武功足够,再加上诸葛不离一身本事,偷偷绑一个人还是不在话下,所以崔凝觉得魏潜又派一人前来,应当是有其他原因。
“雪夜难行,属下为大人准备了一辆马车,拉车的马经识途,可以直接载大人到山下。大人稍等!”黑衣人说罢,飞快闪入门内,不多时便牵着一辆马车出来。
那马车比平常街上见到的都要小,看上去就十分轻便,而拉车却用了两匹马。
崔凝上车看了一下,挤一挤的话三四个人没有问题。
“这两匹马不需要赶,也不需人看守,到时候只要寻个隐蔽处停下,即使不拴也会在原地等。”黑衣人稍稍退开半步,“属下在此接应大人。”
崔凝点头,黑衣人伸手轻轻拍了一下马身,说了个“走”字,两匹马便开始前行。起初是行的平稳缓慢,而后不知不觉跑了起来,竟然完全不需要车夫驱赶。
崔平香垮下脸缩在靠门的角落里。
“姐姐这是怎么了?好像不高兴呢?”诸葛不离关切道。
哪壶不开提哪壶!
崔平香根本不想理她,但见到崔凝也投来询问的目光,只好道,“属下养精蓄锐。”
她打起精神,告诉自己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娘子安全。
诸葛不离笑笑,能从训练场走进崔家的护卫,自然什么都好,就是都有点憨。她也不是喜欢自讨苦吃,专爱看人摆脸色,只是见崔平香憨憨的样子就忍不住手痒。
崔凝目光从两人身上掠过,今日才算是看出来,这俩人好像一猫一狗,互相看不顺眼还非得凑到一块,时不时撩一爪子,惹得对方跳脚。
崔凝还未来得及和崔平香提当年训练场的事,但是凭这几日的观察来看,崔平香对诸葛不离似乎没有什么恨意,更多讨厌她表里不一。
这种矛盾,也许根本不需要调解,因为调解也没用。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马车停在山脚下。
三人下车,崔平香把马带到一个隐蔽之处,而后随着崔凝上山。
这座山距离长安城不远,也不险峻,按理来说应该不会是人迹罕至之处,崔凝一开始想象不到怎么会有人选择在这个地点隐居,但当真正站在山脚才知晓原因。
目之所及,光秃秃的一片,几乎全是岩石,走在其间,崔凝发现表层许多地方被风化松动,非但没有景色可言,还随时可能遇到危险。
不过这点问题尚且难不住三人。
崔平香一身武艺自不必说,崔凝亦是身手矫捷,小时候一天到晚往山里钻,行山路如同喝水吃饭,就连柔柔弱弱的诸葛不离也因经常入山采药,并不惧爬上爬下。
只是光线太暗,脚下又有一层薄薄的积雪,等看到茅屋,已经半个时辰过去了。
山顶地势相对平缓,比起光秃秃的山体,茅屋周围倒是有些植物,但此刻只有光秃秃的枝桠,瞧不出与下面有何不同。
崔凝看见山另外一侧长满植被,嘀咕一句,“奇怪,还是座阴阳山呢。”
所谓“阴阳”纯粹是指外观,这座山山体两面截然不同,一边都是岩石,光秃秃,一边有水源,植被密布,很难不让人感叹一句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躲在暗中的监察副使看见不远处的三名女子,有些惊诧,再一细瞧,其中一人身条纤秀如柳,巴掌大的脸,居然像是检查四处的小崔大人!
他才动了动身子,准备悄悄凑近看看,不料佩刀女子倏然转头看过来。
他贴着岩石,隐约听见似乎有人靠近,犹豫了一瞬,压低声音问,“可是小崔大人?”
“你是何人?”崔平香问。
一处的人最是敏锐,他只见过崔平香两次,拢共也没听她说过几句话,却立刻便辨认出了身份,遂从岩石后面走出来,“我是一处监察佐使韩开,奉命在此监视詹师道。”
崔凝闻声走过来,“韩佐使辛苦了。”
寒冬腊月在山头上吹风吃雪,脸上都生了冻疮,的确很不容易。
“属下份内之事。”韩开抱拳行礼,而后疑惑道,“大人深夜来此,是……”
崔凝未答,只道,“你跟我们一起行动。”
崔凝是监察四处的监察使,不是韩开直属上级,但终究官高一级,再者以他已知的信息来看,詹师道并不是什么关键人物,所以对于崔凝的命令,他毫无疑义的遵从了。
院中构造很简单,正三间是茅屋,旁边还有一排岩石砌成的石屋。
崔凝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詹师道住在哪间?”
韩开指着靠东一间茅屋道,“那间。这几日詹师道一直在石屋里,我没有机会查看,之前趁夜偷偷潜入茅屋,发现那边才是起居之所。他一刻之前才刚刚回茅屋,不知有没有睡着。”
韩开原本远远猫在背风坡,看见石屋灭灯之后才悄悄靠过来准备观望观望再进去查探,不想恰撞见崔凝等人。
崔凝向诸葛不离投去询问的目光,见她点头,“走吧。”
韩开没有见过诸葛不离,见她一个柔弱女子打头,心中疑惑,但谨慎的没有发问。
越是在不合理的地方出现这种看似柔弱的人,便越不容小觑,韩开不仅没有丝毫轻视,心中反而分外期待。
诸葛不离没有管身后几人,靠近窗子时,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只圆肚细长瓶口的小瓷瓶。只见她用指甲轻轻划破窗纸后,拔开瓶塞,而后将细长的瓶颈穿过小洞,轻轻抖了抖瓶肚。
动作熟练的令人侧目。
几人看不见屋内发生什么,只听见极为细微的“滋啦”声,被掩在呼啸的山风声里,几不可辨。
崔凝见诸葛不离如此娴熟的动作,心说若她是监察司的人,独自来掳人足矣。
韩开对她手里的药很感兴趣。
监察一处也经常会用迷药,然而效果越显着、使用越简单的迷药,事前准备的过程就越繁杂,否则詹师道早就被他查个底朝天,哪用在冰天雪地冻个半死?
“可以了。”诸葛不离起身,看了韩开一眼,“你和我一起进去把人弄出来吧,记得屏住呼吸。”
韩开道,“好!”
崔凝趁着他们进屋抗人的功夫,带着崔平香进了石屋。
石屋里充斥着一股混杂的药石味,其中硫磺味最为明显。
崔平香拿出火折子正要打开,却被崔凝一把按住,“屋里到处都是丹气,等散散味儿再点。”
“是。”崔平香麻溜的把窗子全部打开。
冷风卷着鹅毛大雪呼呼的刮进来,崔凝一时未来得及闪开,被风雪糊了满脸。
天可怜见,她的意思是开着门散味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