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基地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自然也是传到了他们这边管辖的公社,很难不注意到啊,毕竟江湛生就是他们公社这边走出去的社员,哪怕他们一家子都已经迁到城里去了,但这边也能算作是他们的老家。
前几天马大队长就被公社的干事喊了过去,聊的就是小娥养蜂基地的事,马大队长乍听之下是惊得不行,上回江湛生专门回来一趟,还将小娥登上的报纸也拿过来让大伙看看,当时他就感叹着小娥这个姑娘真有出息。
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有出息!
居然能带动公社的人一起建立养蜂基地,带动当地的创收,这事儿可不是寻常人能办得了的。
也正是因为特别困难,所以很多公社和大队都眼巴巴盯着。
很显然他们这边也一样。
会把他亲自叫去谈话,也是想着能不能借着老家和小娥攀攀关系,要是真能成,公社那边还承诺一定会重重奖励他。
不过马大队长没马上答应下来,而是借着即将过年为理由拖了拖。
养蜂基地要是能建立在嘉田大队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但是吧,他又觉得借着老家为理由攀关系和施压有那么一点点的类似。
毕竟他这边要是正式提出来了,要是不适合小娥都不好开口拒绝,真要拒绝了他这边肯定会遗憾但也不会多想,但万一这件事传到了外面,大队的人又该怎么想?
马大队长完全能想象得到。
到时候一定会有人说三道四,骂他们不顾情面一点忙都不帮,说的多了难免真的有人会上了心,到时候还会把江湛生一家推得越来越远。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同样他也不觉得宋静的儿女会是那么无情的人,哪怕这次拒绝他也觉得肯定是有原因的,要真的遇到一个特别合适的项目,他觉得小娥以及江湛生他们都会念着他们嘉田大队。
这是他对宋静的信心。
比起江湛生,他和宋静打的交道其实要更多一些。
当年他可是亲眼看到宋静是怎么和城里的大官打交道,捐了一笔宋家人给她留下来的东西,明面上看着亏其实却得到了城里的庇护。
连带着现在都还有一份证明书锁在他家的柜子里,这一份证明书可比原先还要来得重要,关键时刻可以让他们一家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安宁地过下去。
而现在,他总觉得在小娥身上能看到些宋静的影子,不愧是母女啊,能耐不比男儿差,更重要的是她们也不是那种特别冷漠的独人,真要得了谁的好意,绝对不会辜负对方。
和这种人相处没必要搞太多弯弯道道,那样反而只会将人推得更远。
所以马大队长才会想着先拖一拖,等这边先和小娥说一说,得到一个答案后再想着怎么应付公社那边。
本想着哪天弄到点野货再去城里找人,没想到江家兄妹今天回来了。
想想倒是不意外,每年东阳都会拿些猪肉回来,借用他堂伯家的厨房熏制几天。
年年如此,城里是好,但这种熏肉得连着熏好长时间,城里房屋紧密,烧久了哪哪都不太方便,在乡里就这点好,方便不说柴火也好寻,往后山走一趟就能捡不少。
不过……东阳好像每次都是去他堂伯家,没有一次是在自己阿爷家。
两家人怕是早就离了心。
想想刚刚的江老太,马大队长倒是理解,江湛生都算是有良心的了,这要是换作他经历那些,估计早就脱离父母。
而此时,江东阳三兄妹正坐在堂伯家的院子里,每人手里一杯甜甜的红糖水,江堂伯乐呵呵看着他们,“你这两天要是不来,我都打算让江城去城里问问了,呐,看到没,柴火都替你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起炉。”
在厨房的一角,柴火堆得满满当当。
显然是他们事先就替江东阳准备好的。
“哟,还是堂伯你懂我。”江东阳表现得一点都不客气,不过也没必要和堂伯一家客气,这些年他们家唯一走得最近的亲戚就是堂伯家了,这些年你帮我我帮你,关系特别亲近。
他道:“不过今年准备的肉多,估计还得再弄一些,堂哥在哪里?等会请他一块陪我捡点柴呗。”
“他去干活了。”江堂伯敲了敲手里的棍子,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道:“你先喝点红糖水暖暖肚,他听到你来的消息,肯定会马上赶来……”
话音还没落下,院门口就传来些动静。
不单单江城,江伟两兄弟也过来了,几人面带兴奋地待在一块聚了聚,在知道江东阳还要木柴后,江伟两兄弟毫不犹豫就去了后山,喊都喊不应。
江东阳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他迟疑了一会,对着身边的堂兄道:“总觉得他们和以前有些不同了。”
“你发现啦?”江城笑着,“是不是更有劲了?”
江东阳想想,觉得这个形容很贴切。
就是更有劲了。
不像以前那么低沉,不单单是干活的时候更有劲,而是从言语间就能感觉出来,整个人都变得更生动鲜活了。
“日子更有盼头了。”江堂伯在后面插了一句,他道:“他们现在每天干的活都是为了自己,两人都不是好吃懒做的人,过不了几年他们就能将住的院子翻修一下,还能再攒一些家底,以后还能送他们的儿女们上学……”
这就是对未来的盼头。
只要有盼头在,哪怕再苦再累也会觉得浑身都有劲。
江伟两兄弟是这样,他何尝不是?
把儿子养大成人,眼瞅着他过年就能结婚成家,再等两年他们家就能多个小娃娃叫他阿爷,光想想他就浑身带劲,恨不得每天再多做一点。
江东阳不是太能体会到,毕竟他的日子一直都特别有盼头,不过有两位堂哥帮忙他这边也省得再出一趟门了。
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借堂伯的厨房熏肉,会用到的什么物件堂伯都替他准备好了,他便从竹筐中拿出肉和其他配料忙活起来。
江小娥跟在旁边看着,其他事情上可以给大哥出出主意,但是厨房的活那肯定是大哥最厉害,她帮着打打下手就行。
“你去把这些配料都洗一洗,等会得腌到肉里面。”江东阳将提前备好的花椒、桂皮、八角拿了出来,一同将切成条状的猪肉腌制到酱油中。
紧跟着就开始忙活熏制的燃料。
腌制没那么多讲究,放些配料就已经很奢侈了,他熏的腊肉特别地香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熏制的燃料。
木材用的都是果木以及柏树枝,除此之外他还会往肚灶中塞一些橘皮,这样燃起来的火气中就会增添一些橘香味,火候掌控得好的话,熏肉上都能沾上这股香。
橘皮是早先晒干的。
还是老屋那边栽的橘子树,又酸又涩特别难吃,但是橘皮倒是好东西,专门提前晒干就等着现在用上。
江小娥好奇地问了一句,“直接挂在上面熏吗?”
江东阳说着,“一般情况下得晾在那风干,但这两天的天气有些潮湿,咱们先用柴火余热烘烤半天……”
不点明火,直接用烟熏。
马大队长来的时候,两兄妹已经在厨房里忙活起来,至于程芬早就寻了个借口出了门,她跑来就不是为了熏肉,而是想着出出气。
来都来了,可不愿意把时间都耗在傻坐上。
“哟,你们今年准备了不少肉啊。”马大队长看着挂上去的肉条,估摸着算了算怎么也得有十几二十斤,绝对算得上大手笔了。
江东阳笑呵呵的道,“今年好事多,家里就多准备了一些。”
“挺好的,你们这一家是越来越好了。”马大队长一脸羡慕着,当年江湛生两口子要走出去大队的人基本没人看好,还觉得他们太折腾了,还不如好好忙活着地里的活。
可谁能想到没多久就传来了江湛生在城里找到工作的事,这下整个大队就没人不羡慕的。
“哪里哪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江东阳谦虚着,合力和妹子将手中的肉条挂上去,等弄好之后又开始忙活着肚灶,结果手里的干草还没塞进去,马大队长就伸手把他手中的东西接了过去,“我来我来。”
江东阳看着这么殷勤的他,脸上不由有些古怪。
连带着江堂伯两父子也是一脸纳闷,搞不懂大队长怎么没去忙活反而在这里帮着忙。
“他是冲你来的吧?”江东阳凑到妹子身边小声说着,不怪他这么猜,虽然他家和大队长的关系不差,但以前来往可没这么殷勤过,让他不由想起了永安大队的王三能王大队长,那语调都是一个样。
“是不是等会就知道了。”江小娥倒是不着急,蹲在边上递递这个递递那个,反正着急的那个不是她,真要有事迟早会问出来。
火燃起来后便在上面压了一层湿树叶,确保只冒烟不起明火,紧跟着又将堂伯事先准备好的果木盖在上面,最后又加了一层柑橘皮。
浓烟从下面升起,没一会厨房里就一股烟熏味,稍微仔细感受一下,也能感受到烟熏味重的果香。
“成了,就这样先熏两三个小时。”江东阳拍拍身子站了起来,推着身边的人往外走,“咱们去外面聊,这边一股子烟味待久了也挺难受的。”
烟火不能断,但他做出经验来了,就上面铺的一身东西怎么也能烧两三个小时,等会抽空再进去看看就行。
江东阳两兄妹去边上打水清洗。
江堂伯将大队长拉到一旁,一脸狐疑的道:“你不去盯着他们干活跑我家来干什么?”
他们俩关系好像还没好到这种程度。
马大队长不是不知道自己表现得很明显,但他也没打算遮遮掩掩,甚至巴不得他们都看得出自己有事相求的样子,“我想找你侄女说个事。”
“小娥?”江堂伯有些诧异,他还以为大队长是来找东阳的,甚至还担心是不是因为水库捞鱼的事。
不过想想又不可能,要真是捞鱼的事暴露了,大队长不可能一脸殷勤的样子,明显就是来求人。
但是他又想不出对方有什么能求小娥的,脑子里转悠了一圈,像是想到了什么事,脸色立马就变了,“要是为了你家小儿子的事,那就别开口了。”
“我儿子?”
“没错!”江堂伯这货恨不得把人赶出去,东阳没结婚之前,就有人在他这里套过消息,说是想给他介绍个合适的姑娘。
东阳结婚之后,来套消息的人也不少。
哥哥结婚了妹妹不正到了年纪?想给小娥介绍的人也不少。
来介绍的人其实都知道条件有些不匹配,一个城里人一个乡下人,如果说没区别,那他们乡下人也就不会那么羡慕闯进城里的江湛生了。
就是有区别,所以就想着来试一试。
万一能成了,给自家儿子侄子娶一个城里媳妇,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现在,江堂伯觉得大队长打的也是这个主意,正好他家小儿子和小娥年纪相仿,虽然是乡下小子但也是他们大队为数不多有高中文凭的年轻人。
就是缺条路子,要不然也能去城里闯一闯。
“你想什么呢!”马大队长一开始还没明白,等看到两兄妹因为这话脸色都有些微变,立马反应过来,“我不是为了我儿子结婚的事来,我是为了养蜂基地的事!”
他赶紧解释了一通,就怕小娥误会。
既然话都说了出来,他就更没遮遮掩掩,连带着把公社请他去说话的事一并说了出来,并道:“我绝对没有逼你答应,就是想着提前给你提个醒,要实在觉得咱们大队不合适,那我就去公社和他们好好说一说,绝对不会影响到你。”
“养蜂基地?”江堂伯还有一些糊里糊涂,江东阳就把他拉到一旁,略带骄傲的将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说的过程中时不时就能听到堂伯惊呼的声音。
而江小娥这边,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嘉田大队确实不适合成立养蜂基地。”
“这样啊……”马大队长有些遗憾,其实他心里早就预料到了,要是他们大队真的特别合适,小娥也不至于放弃熟悉的大队而选择其他大队。
江小娥说着:“养蜂对场地的需求极高,咱们这边有山,但是山上的土地并不太适合养殖树木,倒显得稀稀疏疏的。”
有山也有树,单从茂盛程度就能看出这边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栽,就算他们人工布置出一片适合养蜂的场所,但他们在种植方面就得比其他地方多花很多力气。
而且伺候得是一大片地,到时候需要的人工就是其他地方的好几倍,有可能辛辛苦苦一场却得不到多少的回报。
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在很多个生产大队中挑选的原因,因为场地不适合就无法达到最好的创收。
很可惜,嘉田大队确实不符合养蜂基地的要求。
马大队长认认真真听着,越听脸上是越遗憾,他抹了把脸苦笑着,“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可不问出来心里就总是存着一丝侥幸,要真的能成的话,咱们大队的日子也不会这么苦了。”
江东阳一听,赶紧说着:“那也没以前苦了,你就说几年前饿死的人都有,但现在咬咬牙还能让家里的孩子吃口肉。”
他一脸笃定的道,“只要咱们好好地干,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马大队长听得眼睛越来越亮,“你这娃不愧是读过书的,说的还挺有道理!”
可不是吗,最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今后是越来越有盼头。
哪怕这件事没成,马大队长遗憾后也就收收心,其他的活干不了种地总能干,地里的活干好了,日子总会比以前好过。
这么想着他便起身站起,想着告辞离开别打扰他们。
而就在这时,江小娥却道:“养蜂不成但也不是不能干其他的,结合当地的优势,选择嘉田大队最合适的项目。”
“优势?”马大队长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才讪讪道,“咱们大队优势就是种地吗?”
他除了种地还真想不起其他,但真要说种地他又有些心虚,虽然种地不差,但其他大队也不差,真算不上什么优势。
江小娥摇了摇头,“想不到优势,那就想想嘉田大队有什么是其他大队没有的?”
马队长眉头拧得更紧,倒是边上的江东阳突然拍了拍手,大声说着,“水库!”
第124章
要说嘉田大队有什么其他大队没有的东西, 而且还是比较稀罕的,那除了山上建的水库还真想不到其他。
当年嘉田大队为了建这个水库,可是又费民又费力。
哪怕有公社的支持, 大队的社员们也是齐心协力干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活才将上面的水库修好。
那是真的累,但也确实值得。
水库一建立好,就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他们山下的民生也改善了供水的困难。
更别说其他方面的好处。
夏天多了一处下水解凉的地方,要是运气好还能偷偷在里面捞点鱼。
江东阳之所以会立马想起水库,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知道他和妹子最初“发财”的点就是水库里的鱼。
用一张大网去抄,几人合力都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弄上来不少,来钱速度快得让他胆战心惊。
不单单是他,就连堂伯一家也是又激动又害怕。
悄悄捞了一段时间, 几人手里都攒了些钱, 几人商量了一下在入秋的时候就彻底放弃了这档活,不是不能接着来钱, 而是他们觉得慌。
就怕一个不好把一大家子都连累了。
江东阳觉得他和堂伯一家这一点就挺好的, 贪是人的通病,但却能分忍得住还是忍不住。
很显然他们都抵挡住了, 得了些好处就立马收手, 也不至于天天胆战心惊连觉都睡不好。
“水库?”马大队长还是有些不明白, 他不解的道:“水库除了灌溉之外还能做什么?”
“鱼啊。”江东阳抢先回答,“那里面可有不少鱼呢。”
虽然被他们捞了不少, 但肯定没有捞得特别干净,只要里面还有鱼, 过一段时间肯定能再多起来。
江小娥跟着点了点头, 她说着自己了解的一些事,“我之前去南城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些地方公社和生产大队共同养殖, 前者负责投苗、捕捞,后者投喂、养殖,所产生的收入归集体分配。”
像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少,其实说白了每个大队养猪的方式和养鱼差不多,同样都是公社和生产大队共同养殖,养大的猪在集体分配。
只不过养猪要比养鱼简单多了。
养鱼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所,水库或者堰塘,这是必需的,不是像养猪抓回来建个猪农就能养起来的事。
而嘉田大队正好有这个优势。
山上建的水库不小,要是真的利用起来,造福的可不是几个社员,而是整个生产大队。
哪怕丰收季只能分上一些,对于寻常的家庭来说那也是好几餐的肉食。
但能年年分上一次,如果真的经营起来,那么大的水库带来的收益绝对不比一个养蜂基地来得少。
不过养鱼比养蜂更难。
这个年代,鱼苗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养鱼也是真将鱼苗放进水库就不管了,具体什么操作她并不是太了解,毕竟她没养过鱼只是知道这件事,接着道:“既然不是先例,那就代表有的地方成功过,你可以跟公社那边的人提一提,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个念头,自然会帮着打听清楚。”
“养殖……”马大队长低声喃喃,眼睛的光芒越来越甚,“真的能行?”
“行不行试试才知道。”江东阳明显有鼓励的意思,他觉得能行,一来这件事是妹子主动提出来的,如果她要没什么把握也就不会说了。
再来他可是真从水库里捞得好处,没人管里面都能有不少鱼,要是真养殖起来,只会更多。
虽然水库弄养殖,到时候肯定没法私人偷偷摸摸去捞,但到时候统一养殖统一分配,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能获得一些,他敢肯定堂伯愿意这么来。
瞧瞧边上的堂伯,一直没吭声但脸上明显就有些激动。
想想也是,儿子马上就要结婚,过不了多久就得当爷爷,现在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还攒有一笔不小的家底,这个时候谁又愿意承担风险?
他道:“我有个朋友媳妇是鱼庄来的,等我过两天去打听打听,问问有没有养鱼方面的技巧。”
“我也可以帮着找一些养鱼方面的书。”江小娥也跟着说,不过她还是多加了几句,“除了养鱼,还能在浅水区养螺,螺肉你们不爱吃,但螺壳碾成粉末喂猪能预防疾病,螺肉能补充营养将猪养得更肥,用来养猪既能帮助骨骼发育又能长肉,你们自己尝试一年,要是效果不错,养殖的螺丝还能加工后和其他大队换东西。”
所以说啊,一个水库要真的利用起来,有很多法子改善周边人群的生活条件。
前提是他们敢不敢尝试、愿不愿意出力气。
“螺蛳还能用来养猪?!”
“真能养得更好?”
这下,连边上的江堂伯都坐不住了。
嘉田大队一共养了五头猪,猪养得好不好关系整个大队过年能不能摆上一道荤菜,要是养得不好又或者不小心死了两三头,那辛辛苦苦一年都属于白折腾。
面对他们的疑惑,江小娥只是道:“这些都是我从其他地方听来的,具体行不行我也不敢保证。”
江东阳在边上搭腔,“都说了试一试,先尝试一年,要是行自然好,要是不行无非也就是白折腾一年,一年光景而已,赌得起。”
江堂伯这会都顾不上手里的东西了,他面带期翼着,“大队长,要不咱们试试?其实也用不上一年的时间……”
不管是养鱼还是养猪,都不用一年的时间确认。
猪和鱼都有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能分辨出有没有效果,“养螺需要时间,但地里扒拉一些也能捡不少,咱们可以先从地里找,要是效果真不成就按小娥说得在浅水池养一些,这东西好养,弄些小崽子不管它过不了多久能发一堆。”
马大队长没马上应声,他伸手摸了摸挂在腰间的旱烟杆子,刚想拿起时就听到江东阳轻轻咳嗽两声,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马上放开手。
几秒后,他咬着牙道:“老江,这活我就交给你来办,就听小娥说得试一试,要是能行就能改善咱们大队的生活条件,要是不行也省得我们一直惦记着。”
“我来办?”江堂伯一脸诧异,还带着些惊喜。
“对。”马大队长很坚定地道:“等年后抓来小猪,养猪的活就交给你了,一天多给你两个工分,捡螺蛳的事也交给你。”
江堂伯脸上的笑都快遮不住了,整个大队最轻松的活中就有养猪。
每天就是喂喂猪草打理下猪圈,平日里就没其他活了,虽然也有养死的风险,但只要不是因为养猪人的失误,大队也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谁都惦记这个活,可也不是谁都能惦记上。
这些年养猪的活都是交给马大队长的侄媳妇,一干就干了好些年。
他按捺着狂喜假模假样说了一句,“这不好吧,养猪的活不是你侄媳妇……”
“我是大队长我说得算。”马大队长心里门清得很,小娥出得主意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其实要说血缘关系,就算表示他应该也是表示给老屋那边。
但谁让江老头江老太和江湛生这一房的关系差。
再来就江老太那样的性子,他还真不敢把大队最宝贝的“财产”交给她来照料。
东阳堂伯就不一样。
两家关系好,人也本分能干。
要真的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什么事,他们还能直接找小娥求助,说不准还能多帮着出出主意,“这事就按我说的办,每天按八个工分,我侄媳妇那边我会去说,这事你不用操心。”
要是小娥说得那些都能办成,他还怕不好安排侄媳妇的工种?
到时候还能多上好几个活,养鱼的活、看着水库的活,还要捞鱼、养殖螺蛳……
马大队长越想越兴奋。
虽然这些活不能像城里那样月月拿工分,但分的活越多代表他们大队的创收越高,年底每家每户都能多分上一些。
这么想着,他实在是坐不住了,“小娥东阳,那就麻烦你们帮我打听打听养鱼的事,我也去公社找人商量一下,那我就……”
“没事,你有事就先去忙。”江东阳连忙说着。
“那行。”马大队长确实也着急,一开始还想着水库除了能灌溉好像也没其他能做,但随着小娥说得那些话,他越想越觉得水库要是好好利用起来,说不准不比养蜂来得差。
这么一想,哪里还坐得住,他道:“这样,你们肯定还得在这待几天,等你们回去前我请你们到我家吃顿饭,你婶子烧得鸭子特别香。”
“成啊。”江东阳哪里不答应下来的,后悔没把儿子带上了,不然也能跟着混上一顿大餐。
马大队长跟着又说了几句,然后急急忙忙就离开了。
见人离开,江堂伯确定人走远后,这才将院门给关上,回到两兄妹身边小声道:“他们要是去水库的话,咱们之前的事不会被发现吧?”
“不会。”江东阳说得肯定,“谁不知道水库里的鱼难捞,再说也没人知道里面有多少鱼,谁又知道会不会少?反正我们以后别打水库的主意就是了。”
江堂伯点了点头,笑着道:“不打了,够了呢。”
被拦住的后院里就晒了不少鱼干,再加上换出去了不少,他是真觉得够了。
他跟着道:“要是水库真能养鱼可就好了。”
“养是能养,就看公社那边愿不愿意出力。”江小娥看着水库的方向,那边只见到一座山峰,她第一笔收入就是从水库里来的,这次会提起也有想回报的意思。
而且不好好利用起来,真的挺浪费的。
江东阳没听懂,“公社愿不愿意出力?”
江小娥点了点头,“养鱼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养殖方法二是鱼苗,这些凭大队长的人脉很难弄到,但要是公社愿意出面就不同了,如果公社愿意帮忙,想发展起来不难,但如果他们不愿意,估计就难了。”
“水库养鱼是公社和大队共同养殖,他们应该会同意吧?”
江小娥耸耸肩膀,“那得大队长去问问才知道了。”
一般情况下会同意。
毕竟是两全其美,共赢的项目。
但这个和养蜂又有些区别,养蜂前期投入小而且回报快,养鱼却不同,前期不但要投入大笔资金还得费不少劲,如果遇到那种不敢冒险去挑战的领导,说得天花乱坠也是白搭。
不过说到这里,她突然觉得自己运气真的很不错。
发展期间,遇到了合拍的几个伙伴不说,还有一直提供帮助的卢老师,连后来王主任也是全力配合,才一路走到现在。
一路顺风顺水,即使遇到一些坎坷也都顺利跨了过去。
她跟着道:“不过你可以先把养猪的活抓住,要是干得好就算最后没法养鱼,养猪的活也能一直落在你身上。”
江小娥不是太了解大队的工作,但是她从堂伯以及大队长的表示中就能看出来,养猪这个活要好于其他的工种,既然都送到手里来了,那怎么也得牢牢抓住。
果然等到这么一说江堂伯脸上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个活确实不错,虽然脏了些但是轻松啊,每天也就是去割割猪草隔三差五再打理一下猪圈,拿的工分还不少。”
活不累工分给的高,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好活。
要是没先前的事,这个活怎么都落不到他的手上,他继续说着:“正好我把这活先接着,以后你堂嫂嫁进来就让她去做。”
儿媳妇接了养猪的活,他就继续干之前的苦力,他现在身子骨还矫健着,再干十几年都没问题,养猪这种轻松的活还是让给小辈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