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穿越六零,江小娥成为小巷里重组家庭的六子女之一,一大家子又争又抢,那场面简直就是鸡飞狗跳,热闹非凡!
两个哥哥为了一间屋子争得脸红脖子粗;
姐姐们正纠结是下乡呢,还是找个有工作指标的男同志结婚留城;
弟弟扒拉着树下的蚂蚁蛋,馋得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江小娥乐得在一旁看热闹。
家里的仨瓜俩枣她懒得争,以后既不想下乡更不想靠结婚留城。
所以,她盯上了省城刚成立的红星拖拉机厂……
女主事业升级流,主剧情偏群像,感情为辅#
爽爽爽不憋屈,女主最最最强#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群像
主角视角江小娥
一句话简介:性别不占优势时,能力野心说了算
立意:做一个能选择,而不是只能妥协的人!

“快快快,老江家打起来了!”
“怎么又打起来了?他们家可真够闹腾……等等我,我搬个小板凳过去。”
“还能为什么,亲儿子继儿子都那么大了,想娶媳妇了呗。”
这片小巷子住的几乎都是纺织厂的家属。
一间间私自盖建的棚屋紧挨着,谁家稍稍大声些隔壁就能听到,更别说大声对吼,那音量能从巷头传到巷尾。
这不,江家一吵周边住户纷纷动身过去瞅热闹。
家家户户吃了饭,正好闲来无事可以当个乐子打发打发时间。
说来,江家可是时常就有乐子瞧。
谁让他们家人员复杂呢。
江湛生早些年没了媳妇,一个大男人拉扯着两儿一女,经人介绍娶了带着两女一儿的何寡妇。
就这样,两个小家庭一下子凑成了大家庭。
前几年日子还算过得去。
两夫妻在纺织厂都有一份工作,一大家子勉强也能吃个六七分饱。
可儿女们一天天大了,那在乎的可不仅仅只是“吃”。
江湛生的大儿子眼瞅着到了娶媳妇的年纪,这还没开始急呢,何泽兰的大儿子就先着急起来。
家里什么情况,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数。
真要让前头的江东阳先娶了媳妇,家底花光还得再攒个几年才轮得到后面的程华。
偏偏程华身体上有些小缺陷。
小时候发高烧没在意,好在人没烧傻但自打那之后就变得口吃了。
拖几年,年纪大了又口吃,自己没工作指标还得在家当闲人,偏偏当家做主的还不是自己亲爹,除非花一笔不小的彩礼,不然很难娶到媳妇。
要是家底厚也就没烦恼了。
可家底就是很难攒起来,尤其是拖个几年,下面的弟弟妹妹长大,还得发愁他们的婚事,到时候又得争抢起来,那还不如现在就开始争。
程华就是想得明白,所以老江家这段日子才这么热闹。
“哟哟哟,动手了动手了,别看程华说话不利索,手上还是有几分力气,瞧瞧江东阳那小子被揍得都快哭了。”
“啧,哪怕不是自己亲哥,程华也不该下这么狠得手。”
“他性子就是太莽了,认准了什么就一根筋,你说说他小时候是不是烧傻……呃,小、小娥啊……”
冯婆子说着说着,嘴上抽了抽。
看着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坐过来的江小娥,尴尬的恨不得掩面离开。
她是真觉得程华对比寻常人显得有些憨。
私底下不止一次跟人说过,但这还是头一次说到江家人面前,尤其是谁都不想招惹的江小娥……
瞅瞅,周边人都下意识往边上退了退,将中心的位置给空了出来。
原先看热闹看得兴高采烈,这会看天看地看树,就是不敢看面前抿唇微笑的江小娥。
江湛生两夫妻一共六个子女。
儿女多了再加上两人都有工作,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
江小娥这个女儿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既不会讨人欢喜也不懂得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在家在外都跟个透明人似得。
如果不是半年前江小娥突然爆发,谁都不会知道她在学校里被人欺负。
欺负她的人就是前街王大富家的儿子。
剪小辫、塞臭虫、抢口粮……
王家小子就是一个混账东西,估计江小娥也是被欺负狠了,将被剪坏的长发剪短后,拎着一把砍刀足足追了王家小子十条巷子!
累得他跟条狗似得连手带脚往前爬,又哭又喊被吓去了半条命。
最后还是街道办的主任出门调解,王家小子道了歉赔了钱才将江小娥劝回了家。
江小娥可没真就算了。
第二天坐在王家的门槛上就开始磨那把生锈的砍刀,吓得王家门都不敢出,生怕刺激到她又拿刀追着人砍。
想着找人来劝劝,可人家又没干坏事,只是在门口磨磨刀而已,就算街道办、派出所来人也没办法。
最后江小娥硬是在王家门口磨了三天的砍刀。
将一把锈迹斑斑的砍刀磨得又利又亮,过后那段日子谁家有个难砍的物件就会去老江家借刀,每借一次王家小子被追了十条街的事都会翻出来念叨几遍。
当然了,拿砍刀追着王家小子的江小娥自然也会被提起。
街坊邻居之间打打骂骂也就算了,像江小娥真敢拿刀的谁敢招惹?
看看前街王家,以往招摇的不行,现在一个个出巷子都是缩着脑袋跟个鹌鹑似得,还不是被吓惨了。
“那、那个……老婆子说错了,这哪里是莽!分明是勇啊!就凭你家二哥这一身劲,送去当兵指不准能抓好多坏人呢。”
冯婆子这会坐立不安,生怕江小娥从哪里掏出一把砍刀追她三条街,恨不得将江家的人夸出花来,“你大哥也不差,是个称职的好兄长,对弟弟这么友爱,都不舍得还手……”
江小娥瞅瞅前方的“战场”。
二哥勇吗?
挺勇的,挥舞着双手把大哥逼到了墙角,埋着头动都不敢动一下。
至于大哥是不是“友爱”……
在二哥的双拳之下,他就算心里不乐意也得“友”起来。
不过,再怎么样也不会闹得太过。
瞧瞧江家其他人都没露面,这会要么觉得丢人不想露面,要么就和她一样不知道藏在哪里瞅着热闹。
只是这种热闹最近时不时就闹一次,江小娥没太大的兴趣,而是搬着小板凳往冯婆子身边挪了挪,问道:“冯婆婆,听说你女婿在南边的工地干活?”
听到这个,冯婆子下意识挺直了背脊,立马忘掉胆怯,忍不住开始显摆起来,“那是,就南边那个最大的工地,你知道里面干活的都是哪里来的人吗?那可是天南地北招募来的人才!”
江小娥听着点点头。
这还真不是冯婆婆乱夸。
她先前也去打听过,工厂的建筑设计是从机械工业部四院请来的,重要的建筑工人也是从伟建机器厂和滨江航校招募而来。
这么大的架势,足以可见当地对这家厂子有多看中。
因为这将是国内第一家履带式拖拉机厂!
拖拉机厂不少,专门研发制造履带式拖拉机的厂子就这么一家。
江小娥也是多方打听后,才将这家工厂当做自己的目标。
因为这家厂子研发制作的项目,对于上辈子的她来说勉强算是专业对口了。
没错,上辈子。
江小娥大半年前穿越过来,对比这辈子复杂的重组家庭,上辈子的她出生就是一个富二代。
爸妈白手起家,抓住时代的风口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在当地拥有一片工业园,里面几个大型工厂专门加工机械相关的配件。
打从她有记忆开始,吃穿用度都是最贵最好的,在外人眼里,那就是妥妥的富家千金。
但十来岁的她看着爸妈为了拼生儿子努力,她就明白爸妈就算再宠她,家里的工厂和她半毛钱关系都没。
在他们的计划里。
她只用快快乐乐长大,等到了“合适”的年龄给她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再给她一笔“合适”的嫁妆分红,一生衣食无忧就好。
弟弟却不同。
他才是家里的“继承者”。
从他出生后,不管是家里的亲戚还是朋友,都劝她一定要和弟弟搞好关系,因为以后他将是她仰仗的对象。
可没办法,她这个人就是不服管教,天生的野性难驯。
没按家里的要求报考艺术类的专业,而是一头扎进了机械专业的领域,大学毕业后趁着弟弟还小直接把家里产业的大权接过手,并开发新的机械制造项目。
那些年经历了什么暂且不说,只说弟弟毕业后,产业实权早就被她抓在手里,谁仰仗谁还用说吗?
她向来只明白一个道理。
——在性别不占优势的时候,就是能力和野心说了算。
她想做的从来都是能选择而不是只能妥协的人。
上辈子是这样,这辈子同样也是。
六八年的尾巴,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下乡热潮即将拉开序幕,那将是大规模下乡知青的第一批。
这事暂时还影响不到她,怎么也得等到明年毕业。
只不过她没下乡的打算,也不想随意找个男人结婚,家里更不会将工作指标让给她,所以得提前计划一下。
“小娥。”冯婆子左右看了看,正好周边的人都避开了,她凑过去压低头小声道:“你不会是想着新厂子招工的事吧?”
对于冯婆子的试探,江小娥直接点头,“对。”
这一声答的特别干脆。
新厂子成立,肯定会大规模招工。
知青办费尽嘴皮子都激励不了多少人下乡知青,除了那些满怀理想抱负的少数青年们,大部分的人都将视线投向即将成立的新厂。
对于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偏远地方,肯定是留在本地来得好。
冯婆子微微蹙眉,“小娥啊,想进拖拉机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难吗?当然难。
冯婆子实话实话,“我当时也想着给闺女找找门路,结果她姐夫说特别不好办,新厂招工不比接班,甭管接班的人懂不懂技术,进厂了学或者调个工位都行,但人家新厂肯定只愿意招一批懂技术的工人……”
而且厂子里重要的工种全都是从各地调过来的。
她女婿说了,最厉害的那位……叫啥来着?反正老厉害的一个大师傅了,连东边机械厂的七级锻工都在大师傅手下干活。
七级锻工呢!
搁在他们这个地,七级技术工人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一个月工资都有七八十块钱,相当于寻常工人的两倍了。
一个人能养活一大家子,有这门技术在,各个厂子都抢着要。
组织的班底这么厉害,招工的要求自然高,她接着说:“你就别惦记这个了,就算是一些和机械搭不上边的工种,僧多粥少也轮不到咱,人家厂子要招只会优先从中专生里挑一些有经验……”
说着说着,冯婆子突然紧紧盯着眼前的江小娥,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倒吸一口气,“小娥,婆婆没记错的话,你是不是转院了?”
说到这,也是一件特稀罕的事。
在原先,高中和中专区别还是挺大的,只有考不上高中又或者家里原因的学生才愿意读中专。
只不过前年取消高考,高中就没那么多优势了。
但难免会有人带着期盼,想着会不会过段时间就能恢复高考,大学毕业和中专毕业,这之间的区别可不止一丁点。
搁到现在,也就只有盼着儿女早点挣钱养家的人去考中专,一部分人还是愿意读高中,想着等过几年高考恢复,家里还能出个大学生。
冯婆子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
因为半年前江小娥在王家磨了三天砍刀后,就去中学申请转去了工业局的机械职工学校,学的好像就是机械。
像这种转院的事,除了她之外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当时他们就拿着这个当谈资,唠嗑了好长一段时间。
只当江小娥被欺负怕了,不然也不会突然爆发拿着砍刀追人,但到底还是姑娘家,寻常时候肯定又惧又怕,所以才转院远离王家小子。
估计中学那边也是这么认为,为了不把事闹大,没多犹豫就接受江小娥转学的申请。
至于中专那边,有个聪明的高中学生转来,他们巴不得多来几个。
可现在……
冯婆子回想着江小娥转学的日子,又算了算拖拉机厂开工的日子。
越算脸上的神色越惊奇,“你不会早就计划好了吧?”
又是中专生又是学的这门技术,对比其他人,江小娥进厂的机会更高啊。
没算错的话,拖拉机厂刚建工三个月她就转去了机械职工学校,这总不能说是巧合吧?
面对冯婆子的疑问,江小娥只是笑了笑,“婆婆,你女婿那边要是有招工的消息,能不能麻烦报个信?”
“……”这话一听,冯婆子活了这么大把年纪还有什么不明白?
只可惜小闺女都已经中专毕业,想学江小娥都没得学。
早知道她就不送闺女去学劳什子缝纫了,学个机械多占优势……也没这个可能,早几年她可不舍得把闺女送去学机械,那玩意不都是男同志学的?
挤在一群男人堆里,平白让人说闲话。
当初他们为什么唠嗑了那么久,还不是有这个原因。
不过,冯婆子又打量了下眼前的姑娘家,没多犹豫就点了点头,“成,婆婆要是有消息,谁都不告诉就告诉你!”
她算是看出来了,江小娥这丫头有点能耐。
反正拖拉机厂招工和自家没关系,倒不如卖江丫头一个好。
江小娥道了谢。
她还真是早就做了打算。
早在半年前就开始铺垫,主要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正在“学习”。
六零年代末,可不是光有生意头脑就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个年代太特殊了,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得踏踏实实才让人安心。
不然她完全可以凭借上辈子的经验,直接逮着一辆坏了的拖拉机或者小汽车,在众人的惊讶下,手拆车壳解决任何疑难杂症,凭借一手好技术直接进厂当人人都仰望的高级技术工。
但是,落在她身上的注意力多了,她又该怎么解释从哪里学的技术?
原身成绩优异,但也从来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真要深究起来她都没法解释。
就算她能找借口圆过去。
她也没办法在众人的注意下将一台坏了的拖拉机维修好。
首先拖拉机太重要了。
重要到就算坏了,也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陌生的女同志上手拆开机壳。
哪怕这个女同志能保证一定维修好,也不会有人愿意冒这么大风险。
毕竟维修可不是嘴巴说的那么简单。
车壳必须得拆,里面的配件必须检查。
简单点的问题过过手就行,复杂的毛病还得继续拆……
谁敢让一个没有汽修经验的女同志上手?
更何况她也没法上手。
去了职工学校后她才知道,现在的一些机械设备和配件种类都太落后了。
这对于她来说是优势,但前提是她得先去了解适应这个时代的技术,要不然想上手都难。
如果一开始只是将职工学院当作一个跳板。
那现在还真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在学,正好她也不是太着急,下乡对于她来说也是半年之后的事,这期间她的注意力只需要搁在学习上。
“对了,你那两个哥哥为了房子闹得这么凶,难不成是有对象打算结婚了?”
或许是觉得有来有往更亲切了些,冯婆子没忍住好奇心,直接问到了江小娥跟前,“他们想结婚留城可不仅仅有房子就行,你爸妈不会是想让他们接班吧?”
这还真是江东阳的打算。
江家的老家在生产大队,他爸又是一个孝顺的人,每年农忙的时候自己去不了都会把孩子们送去生产大队帮帮忙。
知青办的人把下乡搞建设说的天花乱坠,但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干农活的苦?
这不,眼瞅着知青办上了几次门,家里也没为他做打算,那不得自己为自己考虑考虑?
结果没想到的是,他不过才刚开了个头,程华就对他挥起了拳头,搞得他又怕又气。
一直到“战场”结束,看热闹的人各回各家,原先自家不知道躲在哪里的人也一个个冒头出现。
“行了行了,今天轮到谁做饭,赶紧把饭给做上。”身为一家之主的江湛生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一脸笑呵呵像个和事佬似的,“都是一家子,和和气气才是福。”
“爸!”江东阳像是找到了撑腰的人,撸起袖子展示手臂上的巴掌印,“还一家子,哪有当弟弟对大哥下这么狠的手!”
程华重重一哼,丝毫不觉得心虚,“你、你活该。”
“我怎么就活该了?”见家里人都在,江东阳胆子大了些,不至于像先前那般被逼着缩在墙角,“我有了对象想结婚不行吗?”
程华撇撇嘴,“结婚、结婚行,但你不、不该惦记我妈、妈的工作。”
“谁惦记你妈的工作?我说得是我爸的工作。”江东阳又不傻,后妈就算再好也不会把工作指标给他这个继子。
所以他觉得程华这个结巴就是猪脑袋。
跟他又争又打有什么用?
他要争,也是和他自己的两个亲妹妹争啊。
“够了够了。”江湛生敲了敲桌子,还是一脸和气的样,“什么你妈我妈,咱们都是一家人。”
“爸!”江东阳能屈能伸,双腿一弯就跪在地上,“你就成全我和燕儿吧,我们要是下了乡不就得分开一辈子了?我舍不得她啊……”
说完,掩面嚎啕大哭,哭得那叫一个悲痛欲绝。
一旁的江南阳挠了挠头,偏头小声问着自己亲姐,“咱大哥啥时候有对象了?”
他和大哥关系不错,以前怎么不知道他还有个对象?
江小娥轻声回了一句,“是个好问题。”
对象肯定是有,大哥恨不得这会就接班把媳妇娶进门。
至于啥时候找的对象,估计得感谢知青办多次上门,不然大哥也不会这么快脱单。
“我知道我身为老大不该和弟弟妹妹争,但我呜呜呜我真舍不得燕儿,我们要是不能留城我怕这辈子都见不到她了……我的燕儿,离开她我还怎么活啊……”
那眼泪哗哗地流,江东阳捧着胸口哭得都直不起身,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但是吧,谁也不是真傻子。
话里句句都是“燕儿”,但其实为的就是一个工作指标。
江湛生被儿子哭的脸上的和气样都快绷不住了,他想着将人拽起来,但江东阳跪在地上就是不愿意起,他便道:“你是不是真想接我的班?”
“想!”江东阳立马直起身,抹了一把脸就道:“爸,我跟你保证!接了班工资我全上交,等多攒几年给弟弟妹妹也弄个工作指标。”
他真不贪工资。
只要不让他下乡干累活,他可以替家里白干活。
“妈……”旁边本看着热闹的程芬有些着急了,今年家里符合下乡条件的就三个人,江东阳、程华和她。
江东阳要是能接继父的班,那她凭什么不能接妈的班?
何泽兰却是对她摇了摇头,继续摆着碗筷。
程芬咬着唇,满腔委屈。
“你先坐下。”江湛生再次伸手拽人,这次倒将儿子拽了起来,等人都坐好,他才开口:“趁着家里人都在,我和你们交交底……”

怎么可能不佩服?
都是靠田地为生的农家子,整个生产大队两百多个社员偏偏只有他在纺织厂谋得了一份工作,拖儿带女成为了城里人。
但养家糊口的酸甜苦涩,也就他自己才知道。
他和媳妇两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八口人,时不时也得拉扯一下两边的老人,吃穿住行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花销,日子可以说十分地紧巴。
尤其是儿女们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重。
原先打算攒攒家底,给他们每人备上一份彩礼嫁妆,再多的也就只能看他们自己了,运气好,都是高中中专生,等着总能等到街道办分配一份工作,实在不行接点杂活也有口饭吃。
可千算万算,没算到下乡的事。
他们家三个人都符合条件,知青办跑他家跑得特别勤,恨不得直接让他们签下名,收拾好东西等着下乡的日子。
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别说孩子们就他自己也更愿意待在城里,而不是去乡下搞建设,不然他当年也不会拼了命往城里闯。
但是吧……
条件不允许。
江湛生避开大儿子期待的眼神,直接道:“我和泽兰商量过,工作肯定不能让给你们,本来一大家子就过得苦哈哈,你们接班后,正式工变临时工一个月少那么多钱,日子还怎么过?”
“爸……”
“你先别喊。”江湛生直接打断他的话,对着边上的媳妇点头示意了一下。
紧跟着何泽兰回到屋子里,等再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铁盒子。
江湛生接过铁盒,在众人的注视下打开,“这是咱家全部的家底,一共三百五十六块三角六分,别嫌少,这些年我和泽兰没买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顿饱饭,尽最大的努力才攒下这些。”
真不算少。
他和泽兰加在一起每个月六十块钱,一家八口的油米柴盐,还得供着六个孩子上学读书,两边老人年纪大了时不时身上有些小毛病,要是不抓紧点用,怕是连这三百块钱都攒不下来。
“爸,我没嫌少。”江东阳赶紧表示,“我知道这些年你和何阿姨辛苦了,你放心,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我……”
“你别打岔!”江湛生有些无奈。
自己的儿子他哪里会不懂?
说得再好听都是有原因的,“这钱不可能拿去买工作指标。”
“爸!”江东阳脸上苍白,“你真不管我了吗?我可是你亲儿子啊,我……我、我还有燕儿,你不想看着我结婚生子,给你生个大胖孙子吗?!”
江湛生想吗?
当然是想的。
像他这个年纪没哪个男人不想着子孙满堂,但就算再想也得看实际情况,他摇了摇头,叹气道:“一个工作指标怎么也得五六百块钱,除了咱们全部的家底还得借一笔外债。”
其实想想,也划得来。
五六百块钱一个工作指标,哪怕只是临时工两三年也能还清外债,而工作指标却能一辈子干下去,以后还能让子孙接班。
但是,他们家现在三个子女符合下乡的条件。
真要弄一个工作指标,该给谁?
“花光家底弄一个工作指标倒是能让一个人留城,那另外两人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光着手下乡吧?”江湛生有些无奈地叹气,“真要借了外债,其他人怎么办?总不能为了一个人让其他人跟着辍学饿肚子吧?”
他真要顾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家怕是彻底散了。
嘴上倒是能说得好听,说都是一家人互相体谅体谅、说兄弟姐妹就该互相扶持、说现在委屈一下以后兄弟姐妹也能帮衬一把……
这些话说起来多容易,不过就是嘴巴一张一合的事。
但听的人,心里多难受委屈他难道不知道吗?
毕竟当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说得直白一些,都是一家子凭什么委屈的人是他?
江湛生就是太明白了,所以他不愿意为了一个人让全家跟着受苦受累,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儿子也不行。
真给他买了工作指标。
那程华程芬两兄妹肯定得下乡,到时候家里掏不出钱支援,下乡的日子本身就苦,没钱傍身日子更艰难。
而留在城里的其他子女日子也不一定好过。
另外三个都还在读书,怕是下学期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更别说寻常的油米柴盐,吃个半饱都困难……
日子过得苦,心里难免就会怨。
兄弟姐妹之间哪里还能和和气气?
而且他存着私心把好处给自己儿子,泽兰这个当母亲的难道没私心?
所以,工作指标不能买。
真要买了,这个家都得离了心。
江湛生将盒子里的钱掏出来,数了数分成了四份。
三份一百块,剩下的零钱摞在一堆。
“你们三一人拿一百块钱,剩下的就留着家里用,至于以后……就看街道办那边能不能给你们分配工作。”
这话算是说得很委婉了。
不说其他地方,就他们这边的巷子怕是都有百来个等着街道办分配工作的青年,要是真那么好分配,一个个也不会闲在家里抠脚。
说这些话其实也是在告诉他们,街道办没消息怕是只能拿着钱下乡。
不过有钱傍身总比没钱来得强。
一百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拿着这笔钱去到偏远的生产大队多少会轻松一些。
江东阳看着桌面上的钱,那一张张大团结看得让他有些恍神。
他是真不想下乡吃苦。
不过他也明白爸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工作的事肯定没希望了,有这一百块钱他或许还能想想其他法子,所以也就没再哭喊着“燕子”。
“妈,这也是你的意思吗?”旁边的程芬听得红了眼眶,她死死盯着自己母亲,很显然她并不满意这个决定。
何泽兰将一百块钱拿在手里,数清后递过去,“明天我打算去趟赵媒婆家,你收拾收拾咱们一块去。”
女儿比儿子来的好解决。
自己没工作指标也能找个有工作的男青年结婚留城。
江东阳以对象做借口要工作,不就是因为他有了工作,他对象和他结婚也能留下来。
所以程芬留城的可能性更高。
这一百块钱当做她的嫁妆,就算结婚仓促了些,也能选择条件稍好的人家。
带着这笔嫁妆嫁过去,她在婆家也更能直起腰杆子。
“我不去!要是我爸还在,他才舍不得我随便找个男人嫁了。”程芬一把挥开她的手,看都没看一眼散落在地的钱,红着眼眶就跑了出去。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