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就乱搅和啦?小江刚刚可是说了,她在学校学的是机械维修,机修和汽修差得天远地远,来二号车间干钳工的活怎么就不行啦?”郑文华觉得自己必须争取,老刘也不过才见了小江同志两三面,和他现在见的一面没什么差别,那凭什么就认定小江同志一定得去三号车间?
刘智明不乐意了,从车盘底下钻了出来怒视着他,“你眼瞎了?她刚刚干的就是汽修的活,她要是干得不好你能看上眼?那她干得好继续干不是应该的吗?”
“……”被挤在中间的江小娥有些头大了,“那个……”
郑文华直接怼了过去,“你才眼瞎了!她没学汽修就干得好,那学了机修不就应该干得更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越争越上头,两位师傅就当着众人的面大声争了起来。
江小娥和王孝赶紧上前拦着,结果没拦住,还被两人拉着评理,你一句我一句争得更凶了。
这把另一边的杨三福看傻了眼,本身就急着等装甲车用,原先听两位师傅嘀嘀咕咕还担心会不会拖进度,好在这位年轻的同志也是干活的好手,两人配合起来修理的速度比他想象中还要来得快。
就在他以为能提前修炼好时,刘工和郑工居然为这位年轻同志吵了起来,“不是……咱们还等着用车啊……”
他实在是搞不懂了,管他二车间三车间,不都是一个厂子吗?!
谢随轻叹一口气,“还愣着做什么,上前拦着啊。”
三位同志赶紧上前,两个拉一个劝,好不容易才将两位火气上头的大师傅拦了下来,谢随点了点手腕上的表,“刘工,我这边任务紧要,您看能不能先处理车辆故障?”
“能,当然能。”刘智明整理了下衣服,回过神来也觉得挺尴尬的,他没好气瞪了老郑一眼,“要不是你在这碍事,我早就弄完了。”
“哈哈。”郑文华也是干笑两声,“谢随同志你放心,三点之前保准完事,老刘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他俩也是太上头了,不分场合就闹起来,一大把年纪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看向对方的眼神中谁也没放弃的意思,现在不方便,不代表以后不方便,小江也说了,得毕业后再进厂,还有这么长的时间总能想办法把她拉到二车间/三车间!
“那就太感谢了。”谢随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侧身对着边上的人道,“江同志,装甲车的操作室有个零件松动,不知道能不能请您上去调整一下?”
江小娥哪里不明白,这是把她支走,好让刘工安心工作呢。
她当然是立马同意了。
装甲车的操作室,可不是随便就能进的!
不顾刘工挽留的眼神,她毫不犹豫就跟着这位同志离开,见他从一侧借力翻了进去,她也借助上方的把手,踩在履带板上费力翻了进去。
这几个动作还是挺费力的,车身接近两米高,要不是脚下有支撑点,她真的很能进入内部。
不过再费力都值得!
她感觉自己像是进了坦克车一样,这种兴奋感可不是其他汽车能给予的。
进了内部她才发现,这辆装甲车上方其实有安置武器装备的架子,只不过被拆卸掉了,但她能脑补,脑补出武器装备上的样子,让她更觉得这是一辆货真价实的钢铁巨兽!
还不等她好好打量着内部的物件,对面的谢随就将一把螺丝刀递了过去,“江同志,这个转轮时不时就会松动一次,您看看需要怎么处理。”
江小娥挑眉,还真有松动的部位?
不过看着对方从车内拿出的工具,她就明白这种小问题其实他们自己就能解决,现在不过就是找个事支走她罢了。
没办法,人只要优秀在哪都会特别抢手。
这种事她经历了不少。
接过螺丝刀,她并没有立马上手,而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转向轮。
用手轮了一下,明显感觉紧度不足。
但这个问题特别好处理,拧紧下方的螺栓就能弄好,江小娥正打算动手时,视线往下顺着转向轮的杆状一直到最底部,发现杆状的延伸洞口明显有磨碎的裂纹……
她微微挑眉,选择蹲下。
拿着螺丝刀掀开了这块板子。
车内另一旁的谢随微微拧眉,并没有制止的意思,两位大师傅刚刚一直争论谁眼瞎,但很显然他不瞎,能被两位大师傅不顾环境争着抢着,有没有能力显而易见了。
他将人支开,不是不信任这位年轻同志的能力,而是不想节外生枝耽误时间,她现在没直接拧紧螺拴而是拆开下方的板子,自然是有她的原因,他不懂但也不会因为不懂而开口制止,而是无声地默许。
螺丝刀这玩意,除了能拧开螺帽之外,还能充当撬开的支点。
江小娥将这块板子撬开,就能看到转向轮杆状的尾部,尾部的某一处正好是履带的连接处,而就在这里,她很明显看到了一处崩裂的缺口。
就在这时,车外下方的刘智明将履带重新安装上后,并没有任何欢喜的样子,而是皱着眉头低喃着,“有些不对劲啊……”
没两秒,江小娥站起身,探身朝着外面喊了一声,“刘工,能不能麻烦你进来看一下。”
江小娥喊了一声, 并没有得到回应,她又只能再喊一声,“刘工?”
郑文华走过去推了推明显发愣的老刘, “干嘛呢,小江同志叫你两声了。”
刘智明皱着眉头,“老郑,你有没有觉得装甲机的底盘有些倾斜?”
装甲机现在用千斤顶抬起了履带, 本身就是一个倾斜的角度,但是吧,拆下来再安装上去后,他明显觉得前后的角度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不等老郑的回答, 他直接对徒弟说着, “你去拿个测量工具来,隔十厘米一个记录一个数据, 等会我得……对了, 小江、小江同志你叫我?”
对于大师傅这会才想起她,江小娥是一点都不意外, 有些人进入沉浸状态就是这样, 现在能想起她, 都算很不错的了,她直接道:“转向轮杆状的尾部, 与履带板连接处有一个很大的断裂口,既能影响到转向轮时不时地松动, 我想也会在行驶过程中对履带造成影响。”
“履带板连接处……”刘智明低声喃喃, 紧跟着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重重拍了一下大腿,“我说怎么奇怪呢, 履带板是破损严重,但根子却是在另外的地方!”
他都不用上去看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心里不由有些庆幸。
如果是其他时候,做个全面的检查,怎么都能检查到故障的原因所在,到时候修整一下就能解决,只要不是发电机出现故障,以厂子现阶段存有的部件,修整后替换掉都行。
但这次部队的同志要得急,现在离三点都没差几分钟了,三点二十之前想做个全面的检查都不一定能做完,更别说空出时间修整。
就算他先前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大概率都是让他们先行用车,等以后再找时间过来重新检修一下,这样也就不会耽误他们出任务。
但转向轮杆状和履带板的连接处出现断裂口可不是小问题,履带板会造成破损,并不是外在因素,很显然是在行驶过程中断裂口对履带板造成了伤害,运气不好,在行驶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故障。
往小的说,在行驶过程中修好的履带板再次发生故障,但勉强还能行驶。
往大的说,断裂口的凸起部位能直接撬开履带板,导致整条履带板炸裂脱落,装甲机没法再启动,要真停在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就算想换人力搬运物资,也很难马上找到人。
这绝对不是他想得太夸张,本身装甲机就是用在较为复杂的地形,极端地形带来的损耗本身就不小,再加上内部因素,很有可能发生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的后果。
刘智明忍不住长长吁了一口气,心里还有些后怕,他道:“小江啊,好险我把你叫来了,要不然……这辆装甲车都有可能毁了。”
郑文华不解:“怎么回事?”
刘智明摇了摇头没解释,“没时间解释了,先抢修。”
他对着王孝说了几个工具和材料,紧跟着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翻身进了车厢内,江小娥往边上挪了挪,给他空出一个位置但又没离开太远,“要拆卸下来吗?”
“要。”刘智明点头,他道:“小江你等会给我搭把手,看到这两侧的卡槽没?等会我们合力将这块板子卸下来,厂子里现在没这种配件,也没时间用机械重新制作,所以我们只能卸下这块板子,将断裂口调整打磨……”
江小娥认真听着,配合着刘工将这块断裂的板子卸下来。
紧跟着又翻身下了装甲车,一人拿着打磨器打磨、一人拿着焊接笔焊接,两人忙起来完全没注意其他人,等彻底将这块板子调整到平整又没有缺口时,时间才过去十五分钟!
十五分钟,发挥出他们的极限。
等板子被调整好,两人又一次进到车厢内,这时王孝已经从其他地方搬来了一把梯子,两人翻身进车厢也没那么费力了。
不得不说,刘工的这个徒弟还是蛮有眼力见儿的。
进了车厢,接下来的活就很简单了。
只用将先前拧下来的螺帽和其他卡槽再一个个固定住板子上,确定转向轮杆有活动的空间却又不会断裂口滑动而松动,履带板也不会因为在行驶的工程中有磨损点,能够正常行驶。
一通忙活下来,江小娥站起身左右看了看,然后稍稍歪头看了看谢同志手腕上的表,忍不住勾唇一笑,“提前两分钟完成任务!”
三点十七分四十多秒。
像这种和时间冲刺的维修任务,偶尔来一次还真有意思。
刘智明跟着爽朗笑了几声,“可不是么,正好赶上。”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翻身下了地。
他跟着让王孝几人把千斤顶下了,确定装甲机平稳落地后,这才道:“谢随同志,你们可以启动试试,我估摸着是没什么问题了。”
“谢谢。”谢随朝他敬了一个礼,跟着和战友进了操作室,随即将装甲机启动,他们几人身上带着任务,并没有过多的感谢和闲聊,确定装甲车能行驶后,就离开了。
等人一走,刘智明才擦了擦额头的稀罕,很诚恳地道:“小江多亏了你啊,要不然我可得马失前蹄咯。”
“这真是巧合。”江小娥笑着,如果不是两位师傅争起来,谢同志又将她支进操作室里,她也不会发现装甲机内部出现问题。
“那也是你的功劳。”刘智明是真的很看重小江同志,就当发现故障是巧合吧,可如果没有小江帮忙,靠他一个人也赶不上谢随同志定好的时间,就算身边有徒弟,说实话,其他故障处理也就算了,装甲机这么重要他真不敢让徒弟上手。
就算敢,也没法配合得那么默契又迅速。
刘智明是真的越来越想把人拉到自己的车间了,有人这么配合自己,干起活来都轻松很多。
他正要开口说些什么时,老郑却抢先了一步,“小江同志,你对咱们拖拉机厂应该还不是太熟悉吧?正好我现在有空,我带你转悠转悠?”
“哪里用得上你!”刘智明一屁股将他挤开,“小江,这次可多亏了你帮忙,走走,我带你去我那里坐坐,可得好好感谢你!”
面对他们的热情邀请,江小娥客气地婉拒了,“下次吧,我这次来正好是想在图书室找些资料书,明天还得去机械厂赶个工,等以后有时间再和你们好好聊聊。”
她都这么说了,刘智明两人总不能强硬地把人留下,只能连连说着以后常联系,便看着她转身离去。
等人一走,这两个老伙计互相看着对方,跟着就是重重哼了一声,谁也不搭理谁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车间。
“师父,小江同志看着年轻没想到手上活那么厉害。”王孝跟在他身边,回想着刚刚看到的场景,心里有羡慕同样也有冲劲。
他还比江小娥长了那么几岁,看来以后得好好跟着师父学,可不能给师父丢脸了。
刘智明点了点头,“是啊,这丫头手上活确实有些底子。”
将板子卸下来打磨修整时,他一开始是打算让小江帮着打磨一下,打磨器控制起来的精准度没那么高,不像焊接,没点底子控制起来还真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师父,我怎么感觉小江同志操作的手法跟我们有一些不同?”
“你注意的没错。”刘智明先前也发现了,他先是观察了一下小江,确定她焊接得很精准后这才开始打磨。
不过那时候他就发现小江的焊接手法和寻常的几种方式有些不同,他没法具体去形容,但是整体给他的感觉就是“瞬时、局部以及加压”。
就跟蜻蜓点水一般,表面只有轻微的压痕,背面无飞溅,这种操作方法他以前没见过,但就是觉得这种操作方法很适合使用在汽修方面。
如果小江刚刚愿意去车间坐一坐,他一定会和她好好交流一番。
不过她就算没来,他都打算回车间后按着她的方法试一试,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想到这里,还是挺遗憾没马上说服小江同志来三车间,都怪老郑这个老家伙,要不是他在边上搅合,哪里会有这么多事。
不过有些遗憾但也没太遗憾,等她毕业他们就是工友了,迟早有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到时候再想办法劝她去三车间!
他顿时觉得这两天有必要去找老陆拉近一下彼此之间的关系,说不准就能让他把小江安排到三车间呢?
江小娥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她对去哪个车间都没意见,在她的安排中,前期几个月肯定是先熟悉一下拖拉机厂,等熟悉过后再做决定要主攻哪一个方面。
不管进厂的时候是去哪个车间,等决定好以后的规划,她总有办法再调过去。
而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图书室,先前的事一耽误,她现在最多在图书室待一个多小时,进去后她并没有马上拿起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翻阅起来,而是在图书室先转悠了一圈。
越看越是喜欢,有很多书籍在外面都找不到,而且也不仅仅只是关于拖拉机方面的技术资料,还有很多本不同的种类,估摸着好几年都不一定能全部翻阅完。
她拿起一本关于电机方面的书,找了个靠窗户边的位子坐了下来,这一看就看了有一两个小时。
而此时在小巷那边,江东阳正给儿子烤着鱼,这鱼巴掌大小一条没几两肉,也是碰巧了,去公园溜街的时候边上的小池子里突然蹦了一条出来,他赶紧捡起就往回跑……
捡来的东西,正好让儿子吃个独食。
“大哥,小娥还没回来吗?”程荭走进厨房,她洗好的青菜搁在一旁,说着:“四婆婆刚刚过来了一趟,说是先前小娥说的那样东西她有了法子,让她过去看看。”
“她去拖拉机厂了,等会她回来再说吧。”江东阳看了看头顶上晒着的干鱼,“你说今天要不要泡发条鱼吃吃?”
程荭轻轻笑了笑,“那江叔叔肯定得念叨你。”
江东阳吧唧着嘴,犹豫了一会儿就下定了决心,拿了根竹竿子就从上面取了一条一斤左右的干鱼。
念叨就念叨吧,先吃到嘴里再说。
这些鱼都是他先前从大队的水库里捞来的,不过他已经很久都没去了,一来冷天下水不方便,再来捞得太多就怕弄出意外。
他现在有媳妇有儿子,可不想去干这种冒险的事。
所以吃一条少一条。
但挂在梁上不就是天天诱惑着他赶紧吃吗?他要不吃不就白诱惑了?
江小娥回来的时候,还没进院就闻到了一股鱼香味。
大哥也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些豆瓣酱,什么佐料都不放就放两勺豆瓣酱在锅里,那味道就香得不行。
不由想着自己还挺会卡点的,正好在这时候回家了。
“你回来的正好,四婆婆有事找你。”
江小娥猜到四婆婆找她是为了什么,便道:“那我过去一趟。”
“你等会。”江东阳从锅里夹出两三块鱼肉,搭着一点点汤汁,他道:“光吃味有点重,你让她用馍馍或者其他沾着吃。”
“行。”江小娥深深吸了一口,放下挎包就去了四婆婆家里。
高村他们制作出木制版本的脱粒机后,就陆陆续续处理起一些维修和安装过滤网的单子,他们那边一开工,四婆婆这边也开始忙活起来。
她来的时候,屋外搭建的炉台上热着饭菜,四婆婆坐在边上编织着,旁边的桂妹子拿着剪刀修剪着竹条,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
“你来了。”四婆婆抬起头,看到她手里的东西就皱了皱眉,“来就来,可别带什么东西,次次送我都不知道吃你家多少口粮了。”
“就几块鱼肉。”江小娥轻笑着将大哥的叮嘱说了一遍,“让您尝尝鲜呢,再说了,您帮我想了那么多法子,我请你吃点鱼肉怎么就不行了?”
四婆婆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
她是帮了小娥一些,但帮得再多都不为过。
她现在的日子算不上有多好,但一天比一天过得踏实,手里攒了一些钱,身边也有桂妹子陪着,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不想掰扯谁更好,因为每次她都说不过小娥,反正她心里知道就行了。
她道:“你之前跟我说得那件事,我找人一起商量了下,最后都觉得用竹条不行,竹条编织得再紧密,蜂蜜落在上面都会渗透进去,时间一长,先不说会不会浪费掉,被蜂蜜渗透的竹条筐也用不了多久……”
江小娥想了想,当时她也担心过这点。
她想将养蜂机里摇蜜机那部分改动一下,摇蜜机一共有两个筒,外筒和内筒,内筒需要很多口子,这样蜂蜜才能被甩出来,她来求助四婆婆,就是想着将外筒更换成其他材料。
但很显然,竹条编织肯定是行不通。
“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换成木料。”四婆婆又接着说,“有个老木匠说,像一些硬枫木或者柚木就很适合用作蜂蜜的容器,又或者说,在材料上涂一层防渗层。”
“涂一层?”
“对。”四婆婆道:“我跟那个老木匠说了,你们那是专门养蜂的,他当即就说,那还用考虑什么?直接涂一层热蜂、热蜂蜡在上面,等凝固后就不用担心被渗透了。”
四婆婆一说,江小娥脑子里瞬间有了很多种想法。
她怎么就把蜂蜡给忘了!
蜂蜡到达熔点后可塑性很强,一旦冷却就能直接塑型,而且一般的器具根本没法对它造成破坏,不管用什么材料,只用对其涂上薄薄一层的蜂蜡,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她道:“四婆婆,您提得这个建议真好。”
“对你有帮助就行。”四婆婆脸上带笑,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其实她还挺担心没能帮到小娥,她道:“行了,都这个点了赶紧回去吃饭吧,我这也没什么好招待你的,只能把你赶回家了。”
被“赶”回去的江小娥也不是光着手回去的。
除了先前扛回家的那张床席之外,四婆婆这几天又抽空编织两个枕席套,一面是席子一面是布料,料子用得不多,但摸上去的手感特别舒适,显然是特意准备得。
拿着东西回到家,众人接过枕席套看了看,都夸着四婆婆手艺好。
等他们欣赏完,江小娥就拿回屋子,放在柜子里最里层,和那床折叠起来的席子搁在一块。
等出了屋,大伙都坐在桌边了。
她赶紧坐过去,拿着碗筷开吃。
大哥说得没错,鱼汁确实有些咸,但用蒸好的玉米馍馍沾一沾,吃起来正正好,吃得一桌人胃口大开,江湛生摸着快鼓起来的肚子,也没好意思念叨了。
都快吃撑了还骂人,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除非他能忍着不吃,但大小子结婚后厨艺越来越好,他实在是忍不了。
“何阿姨。”江小娥这会也吃得差不多了,便将今天从周洲那里听到建房的事说了说,并道:“应该就是年后的事了,你们最好和二哥商量一下,错过这次下次不一定是什么时候。”
何泽兰听得一脸惊讶,儿子的工作这才解决没多久,现在居然就能分房了!
哪怕自己要出一部分,哪怕房子落在永安大队,但那也是房子啊!
“肯定要了。”
何泽兰两口子还没开口,江东阳就抢了先,“那可是房子!公社都愿意出一部分,这种事不答应下来才是傻子。”
“咳咳。”江湛生咳嗽两声。
江东阳摸了摸鼻尖,很显然,他家就有这么一个“傻子”,有时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个愣大个了,说起来他确实有些运道,但落在手上的运道他不抓住,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恨不得跟他来上几拳。
当然了,他也只敢想想。
每次和程华干架,就没一次赢过,次次都是他纯挨揍。
“泽兰,等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永安大队看看他,正好和他商量一下。”江湛生也觉得要把握着机会,小娥没说要花多少钱,但既然公社愿意承担一部分,那肯定就不会太高。
先前分给程华的那一百块,被大儿子“坑”了一些,又用在其他地方一些,但现在怎么着都还有四五十块钱,正好从里面拿出一部分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笔钱就算用完了也没事,程华现在自己就能挣钱,如果以后真的能碰上合适的姑娘家,以他的工资也能很快攒下一笔嫁妆。
他和泽兰早先就说过,孩子们挣的钱归他们自己攒着,他们当父母的没法给他们太多依仗,但也绝对不会拖他们后腿。
“行行,那我提前准备准备。”何泽兰连连点头,她又问道:“小娥,你要不要一块去?”
江小娥摇了摇头,“不了吧,过段时间我再去。”
周六日是她给自己的放风时间,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她打算待在家里好好养精蓄锐。
不过那也是周六日,隔天江小娥还是得挎着包去机械厂。
和钱嘉树约好了时间,两人在机械厂门口汇合,一同去第三个车间找朱师傅。
来机械厂加工的就几个小配件,先前都是钱嘉树负责,亲自上手后有了经验,这次操作起来也不是太困难。
钱嘉树昨晚特意去了趟师父家,说明了借用机械的事,所以他们来的时候朱工已经安排好,将那台机械空了出来,见两人过来,便道:“来得正好,上午的时间归你们,下午厂子得赶一批小料,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
“足够了!”钱嘉树赶紧保证,“下午一定将机械归还。”
朱明亮拍了拍他的肩膀,越看越满意自己的徒弟,不过偏偏头看着边上的江小娥,又有些眼馋,“小江,你的工作定下来没有?”
江小娥点了点头,笑着回答:“定下来了,我毕业后会去拖拉机厂。”
“拖拉机厂啊,好地方……”
“拖拉机厂,你为什么要去拖拉机厂?”
随着朱明亮的声音,后方还伴随着另外一道声音,三人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就看到脸色发红的卢佺呆站在那里。
钱嘉树挑挑眉头,“怎么就不能去了?红星拖拉机厂那可是最少能容纳两千人的大厂,生产的还是现阶段最先进的履带式拖拉机,小娥去那里很正常啊,也就她才能在没毕业之前就被特邀进厂,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地方。”
那语气里,带着浓浓的自豪感。
哪怕和他没什么关系,但对着卢佺时就是显得特骄傲,反正他就是不喜欢卢佺刚刚那个语调,要不是看在卢老师的份上,他能说得更难听。
第115章
“我没其他的意思, 我就是觉得……”卢佺说话时,忍不住瞟了对面的人一眼,就这一眼, 脸上就臊热起来了。
尤其是想到爸妈在家商量的事,他虽然从没参与进去,但没反抗而是默认,何尝不是代表他心里的想法。
以前妈在家老是念叨表哥的媳妇, 也跟他提过以后一定要好好挑,怎么也得强过表哥夫妻。
他当时并没有期待反而很是烦躁。
没人喜欢被对比,尤其是自己不管从哪方面都比不上表哥,她每一次地念叨, 都像是在骂他太差劲, 样样都不行。
哪怕阿爷之前安慰过他,说既然要比, 那就比同年龄段的时候, 表哥比他大了七八岁,多走了七八年的路, 放在一块对比本身就不公平。
但念叨的话他不爱听, 安慰的话他同样也不喜欢。
安慰的话不也是变相地说他哪哪都不行。
前两个月, 妈就说等他明年转为正式工,就给他找个合适的对象, 怎么都得把表哥两口子比下去。
身为当事人的他对婚姻一点都没期待……
至少,在十天前他是这么觉得的。
而现在的他却很是激动和期待, 他觉得江小娥同志很优秀, 她的优秀是所有人都十分赞同的。
即使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出身,可她自身的能力哪怕是再好的家庭条件都比不上的,他甚至可以说把她的履历拿出去, 不管是谁看了都会觉得惊讶和佩服。
别说是表嫂了,就是连表哥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她的成就,他甚至敢肯定表哥一家要是知道江小娥的成就,对外肯定还会主动提起来,好增加自己身上的分量。
如果只是一个技术工的话,她的影响力绝对没那么大,技术工虽然很稀缺,但因为阿爷的原因他周边的人都是拿着等级本的大师傅。
而江小娥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工。
她还是一个多次登上报纸的青年小将,她所制作的机械一台便于民,另外一台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创收,还解决了多名社员的工作问题。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头,后续会发展成什么规模暂时还不知道,但仅仅如此,就已经不是寻常人能做得到的。
至少,他就只遇到了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