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朗有些茫然,“什么事啊?”
一旁的周洲像是想到了什么,没有太多的惊讶就是有些激动。
“按照目前的进度,一个月后收割蜂蜜肯定还有更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赶制机器的原因。”江小娥竖起了两根手指头,“要么永安大队的养蜂基地扩建,到时候肯定还得招些人进去;要么选另外一个合适养蜂的地方,建立养蜂基地二号……”
不管是扩建还是再次建立,他们可以不参与其中的管理,但是招工名额他们必须得占一部分。
五个人中占两个名额,又或者十个人中占五个名额,这些她会在签约合同时就提起。
第一次成立养蜂基地,他们五个人各自都收获了一张自行车票的奖励,但之后的扩建和再次建立可就没这种好事,总不能来一次奖励一次,还次次登报赞扬,这种事要是多了在大众面前可不再是钦佩,而是更多的眼红和嫉妒。
时不时来一次,奖励的东西还这么昂贵,拿到手的东西价值比高级技术工的工资还要来得多,登报的次数多了谁能平常心?
所以像这种奖励她只打算拿一次。
但她费了这么大的劲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一张自行车票,属于他们的那份分红也都捐给学校,那从其他方面总得为自己人谋划一些什么吧?
就比如说工作指标。
她也不贪,不会占了全部的名额,但每次增加名额他们怎么都得占上几个。
这些她之前也和小伙伴们透露过,如果不是罗朗要翻修院子她估计也不会这么早又提起,现在说是想告诉他下一次的名额中也有他的一份。
倒不是偏向他,而是他家最适合。
她继续说着,“如果永安生产大队扩建,你爸也可以过去,这样一来爸妈也不会一直相隔两地,如果永安大队没有扩建而是重新选址,那重新选择的地方必须派一个养蜂熟手过去,好带领新地方的工人,而这个人选肯定是在五个养蜂工中选择一人……”
五个养蜂工中,两个是永安大队的社员,他们肯定不方便离开。
她二哥干活从不偷懒,但他不适合当领队的人。
罗朗的妈妈同样也是性格偏内向,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就只有周洲的堂哥周洋。
本身就年轻又是城里人,在交际方面不会太拘束,五个人中他最适合派出去带领新的养蜂工。
他一走,永安大队这边就缺了一个人,罗朗爸过来正好填补上。
这就是她让他多想一想的原因。
罗朗爸妈要是入了永安大队的养蜂基地,估计一干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且有永安大队的那一片柚子林在,她估摸着哪怕改革开放后,那边的养蜂基地还有更好的升值空间。
这样一来,罗朗爸妈就得在永安大队长住,而罗朗本人也会在城里工作,老家就只剩下一个老以及两个小,就江小娥了解他们家没有其他的堂亲,那自然是老的小的跟着罗朗爸妈在永安大队入住最妥当。
不然他们三人常年在外,家里老小要是发生意外都不一定能及时赶回去。
可如果真要跟着罗朗爸妈去长安大队入住,那他们现在掏空家底翻修的院子不就空在那里了?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挺浪费的。
所以她才让罗朗好好想一想,江小娥没有替他做主的意思,说完养蜂工的安排后,就道:“请假的事好说,你就将我刚刚说的事和你家人说一说,具体怎么安排你们自己决定。”
罗朗这会已经在傻笑了,“我爸也能去啊?那我家不就得有两……不对,是三个工人啦!”
爸妈要是都能在养蜂基地干活,他们俩再加上自己以后能拿到的工资,一个月能有七十多块钱呢!
这要换做以前他们家一年都存不下这么多钱。
“重点不是这个!”钱嘉树敲了敲他的脑袋,“你那一百多块钱的家底还是存着吧,就算翻修了院子怕是也没人住,最后还不知道便宜了谁。”
这还真不是他夸大其词。
一个生产大队那么多人,有淳朴的好人自然也有见不得别人好的坏人,这么好的一个院子空在那,他敢肯定会有人打主意。
反正现在不住,手里又没太多存钱。
倒不如把这笔钱花在其他地方,等以后父母老了回乡再推倒重建,一家有三个工人在,别说是十几年后就是缓个两三年,他们家都能掏出更多的钱来建房,还不会影响到平日的生活。
“这样啊……那、那我回去就跟爸妈说!”罗朗年龄是他们中最小的一个,对有些事或许看得不是很明白,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小伙伴说的肯定都是好的,按照他们说的做绝对没毛病!
旁边人倒是兴致来了,一个个给他出着主意。
“要我说,你们干脆在永安大队划开地,自己建个小院子。”钱嘉树说着,“虽然王大队长给养蜂的工人提供住处,但到底简陋了些,小住也就算了,你一家都搬过去还是得弄好一点。”
“自己建就算了。”周洲摇头,“我之前听堂哥说,赵干事也是看分给他们的屋子太简陋,说是养蜂效益不错的话,会给他们弄间屋子,不过除了公社掏一部分的钱之外,他们自己也得出一部分。”
就是因为听说了,堂哥专门回来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想着要不要掏这个钱,后来商量,决定还是掏钱。
还是那句话,在养蜂基地可不是一年两年,待那么长时间肯定有套好房子来得强,到时候堂哥或许还得在永安大队结婚生子呢。
但现在他得找机会和堂哥聊聊了。
以小娥的说法,堂哥在永安大队不一定能待多久。
这样肯定更好,只要堂哥被调到新的养蜂基地,他就能和熊表舅一样,说是教导其他养蜂人,其实也算是主要的负责人,要是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说不准还能在养蜂基地混个小领导当当。
堂哥和罗朗爸妈的情况不同,他道:“如果真是这样,你们可以跟赵干事商量一下,多出一些钱看能不能把屋子建得大一点,好让一家人都住过去。”
“这样吗……”罗朗认真听着,打算回去就和爸、阿奶商量一下,如果真是这样,好像在永安大队建屋更好一点。
虽然要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但在永安大队爸妈就能各自拿一份工资,他敢肯定,家里谁都巴不得赶紧过去。
“你爸妈两个人,算是两份,再往里多填一些怎么都不会比你翻修自家院子来得贵。”钱嘉树也觉得这样好,“至少钱花了自家住着,翻修自家院子空在那里,最后谁知道谁住进去。”
罗朗重重点头,“只这个道理!”
他掏这个钱,其实也是想家里人住得好一点,要是钱花了没人住,不就相当于白花了?
江小娥问道:“他们要建房的话得花多少钱?”
“应该不会太多。”周洲也不清楚大概的数,“公社承担一部分,房子修得不是太大的话,用不了多少钱。”
单间或者双间,或者再搭一个小院子。
估计二三十块钱就够了。
对于他们拿工资的人来说真不算贵,再怎么样,都比现在住的地方要强得多。
江小娥皱了皱眉,她在永安大队时就没听二哥说起这件事。
她猜就能猜到,哪怕钱不算太多,二哥也不舍得花钱建新房,他对家里人大方,有钱就愿意花,花再多都不心疼,但对他自己就特别地节俭,能不花就不花。
她觉得有必要将这事跟家里人说说。
长久住的地方得住得舒坦一些,这钱有必要花。
江小娥只给他提个醒,具体怎么做还是让他们家商量去,只道:“你明天回去就是,机械厂那边我和钱嘉树去。”
去机械厂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快习以为常了。
不过去也是明天再去,江小娥打算当着小伙伴们的面早退,她道:“下午我就不来了,我得去拖拉机厂的图书室找些资料书,钱嘉树,明天我们直接在机械厂汇合。”
“行。”
“你去吧,这边有我们呢。”
跟着说了几句,江小娥就挎着包挥手告别。
先回家吃了顿午饭,刚吃完江东阳就把她叫去,从背后拿出一个纸包,“打开看看。”
江小娥有些好奇,掀开看了看。
是一条嫩黄的毛呢围巾,“好漂亮。”
将围巾拿起,团了团就往脖子上戴着,瞬间就感觉身子暖和起来,只可惜没有全身镜,不然她得臭美一下。
“你嫂子就说你会喜欢。”江东阳呲牙笑着,“要我说,大红才好看呢,你是不知道我跑了三家供销社,大红的围巾想抢都抢不到。”
这么抢手,那自然是最好看的了。
江小娥不想搭理他,真要买大红她才不带呢。
江东阳没在意她的无言,继续道:“熊明听到我要给你送东西,硬是出了一半的钱,算是我们谢谢你给的单子,一百个蜂箱,我俩一起挣了九十七块钱。”
江小娥觉得他牛。
居然能把价钱压得这么低,她最开始以为最多挣个四十几块。
不过蜂箱的质量摆在那,他们能多挣也算是他们的本事。
“对了。”江东阳又道:“你要找对象就跟哥说……”
江小娥挑眉,“干嘛,你要帮我掌掌眼不成?”
“那不用,你瞧上的人肯定不会差。”江东阳虽然觉得自己眼光好,不然也不会找到那么好的媳妇,但他觉得妹子的眼光也不会差,掌眼这种事就算了,他道:“这次托瘦猴二叔的福,我认识了几个手艺好的木匠师傅,我结婚你替我置办了二十八条腿,你嫂子说了,你结婚我们也替你置办一些,你早点说了,我这边按你的喜好早点准备着。”
“不着急。”江小娥暂时没这个打算,也不知道是不是再次上报的原因,现在一走出巷子总能遇到那些想牵线的婶子婆子,为了避一避,她特意走得边上的小道,实在是听得烦。
感觉不管是在哪个时代,都逃脱不了这类的话题。
一到年龄,自己不着急周边人就着急起来了。
她没继续说下去的意思,拍了拍脖子上的围巾,说着:“替我谢谢嫂子,她选得正合我意。”
江东阳一听,不乐意了,“啧,大红怎么就不好看了?”
江小娥都懒得搭理他,挥挥手转身就出了院子。
不过刚走一小段路就觉得自己大意了,这个天冷是冷,但她穿得也不算少,毛呢的围巾一戴上还有些热了。
想了想,还是取下来系在挎包上,然后一路朝着拖拉机厂去。
之前骆工打过招呼,守门的大爷对她不陌生,听她来图书室就将栏杆升起,并道:“小江,图书室这会应该没人,你得先去办公楼那边找人拿钥匙。”
“好,谢谢马大叔。”江小娥道了谢,就朝着办公楼那边走去,厂子现在还没成立,但厂内也不是一个人都没,还是有一些办事的员工。
只是江小娥还没到办公室,就被一人给拦住了。
“小江同志?”来人一脸惊喜,反手指着自己,“还记不记得我?当时咱们在南城见过面,刘智明。”
“刘同志,当然记得。”江小娥点着头,当时在活塞厂,这位大叔一直跟在陆宣贵同志身边。
“我听老陆提起你,等明年咱们就是工友了吧?”刘智明那叫一个高兴,当时他在活塞厂就动过心,厂里招工的事和他没什么关系,但当时就想着老陆要不将这小同志招进厂,他要不要将人招到自己手下来。
结果哪里想到,回来没多久就听说骆工主动招了一个人,详细一问,才知道这个人才是小江同志……不对,是小江师傅。
连骆工都看中了,证明他当时的眼光很不错,回想一下也是,就因为小江同志他们维修好那条生产线,拖拉机厂才能顺利和活塞厂签下活塞的采购合同,要不然还得再想其他的法子。
不管是从外省采购还是真引进一条生产线,那都不是容易的事,估计还有得磨,哪里像现在,合同签好就等着日期送达,多简单。
刘智明是越看小江同志越满意,听说只是招了人,还没确定她最后落到哪个岗位,他又起了心思,便道:“我是厂里的车工,六级车工,专门负责盘套类零件,你要是……”
“老刘,你干嘛呢!”前面跑来一人,他急匆匆道:“赶紧着,那边还等着呢。”
刘智明这才想起自己有活呢,他无奈道:“看来只能以后聊了,小江啊,你下回来可以去三号厂房找我,我……”
说着说着,他突然想到一点,话到嘴边又硬生生转了个弯,“你有没有时间?那边运来一辆60式装甲车,履带出了些问题,你要有兴趣可以一起去看看。”
“装甲车?!”江小娥眼睛微瞪,她赶紧问道:“是60式履带式装甲车?”
刘智明看她的反应,立马乐了,“看来你很感兴趣啊,那赶紧着,咱们过去瞧瞧。”
这和平常车辆完全不同, 那可是装甲机!
连着点头,毫不犹豫放弃了去图书室的计划,跟随着刘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
“也是碰巧。”刘智明乐呵呵在前带路, 解释着这辆装甲机的来历,“本来这辆履带式装甲机和拖拉机厂没关系,谁让部队那边的修理工去了外地,没办法只能拉到这边让我看看, 履带崩裂倒不是太难的故障。”
他顿了顿,问道:“小江,你对汽修有过了解吗?”
他知道她修理机械有些能耐,但机修和汽修还是有些不同, 也不知道她了不了解。
“了解一点。”
江小娥说得谦虚。
她为什么盯上拖拉机厂?
除了厂子造势很大之外, 更多的原因是她上辈子掌管家里的工厂后,就和合作伙伴专攻机动车的零配件项目, 既然管理那么大的工厂自然得了解这个行当, 她不说特别精通,但该懂的也懂。
不过她也知道, 上辈子接触的汽车和现在这个时代的装甲车还是有区别的, 上辈子除了在个别的景区之外, 她还没接触过装甲车。
江小娥跟随着刘工去到存放装甲车的厂房,等见到的第一眼有些失望但还是被眼前的大家伙给惊叹到了。
装甲车有很多种分类, 她以为自己会看到一辆战斗车辆,车身配备着各类武器装备。
但很显然, 她眼前的是一辆物资运输装甲车。
一辆大家伙, 少说也有十吨左右,就如同一个钢铁巨兽般呈现在她的眼前。
“老刘,你可算是来了。”前方一个中年男人赶紧招了招手, 在他身边站着三个穿着军装的男子,很显然他们几人早就认识,并没有太多寒暄的话,而是直入主题,“我刚大概检查了一下,主动轮有磨损,磨损程度较轻不一定是故障的主因,轮轴有轻微的变形,我们已经用千斤顶支撑车体,打算卸下负重轮的固定螺栓,重新修正轮轴……”
“等会等会,你总得让我先看看车吧?”刘智明打断了他的话,这会正将袖套戴上,想了想他又招呼着旁边的学徒,“你给小江同志找副袖套和围兜,等会她跟我一块上手。”
他的话刚落下,周边几人就将视线落在江小娥身上,郑文华好奇着,“这个小同志好像没见过,怎么,你收的新徒弟?”
刘智明笑了笑,“我倒是想。”
郑文华挑了挑眉头,老刘能这么说那肯定是动了心思,老刘是厂子里的六级车工,别看没七级八级高,但是在所有技术工种中车工绝对是最稀缺的,老陆可是费了好些功夫才把人从外地请过来。
他要是想收徒,没哪个年轻人会拒绝。
这么看来,他身边这位女同志过不了多久就是老刘的徒弟了,“那感情好,等你收徒的那一天我可得去讨杯酒水喝。”
“……”一旁的江小娥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她才见刘工两面,怎么就快成他的徒弟了?
刘智明听得有些好笑,但他没解释,等穿戴好之后就招呼着小江走过去,“来,你是打算跟着我一道看看,还是想上手试试?”
江小娥惊讶他的大胆,“真让我上手?”
“怕什么。”刘智明笑了两声,“骆工特许招进来的人,你要是弄坏了修不好,还怕他不帮你兜底?”
江小娥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忍住诱惑,“那我上手试试。”
面对一辆大型的运输装甲机,她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诱惑?
等她一手落在装甲机的车壳上,这辆装甲机给她的感觉是饱经风霜,车壳上每一道刮痕都在阳光下带着反光,而这些并非它的瑕疵而是勋章。
江小娥不由也想起了大半年前的自己。
当时她不是没想过找一辆出现故障的拖拉机,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她的能耐,好得以重用。
可当时那个想法刚刚浮现出来就被她给压了下去。
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专生,哪个人敢让她上手?
连自行车都那么稀罕,更别说是一辆拖拉机了,哪怕是搁在那里没人能修,也不会有人敢让她上手,怕是连车壳都不敢让她碰。
而现在,她却可以亲手检修一辆装甲机。
这何尝不是意味着她这大半年所付出而带来的成果?她向身边人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同志,你需要什么工具吗?”
江小娥回过神,看向说话的人,正是替她准备袖套和围兜的学徒,而他现在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羡慕。
她抿了抿唇,不过几秒后就开口,“常用五件套、大锤撬棍、履带销冲子、备用履带和润滑脂。”
“好、好的……”
王孝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他对眼前的这位女同志很好奇,倒不是因为性别的缘故,而是他发现这位小江同志明明和他年纪相仿,可现在却一点都不紧张,这要是换做他,师父就算让他上手,他都会小心翼翼惹来,这可不是寻常的车辆,生怕会在他手上弄坏了。
可很显然江小娥并没有这个顾虑。
也不知道是她的自信,还是因为有人会给她兜底,当她拿到工具后,就直接将后轮的履带销壳给拆了下来,手法特别的利落,取下来的东西都整整齐齐地摆在周边,跟着就直接拿起撬棍插到某个缝隙中,稍稍用力就听到了“咔”的一响……
不过五分钟,后方的履带就被卸下来了。
刘智明回过头来看了看,眼里带了些意外,要不是先前亲眼看到小江同志眼里的惊喜,他都要以为小江同志以前是不是接触过装甲车。
不过想想也不是没其他可能。
履带式拖拉机和履带式装甲车,前部分还是有些相同点的,要不然部队的人也不会把装甲车拖到他们这边来,不单单是有对口的维修师傅,还有配备的工具。
“你教得不错啊。”郑文华凑了过去,对着老刘就道,“手脚这么利索,一看基本功就扎实,以前我怎么没在你身边见过她?”
刘智明这会也拿着一根撬棍,手下用力时也跟着说着,“我可没教过,我才见到过她两三次。”
郑文华一愣,顿时有些着急了,“那你还想让她上手?”
刘智明将卸下来的履带往边上挪了挪,他笑道:“我怎么就不敢了?她不是弄得挺不错嘛。”
“那也不行啊!”郑文华看了看边上穿着军装的年轻男人,他小声的道:“谢随他们身上还带着任务,有一批物资急需运到奉山,他最多给你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弄不好就得靠人力运送过去。”
“两个小时?”刘智明皱了皱眉头,车体故障不算太严重,就是时间有些赶。
“我可是跟他们打了包票。”郑文华知道老刘的能力,本身他也检查过,故障原因出现在履带上,在工具和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老刘应该是能修好。
但前提是没有一个拖后腿的存在!
他小声说着,“你就算是要考验她,也不能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人家可是带着任务。”
两人叽里咕噜说着,而另外一边站着的三人中,有一个稍矮的战士稍稍偏移了身子,对着同伴小声说着,“你们说,咱们这时候要装作听不见吗?”
真不是他故意偷听,谁让他耳朵灵呢,两位技术工叽里咕噜的声音他们还真就给听清楚了。
偏壮的战士也朝他偏移过去,低声回答着,“要不咱们还是召集人吧,我总觉得有些不靠谱。”
杨三福瞥了他一眼,“邓九同志,你这种观念可要不得,人家女同志怎么就不靠谱了?你瞧瞧她,动手能力多强啊,都把履带拆成三节了……”
谢随不动声色,他抬手看了看手腕的表,只说道:“三点二十分前没有修好,就按照b计划行事。”
没错,就在这些人互相嘀咕的时候,江小娥已经将最左侧的那条履带拆成三节了,也难怪郑文华看得心里砰砰直跳,本以为是知根知底的人,有人帮忙说不准老刘的速度还会更快一些。
可一个才见过两三面的人,他还真不敢冒险。
正要再说些什么时,刘智明先开口打断了他,“你有时间在这里嘀咕还不如睁大眼睛好好看,你但凡多看她几眼,就能知道她从头到尾没出一点差错。”
他现在的速度要比小江慢了些许,倒不是说他快不起来,而是自己在处理这边的履带时,也是特意留意过对面。
他又不是真的不知轻重的人,要真的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早就出口制止了。
郑文华脸上有些诧异,他在机修上没有老刘那么厉害,但多少也是了解一些,听老刘那么一说他就走到了左侧这边,认真地盯着这位小江同志。
这一盯,脸上是越来越惊讶。
这条履带被拆分为三截,但细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不是随意拆分,每一块拆开的履带板都有破损的地方,她拆开后就用履带销冲子和锤子敲出断裂的缺口,并清理里面的杂质,处理好后破损严重的地方该换就换,能调整的也会借用工具进行调整……
不得不说,就现在来看她的每一步都没有差错,甚至可以说特别地精准和有效。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老刘会让一个才见过两三面的小同志上手,估计他就跟现在的自己一样,也被她惊叹过。
郑文华是越盯越有滋味,或许在外人看来没什么意思,还会觉得弄到身上手上的机油太埋汰,但是外行人看热闹、懂行人看门道,只有他们内行人才知道,真正好的技术工,动起手来就跟搞艺术一样流畅优美。
只可惜他还没欣赏多久对方就停了下来,一开始还以为她是有其他打算,结果就看到她开始将固定的螺栓给拧了上去,明显就是收尾的动作。
他顿时有些着急,赶紧问道:“你怎么不继续了?”
江小娥还没开口,另外一侧的刘智明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算是给老郑面子了,要不然就当众取笑他前十来分钟还怪他让小江同志上手,现在却催着对方继续,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郑文华哪里不知道他在笑什么,都顾不上搭理他而是继续催着,“是缺工具还是配件?你只管开口我都给你找来。”
江小娥却摇了摇头,“没法继续了。”
郑文华不解,“为什么?”
“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了。”江小娥说得那叫一个坦然,她对装甲机了解的还是太少了,这要是一辆摆在这不急着用的装甲车,那她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拆开整体好好了解一下。
但先前这位郑同志嘀咕的声音她也是听到了些许,人家赶着用车,那她就算再有兴趣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拆机满足自己。
她似真似假地说道,“我最多修补替换履带板,剩下的地方太过复杂,还是让刘工来更保险一些。”
“你得试试啊,你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行不行?”郑文华是个爱才的人,鼓励着小同志多尝试,本身他们这行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更多的就是手上活。
眼前的这位小江同志在修补替换履带板的时候就特别的有经验,很明显是有些底子的,所以再一步操作也不是不行,他鼓励着,“我刚刚看了一下主动轮也有些破损,要不你再……”
“咳咳。”刘智明重重咳嗽了两声,他提醒着,“两个小时。”
“……”郑文华一脸尴尬,都不好意思去看边上的谢随同志,激动起来倒是把这事给忘了,现在也确实不是让小江同志积攒经验的时候,他讪笑着:“没事没事,那你就给老刘搭把手,跟在他身边多学学看看。”
江小娥也是这个意思。
用不上手那就用眼,这绝对是一个现场学习的好机会,所以她这边收工了也没将袖套这些脱下,很显然想去对面蹭一蹭课。
不过“蹭课”的时候,身边时不时就有人打扰着。
“小江同志,你和老刘是在哪里遇到的?”
“也是咱们拖拉机厂的家属吗?”
“还在读书?毕业后就进厂?那感情好啊,那咱们以后可就是同事了,我跟你说咱们拖拉机厂的技术工那叫一个不了得,看看老刘,六级车工呢!咱们国家找不出几个这么高等级的车工。”
“对了,你进厂后打算去哪个车间?要不来二号车间吧,我是二号车间的八级钳工,你要是过来我给你安排一个……”
“老郑,你赶紧闭嘴吧!”刘智明实在是忍不住了,这混蛋不是摆明了在他面前撬他墙脚吗?
前头还说他办事宴那天来喝酒,就算收不了小江同志为徒,把人收到自己车间来干活也行啊。
先前只觉得小江同志是个好苗子,但刚刚两人配合了一下,就觉得特别地得心应手,哪怕只是来搭把手,他这边都还没开口需要的配件和工具就已经递过来了,合作起来特别的有默契!
这要是成了一起干活的搭子,他肯定一定特别地顺心!
所以啊,老郑再唠叨他都能忍,就是忍不了他来撬墙角,“小江就是要来那也是来三号车间,多好的车工苗子啊,你可别在这乱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