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by九月有衣
九月有衣  发于:2025年11月10日

关灯
护眼

秦念所言未被天幕视为谎言,惠帝的七子果真不是他的血脉?
但刘恒不相信秦念比他这个亲历者更了解当时的情况。
他即位为帝之后,王后所生四子皆病死。
这是他掌权的代价。
惠帝之子即便是其所出,亦不能活。
不对,秦念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七子皆死亦是无后”!
只是此话一出,哪怕惠帝当真有子,天下人也会认为这不是惠帝血脉。
刘恒没有出言解释。
秦念这句话,或许是惠帝时期的自己活下去的唯一倚仗。
后世其他皇帝也发现其中蹊跷,但没人会故意拆穿秦念的话术。
在这个群里,得罪其他皇帝、尤其是得罪心胸狭隘的秦念绝非益事。
更何况致使汉文帝早夭,对于后世的他们也没有任何益处。
【刘邦:多谢秦皇相助!】
刘邦老怀大慰。
果然是汉人秦皇,竟对大汉皇室传承如此上心。
刘恒若死,哪里还有北逐匈奴的汉武帝?
秦念果真对刘彻恩宠有加。
【刘邦:还望秦皇口下留情。】
刘邦深谙与人相处之道,虽说为帝多年,但怎么跟同等地位的人拉关系,他可太懂了。
刘彻会跟秦念争锋相对,刘邦可不会。
先行示之以弱,秦念就得留情三分。
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秦念:……呵。】
这秦皇秦念是谁?
竟能让高祖如此忌惮?
“秦皇……和秦始皇有什么关联?”
刘恒不解。
“似是后世秦皇,”贾谊向陛下说出猜测的理由:“声誉榜上无其名,但他位于民心榜首……”
【刘邦:哈哈哈,某先谢过秦皇!】
刘邦认为他的功过,大概率也是秦念来讲述。
大汉刘姓皇帝是他的后代,难以论他的过。
功嘛,肯定会夸大其词,再被天幕定为谎言,同样不好评价。
而后世其他皇帝,显然都相当谨慎。
在朱元璋被秦念预定成将要骂的对象之后,其他皇帝只会更加谨慎。
唯有秦念会直言不讳。
【秦念:刘邦,本名刘季,沛丰邑中阳里人,曾任泗水亭长。】
【刘邦:?】
刘邦不解秦皇为何说这种人尽皆知的事情。
【秦念:祖龙,抓人。】
【刘邦:!!!】
【秦念:别杀,抓活的。】
【嬴政:泗水郡尉,捕刘季三族入咸阳。】
嬴政此前就注意到传国玺在刘彻手中,也猜到李广的先祖或是秦臣。
但秦念对汉帝的态度太好,嬴政完全没有想到秦竟是亡于汉!
这刘邦还是泗水亭长?
难怪秦念讥讽刘彻没资格谈君臣。
若不是秦念求情,他必诛刘邦。
刘季如遭晴天霹雳。
刘邦竟是他自己?
他什么都没做,他才刚升任泗水亭长!
天塌了。
【刘邦:何至于此啊!】
【刘彻:秦念,你不是汉人皇帝吗?!】
【秦念:朕姓秦。】
【刘彻:……】
嬴政微微颔首。
怒意稍减。
【秦念:刘邦,当祖龙提前得知你的存在,你觉得你有机会反吗?】
明知秦念此言是在为刘邦开脱,嬴政还是眉头舒展。
如此,尚可。
如果在嬴政活着的时候有天幕曝光未来,那刘邦不可能造反。
就算把汉初四杰、甚至所有的文武班子给他凑齐了,刘邦也没资格反。
不是秦念重秦轻汉,而是缺乏暗中发育的时间。
就算天幕说他是汉高祖,就算天下苦秦久矣,刘邦举起反旗时也不会天下人影从——
嬴政临终前有人劝刘邦造反,刘邦的回答是“待之”。
现代人不可能比刘邦更懂造反的时机。
大秦灭六国的文武班子尚在,没被胡亥自毁长城,还没起步的刘邦凭什么去攻打大秦?
反过来说,如果是汉武帝时期,哪怕是发猪瘟盗贼四起的晚期。
就算秦始皇带着文武百官穿越过去,只要汉武帝知道他的存在,那也不可能造反成功。
助朱元璋成事的九字真言中有句“缓称王”。
在不能自保之时,就被天幕曝光是最后的赢家,丝毫没有低调发育的时间,那就不可能成事。
但凡是跟刘邦有点私仇、又或是也对天下有野心的人,都会想要先杀刘邦。
说是众矢之的也不为过。
如果刘邦藏好?
那么多六国余孽都在藏,刘邦要藏倒是也能藏。
但想要藏到嬴政身死,藏到胡亥作大死——
都有天幕曝光未来,嬴政还会嗑毒丹早死吗?
下任秦皇还有可能是胡亥吗?
【刘邦:唉。】
【秦念:朕替你求情,这不得感恩一下?】
【刘邦:某在此谢过秦皇。】
刘邦是真心感谢秦念。
哪怕秦念不提前告知始皇帝代秦者汉。
论他的功过时,只要提及入关者王,始皇帝也会知道这件事。
秦念在论功过之前先让始皇帝抓人,反倒是给了他一条生路。
当着各朝天下人的面,始皇帝嬴政应不会事后反悔。
虽说那时的刘季被族诛不会影响现在的他,但刘邦还是愿意领这个情。
【秦念:沛县萧何,刘邦的好友,顶级文臣。】

第30章
由于始皇帝和汉高祖的生卒年有重合, 秦念在聊天群开启之前,就规则限制向甲方确定限制范畴。
她的人设是始皇后人,那在汉高祖刘邦的话题里是否需要倾向于大秦。
甲方说让她自己决定。
秦念还问了刘邦只比祖龙小三岁, 是不是可以把秦朝的事也说出来。
但甲方表示话题人物时间重合时,不能提及与其他话题人物关系更紧密的史实。
也就是不能说扶苏自尽,因为扶苏自尽跟始皇帝关系更紧密。
而刘邦的造反历程,以及与其相关的文臣武将,都不会受到限制。
【秦念:原魏国户牖邑陈平,顶级文臣。】
刘邦:“……”
他虽然领秦念的情,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大臣都要变成秦臣,还是深感无语。
这都算什么事?
刘彻冷哼了一声。
当然,这次他相当注意, 没让这声冷哼现于天幕。
不然各朝都该知道他对此相当嫉恨。
萧何、陈平——
这就两个顶级文臣了!
想必张良、韩信这一文一武, 秦念也不会放过。
高祖之能臣, 竟这般尽入始皇帝的朝堂!
再加上秦廷本就有的王翦、王贲、蒙恬、李斯……
刘彻再次冷哼。
就连治下不缺文臣武将的李世民,此刻都不得不羡慕始皇帝。
群内诸帝,恐怕也只有始皇帝能有这般奇遇——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嬴政:天下各郡郡尉,凡秦念言及之人, 皆护入咸阳。】
刘邦时期。
萧何:“……”
顶级文臣之称, 他愧不敢当。
陈平微惊, 他不是惊讶于自己跻身于顶级文臣之列,而是惊此列中无张良之名?
而始皇帝时期的萧何震惊不已。
他正为如何助刘季脱困一事焦头烂额,转瞬就看到自己也被秦皇点名。
年纪尚轻的他,此刻只得苦笑。
如今只能寄望于现任秦君如后世秦皇那般心胸开阔。
陈平则喜出望外。
他深知刘邦绝无可能再行造反之事,如今出仕就只有入秦。
被后世秦皇定论为“顶级文臣”, 他必然会得秦君重用。
【秦念:淮阴县韩信, 天生将才, 其才能位居卫霍之上,古今唯一的兵仙。】
【嬴政:善。】
卫青、霍去病之上!
就算是有着王翦这样百战百胜的将军,嬴政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然,此时的韩信——
韩母看着不到十岁的儿子,有点怀疑被后世秦皇誉为“兵仙”的韩信另有其人。
韩信嗤笑一声。
困于囚笼,沦落到与周勃、灌婴这种人为伍,也配称作兵仙?
【秦念:颍川张良。顶级文臣,有谋圣之称。藏得很好,不太好抓。】
十日前张良以“太子必定会改成刘恒”劝走吕释之。
天下初定,张良就有意隐退,这几年已是淡出朝堂。
也因天幕之事,再度被陛下请回。
见此言,内心并无波动。
他不需要秦皇的认可,也不会事秦。
“六国余孽?”
嬴政了然。
刘邦不可能再行反秦之事,张良却依旧不愿入秦,那就只能是六国余孽。
嬴政不怎么在乎。
如此不辨时局之人,怎配得上谋圣之称。
【秦念:不过这位谋圣既不能谋其国,也未曾谋天下民,朕以为谋圣之称,或许名不副实。】
这当然是激将法。
成不成功就看嬴政的剧本怎么写,秦念只是搭个台阶。
【刘邦:子房何曾未能谋国?】
【秦念:朕说的其国又不是大汉。】
【刘邦:……】
如果指的是韩国……
刘邦无言以对。
果然是六国余孽。
嬴政不觉意外,甚至没有命各郡搜寻。
如此名不副实之辈,他不屑寻之。
年轻的张良看着洇成一团的墨迹,久不能言。
他自负才学极高。
他本不该在乎秦皇对他的定论。
“既不能谋其国,也未曾谋天下民”。
规则三:此群严禁谎言。
【秦念:回到话题,刘邦,你现在是立国的第几年?】
秦念没有继续点名文臣武将。
四个顶级人才足矣,继续盘点就很像在水时长。
虽然甲方看起来很好说话,完全没有追究昨天话题期间的违规问题。
但是打工人的职业道德和薪水挂钩。
显然,甲方给得太多了。
秦念打算等到刘邦的话题即将结束时,把其余的能臣放在一起发个长评。
从剧本逻辑上,可以理解为“后世秦皇命人整理汉初名将名臣,待话题即将结束时一并念出”。
【刘邦:第十年。】
纵是稳如刘邦,也难免有些紧张。
声誉榜第二的刘彻都被秦念从开始讥讽到将近结束,而他排名还不如刘彻。
【秦念:那韩信还没死。】
【刘邦:……】
这话一出,刘邦就知道要完。
淮阴侯很快就会死了。
然后秦念就会以韩信之死来讥讽他。
【刘彻:韩信谋逆,诛之何妨?】
韩信怒目。
因谋逆而被诛?
他只恨当初不听蒯彻之言,未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秦念:那你汉朝的将军可真有意思,能造反的时候不反,没兵权时就突发奇想决定反了,判断局势的能力这么差怎么就能功高震主呢?】
《史记》记载,韩信因谋反被诛。
秦念不认为韩信真的谋反,不是在质疑司马迁篡改史实。
汉高祖时期的历史,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只能通过别人的记录获知信息。
【刘彻:……】
秦念此言嘲的还不止是被削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的韩信,还有文帝将周勃下狱一事。
刘彻能说韩信谋反,是因为他从史书上看到的就是韩信谋反,故而没被天幕视为谎言。
但秦念以此话相讥,刘彻也知道说韩信谋反确实没那么合理。
【秦念:不过还行,你好歹没把锅推给吕后,把刘邦给摘出去。】
【刘盈:韩信死于阿父在外带兵平乱之时,与阿父有什么关联?】
刘邦叹了口气。
刘盈的确不适合当皇帝。
而两个时期的吕雉,都心寒如冰。
如此蠢笨无情的刘盈,竟是她生下来的儿子。
【秦念:要不你现在就禅让吧?禅让给吕雉就行,让她上来说话。】
【刘邦:咳。】
现在刘邦知道秦念所说的“其实还能更难听”是怎么个难听法。
【秦念:你爹滑头,你娘聪慧,怎么就能生出你?你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地扬二者之短而避其长?】
【刘盈:你你你!】
【秦念:结巴了?】
刘邦扶额。
原来之前也不是最难听的,还能更难听。
刘盈的民心一路下跌,已然落到中后位置。
“闭嘴!”
吕雉终于来到了未央宫,第一件事就是呵斥刘盈不得再言。
其实看到“禅让吕后”之说时,吕雉有一刹那的心悸。
但终究还是掩下了这个心思。
刘邦留下的臣子,皆向刘。
【刘恒:兄长只是过于纯孝。】
刘恒不忍看刘盈的民心如此之低。
他幼时也曾受兄长庇护。
【秦念:你也会对天下人说坏事都是娘干的,你爹冰清玉洁吗?你汉室的孝是这么个孝法?】
【刘恒:朕非此意!】
【秦念:你干的蠢事也不少,还没轮到你,别急着找骂。】
【刘恒:……】
刘彻默默闭上嘴。
他发现秦念对他确实嘴下留情了。
【刘邦:你认为朕应如何安置韩信?】
刘邦只能赶紧转移话题。
再这么下去,刘盈和刘恒的民心都没法看。
这两儿子可不比刘彻,不必担忧民心之变。
韩信……
若秦念有办法,他也想保下韩信。
韩信无大错,最大的错是太年轻了。
这一点太过致命。
这问题还真把秦念问住了。
韩信是个什么货色?
认为封地越多越好,多大的封地都敢领,完全不知收敛。
这只有始皇帝能治他——大秦压根不分封,所有人都没有封地,韩信就不会想封地的事。
情商不高但十分记仇,胯下之辱这种仇他不记,他就记被辜负的仇。
比如羞辱他的屠夫,他不仅不追究,还任命其为中尉。
但那个白养他数月的大冤种亭长,韩信衣锦还乡后赐百钱羞辱他“小人也,为德不卒”,也就是骂亭长做好事不彻底。
因为韩信很有可能不觉得自己是蹭饭,而是被养士。
才会觉得亭长不继续养他就是羞辱他,并认为这是比胯下之辱更严重的羞辱。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南昌亭长,怎么养得起士?
但韩信不管,他只要他觉得。
而刘邦重用韩信,这是真正的养士。
韩信也知恩图报,蒯彻劝他反他不反,这就是典型的战国忠义思想。
如今刘邦伪游云梦骗他过去把他抓了,还把他贬为淮阴侯,更有天幕透露的栽赃谋反并诛杀他。
韩信这得多恨刘邦?
心高气傲又不知死活,这就是秦念对韩信的评价。
要怎么安置这样的韩信?
【刘彻:你也想不出办法?】
秦念迟迟没有回应,刘彻就落井下石。
难得看秦念束手无策。
【秦念:但凡你家汉高祖有祖龙的声誉,朕何必觉得为难?】
【刘彻:他有声誉?】
【刘彻:朕说的不是声誉榜的声誉。】
想到始皇帝声誉榜排第一,刘彻只得补充道。
也就是现在也许不能直言始皇帝之事,不然刘彻非得问问是哪朝以暴秦之名二世而亡!
【秦念:朕敢说祖龙没有辜负任何一个功臣,你敢这么说刘邦吗?】
【刘彻:……】
刘彻倒是敢说,就是天幕不让他说。
未满十岁的韩信望着天幕,对“祖龙”心向往之。
“阿母,祖龙是谁?”
韩母认真道:“是大秦的君王。”
秦君没有辜负任何一个功臣。
信为其效忠,方能得善终。
看到韩信因功高震主,受诬谋反被杀,韩母对“汉高祖刘邦”敬而远之。
唯盼“秦念”能想出办法,救她儿一命。
嬴政的民心榜骤然上升十数位,依旧在群内诸君王中垫底。
秦臣热切地望向他们的君王。
没有辜负任何一个功臣!
这是他们的陛下!
嬴政压着嘴角,冷冷扫视一遍,众臣子纷纷低头,不敢与陛下对视。
【秦念:真是见鬼了。这么一位绝无仅有的兵仙,放在你们汉朝你们不敢用,还指望朕这个秦皇来想办法?】
【秦念:怎么,你们姓刘的大脑都不会思考?】
短时间内想不出办法,秦念果断外耗别人。
【刘彻:他要是来朕这里,朕敢用。】
【秦念:这种好事你也敢想?】
【刘彻:哼。】
韩信想了片刻。
落得如此下场,果然是因他未能得遇明主。
刘邦苦笑。
虽然被后世秦皇讥讽“不敢用”,但他确实就是不敢用韩信。
甚至遭受白登之围,被迫忍辱和亲,刘邦也不敢用韩信。
匈奴犯边,和亲可缓。
待到汉武帝时可异攻守之势一雪前耻。
用韩信……
大汉可能就没有以后了。

【刘秀:既然高祖已改立太子, 只要不给兵权,韩信或可于长安得享终老?】
秦念点名所有汉帝,刘秀不能再保持沉默。
【刘恒:……朕认为可以。】
咬咬牙, 提心吊胆几十年,刘恒觉得他能活得比韩信长。
但吕雉觉得不可以。
两个她都觉得不可以。
【刘盈:阿母说不可。】
秦念差点被刘盈笑死。
其实她之前直接开骂时有点心虚。
都是打工人,这么骂会不会不太好?
但秦念又想到要是完颜构进群,难道她也要和颜悦色吗?
于是还是决定开骂。
现在看刘盈所言,秦念就放心了。
打工人的敬业!
刘秀的主意虽然被吕雉否绝,倒是给了秦念灵感:
韩信是绝无可能再效忠刘邦,但韩信年轻啊!
刘盈甘为太后传话,正是因为秦念所言。
“你也会对天下人说坏事都是娘干的,跟爹没关系吗?你汉室的孝是这么个孝法?”
这句话让刘盈羞愧欲死。
或是察觉自己所言不妥, 又或是内心的隐秘被剖析揭露, 总之刘盈彻底放弃挣扎。
这皇位, 迟早是要交给恒弟的。
他又何必再与阿母相争?
吕雉这句“不可”是替另一个自己说的。
她所在的世界韩信已死。
对于年轻的自己,虽然太子从刘盈这个废物变成了刘恒,但刘恒年幼。
刘邦很快就会崩逝,届时还是她掌天下权。
留下韩信, 她将寝食难安。
韩信不会再被起用, 留下他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吕雉绝不答应此事。
【秦念:刘恒现在七岁,让他去拜韩信为义父,并让韩信教他兵法。】
【秦念:韩信重情,不太可能造亲手带大的养子的反。】
韩信绷着脸。
他知道这是后世秦皇的好意,但他不愿受之。
【刘邦:不能是太子太傅吗?】
【刘盈:阿母说可。】
秦念笑疯了。
吕雉拆台拆得好啊!
也对, 刘恒又不是吕雉的亲儿子, 帮刘恒认个爹她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这义父之说也不是秦念故意搞刘邦。
而是韩信现在肯定对刘邦极为怨恨, 区区一个太子太傅不可能拉拢他。
但太子义父就不同了,名义上直接变成皇帝皇后之下,万人之上,能很大程度上弥补王爵被夺的耻辱。
刘邦的反对也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刘邦不乐意的事情,恨刘邦的韩信就有可能答应。
对于韩信而言,让刘恒喊自己义父,就变成了报复刘邦的一种办法。
……等等,刘邦该不会是故作反对吧?
以刘邦老流氓的人设,这不是不可能啊。
秦念觉得群里还真是能人辈出。
【刘邦:……唉。韩信,你若是愿意就入宫觐见。】
刘邦认为韩信依旧会拒绝这个提议。
他太了解韩信。
所以他还得继续装作不情愿。
他越是不情愿,韩信就越有可能为了让他难堪,从而去接受秦皇的好意。
刘邦不在乎面子。
后世秦皇必然知道该如何配合他。
韩信确实不会去。
他本就无过,是刘邦不敢用他,却想用太子为义子束缚他,他为何要去?
哪怕这么做能让刘邦难堪,也难解心头之恨。
更别说他若是去了,就是贪生怕死、求生心切。
韩信不接受这样的耻辱!
【秦念:你汉室拜义父是让义父上门求拜吗?】
【刘邦:……】
刘邦继续装作很不情愿。
他不能直言不情愿,会被规则判定为谎言。
但此时的沉默,不就是“不情愿”吗?
此时不仅看不到刘邦的人认为他不情愿,就在身前的大部分重臣也认为他很不情愿。
【秦念:应该是刘恒自己去拜义父,韩信不接受就蹲在门口哭,逼着韩信认他。】
【刘邦:秦皇所言极是。朕这就让恒儿前往淮阴侯府,认韩信为义父,并拜他为太子太傅。】
刘邦藏好笑意,让语气尽量平缓。
这是秦念的提议,他千方百计想要救下韩信的性命,韩信就得顾念秦念的这份恩情。
如此这般,韩信才不会为了脸面拒绝太子。
天下人也都会知道汉室为了保下韩信,太子刘恒亲自去淮阴侯府哭着拜义父。
往后韩信若想造反,那就是他不义在先。
刘恒又是声誉榜排名相当靠前的皇帝,就算不能驾驭韩信,也可以一直不给他兵权。
不会像刘盈那般软弱犯蠢。
有韩信在侧,也能稍微制衡皇后。
刘盈的处境,刘邦看见了。
此时七岁的刘恒完全不觉得为难。
十日之前,他还只是个不受重视的皇子,需事事小心时时谨慎。
拜兵仙为义父——倘若日后能以韩信为将,征战匈奴。
未尝不能雪阿父之耻!
甚至有韩信为义父,他或许就不会像兄长那般,连说话都要为……所控。
皇后吕雉不明白另一个自己为何说可。
太后吕雉凝视着天幕。
冒顿对她的侮辱,她绝不会忘。
既然有起用韩信报复冒顿的可能,她就替以前的自己做主,试上一试。
韩信神色略微缓和。
其实还是极为不情愿……
那就让大汉的太子在门口多哭一会。
【秦念:所以最后还是朕出的主意?要你们这些汉帝有何用?】
刘彻冷眼看天幕。
在他看来,即便是“兵仙”韩信,也不能让他命太子去哭求拜其为义父。
也就只有秦念这种开国君王,才会和高祖共谋这般行事。
【刘邦:能者多劳,能者多劳嘛。】
韩母松了口气。
她极为感激秦皇救她儿性命。
“韩信,以后你要去效忠秦君。”
“诺。”
小韩信认真点头。
【秦念:既然你人在长安,韩信还活着,那陈豨现在就还没造反。】
秦念先谈韩信,自然是因为太惋惜兵仙之死。
如今韩信保下来了,刘邦的剧本里的平乱倒是简单不少。
【刘邦:下一个造反的人是他啊。】
刘邦与秦念交谈的过程中,还安排好了护送刘恒去淮阴侯府的人员。
韩信之事,宜早不宜迟。
此刻他已然发现,秦念先说韩信之事,不只是因为秦皇惜才——
好在这样的始皇后人是生在后世。
若秦念身为秦二世,刘邦不认为天下能起反秦之势!
而此刻陈豨两股战战。
光是韩信重新为刘邦所用,这一点就已足够可怕,更别说天下之民皆可见刘邦位列声誉榜前九。
当韩信确定不会被杀后,刘邦的民心又迎来了一波上涨。
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秦念:他早已与韩王信部下暗中勾结。九月就会自立为代王,次年冬天就兵败而亡。与匈奴勾结劫掠华夏,死不足惜。】
像这种等级的造反,在天幕设定下非常好处理。
谁会追随注定败亡的人造反?
白登之围源于韩王信投降匈奴后联匈攻汉。从刘邦听到陈豨会反时平静的态度来看,秦念判断此时大概率是陈豨称病不肯奉诏入京之后。
【刘邦:燕王、梁王,朕命你们即刻领兵诛杀陈豨。赵代两地军民不随陈豨起兵者无罪,参与平乱可按照功劳予以封赏!】
燕王卢绾恭敬领命,立即召集大臣准备出兵。
梁王彭越原本因为燕王臧荼谋反被诛杀、韩王信投奔匈奴、赵王张敖被废、楚王韩信被削而惶惶不可终日。
见到韩信受诬谋反被诛后,更是确定刘邦有削除异姓王的想法。
但如今见韩信从被软禁转变为太子太傅,甚至还是天下皆知的太子义父之后,彭越反倒不再感到恐惧。
“大王,陛下没有恢复韩信楚王的封号与封地,他还是想要削异姓王啊!”
部将扈辄连忙劝说彭越。
彭越知道扈辄一心想劝他造反,但他就是不想造反。
以前不想反,现在更不敢反。
“如今韩信性命无忧,陛下得天意和万民的认可,如果削除我的王位就可以保全性命,我愿意这么做。”
说完他就开始安排军队将领,准备亲征。
【秦念:刘恒,别装死。】
【刘恒:……】
刘恒头疼,此事着实不好叙说。
权衡再三之后,刘恒才斟酌着开口。
【刘恒:燕王卢绾,诛杀张胜。他将会诱骗你投降匈奴,你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后经常被蛮夷劫掠,最终客死异地。】
张胜脸色剧变,连忙申辩:“臣什么都还没有做,刑不及未罪之人!”
“孤没有后世秦皇的胸怀。”
卢绾下令将张胜斩杀。
天幕禁止谎言,卢绾知道刘恒所言非虚。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