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by金乔沐
金乔沐  发于:2025年11月06日

关灯
护眼

她的话说得极其漂亮且实际,既表达了担忧又展示了抱负,还给 吕公利益承诺,这让她的请求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野心,而是一笔值得投资的交易。
吕公深深看了自己 的女 儿一眼。这位会相面之术的父亲,似乎在重新认识这个女 儿,又似乎从她身上 看到了“贵人之气”。
吕公的语气多了几分 郑重:“娥姁,陛下诏令,绝非儿戏。学宫初立,正需榜样。你有此志,实属难得。律令典籍,我为你去借。若有疑难,我带你去找萧何解惑。只是......”
他略一沉吟:“娥姁,此事千难万难,非仅有才学即可,还需坚忍之心,你......”
“女 儿明白。”吕雉斩钉截铁地接过 话:“无论结果如何,女 儿愿承担一切,绝无怨悔。只求父亲成全,予我一试之机。”
她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学习重点将是秦律、算术、时政策论。
她会充分 利用吕公能 给 予的所有资源。
报纸带来的信息,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她被 压抑的野心与 才华。
在她的人生规划里 ,前往咸阳,依靠自己 的才智博取功名,已成为第一优先、绝对主导的目标。
婚姻之事,与 之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
她会成为这项政策最早、最坚定的响应者之一。她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巨大,但收益也最大。
她,吕雉,绝不会错过 这个机会。
她不会再去纠结于 “刘季妻子”这个身份,而是要全力争夺“大秦第一批女 官”乃至“始皇近臣”的头衔。
她要和男人争权夺利。
包括她的丈夫。

“神使, 请随我进宫吧。”
蒙毅站在骊山陵墓的 陶俑区,对正在发呆的 林凤至说道。他 一边说着,一边半弯着身体, 做出请的 姿态。
他 的 动 作 并 不 强硬,眼前这个堪称神奇的 女人为 大 秦带来的 改变足以令每一个忠于大 秦的 臣子对她心悦诚服。蒙毅还 是在她尚未发迹时就见证过 她的 奇迹。那漫天的 烟火和飙升的 水稻产量依旧让蒙毅心驰摇曳。
他 的 目光不 着痕迹地在林凤至和林凤至对面的 女性陶俑身上来回, 蒙毅心下一动 。烧制完好的 陶俑具有林凤至的 神韵和特 征,身上的 服饰酷似她在湘山祭祀时的 衣服。
不 敏感的 人也能发现两者之间的 相似之处, 更何况蒙毅这般心细如发的 人。
为 何要做一具与自己相似的 陶俑?又为 何神情看起来如此空洞和茫然。这可不 像是在湘水流域那个神气十足、活力四射的 大 巫了。
是在温泉宫住得 不 舒心吗?还 是骊山的 哪个邢徒民夫亦或者官员触怒了她?亦或者她思念家乡?
蒙毅瞧着林凤至年 轻的 面容, 一一否定了自己提出的 疑问。
温泉宫侍候她的 宫人是精挑细选的 、细致耐心的 人, 骊山的 民夫邢徒受了她的 恩泽,谁不 将她视为 神明?
至于思念家乡,蒙毅思忖, 她从湘山带来几个族人,一个去其他 地方做纺织女官, 一个在咸阳学宫上学。若真是思念至极,也未尝不 可叫柯珞人举族搬迁至咸阳。
蒙毅细细打量她。
她的 眼神沉静而倦怠,脸上浮现的 是一种介于微笑和感伤的 复杂情绪。
这般的 内敛、安静,不 由得 让人想去探究她面容之下是否心伤。
蒙毅垂眸, 将疑惑按在心中。
“上卿,好久不 见了。近来可好?”林凤至注意到蒙毅,眼波流转, 整个人仿佛活了过 来。
“托神使的 福,近来确实是有些忙。”见林凤至神情疑惑,蒙毅解释道:“自陛下从神使处回到咸阳后,陛下似有所悟,有意修改大 秦律法,近日来召集了许多精通律法之人......”
蒙毅作 为 始皇帝的 秘书, 也算精通律法,且还 是个执法者,自然也在召集的 人群之中。
他 旁观多日,从陛下松动 的 态度和大 多数原本沉默的 官吏中读出了他 们的 意思。
始皇帝翻看廷尉的 处理卷宗常常出神。
他 的 目光很 少为 底层的 黔首停留。
他 并 不 在乎他 人评价他 为 暴君还 是仁君,但他 在乎大 秦是否能流传后世,自己的 寿命能否延长。
眼见着自己似乎后继无人,他 必须得 凭借自己的 威望,把后人的 路也开辟出来。
否则,到了下一任君主,若是彼时君主没有足够的 魄力,祖宗之法,谁敢轻易嬗变?
始皇帝一遍遍地看着卷宗,细数着大 秦因为 肉刑、连坐失去了多少能用、能创造价值的 民力,心中就无法抑制地惋惜起来。
战时需要将所有能动 的 资源都汇聚起来,劲儿往一处使,然而如今,恰如林凤至所言,时代已然在变化之中。
林凤至已经让他 看到了新的 契机。新的 世界需要更多的 力量参与进去,越多越好。
纺织大 业缘何没有全国推广?
不 就是局限于人手不 足和原材料不 够吗?
倘若一直沿用法家的 严刑峻法和以吏为 师,人才从哪里来?百家不 鸣,谁能制造出更得 用的 器具?谁去培育更多的 丝麻和麦种?
这还 只是纺织。
冬麦、军队、盐、糖、铁骑、磨盘......
天下何尝不 是处于一种巨变之中。旧法,确确实实不 能在巨变之中适用。
实用主义的 始皇帝与各个精通律法的 臣子交流后一合计,还 是得 变。
诚如林凤至所言,始皇帝也察觉到了自己统治之下的 暗流涌动 ,更别提玄鸟和林凤至的 明示,他 有自信能弹压反意。
可往下一看,他 不 禁心生疑虑,他 的 崽子们似乎大 概也许撑不 起来。
嬴政无语之余,只好再往下看看。
他 的 孙辈当中,孩子最大 的 当属扶苏的 女儿嬴元熙。其余的 还 小,看不 出什么。嬴政倒也不 厚此薄彼,能自理的 孙子孙女通通都送到咸阳宫里。嬴政也不 是那种喜欢带孩子的 ,索性只在他 们上课的 时候去看看。
嬴政背着手在窗外看了两眼,没觉察出什么天资聪颖的 小孩。倒是小孩儿们发现他 之后一个个噤若寒蝉,怕他 得 很 。
无聊之下,他又投身工作之中。
除了始皇帝有意修改律法,废除肉刑和连坐,其余感受到这股涌潮的官吏也渐渐冒了出来。
并 非所有人都喜欢严刑峻法。
即便 是身为 执法者的 官吏,也不意味着都喜欢肉刑和连坐。
判案时,寻常时候便 是战战兢兢。因为 一个小小的 误判或量刑偏差,不 仅罪犯者本人会被处以割鼻、断足之刑,作 为 经办官吏,也可能因“失刑”罪被追究,甚至牵连家人。
连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 利剑,迫使官吏宁可错判、重判,也不 敢轻判。执行肉刑时,现场的 惨状也让他 们心理负担极重。这也是难免的 ,一般人看到自己同类被凌虐,是会推己及人、很 难产生什么正面的 情绪的 。
于是,当雄伟的 君主有意废除肉刑的 时候,这些缄默的 官吏终于发出了他 们的 声音。
蒙毅也惊奇地发现,赞同修改律法的 人竟然不 在少数。
他 寻了个相熟的 小吏,询问他 对更改令法的 意见。
那小吏踌躇半响,思来想去,觉着蒙毅不 至于钓鱼执法,索性坦言道:“蒙上卿,同僚若是犯罪,在下可能不 知情却被牵连;押送刑徒途中有人逃亡,全队官吏可能都要被处死。若是真能废除连坐,又何至于令我这般自危?我身为 官吏尚且惧怕,更何况普通人。”
蒙毅执法严明,恪守法度。此前因此与赵高有过 龃龉。听完小吏的 话 ,他 也不 由得 恍然,废除肉刑和连坐、改变严刑峻法,对普通人来说是带来了切身的 、实实在在的 好处的 。
他 加入了修改律法的 队伍。
虽然工作 忙了许多,但他 更深切地接触到了普通官吏乃至普通人的 世界。
林凤至惊讶之余又觉得 在意料之中。
嬴政就是这样 一个敢为 人先,发现问题立刻改正的 帝王。只要你说服他 ,即便 是盛怒,他 也会采取你的 意见。
当初嫪毐叛乱,始皇帝的 母亲赵姬为 其大 开方便 之门。平复嫪毐之后,嬴政将赵姬驱逐出咸阳,迁往雍城的 萯阳宫囚禁起来,几乎断绝母子关系。
他 还 下令:“以太后事 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意思就是说:有敢为 太后之事 进谏的 ,一律处死,还 要用蒺藜刺穿他 们的 脊背。
尽管他 下了严令,但仍有人冒死进谏。先后有二十七位大 臣因进谏而被处死。
来自齐国的 客卿茅焦继续冒死进谏。他 并 没有直接批评嬴政不 孝,而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分析利弊。
“陛下您的 行为 让天下人认为 您嫉妒、不 慈、不 孝、像暴君夏桀商纣一样 。各国若因此事 而不 再向往秦国,谁还 会来归附呢?我为 您感到担忧!”
茅焦的 话 点醒了嬴政。他 意识到,“孝道”是当时重要的 政治道德标杆,即便 赵姬有错在先,对母亲不 孝还 是会严重损害他 作 为 一国之君的 形象,让六国之人认为 他 是暴君,从而阻碍他 统一天下的 大 业。
简而言之,他 还 需要孝道这块大 旗。
于是他 从谏如流,捏着鼻子亲自前往雍城将母亲赵姬迎回咸阳。他 将赵姬安置在甘泉宫,恢复了她的 太后身份和待遇。
林凤至出神地想,那真是太好了。
严苛的 秦法,终于要为 辛苦生活的 百姓们开一道口子了。
“说来,扶苏公子自冬麦丰收之后,也在研读大 秦律法,多次去咸阳学宫中听张苍等人讲学。”
林凤至对此也有所耳闻,说一千道一万,她至今留在咸阳除了寻找回去的 方法之外,不 就是想着要以自己的 知识去改变和建设大 秦吗?
如今听闻大 秦上下一心,仿佛回到了为 了一统六国而努力前夜。每个人都为 了明确的 目标而奋进,第二天就能看到希望的 浪潮涌现。
这样 的 心气神,再一次,出现在了大 秦。
“扶苏?”林凤至困惑,是什么让崇信儒家的 扶苏接触和深入学习法家思想。
而且,在林凤至印象当中,扶苏还 是那个因为 淳于越触怒始皇帝被禁足的 扶苏,几月不 听消息,竟然转投法家了吗?
蒙毅神色微敛,神使不 在乎朝局如何变化了。此前纵然咸阳宫中有千变万化,都会主动 地接收相关的 讯息。
而如今,扶苏入咸阳学宫深研秦法月余,她竟似乎才知晓此事 。
她在咸阳学宫读书的 族人呢?连祁也不 关心了吗?
蒙毅心中波澜迭起,面上却笑道:“公子为 陛下有意废除肉刑而欢欣。”
扶苏本就主张怀柔,担心严刑峻法会导致天下民心不 稳,废除连坐和肉刑,完全合乎他 的 理念。
再加上嬴政在冬麦一事 之中也彻底地点醒了他 ,他 深切地意识到,儒道法墨,一切都是为 了大 秦的 延绵而存在。不 独乎儒家抑或法家。
然而他 内心深处存在的 仁并 不 为 冬麦一事 产生的 波折而消磨,反而因为 更加贴进民众而愈发火热和真挚。他 更深切地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 人们,了解了他 们的 痛苦。
他 的 能力、手段比不 上他 的 父亲,但唯有看见黔首、认识黔首、想要善待黔首这一点,他 自诩在他 父亲之上。
为 此,他 不 惜顶着某些朝臣和宗室若有似无的 嘲弄,请求始皇帝让自己加入废除肉刑和连坐的 人员之中。
林凤至的 目光变得 柔和,她瞥过 端庄肃穆的 陶俑,看见正在制作 兵马俑的 众多民夫,还 有更远的 、默默挥洒着汗水的 人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说:“走吧,我们入宫吧。”
第55章 街巷熙攘,车马很慢。 ……
街巷熙攘, 车马很 慢。
“让一让!新磨的豆腐——”一个清亮的声 音伴着豆香飘进车厢。
林凤至于车内掀开帘子,望向繁荣的咸阳城街巷。。
她第一次踏入咸阳城时,内心怀揣着回家的希望, 再加上扶苏和冯去疾的倾力相迎,她其实并 未感受过咸阳民众的生活。
那 时, 她的车架在始皇帝后,迎面而来的是属于大秦的威严和肃穆, 还有偶然瞥见的脸色困苦的百姓。后来乘着马车离开咸阳, 看见的是李斯门前的盛况。
今日, 离她来到咸阳竟然快一年了。
她由衷地在鲜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名为希望的东西。
马车缓缓驰入街巷,只见一对夫妇正合力推动磨杆,乳白的豆汁从石磨缝隙间渗出 , 顺着凹槽汇入木桶。他们身后,是排队等着使用磨盘的人们。
“那 是陛下令少府在咸阳街头巷尾监制的磨盘。若是在渭水河畔居住的人户, 还能用得上水力磨盘。这些都是托了神使的福。”蒙毅见她神情和缓,不由解释道 :“墨家的几 位先生,对磨盘又改进了些许。黔首们若是想用磨盘,不拘是磨麦还是豆, 只需付给一捧粟米。”
林凤至看向一旁林立的各种面食店。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大秦上层,尤其是始皇帝喜欢吃麦子磨出 制作的面食和豆腐已经不是秘密。谁不想跟风尝一尝连始皇帝都为之沉迷的食物?
这一年来始皇帝作息规律饮食合乎自然, 又按时做五禽戏,想来他的身体素质好了不少。
他溢于形表的改变和肉眼 可见的精神气被朝臣和民间解读,大家一致认为神使带来的豆腐和面食能被始皇帝钟爱一定是因为它 们能使他长寿。
于是赏味之余,不免心中也抱着难以言说的期待。
面食店内的人不少。
林凤至会心一笑,今年冬麦丰收,大秦百姓的餐桌之上又多了一种可以选择的、姑且能说是美食的食物。
放眼 望去, 馒头、面条、包子等等面食不一而足。
面食还是自上而下地席卷了咸阳,提前一千年风靡陕西。
可惜辣椒还没有引进,少了油泼辣子面甚是可惜。
一个身着咸阳学宫服饰的学子买了两个包子,店家用油纸给她装好递给她。学子也不着急吃,反而饶有兴致地研究起了油纸,随后才一口 咬下包子,暄软中带着肉香。
造纸术的效率提高 之后,相关的工匠继续研制纸的派生产物。
质地粗糙、结构松散的用于包裹、衬垫,而材质坚韧、表面光滑的纸张则用于书写。
纸张的制造已经大大突破材料的限制,从麻到树皮,从桑树皮再到竹子,每一个原材料的增加都是纸张蓬勃生产的见证。
起初造纸术的诞生还需要林凤至从记忆当中慢慢梳理 ,等到成功之后,墨家弟子和工匠们就开始自发地进行 材料更迭。
造纸术的官坊越开越多,初时只能供给始皇帝个人使用且价格高 昂,如今,即便 是咸阳摆摊的商户,也能用油纸包裹商品。
马蹄声 哒哒。
林凤至听 见那 名学子的同伴与她交谈。
“娥姁,张先生昨日布置的策论你可有思路了?”
林凤至骤然回首,紧紧盯着那 名身着咸阳学宫服饰的女子。
她有一张符合秦代审美的鹅蛋脸,显得端庄而有福气。她的眼 睛不算大却很 明亮,带着一股超脱年龄的沉静和坚韧。
她偏头咽下肉馅,眸光闪动:“昨日张先生讲解《田律》修订案,说连‘弃灰于道 ’的刑罚都要减轻了。我想,也许张先生是想看看我们对近日朝政热议的减轻刑罚有何看法,咱们有朝一日能入地朝堂,怎能不去看看朝局是何走向......”
树影在她们年轻的脸庞上跳跃,像是跃动的希望。吕雉的眼 眸中展露出 惊人的锐意 。
马车渐渐远去,林凤至再听 不见二人的交谈,眼 前却不断浮现 吕雉的容颜。
娥姁。吕雉。
吕雉和刘季怎么样了?刘季在百越立下战功得封百将,吕雉又千里迢迢来到咸阳,却不是做宅中夫人,而是身着学子服饰。
吕雉、咸阳学宫学子,真是奇妙有趣的组合。
林凤至想着刘季和她,吕雉也同样想着刘季和他书信当中言说的贵人。
在下定决心参加大秦第一届科举之后,吕公将家中一切资源砸到了吕雉身上。吕雉也没有辜负吕公的期待,展露出惊人的天赋和坚韧的毅力。
沛县的名人大家都被她拜访了个遍,她如饥似渴地从他们身上汲取学识,不在乎其他人的冷言冷语。她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科考涉及到的所有学识一一融入自己的骨血。
她学得让吕公为之悚然。吕公拎着那份高价买来的写着女子能科举做官的报纸,叹了口 气,让吕媪给吕雉的饭食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既然女儿欲做一鸣惊人的凤,他如何能拖后腿。
在意 识到沛县无法再让自己寸进一步后,吕雉果断写了一封书信给刘季。
她在信中先是恭维刘季,说他此次南征,名动咸阳。沛县上下,都在传颂他的功绩,说他不仅善战,更善攻心,以糖业安百越,乃不世出 的良策。
紧接着,她将话题转到自己身上,只道 是素日在家乡,只知操持家务。如今方知天地广阔,学问如海。刘季在外 为陛下开拓疆土,而她在内,却恐见识短浅,将来……恐难与他并 肩,应对风云变化 。
吕雉顺势提出 自己的需求。愿能有机会,以仆役或侍从之名,随某位大家夫人出 入咸阳学宫书阁。
她在信中姿态放低,说,哪怕只是帮忙整理 竹简、清扫尘埃,也能耳濡目染,多识几 个字,多懂一些道 理 。来日无论是官场应酬,还是于他们未来的子嗣,总归是有些益处的。
刘季收到信后不置可否,在妻子堪称柔软顺和的语句中看到了妻子的野心和智慧。
吕雉不甘于只做一个内宅妇人。这份心气,他欣赏。
而且,她的话句句在理 ,一个更有见识的妻子,确实是他在咸阳这个权力场中的助力。随后,他想起了林凤至和蒙毅。
林凤至和蒙毅,是他官场上的贵人。
林凤至为自己的族人小水背书,让她能够依靠她在官场官运亨通。蒙毅不忘在百越战争胜利之后为观月请功,让观月连升几 级,在咸阳学宫独立成院。
作为与这二人关系匪浅之人,刘季表示向他们看齐。
于是,怀着不可名状的心情,刘季为吕雉要来了一个咸阳学宫学习的机会。至于然后如何,只看她自己能到什么程度。
此时,吕雉望着驶向咸阳宫的马车若有所思。
马车上,是代表蒙氏的族徽。
夏日的咸阳有些许闷热,宫殿四角放置的冰盆很 好地中和了这一点。宫女手持团扇,将冰凉的气息拂向殿内。
而冰盆中的冰,来自于墨家的硝石制冰之术。硝石制冰则是胜宽等人研制火药,一次次的改进中研发出 了的附带产物。
巨大的铜鹤灯盏吐出 明亮的火焰,将大殿映照得金碧辉煌。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与烤肉的诱人气息,编钟磬石奏出 恢宏雅乐。
林凤至到时,宴席已经铺开,只等她和始皇帝入座。
她跟着始皇帝后面,无声 地打量着殿内的人们。
席上众人几 乎都是熟人。
李斯、冯去疾、王贲、扶苏、治粟内史……
治粟内史下首是冯尹与一个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肤色尤为白皙。
林凤至多看了两眼 ,此人应当就是祁所说的张苍张先生。
王贲之下是此次百越征战的大功臣,章邯、刘季以及赤粟。
胜宽、许刍等人或因改造工具炼制火药有功或因种植冬麦提出 轮作有功,总之,与林凤至一起来到咸阳的这一批人,几 乎都在大秦做了官员。
尽管是夏日,始皇帝的衣着依旧层叠规整,一丝不苟。
他身着一袭用玄色轻绢制成的深衣,衣料在光线映照下,随着他的动作泛出 幽深而高 贵的光泽。衣襟、袖口 与下摆处,用金线精密地绣着玄鸟与山峦的纹样,宽大的袍袖自然垂落,既遮掩了身形,也倍增了天威难测的气势。
他头戴一顶高 耸的通天冠,冠体以黑漆细竹为骨,外 裱玄帛,使其在夏日保持挺括而不闷热。冠缨系于颌下,更衬出 他面容的冷峻与威严。
随着始皇帝和林凤至踏入殿内。
诸大臣纷纷起身致礼。
百官如同被风吹过的麦浪,层层跪伏下去。动作整齐划一,衣料摩擦发出 沙沙声 ,环佩轻响,无人喧哗。
始皇帝的目光略过末尾处的不远万里赶来奔赴宴席的诸子百家名士,心中不由得一哂。
如今正是八月,只怕报纸下发之后,诸子百家的名士们一经得知始皇帝开辟了咸阳学宫,似乎有意 重现 稷下学宫的风采。又在报纸上见到农家、墨家的著述,他们顿时坐不住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汇聚到了咸阳。
诸子百家再如何看不上大秦,如今不也得坐在他的治下?
儒家、道 家、墨家、阴阳家、农家……
不论是谁,都要在他的大秦发光发热。他们的价值,则由他来恒定。
始皇帝踏上丹陛,望着众人低垂的头颅,道 :“诸位爱卿,与朕共同庆贺吧。”
始皇帝今日心情极佳。他威严的脸上难得地带着一丝舒缓的笑意 ,举爵的频率也比平日高 了不少。
林凤至默默吃着,侍候她的宫人还是第一次侍候她的那 一个。
上次他向她解释青玉五枝灯的由来,这一次他殷勤布菜之余,更添几 分尊崇和敬仰。
黑漆案上,最引人注目的便 是那 块在牛腩羹中颤巍巍、饱含汤汁的 “太牢镶豆腐” 。
其实就是将豆腐与牛腩一同炖煮,不知始皇帝的御厨如何制作。总之豆腐饱吸肉汁,口 感嫩滑,牛肉亦是入口 即化 。
宫人见她目光停留久了,不由得低声 在她耳边说道 :“这道 菜陛下近些日子很 是爱吃,想来是因为神使的缘故。”
林凤至:?
“神使怕是不知,北疆传来军报,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再次取得大捷,匈奴主力远遁漠北,不敢南下而牧马,北疆暂宁。”
林凤至心道 ,这又与她有什么关系?又和秦始皇喜欢吃牛腩豆腐有什么关系?
“蒙恬将军之所以对匈奴大胜,都是因为神使您推进了马蹄铁马镫马鞍,咱大秦将士的骑术比匈奴还要高 。神使带领墨家诸位贤才所做的火药,不光是百越战场用上了,北疆也用了。”
大秦的版图空前扩张。
却不必担忧粮食够不够吃。因为今岁关乎国本民生的冬麦在关中新法试种成功,这预示着来年粮秣有望更加充盈。
宫人原本家境贫寒,他尝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由衷地感谢大秦能够有这样一位神使,能让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是这样想,始皇帝对神使的态度就更加热烈。
嬴政严格遵照林凤至所说,规律作息和饮食,丹毒慢慢在身体里排解,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轻盈和有力,他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思维也变得敏捷。
他越相信林凤至,就越遵照她的建议,越按时执行 ,得到的回馈就越正向。
发展到现 在,吃穿住行 ,几 乎都离不开林凤至。
所以宫人才说,始皇帝喜欢吃太牢镶豆腐也有林凤至的缘故。
林凤至扬了扬眉,吃下一块冰镇的甜瓜。
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农家与墨家的席位较为靠近,两方人士交谈甚欢。
自从始皇帝推行 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标准化 器械制造的政策后,农家献上的精耕之法与墨家擅长的器械制造都有了用武之地,关系自然亲近。
更何况,两家都是通过林凤至的关系才在大秦得以重用,彼此之间只会更加亲近。
席间,他们讨论的依旧是如何改进农具,以及上月造纸坊印刷出 来的本派的学术著作的情况。
胜宽不无得意 :“大巫这几 日已经帮我们看了,我们墨家马上就可以出 书了。”
许刍不语,一味地用那 还带着墨香的《农政全典》给自己扇风。
其余的农家弟子有样学样。
相里梁翻了个白眼 ,气得狠狠饮下一盏酒。转又偏头敦促胜宽:“快点弄出 来,我可不想一直看他们炫耀。”
农家依旧不语,装模作样的翻开《农政全典》看,一边发出 啧啧的声 音。
看起来真是交谈甚欢、十分亲密呢。
比起农墨两家的自娱自乐,相比之下,儒家的席位则显得格外 “活跃”。
几 位大儒频频向皇帝敬酒,颂扬之词不绝于耳。
原因无他,始皇帝近来透出 风声 ,有意 在修订秦律时,考虑废除一部分沿袭自旧时代的残酷肉刑(如黥面、劓刑)和过于严苛的连坐法。
方才知道 这个消息,叔孙通扼腕叹息:淳于博士,你殉道 早了啊。
这对于一直倡导“德治”、“仁政”的儒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信号。
一位白发老儒颤巍巍地起身,高 举酒爵,声 音洪亮:“陛下功盖三皇,德超五帝!昔尧舜禹汤,亦不过使民安居乐业。然陛下北逐胡虏,南平百越,使书同文,车同轨,行 同伦,此乃万世未有之功业!今又体恤民命,欲除苛法,其仁德之心,堪比先代圣王啊。”
这番露骨的谄媚,直听 得一些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叔孙通虎躯一震,满目惊诧地望过去,他们儒家还有比他更会舔的人了?
不过,仁德?这是能对始皇帝说的吗?这老儒也真是闭眼 夸了。
叔孙通立时起身举起酒杯,双眼 中燃起战意 ,声 音如同歌咏:“陛下之功,早已超越昔年尧舜禹汤。先代圣王不过治世百里、千里,陛下却一统寰宇。今又欲除苛法,此乃亘古未有之圣举!此乃可使天下海晏河清之举,臣为陛下贺!为大秦贺!”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