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抖了抖蓑衣上的雪:“管他呢。他都 去 捞人了还能是什么好 货?”
“三老对他啊可尊敬了。”
“咱家可是有女儿的,真 让他说的那样女主内,咱女儿日子就难过 了。我还想 等女儿再大一点让她跟阿禾学刺绣,再进官坊去 。”
“那官坊还招人?”
“阿禾说她的上官说了,官坊会从咸阳开到其他地方。咱们早做准备,准没错。”
“欸欸。”男人讷讷应是,又说道:“弄完这一道咱就回 家。”
大雪绵密,寒风冷肃,两人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他们身后的夯土官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奔向咸阳宫中。
第46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
章台宫的铜兽在 寒气中寥寥生起白雾, 始皇帝案前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
从竹简换成纸张,确实 节省了很多处理政事 的时间。始皇帝还没有体会到纸张的其余妙用,但仅此一点也足够他放松许多。
林凤至目前产量不高, 不能全面供给官府,只 能先 仅供始皇帝使用。
始皇帝召见了扶苏。
扶苏近日来为种植冬麦的事 忙得 不可开交。亲自上手了农耕事 宜之后 , 才发现这也是一门 很深的学问。
他作为长公子,自幼生长在 于咸阳宫阙, 接触的是典籍、儒生、权谋和礼乐。
他直接面对了大秦最广大的群体——农民。播种、管理、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 凝结着汗水。他深刻体会到农民在 沉重赋税和徭役压力下维持生计的不易, 这远比奏章上的数字更能触动心灵。
曾经书 本上的“重农”思想变成了具体的行动。秦以耕战立国 , 粮食是支撑庞大帝国 机器的绝对命脉。亲自参与粮食生产,让他切肤感受到农业对于国 家存续和强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农为邦本”绝非虚言。
他在 农官的指导下, 系统地学习了节气、观察土壤墒情、了解选种、应对病虫害和旱涝灾害等等农业相 关知 识。
这迫使他从理论走向实 践,培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种植冬麦并 非单打独斗, 涉及到协调人力、分配工具、安排农时进度、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农业的核心不仅是土地和技术,更是人。他更能理解体恤民力、爱惜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亲自管理种植冬麦,对扶苏而言,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向下扎根的历练。它拉近了他与帝国 真实 面目的距离, 使他从高高在 上的储君候选人,变成了一个脚踩泥土、理解民生疾苦的潜在 统治者。
它填补了宫廷教育与现实 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赋予了他书 本和朝堂无法提供的实 践智慧、务实 精神和微观管理能力。
别人对他近期的成果满不满意他不知 道, 他自己是挺满意自己的改变的。
他所想要的仁政也不再虚浮于表面,而是有了更精准的目标。
甫一进入殿中,就被劈头盖脸扔了一道折子。
扶苏不明 所以,但很诚实 地滑跪。
父子相 处多年 ,他也算是了解他阿父的脾性。有时候不顺着他父皇,只 不过是心中坚守的准则不同 。
这样无缘由地扔折子, 一定是他这边出了大的差池。
他一边跪着一边打开折子看。
上面写着关中某县县令,未按照农官指导,在 恰当的时日栽种麦子,又未按照播种的深度加深三寸,导致麦子未能及时发芽。
整个县都 是如 此。
他们认为秋种春收有违天时,是为妖稼,又不敢明 面上反驳来自朝廷的命令,于是想出了这个阳奉阴违的法子。
扶苏派去的农官被他们蒙蔽,竟未查清也未上报,听信了该县县令的措辞,一个劲儿地钻研哪里出了问题。
他从麦种找到土质,又从天气找到肥料的比例,就是没想到是人心的问题。
直至今日被始皇帝揭露在 他的眼 前。
这是扶苏的失职,扶苏承认。他还未俯首谢罪,马上又被折子上的下一句话惊骇到。
上面说,他信任的儒家背刺了他。
什 么叫做“宿根越冬乃得 嘉穗,犹君子守节终遇明 时”?
所谓君子守节,岂非暗喻等待明 主。什 么时候是明 时,他一去推广种植冬麦就是明 时,那把始皇帝放在 哪里了?
什 么又叫“公子施仁政于井陌”?
公子施仁政,那皇帝便是暴政吗?
这在 始皇帝眼 里与谋逆有什 么区别?
他每每都 在 强调是奉陛下之令,巡视时也带着陛下所赐的节信。弱化自己在 整件事 中的地位,尊崇父皇的决定,表明 自己只 是执行者。
儒家是想干嘛?眼 见着父子关系有所缓和,迫不及待想要让他决裂吗?
扶苏伏地,沉声道:“儿臣请罪。”
始皇帝批阅奏折的效率上来之后 ,在 休息的间隙也有心思逗一逗蒙毅送的那只 鹦鹉。
鹦鹉吃得 好了,长得 毛光水滑,现在 是真飞不起来,一个劲儿地谄媚:“陛下圣恩,陛下圣恩。”
始皇帝修长的指节曲起,拂过鹦鹉身上亮丽的羽毛,眼 睫轻抬:“你罪在 何处?”
他的声音并 不高,却让满殿的人屏息。
章台宫烧着地龙,扶苏手脚却发凉。
此刻他的头颅紧贴宫砖,他慢慢抬首,望向御座上的始皇帝,他说:“臣有失。儿臣监农政而吏害稼,虽非亲为,其罪在 臣。请削封三百户,夺车骑仪仗,以谢天下百姓。
“臣有罪。罪在 耳目壅塞,罪在 德薄招谀,罪在 惑乱黔首。儒生假臣之名倡‘守节明 时’,此乃曲解天时也。陛下扫六合正四时,今即煌煌大清明 时,何待之有?儒生所言臣‘施仁政于井陌’,一派胡言。关中冬麦抽芽皆是因陛下与神使授新法与农具,谁人不知 ?
“还请父皇明 察。”
扶苏再次深深叩拜。
始皇帝的耳目早已经告诉过他,扶苏巡视之时始终强调“陛下常忧民食”、“皇帝垂恩”等等话语。嬴政也自信只 要他在 一日,普天之下无人敢做造反的事 儿。
扶苏这几月的行为处事 ,始皇帝实 际上是满意的。
他以试点渐进、赏罚并 用的原则推行种植冬麦,符合大秦“询名责实 ”的传统。看来,即便是更偏向儒家,他也在 不自觉当中对法家治理术运用合格。
此外,他调和了基层官吏与黔首之间的关系,又擅于用新的东西去推动冬麦的种植。
譬如 纸张的运用就恰到好处。
但是,他过仁近懦。
他过于仁厚,处理事 情无法兼具法家铁腕与战略雄心。
仁善得 不像他们老赢家的。
始皇帝有些失望:“朕是让你说如 何处置那县令和儒家。”
扶苏所有的话,都 是对自己的惩戒。甚至于之前提出的种植麦种事 宜当中,也没有对种植失败的惩罚。
县令误了农时,导致一县黔首希望落空,不该罚吗?儒家敢在 关中三老宣扬这等动摇国 本的话,也不该罚吗?
“该令并 非不知 法,而坏冬麦深重厚壅。其心可诛。治下黔首来年 春夏本可有冬麦收割以缓解青黄不接之苦,如 今却被毁于一旦。臣以为,按照大秦律令,应当罚俸免职。”
始皇帝屈指轻叩案几,脸色慢慢变得 阴沉。
“至于儒家,臣以为......”扶苏闭目,显然也被接下来要说出口的话语折磨得 不轻,终于,他咬了咬牙:“臣以为天下初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都 诵读并 效法孔子的言论,若是动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儒家如 此行事 ,臣不知 情,却也受到了他们的惠及。推行冬麦一事 ,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若是全部涉事 人员都 要处置,臣......臣只 怕不妥。臣恳请陛下,让他们戴罪立功!”
涉事 的儒生太多了。从淳于越到他的弟子,谁都 参与其中了。扶苏也不知 如 何为他们开罪了。
始皇帝站起身,将鹦鹉放到鸟笼之中,踱步到扶苏身前。
玄色衣角停留在 扶苏指尖一寸。
“扶苏,有一件事 儒家说对了。朕以法家为体,却并 非对其余诸家弃之不用。三老为何那么快与儒家勾连,因为底层的管理确实 用的儒家的方式去管理。法家为体,百家为用,你为何拘泥于儒家?
“朕还没立你做太子,儒家就敢为你张目,若是真立你做太子,朕是不是也不必活了?”
满室的宫人听到如 此言语,情不自禁打了一个哆嗦,立时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扶苏也被始皇帝的话语震骇,他半抬起身子,张口解释:“父皇、父皇,儿臣并 非如 此做想。”
始皇帝打断了他:“朕在 你这个年 纪,平定嫪毐的叛乱,免去吕不韦的相 权,铲除大秦国 内六国 权贵。朕手握大秦大权,提拔王老将军和李相 等人,为灭六国 而准备着。
“而你、而你!”
始皇帝并 非自矜,也并 非夸耀自己。而是在 陈述一个事 实 ,他在 扶苏年 纪的时候,确实 已经大权在 握,踌躇满志。
扶苏顿时羞愧不已,满脸惭色。
始皇帝顿时想到那日在 柯珞人族地与林凤至的对话。并 非所有人都 像他一样雄才伟略,他的孩子也不行。
始皇帝无意识加诸到扶苏身上的、名为天才的凝视终于松动。他蓦地叹了口气,语气竟然是教导的:“扶苏,礼法是为了治理天下而服务的。不是束缚你的工具,你是能做制定规矩的人,怎么反而被礼法困囿?
“儒道法墨,谁对天下有利就用谁。你难道以为朕尊崇法家是因为自己的喜好私欲吗?”
扶苏怔了怔。
始皇帝极少对臣子、孩子解释什 么。
对他来说,不明 白他说的话?
不明 白就去死!
还没等扶苏反应过来始皇帝偶然流露的温情和对几大学派的剖析,只 听始皇帝冷然对宫人道:“县令未按农官指导监督黔首播种,罚二甲。隐瞒不报,罪加一等,免去职务,罚为城旦舂,坐及家人。另,保举其为官者选任不当,罚二甲。
“至于儒家......”始皇帝漆黑的眼 眸掠过跪地怔然的傻儿子:“先 行收押,关入大牢。”
始皇帝本想让扶苏去北郡监军历练,话到嘴边又变了变:“扶苏,你识人不清。念在 种植冬麦有功,罚你禁足一月。解禁后 继续跟进种麦事 宜。”
扶苏心绪复杂,叩首后 起身,走入茫茫大雪之中。
“摆驾。”始皇帝凝望着扶苏离去的身影,面无表情地道:“去骊山。”
他急需一场心灵按摩。
第47章 北方的冬天冷。千年之前……
北方的冬天冷。
千年之前的秦朝也是一样。
也是到了冬天, 林凤至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底层百姓的生 活之艰。
在棉花还没 传入中国之前,贵族多传双层锦袍或绢袍,内里以丝絮填充, 或者 以毛裘御寒。
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曾经以狐白裘贿赂秦王妃,足以见其价值。
而平民百姓冬天御寒几乎穿的都是粗麻袍, 里面填充芦花或者 麻絮。
林凤至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 以纸张印刷人手不够换出了一批骊山中服役的少年。
冬季来临之前, 又用 始皇帝给的工资换了一批布给骊山服役的人。
她当然也可以不给的, 只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左右她手里的钱也没 有多大用 处,不如换成布匹温暖一个活生 生 的人。
当她熟练地骑着装上马鞍马镫马蹄铁的河曲马来到骊山陵区,迎来的是役夫和 刑徒们发自 内心的问候。
“神使。”有役夫扛着石料, 见是林凤至一行人,停下来致以问候。
林凤至知 道他, 他身上穿的衣服是她从纺织官坊拿到的。
再往里走,遇到的人越多,行进的速度便越慢,直到进入陶俑制作的区域, 人才少了一些。
陶俑制作区因为要烧窑,比其他地方的温度要高一些。近来因为气 温过低,已经很 少做泥胎塑形和 胚体的阴干了。
多数时候是在做俑身上的彩绘和 头部的雕刻。
而矿物 颜料在低温下的附着力会下降, 并且更容易被剥落。所以工棚之中也生 着火盆在做彩绘。
俑体头部的雕刻也不受气 温影响而变化。
林凤至一进去就脱掉了裘衣。
一名中年工匠迎了上来,展露出一个笑。他那个因为长得高而提前服役的儿子被林凤至提溜去了纸张印刷处,干活儿的频率没 有在骊山的高。
因为纸张印刷处就设置在温泉宫附近,林凤至也经常过去看看。
许是因为父兄都是工匠,少年于一些精妙的设计之上也颇有巧思。调整纸浆的比例做出来了各种 适用 的纸。
譬如厕纸。
也真的蛮实用 的。
油纸其实也能做出来了,只不过现在正 在想办法提高产量。
许刍等人一见纸张实物 和 印刷术, 说 什么都要在今年把 农书写出来。
纺织官坊淘汰下来的废蚕茧、破绢帛、破布头和 一些织造的碎料也没 浪费,全部都拉到骊山来准备做纸。
纸张的质量一代比一代好 。
从最初的只能勉强写字,到不洇墨,成纸耐久性好 。
丝麻混合之后 的纸张兼具强度和 细腻度,广受好 评。林凤至让人送给始皇帝用 的便是这种 纸。
入了始皇帝的青眼之后 ,纸张印刷处的待遇好 上许多。
少年的父亲由是十分感激。
见林凤至对陶俑的喜爱,他经常来给林凤至做讲解。
陶俑粗胎阴干最适宜的温度和 时间是多久,陶俑黏土的配比根据季节的不同也需要适当的调整比例。
陶俑的彩绘工艺也很 高端。
并非是直接上色,而要先用 生 漆打底,厚度也不能太高。林凤至看着少年的父亲操作过,她目测那一层生 漆不会超过0.04毫米。
生 漆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属于秦代的奢侈品,甚至可以说 是价比黄金,也唯有始皇帝才能大规模使用 了。
上完生 漆之后 ,就开始用 颜料上色。士兵俑的面部俑浅粉红做底色,再罩以粉白,眼白处用 白色打底,再用 墨线勾画出瞳孔和 睫毛。
几乎每个俑的脸都不一样。
头部的细节刻画全凭工匠经验,他们精心雕刻修饰,表现出不同人物 的性格和 心理特征。他们用 圆雕、浮雕和 线雕等多种 雕塑手法,结合堆、贴、捏、刻和 刮削的技法,创造出多种 脸型。
陶俑还分出来青年俑和 老年俑。
青年俑面颊丰满,老年俑加深皱纹。
所谓万人同制,千人千面不外如是。
林凤至打心底里佩服,这要是在现代,一个个都是雕刻大师了。
这次她被引到了兵马俑的成品区域。
少年的父亲笑得有些不好 意思,在一个盖着布的人形俑之前停下,搓了搓手:“神使,这段时日你对我们的好 我们记在心里,你对陶俑的喜爱我们也看在眼里。我们请示了工师,为你做了一个陶俑。”
说 着,他将布掀开。
女性俑区别于男性俑的刚毅,面部更加柔和 、清秀。发髻梳的双垂髻,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发簪。
女性俑的衣服并未被雕刻成铠甲或者 战袍,而是林凤至从柯珞人族地带来的、安亲手做的凤鸟文衣袍。工匠的手艺和 观察能力特别出色,精妙地将林凤至服饰上的细节体现在陶俑之上。
女性俑呈站立姿势,双手交握,两手间攥着祭祀用 的玉璧。
这是一尊色彩极其鲜艳亮丽、细节描绘精致入微、栩栩如生 的陶俑。
她以林凤至的形象作为范本,融合了秦俑写实雕塑技艺与绚丽彩绘,是一见当之无愧的杰作。
林凤至惊讶得几乎说 不出话,即为工匠们的手艺震惊,又为他们的一片真心而感动。
若是这尊女性俑能够流传后 世,她几乎能想象到这将是多么轰动世界、颠覆性的考古发明。
学术界将因她而震撼和 激烈辩论。
秦史和 军事史的关键篇章也许要重新书写,人们也许会重新理解大秦、古代社会乃至人类性别的历史。
林凤至忽然有一股冲动,她说 :“这尊陶俑我不带走,就与这些将军俑放在一起,到时一起放入墓中。”
等着吧,现代社会所有对兵马俑、始皇帝和 秦史有关注有研究的人们,她要在千年之前送一份大礼给他们。
兵马俑的摆放基于军事布阵,结合了秦代的制度和 皇陵的利益要求。它的布局展示了秦军的战斗力,也体现了秦始皇的权威和 生 死观念。
摆放的规则是大秦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 强大军事力量在地下的直接映射,整个工程是按照一套既定的、宏大的规划蓝图来实施的。
少年的父亲神色为难:“这......”
林凤至知 道他的难处,也不愿意为难他,于是道:“我会禀告陛下的。”
说 曹操曹操到。
护卫首领神色匆匆前来,在林凤至耳边耳语道:“陛下现在在温泉宫,正 在参观纸张印刷的做法,您快过去吧。”
林凤至挑了挑眉,从她搬到骊山之后 ,始皇帝很 少过来。
林凤至推测应该是遇到什么想要解谜的事儿了。
上回的死亡大揭秘缓过来了?
林凤至骑术精湛不少,骑着马又匆匆回去了。
她到时,始皇帝正 于温泉宫的暖阁临窗负手而立,看着不远处积雪覆盖的骊山山巅不知 道在想些什么。
林凤至拾级而上,朗声道:“陛下。”
始皇帝转身,略一颔首。
也许是坚持林凤至养生 小册子上的方案,林凤至肉眼看过去,觉得始皇帝的脸色似乎是好 了不少,红润了许多,眼下的青黑也不如第一次见面时的严重。
林凤至心中满意,继续保持啊陛下。
“朕看到纸张印刷处正 在印刷《秦律》,想来当年商公‘法令至明白’的畅想如今要在朕的治下实现了。”
“何止啊陛下。”林凤至自 己找了个几案盘腿坐下,始皇帝来了,温泉宫中用 温泉培育的水果都多了不少,管事也会给她准备,但吃自 己的份和 吃始皇帝的份感觉是不一样的。
秦代的人已经学会在冬季时利用 骊山地热培养和 种 植瓜果,并成功收获。只不过因为物 资相较于后 世来说 比较匮乏,所以能温室瓜果的品类并不算多。
林凤至一边吃甜瓜一边说 道:“你不觉得很 方便吗?不论是书写还是携带,都比竹简好 用 。一车竹简的内容可能一本书就装下了。”
始皇帝颔首。
他想来雷厉风行,一旦确认纸张的产量能跟得上,全国官府都将开始使用 纸张进行办公。到那时,户籍人口统计更加精准,田赋也会更加明确。
“四大神术之三我已经给了陛下,怎么用 ,就看陛下的了。”
始皇帝缓缓坐下,坐姿端方持正 :“三?火药、纸张。还有什么?”
改良版的火药已经让章邯带着赤粟南下奔赴百越,马镫马鞍马蹄铁用 在骑兵上虽然力压匈奴,但也不像是神术。
种 植冬麦和 纺织机就更不像了。它们更像是技术的进步而非凭空产生 的神术。
“印刷呀!”林凤至用 丝帕擦了擦嘴。
“大秦的法令和 陛下的指令会迅速地传到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它还会为陛下培养更多的人才。之前陛下征战六国后 不得不继续用 当地的官吏,不正 是识字的人不够多吗?陛下几次三番容忍儒家,不正 是因为儒家在六国旧贵族中有深厚根基吗?”
始皇帝心中千回百转,冷着脸继续听下去。
“近来我越是做新的东西,就越发觉得人才稀少。改良火药带走了一批墨家弟子,造纸术和 印刷术又带走一批,高炉和 纺织官坊那边时不时过来要人,陛下,墨家弟子真的太少了。农家也是,种 植冬麦都要走了七成人了。往后 可怎么研究高产量的作物 啊。”
始皇帝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因为墨家农家的人只要一有成绩,她就会上书请功封官。不仅如此,她还在少府那儿薅走了不少工匠。
苏河也因此屡屡上折向 他请示,次数多了,苏河也知 道了嬴政对林凤至近乎没 有底线是纵容。后 面再也没 写过类似的折子了。
“您看反正 官坊那儿都开了学室了,不如就让他们学一学墨家经典?农家经典倒不是我不想让学子学,只是还未勘定完成,估摸着也快了。”
始皇帝神色古怪:“你是不是还要让学子们学一学儒家经典?”
林凤至一笑:“有何不可?”
儒家有其历史局限,它让等级固化,压制个性,轻视女性和 工商科技,在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成为批判的对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强调和 谐、秩序、忠孝的理念有利于维持农业文 明的稳定。
儒家的入世精神、伦理本位、家族观念、教育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
刚刚经历傻大儿偏向 儒家的嬴政龙颜小怒:“荒谬。”
第48章 士民咸怨陛下
儒家的好处始皇帝知道吗?
他 当然知道。
大秦以法治国, 也以法家为尊。但始皇帝在朝中设置了博士一职,本身就是在给儒家提供机会。
朝廷礼仪、祭祀等制度仍需儒家支撑。
泰山封禅之时,始皇帝便询问 过儒家关于封禅礼仪的问 题。
只不过齐鲁儒生各自争辩, 又拿不出一个令秦始皇满意的答案。
算是踢翻了他 递过去的橄榄枝了。
明面上,秦对儒家仍旧是排斥和压制的。
但就像始皇帝对扶苏所 言, 他 并非对其余诸家弃之不用。
大秦管理天下的底层逻辑当中,也有儒家思想的渗透。不然儒家也不会轻易就与三老 联合。
法家为体, 百家为用。
不外如是。
始皇帝纵然心中恼怒, 却也深知儒家那一套君臣秩序和礼法很好用。
身为帝王, 他 知道什么对国家、对朝堂、对天下、对自己有利。他 也从来不会固步自封,他 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坚守自己的决定 。就譬如在面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抉择时, 纵然朝堂上下无数人反对,他 依旧坚定 自我。
他 生气的点在于扶苏对儒家的维护, 扶苏自己把自己放在被礼法和规矩束缚的位置,完全 没有懂得自己任命他 做事的深意。
以农为本,他 又令扶苏推广农事。还不够明显吗?
儒家都 已经明了了,扶苏却这 般行事, 嬴政实在是有些无力。
他 发现自己无能 为力的事情竟然有这 样一件——教孩子。
真 是稀奇。
他 忽而有些颓然,往林凤至处一望,这 人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 并未因为他 甚少泄露的怒气而害怕。
嬴政也为自己这 一想法笑了。
害怕?神使岂是凡人。这 世 间谁都 会怕他 ,唯有她 不会。她 看他 的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皇帝、一个生杀予夺的帝王,更像是什么传说中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她 的面前了。她 看他 的眼神,有时候甚至会有些悲悯。
如果他 没有意会错误的话。
始皇帝不便对他 人诉说的一切忽然有了一个倾泻口。
他 跽坐上首,凝视着林凤至那张年轻的脸庞,他 缓缓开口:“扶苏, 过仁近懦。朕将推广冬麦一事交予他 ,本想试试他 的成色如何,却不想叫朕发现了他 不堪为帝的弱点。”
说到这 里,始皇帝漠然,冠冕微动:“为君者最忌讳赏罚不明和感情用事。他 都 做了。”
扶苏推广冬麦,只赏无罚。
对于儒家堪称僭越的举止,他 一来无从察觉,这 是失职。二来,知晓之后竟为他 们求情。
儒家要挖的是大秦的江山啊。
始皇帝实在不能 理解。
林凤至听罢扬了扬眉,她 是知道扶苏的计划,却不知道他 如何实施。看来他 不仅没完成始皇帝的考验,反而让始皇帝对他 更加失望。
不过,扶苏真 有那么不堪吗?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林凤至说道:“据我所 知,许刍等人对扶苏公 子有诸多赞誉。何至于让陛下如此失望?”
林凤至有些狐疑,继承人的问 题不是已经探讨过了吗,怎么如今又旧事重提?
许刍等人跟随扶苏上山下地,走遍了关中。初时对扶苏还有些微的不满,后面却是慢慢被扶苏折服。
农家是务实的学派。
林凤至从他 们的言语中听见 了扶苏的改变。他 们说,扶苏浑然如同老 农,能 精准地辨认不同的麦种。这 种知识绝非临时恶补,而是长期观察积累。
他 甚至亲手参与沤肥、验看土壤的情况。起 初大家都 以为他 这 般的天皇贵胄是作秀,哪知他 是真 的每日都 在坚持。
在麦苗抽芽时,他 也彻夜不眠地观察。
农家弟子们认可这 位懂稼穑肯吃苦的贵公 子。
林凤至想了想,倒也理解始皇帝的情绪了。庞大帝国的发展,不能 仅仅依靠所 谓的仁德。若只有仁德,缺乏必要的权谋和铁腕手段去制衡和约束甚至清除威胁皇权的势力,那么社会秩序必将混乱。
林凤至借着冬日难得显露的阳光瞧了瞧始皇帝的脸色。
也许这 些日子坚持做五禽戏,又加之科学的作息和饮食,他 的面容红润有光泽,看起 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林凤至又说道:“陛下是想知道什么?”
始皇帝眸光一动。
作为当事人,他 十分清楚自己身体的变化。人到中年不由己,即便他 精力高 ,他也渐渐感受到身体的疲乏。更何况他 工作强度大,又服食丹药,久而久之易感焦躁不安、案牍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