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是在做啥?咋闹哄哄的?”老汉问询的声音又传出来。
陶四喜对陶大兰道:“大姐,咱过去把姑扶起来,去饭堂那把这事儿好好的说个清楚,让咱爷来评评理!”
陶大兰点头:“这主意好!”
说罢,撸起袖子就要过来,陶招娣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走开走开,我才不要你们扶!”
望着陶招娣一瘸一拐跑进了东屋。
陶大兰还想去追陶招娣,被陶四喜拽住,陶四喜朝陶大兰轻轻摇了摇头,并看了眼身旁面色阴沉的陶旺生。
陶大兰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灶房里,陶大兰看着陶旺生愤愤道:“爹,就这么让姑姑跑了?咱不去跟爷那把姑姑的坏主意挑明?”
------------
陶旺生的脸色很难看。
实不相瞒,先前当听到闺女们说这件事的时候,汉子虽然震惊,气恼,但心中终究还是存着一丝侥幸。
希望是闺女听错了,自己的大姐,不是那样的人。
不会为了成全自家儿子的婚事,就去拿别人闺女的终身大事来做交换。
可是方才,听到朱氏抖露出来的话,又看到大姐那心虚的眼神,陶旺生啥都明白。
这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堵得慌。
“爹,这事儿你都亲耳听到了,姑姑也没法狡辩,是铁板钉钉的事儿呢,咱不去跟爷那说清楚吗?”陶大兰不甘心,又问。
范氏望着陶旺生,轻叹了口气,她对陶大兰道:“大兰,这件事就揭过去吧,往后不提了……”
“啥?”陶大兰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应很是强烈。
“继母,这事儿咋能揭过去呢?我姑可是要拿二云去给一个傻子做童养媳,那傻子会让咱二云没命的!”
听到陶大兰这话,范氏的眼泪涌了出来,又是后怕又是愤怒。
“大兰,我自然晓得二云要是去了会是咋样的后果,可咱也不能太为难你爹,那毕竟是你爹的亲大姐。”范氏抽泣着道。
陶大兰只得看向陶四喜:“四妹,你最有主意了,你来说两句。”
范氏也泪眼婆娑的望着陶四喜。
陶四喜也看了眼陶旺生,对她们俩道:“这件事,咱主要的目的是啥?”
陶大兰脱口而出:“自然是不让二云去小王村,不让姑姑的阴谋得逞啊!”
陶四喜点头:“既如此,那我们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件事,见好就收也可以。”
她说完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又看了眼身旁的陶旺生。
发现陶旺生在听到她那句‘见好就收’后,明显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陶四喜理解陶旺生为难的心情,对于一个做惯了孝子和乖弟弟的他来说,让他为了继女的事儿去闹,顶着陶老汉和马氏的压力去跟自己的大姐那里撕破脸,汉子肯定做不到。
但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做不到。
陶四喜会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去改造陶旺生,让他摒弃身上的愚孝,变得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但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急不得。
“四丫头说的对,咱见好就收吧,反正二云也保住了,你们姑姑也没讨到好。”
范氏了解陶旺生,也明白陶四喜话里的意思,于是立马附和道。
见到继母和四妹都表态了,陶大兰也没啥好说的。
陶旺生这时方才抬起头来,对范氏那愧疚的看了一眼。
“是我没用,让你和二云受委屈了……”
先前挡在四闺女身前,挡住了大姐的巴掌,仿佛用尽了汉子全部的力气,此刻,他看着范氏,有些惭愧,还有些虚脱。
范氏挤出一抹善解人意的笑来:“你能站在我们母女这边,我们就很感激了。”
陶旺生点点头,“那这事儿就先这样了,我去饭堂陪爹说话。”
范氏点点头。
陶旺生离开后,灶房里就剩下范氏和陶大兰陶四喜娘仨。
陶大兰压低声道:“我咋发现我爹有些软弱呢?雷声大雨点小,不像个汉子!”
------------
范氏道:“大兰,别这么说你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咱就别再让他为难了。”
陶四喜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让我爹彻彻底底的跟咱站一块儿跟我姑,我奶她们撕破脸,眼下太难,而且,这件事儿也不足以激怒他到那种程度。”
范氏叹口气:“都是一家人,撕破脸也没啥好处,还被外人看笑话。”
陶四喜道:“一家人若是在一块儿互相关照,其乐融融,那自然求之不得,可要是勾心斗角互相算计,还不如另起炉灶各自过活!”
陶大兰抚掌道:“四妹说的没错,分家,咱老陶家要是能分家就好了,横竖都是一穷二白,我宁可咱大房几口人在一块儿,挨饿我都乐意!”
范氏看了陶大兰一眼,眼底都是温柔,还有一些隐隐的向往。
“大兰,这种话你跟我和你四妹这说说没事儿,到了外面千万莫提,不然不得了!”范氏又忍不住叮嘱。
陶大兰已经十六岁了,自然明白范氏忌惮的是啥。
只要爷奶健在,做子孙的就不能轻易提分家,这不仅是一件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儿,还会因为不孝顺,想要瓜分田产而受到里正,甚至官府的责罚。
陶大兰有些气馁,“继母放心吧,我年底就要出嫁了,在老陶家待着的日子也不多了,我就是担心你们……”
范氏的眼眶红了几分,忍不住伸手握住陶大兰的手:“这会子咱娘几个在一块儿就好了,不说那些话,啊!”
陶大兰点点头。
范氏进门的时候,她已经六七岁了,渐渐懂事。
范氏对她不赖,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袜,范氏自个舍不得穿,都会给她和四妹做。
虽然二婶她们没少在她这挑拨,可陶大兰清楚,她的继母不像别人的继母,她的继母对她和四妹很好,从不苛责。
看到范氏和大姐这副母慈女孝的样子,陶四喜也是目光柔和。
这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她发现范氏确实不错,前世自己真的是先入为主对范氏存着敌意,加上朱氏和陶三霞她们的挑拨离间,所以才处处跟范氏对着干,觉得范氏做啥都是错的,说每一句话都是别有用心。
呵呵,重活一世,她看明白了很多人和事儿。
“咳……”
故意轻咳了一声,陶四喜对范氏道:“继母,我好像嗅到了焦糊的味儿,锅里在炒啥?”
范氏猛然回过神来,惊呼道:“哎呀,辣椒炒蛋呢!”
方才刚顾着说话没来理会,该不会烧到西天去了吧?
锅盖揭开,范氏看到里面的菜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幸好灶膛里也没啥火势,不然今夜高低逃不掉一顿责骂了!”范氏道。
陶四喜递了一只干净的碗过来:“那就装起来,咱摆夜饭吧。”
范氏点头,陶大兰也加入进来,娘仨个忙活起来。
夜饭摆到了饭堂,陶四喜发现今夜竟好多人没来饭堂吃饭呢。
不仅有陶二云,还有朱氏和陶招娣。
“这是咋回事儿?咋都不来吃饭呢?”陶老汉有些费解。
陶四喜道:“我二姐身子有点不大舒服,我们让她在屋里躺着呢,待会给她送点稀饭就好。”
话音刚落,陶三霞也道:“我娘说她肚子有点涨气,夜里就不吃了。”
跟陶三霞坐在一块儿的另一个少女,长相跟陶招娣如出一辙,一看就是那种刻薄不好相处的样子。
她叫王桃花,是陶招娣的闺女,年纪跟陶四喜差不多大。
“嘎公,我娘先前摔了一下,腰痛,这会子也没胃口。”
王桃花道,说这话的时候,故意往陶四喜这边瞪了一眼,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愤怒。
陶老汉道:“咋一个个的状况这么多?我也懒得管了,吃饭吃饭!”
------------
夜里,陶四喜躺倒在床上,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分家的念头。
从前她一直以为继母和大姐她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吃大锅饭的日子,没想到今个这么一试探,她们竟都如此的期待。
二姐是个没主意的,大平是个孩子,他们两个肯定是跟着她和大姐她们走。
想要分家,关键性人物还是陶旺生。
如果陶旺生坚定了信念分家,那这事儿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可现在陶旺生的状态,还不行,他连跟陶招娣还有马氏那里正面对抗的勇气都没有。
这不是因为陶旺生怂,更不是大姐说的那样,陶旺生是个汉子,他只是太孝顺太良善了。
因为是家中长子,这份陶老汉加注在他肩上,以及自己自我催眠的责任感如同一把枷锁,紧紧的锁住了他,让他活得失去了自我。
陶四喜有信心一点点去改变他,瞧瞧,今个当陶招娣目光落下来的时候,他挡在前面,这就说明在汉子的心里,并不仅仅只有长子的责任感,也有对儿女们的疼爱。
有这份疼爱在,就好办。
带着自信和满足入眠,一夜无梦。
隔天一早,陶招娣就匆匆回了小王村,王桃花没走,留在老陶家小住,跟陶三霞睡在一间屋子里,陶三霞没少跟王桃花那说陶四喜的坏话。
吃过早饭,陶老汉带着陶旺生兄弟,以及朱氏范氏陶大兰下地干活去了。
端午之后,田地里的活计越发的多了,家里分工明确。
陶四喜跟陶二云一块儿刷了锅碗,喂了猪,打扫了猪圈,又把鸡窝里的鸡蛋送到马氏所在东屋。
王桃花和陶三霞一左一右陪在马氏身边,不知道说了啥好玩的事儿,两个少女都捂着嘴笑,就连马氏的那张马脸上都破天荒的露出了几分笑色。
“奶,今天的鸡蛋给你送来了。”陶四喜道。
马氏撩起眼皮子看了这边一眼,还没出声,王桃花已扯着嗓子道:“咋就四只蛋呢?我记得嘎婆家后院养了十来只鸡啊,该不会有人趁着捡蛋的便利做些小偷小摸的事儿来糊弄我嘎婆吧?”
陶三霞也捂着嘴偷笑。
陶四喜面色平静的道:“咱家后院统共十二只鸡,三只公鸡九只母鸡,其中五只母鸡是两个月前孵出来的仔鸡,还没到开锅下蛋的时候,家里眼下每天生蛋的鸡就那四只老母鸡,每天稳稳四只蛋入库,我奶心里比谁都有数。”
王桃花愣了下,她先前不过是随口一句挤兑,没想到竟然引来陶四喜这么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的,让她没法反驳。
王桃花转而换了张似笑非笑的脸,“哎呀,四表妹对这些当真清楚啊,说的这一套套的,听说猪也被你喂养的好,看来四妹天生就是做这块的料,跟猪啊鸡啊猫啊狗的还真投缘呢,这一点上我就不如你了!”
陶四喜听出来王桃花这是在变相的嘲讽她下里巴人呢,她也不恼,平静的目光打量着王桃花:“表姐谦虚了,是我不如你,我天生就是下里巴人的身子下里巴人的命,做的自然也是下里巴人的活计,”
“哪像表姐你,明明是下里巴人的身子下里巴人的命却做着千金大小姐的梦,连仔鸡啥时候开锅下蛋都搞不清楚,哎,真是羡慕你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最幸福的无知?”
------------
第147章
王桃花是个受不得气的性子,听到陶四喜这番话,顿时瞪圆了眼睛,手掌往桌上重重一拍:“陶四喜你骂谁乡下人呢?你敢再骂一遍?”
陶四喜乐了,打量的眼神再次落在王桃花的身上:“咋?表姐莫非不是我姑的亲闺女,还有隐藏着的身份?你告诉我,你是城里哪个大户人家遗落在外的千金小姐啊?”
王桃花怔了下,涨红了脸,“我当然是我娘的亲闺女了!”
“既然是姑姑的亲闺女,而我姑姑又是地道的庄户人家妇人,那表姐为啥这么嫌弃乡下人的称呼呢?”陶四喜问。
“我没有嫌弃乡下人的称呼!”王桃花辩解道。
“那你就是嫌弃我姑姑咯?”
“我咋会嫌弃我娘?”
“我姑姑就是乡下人,那为啥表姐你这么抗拒这个称呼,觉得这个称呼对你造成了羞辱呢?”
“我……”
王桃花顿时语塞,张了张嘴突然不知道自己该说啥了。
陶四喜冷下脸子来接着道:“表姐,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觉得我们乡下人挺好的,不偷不抢凭着自己的手脚吃饭,没啥见不得人,希望你莫忘了自己的根本!”
撂下这话,陶四喜转过身施施然出了东屋。
等到王桃花回过神来,这才发现在方才的一番争论中自己被陶四喜牵着鼻子走,最后掉进了她的圈套里。
“嘎婆,四丫头骂我!”她于是扯住马氏的袖子一脸的委屈的道。
马氏意味深长的看了王桃花一眼,道:“桃花,你娘是我的闺女,你将来要是敢嫌弃她,对她不孝顺,这老陶家你也不用来了。”
说完,马氏把袖子从王桃花的手指缝里扯回来,起身拿着那四只鸡蛋去了床后面……
王桃花傻眼了,气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陶三霞见状,拉着她出了东屋,去了陶三霞自己的屋子里。
“你也真是的,好端端的为啥要去招惹四丫头呢?她可不好惹!”陶三霞拧了一块帕子递给王桃花擦眼泪。
王桃花胡乱的抹了一把脸,忿忿道:“不是她,我娘就不会绊脚,我从前就看她不顺眼了,只是今个才发现她竟然这样牙尖嘴利,我都说不过她了!”
陶三霞心里暗暗冷笑,觉得王桃花是个蠢材,但脸上却露出温柔姐姐的模样来。
“大家都是表姐妹,闹了几句口角也犯不着恼火,说来呀今个这事儿怪我,怪我事先没跟你打招呼,四妹如今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跟我亲近,如今都不搭理我,见了我跟见了仇人似的。”
听到陶三霞这话,王桃花满脸诧异。
“三姐,这趟来嘎婆家,我也发现了你们两个不咋亲近了。”
“这是咋回事啊?从前,她可是你的小尾巴呀,走哪跟哪……”王桃花一脸疑惑的道。
陶三霞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她,跟她示好了好几回,都碰了一鼻子的灰,这会子我都不敢招惹她了。”
王桃花皱眉,“听说她不仅能进学堂给大平做伴读,还跟着你们村的一个大夫打下手赚钱?”
陶三霞点头:“嗯,四妹确实很有本事,外面的人都很喜欢她,到哪都有人夸呢!”
王桃花听到这话,更是气得磨牙。
陶三霞却很满意王桃花的反应。
------------
顾家,陶四喜过来的时候,顾氏跟顾南星母子两个正在收拾灶房。
水缸用久了,底下难免出现沉淀的砂砾,所以每隔一段时日便要将水缸的缸底洗刷干净,再重新倒入清水。
所以顾氏弯着腰在那擦洗,顾南星则挑着水桶一趟趟的跑池塘,从院子门口往灶房的路上,留下了一长串的水印子。
陶四喜先来了灶房跟顾氏和顾南星打了声招呼,便去了堂屋找顾北辰。
顾北辰坐在桌子后面,正在给一个怀抱小孩的妇人听诊,在妇人身后的长凳子上,还有三两个人在那里等候。
陶四喜暗暗欣慰,有之前的那些治好的患者回去帮忙打口碑,找顾二哥瞧病的人比以前多了一些,就连小杨村的里正都亲自来接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陶四喜对顾北辰的医术很有信心。
顾北辰刚为面前的妇人诊断完毕,抬头便看到陶四喜进来。
他将手边刚拟好的一张药方递过来,吩咐她:“照单抓药。”
陶四喜接过药单,低头看了眼上面的字迹,心里有数了。
很快,她就抓好了药,亲手放到那个妇人手里,叮嘱了一番用药时的忌讳,方才送走妇人和孩子。
“顾大夫,我这咳嗽胸闷都两三日了,喉咙里有痰老是咳不出来,劳烦你给我瞧瞧。”
后面一个中年汉子凑到桌边跟顾北辰这一边咳嗽一边道。
陶四喜端了一盆清水过来伺候顾北辰洗手。
每次接待完一位病人,他都要细细的用清水把手洗干净,方才接待下一位病人,这是他的习惯,陶四喜也习惯了。
听到汉子的话,顾北辰擦干了手指,看了眼旁边的凳子,“你先坐下。”
中年汉子赶紧坐下。
顾北辰先是让汉子给汉子把脉,接着又让汉子张开嘴查看了他的口腔和咽喉,最后,顾北辰还将耳朵贴在汉子的胸肺处凝神细听了一阵……
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包括陶四喜在内的其他人都在安静的看着。
等到他听完,又在那里细细询问汉子这几日发病时的具体情况时,陶四喜听到身边的几个病人在那窃窃私语:
“顾大夫人真好,又细心又有耐心,不像小王村的那个大夫,随便问两句就开药,也不听咱病人把事儿说完……”
“是啊,顾大夫年纪轻,脾气却这么好,先前那小孩子哭闹不休,他还拿山楂哄呢,有一套啊!”
“……医术好,诊金也收得公道,我是我嫂子介绍我来的……”
听到那些病人私下的谈论,陶四喜暗暗替顾北辰高兴。
两人配合默契,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总算可以歇息下了。
陶四喜将事先为顾北辰准备好的茶端过来放在他面前,对他道:“顾大哥,你歇息一会儿,我先把这里收拾下。”
前来看诊的都是身体抱恙的人,地上的口水啊,鼻涕啊啥的,肯定是少不了。
这些东西都要及时清理,以免病菌扩散。
顾北辰点点头:“辛苦你了。”
陶四喜勾唇,“辛苦啥呀,这是我分内事儿!”
她转身就去了灶房,不一会儿就拿了笤帚,铁锹,草木灰过来,开始清理地上的污秽。
顾北辰坐在那里喝着茶,翻看着今日诊断留下的这些病例记录,偶尔抬头望她那边看一眼。
------------
看她弯着腰扫地的样子,他唇角隐隐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心里莫名有种充实的感觉。
“五日后小杨村里正要来接我去为他老父亲复诊,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儿去?”顾北辰突然问道。
陶四喜转过身来,看着他,怔了下。
“顾二哥,你想变着法儿的成全我和我嘎公嘎婆相聚就直说嘛,何必拐弯抹角呢?”她微微一笑,道。
心思被说破,顾北辰也没有什么尴尬,依旧目光平和的望着她,“那你去么?”
陶四喜点头:“当然去啊,我还想去看看我们走后,大刘两口子有没有去找我嘎公嘎婆报复呢!”
顾北辰勾了勾唇,“好,那便说定了。”
“你们啥事儿说定了啊?也说给我听听啊!”顾南星的声音突然响起,人也从外面进来了。
好家伙,这满头满脸的热汗。
“顾大哥,瞧你这浑身的汗,今个上昼挑了该有十来担水了吧?”陶四喜问。
顾南星豪迈的道:“满满当当跑了十五趟!”
陶四喜打趣道:“得,月牙塘都快被你给挑干了。”
说话的当口她给顾南星也倒了一碗茶,“快,坐下来喝口茶,歇会儿。”
“哇,还有茶喝啊,刚好我口渴了,多谢四喜妹子!”
顾南星很是高兴的道,伸手接过了陶四喜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
“有点烫,顾大哥你喝慢点啊!”陶四喜叮嘱道。
顾南星咧嘴一笑,“没事儿,四喜妹子倒的茶,再烫顾大哥也敢喝!”
陶四喜满头黑线。
边上,顾北辰听到这话,莫名的就有点不高兴了,自己也不清楚是为什么。
“我去后院歇会儿,有病人登门了再喊我。”他跟陶四喜这说道。
陶四喜点头,“好的,顾二哥你去歇息吧,这都快要晌午了,应该不会有人过来。”
他推动轮椅来到堂屋后门处,身后还传来顾南星说话的声音,偶尔还伴随着陶四喜的两声轻笑。
顾北辰皱了皱眉,头也不回的去了后院。
晌午的饭桌上,顾南星发现弟弟有点沉闷,不像前两日饭桌上那么说话了。
顾氏往兄弟两个的碗里各夹了一只荷包蛋,招呼他们两个吃。
可是顾北辰却将荷包蛋送回了顾氏的碗里:“娘,你吃吧。”
顾氏愣了下。
“弟弟,上回四喜妹子给你做的那碗荷包蛋面条你不是吃得精光么?咋今个又不吃了?”顾南星跟顾北辰这诧异的问。
顾北辰有点怏怏的道:“娘和哥吃吧,今日我胃口不是很好,不想吃。”
弟弟说啥哥哥信啥,顾南星点点头,夹起自己碗里的一只荷包蛋咬了一大口,边吃边道:“嗯,这荷包蛋真好吃,也不晓得四喜妹子做的荷包蛋味道咋样,下回有机会一定得让她给我做来尝尝看!”
顾北辰:“……”
下昼,生意很清闲,就来了一两个病人。
顾北辰接待完病人,便坐在那里捧了一本医书心不在焉的翻着,老半天都没看进去一列字。
药柜这边,陶四喜正埋头切药,捣药,将药分门别类的收入药屉里,有条不紊的忙活着。
突然,听到顾北辰道:“我饿了。”
------------
陶四喜抬起头来,疑惑的望着他:“啥?顾二哥你晌午没吃饱?”
顾北辰点点头:“那会子胃口不好,这会子突然又觉着有点饿了。”
陶四喜知道他身体不好,先天带来的不足,饿了肯定对身体影响更不好。
于是赶紧放下手里捣药的小棒槌,从药柜后面走出来:“你等着,我去给你整点吃的,对了,你想吃啥?”
顾北辰道:“不用劳累你,其实我也不是很饿,等我娘回来烧夜饭也行的……”
“这可不成,你身子饿不得!”陶四喜一脸正色的道。
这当口,院子里的一只芦花鸡突然拍着翅膀咯咯咯的叫,在院子里挺着胸膛耀武扬威的走来走去。
“那鸡下蛋了,正好,我给你弄碗蛋花喝,简单又滋补,还能饱腹,顾二哥你等着啊,马上就好!”
顾家的鸡窝是挨着墙角搭的,三面用简易的木板和竹片钉在一起,正面留着一扇可以抽拉的小门,好方便鸡们进出。
这是顾南星盖的,他在盖的时候还考虑到了黄鼠狼偷鸡的问题,在鸡窝旁边又特意用渔网拉了一道简易的围栏,大概到陶四喜膝盖高。
陶四喜跨进围栏里,弯下身子把手塞到鸡窝里掏了一阵,果真在最里面的一团干草堆中摸到了一只圆溜溜还留着余温的蛋呢!
摸了蛋她转身往灶房这边走,看到顾北辰已经出来了,坐在堂门口。
“顾二哥你看,刚下的蛋,还热乎着呢!”她朝他扬了扬手里的鸡蛋,笑着道。
顾北辰也看着她,“你过来下。”
陶四喜赶紧来到他跟前。
“弯腰。”他又道。
陶四喜不解但还是听话的微微俯身。
他抬了下手,袖子不经意拂过她的脸颊,她嗅到了淡淡的药香。
“好了。”
他道,手里捏着一根鸡毛。
“呃……”陶四喜略显尴尬。
“多谢顾二哥,那我先去灶房了。”撂下这话她飞一般进了灶房。
看到陶四喜有点窘的样子,顾北辰的心情莫名轻快了几分,推着轮椅也进了灶房。
“有什么是我能做的?”他问。
陶四喜刚把灶膛的火生起来,听到这话愣了下,随即笑了。
“君子远庖厨,这烧饭的事儿是我们女孩子该做的,没啥要你做的,顾二哥你还是去堂屋等吧。”
他没说话,转身回了堂屋。
陶四喜心里却很高兴,虽然顾二哥没来帮她,但他能问这句话,能有这份心,已很不容易了。
陶旺生对范氏也算不赖吧?从不打骂,在村里是大家伙儿眼中的好男人。
可即使如此,陶旺生从没有在范氏烧饭的时候进过灶房询问过半句。
这也不怪陶旺生,在老陶家,乃至整个塘村,甚至十里八村又或者整个大魏国,出现在灶房里的男人,恐怕只有厨子了。
锅里水烧开了,陶四喜放了一点油花去腥,又加了一勺子糖,然后把鸡蛋液倒进去,轻轻搅拌,盖上锅盖子用小火慢慢的烧开,便可以出锅了。
傍晚的时候,顾南星和顾氏从外面收工回家,一眼便看到堂屋里正在整理药材的顾北辰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
------------
第151章
“表姐,四丫头这每日风风火火的,到底是在忙些啥呀?难不成都是去跟那个顾北辰做药徒?”
这一日上昼,望着陶四喜步伐轻快的出了院子,王桃花从屋子里跟了出来,跟身旁的陶三霞一脸疑惑的问。
陶三霞也望着陶四喜走远的背影,笑容有几分奇怪:“明面上是去跟顾北辰打下手咯,可内里到底是做得啥,咱也瞧不见,也不敢问啊!”
“那顾北辰听说跟我虎子哥差不多年纪了?”王桃花又问。
陶三霞点点头,“是的呢,顾北辰家里还有个孪生哥哥叫顾南星呢,这兄弟俩都跟虎子哥差不多年纪,都能说亲了。”
王桃花扯着嘴角鄙夷的笑:“她自个也十二了,大家伙儿都这么大了,一点都不避讳,我都替她燥得慌!”
陶三霞偷偷打量着王桃花,目光一闪道:“其实吧,要我说也没啥,听说我大伯从前可是跟顾家兄弟的爹那里定过娃娃亲呢,好像是四妹跟顾南星。”
“这四妹早晚都是要嫁进顾家的人,早一点过去帮她小叔子打下手也没啥闲话可说的。”
王桃花仿佛听到了世上最有趣的事儿,目光都亮了:“啊?还有这样的趣事儿?表姐,快,快给我说来听听……”
五天后,顾家。
陶四喜兴匆匆赶到的时候,小杨村的里正已经到了,照例推了一辆牛车过来接顾北辰。
顾南星把顾北辰扶到了牛车上坐好,顾氏拿来一把干草垫在顾北辰身后,小杨村里正则端着轮椅一并放到了牛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