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药香by巅峰小雨
巅峰小雨  发于:2025年10月23日

关灯
护眼

“大姐客气了,我这每天都在床上躺着,鞋子派不上用场,你还是带回家给我姐夫吧!”陶旺生道。
陶招娣忙地摇头:“不不不,是给你的,等你回头能下地了就穿呗,多少是大姐一点心意。”
陶旺生不想跟陶招娣虚与委蛇,“大姐你有啥事儿就直说,我不喜欢拐弯抹角。”
陶招娣尴尬的挪了挪身子,看了眼四下,压低声道:“你家闺女多,登门提亲的后生肯定不少,你给姐物色两个,给你外甥女桃花做夫君,成不?”
“爹,我姑真的那么说的?不嫌对方家贫,只要为人老实憨厚就行?”
陶四喜姐妹从陶旺生这听到陶招娣的招婿条件,一个个都惊呆了。
从前眼珠子长在头当顶,如今竟然把条件降到了脚底板,这是受了啥刺激?
陶旺生笃定的点头:“不仅不嫌弃,还许诺会给六两银子的陪嫁。”
“我滴乖乖,大手笔啊!”陶大兰竖起大拇指,“我要是个男的,我就牺牲一下把桃花表妹给娶了。”
范氏嗔了陶大兰一眼。
于是,腊月二十二,接到了陶旺生消息的邓家华如约去了小王村跟王桃花见面。
陶旺生托付陶海生陪邓家华一块儿去。
“海生哥,你帮我转告邓家华,这个王桃花是我的外甥女,脾气有些娇惯,你让他看看,要是看得中就继续走动,不合心意就拒绝,不用顾虑我的面子,我不过就是起个介绍人的作用,过日子是一辈子的事儿,让家华慎重!”
------------

第682章
夜里,陶海生又来了陶家大房看陶旺生,并跟陶旺生说起了今日陪邓家华去小王村相亲的经过。
末了,陶海生跟陶旺生这道:“原本邓家华看大王桃花的第一眼应该是很中意的,毕竟王桃花长得也还不赖,可中间有小半个时辰的功夫里,邓家华被招娣叫去灶房不晓得说了些啥,等到出来的时候邓家华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先前回来的路上,我问他这桩婚事咋样,他只是摇摇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说要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下再回复。”
“这种话一般都是相亲的时候女方说的场面话,倘若是男方来说,很大可能就是对这桩婚事不满意。”陶旺生分析道。
“可能邓家华不太喜欢桃花的性格吧,被惯坏了,邓家华是家里老大,做大嫂的人性格不能那么孩子气。”
陶海生点点头:“随缘吧!”
过了两天,邓家华那边没有消息传过来,陶旺生道:“日子到了没有给回音,八成是黄了。”
大家伙儿原本把这件事放下了,除了陶四喜私下里觉得有些可惜,结果没过两天陶招娣过来了。
“旺生啊,我是来跟你们知会一声,明日桃花要定亲了,你们做大舅的记得过去吃酒席啊!我先前从爹娘和春生他们那边过来,也都打过招呼了,他们到时候都会去。”
陶旺生道:“桃花要定亲?这么快?哪家的?”
陶招娣轻轻拍了下陶旺生的手臂:“瞧你这话问的,还能有哪家的?自然是上回那个邓家华啊!”
“啥?邓家华答应了这亲事?”陶旺生问。
陶招娣兴奋点头:“是的呢,也不看看我家桃花多好的姑娘啊,稀罕还来不及呢,明日啊,大家伙儿都过去吃饭,邓家要送定亲礼过来呢,旺生你去不了,就放大平娘去。”
结果第二天,出现在小王村的大房人员不是范氏,而是陶招娣和王桃花所不喜的陶四喜。
而且,陶四喜还是空着手过来的。
陶招娣一看,就不高兴了,“你继母咋没过来?”
陶四喜道:“服侍我爹,走不开,全家人一致推举我过来。”
马氏瞥了一眼陶四喜空着的手:“空着手过来,也好意思?亲戚是要送礼的!”
陶四喜笑了,“姑姑昨日去我家是叫过来吃饭,没说要拿东西啊,再说了,我家从分家到我定亲再到我爹摔伤,我姑姑一回都没送过礼,我们也没讲究她啊!”
马氏被说得哑口无言,确实这一桩桩都是真的,陶招娣确实没跟陶家大房走动。
陶招娣也不好当着邓家人的面驱赶陶四喜,于是招呼着大家进了屋子。
陶四喜一直在留意王桃花和邓家华,却没看到他们两个。从王虎子那里旁敲侧击才晓得他们两个竟然去村子外面散步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他们两个终于回来了,邓家华一脸的笑容,王桃花神色淡淡的,昂首挺胸走在前面,邓家华走在她身侧。
过门槛的时候邓家华还特意伸手扶了她一把,极尽照顾。
马氏他们全都会心的笑,各种夸赞。
面对各种夸赞,王桃花挺直了腰杆,骄傲得像一个小公主。
陶四喜却发现邓家华笑容底下那一闪即逝的嫌恶。
这桩婚事,邓家华本人是不满意的,迫于别的原因他妥协了。
前世二姐就是被邓家华虐待致死,邓家华的阴狠陶四喜比谁都清楚,所以此刻看到邓家华对王桃花的嫌恶,陶四喜就放心了,这对怨偶将来肯定还有好戏的,坐等便是。
王桃花赶在年前就嫁去了邓家,这快得连马氏和陶老汉都瞠目结舌了。
朱氏很不爽,定亲要送礼,出嫁还得送礼,把他们二房准备过年买年货的钱都搭进去大半。
于是朱氏逢人就说这事儿,气得不行,各种编排王桃花的坏话满天飞。
除了散播王桃花的谣言,朱氏剩余的功夫就是羡慕嫉妒陶家大房。
因为陶四喜搞了个大棚种菜,那菜种的太好了,夏天才有的黄瓜茄子豇豆辣椒啥的,这会子在她的大棚里都能找到。
十里八村的人吃腻歪了白菜萝卜土豆,都去找她买菜。
镇上的菜贩子们听说了,也都拉着板车过来大肆采办。
菜棚子里的菜不仅长势好,生长的也快,一茬接着一茬,这银子也一茬接着一茬的流进陶家大房。
朱氏特别留意了,范氏带着陶大兰和陶二云年内已经去了两趟镇上采办年货,一家人都扯了新衣裳,给小杨村的二老和顾氏都扯了新衣裳,买了年货送过去。
一晃眼,除夕夜到了。
今年的除夕夜,陶家大房的饭桌上有肉丸子,红烧肉,还有胖头鱼。
大棚里的蔬菜也都炒了好几碗,一家人吃着雪白的白米饭,说着吉祥话,不晓得多祥和。
吃过年夜饭,顾南星便过来给陶旺生和范氏拜年了。
陶四喜则去了顾家给顾氏拜年,陪着顾氏守岁,两个人聊的最多的就是顾北辰。
“北辰这段时日有写信给你吗?”顾氏问。
陶四喜轻轻点头,“写过两封。”
一封是他到了京城落脚之后写回来报平安的。
还有一封是年前那两天收到的。
两封信里都最多的就是倾述相思……
“北辰一封信都没有写给我们,这小子,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顾氏微笑着调侃陶四喜。
陶四喜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垂下头,双手放在腿上。
手腕上那串白色的珍珠手链让她的目光愈发温柔。
“顾二哥说,他可能端午节之前可以回村。”
“端午节?那还有五个月呢,好长啊!”顾氏道。
陶四喜笑了笑:“他有正经事要办。”
顾氏轻轻点头,“等他回来,看到你把菜棚子打理得那么好,肯定会为你高兴的。”
陶四喜再次笑了,眼中也是期待。
腊月一个月,她的菜棚子纯收入已经达到了四十两银子。
二二六的分成,海生伯和顾家都分到了银子,海生伯家今年过年饭桌上比往年都要丰盛,原本他们只是抱着过来帮忙的目的,现在尝到了甜头,越发的卖力了。
陶四喜想好了,等到过完年,大棚的菜还有三个月的优势,等到四月的时候外面的菜陆续就起来了,大棚就只能等到冬天才能赚到钱。
一年做四个月的生意,收入一百多两银子,分到自己手里七八十两银子。
足够养活一家人,还能用多余的钱去置办一些田地,田地租赁出去,坐等收租。
------------

农历二月初二,花朝节,龙抬头。
顾氏做主,为顾南星正式向陶家大房的陶二云提亲,陶旺生和范氏等的就是这个,当即就满口应下了。
至此,顾,陶两家亲上加亲,在塘村,乃至十里八村被人津津乐道了好一阵。
“咱家是大麦还没收割,小麦就抢先进了谷仓啊,接下来就剩下大丫头了。”
陶旺生跟范氏这私下里感慨道。
“大丫头去年刚跟葛家解除婚约,这半年来,消息估计还没咋放出去,都没有媒婆登门,每每想起这事儿真让我有些着急啊!”
范氏便劝慰陶旺生:“你别着急,正月拜年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去小杨村,婶子跟我私下里说起了大丫头的事儿。”
范氏口中的婶子,不是他人,正是小杨村的宋氏。
如今,陶家大房跟小杨村二老走动频繁,范氏都带着大平过去拜年了,正式把那里当做了娘家。
至于范氏原本的那个娘家,早在大房分家出来的时候,范氏的哥嫂就跟这边断绝了往来。
腊月大房蔬菜卖得好,范氏的哥嫂厚着脸皮过来了一趟,想打秋风,结果被陶大兰和大平拿着笤帚给撵出去了,至此,范氏也打定了主意不回范家。
“岳母跟你说啥了?”
陶旺生看到范氏说着说着就顿住了,不由追问了句。
范氏回过神,接着说:“婶子给我透了个口风,意思是小杨村的杨大毛还不错,杨大毛跟大丫头早前也私下打过交道,大丫头还给杨大毛纳过一双鞋子,让我回来问问你的意思。”
陶旺生眯起眼,“杨大毛啊?”
那个后生来过家里几趟,每趟都是跟顾南星一块儿过来的,每次过来都会帮家里做很多活计。
“瞧着是不赖,脾气也对我胃口,不过,就是年纪有点大,比咱大丫头要大不少吧?”
“也没多少,大了六岁的样子。”范氏补充道。
陶大兰过完年可以称为十七岁的大姑娘了,而杨大毛二十三,男人家二十三也是正当年轻。
“杨大毛之前好像说过亲吧?”陶旺生又问。
范氏点头:“后来他家中长辈去世要守孝三年,女方那边等不及就退亲了。”
陶旺生道:“咱大丫头也退过亲,单从这点来看,两边都扯平了。”
这叫啥理由啊?范氏忍不住捂嘴笑。
“你别笑,你是大丫头的母亲,这婚事你看咋样?”陶旺生把问题甩给范氏。
范氏认真琢磨了下,“我问过二丫头和四丫头了,她们都很喜欢杨大毛做大姐夫。”
“婶子是大丫头的亲嘎婆,不可能害大丫头,杨大毛又是叔婶一个村的,几乎是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
“倘若大丫头当真嫁给杨大毛,照顾叔婶也更方便,离娘家路也不远,杨大毛家上无双亲,唯一的弟弟还去别人家做了上门女婿,亲戚关系简单,大丫头那心直口快的性子倘若真嫁去一个人丁旺盛亲戚繁多的人家,反倒不好,我看杨大毛家这条件跟大丫头很般配。”
“当然了,你是一家之主,最后还得你来拍板!”
------------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