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霞琢磨得脑瓜子疼也琢磨不透,马氏突然进了灶房。
她是过来拿热水的,陶老汉淌了一身的汗,午觉前想要擦一把。
上衣都脱了,不方便喊朱氏送水进屋,马氏就亲自跑一趟。
这一进来,看到朱氏站在锅台边发呆,锅里用冷水浸泡着一锅的碗筷,还没洗两只。
而陶三霞则坐在灶膛口的小马扎上,一副神游千里的样子。
在她脚边放着一只篾竹编制的土框,土框是用来装灶底灰的,她也没有扒拉,土框里空荡荡的。
“一对懒货,装死的装死,发呆的发呆,让你们干点活计咋就这么难?”
马氏的喝骂声陡然响起,朱氏和陶三霞瞬间捡回丢失的魂魄。
“娘,您咋来了?您有啥吩咐吱一声就是了嘛……”
朱氏赔着笑赶紧讨好道。
看到马氏手里的盆,朱氏赶紧接过来放在锅台上,把瓦罐里的热水一瓢瓢往盆里舀。
“娘,这些够不够?不够我再烧?”朱氏讨好的问。
马氏道:“够了,你爹就擦个背的事儿,用不了多少水。”
“倒是你们这娘俩,做事儿真是磨蹭,都这会子了锅碗还没洗完,后院的猪崽子还等着你们去喂呢,麻利点儿,回头把我的猪崽子饿瘦了我跟你们急!”
马氏端起水盆骂骂咧咧离开了灶房。
朱氏朝马氏先前站过的地方啐了一口,压低了声骂了一句:“老不死的,净会差遣人,我呸!”
上官子陵的到来,很快便在塘村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
清早,月牙塘边浆洗的妇人们也在热聊这个话题。
“你们听说了吗?今日跟季先生一块儿在竹林里散步的那个年轻后生,听说是从京城过来的,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已中了举人呢!”
“举人?天哪,想不到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学问,听说是季先生之前教过的学生,季先生可真厉害,学生都中举了,那他这个先生岂不更厉害?”
------------
第105章
“这可不一定,有句话叫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先生会教不代表自个会考,这考功名,可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好几条呢,少一条都不中!”
“话说,季先生的那个学生长得不赖啊,一看就是念书人的样子,白白净净,比咱庄户人家的后生都要白净,也不晓得说亲了没?这趟先生喊那后生过来,该不会是打算给他在咱塘村牵条红线吧?”
“哈哈,来旺家的,你打听这个做啥?该不会是想把你闺女桂花嫁给人家吧?就你家桂花那磨盘大的腚儿墩子,人家念书人哪个敢要啊?你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小霞她娘,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了,我家桂花腚儿大咋啦?腚儿大好啊,能生养,会干活,哪像你家小霞,那腰杆儿瘦得跟豆芽似的一掐就断,不经事儿,不中不中!”
小霞娘不服气,眼看着两个妇人要掐架,旁边人赶紧打圆场,各种劝。
人群中有个妇人冷笑了声,道:“你们啊都别跟这争争抢抢伤了和气,甭管是桂花还是小霞,都是好闺女,安分又懂事儿,可偏偏有些人长得不咋地,心眼子多,借着便利三天两头往竹林那边跑,若有好事啊指不定也要被她给抢去,没咱的份儿!”
大家伙儿都留意到了这个说话的妇人。
“朱氏,你这嘴里说的哪个心眼子多的人是哪个啊?该不会是说你侄女四喜那丫头吧?”有人问。
朱氏撇撇嘴,“啥话都让你们说了,我可没点名点姓。”
朱氏端起盆扭身走了。
身后的妇人们再次炸了锅。
“四喜那丫头跟京城来的那个少年举人当真有戏?”
“应该是有点吧,不然朱氏也不会那样说。”
“四喜那丫头心可真大啊,也不掂量下自个的身份和长相,又黑又瘦,脸上一脸的红疙瘩,看着都吓人,还想嫁给举人?笑死了!”
“就是就是……”
“顾二哥你等下……阿嚏!”
陶四喜扭过头去,狠狠打了两个喷嚏。
她擦了下鼻子,转过身来对顾北辰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鼻子有点痒,咱继续吧。”
顾北辰淡淡点头,翻开手里的医书接着往后讲:“……鬼针草又叫鬼菊,外形似菊花。每年夏秋之际采摘,去除杂叶以花苞入药,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陶四喜双手托着腮帮子,视线在他的脸上以及面前的书页上来回换转。
自从知道自己的血有催熟和修复药草的奇效,她就想着要用这个赚点钱,好改善生活。
可药草这块,她是外行,想要通过药草发家致富,前提便是得多认几味药草。
顾北辰久病成医,手里又有很多医药方面的书籍,这主意就打到他身上了。
听说学习医药很枯燥,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来之前陶四喜特意灌了两大碗浓茶提神。
结果发现,那两碗浓茶除了让她在半个时辰内连续跑了三趟茅厕外,纯粹就是多余。
------------
第106章
“顾二哥,我发现你不去做老师给学生们授业解惑当真是可惜了,你这口才,真是杠杠的,我今个头一回学医药,竟越听越精神,越听越带劲儿呢!”
中场休息的时候,陶四喜有点小激动的道。
不仅知识渊博,顾二哥的声音还非常的好听,温和清润,有种说不出的魔力。
他长的好,看着就赏心悦目,所以季先生,请您原谅我的见异思迁吧,比起您那一板一眼的之乎者也,我还是更喜欢跟顾二哥这里认医药。
是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顾北辰也不例外。
他淡淡一笑,合拢书本,端起旁边的茶碗轻轻啜了一口。
“是你对医药这块有天赋,这才听得进去罢了。”他道。
原本不起眼的黑陶茶碗在他修长玉指的衬托下,都变得不一样了。
陶四喜的视线从茶碗重新移回他的脸上。
“我这方面的天赋可不敢跟顾二哥你比,你可是自学成才呢。对了,顾二哥,我能问你一个问题么?”
“问吧。”
“你对医药这块如此精通,就没想过借助这行开个小医馆给乡亲们瞧病,卖药来贴补家用么?”陶四喜又问。
他若是没这方面的才华,她也就不问了。既然他有,她觉得不落在实处有些可惜。
顾北辰放下茶碗,墨色的眸子看了眼面前的陶四喜。
在这丫头的眼底,他看到的是崇拜,不解,还有一些为他怀才不遇的惋惜。
“我这副样子,行动都不便,空有这瞧病之术又有何用呢?”他指了下自己的腿,苦笑着摇了摇头。
给人看病,不单单是指出病症,开药方子。
而是要有药,对症下药,让病人吃了你的药,药到病除。
“即便我给人开了方子,可还得打发人去别处抓药,太不便利,若是我自身从药铺进药,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如此一番琢磨,这个念头不可行。”
他的否定,并没有让陶四喜就此放弃。
她身前前倾,认真的道:“顾二哥,这不还有我嘛,咱俩一块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顾北辰愣了下。
陶四喜笑着眨了眨眼:“你就负责给病人诊断病情,药草的事儿包在我身上,甭管你要啥样的药草,啥样年份的,我都保证给你寻来,这可不是吹牛,我有前科的哦!”
顾北辰笑了笑,这丫头的前科他自然记得。
年份足够的龙骨草,以及能让受损的田七起死回生的神秘药水,全都是她捣鼓出来的。
这丫头在这块确实有过人之处。
看到他似乎有点心动,陶四喜趁热打铁又道:“镇上的医馆听说瞧病老贵老贵了,一般人都瞧不起,咱这十里八村又只有小王村才有大夫,就拿咱偌大的塘村来说吧,东西两块儿合起来百来户人家,大家伙儿平时有个头痛脑热都得跑好几里地的小王村请王大夫,不晓得多麻烦,要是咱在村里开个医馆,院子门口竖块牌子,你坐诊我采药,都不需要啥本钱呢就能开门做生意。”
“将来医馆打出了名头,一来方便了乡亲们瞧病,咱落了个好名声,二来咱还能赚钱贴补家用,一举两得这多好呀,你说是不?”
说到赚钱的时候,她的眼睛亮了,整个人都变得生动起来。
就连那脸上的疙疙瘩瘩都不那么碍眼了。
------------
顾北辰唇角扬了扬,恐怕最后那句‘赚钱’才是这丫头最真实的目的吧?
“我考虑考虑。”他道。
陶四喜连连点头,顾二哥看似温和,好说话的样子。
其实心思却很深沉细腻,他有自己的主见,不是那种别人忽悠几句就失了判断的人。
“好,顾二哥你好好考虑,但不要太久哦,有些事儿咱要做就要干脆,不然错过了先机就不好了。”
顾北辰点头,这个道理他懂。
一般的头痛脑热,他有把握。即便是疑难杂症,只要药材到位他也敢一试。
唯一的障碍便是……
顾氏和顾南星一块儿从外面进来了,顾氏臂弯里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装着几条黄瓜和茄子,还有两把韭菜。
顾南星穿着草鞋,肩上扛着一把锄头。
看到陶四喜和顾北辰面对面的坐着,外面的两人都怔了下。
顾氏随即笑容满面的招呼道:“四丫头过来了?”
陶四喜忙地起身跟顾氏那边打招呼,又跟顾南星笑了笑。
这才意识到快要晌午了,他们都收工回来了,老陶家自然也一样。
“顾二哥,那事情先就这么着了,我先回去,明日再过来。”她转身跟顾北辰这道。
顾北辰点点头。
打从顾氏和顾南星身旁经过的时候,顾氏道:“四丫头,不如留下来一块儿吃吧?都是家常便饭。”
顾南星也跟着点头,眼中流露出期待。
陶四喜微笑着摇了摇头,“顾大娘客气了,我还得赶着回去烧饭呢,下回有机会赶上了我再吃。”
听到这话顾氏也不再多留。
农忙时节,家家户户烧饭洗衣的活计都是交给丫头们打理,四丫头确实不能留下。
顾氏便转身进了灶房。
陶四喜刚走到屋门口,顾北辰在身后喊了她一声。
“咋啦顾二哥?”她问。
顾北辰拿出一只白色小瓷瓶,“把这个带上。”
陶四喜接过来,放在鼻子底下嗅了下,“这是啥呀?药?”
顾北辰目光平静的望着她,道:“这个时节潮湿闷热,最容易染风热之疾,此药可清心明目,凝神静气。”
陶四喜原本想推辞,突然想到先前自己鼻子发痒连打的那两个喷嚏,便大大方方将药收下了,有备无患嘛。
跟顾北辰道了一声谢,离开了顾家。
“四喜妹子,我送你。”
顾南星人高腿长,几步就追到了院子门口。
陶四喜停下看了他一眼。
刚从田里收工回来,他的裤脚卷到了膝盖处,脚上的草鞋沾了泥巴和草沫子。
头上的草帽还没来得及摘下来,脸上都是热汗,前胸后背都湿了一大片。
“这青天白日的哪里用得着送哦?顾大哥你也太小看我啦,你累了一上昼,赶紧回屋洗把脸歇息去吧,咱改日再见!”
撂下这话,陶四喜脚步飞快的走远了。
吃过夜饭,顾北辰突然跟顾氏和顾南星这里宣布了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可把顾氏和顾南星给震惊到了。
“北辰,你的意思是,你打算在家里开医馆?”顾氏放下了筷子,惊讶问道。
顾北辰一脸平静,“是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儿来做,不至于那么空虚无聊。”
------------
陶四喜挑眉:“咋?大姐该不会又想来跟我蹭床吧?”
陶大兰嘿嘿一笑,进了屋子,又反手把门关好。
“咋?大姐想跟你多说说话,不成啊?”她问。
陶四喜笑了笑,“大姐,你是个藏不住事儿的人,说吧,找我到底为了啥事儿。”
陶大兰撇撇嘴,“好吧,又被你看穿了,我来找你,确实是有话想问你。”
她来到床边,接过陶四喜手里的帕子,帮陶四喜擦拭头发。
“四妹,先生那位从京城过来的学生还住在竹林的学堂里么?”陶大兰问。
“嗯,是的啊。”陶四喜道。
“那他打算在这里住到啥时候回京城呢?”陶大兰又问。
陶四喜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也没问过,咋啦大姐?你咋突然关心起这个来了?”
陶大兰道:“我就随口问问。”
“哦。”陶四喜不说话,手指搅了一缕发丝玩着。
陶大兰悄悄观察着陶四喜,又试探着问道:“四妹,你这段时日是不是经常跟他一块儿说话啊?”
陶四喜想了下,道:“也不是经常,我去找先生的时候碰到了,就会打个招呼,顺便说两句话。”
“那就是说,你跟他不咋亲近咯?”陶大兰问。
陶四喜抬起头来看着她。
“大姐,你今夜说话好奇怪呢,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你还是照直说吧,我不喜欢绕弯子。”
心思被识破,陶大兰有点尴尬。
“好吧,那我说了你可别恼我。”她道。
陶四喜挑眉。
大姐这话一出,就肯定不是啥好话。
果真下一瞬,陶大兰的话便印证了她的猜测。
“这两天,村里有人在背后乱嚼舌头根子,说先生有意要把你跟他那个京城来的举人学生拉红线……”
陶四喜愕了。
很快便反应过来,有些哭笑不得。
“我真是服了那些三姑六婆,啥都敢想!师兄来金鸡山村拜访先生,纯粹是因为他们师生感情深厚的缘故,何况师兄一心向学,是一个有大抱负和远志向的人,这些无知的妇人们啊,真是闲得慌!”
她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小姑娘身子骨都还没咋长开呢,月事都没来,那些妇人们的脑子里到底装的啥?
“大姐,那你信了?”她问陶大兰。
陶大兰赶紧摇头:“我自然是不信的,四妹你去学堂是给大平伴读,又不是去图谋别的,我们家人都清楚的。”
陶四喜道:“你们相信便好,这些事儿,不用理会,更不用解释,越描越黑,随便她们猜测好了。”
陶大兰连连点头:“对,不用解释,解释了别人也不会信的。反正你自个注意点,往后尽量跟他保持点距离就好,省得别人嚼舌头根子……”
“没必要。”陶四喜直接否定了陶大兰的建议。
“大姐,我跟师兄光明磊落,清白坦荡,为啥要为了那些无知妇人们的眼光而去避讳,去束缚我自己呢?”
“我想咋样就咋样,我该咋样就咋样,没必要把别人的看法太当回事儿,咱是为自个而活!”
------------
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让陶大兰震惊到了。
看着面前四妹这双黑漆漆的眸子,陶大兰突然觉得四妹长大了,再不是从前那个任性又娇气的小丫头了。
陶大兰欣慰到想哭。
“大姐你咋啦?是不是我语气重了吓到你了?”
见到大姐眼眶泛红,陶四喜也吓了一跳,赶紧站起身来握住陶大兰的手。
“大姐,我不是有意要冲你凶的,我……”
“四妹,你啥都别说了,大姐懂,大姐都懂!”
陶大兰打断了陶四喜的话,抬手轻抚着陶四喜的头发,欣慰的道:“大姐是高兴的,因为你长大了,又懂事又有主见,大姐为你高兴。”
她跟葛家的婚事定在年底,原本最放不下的人就是四妹,如今她能放下心了。
当顾北辰托顾南星过来跟陶四喜这捎口信的时候,陶四喜正在猪圈里喂猪。
三只半大的猪崽子脑袋凑在猪食槽里又抢又拱,她手里拿着葫芦瓢站在一旁维持秩序。
当听完顾北辰的决定,陶四喜忍不住激动起来。
她是抱着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反正一直要纠缠到顾北辰点头的决心去劝他一块儿开医馆的。
没想到他才用了一宿,便给了她回复。
他愿意一试!
“四喜妹子,我弟弟还让我跟你说,咱要开医馆现在就要着手筹备起来,不能拖,一些常用的药草啥的,得先储备着,他也晓得你在学堂里伴读,让你这几日想法子腾出点功夫过去一趟我家,商量下药草的事儿……”
顾南星把顾北辰的话一字不落给陶四喜这带到,末了,便看到陶四喜微笑着连连点头。
“顾大哥,你回去跟顾二哥说,叫他安心,学堂那边我回头就去跟先生商量,保证不耽误药草。”
“这样吧,我下昼去趟你家,当面跟顾二哥商议。”
顾南星点头:“这样最好。”
见他还站在猪圈外面没有要走的意思,陶四喜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咋了?还有旁的事么?”
顾南星犹豫了下,还是将昨夜困扰了他大半宿的问题问出了口:“四喜妹子,你是咋样说服我弟弟跟你一块儿开医馆的啊?”
看他的样子,似乎对顾北辰做出这个决定非常的意外。
“咋?从前也有人跟我这样对他说过同样的话不成?”
顾南星点头:“镇上医馆里有个大夫跟我弟弟熟,他很欣赏我弟弟在医药这块的天赋,邀请过好几回想让他去镇上的医馆做事,都被我弟弟给拒绝了。”
“为啥要拒绝?”陶四喜有些好奇。
镇上医馆大夫抛出的橄榄枝,那是稳赚不亏的。
而她的邀请,则带着赌一把的风险。
换做一般人,多半都会选择前者,为啥顾北辰要拒绝稳稳的幸福?
“我弟弟性子好静,他不喜欢喧闹嘈杂更不喜欢跟生人打交道。”顾南星说道。
“从小到大,我弟弟除了去镇上医馆瞧病,基本不会离开院子门。”
“就算是逢年过节去跟我爷奶那边问好,都是我去。”
“所以昨夜他突然跟我和我娘这说,打算跟你合伙开个小医馆,我和我娘都以为听错了呢。”
“问他缘由,他只说打发无聊,可我做哥哥的了解他,他一个人在屋里看书,能看一整个下昼都不觉得乏味!没辙,我只能来问你了,问问你到底是使出了啥样的神仙法子才说动他的?”
------------
顾南星实在是太抬举她了。
陶四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其实我也没说啥特别的,就是想拉着他一块儿赚点钱贴补家用。”
“这样啊?竟是为了贴补家用?”顾南星自言自语道,末了,他轻叹了一口气,神色落寞下来。
“都怪我,是我这个做哥哥的没用,挣不到钱,才让身子不好的弟弟出来抛头露面贴补家用……”
“顾大哥,你也别这么说自己。”陶四喜赶紧劝慰,“身为大哥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田地里的活计都是你在打理,农闲的时候你也闲不住,上山打柴下河捕鱼贴补家用,你已经很不错啦。”
“至于顾二哥,他也不是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即便你心疼他不忍他抛头露面,也要尊重他的想法,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吧。”
其实关于开医馆的事儿,前段时日陶四喜就跟季先生这提过。
所以这会子得到顾北辰的明确回复,陶四喜便更有底气去跟先生那商量此事去了。
当初来学堂伴读,是为了给自己识字寻个正大光明的理由,顺便跟先生学点做人处事的道理。
但开医馆赚钱致富,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所以她必须跟先生商量下这时间的分配问题,至少在筹办医馆事宜的初期,她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在医馆那块,学堂自然就会来得少一些。
“……今日暂且就学到这里吧,五味药草,也足够你回去慢慢消化。”
日头落山的时候,堂屋里的光线渐渐的黯淡下来,顾北辰合拢了面前的医书,对陶四喜道。
陶四喜的视线追着他手里的医书,眼底闪烁着渴望:“顾二哥,你下昼教我的五味药草我全记住了,不会弄混淆的,这会子天还没黑,我还想再多学几味,行不?”
“不行!”顾北辰的拒绝非常干脆。
他幽深的黑眸平静的望着她,道:“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你的心情我理解,但学习医药要循序渐进,稳打稳扎,不可冒进贪功。”
这丫头是门外汉,刚刚接触药草这块,每回最多教她辨认两种药草足可。
没想到今日下昼她一口气学会了五味,看样子还能接着学。
不得不说这丫头很聪明,在药草这块也有天赋,但还是不能贪功冒进。
陶四喜很想说她没有贪功冒进,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还能再多学几味。
重生带给她的福利不仅仅是血液的异变,还有记忆力的进步。
虽谈不上过目不忘,但接受知识的能力比前世厉害多了。
再多来几味药草她也能记住,只是,看到顾北辰有点苍白的脸色,想必是他累了,又不好意思说。
“好吧,那我听顾二哥的,今日就学到这里,明日咱再继续,等我认齐了十味药草,我便进山去采摘一拨,让顾二哥你亲自检查,看我学的到底扎不扎实,好不?”
顾北辰淡淡一笑,默认了她的话。
他抬手拿起边上的茶碗放到嘴边,眉头几不可察的轻皱了下,随即便将茶碗重新放回原处。
------------
不一会儿便回来了,怀里抱着一只大瓦罐。
庄户人家都喜欢用这种大瓦罐来储存热水,有点笨重,周身还有些烫手。
陶四喜身子本就瘦小,抱着这么大一只瓦罐更显笨重,但她还是小心翼翼走到顾北辰身边,朝他笑了笑,然后将瓦罐里的热水缓缓倒入他的茶碗里……
顾北辰看得眉心微跳,直到她倒完了水把瓦罐放到桌上,顾北辰才敢出一口大气。
“下回别这样了,我并不怎么渴的。”他道。
倘若她不小心滑一下,瓦罐摔破热水烫到了怎么办?
“咋会不渴呢?你都给我讲了好几个时辰的药草了,肯定早就口干舌燥了。”陶四喜道。
顾北辰抿了抿唇:“一点小渴,忍忍也就过去了……”
陶四喜却摇头,一脸严肃的打断了他的话:“顾二哥,你这种说法可不对。”
“口渴是万万不能忍的,会忍出毛病来的,我继母说我弟弟大平小时候就经常口渴,小孩子又不会说,躺在摇篮里渴到自个揪自个头发,脑门这边都揪秃了一大块呢,这两年才好不容易长齐!”
这画面……怎么听着有点滑稽呢?顾北辰端起面前的茶碗轻轻啜了一口,他怕自己会不地道的笑出声。
喝了几口茶水,干燥的嗓子舒服多了。
顾北辰放下茶碗,视线扫过她的身,“那瓦罐装满了水有些沉,你这小小的个头,力气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陶四喜挑眉:“顾二哥,以貌取人可是不对的哦,有句话叫浓缩的便是精华。我看似瘦小可力气却不小。”
“在家的时候,满桶的猪食我单手就能拎起来,”
“区区一只装水的瓦罐,可难不倒我……”
听她说起自己的‘壮举’,顾北辰只是微笑而耐心的听着。
在他的认知里,女孩子就应该是白白净净柔柔弱弱,像春天的柳树那般,生来便是让人疼惜的。
而眼前这丫头,愣是活成了一株蒲草。
这细胳膊细腿仿佛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柔弱的身子骨也远比看到的要坚硬许多。
她还特别的倔强,一个人进山找龙骨草,拒绝别人的陪伴……
虽然这一切颠覆了他对女孩子的认知,可眼前这丫头却让他觉得有趣。
她身上,有其他女孩子所没有的东西。
“你跟我一块儿开医馆,先生那边是没问题了,且给你宽裕的时间,但你家里的长辈呢?可问过他们的意思?”顾北辰又问。
老陶家的情况,以及这丫头在老陶家的处境,他多少还是从大哥顾南星口中听说过一些的。
他有些担心她家中长辈会阻挠。
陶四喜看出了顾北辰的担忧,勾唇一笑:“顾二哥尽管放心,开医馆是我跟你这提议的,我家里那块我自然能搞定!”
“那就好!”顾北辰轻轻点头,最后一丝顾虑也放下了。
“我回来了!”
院子里突然传来顾南星的声音,人也随即到了门口。
他肩上扛着农具,手里拎着篮子,篮子里装着蔬菜还有几根玉米棒子。
看到陶四喜在,顾南星眼前一亮。
------------
第112章
“四喜妹子也在啊?刚好,我家菜园子里的玉米棒子熟了,我掰了几根,你拿些回去吃。”
顾南星把农具放下,便从篮子里捡了几根玉米棒子过来,一股脑儿往陶四喜手里塞。
“顾大哥,不用了,这些玉米棒子你们留着自个吃吧……”
陶四喜赶紧婉拒,顾家条件也不是很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老陶家呢,咋忍心要他的玉米棒子?
“你就收下吧,带给大平尝尝鲜,小孩子喜欢吃这种嫩玉米。”顾北辰也出了声。
顾南星看了眼顾北辰,有些意外,随即却跟着点头:“对对,我弟弟说的对,这又不是给你吃的,是给大平吃的,大平在念书耗脑子,小孩子吃玉米对脑子好,你可不能替他拒绝。”
还有这样的说法?陶四喜还真是头一回听。
看顾家兄弟皆满脸真诚,陶四喜只得收下了玉米。
“那我捡一根就行了,多了他也吃不完。”陶四喜道。
“好事成双,还是拿两根吧,他吃不完你也可以吃。”顾北辰又道。
顾南星再次看了眼顾北辰,今日的弟弟好像有点不一样啊,至于哪里不一样,又说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