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by展虹霓
展虹霓  发于:2025年10月21日

关灯
护眼

但儿子只是话少脸冷,对他们一直都孝顺,待手足亦是兄友弟恭,姊妹和睦。
想当初儿子虽与郑家女没有情分,但到底圣上已经赐了婚,儿子也是真有和郑氏好好过日子的打算。
大婚当日的流程,婚房的布置,嘉荣堂大小事务,儿子都有亲自过问。
甚至新娘子卧房里花瓶之类的小摆件,都是经他亲自过目后定下的。
儿子同她说过。
说他有病在身,今后若形势允许,他便只守着郑氏一人过一辈子。
至于曹良媛几个。
他日后想给她们补偿,放她们归家。
当时裴皇后就觉得儿子终归还是太年轻,把后宅的事想得太过简单。
结果怎么着?
让她给猜中了。
小两口新婚期间就闹了矛盾。
到现在都还没好。
也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今儿个又打起架了。
裴皇后摇摇头懒得去想儿子儿媳的糟心事,兀自琢磨起槛儿腹中的孩子来。
“也不知是儿是女,那小昭训样貌出众,就是随便长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
“哪有您这么当祖母的,孩子能随便长吗?”
“哈哈哈哈……”
槛儿还不知道自己要在万寿节露脸呢。
接连呕了几日,今天她终于不是听人提到“药”和“膳”两个字就想吐了,反倒有了想吃东西的感觉。
早膳照莫院判的单子来的。
主食是御香盐渍梅子醒脾粥,就是拿盐渍过的青梅捣成泥,加上粳米煮粥,再放上少量茯苓粉和陈皮末调味。
摆上膳桌时,粥温凉温凉的。
喝起来刚刚好。
另有一道八珍鸽卵汤,配了白术、黄芩这类健脾安胎、清热解暑的药材。
鸽卵用以补亏损,有固胎元而不助热之效。
见她就着小菜吃了小碗粥,汤也喝得七七八八,瑛姑姑等人都跟着松了口气。
霜云就是这时候过来的。
上来便直言是太子妃的意思,叫宋昭训十日后万寿节随太子妃赴宴。
其间不忘强调这事是太子妃向娘娘提的,重在彰显他们主子的仁厚贤良。
宋昭训但凡有良心。
就该对他们太子妃感恩戴德!
当然,这话自是没有明说。
只是霜云话里话外,无不是这个意思。
说完了事,她也没管槛儿的反应,心不甘情不愿地给见了一礼后走了。
万寿节,那可是国宴诶。
自家主子有机会参加国宴!
喜雨和小福子兴奋地抱作一团。
瑛姑姑、寒酥和跳珠刚开始也是一喜,可很快她们就想到槛儿现在的情况。
顿时又愁起来。
不明白太子是怎么想的,明知他们主子如今不方便,怎么也不拦着太子妃呢?
打发了望晴几个出去。
瑛姑姑把自己的顾虑对槛儿说了。
“离万寿节只有十天了,天儿眼见着越来越热,奴婢担心到时候您吃不消。”
她没敢提太子,但槛儿和她想到了一处,“不着急,回头我问问殿下。”
话音刚落,外面响起小福子他们问安的声音。
是太子回来了。
槛儿惊讶他真又过来了,她还以为先前他说那话,只是为了跟郑氏掐架呢。
“感觉如何?”
把人迎进来,两人隔着炕几坐着,骆峋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对面人几眼。
槛儿很实诚地连早膳用了什么用了多少,都事无巨细同他说了一遍。
等太子落座,槛儿把霜云来传话的事也说了。
恰当地表露几分对郑明芷的感激,再象征性问一句:“妾身去合适吗?”
“嗯。”
骆峋喝了一口凉茶,情绪淡淡。
“届时你跟着娘娘。”
“跟着娘娘?”
“娘娘已知你有了身孕,是时她会有所安排,不至于叫你劳累。”
瑛姑姑刚刚还觉得太子不知疼人呢,没想到转个身的功夫这位爷就冷着张脸说出这么体贴人的话!
万寿节宴上跟着皇后娘娘。
这得是多大的恩典!
槛儿也高兴。
能在万寿节这等级别的宴上露面,既能稳固她在东宫后院的地位。
又能为今后的晋位铺路。
而裴皇后管着后宫,又要为元隆帝分忧解难,会愿意将一个小昭训带到身边。
只能是太子向娘娘提的,是太子请娘娘在万寿节当天把她带在身边。
想到这,槛儿忽然笑了。
骆峋交代海顺去元淳宫取东西,扭头便看到小昭训眉眼弯弯,神态专注温柔。
“笑什么?”他问。
槛儿起身坐到他身边。
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靠到他肩头。
“殿下这么为妾身着想,妾身受宠若惊,但妾身也真的高兴,谢谢殿下。”
他的改变这么大,出乎槛儿的意料,她也不介意把这些话说出来。
反正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他不愿意动,她动。
太子爷就又觉得小昭训太不矜持了。
大白天的,还有宫人看着。
她挽什么胳膊。
靠什么肩?
也不怕被下面的人说她行为不端。
骆峋扫视一圈。
见海顺和瑛姑姑等人不知何时低下了头,他这才抬手在槛儿脸上惩治般捏了一下。
“油嘴滑舌。”

第78章 太子:“孤不会让你有事。”偶遇皇长孙
太子今儿一整天都在永煦院,且昨晚宋昭训都病了太子还在永煦院留宿,今儿看这架势怕是又要留宿。
哪怕知道现今这位宋昭训得宠,下面的一众人也还是忍不住暗暗唏嘘。
有些人的关注点就很邪乎。
他们想,男人整天在妾室屋里,总不会是和妾室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吧?
可宋昭训都病了,太子还能叫人侍寝?
这些人就觉得宋昭训其实也挺不容易,病了还要伺候男人,看来后院的主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当然,这些念头都只敢在心里想想。
不过除了这些不着调的想法,东宫后宅里的所有下人都更加确定一件事。
宋昭训是真的一飞冲天了。
香叶轩里,金承徽刚得知槛儿病得严重的消息时,就跟突然打了鸡血似的。
着实过了几天舒坦日子。
谁知昨晚就有人报来消息。
说太子不但去探望宋昭训了,还请了太医院的院判来给宋昭训诊治!
这也就罢。
关键今天太子还待在那边!
金承徽就又气了。
在屋子里摔摔打打的,骂完奴才骂鸟,骂完了鸟骂院里的花花草草,路过的蚂蚁都要被她给骂两句再踩死。
东厢的秦昭训早习惯了金承徽的做派。
任对方在正房那边骂骂咧咧,她这头在屋里淡然地用完了晚膳。
至于曹良媛。
等抚琴和弄墨骂槛儿骂得差不多了,她慢条斯理道:“今儿日子不错,叫个人到香叶轩跑一趟吧。”
结束短暂的休沐,太子便又恢复了每日到工部衙署点卯上值的日子。
万寿节在即,各地藩王和外邦使团早在半个月前便陆陆续续抵达京城。
礼部忙着筹备典礼的各个流程,审核各地官员和外邦进献的寿礼贺表。
工部忙着四处修整宫殿和宴会当日要用到的各种礼器,还要在京城各个地方装灯饰,张贴红字什么的。
光禄寺要操办宴席,鸿胪寺要接待外宾等等,总之没有哪个官署闲的。
太子看完近两年的工程卷宗和账簿后,便开始和另两名司务一道办差。
起初两名司务和科房里的吏员们还碍于他太子的身份,不敢和他交谈,回个话都磕磕巴巴捋不直舌头。
但没过两天。
众人发现太子似乎只是面冷,并不会自恃身份,不把下面的低阶官吏们放在眼里,或是随意耍性子。
太子也没使唤过他们替他做与公务无关的事,明明冷得跟个冰雕似的,却会在说起公务时不吝言辞。
渐渐的。
众人发现太子的威严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慑人,没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思。
可太子的的确确在干实事。
在誊录文书的过程中被他们忽视的某个微末细节,太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且能根据这些完全不起眼的细节,解决掉某个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因为太子严谨专注的当差态度,因为差办得好能得到太子的夸赞,司务厅的官吏们为此大受鼓舞。
日日卯足了劲儿做好差事。
就盼着能在太子跟前表现一番。
槛儿不清楚太子在衙署里的情况,经过最初的调养,她的体温恢复正常。
也不再头晕头痛,四肢无力。
主要食欲恢复了。
偶尔还是会犯恶心,但症状很轻。
稍微忍一忍就能压下去。
万寿节前一天晚上,太医院来了另一位陈太医来给槛儿诊了一次脉。
一番望闻问切,陈太医惊喜万分地起身朝太子与槛儿行了一礼。
“贺喜殿下,昭训脉象滑润如珠,虽未至充盈,但胎气已结,确为喜脉!”
当着太医的面,槛儿含羞看眼太子。
脸红红地笑着垂下头。
太子爷一派的沉稳内敛,叫太医暂不要声张此事,只当来替宋昭训复诊。
太医恭敬应下。
槛儿背靠着男人的胸膛偎在他怀里,骆峋的大掌轻贴在她尚且平坦的小腹上。
“明日一早,坤和宫会来人单独接你过去,太子妃那边自有人前去报信。”
槛儿点头,“好,妾记住了。”
骆峋默了一瞬。
声音突然微沉:“明晚,不论遇上什么,勿慌。”
槛儿捏他手指的动作一停。
上辈子今年的万寿节没出什么乱子,难道这辈子的明天太子有什么计划?
骆峋只抚着她的腹部,嗓音清冷:“你只需记住,有孤在,孤不会让你有事。”
槛儿翻身抱住他。
翌日,万寿节当天。
太子不到寅时便收拾完去了乾元殿。
今日凡有资格参宴的人都要按品阶着装,槛儿的四季礼服早在她受封昭训后的半个月广储司就送来了。
一切收拾妥当,瑛姑姑叫了银竹进来。
对槛儿道:“早上海总管临走时提了一嘴,叫主子今儿也把银竹带上。”
银竹自打来了永煦院,便一直和望晴、喜雨她们干的差不多的活儿。
她性情内向,办事稳妥。
平日里不显山漏水的。
端午槛儿带了银竹,这回也打算带着她,就是没想到海顺会特意提一嘴。
不过,有昨晚太子提点在前。
槛儿心里约莫有了数。
一刻钟后,槛儿领着跳珠、银竹出门。
刚出西六院。
迎面见早前给她送过药膏的元淳宫的宫女,领着一个面生的二等宫女笑盈盈地走过来,恭敬地行了礼。
“皇后娘娘请宋昭训到坤和宫说话,外面肩舆已备好,请昭训随奴婢前往,太子妃那边已有人前去通禀。”
槛儿笑着点点头。
到了东宫大门。
果然就见已经停着一架肩舆,只这回的肩舆和槛儿上回坐的有区别。
上次坐的抬杠上只一个简单花梨木座椅,这回则是一个油绢顶的小轿。
轿身以细竹篾编制,四周围着薄纱。
确定槛儿坐稳,坤和宫的宫女才叫人抬轿。
郑明芷原本打的就是要让槛儿再做一回奴才的主意,却不料她刚准备使人把槛儿叫来,坤和宫就来了人。
说是裴皇后那边缺人手。
他们先把人接走了。
当着坤和宫宫人的面,郑明芷和和气气地应了,之后扭头砸了手边的胭脂。
缺个狗屁的人手!
老虔婆摆明了就是故意的!
平时装得一副慈善宽厚好婆母的模样,实则背地里不知编排了她多少。
老妖婆!
郑明芷在这边气上了,那厢槛儿一行人经内左门进了前往坤和宫的东庑廊道。
郑明芷和槛儿她们这样的东宫侍妾,平时拜见裴皇后是不走坤和门的,而是走坤和宫东暖殿附近的永祥门。
一刻钟后。
槛儿下了肩舆,刚转身准备进门。
就见一俊若修竹,着青色圆领蟒袍的少年正从永祥门内朝这边走来。
却是皇长孙,即信王世子骆晔。

第79章 太子老牛吃嫩草!
槛儿的步子反射性停下,旋即微微退到一侧,垂首恭敬地行了一记福礼。
所谓尊卑有别。
别看槛儿顶的是太子昭训的头衔,实则出了东宫在这些皇子龙孙面前,她的身份和位份都是不够格的。
也因此,即便是名义上比她小一辈的皇长孙,槛儿见了也得行大礼。
“恭请世子金安。”
骆晔一早进宫来伴驾,两刻钟前奉皇祖父的命来向皇祖母传两句要紧话。
这会儿时辰还早。
但毕竟是后宫,他便想着尽快回乾元殿。
哪知还是碰上了女眷。
骆晔下意识目不斜视,打算不作理会。
然刚从那女眷面前经过。
他突然想起什么,脚下一顿。
余光瞥着那抹缥绿鹊衔花的裙摆,独属于少年人的声音清朗明净。
“哪个宫的?”
槛儿意外他停下来问。
不过,身份差距在前。
槛儿不想徒惹事端,便依规矩报了来路:“回世子,东宫太子昭训宋氏,奉太子之命前来伺候皇后娘娘。”
实情自然不能说,在外人看来她确实是奉太子的命来伺候皇后娘娘的。
骆晔没管槛儿来干什么。
听她道是太子昭训,骆晔便确定此女是他六皇叔两个多月前纳的那位新妾。
又听她声音柔媚灵秀,似幽静山谷中莺啼鸟啭,软玉娇香,勾得他耳根发麻。
骆晔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一幕原本早被他忘得一干二净的画面。
宫道中被亭灯照亮的转角处,肩舆上的女子杏面桃腮,云髻峨峨……
骆晔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扭头看过去,目光落在眼前人精致的发髻上,威仪却又不失礼数地道:“既是东宫的人,便无需多礼,起吧。”
“多谢世子。”
槛儿微垂着眼,中规中矩地谢恩站直身,只等着这位信王世子赶紧走。
这里是后宫,她又是东宫女眷,就算她本身不会跟对方扯上任何关系。
若让人看了去,免不得也会被有心人夸大其词。
且上辈子她虽深居后院,却也大致知道信王没少在前朝给太子使绊子。
后来太子登基。
以结党营私惑乱民心为由褫夺信王封号,贬王为公,全家流放至辽东铁岭卫。
信王世子自然在列。
骆晔的视线不由自主移到眼前人娇艳的小脸上,移到她如画的眉眼上。
只觉得她可真好看。
柳娇花媚间夹杂着几分少女的青涩。
有十六吗?
骆晔不动声色地细细打量,面上煞有其事道:“本世子奉陛下之命来给娘娘传话,无意冒犯,请宋昭训海涵。”
槛儿半垂着眼帘:“世子客气了。”
骆晔颔颔首,有意多说两句。
但从前没主动和哪个闺秀如此说过话的皇长孙,翕了翕唇竟一时不知说什么。
且这里是坤和宫。
他若和她待的时间久了,旁人会如何想。
短短两息,骆晔不再多言。
风轻云淡般“嗯”了一声后径自离去。
槛儿也没往他离开的方向看,转身就进了永祥门,回头的骆晔只来得及看见一片缥绿的裙摆一闪而过。
行了一段路。
骆晔问身旁的小太监:“你觉得二十出头老吗?”
小太监:“……”
二十出头就老了,那七老八十的算啥?
“算了,你也是二十的人。”
骆晔瞥眼二十的小太监,摇头叹道。
小太监:“……”
二十咋啦?
二十惹你了??
说得好像你不会长似的,再过两年多你也二十啦!
骆晔当然知道自己再过两年半就及冠了,但想到刚刚的小昭训应该刚及笄不久。
他六皇叔都及冠一年,二十一啦!
差六岁。
这不是老牛吃嫩草吗?
真亏六皇叔下得去手。
骆晔撇嘴腹诽。
回到乾元殿,太子刚代元隆帝祭祖回来,骆晔暗戳戳瞅了自家六皇叔好几眼。
骆峋:“……”
“何事?”
骆峋站着由海顺打理衣冠,问侄儿。
骆晔蹭过来。
发现六皇叔比他高了大半个头,肩也比他的宽。
骆晔:“皇叔您现在多高?”
骆峋不再看他。
“世子爷,咱们殿下八尺有四呢。”海顺笑眯眯答道。
骆晔瞪大眼。
“皇叔您又背着我偷偷长个儿!”
骆峋直接走了。
骆晔羡慕地看着六皇叔高大伟岸的背影,旋即又使劲摇了摇头。
他才十七就有七尺九了呢。
等他及冠,定会比皇叔长得更高,更结实!
而且他才不会老牛吃嫩草!
裴皇后还在梳妆,引路的宫女直接将槛儿领到了坤和宫的后寝殿。
槛儿进门,碧荧碧烟领着宫人鱼贯而出,屋中只剩了她和裴皇后、冯嬷嬷。
槛儿的身子如今对裴皇后这等高位贵人,已经不像从前那般本能地畏惧了。
她也把神态举止拿捏得恰到好处,上前恭恭敬敬行了礼唤了声“娘娘”。
裴皇后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小姑娘穿了件珊瑚朱绣四季花卉的对襟罗衫,缥绿鹊衔花枝纹马面裙,云环髻上几根金累丝嵌宝钗簪。
人瞧着比一个多月前清减了些,好在精神头不错,一张小脸水灵娇媚。
裴皇后温和地点点头。
“你有身孕的事,太子已同本宫说了,今日人多,少不得会有冲撞,你便跟着本宫,本宫不会叫你累着。”
槛儿福身:“多谢娘娘抬爱。”
裴皇后:“也不必过于拘谨,凡事以身子为重,本宫不是老虎,不会吃人。”
冯嬷嬷就笑了。
“您自然不是老虎,您是天上的凤凰,谁见了您不得为您的气势折服啊!”
槛儿掩嘴跟着笑。
裴皇后假瞋了她们一眼。
随后也没多说别的,更没让槛儿伺候。
只叫她到对面西稍间歇着,又交代冯嬷嬷叫人好生看顾伺候着。
东宫的第一个子嗣。
太子有安排,她们这边自然也不能疏忽。
槛儿便在西稍间铺了象牙簟的炕上坐着,炕几上摆着红枣茶并几样解暑小食。
隔着一道碧纱橱和珠帘。
槛儿能看到对面宫人进进出出,卧房里不时传来裴皇后同人说话的声音,说的大致都是今日宴席相关的事。
单听着就能知道裴皇后今日有多忙,槛儿也就没自作聪明地过去添乱。
吃了几口红枣茶并糕点。
银竹进来说太子妃和曹良媛来了。
槛儿礼节性出去迎了迎。
郑明芷早知坤和宫缺人手是假,裴皇后故意跟她作对是真,此时见槛儿妆容衣衫都井井有条,就更加确定了。
老虔婆!
郑明芷又在心里暗骂了一声,不过表面倒一副什么都没看出来的样子。
当着裴皇后的面也只是象征性叮嘱了槛儿几句,叫她好生伺候什么的。
裴皇后权当不知道太子妃在心里骂她。
反正自己就算什么都不做,她的这个儿媳也是把她当恶婆婆想的。
既如此,裴皇后都懒得做样子叫槛儿伺候一二,只说宫人不小心把她今儿要赏人的金银锞子给洒了弄混了。
让槛儿去把这些锞子给分拣出来。
于是槛儿就又回了西稍间待着,自有宫人端来一盆刚弄混的金银锞子。
今日女眷这边的朝拜流程比端午节隆重繁杂多了,因为宗亲妇和外命妇不能直接向元隆帝朝贺献礼。
裴皇后要代元隆帝受礼。
在此之前,她还要单独受一番众人的礼。
不过这些流程都跟槛儿没关系,毕竟她现在不能像端午那回一样久站。
裴皇后去正殿受众女眷的朝拜时,槛儿就留在后寝殿这边继续拣锞子。
等裴皇后代元隆帝接受朝贺时,槛儿才出来跟在郑明芷和曹良媛身后,作为东宫女眷代表恭祝圣寿。
寿礼什么的。
槛儿没资格献,这一环节跟她也没关系。
元隆帝在前朝接受完文武百官、藩王、以及番邦使臣的朝贺献礼,又移步到乾元殿接受妃嫔,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以及孙辈们的家礼。
槛儿和曹良媛只是侍妾,这一环节跟她俩都没关系,两人便一道留在坤和宫。
曹良媛站了两个时辰,腿都僵了。
见槛儿一上午都坐在铺着象牙簟的炕上拣锞子,旁边小几上还摆着零嘴儿茶水。
她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憋住,笑着刺道:“妹妹真是好福气,旁人忙得不可开交,你在这儿倒是清闲。”

第80章 账要算到宋槛儿头上!
裴皇后这边的金银锞子都是半两的大小,有元宝、梅花、海棠等多种形状,雕着龙凤纹并宫廷造的字样。
挑拣起来不费眼,还格外喜人。
可不就清闲吗?
但槛儿哪能认呢。
“姐姐慎言。”
她停下手里的动作,严肃地朝窗外看了一眼,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
“今日四海宾服,万邦来朝,能随娘娘左右是天大的恩典体面,姐姐这话若是叫旁人听了去再传出去。
是时恐惹娘娘不悦也就罢,还极有可能叫番邦女眷以为咱们不待见她们。
事关外交,若被有心人利用,一个破坏国是扰乱朝纲的罪名扣下来,东宫会被置于何地姐姐可有想过!”
槛儿有心吓曹良媛,但说的也是事实。
上辈子她随庆昭帝过了几十个万寿节,深知这种场合该注意些什么。
单是个人也就罢,关键会牵连全族。
她们是东宫女眷。
一个不慎,整个东宫都要遭殃。
曹良媛平时在东宫后院怎么阴阳怪气都行,但今天槛儿绝不能让她因为后宅的那点儿小心思坏了大事。
曹良媛当然知道今天要谨言慎行,她打小参加宫宴还能不清楚规矩吗?
她就是不满自己在外面站了整整一上午,姓宋的却在这儿过得这么舒坦。
一时想刺两句罢了。
反正她们在坤和宫。
曹良媛没觉得有什么。
可看着对面人严肃中透着害怕的表情,听着她那句“破坏国是,扰乱朝纲”。
曹良媛心头一紧,后背一阵发寒。
可她堂堂三品大员之女,又是良媛的位份,怎能表现出被一个方方面面都不如自己的人说教了呢?
于是,曹良媛状若无事地摇着团扇,笑道:“看不出来,妹妹懂的倒是挺多。”
槛儿翕了翕唇。
曹良媛:“怎么?妹妹想说什么?”
槛儿发誓。
她真没有要炫耀自己得宠的意思。
但她刚刚的那番话确实不太符合她现今的身份,且往后她也不会一直装孤陋寡闻。
所以想了想,槛儿状似不自在地低了低头,:“也没有很懂,是殿下不想我今日闹出笑话,夜里提点了几句。”
曹良媛被气走了!
槛儿咳了咳。
之后银竹出去了一趟。
也不知她用了什么手段打探来的消息。
不仅知道王妃,公主们的寿礼有哪些,连以太子为首的几个皇子们在前朝献了什么礼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譬如太子的寿礼是一副他历时三月,亲手画的元隆帝带他们几位成年皇子到北苑指挥万人大演武的图。
此画一丈见长,四尺见宽。
画中将士含步兵、骑兵、火铳兵与炮兵,众人皆身穿甲胄各自为阵,动作整齐划一,有山呼海啸之势。
高台上的元隆帝神采飞扬,站在他身后的几个皇子亦各个龙章凤姿。
连简王的那身肥肉,看上去都颇具风采。
据说当时画一展开,在场的番邦使臣无一不震撼叫绝,齐齐跪下向大靖朝的威武帝君元隆帝高呼万岁。
元隆帝大喜。
赞太子大才,赐外邦新贡良驹十匹。
其他几位皇子皇孙当数睿王和皇长孙进献的寿礼最为瞩目,通过献礼这一环节也能看出几个皇子之间的局势。
上午就在朝拜和献礼中过去了。
临到午宴。
女眷们暂被安排到别处休整,郑明芷为首的众皇子妃侧妃们终于得以喘口气,聚在坤和宫的偏殿歇脚。
睿王妃拿了一片蜜渍人参含在口中。
潋滟的眸光不经意般在郑明芷和曹良媛身上打了个转,状似随口笑着道:
“每年这个时节我都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就怕这儿看顾不好那儿招待不周。
也难为太子妃和曹良媛了,东宫女眷不多,逢年节只你们人前人后地张罗。
说起来,端午宴东宫不是还来了位昭训吗?太子妃怎生不叫她充作奴婢跟出来,好歹也能多个人跑腿。”
此言一出,众人的视线朝郑明芷投来。
今儿六月三十,离端午过去已经快两个月,在座的其实不少人已经记不太清东宫的那位新昭训长什么模样了。
但她们逢初一十五来向裴皇后请安,或多或少听了些关于东宫的传言。
知道现今那位宋昭训似乎已经成了太子的宠妾,心中自是各有心思不提。
这会儿听睿王妃提起那位昭训,有的人面上不显,实则心里都在等着看笑话。
郑明芷倒是神态自然。
“睿王妃有所不知,宋昭训今儿来了,只是母后那边缺人手,便把人叫了去,这会儿还在寝殿那边做活儿呢。”
睿王妃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原来如此,能伺候母后是她的造化。”
侧妃这边慎王府的林侧妃哪壶不开提哪壶。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