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录by侧侧轻寒
侧侧轻寒  发于:2025年10月11日

关灯
护眼

气息哽住喉咙,她顿了许久,才继续说了下去:“你杀死了冯翊与蓝秀容,但因为心中有鬼,所以秘而不宣,本想让他们就此无声无息消失在世上。但随即,孟兰溪在庄子上杀害了金堂,他瞒得过我们,却瞒不过你这个深知他底细又第一时间接触线索的人。你看见金堂手中的杯子,立即便知晓了孟兰溪昨夜拿着油灯过来吵架的缘由,借着验尸提前取走金堂手中的杯子,手指蘸取杯沿的余毒后,又去查看并接触桌上的茶壶,从而将茶杯的毒转移到了茶壶中,误导了我们所有人。
“但金堂之死,凶手就在同院的郎君们之中,为了彻底洗白孟兰溪,你们必须寻找一个替死鬼——纪麟游,就是你们选中的那一个。那晚因为争执,其实两个麒麟杯都已碎了,只是璇玑姑姑去收拾时,她自然知道孟兰溪调换的那只是杯子,因此没有让人再补杯子过来。而你捡回了一只被摔碎清扫掉的麒麟杯,在纪麟游窗外伪造他摔杯的痕迹,又不动声色在他的银香囊中挂一片干枯的瓦松叶,误导我们毒药是从屋顶灌入的,从而锁定了作案人为纪麟游,成功地让孟兰溪洗脱了嫌疑。
“只可惜,纪麟游虽遭诬陷,可我和崔少卿不相信这就是真相,若追查下去,真相势必大白。还好此时离冯翊之死不久,你迅速找机会让孟兰溪入军营,并假借搜寻将他的尸体转移保存,给他搭了个合理的戏台,几日后在远远的山崖上,用尸体给我们演了一场戏,企图瞒天过海,将所有一切彻底了结。”
千灯说完一切,直视凌天水:“我所说的,可有错么?”
“县主聪慧过人,自然不会出错。”凌天水淡淡应道。
纪麟游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看向这个自己曾打从心里敬服的“表哥”,愤怒不已:“凌……混蛋!枉我之前还佩服你身手过人,还羡慕你能帮县主那么多!结果你居然与杀人凶手沆瀣一气,为了帮他,栽赃陷害我!你这是大丈夫所为吗?”
“我在破庙中给你记了两个兵匪,这样你刚立军功,即使有杀人嫌疑,大概率就是失去县主夫婿候选的身份,流放边疆重新立功而已。”凌天水神情平淡道,“而且,在一路查证中,你确有对县主不利的迹象,杞国夫人遇害当晚,你曾在庄子上有过不轨行为。因此我顺便将你移送出县主的后院,也是理所应当。”
“谁不轨了!夫人去世当晚,我……”纪麟游想起廊柱外面的刻画符号,当即对千灯急道,“县主,我说过了,那些标记不是我画的!军中人很多都知道我的习惯,他——”
说着,他一指凌天水:“他自然也一清二楚,焉知不是他画的,陷害我!”
“在发现你嫌疑之后,我才顺势将孟兰溪的罪行转栽在你身上,在未发现之前,我何须对你动什么手脚?更何况,我们后来查过了你的佩刀,确证你在几处关键节点之时,刀刃刚好损坏,并且与当时现场留下的线索严丝合缝。”
“莫名其妙!”纪麟游一摸身边配刀,却摸了个空,才想起因为自己的嫌疑,刀械自然已被大理寺缴获了,他气急败坏对崔扶风道,“崔少卿,我的刀应该还在你们大理寺吧?那刀刃绝对没有损坏过,不信你们详细查证!”
崔扶风道:“凌天水说的,是你在御林军那柄制式刀。”
“那柄刀我根本不常用,就之前偶尔在营中时,发现刀刃莫名其妙卷了才去矫正了一下……”说到此处,他才迷惑地自言自语,“是啊,我当时根本没在意,那刀刃是怎么突然卷的呢?”
凌天水盯着他迷茫的神情,似在审视他是否作伪。
而崔扶风压低了声音,若有所思问凌天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既然可以轻易换了他的刀,又焉知拿到手的这柄刀,是不是早已被别人换过的呢?”
凌天水眼底微冷,但并未反驳他的猜测,毕竟如今事情已走到这步田地,摆在他面前最迫切重要的事,远不是纪麟游,而是孟兰溪。
“这是我个人怀疑。是与不是,县主自当详加辨明。只是县主,你委实不必费尽心力揭发这一切的。我早已决定带走孟兰溪,往后会好生教导控制,绝不会让他再生事端。”
千灯定定盯着他:“即使他罪行累累,杀害了金堂和他堂哥孟永顺,你也要维护他吗?”
“孟永顺?”凌天水目光瞥向孟兰溪,见他眼皮都没动,仿佛千灯说的并不是他杀人,而只是踩死一只蚂蚁似的。
他恍然察觉,其实这个母亲临终前交托的弟弟,他根本不了解。
“县主为何突然提起此事?据我所知,孟兰溪与孟家来往并不多,孟永顺更是早已回乡养伤,他们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洞庭,如何杀人?”
“不,依我看来,孟永顺并不在洞庭湖畔,而是早已死在了长安的漕渠之中。”

第六十三章 另一个死者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都想了起来,在太子巡视的船上留下控诉血书,说零陵县主杀害他的那个死者。
那尸身面目全非,至今停在义庄中无人认领,如今听到千灯突然断定他是远在洞庭的孟永顺,众人都是大惊。
“岂有此理!”薛昔阳愤慨道,“那个孟永顺,当初明明入选了,却故意受伤逃避,如今既然死在孟兰溪手下,却还要诬陷县主,到底是何居心?”
“因为,他确实死在昌化王府之外,而且就在祭祀我父祖的那一夜,因我府中赠送的食物而亡。只因孟兰溪借我的名义杀害了他,所以孟永顺至死都认为,我是杀害他的凶手。”
“可我记得……当日除凌天水外,所有郎君都在府中陪同太子与县主祭祀,没有任何人离开过其他人视线。”崔扶风仔细回想当日情形,说出所有人心头的疑问,“因为太子降临,当日府中也防守严密,不可能有闲杂人等进入府中。那么,身处王府之中的孟兰溪要如何才能杀害府外的孟永顺呢?”
“此事端倪,出现在孟永顺的一封信上。孟家父母给我看过他在月前写的一封信,而我在上面发现了松花粉。可今年江南寒潮,一个月前尚未回暖花开,孟永顺写信之时,如何会有松花粉?那信笺又是长安动乱后新出的样式,去年夏季前尚未面世,绝不可能是之前沾染的。
“但这样一封信,孟氏父母却都未曾察觉出异样,说明写信之人十分熟悉孟永顺,模仿他的字迹口吻天衣无缝。我想,从小便与他一起在孟氏家塾开蒙、又一起去国子监的孟郎君,想必可以做到吧?而更恰巧的是,这段时日孟郎君就在京郊军营中,诊治因松花粉而困扰的士兵们,那边花粉如此丰沛,写字的纸笔之中沾染些许松花粉,也是在所难免。”
凌天水沉声问:“县主仅凭一封信、信上那些谁都没注意的所谓松花粉,就认定孟兰溪杀害堂兄,是否太过武断了?”
“凌典军急什么?我还没说那封信的内容呢。”千灯盯着孟兰溪,不疾不徐,“在信中,孟永顺一改纨绔行径,宣布自己已寻访到名师,要专心求学一年半载才回来。他父母欣喜于儿子的改变,而我们局外人看来,这无疑只传达一个信息,那便是写信的人知道,他将会就此消失,永不会回来了。那么我请问,伪造那封信的孟郎君,你如何知晓孟永顺回不来了,从而特意伪造他的书信去瞒骗、稳住孟家呢?
“从而,我又想到一件事。孟永顺在最后一封家信——当然,并非伪造的那封——提及,他听到了一些我的情况,知道我并非传说中毁容的母夜叉,对孟兰溪占了这个便宜颇为愤慨,扬言饶不了你。孟郎君,看来他认为自己受伤退出选婿之事是你搞的鬼,怕是会瞒着家人丢下学业跑回京城找你讨说法吧?当然,此事他定会瞒着家人,毕竟你如今是孟家要仰仗的人,而他向家中频频要钱的理由就是求学,怎敢让他们知道自己丢下学业过来找你麻烦呢?
“他跑到长安找你,想必是拿当初你害他断腿的证据为要挟,破坏你如今所拥有的一切。而当初你顶替他时,交接了信物引凤签,如今他过来胁迫你,自然也会让你交还原属于他的东西。形势所迫,为了稳住对方,你只能交出了引凤签。因此,漕渠中打捞出的尸身——也就是孟永顺的尸体上,找到了我夫婿候选人才拥有的引凤签。”
这推断合情合理,众人都是默然颔首。
而崔扶风问:“可当日我们前去各位郎君处取引凤签,孟兰溪与其他人一样交出了引凤签,似乎并无异样?如果他的签子已被孟永顺拿走,那他后来的,又是从何而来?”
“崔少卿想必也记得,在破庙边我们挖出了苏云中的尸身,却并未找到他身上的引凤签。据乱兵们说,帮助他们藏身的人正是我府中一位郎君,原本我一直不知是谁,如今看来,只可能是拿到苏云中那枚引凤签的孟郎君了。”
听到自己一直追寻的那几个乱兵,竟与孟兰溪有关,凌天水看向他的目光不由更显沉冷:“你为何会与他们有关联?”
孟兰溪嗫嚅片刻,但最终还是回答:“去年初秋兵乱后,我从庄子回城途中,因为常在郊外采药所以熟悉道路,独自抄了近路……就在那时,我看到了苏云中从山崖坠落……我寻踪过去,看到乱兵们正在搜检他的尸身,取走了引凤签。我想县主本就为坊间流言所扰,若择婿的引凤签流到外边去,怕是更加麻烦,于是便帮那几个兵匪躲到了安全处,后来又给他们送了几次米面,让他们帮忙埋葬了苏云中,并从他们手中拿回了引凤签……”
“既然如此,你后来为何还一直与他们盘桓在一起,至今未曾离开?”
“我……我发现了他们原来,是当年黄沙谷中被昌化王处置驱逐的兵卒……”孟兰溪望着凌天水,原本僵硬微青的脸,此时蒙上一层自暴自弃的绝望之色,喃喃从牙缝间挤出几个字,“因为我……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身上,到底……到底……”
他崩溃难言,无法再说下去。
其他人都不解其意,唯有凌天水和千灯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
他知道母亲当年的遭遇,知道自己的身世不可见人,他其实也与凌天水一样,一直执着地寻找当年污辱了母亲的那些人。
只不过,他不是要为母复仇,而是想知道,他这个野种的身上,到底流着谁的血。
凌天水死死盯着他,问:“你找到了?”
“没有……”他茫然摇头,喃喃道,“他们每个人都在大漠中干过那么多坏事,每个人都那么凶残……”
每个人,都和他一样恶毒,杀人如麻,罪大恶极。
他根本找不出,和他最像的人究竟是谁。
其他郎君都是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他的崩溃为何而来。
唯有千灯一字一顿问:“那么,你为何要让他们去查探京郊外的‘井栏’?”
“不管县主信不信,我都只是……想替你做点什么。”他定定地望着她,声音微颤如呓语,“我是真的希望县主不再辗转难眠,深陷忧闷……虽然我能力微薄,可心中一直期望着,能为县主解开夜夜纠缠你的谜团疑局……但最终,时景宁所说的‘井栏’痕迹一无所获,而我也一直不知如何向县主透露此事。只是没想到,孟永顺会过来威胁我,让我刚好可以将那枚引凤签派上用场……”
“所以,在你将引凤签交给孟永顺之时,就已经下定了谋害他的心思?”
“是。他以为县主夫婿是什么?他不想要就退出,想要就来索求吗?”孟兰溪眼中闪过一抹狠戾,盖过了他所有的畏怯痛苦,仿佛终于显露出他一直刻意隐藏的本性,“不知天高地厚,居然也敢来威胁我!”
看着他近乎偏执的恨意,千灯问:“想必,那时候就是太子殿下要到我府中祭奠、厨房请你代为帮忙准备看菜染剂的时候吧?我记得所有的看菜中,只有弄玉吹箫引凤用到大团银红,其余的都不过用银红些微点缀,想必这就是你寻到的下手机会?”
“是,我告诉他会帮忙将实情转告县主,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后,让他在东角门等候县主的信物。王府规矩森严,县主不便直接表态,但她的意思会放在吹箫引凤之中,到时候他一试便知。”
于是那一夜,昌化王府东厨分发祭品,早早候在抢“福禄”人群之前的孟永顺,自然而然夺得先机,一眼便注意到了七十二素蒸音声部中最为鲜亮显目的红衣弄玉,认定这“吹箫引凤”便是县主给他的答复,将其抢到了手中,喜滋滋地挤出人群。
但东西到手,什么叫“一试便知”呢?
左右琢磨不出这面点的奥秘,他自然会掰开来查看里面是否有东西,显然,看菜里面一无所有。
于是,他一是揣摩着县主的意思是不是让他尝试一下,二是在门外等了那么久,腹中自然也早已饥饿,便将刚蒸出来的暄软面人吃掉了。
乌头的毒性发作很快,他只来得及走到离开化坊不远的漕渠,便毒性发作,吐血僵麻,跌入水中。
可惜他未能如孟兰溪所愿,无声无息死在长安角落中。
在即将沉没之前,他满怀怨恨,用尽最后的力气攀着旁边的船身,留下了控诉零陵县主的血书,最终被太子一行看到,掀起了巨大波澜。

这个不动声色狠辣杀人的凶手,此时就静静站在他们面前。
即使罪恶已经被揭发,可孟兰溪只是默然抿唇,深深望着千灯,嘴角那对深深的酒涡隐现。
可在两具棺木的映衬下,那酒涡却毫无半分往日的甜美醉人,唯觉阴森。
满屋的人都因惊诧错愕而紧盯着他,一时不知如何反应。
但最终,凌天水默然绷紧了下颌,默然挡在了孟兰溪身前。
“我知道他罪行累累,其罪可诛。但,请县主恕罪,我……不能让孟夫人在九泉下难以瞑目。”他声音嘶哑道,“我向县主与在场诸人承诺,这世上不会再有孟兰溪这个人,他不会再做任何损害他人之事,以后,会永远消失在这世上。”
千灯定定看着他,不知是因为痛惜还是失望,里面再没有过往的情愫,只剩下冷冽的锋芒。
凌天水只觉心口像是遭了重重一击,呼吸微滞。
他听到她的声音,与她的目光一般凛冽:“即使,孟兰溪因为一己之私,而从中作梗,彻底斩断了孟夫人半生的希望?”
她……终究还是知道了。
即使早已被她揭穿了两桩命案,可此时躲在凌天水身后的孟兰溪,心里终于升起绝望与恐惧。
他看到凌天水的目光中,原本一意维护的坚定之光开始闪动,虽然不相信,却终究还是问出口:“什么?”
“不然,你以为孟兰溪为什么要杀金堂?他们虽然一贯不和,但并未走到非下手不可的地步。然而,我仔细回想,那一夜在庄子上,金堂曾对我说过一件事——就是那件事,迫使孟兰溪不得不立即下手,不惜杀人也要掩盖自己当年的罪行……”
话音未落,她已抬起手,指向了金敬亭那具已经腐朽的棺木——
“那一夜,金堂说,他七叔的坟茔被冲毁了,他准备回去后就替他七叔迁坟。”
当时他说话时,其他郎君亦在场,此时恍然都想了起来。
“因为金堂之死,所以迁坟之事自然延误了。但,让孟兰溪冒险潜入此间、甚至不惜杀人也要遮掩的事情,我想应该就在这棺木之中,未曾磨灭!”
众人目光不由齐聚那两具棺木之上,面露惊异之色。
“其实,孟夫人的棺木依旧在坟茔中原封不动,所谓合葬之说,只是用来引蛇出洞,诱使孟郎君现身而已。果然,你知晓消息后,立即混入此间,企图焚棺毁尸,看来,你要遮掩的,显然是极为要紧的罪证了!”
随着千灯话音落地,鸣鹫立即跳起来,取过墙角的工具,就去大力顶撬棺盖。
腐朽的棺盖经不起重力,立即便被掀开了一个大洞。
凌天水的目光从孟兰溪那死人一般灰青的脸上缓缓移过,大步走向棺木,看向里面。
棺木中的尸体血肉早已腐融,露出下方的骨殖,赫然乌青发黑,触目惊心。
千灯没有去看,但她早已对经过了然,问:“凌天水,你最擅长检验尸身,告诉我,棺内死者金敬亭,死因是什么?”
凌天水没回答,抓住断开的棺盖用力一掀,让下方的尸骨彻底显露。
他仓促过来,自然没有带验尸的工具,因此只拔出自己随身的匕首,沿着喉口到胸腹一路挑开朽烂的衣物,仔细查看尸骨情况。
半晌,他终于直起身,将匕首擦拭干净,声音微冷:“死者生前中毒,因颅骨后端有撞击痕迹,考虑为中毒后躯体麻木僵硬,因此自高处坠落,头部撞击而亡。”
“中毒后躯体僵麻,意识昏沉……听起来,这毒与金堂、与孟永顺所中的,如出一辙。”千灯说着,看向崔扶风,“崔少卿,你可记得当年金敬亭明面上的死因?”
崔扶风博闻强记,又早已查阅过当年卷宗,立即回答道:“记得。事发于九年前,八月初四清晨。怀真坊旁早起洗衣的妇人们听到桥上马蹄声急乱,正抬头看去,刚巧看见有人骑马坠桥。那座桥距下方高度不小,马上人立时摔得头破血流,气息顿无。坊间人惊叫围拢,闻到他一身酒气,知道必定是醉酒坠马,赶紧将其送到医馆时,气息已绝,未曾进医馆门便被拒入。有围观路人认出他的面貌,是金家七郎金保靖,赶紧将尸身送回了金家。”
“因多人目击是酒后骑马坠桥,医馆又因气绝拒收,八月天气炎热,因此金家仓促收殓,自然也未曾详细检验过尸身,让这一桩意外草草了结。”千灯语音缓慢,却不容置疑,“人人都认为,他是饮酒出了意外,可我记得,金堂父子先后与我提过,金敬亭终得族中允许,离开去找自己属意的女子,是在晚上。但他出事,却是在清晨。而如今他的尸骨也表明,他是中毒后僵麻坠马而死——乌头的毒需要下在饮食中,他在宗祠内跪了两日水米未进,而金堂偷偷给他送糕点也被抓了,那么,他的毒是在哪里中的呢?换言之,他那天晚上,与谁在饮酒呢?”
一片寂静中,崔扶风出了声:“他不是去见面时出的意外,而是在见面回来后才出的意外。”
“那么,会是他属意的女子——直说了吧,孟夫人给他下的药吗?我看不见得。在与金敬亭相识后,她决然带着孩子搬离了寄居的屋檐,证明孟夫人已下了决心。而金敬亭夤夜躲过宵禁巡逻,去了孟夫人那里,深更半夜男女相会,原本不应该有旁人在,但我,却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孟郎君,你曾偷藏过一块玉佩。”
说到此处,她目光从孟兰溪那灰沉的脸上略过,转向崔扶风:“崔少卿,金堂那块玉佩,你可带着吗?”
崔扶风是做事滴水不漏的人,自然早已备好,立时取出递给了她。
千灯将玉佩执起,向众人展示:“这块玉佩,曾为金堂惹来诸多麻烦。首先,是兵匪们所述,此玉属于十八年前死于沙漠的一个回纥相温;然后,鸣鹫王子认出这玉是他表哥之物;紧接着,魏叔他们又认出,这块玉是当年黄沙谷一战,押送延误粮草过来的商队领头人所有。因此那一夜,金堂因为玉佩而四面树敌,却直到遇害,都不知道这玉佩是何来历。”
鸣鹫挠头:“我大姨说得明明亮亮,就是这块玉没错的!”
纪麟游亦是斩钉截铁:“虽然金堂死得冤枉,可金家人在黄沙谷一战上肯定有问题!”
“不,金家人在黄沙谷一战上,有功无过。”一直静听千灯讲述的凌天水,此时终于开了口,说道,“县主拿到了兵部允可,我这几日一直在兵部,彻查十八年前黄沙谷旧事。经各种迹象分析,当年劫军粮的是吐蕃流匪,后来未成气候便被剿灭,不可能与郜国公主或朝廷其他势力勾结。而金家商队的行程,明显是绕开黄沙谷的安全路线,证明他们事先并未谋划此事,遇上劫匪确是意外巧合……金家商队,确实是为国效力,有功无过。”
纪麟游哪肯轻信,脱口而出:“我不信!商人逐利,若他家真为朝廷立功,怎么会一直遮掩至今,只字不提?”
“因为金家帮忙押运粮草之人,正是金敬亭。他当时年方十五六岁,借口自己外出求学,其实暗地偷学游侠儿,化名‘全七’随家中商队去游玩。因黄沙谷之战惨胜,朝廷并未多加犒赏,可如果此事被族中知晓,定然少不了责骂,于是他干脆选择了只字不提。却没料到因为产生了误会。纪录事,如今当年之事已查明,望你代为向当年一干老兵解释。”
“好,如果一切属实,我一定知照老叔伯们,也会登门向金家道歉,不该错怪忠义之士。”纪麟游性格直率,听千灯解释后,一口应承,立即端端正正向金敬亭遗骨行了军礼,然后又道,“魏叔他们十八年来耿耿于怀,看到金堂长相酷似当年贻误战机的疑犯,又有那块一样的美玉,因此偏激错怪了,还望县主不要怪罪。”
当晚纪麟游与金堂的纠纷,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鸣鹫想起当时情形,急问:“那我表哥怎么死的,玉怎么给了金堂?”

第六十五章 噩梦
他表哥胁迫孟夫人、以致为孟夫人毒杀之事,千灯自然不会详述,只含糊带过:“其实当日你表哥死于沙漠劫掠后,乱兵或死或被带走处置,最终便宜了过路的客商。那块玉虽然贵重,却是见了血的,知晓内情的人自然是尽快求脱手。而商队走的路大致相同,能刚好遇到、又买得起这般稀世美玉的,恐怕也只有当时正往黄沙谷而去的长安豪富家公子金敬亭了。”
或许,在买玉的时候他见到了孟夫人,少年心境一念难忘,让这块玉对他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可直到多年后在长安重逢,他才终于与她正式拥有了缘分。
“后来,金敬亭请好友商南流将玉剖开,一块雕‘峨眉’留给自己,一块雕‘敬亭’送给孟夫人,寓意对方长伴己身。剩下的外层则保留原来的双龙夺珠图案,送给了金堂。却没料到,在多年后,为他带来了诸多麻烦。”千灯叙完前情,将结论收束,“金敬亭去世多年,可孟夫人还珍藏着刻有‘敬亭’的玉佩,对他们二人的定情信物不舍不弃。可她并不知晓,那块刻着‘峨眉’的玉佩,没有随着金敬亭而深埋地下,其实,一直在她儿子的手中——”
千灯说着,目光冷冷转向孟兰溪:“看来,那一夜孟郎君你不但察觉到了金敬亭的到来,甚至,还可能对他动过一些手脚,导致他连这么重要的东西都落在你的手中。在金敬亭死后,你谨慎隐瞒着此事,因为担心被母亲发现,所以寄居于我的王府后院时,也将它带了过来,小心地藏在隐秘处,还特意设置了手段保护……”
也因此,促成了她与凌天水最初的接触,成为了他们之间隐秘情愫开始生长的种子。
凌天水显然也想到了那一夜,面上那沉默冷硬的神情难免松动,看向千灯的目光中染上了复杂的波动。
“孟兰溪,你的伯父伯母曾对我提过,你身世堪怜,幼年时曾遭遗弃,是你娘不顾一切才将你救回家。后来你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可以说,你真真切切地知晓,如果没有你娘,你没法在这世上活下去。后来你父亲去世,母子投奔本家,受尽族人苛待白眼,在这世上,唯有一个娘亲可以依靠。可你的娘亲,在此时遇到了天赐的良缘——一个年轻富贵的男人深爱着她,甚至不惜与家人闹翻,要娶她为妻,甚至因为家中反对,他宁可割弃族中产业份额,孤身带你们去南方发展,只因为,他眷恋你娘,而你娘不肯舍弃你。
“我想,孟郎君,你当时必定很害怕吧,怕你娘抛弃你,怕回到孟家遭受欺辱,怕你五六岁时被抛弃的命运再次降临……毕竟我之前很奇怪一件事,在茶园泥石流的时候,为何你和你娘这样的妇孺逃出来了,而你爹那样一个大男人,反而会遇难呢?我想,可能就在那时候,改变了你整个童年吧……”
“是,无论如何,我都要让我娘留在我身边,她是我活下去唯一的希望,至少,在我能靠自己活在这世上之前,她不能离开我……”
孟兰溪喃喃着,如今真相大白,他已被戳穿一切,也不愿再做任何辩解。
他只盯着千灯,希望自己的解释能让她体会到当年那个走投无路的孩子的选择。
他的眼中满是恐惧,仿佛又回到了六岁那年被抛弃的暗夜。
高烧让他意识昏迷,眼前一片模糊黑暗。他只觉得全身如浸冰海,骨头缝都似有冰刀在钻一般刺痛。
他被丢在牛棚中,在寒冷中只能紧抱身旁睡卧的老牛,即使身上母亲给他做的小衣服上蹭满了淤泥,依旧不肯松开,只想竭力汲取哪怕一点点温暖。
到后来冷得连痛都麻木了,他还等不来母亲,等不来那个永远会将他拥抱住的温暖怀抱,于是期盼中就长出了莫名的怨恨,恨她将自己遗忘这么久,恨她还不出现。
直到如同奇迹幻梦一般,他再度被那个怀抱紧拥住,带他逃离那肮脏寒冷的牛圈。
他听着母亲哽咽的悲声,将脸埋在母亲的怀中,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看见那个他一直喊为“爹”的男人晦暗的眼神。
他忽然想起来,在他被带走之前几日,曾看见他对母亲说,给我生个自己的孩子吧。
那时母亲背对着他,而他一眼就看见了母亲对面的“父亲”,看着他的神情烦躁厌恶,让年幼的他也懂得惧怕。
原来,他不是叫了多年的“阿爹”自己的孩子。
但他是个早慧的孩子,在醒来之后,便仿佛只是做了一场噩梦。
他更加依赖母亲,寸步不离她的身旁。而母亲也只当他是吓到了,怜惜地允许他整日偎依着自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