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桌子好菜,从凉菜上桌,客人就坐下吃饭了。四道凉菜,味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尤其那道松花蛋味道最好,粉肠也不错,紧实弹牙蒜香十足。
热菜属是恰到好处,每一道都好吃,红烧肉软烂,配着饭吃极香,豆泡不知怎么做的,入味儿极了。
一桌咸辣鲜香,又有甜口的八宝饭,解腻的凉菜,宾客吃得高兴,李氏也有面子。
于娘子把菜上了之后给李氏敬了杯酒就起身了,她没坐下吃。一众人都坐着,她这时起身自然显眼。
李氏知道厨子是于氏找来的,面上带了几分笑,“咋不坐下一起吃,这会儿干啥去。”
于氏笑了笑,“娘,咱们这儿吃上了,厨娘还忙活呢。我去把工钱结了,这两日人也辛苦,这粉肠还是新想的,您可能看出是大肠做的?本来说卤猪耳朵,但大嫂没买来,就做了这个,好在都爱吃。”
李氏一听,瞪了赵氏一眼,她道:“多给些工钱,福袋还有不,没吃过还剩下的菜,给带回去些,别让人饿着。”
于氏笑着应下,“哎,我就说是您的心意,沾沾喜气。”
第十四章 回家
于氏匆匆去了厨房,林秋然这边已经收拾好了,她的东西不多,就那两罐调料、一小袋山楂干,还有一个水壶。
时辰还早,府里管饭,林秋然本来是想在这儿简单吃些,不过赚钱了,她还是打算去外面吃。
东西都收拾好了,就等于娘子她们过来把工钱结了。
府里还得待客,林秋然就慢慢等,但她没等太久,于娘子带着丫鬟过来了。
于娘子道:“林娘子别急着走,还有福袋和粉肠呢,你把这两样带回去吃。我婆婆说了,今儿宴席办的好,就是客人太多,不便留你们吃饭。这两样没动过,沾沾喜气。”
做席面,有些菜会多做一些,尤其是有数的那种,防着盘子碎了,还能再上一份。
福袋还有十几个,粉肠有五根。
林秋然笑着道:“那我就收下了。”
于娘子神色欣慰,她又递过来一个小荷包,“这是工钱,本来菜都定好了,又让你费心琢磨一道,就多了一钱银子。”
林秋然把荷包接了来,她是琢磨着会多些工钱,毕竟她没给于娘子丢人。她道:“老太太喜欢就好,时辰不早了,我们便先走了,娘子还是快些回去待客吧。”
于娘子让丫鬟去装福袋和粉肠,然后亲自把人送了出去。三人从王家出来,还未过午时。
孙氏道:“饿了吧,先吃点儿垫垫,然后咱们也吃饭去。”
孙氏眼里闪过一丝心疼,今儿比在于家庄那次还累。昨儿忙活一天,今儿大早起来,到现在得三个多时辰,虽说空闲的时候能坐下喝口水,但还是累。
林秋然把油纸包打开,福袋于氏全给她拿来了,她吃了一个,也让孙氏和萧大石吃。软软的饼,好吃的肉酱丝,就是用油纸包着,上面写的寿字都花了。
三人一人吃了两个,把肚子垫了垫,孙氏不禁想,的确好吃,要不都让秋然来做菜呢。
吃完,孙氏问林秋然去吃啥。
林秋然道:“找个面馆吃些面吧。”
酒楼里的菜她是不打算吃了,回回一钱银子,味道又不如她做的好,赚钱也经不住这么花。
三人找了个间小面馆,林秋然要了碗肉丝面,还加了鸡蛋,又要了盘凉菜。但孙氏和萧大石只要了两大碗素面,配菜二人说什么也不加,林秋然就没费口舌劝。
她肚子饿了,想快点吃饭。
面就是清汤面,肉丝是炒的,给了一大勺。
林秋然把面吃完,汤也喝了,吃完付了十五文钱。
吃完三人没急着走,坐在面馆里歇了会儿,林秋然在心里算账,这回收了五钱银子,再加上这几日卖鱼赚的,也有一两多。每天卖鱼差不多是二钱,今日赚得多些,林秋然在家里还放着的有两千多铜板,加一块儿便是二两多银子。
算上家里以前存下的,三十两出头。
林秋然道:“爹娘,不着急回的话我们再看看宅子吧,反正时间还早。”
牛车申时才回萧家村,这会儿刚未时。
经过王家这次寿宴,找她做菜的人肯定更多。她觉得还是在县城买个宅子方便些,倒也不用太大,他们总共三个人,就算日后孩子生下来多一个,那年纪小的时候也可以大人带着睡,三间屋子足够住,等长大了说不准就换大宅子了。
若是直接买个太大的反而招人眼红,今儿可以先看看,也不会立马就定下来,这些日子肯定还会赚钱的,说不准等房子看好了,钱也够了。
萧大石点了下头,孙氏也点点头,“成,一会咱们去瞅瞅。”
孙氏是那日和林秋然从县城回去的晚上和萧大石说想去县城买房的事,起初萧大石还不理解,在村里住得好好的,这房子也是刚修不久,当初林秋然萧寻成婚,重新修葺了,好好的咋又搬。
孙氏道:“肯定是现县城里做菜的机会多,这回回过去,坐牛车也累人啊。况且,秋然吃得吃睡得好,生的孩子也好。再说了,日后没准儿孩子在县城读书,光宗耀祖,总不能一直住在村里。”
孙氏还跟萧大石说了碰到李婶儿的事,话里话外挤兑,他日她家孩子不会挤兑林秋然的孩子吗,在这儿受欺负。
孙氏:“萧寻不在,咱们得好好对秋然才行。”
萧大石没话说了,买就买,本来家里也轮不着他做主,他就算不点头,又能如何呢。
林秋然有些诧异,孙氏答应在她意料之中,但她以为萧大石会多问几句,没想到什么都没说,就点了点头。
林秋然说道:“也就看看,不一定立马就能定下来。”
孙氏:“不着急,咱们多比比,好选个合心意的。”
三人歇了一刻钟,便起身离开饭馆,找了个牙纪看宅子。
三四十两的看了四处,价钱差不太多,可是大小位置却不同。一处大是不假,可是邻居太多,左右都是租户,还有好几个人租一处宅子的,院子里堆着好些东西,看着乱七八糟的。
还有的位置不错,邻里打听着也还好,可是宅子比萧家现在住着的还小。三间房竟然要四十两,萧大石想不明白,何必放着大的不住,花钱住小的呢。
林秋然问了问牙纪这个小一些的宅子,她觉得还不错。
她觉得首要考虑的不是房子大小,若想住大的何不在村里住,有宅基地,想盖多大都成。县城里的地方金贵,自然不一样。她觉得位置最紧要,位置好一点,做什么都方便,邻里关系好,更安全。
就像那些好几个人都一处的宅子,鱼龙混杂,租户今天住着,明日就可能搬走,跟他们做邻居,家里有什么要紧东西被偷了都没处申冤去。
而且家里没个男人,住那处也不合适。若是孙氏和萧大石哪日回村,林秋然都不敢一个人看家。
牙纪道:“这家别看要的多,跟刚才的那处只隔了三条街,却不仅是位置好,你们进来看,井、厨房灶台屋里、墙角啥的都干净,原来主人家爱惜呀。前头是坊市,买什么都方便,后头还有好些铺子,若是有钱租一间做个小生意啥的,多好。”
牙纪笑着道:“贵自然有贵的好处,贵的道理。你想刚才那个二十五两,是便宜不假,可你们也看见了,乱,啥人都有。不管是白日晚上,都不消停。这边住着的都是当地百姓,和善。”
林秋然在心里点点头,他们过去的时候,还有一个醉醺醺的男子去了隔壁,除此之外还有一股子味道,臭烘烘的。
不过在牙纪面前不能表现得满意,林秋然皱着眉道:“好也不能一下子多十五两,再精心也是旧东西。这处能不能给说说,便宜些。”
牙纪说道:“倒是可以替你们问问,不过我这也不保准。”
林秋然点点头,四十两还是太多了,除了这钱,还得给牙纪一部分钱,现在家里什么都算上,也就三十二两银子。
如果是能讲到三十五两,他们再凑一凑,估计能行。
林秋然道:“我住在萧家村,我爹娘常来城里卖菜,就在城南街头,你若有消息就告诉他们。“
牙纪看孙氏和萧大石一脸老实相,估计家里是林秋然做主,就是不知道是女儿还是儿媳,“成。”
等牙纪走了,林秋然道:“娘,若是价钱能便宜三四两,中间钱也便宜一些,你再跟我说。要是只便宜个一两,那边没诚意,咱们也不当冤大头。”
做买卖就是这样,卖家觉得好,那也得有人买才行。有价无市有市无价,买卖都成不了。
孙氏也不懂这些,反正林秋然交代她干啥她就干啥。
回去的路上,萧大石还问:“秋然,要不等再攒攒,也好买个大一点的。”
林秋然道:“咱们家就三个人,三间房足够住。倒不如先买下来方便攒钱,孩子大了钱也有了。”
萧大石一听觉得也有理。
说实话,如果是有挖金子捡灵芝,林秋然也想不出来县城买房子。别看在王家一下子赚了九钱银子,可买调料啥的也花了不少。
就盼着今儿来寿宴的宾客,家中有不差钱的,正好赶上办事,她也能再接一单,多攒些钱。
林秋然跟着孙氏萧大石去往牛车那赶,今天忙了一天,就不走回去了。萧大石本来想说自己走回去,但是孙氏拉住他的手没让他说话。说也白说,秋然肯定不会让萧大石自己走的。说了还惹秋然生气,多费那口舌干啥。
再说萧大石也累,他干的都是重活,搬东西打水,可不轻巧。
三人在这等牛车,等了满四个人了,又等一会儿也不见来人,车夫不打算等了,他不想牛太辛苦,“老伙计,走吧。”
走出去些,孙氏揉揉耳朵,“秋然,我好像听见有人喊你呢。”
林秋然下意识往后看,城门口于娘子朝着这边招手,她身边的丫鬟高喊:“林娘子!等一会儿!”
孙氏拉拉林秋然的手,“秋然你看,那是不是于娘子!”
林秋然点点头,她跟赶车的道:“大伯,能不能给我们停一会儿。”
今儿坐车回来的就四个,林秋然跟同车的娘子道了两声对不住,等牛车停下,林秋然慢慢下车,于娘子也带着丫鬟追了上来。
于氏拍拍心口,松了口气道:“还好是赶上了。”
王家老大虽是主簿,可是家里却没马车,马车一辆一百多两银子,哪里买得起。于娘子可是带着丫鬟,走过来的。
今儿宴席结束,李氏和王主簿直夸菜不错,王主簿还说过两日知州来县城巡查,县令正愁不知怎么招待,大酒楼知州恐怕不乐意去,倒不如在驿站里好好招待一番。
今儿的菜就很好,味道鲜美,菜的样式也多。
王主簿发话,赵娘子都不敢说什么厨子不行,事关她夫君前程,赵娘子比谁都仔细,赶紧让于氏找林秋然去。
赵氏这会儿知道急了,“人是弟妹找来的,家住哪里可知道,快些寻,没准儿没走多远能赶上。”
于氏还气呢,她道:“大嫂不是觉得什么厨子都行,没东西也能空手变出来。”
赵娘子认了错,“弟妹,昨儿是我没吩咐好,是我不对。事关老爷的前程,也和余安县有关……弟妹骂千万别往心里去林娘子那边多给些工钱,都行的。”
赵氏本已经找好一个厨子,也是照着林秋然给的菜单做的,若是林秋然做不来就顶上,谁知林秋然的确有本事。
于氏哼了一声,大伯好了,家里才能好。不过她只知道林秋然是萧家村的,又有身孕,离得远回去也不方便。
她打听了打听,才知道申时有回萧家村的牛车,林秋然有孕在身,估计要坐这个。
紧赶慢赶到了南城门口,于氏看着牛车已经往前赶了,车上坐了四个人,其中穿着蓝色布衣的,正是林秋然。
于娘子赶紧让丫鬟喊,这才把人留下。
于氏歇了口气,林秋然看她样子,不像是饭菜出问题,她道:“不知于娘子追过来,所为何事?”
于氏看了车夫和车上娘子一眼,低声道:“林娘子,能否借一步说话。”
林秋然跟着于氏去了旁边,于氏压着声音道:“下月初一知州赵大人来余安县巡查,听说赵大人是个清正的父母官,县令正发愁怎么招待,今儿我大伯尝了你做的菜不错,问问你可愿意去。”
若林秋然点头,连试菜都不用。
于氏道:“你若愿意,工钱一日给你四钱,做些好吃的家常菜就行,不用过分奢靡,但是味道得好。”
工钱是于氏算着来的,已经不少了。做席面给九钱是因为桌多,十六桌一桌十几道菜,一下耽误一日半,而去驿站做饭,就一桌,活计也轻巧。
不过要是去了也是实打实待一日,做不了别的,若只给一钱二钱银子,想来林秋然不愿意来。
于氏还算了一笔账,若是去县城最好的酒楼,张罗一桌上好的菜肴得一两银子,还只是一顿饭,但请林秋然做,虽工钱占大头,可自己备菜,加一块儿却是用不了那么多的。
林秋然这回没讲价钱,给知州做菜,说不准连着做好几日,她道:“成,只是家常菜吗?”
于氏点点头,这是王主簿的意思,赵大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既然决定不去大酒楼了,那就简单到底,若在驿站还弄些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人肯定看得出来,那和去酒楼也没什么区别。
于氏后知后觉地想,区别还是有的,酒楼的饭菜还不如林秋然做的好吃呢,还贵。
林秋然道:“既然是家常菜,当日我过去再想做什么菜也来得及。于娘子,我是直接去驿站还是?”
于氏点点头,“去驿站,自有人接待你,工钱就当日结吧。”
林秋然点点头,县城驿站,也不怕扣她工钱。若是这个事儿办得好,说不准多留两天,多攒些银子。这才从王家离开便又有了活儿,可真好。
林秋然回到车上,牛车慢慢悠悠往萧家村赶,孙氏和萧大石没问什么事儿,一旁的婶子虽心里好奇,但也没多问。别人家的事儿,瞎打听啥。
不过她心里一直琢磨,刚和林秋然说话的娘子衣着体面,看着家境不错,难不成萧家在县城还有亲戚?
回到萧家村,林秋然把车钱给付了。
等到了家,孙氏赶紧把门关上,问林秋然于娘子追过来到底啥事,别是饭菜出了问题。
林秋然道:“下月月初知州来余安巡查,知州清廉,县令大人便想让我给做些家常菜,一日给四钱银子。”
孙氏震惊地张大嘴,“知州!”
他们这些小百姓见主簿都觉得是个大官,知州可比县令官还大呢。
林秋然点了点头,“得初一早上过去。”
孙氏问:“那可还用提前定菜去?”
操持于家庄和王家席面都得提前定菜,那是因为人多菜多。
林秋然摇摇头,“不用,说是做些家常菜就行,当日我问问忌口就行了。”
家常菜她看着来的就行,不过别看于娘子说做几道家常菜就行,可真若炒个菜炖个肉端上去就行,那也不会来找她了。
他们要的是看起来是家常菜,可吃起来却要好吃,还得是非同一般的好吃。外表普通,细尝别有洞天。
孙氏是没想那么多,她就是单纯觉得林秋然做菜好吃,准备的那些东西还怪有用的。
家常菜谁不会做,想做的好吃,还是得下功夫,别看当初花了两钱银子买那些香料,这不就看出回报来了。
孙氏笑了笑,“那些香料啥的还有吗,要不明天我再去买点儿?”
林秋然道:“也行,就按我那日买那么多就行。”
其实还剩一些,足够用,但多备着一点总归是好的,有备无患嘛。她觉得光有香料还不够,林秋然这回准备吊高汤。
还有三日才初一,林秋然也不急。这两天她累得不轻,先回屋歇着去了。
萧大石这头没啥事儿,就去河边捞鱼了,这回捞了两篓子鲫鱼,孙氏瞧着家里蒜不够,拿了四个鸡蛋两根粉肠还有钱去于婶儿家换蒜了。
孙氏很感激于婶儿,要不是于婶儿帮忙的,就没有去于家庄的活儿,更不会去王家,给知州做饭更是想都不用想。
孙氏到了于婶儿家说明来意,于婶儿立刻去挖蒜,说什么也不要东西,钱更不用说了。
孙氏好说歹说才把钱和东西都留下,“你就收下就行了,鸡蛋不值钱,肠是秋然做的。现在秋然做菜往城里卖,用蒜多,你这样,我下次哪儿好意思过来。”
于婶儿叹着气道:“又不是多金贵的东西,家里又吃不完,咱们两家,你还用给钱。”
孙氏笑了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亲近更该给。”
于婶儿打听了打听买菜生意如何,孙氏道:“生意还成,不过得看老天,爷他爹要能捞到鱼就能赚钱,捞不到那也没办法。”
全靠老天赏饭,这几日是还不错。没鱼也有别的活儿,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去县城家做菜的事儿,孙氏没说,她跟于婶儿关系好是好,可是也怕于婶儿不小心说漏嘴了,招人记恨。
于婶儿:“慢慢来就是,秋然身子咋样,可别累着。”
孙氏不知为何于婶儿突然问起这个,“还成,也没害喜。”
于婶儿小声道:“你们后院住着的那个李翠花嘴可真是太碎了,说前阵子看见你们去医馆,说秋然这胎保不住……”
孙氏这回是真想快点搬走,这人嘴里都没好话,保不准哪天就使坏。
心可真是坏透了。
于婶儿道:“赚钱的事儿可千万别往外说,她那人保不齐会眼红。也是,孙子都有了,儿媳还怀着孕,都不知道嘴上积点德。”
孙氏心事重重地回了家,天已经黑了,她给林秋然炒了三鸡蛋,还把带回来的粉肠切了。
林秋然吃了一碗饭,吃完转了两圈就梳洗睡下了。
次日孙氏两人卖鱼走的时候,孙氏多叮嘱了好几句,“在家里别出门,要有事就去找你于婶儿,还有见到李翠花可得躲远点儿!”
林秋然点点头,她都多大人了,哪儿用得着嘱咐这么多。
萧家连着卖了两日鱼,三十当天下了一天雨,三人都没出门。孙氏还担心初一下雨,那林秋然咋过去,牛车肯定不走,谁知第二天雨过天晴,路面也都干了。
林秋然就带了孙氏过来帮忙,坐牛车到了城门口,打听着到了驿站。进去之后有一男人接待的,是驿站的厨子,圆脸微胖,个头不高,肚子挺大。
“大人们还没来,说是有四五个人,再加上县城这边陪客的,照着一桌八九人准备。缺啥就跟我说,这会儿去买还来得及。”
林秋然问:“只做一日吗?”
厨子没说话,让林秋然来是县令李大人的吩咐,说是先做一日,若是大人们不合胃口,肯定不能再用。
见人不答,林秋然也没追着问,“那我就先忙了,有什么事儿再寻你。”
厨子点点头,他是领工钱的,有人过来,他乐得清闲自在。倒不是他看不起林秋然,只不过一个女子又是这样年轻,能有啥好手艺。
林秋然大致扫了一眼,厨房里什么都有,活鸡活鸭活鱼,还有猪肉,两条五花,两根大骨头,估计是买肉时捎的。
时辰还早,屋外凉风吹来,到了八月,天儿凉快了许多。从州城到县城也得赶路,自然也是累的,热汤肯定得有,这个时节喝热汤舒服。
林秋然打算先做点猪肉松,到时做一锅疙瘩汤,但是一般的疙瘩汤肯定难入口,她道:“娘,你把鸡鸭都杀了。”
林秋然打算吊高汤,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要做家常菜,就算菜上雕花,最多也就保持原本的鲜味。有的菜看外表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可内里却以高汤调味,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鸡鸭大棒骨焯水加葱姜吊汤,小火慢熬,林秋然还做了鸡肉松,一会儿做疙瘩汤用。王家人很喜欢红烧肉,这道菜自然也得有。
林秋然和孙氏在厨房忙活的时候,驿站厨子就在外头守着。
过了正午,还没来人。
林秋然也不急,给她的时间越多,越能多准备。
未时二刻,州府来人。
走在前头的大人穿着蓝色官袍,李县令、县丞、王主簿随侍一旁,还有四个是跟赵大人一同来的。
李县令说道:“大人一路辛苦了,驿站准备了饭菜,大人先用饭吧。”
知州赵进山点点头,他是不爱去酒楼,铺张浪费,吃些简单的家常菜就好了。
李县令给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赶紧去驿站厨房了。等几人去正厅用饭,桌上凉菜已经摆好了,就是简单的拍黄瓜,菠菜拌粉丝。
一桌八人,赵进山做了首位,李县令道:“饭菜粗糙,大人凑合用些。”
赵进山道:“无妨,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什么咱们就吃什么。”
众人赶路已饿得不轻,饭菜一道接着一道上,李县令给赵大人递了双筷子,“先用饭,咱们下午再谈正事。”
李县令没吩咐上酒水,也是因为下午还有正事。
众人等着赵大人先动筷,赵进山先尝了一口拍黄瓜,黄瓜酸爽可口,带着隐隐蒜香,正好解了赶路的乏气。
菠菜也清淡爽口,这两道凉菜都是家中寻常吃的,味道却好。赵进山脸上疲色不见,想起李县令说饭菜粗糙,他不由道:“能把简单饭菜做的好吃也不易。”
李大人看着赵大人的脸色,不知是真的说菜,还是借菜点他,他道:“大人,七月雨水少,只月初月底下了两场雨,不过水渠和堤坝已经……”
赵进山道:“先吃饭。”
李县令吩咐随从,“你去催催热菜。”
看样子只是在说菜。
很快,热菜端上桌,都是赵进山平日吃的家常菜,炒茄子、炒豇豆、红烧肉、……
常见是常见,可每道味道都不一样。赵大人吃过一道,眼睛便亮一分,驿站的厨子手艺很好。
最后端上来一盆疙瘩汤,翠绿的菜叶恍若翡翠,均匀的疙瘩好似珍珠。李县令给赵大人及同行之人盛上,“舟车劳顿,大人用些热乎的。”
赵进山用勺子舀了点,又吹了吹,这疙瘩汤极好,甚是鲜美。
喝一口这个,正好驱散了坐车的烦闷
赵进山用得多,李大人看在眼里,等吃过饭,他低声吩咐王主簿,“赵大人在的几日,都让林娘子做菜。”
王主簿道:“大人,林秋然是个寡妇,家住萧家村,离县城远,来回恐怕不便。”
李县令想这个简单,让王主簿在驿站给林秋然安排了间屋子,方便做菜。
驿站空的屋子多,让她这几日都在这儿住着,工钱就按日结,驿站管一日三餐的饭食。
赵进山未说何时离开余安,到底做到哪一日,李县令也不清楚,反正先做着。
王主簿过来厨房和林秋然说了此事,“你且安心住下,这几日由你来负责大人们一日三餐,早上卯时三刻、中午午时三刻、下午酉时三刻,大约是这个时辰吃饭,千万别迟了。”
王主簿又看了眼陈仓,“缺什么你就和陈仓说,让他去置办,若是忙不过来,就打下手。菜要简单好吃,不可铺张浪费。”
林秋然:“是。”
陈仓愣了愣,王主簿看了陈仓一眼,“陈仓?”
陈仓在驿站做了三年,手艺不错,只不过跟林秋然比还是差些。
他干的活儿最轻巧不过,毕竟不是日日都有人来余安办事,就算上头来人,有时候还去酒楼呢。一个月干活可有时日,每月却能拿一两银子的月钱,可是个钱多还事儿少的闲职。
再有,若上头来人,县城招待拨的银子还多,几个人而已,能吃多少东西?故而陈仓还能捞到油水。
做了这么多年厨子,却没林秋然手艺好,王主簿嫌他吃闲饭。
听王主簿又叫了他一声,陈仓赶紧点头,“是。”
他心里忍不住琢磨,前两日上头说有厨娘来,陈仓起初还没当回事儿,帮工是他做来人帮忙,往年他也给大人们做过菜,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非要再请个厨娘来。
他以为就做一日,之后还他来,今日乐得清闲,可王主簿说让林秋然安心住下!
林秋然留下算什么,过些日子谁走?难不成他走!
以后驿站厨房的活儿,就归林秋然了!陈仓是不清楚林秋然过来做菜给多少银子的,这就算一文不给,能来露个面,日后顺理成章留在驿站,那谁不乐意。
驿站这么轻巧,肯定不会留两个厨子的。
王主簿还急着去前面,说完这话就走了,陈仓咬了咬牙,多大本事,还使唤起人了。
林秋然看了陈仓一眼,陈仓的脸色并不好,黑的好似能滴水,他语气也不好,“林娘子,缺什么跟我说就是。”
孙氏看他膀大腰圆,脸色不好,心里发怵。
林秋然笑了笑,“陈大哥,晚上做什么菜你有主意不,不然咱们一块儿商量着来?我这偶尔有事,若是哪日走不开得回家去,菜色味道不变,你也能上手,大人们也不会觉得咱们余安待客不周。”
陈仓若以为她会留在驿站抢活儿,那就想多了。
林秋然来这儿,一日四钱银子,若是留在驿站,怎可能按一个月三十日给她结十二两工钱,最多也就一两银子。在这儿安稳是安稳,可她还是想自己做生意接席面,赚钱买房子,哪怕累一点,也比来驿站干活强。
陈仓愣了愣,说话都结巴了,面相也和善了许多,“这……你……”
林秋然莞尔一笑,“我和我娘初来乍到,这几日还得仰仗陈大哥。”
她还有身孕,若是陈仓起坏心,得不偿失。
林秋然也不是真的要和陈仓商量,就是告诉他过些日子她就走了,不会留在驿站,更不会抢了陈仓的活儿,他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