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by将月去
将月去  发于:2025年10月01日

关灯
护眼

这家的赵娘子还过来看了,见东西都备的差不多满意地点点头,“一会儿发丧,午时开饭,还有一个时辰。”
林秋然算着时辰,把饭给蒸上了,八十人,饭直接用木桶蒸的,得足够吃,不然饭少了丢的是主人家的面子。
巳时三刻,凉菜已经都摆上桌了。
林秋然先把八宝饭蒸上,圆碗里抹一层猪油,再把糯米和各种豆子放进去,碗口撒红糖,出锅的时候换盘子扣下就是。
这道菜样子最好看,糯米莹润油亮,红糖化成汁,填到每一个细缝里,猪油增香,比起咸口的荷叶饭,林秋然更喜欢八宝饭。
而后便烧油炸丸子炸鱼,先炸丸子,豆腐和肉馅儿混在一起,用虎口攒出半个拳头大小的丸子,鱼要后炸,省着丸子染上鱼腥气,炸鱼孙氏也能帮忙,看着时辰,林秋然便开始炒热菜。
林秋然有条不紊地炒茄子、蒜香鲫鱼、烧丸子,都是一锅出,便更得注意火候,否则很容易坏了味道。
等这四道菜做完,赵娘子过来说可以开饭了。
红烧肉是早就炖好的,林秋然亲自盛,一盆肥瘦相间,不然这桌都是肥的那桌全瘦,吃着也不尽兴。一盆肉盛好,上面浇汤,在阳光下,肥肉都透光。
最后一道红烧鲤鱼,这个菜她做得熟,起锅烧油调料汁,把炸好的鱼放进去炖开,找长盘盛出来就行。
最后一道红烧鲤鱼端上桌,今儿的菜算是做完了。
林秋然松了口气,揉了揉有些酸的胳膊,做席面多是一锅出,锅大铲子也沉,有点累手,不过等做多了就好了,力气也会大些。
还剩米饭没盛,孙氏盛饭送过去了,赵娘子也过来了。
她还披麻戴孝呢,过来递给林秋然一个小荷包,“林娘子,这里面是二钱银子,今日辛苦林娘子了。”
林秋然愣了愣,道:“不是一钱吗?”
已经给了定金,说好的也是两钱银子,别是记错了。
赵娘子道:“林娘子手艺好,操持这席面也没用我们费事,客人吃得也高兴,就是没多的位子,不便留你们吃饭了。”
是吃得很高兴,每道菜都有人夸,尤其红烧肉、红烧鱼、八宝饭,分量足味道好,说都赶得上县城的席面。
事儿办得好,让于家面上有光,多犒劳也是应该的,再说请别的师傅本也该三四钱银子。
林秋然笑着收下,“若是家里有喜宴,又不忌讳我死了夫君,还可以找我。”
赵娘子是觉着林秋然手艺不错,若有喜事倒是可以考虑,她把三人送出去,林秋然坐上车,由孙氏萧大石推回去。
孙氏给她拿了两片大荷叶,“累坏了吧,快躺着睡会儿。”
林秋然额头还有汗,因为炒了一上午菜,脸上还有些油光,孙氏心疼,林秋然可是实打实忙了一上午,中间歇着吃了几口馍片喝了两口水,她和萧大石轻巧,洗洗菜切切菜,别的没干啥。
林秋然点点头,躺在板车上,有褥子垫着,虽颠却没那么颠,荷叶挡着也能遮太阳,还算舒服。
躺着躺着她就睡着了,等孙氏叫她,已经到家了。
林秋然还困,回屋睡觉了,孙氏赶紧去烧饭,烧好之后端林秋然屋里去了,以往萧大石最古板,觉得怀孕干活也没啥,但今儿啥也没说。
不仅没说话,还去捞鱼了。
林秋然睡醒之后手臂酸疼,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感觉,出去一看,孙氏已经把晚饭烧好了,家里还有鸡叫。
孙氏道:“我下午去跟人换了鸡蛋,晚上给你炒的鸡蛋,小鸡也换了几只。”
这个时节鸡崽子少,不过也有,孙氏换了八只。
以前萧家就养了三只鸡,那时候不咋吃鸡蛋,都攒下来。现在林秋然吃蛋,多养也不费事儿,还可以攒着卖钱,孙氏就多抱来几只。
在小鸡长大之前,就换鸡蛋吃,十文钱给十二个蛋,价钱算合适的。
林秋然去看了眼小鸡,刚出壳不久,就养在笼子里,尖嘴浑身毛茸茸,还怪可爱的。
她伸手摸了摸小鸡,又问:“娘,总共花了多少钱?”
孙氏身上没啥钱,这些应该不便宜。
孙氏搓着袖口,“鸡蛋二十文,买了二十四个,小鸡一只十四文,花了一百一十二文,总共是一百三十二文。”
林秋然:“娘算得真好,不过下回直接说多少钱就行了,我不查帐。”
孙氏眼角露出几道笑纹,“哎,知道了,快吃饭了,你爹还捞了鱼,不过我瞅着你今儿太累,不然明儿还是不做了?”
林秋然道:“睡一晚上就没事儿了,明儿继续做,顺便帮我打听打听,谁家办酒席。”

第九章 寿宴
林秋然觉得,做席面还算省事儿,虽然比起做鱼累,现在看赚得也没那么多,可这是长久生意,等操持更大的席面,拿的银子肯定更多。
长期卖鱼肯定不成,若哪日在河里捞不到鱼,或是天气不好,那不就傻眼了但林秋然也不打算做席面后就不卖鱼了,鱼和席面都不是日日有的,若是能一块儿,不接席面就去卖吃食,这样赚得肯定能更多。
这回于家还算满意,说不准过些日子就有人找上门了。
最好是县城里的,村里做一顿席面给三钱银子,比卖鱼费力,但若是到县城估计能翻个番儿。长此以往,肯定比做生意受人敬重。
士农工商,商在最底层。
孙氏点头,“好,可你还是得当心身子,别累着自己。”
林秋然:“放心,我心里有数。”
林秋然又和孙氏说了说有人来要问什么,该怎么说,最要紧的是别忘了说她新寡,有的人家忌讳这个。若是真有人定,直接应下,问问什么样的席面,多少人多少桌。
孙氏好好记下,没听懂的又问了林秋然几遍,最后她点点道:“娘都记着了,你放心好了。”
晚上孙氏给她做了韭菜炒鸡蛋,满满一盘金灿灿的,但孙氏和萧大石依旧吃稀粥。林秋然给二人一人夹了一大块儿,孙氏看太多,又给林秋然夹回去了一半。
林秋然也没办法,估计只有桌上全是荤菜,没咸菜下筷子的时候,孙氏才会碰荤菜。没错,这个时代炒鸡蛋也算荤菜。
吃过饭不用林秋然刷碗,她去后园捡了菜叶子喂鸡,萧大石抓虫子去了,这样菜长得好,鸡吃了虫子下的蛋黄还大。林秋然不敢碰虫子,是看见都要退避三舍的程度,这只能萧大石来。
她挖了些蒜,剥好明儿就能直接用。把零碎的事儿多了,明日就能轻巧些。
今儿萧大石又捞了三十多条鲫鱼,养在桶里还活蹦乱跳的,她打算明儿还做蒜香鲫鱼,留一条中午吃,今天做席面,于家就有蒜香鲫鱼,看得她都有点嘴馋。
天黑下来,林秋然把蒜瓣儿放在碗里,让孙氏烧了热水,平日不做那么多菜,不觉得多热,但今日实在太热了,头上包了头巾都觉得油乎乎的。
在家里洗澡不太方便,可今天不洗,林秋然怕是一晚上都睡不着。孙氏就烧了一大锅水,提进去换了两次水,林秋然总算是洗干净了。
把头发绞干,这才睡下。
次日一早,萧大石天刚亮又去了河边,但今天他就捞到两条,桶都空着。
这些天都是前一天捞鱼养着第二天卖,保准每日都有鱼做有钱赚,今儿没捞到,耽误的时间还这么久,萧大石心里自责,到家一直低着头,长吁短叹的。
萧大石:“今儿就捞了两条,肯定不够卖的。”
林秋然安慰道:“爹,兴许明儿下雨,也卖不了鱼。两条够咱们家里吃就成,再说,我也做了好几天,歇一天正好。”
萧大石知道林秋然是安慰他,儿媳妇有本事,都是他不争气。
林秋然倒是无所谓,本来也没觉得卖鱼这门生意能做多久,如果哪日天气不好或是捞不上鱼,生意就停了。
她把昨儿捞的鲫鱼给做成蒜香口味,装到木桶里,再由孙氏和萧大石搬上车,“你们今儿不用买肉了,买点豆腐吧,咱们吃鱼换换口味。”
她留了一条鲫鱼中午吃,打算蒸一点米饭,用带着蒜末的汤汁拌饭,味道肯定不错。今日萧大石捞上来的一条鲤鱼,一条鲫鱼,鲫鱼留着晚上炖汤喝,鲤鱼四五斤重,明儿中午吃,孙氏和萧大石这几日也辛苦了。
林秋然觉得可以做个大鱼泡饼,正好家里还有油,多些油可以把饼烙得金黄酥脆。
萧大石被安慰了一通心里轻快了点儿,他和孙氏道:“秋然真是个好孩子,想得也透彻。回来不买肉就买点水果,我看家里的水果吃完了。”
孙氏道:“我买点蜜瓜,我看秋然喜欢吃甜的,葡萄酸没瓜爱吃。”
萧大石重重地点头,“明儿我先去捞鱼,再去林子里看看,说不准打点东西,也能卖钱。”
二人去了县城,还是前日的摊位,已经来过几次,萧家的摊子都有回头客了。
一把车停下就有人过来,头一个客人买了两条还问:“昨儿咋没来?”
孙氏一边称鱼一边道:“我儿媳管做席面,昨儿有人家的办事儿,过去那边帮忙了,就没空做鱼来卖。”
那人点点头,“原来是大师傅,怪不得做菜这么好吃。”
孙氏笑笑,想起林秋然叮嘱的话,“若是家里办事儿,可以找我儿媳,她手艺没得说。”
客人点点头,拿了鱼就走了,孙氏收了六文钱。
过来好几个客人,不过也只是问问,没有人家里要办酒席。其实请师傅办席面的在少数,像村里办事儿都是找妯娌、娘家人帮忙,有点肉菜也就成了,除非像于家那样有钱的,才会雇师傅过来烧。
城里大约比村里好些,可像样的席面师傅有,也远近闻名,谁家请客办酒席都是请他们。林秋然初来乍到,并不好做。
等把鱼卖完,二人收拾收拾,准备去买果子和豆腐。这个时节水果多,孙氏挑了一个椭圆的梗新鲜的蜜瓜,付完钱听有人在后面喊阿婆。
只不过在县城人生地不熟,孙氏没想着是喊她,自顾自往前走了一段,这人追上来,拍拍孙氏肩膀,“大娘,您这腿脚真好使啊,是你儿媳做席面吧。”
孙氏赶紧点点头,“是是!我刚才没当是叫我,我儿媳能做席面。”
“大娘,这儿人多,要不去别处说话?”
这姑娘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孙氏点点头,就找了个安静的巷子。
孙氏:“我儿媳能做,就是不知你们这是办的啥事,前些日子我儿子没了,儿媳肚子里有孩子,怕你们忌讳这个。”
就拿成亲来说,别说做席面的,就是给做嫁妆被子的都要找全福人,全福人那是夫妻和美儿女双全的。林秋然新寡,肚子里又有个孩子,大多数人家都是不愿意的。
不过孙氏觉得这也没啥说法,当初林秋然和萧寻成亲,也找的全福人。可是萧寻不也没了吗,但有人忌讳,就得把这些说清楚,不然做了菜,最后发现林秋然是寡妇,到时候赔钱不说还得罪人。
小姑娘点点头,“无妨,我是王主簿家的丫鬟,过几日是我家老太太六十大寿。方便的话明儿过来试试菜,若是成就把这事定下来。”
试菜肯定是要试的,除非是有名气的大师傅,不然谁知道做的菜合不合胃口。别人家说好,自家未见得喜欢。
寿宴在七日后,府里是打算大办一场的。就是不知道这位妇人的儿媳能不能做,做出来怎么样。
孙氏道:“原来是王主簿家,我们明儿上午过来成不。”
小丫鬟道:“成。”
这还真是应了林秋然说的话了,没准儿明儿就下雨有事,这还是好事儿。
孙氏和萧大石问了些话,把该问的问清楚就赶紧买东西回家,这耽误了一会儿,回家就有些晚了。
林秋然等得有些着急,一边帮忙往屋里搬东西一边问:“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晚,是不好卖吗?”
孙氏笑了笑,“没有,鱼可好卖了,是有别的事儿耽搁了。你猜怎么着,我和你爹都收摊走了,县城主簿家的丫鬟追上来问你管不管做席面,说她家老太太过六十大寿,说明儿去试菜。你说可不是巧了,你爹早上没捞着鱼,我还以为明儿没事干。”
孙氏说道:“她问我我就给你应下来了,明儿去瞅瞅?”
有机会林秋然肯定去,“去,那娘跟我一起去吧,爹在家也歇一天。”
出个门而已,就不用家里人都过去了。再说,林秋然也怕村子里有人找她,家里没人跑了空。
孙氏觉得成,“就这么着,还有你看这瓜好不好,一会儿切了吃,今儿卖了二百零三文,我又买了瓜跟豆腐,和你爹在外头吃了饭,还剩一百八十四文。”
林秋然依然拿了大头,剩下的零头给孙氏留着。出门在外总有用钱的地方,再说了他俩也帮忙卖鱼,也辛苦。
把铜板收好,林秋然开始琢磨明儿试菜做什么。
上回去于家庄,林秋然就简单做了道素菜,但胜在菜味道好。素菜做得好吃更能显出厨子厨艺来,再有便是村子里财力有限,大鱼大肉做得出来,却未见得能摆上席面。
可县城不一样,又是主簿家,怎么也有些家底,肉菜肯定得有。主簿家……嘴肯定更挑些,见识也多,一般的菜恐怕看不上。
她问孙氏:“娘,那边可说了为何找我?”
是因为做鱼还是去于家庄做席面?

第十章 主簿家
这个孙氏还真问了,“说是府里二娘子去于家庄吃席,觉得味道好,这才和家里老太太提。”
那丫鬟跟孙氏说:“别的师傅做的菜吃过,老太太不满意,前几日我们二娘子回娘家,给她伯父上礼,说那席面好吃。”
今儿又吃从外面买的鱼,说味道一模一样,便差她出来问了。
林秋然点点头,觉得那日的菜好吃……那日,林秋然想了想,觉得红烧肉和八宝饭最好。
这红烧肉里面有个红字,按理说白事不该做,可于家老爷子喜丧,主人家也没避讳,这才有这道菜的。红烧肉最软烂,年纪大的牙口不好肯定喜欢这道菜。
林秋然决定明儿试菜做两道,一道红烧肉,若是主簿家调料多,做出来的味道肯定更好。
八宝饭时间长恐怕不成,另一道菜林秋然得仔细想想,这是寿宴,总得有摆盘好看的,一看就知道为了祝寿。
林秋然回想自己以前做的菜,还真想出来了一个,可以做福袋。有福气,不仅样子好看还好吃。
福袋就是和面做饼,中间是口袋宛若布袋形状,然后用红糖汁或是酱汁在上面写福字,里面填馅料,多是细丝状,还可以把一些象征着长寿的菜放进去,开口处用面绳或是豆腐丝系上。
林秋然以前总往这里面放京酱肉丝,装菜费事儿些,不过自己裹弄脏手,客人吃着方便。按人数做,一桌十人就做十个,十二人就做十二个。
摆上去满满当当,又有福字,看着很是喜庆。
林秋然暂且打算做这两道菜,若是明儿到王家人家另外要求做什么,她再改做别的。做红烧肉少不了山楂干,这个林秋然给找了出来。
除此之外,林秋然还带了些银子,半两碎银子,还有一些铜板。她还没去过县城,趁这个机会可以去走走转转,问问那边宅子都多少钱。
林秋然把这两样东西备好,又问孙氏,“娘,咱们村有没有去县城的牛车啥的?”
孙氏差点忘了,还真有,不是农忙时节的话,有家里养牛的就没啥大用。就有人赶牛车去县城,一人收个两文钱,省着走路。
不过坐得人不多,毕竟两文钱不便宜,没啥要紧事就走过去,要么是家里有点子钱,才会坐牛车的。
孙氏以前不坐牛车,但林秋然有孩子,坐牛车省劲儿,“有,我一会儿问问啥时候走,明儿咱们坐牛车去。”
孙氏去问牛车的事儿,林秋然在家熬鱼汤。
鲫鱼萧大石给收拾了,不算大,煎鱼一层厚油,中间撒些盐,这样能避免把鱼皮煎掉了。
林秋然把鱼放进去,锅里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会儿也别急着翻,等稍微定型再说。
等了一会儿,林秋然用铲子一铲,鲫鱼完整地翻了个面,煎出来的这面颜色金黄,还滋滋冒着油。
等另一面也煎好,林秋然把鱼盛出来丢在碗里,又在煎了两个鸡蛋,煎完鸡蛋把豆腐也煎了。这些煎过后倒热水,烧出的汤就是奶白色,林秋然是想着一条鲫鱼太少,为了汤的颜色好看,这才加了鸡蛋豆腐。
煎好之后把这些盛出来,锅里也不剩什么油了,林秋然又把鲫鱼回锅,用铲子捣碎,鸡蛋豆腐也都放进去。她从炉子上拎着热水壶浇上去,只听哗啦啦一声,水冲散鱼肉,汤瞬间变得浓稠。
锅里混着鱼骨鱼刺,林秋然等把锅烧开,加了些盐调味儿,又用漏勺把鱼骨捞了出来,鲫鱼刺儿多,她也不想喝口汤还得吐刺。
把汤煮开后放上一把从后院薅的小油菜,再撒上一把葱花就成了。
鱼汤煮得多,林秋然不打算再做粥,就和面擀了把面条,这面条可比汤面鲜美得多。
面条刚下进去,孙氏就回来了,她道:“秋然,明天早上咱们卯时过去,下午牛车过申时回村。”
还是那个价钱,也不给便宜。要是孙氏一个人,她肯定舍不得。但是林秋然要去干活,走去县城累得不行哪儿还有力气做菜,肯定得坐车。要是放着林秋然一人坐车,孙氏走着,她还不放心。
林秋然:“那早点儿起,娘吃饭了。”
孙氏往锅里一看,里面鱼汤颜色好看,鸡蛋豆腐都是金黄色的,还滚着小青菜面条,闻着就香,“你吃这个,我和你爹喝粥。”
林秋然道:“做得多也没煮粥。”
孙氏:“哎,我们都喝粥喝惯了,别的吃不惯。”
林秋然,“娘,这么多我也吃不完,一块吃吧。没有多少面,吃完早些睡,明儿咱们还得去县城呢。”
孙氏没辙,只能坐下吃,嘴里还不忘嘱咐,“下回你做自己的就行,我和你爹吃别的。”
林秋然没接话,她不乐意吃独食,还是一家人一起吃比较好,“你们快尝尝。”
孙氏给自己和萧大石盛的,碗里没鸡蛋,她吃了面条,入口筋道,还有鱼汤的咸甜,豆腐也好吃,这可比她给林秋然做的鱼汤好喝多了。
萧大石就一句话,“秋然手艺好。”
吃过饭林秋然早早睡下。
次日,孙氏到了时辰喊她,林秋然梳洗干净就带着昨天晚上准备的东西,跟孙氏去村口坐牛车。
孙氏还给她煮了三个鸡蛋,带着路上吃。
人不多,算着她们总共四个,但是这么一回也能收个八文钱,来回翻个番,也是赚的。
坐牛车自然比走着快许多,等到了县城城门,牛车就停了。
林秋然把钱付了,孙氏道:“大哥,我们下午还过来,若是来得迟,可得等会儿我们。”
孙氏也不知道到啥时候,万一要坐一桌子呢,半天恐怕不够。
庄稼汉点点头,牵着牛去找喝水的地方。
林秋然和孙氏站在城门口,这会儿天已大亮,街上也有小商贩,林秋然眉目舒展开,看着街边的屋舍楼房,觉得比村里好多了。
孙氏有些犯怵,他们县叫余安城,在这儿县令是七品官,县主簿是九品官,官职虽小,可在老百姓眼中那也是个大人物。
孙氏张嘴道:“这也不知王家在哪儿?”
林秋然拍拍孙氏的胳膊,“没事儿,我找人问问。”
林秋然跟人打听了打听,寻着路过去。孙氏就在她后头亦步亦趋地跟着,等到了王家,林秋然仰头看着门匾,这两个字的和简体的一样,匾额上写的就是王宅。
斗拱下挂着红灯笼,大门紧闭着。
林秋然上前扣了扣门锁,没一会儿就有小厮出来开门,林秋然开门见山道:“我是今日来试菜的席面师傅。”
小厮点点头,“那快进来吧。”
林秋然跟着小厮进了宅子,孙氏跟在她后头,大气都不敢喘。
走了一会儿,小厮让二人在这儿等着,林秋然深吸一口气,两人也没敢乱看。等了有半刻钟,一个衣着体面的妇人带着丫鬟过来,“你就是林娘子吧,我是府里的二娘子,过些日子是我婆婆六十大寿,找了几个席面师傅都不满意。”
老太太寿宴,菜得合老太太的口味。
林秋然道:“老太太可有想吃的菜,我可以做。”
于娘子道:“那日在于家庄的红烧肉做来尝尝,别的你看着来。”
于娘子带着林秋然去厨房,也没问孙氏是谁,估摸着是家里人,跟过来帮忙的。
把人带到厨房于娘子就出去了,王家的厨房比于家庄的那家还大,有两口铁锅一口大锅。
林秋然看了看厨房的肉和菜,一大块五花肉,还有后腿肉,菜就是现下时令的青菜,还有豆腐豆皮什么的。
孙氏问林秋然她用做啥,林秋然道:“娘,你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就行,三指宽,然后凉水下锅焯水。”
自家吃小块比较好,但是宴客三指宽炖出来也就两指宽,摆出来大方好看。
林秋然又看了王家的调料香料,比家里的多。她选出来一些,等孙氏把肉焯好,林秋然把肉炖上,然后就开始做福袋了。
面要软一点,中间得抹油酥,不然成不了袋子,一个圆饼下锅一煎,没一会儿中间就鼓起来了。
林秋然煎了两个,把饼皮放进蒸笼,寻常直接吃就行,但上了年纪的牙口不好,热气熏熏不那么硬。剩下的就交给孙氏做了,她磨了磨刀开始切肉丝。
她刀功是经久练出来的,切出来粗细均匀,用生粉抓过腌一腌之后。因为两道菜要一块儿上,先做出来会凉,凉了味道就不好,林秋然也没急。
等红烧肉快好了,她把京酱肉丝热油炒熟,再辅以黄瓜葱丝儿,每个福袋装德鼓囊囊后,再用豆皮儿把口系上。
福袋不过林秋然半个巴掌大小,做好之后用筷子蘸着酱汁,在上面写上福字,一盘摆了十个寓意十全十美。
若是林秋然能做王家老太太的寿宴,当日还可以写寿字。不过寿字繁体好像和简体不一样,她得学学。
肉炖得久,林秋然顺手做了两道解腻的凉菜,拍黄瓜和菠菜果仁儿,还把米饭蒸上了。
这个时代黄瓜叫胡瓜,若是以后有些场合黄瓜还不能上,因为音是黄,什么事儿黄了可不好。
等红烧肉好了,林秋然出去叫人,于娘子便过来了。
她看着菜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林娘子且等一等,我端给我家老太太尝尝。对了,这菜都叫什么?”
林秋然道:“这道红烧肉寓意红火喜庆,这道福袋寓意美满幸福,凉拌胡瓜和菠菜果仁是留着给老太太解腻的。”
于氏点了点头,带着丫鬟端着菜便离开了。
孙氏深吸一口气,“这么多菜呢,也不知能不能成。”
要是成不了,岂不是白来一趟,白花坐牛车的钱,而且,林秋然还白忙活小半天,白给人做了顿饭。
林秋然也不知道,二人就在厨房等着,等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看太阳高挂都到中午了,还没来人。
林秋然抿了抿唇,这般慢难道是不合胃口,可不合胃口不该尝尝不满意就把菜端出来吗?
孙氏也觉得时间太久,她安慰道:“这也不是回回都能成,你做得好吃,是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没事儿。”
林秋然点点头,话是如此,可忙活这么半天却没成,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孙氏笑笑,“咱们一会出去逛逛,吃个午饭,这边还有小馆子啥的,想吃啥就吃!不能天天给别人做对不。”
林秋然:“嗯,一会儿出去吃饭。”
这边又等了一会儿于娘子才过来,于氏脸上带着笑,她道:“等急了吧,老太太今儿胃口好,我就多陪着说了会儿话。林娘子手艺可是没得说,每年夏日我婆婆胃口都不好,今儿却是吃了许多。”
林秋然听这话的意思,是成了?

于娘子笑着说道:“老太太很满意,咱们坐下把事儿定一定。”
孙氏惊喜地看了林秋然一眼,真成了!秋然可真有本事,她还以为……还以为成不了呢。
林秋然心底松了口气,她虽做过不少席面,但来这儿之后一切从头开始,这是没人帮忙,靠自己手艺找来的,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对着于娘子笑了笑,“好。”
于娘子请二人移步正厅,这是王家待客的地方。
到了正厅,于娘子请林秋然和孙氏坐下,她道:“我婆婆寿宴在六日后,七月二十七,请了十六桌,一桌十人,每桌菜定的是十六道。”
林秋然心里了然,按理说菜的数量是要比每桌客人多的,只不过当初萧家穷,没那么多钱,只能每道菜份量大一些。而于家虽有些家底的,可村里人穷,真敞开了吃多少银子都收不住。
十六道菜算是比较规整的席面了,更高的还有十八道、二十六道、二十八道,菜品都是双数,这个没得说。
于娘子继续道:“要四道凉菜,一道汤,其余都是热菜,荤素你看着来,但是得有那道红烧肉和福袋。我婆婆牙口不好,往日吃肉都嚼不动,但是林娘子做的这道肉实在合她胃口,可以说得上入口即化,好吃的不得了。福袋喜庆,味道也不错,我还是头一次见呢。我婆婆特意嘱咐,一定要有这两道菜。”
于氏刚刚也坐下尝来着,红烧肉她也吃过别人做的,但就是没有林秋然做的好吃,那软糯程度,让人惊叹。福袋亦是巧妙,咸甜口的肉丝辅以胡瓜丝一点都不腻,凉菜也很爽口,光是这四道菜,就让王家没法子再用别人。
林秋然道:“好说,菜单我仔细想想,过两日再上门一趟,把菜单定下来。于娘子,这菜样数多,我得提前一天过来准备,还有便是这工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