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没大亮,灰蒙蒙的,可天边一抹赤红,今天是个好天气。
不多时婉娘也来了,徐大娘带着孩子去了旁边屋子,那边有床桌椅,能带孩子。
如今孩子要喝奶,等大一些就不用带过来了。
萧大石和孙氏没闲着,把一楼桌椅擦了擦,如今只一楼用得着,二楼就围上放东西用。前头没事,孙氏还去后厨帮忙。
该炖的肉已经炖上了,厨房砂锅四个,打的灶台两个,萧大石又在院子搭了一个,两处炖菜留一个炒菜足够用。
馒头米饭就跟着炖肉时蒸,也省柴火。
差两刻巳时,该提前做的菜都上锅了。萧大石从前头过来,“秋然,快吉时了,该揭牌匾了。”
算的是巳时二刻吉时,就快到了,林秋然跟着孙氏萧大石去了前头,新铺子开业,少不了围观凑热闹的。
林秋然不认得这些人,但是孙氏和萧大石见到了几个熟面孔。
到了时辰,萧大石放了鞭炮,林秋然用竹竿把牌匾上蒙着的红布挑开,露出下面的萧家食肆四个字。
她看了看左右,“萧家食肆今儿就开业了,还望大家多多捧场!开业头一天,每桌送一壶米酒!”
林秋然说完,就把前头交给孙氏萧大石,还没到中午饭的时辰,她去后头等着吧。
孙氏和萧大石常卖菜,对招揽客人这些活儿分外熟悉。林秋然还是更喜欢在后头做菜,一盘一盘炒出来,看着就欢喜高兴。
左右都有铺子,那边的客人见这边刚开业,也忍不住驻足看看是卖什么的。
有人还打听菜色菜单,有觉得不错的,当即决定中午来食肆吃。县城的几家饭馆也吃够了,如今开了个新的,正好尝尝这边手艺。
还有萧家摊子的回头客,那是吃叼嘴的,以往就等着红烧肉焖羊肉解馋,这回开了铺子,很早就进来点菜了。
许久不吃的红烧鱼来一条,尖椒酿肉依旧没有,有些失望但有别的菜,菜单林秋然写了九张,后头都标了价钱。不认字的就让孙氏和萧大石告诉,这几日二人已把菜单背得滚瓜烂熟。
孙氏和萧大石一趟趟进厨房,“秋然,一桌要八道菜,卤味拼盘、红烧肉、焖羊肉、红烧鱼、炒土豆丝、肉末豆腐、姜母鸭,还有炒白菜!”
这桌是回头客,五个人一起来的。孙氏说菜多,但客人不信,直接点了八道。
很快萧大石又进来,“秋然,一桌要两道红烧肉,还有酸菜鱼、土豆丝。”
“秋然,一桌要焖羊肉、水煮肉片、土豆丝、酸菜鱼。”
孙氏和萧大石进进出出,一连报了六桌,食肆大堂总共九张桌子。每张都是四人桌,长条凳,挤一挤能坐个五六人。
林秋然也有点紧张,好在她脑子好使,但婉娘已经听乱了,“等会儿,多少盘红烧肉,多少盘羊肉?几盘土豆丝,几个姜母鸭来着?”
林秋然笑着道:“婉娘,像红烧肉啥的,一会儿我爹娘要了你再给他们。其他菜我记着呢,四盘土豆丝,三份姜母鸭。”
一般来说,一顿饭一刻钟多但到不了两刻钟就能吃完,一个中午,午时前后营业,能吃一个多时辰。
客人多得话中午能有三四拨客人。林秋然看着已经六桌了,趁着这会儿客人只点菜还没吃,让萧大石又宰了两只鸭子先给烧上。
她拿纸笔简单记下,可婉娘不认字,索性林秋然说,让她备什么菜就好了。
洗土豆切土豆,这也忙活开了。
萧家食肆外,客人来往络绎不绝,不过这才巳时,大多只观望。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口,百姓才从这边让开,一只玉手掀开帘子,蒋思捷看着牌匾上的四个字,低声问丫鬟,“就是这儿?”
第四十二章 身怀六甲
马车内还有两个衣着体面的丫鬟, 其中一个道:“姑娘让奴婢打听的萧家,现在不住萧家村,已经搬到县城住了。前些日子在街头摆摊, 现在开了间食肆, 就是这家。”
另一个说道:“奴婢打听着, 两个上个年纪的, 男的姓萧叫萧大石,今年四十三岁。女人姓孙叫孙秀英, 比男人小一岁。家里还有一个年轻妇人叫林秋然,现在家住榆林街第二条巷子里, 今儿刚开业, 白日家里就在这边做生意。”
也才来一日,就打听了这么多。丫鬟看着蒋思捷的侧脸,蒋思捷目光还在萧家食肆四个字上。从京城到余安, 不知自家姑娘赶了半个多月路, 来到这儿打听这么一家人做什么。
蒋思捷皱了皱眉,这怎么和她知道的不太一样?
她是昨日来到余安的,到余安之后先找了个客栈住下,就立刻带着人去萧家村了。
蒋思捷在车内等着, 侍从去村里打听, 那么大个村子,打听一刻钟多,回来说萧家村没有这俩人, 还把蒋思捷吓了一跳。等她亲自去问才知道萧家二老早就搬走了,人还活着便是好事,蒋思捷回了县城,又让丫鬟去找人, 便到了今日。
蒋思捷想不明白,为何现在和书中的剧情不一样了。
萧寻的妻子没有走,难不成只是打了孩子,人留下照顾两个老人了?书中林秋然改嫁后嫁得并不好,她能穿越,或许林秋然也有重生的机缘。
可是又来开铺子做生意,萧家人不仅没有因为萧寻死讯大受打击一蹶不振,还做起生意赚钱了。
书里对林秋然着墨不多,只说萧寻并不恨她,自然也不爱她。之后没有出现过,并没有写她有没有做生意赚钱。兴许是萧家二老做的,也有可能和她一样,看了书后穿过来,等萧寻回来。
蒋思捷也不知这铺子是买的还是租的,萧家现在究竟有多少钱,可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她,萧家现在的日子还不错。
蒋思捷还没见到萧大石和孙氏,不知道二人长什么样。书中多用老实憨厚来描写二人,大概是包子性格,不然也不会因为生不出孩子被给赶出去。性子软,蒋思捷还怕他们二人受人欺骗。但无论如何,活着就是好事,萧寻回来看着爹娘还在,不会大失所望。
丫鬟见蒋思捷看了许久,不由问:“姑娘,中午可在这儿用饭?”
蒋思捷摇了摇头,“不了,去旁边茶楼坐一会儿吧。”
她现在不知怎么面对萧家人,索性二人没事,那就不着急了。她脑子有些乱,还是先弄清到底怎么回事儿再说。
蒋思捷去了一旁茶楼,还未到午时,萧家食肆已有客人坐了进去。这是总来摊子买菜的客人,知道萧家开了铺子,特意过来的。
林秋然看时辰差不多,让孙氏他们先上凉菜。
凉菜昨天晚上就做好了,总共两样,卤味拼盘和猪皮冻。卤肉放在木桶里泡一晚上更入味,切片装盘就行。
一盘有三样,猪头肉、猪耳朵和猪肝,下水便宜,一份十五文钱。
凉菜先端上去,然后看客人要米饭还是馒头,再上大菜和主食。红彤彤垂涎欲滴的红烧肉、形状漂亮的红烧鱼、大盘焖羊肉、砂锅装着的姜母鸭。
现做的菜就要慢一些了,婉娘管配菜,林秋然主厨。不过这些菜出锅也快,大锅大灶,满满都是锅气,如果有几桌点一样的,就两三盘就一起做。菜色是按照客人来得先后做的,火力旺菜熟得快,后点的慢也慢不到哪儿去。
婉娘觉得菜有些多,比前几日试菜的时候忙多了,她不时拿帕子擦额头的汗,幸好手下没乱。
林秋然看了一眼,把酸汤鱼淋上热油,上面的辣椒花椒被这么一炸,香味四散。
“不急,我这菜炒完了也能切,当心别切了手,慢点也无妨。”
婉娘点点头,“嗯。”
前头孙氏和萧大石更忙,要上酒水、上凉菜、问忌口,当然除了吃辣程度外,别的顾不得,像姜母鸭不放姜不好吃,若遇见不吃姜的,只能劝人不点这道菜。
这也是实话,酸菜鱼光酸不辣不好吃,酸辣土豆丝儿也是,其他菜大多是合大众口味的,多没什么忌口。
午时二刻,一楼就坐满了,后头也有客人来,孙氏告诉他们得等一会儿。
“二楼没地方吗?”
孙氏不好意思道:“刚开业,只一楼做生意。”
他们三个,还忙活不了那么多。
早早坐下的多是萧家食摊的回头客,也有看着人多,过来打听味道如何,一听不错,就也打算中午在这边吃。
孙氏先给他们看菜单,涨价早有预料,不可能开了铺子还和从前价钱一样,贵是贵,可坐在铺子吃总比带回去方便。
再说出门在外,哪个饭馆食肆不贵,像县城最大的酒楼一份红烧肉八十文,不及这儿的多,这儿一盘只要四十文,看着有一斤多,真算下来,不比从摊子买贵多少。
再尝一口,味道好像更好了,“嗯,还是这个味儿,好几天不摆摊,可想这一口。”
刚出锅的肉还冒着热气,肥肉晶莹剔透,肉皮好似一块上好的玛瑙,瘦肉不柴,肥瘦相间的地方最好吃。
空口能吃两三块,拌米饭或是把肉夹在馒头里,能把人香迷糊了。
林秋然做的红烧肉一绝,几乎每桌都点了。
味道好,对别的菜也抱了几分期待。以往萧家摆摊,只有三道菜,天冷之后就剩两道,总吃那几样,再好吃也会吃腻了,这回多了许多菜,林娘子手艺好,总得都点来尝尝。
也并非他们夸张,这儿的卤味都比外头卖的好吃。猪头肉一点都不腻,肝没有腥味儿,吃着干香干香的,猪耳朵脆嫩,每道菜还配个蘸碟,里面满是蒜泥和辣椒碎,蘸着吃酸辣解腻,米酒甜味儿重,好喝是好喝,但不及烧酒过瘾。
菜上得并不慢,很快酸菜鱼、酸辣土豆丝就上来了。土豆丝中间混着橙红色的胡萝卜丝,越是素菜越能见厨师手艺,这道菜别的饭馆也有,今儿点全是看它便宜,一份十文钱,上来的也是一大盘。
夹一口放在嘴里,客人眼前一亮,赶紧夹了第二口,光这盘土豆丝儿,就能吃两碗饭。
难怪说点的多,的确多了。萧家的饭也好吃,比别处的香甜。
多了吃不完可以带回去,反正多尝几样,菜单上二三十道菜,多来几次,以后再来就知道吃哪样了。
民以食为天,能来下馆子的都是不在乎小钱的,要么家里做点小生意能赚,要么就有家底,不爱赌钱,专好一口吃,贵了还觉得值这个价钱呢。
外面吃得香,厨房内更是热火朝天,好在现在天冷,不然这么多菜人得热够呛。
这几道菜炒完,林秋然总算能歇一会儿,婉娘切菜不累,就去帮孙氏和萧大石上菜了。
菜上了还有饭呢,客人吃完得紧着盛饭,馒头一文一个,米饭是按人头算的,两文一人,不够吃可以再盛。
还有要米酒的,开业前三天,米酒一桌赠一壶,来的人多就赠两壶。喝完再买,一壶也不贵,十五文。
林秋然打算过些日子有钱了再去酒肆买烧酒,她自己做半天才弄出来两小瓶,费时费力,不如去买合算。
等这波客人走了,林秋然又继续炒菜,过了午时就没什么客人了,但上一波客人还没吃完。
婉娘看林秋然脸被热气熏得有些红,不由问:“累了吧,可还好?”
林秋然道:“就是站得久腰有点酸,别的没事儿。”
婉娘笑了笑,“晚上回去拿汤婆子敷敷,还得泡脚,不然月份再大,腿会抽筋儿。”
婉娘是过来人,这个她有经验。
林秋然点点头,“多谢,看前头没客人,咱们也吃饭吧。”
厨房剩什么他们就吃什么,红烧肉还有剩,羊肉剩得多,鱼有一条,这么些不值当留到晚上卖,中午全吃了得了。
婉娘看了眼外头,为难道:“秋然,我那份带回去吃吧。”
林秋然恍然,她差点忘了,婉娘她母亲过来带孩子的。
她娘还在这儿,婉娘一人吃独食也不好。好歹是认识的,林秋然道:“一块吃吧,添双筷子的事儿。”
婉娘却摇了摇头,“还是回去吃吧,孩子闹腾,而且你这开铺子,以后再有别人,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坏了规矩。”
婉娘看客人不少,有点忙不过来,估计还会请人。若是她娘总留下吃饭,别人怎么办。她是来干活的,两家也认识,林秋然还会从赵实那儿买菜,不能闹得不好看。
林秋然点点头,婉娘是早考虑好了,还带了饭盆来。
她给婉娘打了些菜,比一个人的分量多些,但不够两个人吃。本来说好的管饭,只是管婉娘的。若今日顾着婉娘母亲多打点,以后少了就不合适了。
升米恩斗米仇,这道理林秋然懂,得按规矩办事儿。
等婉娘走了,管刷碗的刘大娘也来了,刘大娘是不管饭的,只管收拾碗筷。
没什么客人,林秋然就找了张空桌子吃饭。
孙氏和萧大石这一上午也累得不轻,孙氏说道:“也不全是累,一忙就容易出错,一出错就着急,你爹还上错了道菜。”
林秋然提前说了,要是上错了,得重新上一道,原来那道不要钱。他们上错的,不能让客人买了。
她道:“没事儿,忙中出错嘛,这避免不了的。”
孙氏还道:“还有你爹算账也不行,以前摆摊就算错过,今儿又算错了。”
萧大石挠着脑袋,嘿嘿一笑,“我这也算不明白呀,好几道菜呢。”
林秋然当初定价,也考虑这方面了,要么是几十文的,要么就是尾数是五,好算。
但是这上头萧大石不如孙氏,可也没办法,以前种地,摆摊之后才算账的。
孙氏算得好,但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得操心萧大石,可不就累。
林秋然笑了笑,“没事儿,我看看招个帐房先生吧,管算账。”
而且也该找个机灵点的跑堂,孙氏和萧大石四十多岁,放在这个时代年纪不小了,端着菜来回走,林秋然也怕他俩摔了。
孙氏点点头,“成,就让你爹买菜去,跟他一块我还得跟着揪心。”
林秋然给孙氏和萧大石夹了肉,“我一会儿就写告示,再找赵广才问问,娘,你们多吃点儿。”
孙氏捂着碗,让林秋然多吃肉,“你吃你吃,咋样?累不累?今儿客人不少,晚上要是还这么多……”
林秋然摸了下肚子,“还成,有婉娘帮着切菜备菜,不算累。”
不过做那么多菜,肯定也辛苦,可一想赚钱,林秋然觉得也还好。
孙氏道:“身子要紧……哎那边喊人呢,我过去看看。”
那桌客人吃完了,想把剩下的带走,孙氏找了油纸,把没吃完的肉菜给包上,。只要不乱走乱晃,还是能好好带回去的。
今儿二十几桌客人,没有剩些肉菜就直接不要了的,自己在外面吃,家里娘子孩子还等着,带点肉菜回去,家里人也高兴。
这会儿已经未时二刻,见没什么客人,孙氏索性直接把店门关了,中午晚上营业一个多时辰,不然净守着客人做菜。
剩下的有刘大娘收拾,孙氏盯着,林秋然就回屋里睡了会儿。
旁边茶楼,蒋思捷一直往楼下看,可也没见什么人出来。
丫鬟打听着,说萧家食肆生意不错,“姑娘还没吃饭呢,不然去试试?”
蒋思捷摇了摇头,她现在心里有些乱,不知道该怎么办,倘若萧寻爹娘真的平安无事,他妻子也在,那她该怎么办?
蒋思捷道:“我还不饿,你去买些点心回来吧。”
等林秋然醒的时候,铺子已经收拾得很干净了,刘大娘做事细心尽心,碗筷洗干净之后还用热水烫煮过,这是林秋然要求的,多做一遍费事,但也细心做了。
刘大娘已经走了,孙氏说道:“人不错,不用盯着的。”
林秋然点点头,若一直这样,过些日子可以涨些工钱。只要做得好,老实本分,涨工钱这些都好说。
下午还得继续炖肉,婉娘来得早,跟着一块备菜,她把中午饭带回去吃的,回去得晚,但赵实也吃到了,他还在家烧了素菜,一桌有红烧肉羊肉,还有半条鱼,每一样都很好吃。
晚上食肆卖得还是这些菜,熟能生巧,不知晚上生意如何,林秋然还是估摸着做的。
晚上客人点菜和中午差不多,头一次来点好几道,估计下次再来心里就有数了,出来吃饭,两人点三道,三人点四道就差不多了。
现在嘛,点的菜多,食肆赚得也多。
本来林秋然想着准备的东西都卖完就不错了,但今儿生意好,孙氏说有中午来的,晚上又跟别人来了一趟。
林秋然道:“再送壶米酒吧,下次常来。”
孙氏去送酒了,她还挺高兴的,虽然菜不是她烧的,可也帮忙了。客人爱吃她就高兴,一大早醒来,精神紧绷了一天,最忙的时候好像陀螺,但精神一直不错,能干,也不累。
而且有铺子,只从厨房去大堂上菜那会儿吹风,其余时候都在屋子里,暖和多了,不然得在外面吹半天风。
林秋然比往常忙一点,毕竟菜多,中午晚上都要卖菜,好在不是一直炒,期间也能抽空歇着。而且她只主厨,婉娘切菜备菜,算不得多累。
天已经黑了,家里还没晚上做过生意,这样看晚上街上还挺热闹的。晚上生意不如中午好,多是三五成群来喝酒的,坐得时间长,有些客人不乐意等,就走了。
但林秋然估摸今儿做的菜,肯定比摆摊赚得多。
没什么客人了,婉娘打了饭就回家了,她女儿睡得香甜,赵实还来接的,“也是今儿忙,不然肯定来捧场。”
林秋然笑了笑,寒暄几句把人送走,再回去看,厨房大盆里堆着不少用过的碗筷,就等刘大娘一会儿过来刷。
还有泔水桶,里面是剩菜剩饭,客人剩的多的肉菜会带走,但就剩个底,也不会管。
早先没考虑过这些,中午就倒了两桶,下午萧大石找了卖猪肉的摊主,跟着牵线送到养猪那去,一桶三文钱,每日晚上过来收,比丢了强。
客人走了,萧大石把泔水送走,刘大娘来刷碗,孙氏去收拾前头。虽然说好了收拾东西是刘大娘的活儿,可是早点收拾完也能早点走,擦擦桌子拖拖地,也不费啥事儿。
等着戌时过半,孙氏萧大石也吃过饭了。林秋然有身孕,给客人做的时候多做一口,自己吃了,眼看东西收拾得差不多,她又看了眼卤味。
几人收拾的时候她做的卤肉和肉皮冻,熄了火在锅里泡着就行,肉皮冻放在盆子里,一晚上能定型。
忙碌一日总算消停了,怕晚上有人来偷东西,临走前厨房门窗都得锁好。
林秋然呼出一口气,今儿可算忙完了。跑堂和掌柜的还没招到,明儿去问问赵广才。她希望快点,家里也能轻巧点。
孙氏忍不住揉了揉腰,又担心林秋然走回去累,孙氏瞥见路边一辆马车,心里不由羡慕,她道:“明儿我和你爹推你过来。”
林秋然摇摇头,“没事,没那么娇气。走吧,咱们回家。”
马车内,蒋思捷把车帘掀开一条缝,这三人是最后走的,就是萧家人。
她亲眼看见萧寻爹娘红光满面,二人身边一个年轻妇人身怀六甲。
如今亲眼所见, 萧寻爹娘确实还活着。
这自然是好事,怎么说也是两条人命,不用蒋思捷再费心救二人的性命了。
书里萧寻的妻子也没有打掉孩子, 能看出孙氏和萧大石精神不错, 毕竟没有瘦得骨瘦嶙峋, 而且脸上还带笑, 看起来是真的高兴,不像日子不好的。蒋思捷见过这个世界的穷人, 绝不是这般面容精神。
该看见的蒋思捷都看见了,萧寻没死, 等他找回来, 必然是守着家人过日子,死里逃生,终于有个圆满结局。
书里, 虽然说过萧寻不恨林秋然也不爱林秋然, 但他人品贵重,哪怕盲婚哑嫁,也不会弃妻子于不顾。
蒋思捷对萧寻只是出于对纸片人的心疼,可这毕竟是书里的世界, 有故事主线, 有天命之子,这样会对以后有影响吗?
她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穿越之后扇动蝴蝶的翅膀影响了别人的命运,还是有人穿书改变剧情, 影响了别人的命运。
如果是前者,她无话可说,可若是后者……别人之中也有她。假如真的有人穿到林秋然身上,知道所有剧情选择留下孩子, 那这算什么?算是仗着有萧寻的骨肉,想日后抱大腿一了百了吗。
蒋思捷也想不通,因为自己差不多也是这个目的,只不过她穿成了书中女主,别人穿成了女配角。有时候,时机很重要。她也庆幸因为怕孙氏和萧大石没命过来一趟,不然只等着萧寻,她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蒋思捷打算先回客栈,明日再把这事弄清楚。
另一边,林秋然和孙氏萧大石已经到家了。
他们没有这么晚回来过,哪怕被带去蒋家那次,回来得也比今日早。
孙氏回家第一件事把钱袋子放屋去,然后第二件事就是喂鸡,捡鸡蛋,出门之前喂一次,就不回来了。现在天冷,一只鸡两三天下一次蛋,每日能捡三四枚。
林秋然在一旁看着,催道:“娘,快点儿!”
孙氏回头一看,林秋然指了指屋子,明日不用早起,这会儿睡对她来说也不算晚,她想看看今儿赚了多少钱。
孙氏笑了笑,一下就明白了林秋然的意思。
铺子晚上不留人,钱肯定是不能放铺子里的,就全带了回来,几千枚铜板,其中还有一点碎银子。带回来的路上有一瞬间孙氏都嫌沉,可是刚冒出这个念头,她就唾弃自己,这可是钱呢,嫌啥沉呢。
还嫌钱沉,真是好日子过多了。
孙氏:“好了好了,这就来了。”
萧大石也笑了,他把门锁上,一家去里屋数钱。
林秋然称了碎银子,菜单上没有超过一钱的菜品,但是点得多加在一块儿价钱就贵了。中午有一桌五个人,其实六道就够吃,但点了八道菜,算上饭钱酒钱,总共二百七十五文,孙氏把零头给抹了,客人就给了二钱碎银子,还有五十文铜板。
抹零是林秋然说的,零头不多,抹了客人觉得便宜好说话下次还愿意来,也算拉拉回头客。
做生意就得这样,总之要让客人高兴。
点的少一桌一百几十文就抹个几文,实在没法抹的,就说下次来送米酒,中午二十多桌客人,晚上十几桌。送错两道菜,没算钱,今日赚的碎银子加一块有一两六钱,剩下的都是铜板,总共三千一百二十文。
今儿备菜备的不准,下午做得多,剩的都自家吃了。这些也是本钱,算着利润,林秋然估摸着有一半吧,倘若备菜更精准点,利润应该更高,能有六成。
因为好多菜是分开备的,买的鱼鸭还有剩,没法按照流水减去本金算,林秋然只算了个大概,一半利,今儿赚了差不多二两三钱。
在厨房做菜,卖出去什么心里有数。林秋然决定今儿简单调整一下,她道:“爹,明儿羊肉可以少买些,一日炖十五斤就成。”
羊肉价钱最贵,比起红烧肉卖得不算多,但冬日吃羊肉好,也有点这道菜的。
“五花肉可以再买点,我怕明日不够卖。鸭子多买几只养着,也不妨事,姜母鸭吃得人还挺多。再多买一个炉子和砂锅,做姜母鸭用。”
姜母鸭卖得好是因为林秋然手艺好,鸭子不好烧,容易有腥味儿,但林秋然做得却没有。金灿灿一锅,看见别的客人点自己也想尝尝,尝尝味道不错,就还点。
除了红烧肉,这是食肆另一道招牌菜。
萧大石点点头,他还是更愿意买东西。
林秋然道:“还有酸菜鱼卖得也不错,鱼也要多来几条。”
养在水桶里,用的时候萧大石杀就行。
以前得精打细算,现在赚钱了,这些钱可以再投进铺子里,让客人吃得更舒服,基本上来了就能吃到想吃的菜。
林秋然还想到一件事,“还有呀,我看大堂光点蜡烛有些暗,得买几盏灯,炭盆也得有。”
现在天还不算太冷,都是热菜,吃着很舒服。可若等入冬之后,炭盆是必不可少的。
林秋然道:“炭盆买四个吧,再给我买个汤婆子。”
萧大石点点头,林秋然把铜板都给了他。碎银子她拿着,家里也得存钱。慢慢攒着,说不准年前还能添样东西。
明儿问问招人的事儿,跑堂工钱肯定便宜,可掌柜的估计不可能一日就那么几文钱。
招人还得花好些钱呢,这些都得算到本钱里,菜价已经定了不可能再涨钱,所以林秋然想尽量节省成本,人靠得住的情况下,价钱最好便宜些。
林秋然暂且想到这么多,孙氏见没别的了,催她快去睡觉。“时辰也不早了,明天还得干活,不休息好明天就没精神。”
林秋然点点头,简单梳一洗一番就睡下了。如果明日还这个时辰回来,也招到掌柜的跑堂,就让孙氏提前回来烧水,她想洗澡。
次日,一家人还是昨日的时辰去了铺子。
炖肉林秋然只需要调味,其他的婉娘和孙氏就能干。不过鱼还是需要她自己炸,因为别人炸的不好看,其他的菜慢慢准备,等到中午就开始炒菜做菜。
现烧的菜是林秋然包揽的,做食肆口味重要,客人过来尝着味道参差不齐,有的好吃有的难吃,下次肯定不愿意来了。
赚钱的日子就是这样,重复一样事,期间婉娘出去会儿喂孩子,回来继续忙。昨儿晚上带回去好些羊肉,赵实吃得可高兴了,还说算上吃的饭,一日工钱可不止十五文,能有三四十文。
赵实:“一个月下来,都快赶上我了,我可得加把劲儿。”
逗得婉娘直笑。
孙氏和萧大石在前头忙,林秋然过来前去找了一趟赵广才,赵广才说帮忙留意着,但具体啥时候能找到他没说。依着找刘大娘花的功夫,估计得个两三天。
这期间还得孙氏萧大石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