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发沉默寡言,这期间,都是女主陪在他身边,细心劝导开解,救赎了他。
蒋思捷就穿成了女主,她穿过来的时候,故事才到开头,萧寻从军,他的“死讯”传回了萧家村。等书中女主遇见男主的时候,男主爹娘坟头都长草了。
要再等数月,萧寻才能回家,书中说孙氏和萧大石成亲后久久未有孕,还被家里赶了出去,直到捡了萧寻才过起了像样的日子,早把萧寻当亲生孩子。
虽然起了个寻字,想他以后找到自己爹娘,可为他操持,给他娶妻,这些陈年往事也藏于心底,未曾说过。也因为此,萧寻一直以为自己是二人亲生,直到后面去了京城,数番波折才得知自己身世。
一路上,萧寻也吃了不少苦头。
蒋思捷不知道孙氏和萧大石现在还活着没有,若是活着,恐怕也大受打击,她可以带人治病,再告诉他们萧寻还没死。就算儿媳打了孩子改嫁,那还有萧寻在,也是一分希望。
蒋思捷看这本书时,觉得萧寻太可怜了,幼年失孤家破人亡,懵懂之时被捡到,过了几年团聚日子,可爹娘过世妻离子散。她搞不懂,为何作者非要给男主这种命格,难不成只有苦难中才能开出来花?
当初他爹娘捡到他时给他起名一个寻字,也是想让他日后找到亲生父母。数条人命压在肩上,寻了多年,亲人早就化作一捧黄土。
到小说最后,萧寻功成名就,大仇得报,可却什么都没有了。
蒋思捷想,若是能救下萧寻爹娘,对萧寻也是一种安慰。若实在赶不及,那她也没有办法,她已经尽力了,其他的就听天由命了。
对于他妻子打了孩子改嫁一事,蒋思捷觉得这的确不是萧寻妻子的错,不怪她。
蒋思捷是从现代来的,知道想生就生,不想就不生了,怎能以就是萧寻的血脉裹挟她。更知道这个时代,一个寡妇带个孩子和两个老人活着的难处。
况且萧寻和她本就盲婚哑嫁,没什么情分,刚成婚三日萧寻就走了,难不成真要把孩子生下,守着萧寻的牌位过日子。萧寻苦,可他妻子刚成婚就没了男人,也苦。
小说里萧寻没死,可是真死了呢,那一辈子不就苦哈哈地养孩子。萧寻可怜,他妻子也可怜。
蒋思捷托着下巴叹了口气,她看书的时候就心疼萧寻,所以只想按照小说剧情走,况且萧寻人品贵重,多次为了百姓不顾自己安危。
这个时代,与其盲婚哑嫁嫁给别人,还不如嫁给萧寻。再说了,在书中是女主是萧寻的救赎,若女主都不在,萧寻又该怎么活下来,怕是人生半点欢愉也无了。
但救赎最好的法子不是劝导开解,而是让他家人好好活着,她做得再多劝得再深,都不如让萧寻看到他爹娘还在。
这会儿萧家二老恐怕病入膏肓,她来得晚,拦不住他妻子打掉孩子。而且蒋思捷也庆幸在这个时候穿过来,若是早几个月,她也不知该不该告诉。
告诉他妻子萧寻没死,那可能留下孩子,妻子守着等着萧寻回来,她这个女主和萧寻再没关系。
可若不告诉,蒋思捷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如今最好,能救下萧寻爹娘,剧情也按照书中的走。
蒋思捷觉得这个小说最不错的就是没有把萧寻妻子安排成恶毒女配,她未曾因为萧寻后面封官加爵就纠缠不放。
蒋思捷也不希望那样,既然决定改嫁,那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不能共苦,何来同甘之说。
她看了眼窗外,雨可快停吧,多耽误一日,他爹娘就多一日的危险。她想过让小厮先过去传信,可担心找不到,还担心萧寻爹娘不信。
这是希望,更是最后一根稻草,在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告诉他们萧寻可能还没死,可希望一点点破灭,要是一般人说,二人肯定不会信的,反而是雪上加霜。
蒋思捷觉得这也算缘分,书中男女主在京城遇见,她穿来后仔细打听,发现原身在胥州有亲戚,她就过来了。
天气严寒,但愿余安不要下雨,别让两个人的日子更难熬。
余安县今日也下了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没法出摊,孙氏和萧大石就去铺子了。得收拾,不能等做生意当日再弄。
厨房的油渍得好好擦擦,不然做饭太脏,自己看着也不舒服。萧大石买来柴把库房堆满,还买了些炭,趁着下雨又检查了房瓦有无漏水的地方。
一看挺好,没漏水的地方。
今日下了雨,但左右生意都不错,下雨天也有客人过来,这就是有铺子的好处,若是摆摊下雨天可出不来,有遮风挡雨的地方不一样,雨天人少,那也能赚钱的。
林秋然肚子大,不方便出门,今儿就在家烧饭,经过两天又赚了一千多文,家里买些肉还是吃得起的。早起萧大石买了肉菜回来,林秋然在家里忙活这些。
今日天冷,林秋然把砂锅找了出来,打算今天吃火锅。这个时代不让宰杀耕牛,吃牛油火锅是指望不上了。
萧大石从街上花八文一斤买了三个番茄,一只鸡,一斤羊肉,这是林秋然嘱咐的,她打算吃酸汤火锅。
把肉鸡拆下来,骨头炖汤。这都是家养的鸡,肉质鲜嫩有嚼劲,一会儿涮火锅吃。要吃酸汤,林秋然就从家里找出腌好的泡椒、芥菜,用酒酿和番茄炒了个简单的酸汤,最后把炖好的鸡汤倒进去,也能增加鲜味儿。
肉有羊肉鸡肉,鸡肉多,林秋然挑了比较柴的鸡胸肉,腌过之后裹了面糊炸了鸡柳。蘸着辣椒面酥酥脆脆的,很是好吃。
菜就吃萝卜土豆,早起的时候孙氏还摘了不少芥菜,也算有的吃。配菜还有豆腐豆皮,每样不多,但能尝个新鲜。
东西都洗好摆好,林秋然看着桌子,觉得不太够,就又蒸了米饭,家里现在是不缺米吃,但杂粮对身体好,所以还是放了点红薯米。她觉得多一样,口味也更丰富。
等到正午,孙氏和萧大石就回来了。
从铺子走回来得一会儿,二人鞋都湿了,孙氏笑着道:“都收拾干净了,我看左右的生意还不错呢,下雨也有人过去。”
林秋然笑着道:“下雨也有伞,有的人家还有驴车马车,出门的还是有的。娘,你们换个衣服,咱们先吃饭。”
孙氏点点头,她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酸辣味,桌上摆着炭炉,上面一口砂锅,没盖盖子,里面红彤彤的。
闻着酸酸辣辣,孙氏本也不咋饿,早上出门前吃了饼,但一闻这味道,就忍不住咽口水,“行,先吃饭!”
萧大石也看了眼桌子,炭炉子还冒着火呢,“这个是一边煮一边吃?”
林秋然点了点头,“嗯,我看今儿下雨,就想着吃点热乎的。”
萧大石觉得热乎的好,两人换了衣裳,孙氏洗手去盛饭了,林秋然把椅子多挪出来点才坐下,上午孙氏和萧大石出门,她就慢慢悠悠地忙活这些,弄出这么一桌,还蛮有成就感的。
孙氏和萧大石没吃过这些,林秋然又拿了双筷子,把羊肉鸡肉放进去煮。
等煮熟之后,蘸着辣椒面、蒜泥和酸汤调的蘸水,吃到嘴里酸辣过瘾。
二人看林秋然这么吃,有样学样。孙氏拿了夹肉的筷子下肉下菜,涮熟了就蘸料汁。
这个的确新奇,本来冒雨回来有些冷,吃上几口身上都热乎了。
林秋然以前吃过酸汤火锅,这个算简易版,跟之前的比,好吃但少了一些风味。比如说这没有木姜子,麻辣味不够,番茄也没腌过,少了几分发酵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少了牛肉卷,鲜切的肉不够吸汤,不过这次熬了鸡汤加进去,更鲜美,吃起来也很好吃。
孙氏觉得这锅子酸辣开胃,吃着也不腻。尤其是把那些菜放进去,吸满酸汤,更是开胃下饭。
不知不觉间林秋然就吃了两碗饭,等反应过来时孙氏还要给她盛,她忙道:“娘,我吃饱了。”
孙氏看她真的饱了,这才没去盛饭。
吃饱了,林秋然不太想动,就靠着椅子歇了会儿,顺便问问铺子那边情况。也就是现在还得摆摊赚钱,铺子是买的不着急做生意。若是租的,多放一天就多一天的租金。
铺子位置好,周围两家饭馆,旁边一间茶楼一间首饰铺子,不愁客源。
客源不愁,愁的是如何把这些客人变成萧家的客人。萧家摊子是有回头客的,但如果开铺子,自不可能像摆摊那样按斤称,价钱会上涨,那些只买半斤肉或是只买素菜的人估计不会再去铺子吃的。
林秋然想根据一年四季肉的价钱定个合适的价钱,不然跟上次菜涨价一样,就得直接去了。
今儿十月初八,等进了十一月说不准会下雪,再摆摊去卖菜那就太磨人了。
虽然不着急,可铺子的事儿还是早点定下为好。不能等天冷不想出门了,再去那边做生意。什么都得事先准备,菜、肉,开饭馆要顾得就多了。
如果有铺子的话,肯定是中午晚上都会做生意,林秋然打算大菜提前做好,上午做一次下午做一次,涨价之后客人会少些,可以少做点。
一直加热着,等客人来了直接吃。算是预制,但不会提前一天做,不影响菜品口感。
到时候看生意如何,再加量减量就是,林秋然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开铺子她就一个人,菜种类太少,客人不满意。
倘若林秋然去一个饭馆,带了好几个朋友,老板却说只有三道菜,那林秋然不觉得这饭馆味道多好,多别具一格,而是会想,菜都不够吃肯定不会来的。
再怎么说,菜单上也得二十几道菜供客人点单。用得到的菜也得提前备好,林秋然庆幸现在天冷,菜买回来不容易坏。她打算除了萧家要卖的红烧肉,焖羊肉,再加上红烧鱼、酸菜鱼、姜母鸭、水煮肉片……
现在青菜少,素菜还是以土豆萝卜为主,酸辣土豆丝儿,锅巴土豆,都可以加到菜单上。
林秋然现在还能做,大菜有孙氏帮忙,等有钱了买个人当学徒,但现在最好是雇一个。
豆腐的菜可以多弄几种,林秋然突然想到可以发豆芽放在水煮肉片里。就是现在天冷,也不知能不能发起来。
雇人她心里倒有个人选,只不过她家刚添了个孩子,现在也才两个月大,不知愿不愿意出来干活。
除了帮工,林秋然还想再请一个年纪大的,做事干净的管刷碗擦地。孙氏萧大石就管跑堂结账,再做一些零零碎碎的杂事。
一想端盘子上菜,林秋然又想到徐家卖的铺子桌椅板凳是不缺,可碗筷是没有的。家里摆摊哪里用得上碗筷,这个得自己准备。
还有牌匾,得请人做,名字就叫萧家食肆。
林秋然这边也歇够了,让孙氏萧大石慢慢吃,自己回屋把这些事都写在纸上。一样一样办,省着忘了。
洗碗工林秋然找到赵广才,他虽然主管卖宅子,但是买人雇人的事也管。找了个短工,就做洗碗擦地的活儿,每日未时戌时过来,做完就走,其余时间林秋然不管,每日给八文钱。
工钱便宜,但这活儿还好些人抢着做呢,赵广才就选了手脚最麻利品性也好的,人是他给介绍的,若是以后出了事儿,他也没面子。姓刘,跟孙氏年纪差不多大,等开业了就能过去。
碗筷林秋然就让萧大石去买的,买的样子普通的盘子碗,最要紧是干净好刷。
菜单林秋然也拟出来了,她还加了豆腐酿肉、炒豆泡、肉末豆腐……几样豆制品的菜,没有青菜,家里也是豆腐吃得多。
价钱林秋然对比了各个酒楼饭馆,荤菜大多四十到七十文一份,份量一斤多点不足两斤,像鸡鱼鸭子,一份差不多半只。
这些事弄好,林秋然就去了赵实家,她想到的人是婉娘。婉娘性子不错,就是不知她愿不愿意。
毕竟赵实很能赚钱,婉娘在家里照顾女儿,刚好。
林秋然想着早点问,这边若不答应再托赵广才找人。谁知婉娘想了一会儿,就把这事应下了。
工钱暂定一日十五文,管饭。
婉娘觉得不算多,比起赵实赚的算不得什么。为何应下婉娘心里也说不清楚,她偶尔觉得林秋然很可怜,没了夫君什么都要靠自己,肚子看着有五个多月了,还挺个大肚子,忙这忙那。
可又觉得她这样很好,能赚钱可太厉害了。她看林秋然这样,便不想整日都在家里,出去干活一日好歹有十五文呢,家里也能多买斤肉,而且铺子还管饭,林秋然做菜多好吃,如果能带回来,赵实也能吃得好一点。
她娘给带孩子,家里用不着两人,若是再多个孩子那就另说了。
林秋然说到等铺子开业前她再来一趟,婉娘笑着道了声好,然后把林秋然送了出去。
晚上赵实回来,婉娘同他说了这事儿。
赵实点点头,“也成,就是辛苦,不过多赚一份钱,家里也能多攒一点。你这活儿也不错,虽然工钱不多,可在饭馆吃,林娘子手艺好,就算普通的菜,做出来的味道也好。”
婉娘笑着点点头,“我觉得也是。”
等到十一这日,事情差不多定下来了。
林秋然去铺子准备东西,为开业做准备,摊子那边就不做生意了。孙氏跟于婶儿说了一声,告诉她萧家打算开铺子。
于婶儿很为他们高兴,而且自家摊位又往前挪了一个,酱香饼的生意还能更好一点。
这些日子李家从早忙到晚,上午于婶儿和大虎出来卖,下午她和桃花做好,让李叔大虎二虎来卖。
上午李叔还出去做活,一日下来能有四五百文。
这样的日子,于婶儿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一个月下来能攒好几两银子呢,那不出几个月,给大虎娶媳妇的钱就有了。
再有,她为萧家高兴,晚上还特意烧了肉,等李叔大虎他们回来吃。只不过今儿大虎神色悻悻,看起来不太高兴。
于婶儿一开始还没发现,可吃饭也不见他多吃,半天米饭都没下去几口,不由问:“咋不吃啊,娘做的不好吃呀。”
大虎闷声道:“娘……孙大娘家里都开铺子了,应该不缺钱了吧。”
第四十一章 开业
于婶儿一时半会儿还没回过味儿来, 她夹了口肉吃,挑眉道:“那我哪知道,我也没打听过呀。”
还问孙氏你缺钱不, 谁这么说话。
大虎拿筷子戳了两下碗里的饭, 李叔一直低着头, 二虎看了大虎一眼, 什么话都没说。
大虎抿了抿唇,“可是有铺子, 甭管是租的还是买的,那就说明手里有余钱, 也不缺咱们家这三瓜俩枣的。”
李家来县城干了一个月, 上个月给萧家拿了一次钱,总共五百文,那次不多, 但在那之后赚得不少。
早晚都出去摆摊儿, 李叔上午还出门做活,一日下来,能有个四五百文。抛去下雨的几天,这些日子赚的加起来有九两银子了, 但得给萧家两成, 那家里就剩七两银子。
二两银子萧家不缺,可对李家来说那是大钱。大虎今年十六,到了说亲的年岁, 对他来说,二两银子已经很多了。
宅子是租的,得买,彩礼得攒。家里人多, 买个小的宅子还不成,现在一文钱对李家都举足轻重。一个月几两银子,得好几个月才能买,明年过一半都不知能不能攒下这个钱。
大虎低着头道:“娘,要是孙大娘家穷,过日子不容易,家里俩老人还有个孕妇,咱们能帮就帮我二话不说。可现在咱们家日子远比不上萧家,却还要给他家拿钱。”
大虎觉得不能总想着萧家俩老人一个孕妇日子难,也得想想自己过得什么日子,现在家里要攒钱买房子,还要给他娶媳妇。什么时候了都,还巴巴给人家送钱去,人也不缺这个。
当初借萧家钱的时候,家里也没啥存钱,可也借了一两银子。那会儿他就不乐意,可于氏说,三人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再说这钱又不是不还,十几年邻居,不至于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都说救急不救穷,帮忙大虎同意,但如今这算什么?
家里起早贪黑才赚这么多钱,萧家生意一直比他家好,眼看萧家都开铺子去了,还要帮?怎么没钱的要帮有钱的了,是感激林秋然给了赚钱的法子,可当初林秋然去于家庄干活,也是他娘给牵的线。
感激的法子那么多,非要给钱吗,就不能逢年过节拎着礼物去看看。再说,家里几口人累得回来倒头就睡,萧家只给了方子。
而且当初林秋然也推辞说不用,是他娘非要给。
于婶儿这会儿明白大虎想干啥了,她还以为他今儿咋了呢,吃也吃不多,一直拉着个脸的。
厨房烛光晃动,一家五口围着桌子坐着。李叔没说话,低头往嘴里扒饭,想来下午回来路上就被大虎撺掇了。二虎年纪还小,不懂这些。桃花就更小了,眼睛满是茫然。
于婶儿本来为萧家高兴,加上自家也赚钱了,才整了这么一桌菜。
她淡淡地点点头,说道:“也成,分成不给就不给了。明儿你跟你爹在县城找个活干,长工也好学徒也好,别在家待着就行。二虎也是,别闲着。赚多赚少凭你们本事,要是在县城过不下去,咱们就回村里。”
大虎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他听说不给钱后脸上的高兴劲儿还没下去,这会儿只剩下怔愣和茫然,“娘,我只说不给他们家分成了,也没说不干了呀。”
于婶儿把筷子往桌上一摔,“还干啥呀?”
“啪”的一声,李叔几个吓了一跳。
大虎嘴唇翕动,于婶儿看着他,“你还有脸干,这是萧家给的方子,没方子你自己能赚这么多钱?不想给分成,成呀,但我没脸再去街上卖这个。”
于婶儿一肚子火气,越说她越气,她道:“你咋这么会想呢,不知道啥叫知恩图报,就想着要钱。家里留八成还嫌少了,人家自己爱赚多少赚多少,那是人家的本事,咱们没人家的方子,啥都不是!”
大虎嗫嚅道:“娘……我没说不感激萧家,只是他们不缺钱,咱们又正缺钱,没必要非拿钱感激。”
于婶儿甚至还庆幸大虎这会儿说,若是以后娶了媳妇,一家一块儿卖酱饼,把他媳妇教会了,这俩没准儿就分出去单干了。
于婶儿道:“我把话放这儿,甭管萧家能赚多少钱,那是萧家自己的本事,咱们要做酱饼,那就按二成分成给他们,要是不做,不给那边也没话说。做人得知道感恩,人都做不好,生意更做不好。”
烛光下,大虎脸色发红,不知是羞的,还是怎么着。
李叔点点头,“你娘说得有理,要没萧家,咱们也不能搬到县城来,是得知道感恩。”
本来萧家就是想帮他们一把,钱是他们硬塞过去的,如今看萧家赚钱了,又想把这钱收回来,没这么办事儿的。
“钱能慢慢赚,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对你好,我们来到县城人生地不熟,也就跟萧家走得近的。不给分成,这情分也就断了。”李叔叹了口气,道,“眼光放远点儿,别老想着能做出去卖赚钱是自己的本事,要没这方子,啥都没有。”
于婶儿瞧见大虎低着头,“你要有更好的法子赚钱,甭管赚多少,都不会给萧家。这个不行,二成我都嫌少。家里的事轮不着你做主,我和你爹还没死呢。”
于婶儿说完瞪了李叔一眼,李叔讪讪一笑,他原本想着萧家不缺钱,少给一点也无妨,后面一想就觉得不对了。
本来这钱人家没想要,是自家硬塞的,现在又不给了,哪儿有这么两面三刀办事的。
大虎点了点头,“……我听娘的。”
于婶儿都不信这话,她被弄得胃口全无。大虎想吃肉,她也把筷子给打了,“就这还有脸吃肉呢。”
吃过饭于婶儿还嘱咐桃花,“方子谁问都不能说。”
桃花懵懂地点点头,“娘,我谁都不说。”
经过这回于婶儿想得就更多了,因为搬来县城,家里有个小摊子生意还不错,这些日子的确有人打听大虎。
大虎心眼不少,就得选个老实本分善良的媳妇。若是选个争强好胜心眼小的,那可是娶回来个搅家精。
于婶儿今儿是气得不轻,第二天就把分成给拿过去了。
两家没签文书,于婶儿以前也没做过生意,反正就啥时候有空啥时候送钱,她笑着道:“这回比上回多点,我家这多亏了你们,我都不知说啥好了。”
孙氏为她高兴,“那是你们能干肯干,这回赚钱了,也能给大虎说个媳妇,你等会儿,我给你拿点豆糕。”
孙氏给于婶儿拿了两斤豆糕,这是五芳斋给送来的。五芳斋现在生意不错,可偶尔也有卖不完的时候,剩的豆糕第二天不会再卖,徐管事管着铺子,偶尔就给这边送来。
于婶儿一愣,分成总共才二两银子,再拿两斤豆糕,这哪儿过意得去。“不用不用,你给秋然吃。”
孙氏塞到于婶儿怀里,她道:“家里还有,你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于婶儿想那个不成器的,还说不给分成,她一想起心里就羞愧,奈何孙氏诚心给,也只能把点心带回去。
回家之后大虎还过来看,于婶儿瞪了他一眼,“这是你们孙大娘给的,你不许吃。”
孙氏拿着荷包进屋,把银子给林秋然,“你于婶儿来了,过来送分成。”
林秋然掂了掂,里面有二两银子,正好家里手头紧,多二两银子都能解燃眉之急了。
现在哪儿哪儿都要花钱,添置锅碗瓢盆就花了一两五钱,再有试菜、调料香料、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样样都得用钱。
还去了趟官府办做生意的文书,文书不必花钱,但林秋然打点了一番,以后做生意方便,这些日子赚的钱很快就花了进去。
算上现在这二两,家里还有三两五钱,有急事儿用得着,日子不用那么紧巴。
林秋然笑着道:“也是正好,缺什么来什么。”
家里算的是十六开业,这两日林秋然就过去铺子试菜做菜,熟悉那边的锅灶,婉娘也过去帮忙了。
她有孩子,现在孩子太小得喂奶离不开人,所以她娘就带着孩子来,就在旁边屋子看孩子。
原本林秋然起初还担心婉娘会一直顾着孩子,总是神,但还好,只有徐大娘叫婉娘时,婉娘才会过去。
几日功夫,婉娘已经知道要做的几样菜该怎么备菜了,炒土豆丝切了丝后泡上,还得切点胡萝卜丝。
水煮肉片的肉片要逆着纹路切,用刀背拍几下蘸少许生粉,刚开始做不熟悉,婉娘做得慢,但胜在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做得很好,不用林秋然再返工。
菜备好直接做就是,豆芽豆片做的水煮肉片,用米酒姜片做得姜母鸭,还有小酥肉和卤猪肝猪耳朵几样凉菜,全是试过三次之后才决定上的。
主食这边就是酒酿馒头和米饭,提前做好。
婉娘一日都跟着林秋然忙活,自从生下孩子之后她就没怎么出门,头一次出来,女儿就在旁边,也不用惦记,很快她就乐不思蜀了。
现在没客人,林秋然做的菜最后都是他们吃了。水煮肉片香辣好吃,一筷子豆芽豆片,她就没吃过这么香辣好吃的东西。
还有醋溜白菜、酸辣土豆丝、锅巴土豆、卤制的凉菜和肉皮冻……每一样都好吃。而且,婉娘觉得林秋然除了蒸的馒头好吃,就连蒸米饭都比自家蒸的香一点。
她不禁问:“秋然,这米是从哪儿买的?”
婉娘也想去买一些。
林秋然不禁一笑,说道:“就是普通的大米,不过我在其中放了些糯米,蒸出来就更莹润黏糯些。”
当然放多少也有讲究,放少了没用,放多了就太黏了,吃着像没粽子味儿的粽子。
婉娘笑了笑,“原来如此。”
今儿十五,明日就开业了,婉娘深吸一口气,饭菜这么好吃,以前还有回头客,明儿生意应该不错。
眼见余光瞥见萧大石从外头回来,他出去买了两挂鞭炮,明儿放。
也不知道生意如何,头一日没准备太多菜,红烧肉先炖二十斤,羊肉炖十斤,鱼先买了二十条在桶里养着。猪肉也备了三十斤,像水煮肉片肉末豆腐都是会用猪肉的,这个不能少。
还有就是菜豆腐豆芽,林秋然备的是一日的量,若这些都能卖出去,一日流水能有三千多文。做吃食铺子,利润在六成,赚得也不少。
现在天冷,东西放几日也不会坏。鸭子林秋然打算先炖两只,其余的在家养着。若实在不好卖,就自家吃,她还挺喜欢吃姜母鸭的。
准备这些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想着备齐了不能缺东西,可到了十五晚上,一想明儿就要开业了,全家上下就有些紧张。
孙氏最紧张,她怕生意不好,怕还赚不到摆摊的钱,开了铺子还没以前赚得多,那可咋好。
萧大石也是,偶尔脑子里还飘过那日坐的马车。
林秋然安慰道:“娘,咱们现在想的就是每日有点钱赚,不管多少,只要不坐吃山空光等着分成就行。家里不算缺钱,也攒了宅子铺子了,开铺子不也是为了轻巧一点舒服一点吗,少赚些也无妨。”
林秋然声音温柔,让孙氏心里稍安,可谁嫌钱多,她还是希望轻巧之余还能多赚点钱。
的确是轻巧,次日一早,孙氏老早就醒了,天还没亮外面漆黑。这会儿也才五更天,没点灯,伸手不见五指。
往日这个时辰萧大石就得去拿肉了,等萧大石回来孙氏要切肉焯水炒糖色,然后烧早饭叫林秋然起来。这几日没摆摊,但得去那边收拾做菜,起得也早。
今日中午才做生意,不用再起那么早了。
孙氏翻了个身,硬生生躺到卯时过半才起来。萧大石也起了,两人一个挑水一个烧饭。等到辰时一刻,孙氏去叫林秋然起来,家里人简单收拾一番又吃了早饭,就直接去了铺子,这会儿也才辰时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