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by将月去
将月去  发于:2025年10月01日

关灯
护眼

好铺子难求,还便宜,这是看得见的好处。给分成,那是日后的好处。
林秋然摇摇头,又点点头,“铺子我没意见,多谢二公子费心帮忙,但是后面的我不答应。”
徐远珩以为林秋然嫌少,他道:“最多给你五五,林娘子,你也知道出方子能拿到多少,这上面,我已经让步了。”
林秋然道:“我要所有五芳斋,哪怕日后开业的改了名字的,只要是我想的法子卖出去的点心,都要五成利润。”
徐远珩说过,几处县城州城的五香居都卖了新的绿豆糕,生意也都变得好了,挤兑了五芳斋。既然五香居有这么多,那五芳斋不可能只有县城一个。
徐远珩铺子的利润林秋然不贪心,但自己该得的,她分毫不让。
徐远珩没说哪个,若只给县城的,一个月那么些钱,哪里够。又或是这生意越做越大,再开别的铺子呢?等把五芳斋改个名字,那她找谁说理去。
徐远珩静静看了林秋然一会儿,并未说林秋然贪心,只道:“林娘子思虑甚是周全,徐某佩服。”
林秋然道:“生活所迫,就得多想,还请二公子别往心里去。”
徐远珩也算痛快,“条件我可以答应,但总得看看林娘子想的法子吧。”
林秋然随身带着布袋,刀她是总背着的,今儿还多带了几样豆糕,没有模具,她空手捏的,不及沈榆做得好看,而且里面馅料的豆子皮她也没挑干净,口感肯定比不上外面卖的。
她就想给徐远珩看个大概意思。
徐远珩皱眉看那几块东西,从外表看是看不出什么,闻着挺香,林秋然给他看的,肯定是点心。他拿过来一个掰开,里面豆皮还没挑干净,闻着有玫瑰的甜香气,他仔细看,里面的确有玫瑰花瓣,不过和豆皮混在一起了。
他尝了一口,舌尖化开的花香甜味让他诧异地看向林秋然,又掰开了第二个,这里面是豆沙混着肉松,同样只有豆沙不够细腻,尝起来是咸甜口的。
第三个里面有点黏牙软糯的馅儿,和豆沙混在一起,第四个里面是酒酿,但和五香居的还不一样。第五个里面不仅有肉松,还有咸蛋黄。吃着也很好吃,这些都是五芳斋没有的点心,都是林秋然做出来的。
会做菜会做点心,徐远珩随口一问,“林娘子从前没做过点心吗。”
林秋然摇摇头,“没有,但做菜和做点心也异曲同工。”
那日沈榆看她做,她也看沈榆做了,大致的步骤能记下,再有从前吃过不少,做这个不算难,多试几次就行了。
徐远珩一时半会儿不知说什么好,“那好,后面的事自有徐管事和你说,若遇什么难事,我不在找他就行。”
林秋然点点头,说这些的时候也没忘吃菜,这次还算不错,徐远珩没有躲在后面,就是不知这承诺,期限为何,她问:“二公子何时走?”
徐远珩道:“后日,明日蒋家老太太出殡,我要过去。”
林秋然点点头,哪怕两家在生意上分毫不让寸土必争,可是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该走礼走礼,见面也会笑着说话,丝毫不会因为生意被抢受影响。林秋然觉得这个她可以学着点儿,下次再见沈榆,也能笑着说话了。
吃过饭,林秋然就告辞了。
等林秋然走了,徐远珩又看了看桌上的几样糕点,他今日没吃太多,菜的口味一般,点心林秋然做的味道好,但样子口感一般。
像以往,这些徐远珩不会吃,但今日,他鬼使神差地让下人把这些带走,做这也累人,总不好直接扔了,况且,味道还不错。
倘若让五芳斋的师傅照着林秋然的方子做,味道肯定更好。
徐远珩坐了一会儿便回府了,快到徐家时,两人拦住车说有事相商。
徐远珩让车夫停车,他掀开帘子看了过去,来人有些面熟,好像在蒋家见过。
蒋家管事说道:“见过徐二公子,小人蒋家管事,明日我家老太太出殡,府里缺个点心师傅,便去找了林娘子。可林娘子说明日她要给您做菜,不知可否……”
明日徐远珩要来蒋家,这话听着像假的。
徐远珩想,林秋然就不能找个好点的借口。
他把帘子放下,声音从车内传出去,“府上要是还缺人,徐家有厨子,帮个忙而已不算什么。”
两人愣了愣,“多谢……多谢二公子。”
林秋然把人打发走,还从家门口往外看,见人是真走了,她放下心。
也是可笑,蒋家那么多厨子,竟然还请她去做席面。若是有人吃不惯也就算了,席面是迎合众多人的口味,林秋然去做什么。
再说这种大事,真要找人肯定早做准备。明日出殡宴客,今日才来请她去,还说只是帮忙,连定菜都用不着她,那她能帮什么忙。府里那么多下人丫鬟,林秋然可不觉得,会有用得着她帮忙的地方。
蒋家人许诺酬劳丰厚,并不劳累,说林秋然手艺好,久闻其名。
搁以前林秋然还真不好拒绝,就算拒绝了,他们也能找一千一万个理由让她过去。但,她可以借着徐远珩推脱掉。
果不其然,她说了要去徐远珩那边做事,两人就走了。兴许会去求证,兴许不会,总之林秋然是不用过去了。
孙氏和萧大石去卖菜了,还没回来。林秋然出门去和赵广才说了一声,这边铺子先不用看了,有便宜的自然选便宜的。
赵广才有些失望,毕竟多成一单他就多赚一份钱,但真没合适的他也没办法,他道:“下次再买,和我说就是。”
林秋然:“嗯,也祝赵老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赵广才笑了笑,“林娘子也是。”
他这一单赚那么点钱是没法子财源广进了,不过萧家的日子是真的好。这才过了多久,林秋然就又准备买铺子了。甭管是借还是存,有凑到这么多钱就是本事。
等到下午,徐管事就带着人过来处理后面的事。
先带林秋然去看了铺子,总共看了两处,都在南街,让林秋然任选其一。
位置大差不差,一大一小,大的铺面二层,后头有院子,就是价钱贵,定价一百一十两,哪怕便宜三成,也有七十七两。
另一处在后面的一条街,就一层,价钱七十八两,便宜三成,也就五十五两。前堂能坐下□□桌客人。
这两处原本就是做吃食生意的,装潢凑合,桌椅都有,就是厨房有油渍,得费心收拾,其他的就不必了太费心了。
徐远珩给的两间,都比赵广才带她看的要好。
徐管事见林秋然心里犹豫,说道:“这个林娘子可以慢慢想,不必非得今日就定下。”
林秋然点点头,就先签了文书。
文书签好后,林秋然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写下自己的名字,又按了手印。徐管事这回更诧异了,这不仅识字,还能写字。
房子暂且没定下,徐管事给她两把钥匙,“林娘子可以随时来看,何时考虑好了,来徐家找我就是,到时再去官府过房契。”
多跑一趟的事儿,也不会因为林秋然签了文书,就不卖铺子了。
林秋然点点头,见时辰还早,去了五芳斋。这回豆糕方子她不打算再藏着了,把能教的都教了。
林秋然道:“方子还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不过最好是下午,上午家里有事忙。”
徐管事点点头,“放心,绝不过多打扰。”
太阳已经落山,秋风呼啸,把林秋然发丝都吹乱了。天冷,她赶紧回了家。
孙氏已经做好饭等着了,出门前林秋然和孙氏说过,“娘,大体已经定下了,两间铺子都不错,一大一小,等明日带你们过去看看。”
孙氏问:“都多少钱?”
林秋然道:“一个本来一百一十两,便宜三成后是七十七两,有税钱,但没给中间人的利钱,另一个便宜之后五十五两吧。这个月家里还赚了些,再算上从前存的,差不多有八十两。”
选哪个林秋然还没想好,萧大石道:“贵的买了,家里就没什么钱了。”
孙氏琢磨了一会儿,“但肯定是贵的便宜的钱更多。”
林秋然点点头,这也有道理,“要是买贵的,相当于多赚十两银子。”

第三十九章 蒋思捷
林秋然觉得两个都挺好, 小的足够现在用,能做生意,买了这个家里还能留些钱。不管后头买人还是拿本钱开铺子, 都不缺钱用。
可是贵的更大, 光正堂面积就大些, 还上下两层, 林秋然实在抵挡不了大房子的诱惑。如今萧家住着的宅子就小,三间房, 两间住人一间是厨房,做饭吃饭用。
家里买了什么东西, 都得往屋里放, 东西多就显得家里乱。大的铺子好,若是生意做大,二楼还有地方, 也能用得上。
而且就如孙氏所说, 看着大的花钱多,可算下来还相当于多赚十两银子。假如买了小的,以后再想买那个大的,肯定不会还便宜三成, 那就得多花钱了。
林秋然想, 缺钱的事儿很好解决。
现在也才十月初,再做几日生意,攒攒钱也不是不成, 再有于婶儿那儿月底会分,也有一二两银子的。
足够家里日常开销。
倘若等等点心和香料的分成,那家里也不缺钱,就算把铺子买了, 也并非就守着几两银子过活。
再有就是,豇豆干和土豆够用几个月呢,这个钱是早就掏了的,现在再卖都是赚的。
家里还能赚钱,但好铺子下次再买就是一百多两了。
林秋然笑着道:“娘,明日再我带你们去看看,没什么毛病,咱们就买那个大的。”
萧大石没啥意见,本来家里就是林秋然说了算,现在孙氏也想买大的,那就买呗。
孙氏还把自己攒的钱拿了出来,每次卖菜回来都是大头林秋然拿着,小头都给她留着。
原本是给俩人吃饭用,现在林秋然管送饭,不用在外面买着吃,花销少了,自然就攒下了。
一开始孙氏也说不要,但林秋然觉得偶尔买针线买吃食得花钱,总冲她要,一次几十文的,她怕孙氏不好意思,再说这样也麻烦。
再有他们活一点不少干,一家人说给工钱太见外,可什么都没有,时间长了会觉得没劲儿干活了。
就还让孙氏留着了。
每日少了几十文,多了一二百文,孙氏是省吃俭用的性子,平日买东西花了些,现在攒了一千八百三十文。
孙氏道:“你拿着,万一钱不够用得上。”
林秋然点点头,收了一千五百文,剩下的让孙氏留着。
第二日下午,家里卖完菜后,林秋然带着二人去看铺子。
先看的第一处,孙氏眼睛都挪不开了,不住地说好,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连井都看了,最后看着里面的桌椅,“你瞧多干净,秋然,这儿桌子椅子都是给咱们的?”
林秋然点点头,“嗯,要是不便宜三成,这钱也是算进铺子里的。”
赵广才带她看的铺子,位置差些,多是四五十两银子。这边位置是好,但也不能贵二三十两,里面东西是好的,可也都算了钱。
商人嘛,但能便宜三成,也很不错了。
孙氏对这个已经很满意了,林秋然又带二人去隔壁街看那个二层商铺。
这边都是二层的铺子,左边是茶楼,右边是卖首饰的。
孙氏只在街上见过两层的,但从没上去过,她觉得都不用去里面看,这个就比隔壁街的好,更阔气。
不过还是得去里面看看,她和萧大石没来过这样的地方,踩着楼梯腿直抖,生怕掉下去。
林秋然伸手去扶,孙氏看她大着肚子,勉强笑了笑,道:“我和你爹没事儿,你好好扶着走。”
这般,也走上去了。
二楼采光更好,从窗户往下看,整条街尽收眼底,对面也看得清清楚楚。孙氏是有些恐高,手紧紧扶着窗台,这个的确大,她也喜欢这个。
正堂好像大一点,再加上二楼的地方,就觉得大多了。后头就是两间屋子,一间供人住一间厨房,院子没菜地,石板铺平了,还有两间小屋子,可以做库房。
萧大石看得不一样,他看墙看房瓦,不然哪里坏了还得自己花钱修。看完他点点头,孙氏也点了点头,二人道:“这个挺好。”
林秋然道:“那一会儿去找徐管事,咱们就定这处了。”
出门是为了看,没带那么多钱,三人又回家一趟,这回不用找人借了。林秋然把钱装好,去徐家找人,徐管事正好在府中,林秋然把另一套铺子的钥匙还了回去,徐管事把铺子的钥匙都给了林秋然,跟着三人去官府把房契给过了。
总共七十七两银子,税钱是一两五,是按照成交价钱给的。有些牙纪会把这钱压一压,便是跟官府说成交价钱少一些。反正是给官府的,两边同意也无妨。
若是林秋然按原来价钱买,给官府的税钱也会多。这次没通过牙纪,省了一笔钱,两笔钱加一块儿,总共是七十八两五钱。
王主簿在,办这些很是痛快。
徐管事道:“日后林娘子有什么事儿,再来找我就是。”
事情办完,他也能和二公子交差了。
铺子到手,林秋然点了点头,“辛苦管事跑一趟。”
徐管事笑着道:“本也是应该的,林娘子一会儿是出门还是回家?”
林秋然道:“时候不早了,先回家吧。”
有了铺子,可明日还得摆摊做生意,早些回去为好。
徐管事道:“那先送你们回去吧。”
徐管事是坐马车出门的,看孙氏和萧大石年岁大,林秋然还有孕在身,送回去而已,耽误不了多久。
林秋然跑了半天,也累了,她点了点头,“有劳。”
这回回家就很快了,这还是萧大石第一次坐马车,等马车走了,还不住地看。等彻底走远了,才把视线收回来。
“是快,比牛车快。”萧大石问林秋然,“这么个车,得多少钱?”
他知道买头牛得二三十两银子,一般农户还买不起。现在萧家买得起,却不种地了,买了也没用。县城要省劲儿走快点,都是买驴和骡子。
萧大石觉得马车挺好。
林秋然道:“我不太清楚,但也得大几十或是上百两银子吧。”
街上的宅子铺子多,但马车只有有钱人能买得起。县城驿站有马车,不过只有一辆,还不是县令的,算是公家车。
萧大石点点头,孙氏拽了他一把,“走了,回家收拾菜去。”
林秋然就在县城,大多数地方都能走着去,萧家对马车需求不大,而且实在太贵了,倘若家里有一千两存钱,估计才会买一辆。
那时候得多有钱呀。
林秋然看了看家里,孙氏和萧大石已经忙活了。明儿卖焖羊肉,面家里不剩多少了,得买面去,林秋然给了萧大石钱,他歇了一会儿就出门了。
带回来的木桶还没刷,孙氏烧水刷桶去了。
林秋然笑了笑,萧家算是有点家底,但绝对算不上有钱。这不,买了宅子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林秋然回屋了,她看了看房契,上面写了哪条街道哪户,房主是她,还有官府的印章。
她把这个跟家里所有的房契地契户籍放在一块儿,再看钱匣子,有些铜板,还有一点碎银子。
这些钱得做生意,负责家里吃喝,还得开铺子。这刚月初,于婶儿家估计得月底给分成,香料和点心也得等等。
林秋然刚给了萧大石二两,明儿也得买肉,剩下一两和铜板放到一块儿,这些留着家里花。饭都是在家做,说实话用不了太多钱。
好在家里的鸡已经开始下蛋,总共养了十二只,母鸡十一只,现在一天能有三四枚蛋。孙氏说天冷不爱下蛋,有这么多林秋然很知足了。
够家里吃就行。
菜就吃芥菜土豆萝卜这些,水果现在常吃的就是苹果梨子,价钱不贵,萧家能吃得起。
每日买菜买柴要花钱,尤其是羊肉,价钱贵。光买羊肉就得留一两银子来,萧大石那儿给了二两,萝卜和胡萝卜是日结的,可以谈谈能不能一个月结一回。
林秋然是七月份来的,现在已经十月初了,三个月能攒下一座宅子一个铺子,她已经很知足了,虽然有近三十两是天降横财,但钱别人拿不到,那就算自己该得的。
林秋然看着一两多银子,妥善收了起来。
现在买人肯定买不起了,等开铺子了,也不知能不能忙过来,她现在接不到做席面的活,就算接到,她也不太想去了。
林秋然低头看了眼肚子,如今有五个多月了,十月怀胎,都过一半了。肚子大了很多事都不方便做,比如说不便弯腰,坐久了不好起身。
林秋然不是个矫情的人,怀孕以来一直没什么反应她也很庆幸,也没因为怀孕少做什么活。可是怀孕和没怀就是不一样,肚子沉,容易累。等肚子再大一点,到七八月大的时候,家里的生意她也顾不上了。
买人不成,于婶儿家也有自己的生意忙,那就只能雇人。假如只做些不费事儿切菜洗菜刷碗的活,雇人也成。
那是从街上贴个告示找,还是问问左右的。
林秋然觉得请熟人帮忙不错,很多时候能帮上大忙,但也有坏处。平日见了还喊声姐姐、婶子呢,请过去帮忙做得好还好,做得不好挑明了伤情分。
有的以长辈自居,还不服气。
本来林秋然是比较偏向旁边住着的许娘子和陈娘子的,她们二人都是夫君在外干活赚钱,她们料理家事,做饭烧菜相夫教子。
俩人年纪比林秋然大,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
林秋然不觉得这样不好,也没觉得女子非要找点活干才行。这个时代女子不易,男子力气大,只是承担的家事不同而已。
这样的日子也很好。
若家里不缺钱,林秋然也不知道她们愿不愿意干活,就怕住在一块低头不见抬头见,因为做生意有了矛盾日后更不好相处。
林秋然不知还要在这边住多久,起码得把孩子生下来。想想以后,她暂且打消了这个念头。
请人的坏处就显而易见了,不知根知底,不清楚性子如何。做老板的能说是能说,就怕说了还不改。
这种事林秋然以前就遇见过,那时家里忙不过来请了帮工。可是做事不认真,切菜炖菜总差点意思,她爸妈还得返工。
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也不少,自己还得多费心。有些事帮工做不好,客人不怪他们,只会觉得林秋然家里做事不行。到最后赔礼道歉少收钱,还要损失一部分回头客。
这么下来,操的心并不少,自己也没轻巧多少。钱也花了,人还挺累。
林秋然可不想这样,可也没别的办法,人和人总得慢慢相处才知道性子如何,总不能因为这些事,生意不做了,又或是让孙氏和萧大石做。
这不是欺负老人吗。
林秋然把房契藏好,钱也放了起来。
屋外,萧大石已经回来了,孙氏和他在干活,一个洗萝卜,一个削皮儿,然后还一块说话,絮絮叨叨的。
“晚上做点啥吃?”
萧大石:“想喝几口米酒,秋然酿的有一种酒味很足,我就喝两杯,不贪多。”
孙氏瞪了萧大石一眼,“也是今儿高兴,要不然可不能喝,那是秋然做菜用的。”
林秋然从屋里出来,“娘,那么多呢,不喝醉了就行。”
那是林秋然用麦子和高粱酿的,不过酿完得蒸馏,酒味重甜味淡。这里蒸馏不便,就得了两坛。
有些菜是需要高度白酒烹一下的,还有火焰菜,她下次还能给人露一手。
萧大石嘿嘿一笑,他把洗完土豆的水倒在地里。这个时节种菜好,没啥虫子,老的菜叶拿给鸡吃就是了。
孙氏道:“那我炒个鸡蛋,再去街上买点卤味。”
虽然买了铺子值得庆贺,但是孙氏也知道现在家里没啥钱。
萧大石小声和孙氏道:“买点给秋然吃,我吃点酱菜腌菜就行。”
孙氏又瞪了他一眼,“你看秋然可是那样的人,行了行了,不差这么点的。”
在吃这上头,孙氏也想开了。
晚上家里煮了粥,配着卤肉和炒鸡蛋,吃得还不错。
萧家买铺子没跟任何人说,就等以后走了,告诉于婶儿一声。
林秋然还抽空打听打听五芳斋的生意,新出了样点心,叫仙豆糕。外面一层薄薄的皮儿,里面是饱满的豆馅儿。
三种口味,一种玫瑰酒酿,六钱银子一斤,一种咸蛋黄肉松,卖得最贵,八钱银子,还有桂花酒酿馅儿的,更便宜,才五钱银子一斤。
单论口味的话,自然是五芳斋的更好更新奇,论价格,每样都便宜。
三样味道,不算照着五香居的做,又以价格取胜。点心这东西偶尔买一次尝尝,一半价钱就能吃到,何必花钱买贵的去。
五香居的生意并没有火太长时间,还有人说蒋家老太太逝世前一个月,蒋家就四处找人做这豆糕。余安的、临县的点心师傅都找过了,只因为老太太想吃一口从前吃过的豆糕。
还把做出这个豆糕的小娘子请去了五香居,什么梦登瑶池,都是假的。分明是以孝心拿好处。
这消息一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说点心师傅被关在蒋家,做不出来不许吃饭,有人还被打得半死。
真的假的乱七八糟的消息贬低,百姓都不知道信哪个。还有人说,蒋家仗着跟胥州蒋家是亲戚,在余安县作威作福,蒋家老太太丧仪不合规制,太过奢华。
士农工商,余安蒋家并无官绅,只是做生意的,就这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甚至编个故事卖点心,实在可恶。
还有人说,蒋家这般行事,无非是仗着跟胥州蒋家是亲戚的缘故,在余安,连县令都不敢得罪蒋家人。
这种事传出去对蒋家没什么好处,尤其胥州蒋家出过不少官员,这事闹大会传出官商勾结的话来。
蒋家官员多,必然得爱惜羽毛,胥州蒋家想尽快处理了,可是京城传信,说家中二小姐要来胥州小住,如今已在路上,不日就会到胥州。
蒋家出过不少读书人,做官做到最大的,是正二品的工部尚书,如今已告老,其子为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信中说的二小姐,就是翰林学士蒋之方的女儿。
名叫蒋思捷。
胥州蒋家人也摸不清是消息传到京城去了,还是真的只是来小住,他们暂且打算按兵不动,先把余安的消息压下去。家中好好收拾间院子,给二小姐住。
至于为何按兵不动也简单,当官可不是简简单单读书科举就行,少不了打理人情往来,这都是需要银子的。蒋家做生意,一半的钱都进了胥州、京城。没钱还真不行,吃喝哪样不要钱。
就连给蒋思捷准备的院子、丫鬟、仆从,也都是要钱的。
流言压下去,只一个点心铺子,少赚些也无妨,暂且别把事情闹大了。至于徐家跟着作对,就先咽下一口气,以后有的是机会找回来。
十月初八,大雨,蒋思捷在客栈住下,下大雨不能赶路,离胥州还有几日车程。
这回出门,蒋思捷带了丫鬟四人小厮两人,护送的侍卫有四人,若非她求了祖父父亲,还真出不来。
她看着落下的雨珠,伸手接了一滴,雨滴冰凉,透着股寒气。
丫鬟拿了条披风过来,“二姑娘,当心着凉,可别在窗边待太久。饭菜一会儿就好,只是这就是个小县城,饭菜也没多好,就怕不合二姑娘的口味。”
蒋思捷轻轻叹了口气,她不关心饭菜如何,只关心雨何时停,好快些赶路。
穿过来一个多月,总算找机会过来了,但愿别迟了,她好告诉萧寻爹娘,萧寻还没死。

第四十章 男主
蒋思捷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穿越, 还穿越到一本书里。这是本复仇起点文,书中的男主萧寻身世坎坷,是六亲缘薄、天煞孤星的命格。他亲生父母受构陷而死, 全家被杀, 他被父亲下属带走侥幸留得一命, 后来辗转多地, 幸而被养父母收养长大成人。
萧寻在余安县的萧家村娶妻成婚,过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若这样平平淡淡一生,也好, 可天不随人愿。
萧寻到了年岁服兵役, 他告别爹娘和刚成婚的妻子,随大军出发。
彼时萧寻还想建功立业上战杀敌,可路上不慎卷进两方博弈中, 萧寻被殃及池鱼, 身受重伤,众人都以为他死了,尸身直接丢在了乱葬岗。
此事不能向外人道,上面把萧寻的死讯传回萧家村, 还免了萧家五年赋税。
作为男主, 萧寻自然没死,他死里逃生,可此时回家他就是逃兵, 只会给家里带来灾祸,无奈只能托着一身伤追上军队。再回军队,他小心谨慎许多,可战场上刀光剑影, 九死一生,等他回到家中时,等着他的是空荡荡的屋子和两座坟冢。
他活了下来,但对他并非幸事。
他的死讯早就就带回了萧家村,他爹娘以为他死了,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身子愈发不好。再有便是他新婚妻子发现自己这时有了身孕,可得知他死讯后打了孩子改嫁了别人。
接连两个打击,二老病逝了。后面他的确有传信回家,可爹娘已死未曾收到。就这么阴差阳错,天人永隔。
等数月后萧寻回老家,家中就剩他一人了。孩子没了,爹娘没了,妻子走了,萧寻也不知老天让自己活下来有什么用。原以为一家团聚,最后却是他孑然一身。
萧寻自知那样的情况下,妻子改嫁怪不得她,爹娘的死也与妻子无关,要怪只能怪自己。不然该怎么办,死了夫君的人,带两个老人再带个孩子,日后的日子何其艰难。
归根结底,并非其妻子害得爹娘早逝,而是他自己。只因为上面两位将军意见相左,就害得他家破人亡,萧寻焉能不恨。
萧寻把所有过错都归于自身,后面虽然升官加爵,报仇雪恨,可爹娘孩子的死始终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他无法原谅自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