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油焖的酱香气,还有少许香辣味,就连虾壳都是有滋有味的,每只虾都饱满黄亮,连虾脚都酥了。
林秋然许久不吃虾,觉得这个最好吃,连虾脚都吃了。
她让孙氏也尝尝,孙氏道:“我等吃饭再吃,你先吃。”
剩下两道菜要焖炖,不用做别的守着火就是,孙氏去蒸了米饭。今儿她也算奢侈一把,都吃白米饭。
往常都是一盆饭,林秋然那块儿撒白米,她和萧大石这边都是二掺米三掺米。
对孙氏来说这个钱虽是他们该得的,但不是靠自己做事儿得的,早点花了省心。
等姜母鸭做好孙氏端了两碗给隔壁送去,陈娘子和许娘子看着金黄酱色的一碗眼睛都亮了,却一直推脱不要,孙氏只能道:“你们尝尝味道,我儿媳想试试新菜,就当帮忙了,要是味道好没准儿就拿去卖了。”
这样说,她们才才收下。
孙氏不禁想起,有一回吃红烧肉,林秋然也是这么说的,她那时也没多想,这孩子。
等孙氏回到家,一家人也开饭了。
林秋然今儿不太忙,但一上午也在做菜。孙氏看着忙碌,心里其实想劝劝她,家里没男人会被欺负。这回出事儿除了黄娘子品性不好之外,也怪家里没男人。
要是有男人依靠,黄娘子断不敢这么做的。
可是说了又好像她逼林秋然找个依靠一样,秋然也说了,遇见合适的会考虑,孙氏不想催她。
她道:“快吃饭,秋然你多吃点儿!”
姜母鸭焦香扑鼻,鸭肉被煲得很是酥烂,姜味不算重,而且没有鸭肉的腥味。
林秋然尝了罐焖羊肉,羊肉酥软,番茄的酸口中和,就显得羊肉不是那么腻了。里面放的胡萝卜、土豆也很软烂了,细尝之下,还有股肉香。
羊肉有点膻气,但不是太重,也不是那么肥,拌饭吃很香。
林秋然觉得,秋冬吃羊肉好,要是后面尖椒酿肉不能卖了,这个往外卖也不错,纯肉做的菜,也有配菜。
就是羊肉价贵,一斤羊肉二十五文一斤。这一罐罐焖羊肉,本钱就得三十文,定价翻一倍得话,生意不一定好的。
油焖大虾也不错,但价钱也贵,好吃是好吃,可一般人吃不起。
就像徐家有钱,厨房里什么菜都有,鸡鸭鱼肉最为常见,贝类、螃蟹、虾、牛羊肉也不缺。而寻常百姓,买些猪肉打打牙祭就很不错了。
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日日做,三日一换呢,百姓中有钱的也不是没有,最难也就是多卖会儿,肯定有人愿意吃的。
林秋然打算有米酒后,再改改味道,如今有新菜,就算冷了她也不怕了。
她决定先记着这两样,日后真有铺子了,再说。
三人今日吃得很饱,吃完,林秋然先告诉萧大石明儿要做红烧鱼,得买鱼,“爹,你顺便问问豇豆能便宜些不,咱们多买点。买了焯水晒干,留着冬日没菜了用。”
萧大石:“买多少斤?”
三日一换,假如不算刮风下雨,要用四百斤豇豆,秋冬到来年开春,得小半年,林秋然道:“先买三千斤吧。”
没菜的话,豇豆干掉称,自然也会涨价的。
萧大石点点头,是得买,不然等到时候没菜卖了。
林秋然说完这些,人又开始犯困,她就钻回屋睡觉了。
原以为得睡一下午,可睡了小半个时辰,她就起来了。林秋然不禁想,这是中午吃得好,精神足,想来孩子也高兴。
她没躺着,起来磨香料。这个耽误不得,最好快些做完。她这儿要磨的总共六种,她睡觉的时候孙氏又出去买了两个小石磨。
这个不贵,三人一起做,就快多了。
磨过的香料粉要过筛再磨两次,足够细腻后林秋然按照配比配好,有几样还有剩,可以留着下次用。
除了这个,林秋然还准备了小罐做好的,自己这边出了些些香料,按照给徐管事配方的做好了。不然做不成,很容易怪她给的方子不对。
林秋然试了几次,只要按照她给的方子配比混合,就行了。香料是干货,容易储存,但若一两年卖不出去,还是会砸手里。
次日,林秋然做完菜,没等她出门,徐管事就来家里问了。
徐远珩让他催紧一点,若林秋然做不出来,只能把香料方子交出来。
可是林秋然已经做好了,她把配好的香料交给徐管事,两大桶香料,十三香这边颜色是青褐色,菌菇鲜是淡褐色的。
按理说交了就完事儿了,不过徐管事不太放心,他道:“头一回还是林娘子来吧,我这边看着些,也省得哪里不对做错了。”
香料价贵,这些加在一起,花了六七十两银子。若是哪步做错了,这钱可就全打水漂了。
林秋然点点头,先闻了闻徐管事这边做的。
都是配好了,十三香难些,菌菇鲜简单。这两样林秋然自己也做了,她先闻后尝,尝过确认和自己做的味道一样,这才分开混在一起。
按配比称重搅拌均匀之后,林秋然拿给徐管事看。
林秋然送过徐管事过两罐,还送徐远珩两罐,徐管事细细分辨,不仅闻起来的味道一样,尝着味道也一样,他还给几个厨子尝,几人都点了头。
徐管事眼底露出笑意,“林娘子莫要怪我谨慎,这些香料花了不少钱,我得多费心。后头的消息林娘子等着就是,一有消息会立马告诉你的。”
也许许久都卖不掉,也许生意好,卖到一半就得请她继续做,都有可能。
林秋然道:“也盼着二公子多多费心,能早日回本。”
买香料的本钱、运送的人力物力都是徐远珩出的,这么多银子,只有卖出去才有回本一说,不然都混在一起了,自己用猴年马月用不完,别人也不会买,时间长了也坏了,和废物没有区别。
徐管事微微点头,“这是自然。”
把徐管事送走,磨香料的事儿暂且不用想了。
家里的香料还足够用,她先去粮食铺子买了三十斤糯米,买完后请人送到家里去,又去杂货铺问了问酒曲。
各家各户的确有酿酒的,酒曲杂货铺有,但是和林秋然以前见的不太一样,她买了些,又去了医馆和香料铺子,买了辣蓼草、何首乌藤、桑叶、马鞭草、红薯叶几种……
酒曲不同,酿出的酒味道也不同。
两种她都试试,做好让萧大石尝尝。林秋然是想自己试,不过她听过有孕不能饮酒,让萧大石来好了。
一旦有了米酒,不仅做姜母鸭用得上,就连日后做别的菜,也能用上。去腥增香,撒些米酒也能增加风味。
除了米酒,林秋然还买了一罐蜂蜜,今日做姜母鸭,把糖换成蜂蜜最好,如今有钱了,这些东西都得备上。
林秋然回了家,还没过正午,孙氏和萧大石回来了,除了二人,院子里还站着两个。一男一女,女的年纪看着大些,男子甚是年轻,二人面容有些相像,看着像母子。
经过黄娘子这事儿,见到外人林秋然心里都会激灵一下。
她用眼神询问孙氏,孙氏解释道:“秋然,这是今儿来买菜的客人,大早就来了,买完一直等到我们收摊。她是问你接不接席面,不对,也不是席面……”
因为黄娘子这遭,这俩人问时孙氏本想直接拒绝,可又怕真错过一单好生意。
来人是母子,谈吐不错,也知礼。儿子不爱说话,只顾着傻笑,光看面相比黄娘子和善,所以孙氏就带着回来问问。若是不成就让人走,成了家里也能多赚些钱。
做席面又不做席面,林秋然有些疑惑,“娘,到底是做什么?”
冯娘子见孙氏没说清,急道:“林娘子,还是我来说吧。我也不知道这活儿你接不接?过两日我儿子成亲……”
林秋然不好意思打断道:“你有所不知,我夫君没了,喜宴恐怕接不了。”
不单单为了躲忌讳,的确有人忌讳有人却不在乎,可林秋然怕他们这会儿说着不在乎,日后有个万一,最后还怪她头上。
冯娘子笑着道:“林娘子,你误会了,我没想着请你过去办席面,我是想自己操持,但是大菜做不好,就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只做一两道菜。”
这样这不就相当于从林秋然这儿买菜吗,办喜宴那天别的菜也得买呀,谁知道那些摊贩家里啥样。有的幸福美满,自然也有为生计奔波的,谁买之前还问问摊贩,是不是儿女双全,谁挑摊贩全福人的?
也人没说过,成亲当日买东西还有啥忌讳的。
就请林秋然帮忙做一两道菜,那不就相当于那天做的大菜是买的吗?
这样的话,就省下操持喜宴的钱了,别的菜家里亲戚帮帮忙就能做了,不然又买菜,又得给师傅工钱,她家也请不起。
冯娘子又道:“林娘子请放心,这绝对耽误不了你上午做生意,婚宴在晚上,开席之前把菜送来就行了。”
说完,冯娘子咽了咽口水。虽然晚上不耽误萧家上午的生意,可是忙了大半天,她也怕林秋然不愿意做。
孙氏在一旁点头, 她想说的就是这意思。
冯娘子热切地看着林秋然,这怎么也是赚钱的事儿,林娘子应该会答应的。
不想, 林秋然问:“席面多少桌?”
冯娘子愣了愣, 立刻道:“得十六七桌, 都来热闹热闹, 有的宾客肯定会带孩子,一桌到时候得十三四人, 我想着菜太少了不行,一盆红烧肉装两斤, 别让人看了笑话去。”
这是大喜事, 怎么也得有道大菜,红烧肉红亮,名字也喜庆, 正正好。
林秋然明白, 谁家多带一个就挨着坐,不会就定十人一桌,人多了再开一桌席面的。
一桌席面不便宜,挤一挤也能坐下, 但是菜量就不能太少了, 不然不够吃落人话柄,也会对带人来的客人有意见。
林秋然又问:“冯娘子,就只做一道红烧肉吗?”
冯娘子点点头, 夸道:“林娘子做的这道菜,都说比酒楼的还好吃。”
一道就够了,做好了肯定会留汤,到时候他们再就着汤烧点别的菜吃, 这不就又是一道了吗,跟萧家摆摊卖得素菜一样,就是不用林秋然做了。
林秋然眉头微不可察地皱起,“若是做的话,菜是你们准备还是我准备?”
冯娘子笑着道:“这个还是得你们准备,林娘子,我想这不就和你上午出摊卖菜,我把菜全包了一样吗,就按照那你们上午卖红烧肉的价钱如何?还省着等客人一个个来一个个称了,这多好呀,痛快省心!我们这买得多,可得给便宜些。”
林秋然缓缓摇了摇头,冯娘子光买肉,还要按卖红烧肉的价钱买,那肯定不成。
冯娘子脸上的笑僵住,不明白林秋然为何摇头,难道还不愿意?
林秋然道:“不成。”
当初就是因为肉做熟之后会掉些斤称,还按双倍价钱卖得话虽赚钱,但赚得不多,林秋然有孕,靠量赚钱受不住,才想出搭着菜卖的主意。
烧菜孙氏看着就行,不用她费心。
再找人供货,买的多肉便宜一文,菜也会便宜些,这样家里还是有赚头的。
林秋然现在摊位,大菜拉回头客,买肉的人多少都会搭些菜的,也有单独买肉的。
冯娘子这边要三十二斤红烧肉,萧家去买肉起码要买三十七八斤,这样才能保证炖出来有那么多。
再算上调料、香料、木柴和人工,卖二十文一斤,林秋然根本不赚什么。她总不能就为了喜宴的名头,就接下这辛苦活儿吧。
林秋然说道:“辛苦二位走一趟了,这活儿我不接。”
冯娘子脑袋有些空,忍不住问:“咋回事,林娘子,是价钱不合适还是……”
林秋然大大方方地点头,做买卖讲你情我愿,她不愿意也做不成。
她道:“如今市面上一斤五花肉十文,我若按照摆摊的价卖于你,近四十斤的五花肉才能出三十二斤红烧肉,光这本钱就得四百文。我还要搭着香料、柴火、人工,一趟算下来,我也不赚什么钱了。
冯娘子让我做菜,菜量又不少,即便不能按照我去别人家里做菜的价钱算,也不能按上午卖菜的价钱算吧。去别人家里,给工钱,什么都不用我准备。再说了,上午卖菜,断不会卖给一个人的。”
万一哪个饭馆酒楼觉得她做的好,想买回去热一热再卖怎么办?
酒楼一盘红烧肉大几十文,她这,做一盘四十文,量还大。
把本钱都抛去,林秋然做这一次顶多赚一百多文钱。若赶着买宅子,又或是刚搬来的时候,她兴许会答应,但现在考虑得多些。
上午有生意,一日赚五百多文,下午能歇着做别的。
孙氏在一旁附和着点头,这么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儿。她光想着多做生意多赚钱了,可没想过赚多赚少,值不值得干。就给人做一道菜,对以后益处不大,还累。
家里如今不算缺钱,林秋然上午做了活,下午再烧菜自然更累。
烧那么多多赚个一百多文钱也不值当的,要是真想赚钱,何不做好了再煮些菜拉到外面去卖,有了菜赚得还能多一些。
林秋然去徐家做菜,做的样数少,给的钱却多,这边恰好反过来了,炖近四十斤五花肉,跟上午做得差不多了,拿的钱反倒少了。
冯娘子还说给便宜些,还咋便宜呀。
退一万步讲,冯娘子说就当上午做的全卖给她一人,这话就不对,林秋然不会让孙氏这么卖的,她现在卖也是为以后开铺子做准备,只卖给一个人,拉的回头客就少,时间长了,别的客人会对萧家摊子有意见。哪道菜少轮换都不愿意呢,还卖给一个人。
冯娘子刚才心中虽忐忑,可想的却是林秋然会答应。毕竟这个年头,谁乐意放过赚钱的机会。
偏偏林秋然说钱少,冯娘子觉得这事有点难办,她还想讲些价钱的。
她儿子见状道:“娘,要不就算了吧,谁做都一样的。”
讲价都这么讲,他们真走了,林娘子就着急了。
林秋然笑笑道:“是呀,兴许别的师傅做的更合你们口味。”
林秋然做的冯娘子吃过,那怎么能一样呢。她瞪了儿子一眼,“瞎插啥话,你知道啥呀?”
她转头的瞬间,脸上堆着笑,“林娘子,这些都能商量嘛,价钱不满意,好商量。”
她儿媳不错,婚宴得好好办。再有,她觉得林秋然说得也有理。
林秋然道:“要么按一盘红烧肉四十文的价钱算,但不会如你所说一盘有两斤肉。要么按斤买,但价钱不是二十文,一斤我多收五文的辛苦钱。”
一斤多五文,三十二斤那就多一百六十文,冯娘子在心里算账,这也不比请林秋然去做少多少呀。
冯娘子儿子觉得这太多了,都够再买十几斤肉了。
冯娘子咬咬牙,试着打听,“林娘子,如今请你办席面要多少钱呀?”
林秋然道:“看桌数和菜量,如果就五六桌,半日就能忙完,那就收半两银子。若是半日忙不完,得提前一日过去准备,就是一两银子。只管做菜,不管刷碗洗碗,锅碗瓢盆都要你们自己准备,现在是这个价钱。”
后头看请她做的人多少,兴许涨兴许降。
孙氏道:“你去打听,就是这个价钱。”
冯娘子点点头,她家要请林秋然做得一两银子,这么看只做一道是便宜不少,她道:“不然再少一些,一斤肉多加四文辛苦钱成不成?林娘子,我这也总从你家买菜的,说不准以后还找你办席面,就少一文,就当多个朋友。”
林秋然比刚才好说话,她点点头,“也行,但不能再太少了。我有身孕,我爹娘年纪也大了,实在忙活不开。”
冯娘子说道:“应该的应该的,本来下午是该歇着的,为了我们的事儿,劳烦林娘子忙活了。我儿子二十八成亲,婚宴在晚上,肉早些送无妨,但千万别迟了。”
今儿二十五,大后天成亲。
林秋然笑着问:“那做好了是我们送过去,还是你们来取?”
冯娘子想了想,林秋然没了夫君,还是避讳些比较好,林秋然家里人最好别去家里了,“我们来取!”
林秋然最后又跟冯娘子确认了一遍,“那总共是三十二斤红烧肉,到时候份量不会少,一斤要二十四文。”
冯娘子性子谨慎,她道:“这可光是肉不算汤的。”
林秋然笑了一下,本来萧家卖肉就把汤沥干净,她点点头,“这是自然。”
冯娘子又道:“能否早些做好,还有这汤,能不能送给我们?”
也不能光是肉,没有汤呀。
林秋然留炖肉的汤也没用,说实话,有汤也不会太多,因为做红烧肉就是要收汤的。偶尔因为肉太多,炖熟之后省着收汤太慢,菜过咸,林秋然会把汤盛出去些炖菜。
估计冯娘子也想这么干,林秋然点点头,“可以,这个没问题,到时候多带个盆子来。”
冯娘子笑了笑,痛快道:“定金是不是得给一半?”
林秋然对痛快的人也痛快,“零头可以给你抹去,给三百八十文就行了。”
冯娘子嘿嘿一笑,眼中目光温暖又朴实,“林娘子,真是多谢呀!”
冯娘子的态度是林秋然前所未见的,林秋然能从其中感觉出几分敬重来。她笑着道:“小事。”
在冯娘子心里,的确敬重林秋然,她给大户人家做过席面,手艺好还能干,比起只会在街头说别人闲话的妇人强了百倍。
等从萧家出去,冯娘子儿子还说,“娘,要成就成,不成就算了,那般低声下气跟他们说话作甚。”
还多谢,还好商量。
他想不通他娘为何要这样,林秋然只是个女人,他娘未免也太好说话了。
冯娘子道:“你懂啥!不会说话以后出门少说话!你看她家摊子生意这么好,偶尔还会出去做席面。要别人肯定两手抓,可林娘子取做席面就不做卖菜,吃过她家菜的没说不好的。她手艺这么好,要是哪天忙不过来了,肯定想着收个学徒啥的。”
冯娘子:“我瞧着她家没啥亲戚,收男的可以让你弟弟试试,收女的,就让你媳妇去。”
林秋然大方能干,寡妇咋啦?她就是挺佩服林秋然的,能谈价钱,那也得有本钱才行。
冯娘子觉得儿子傻,但很满意找的媳妇儿,手脚麻溜,做事细心,可比儿子强多了。
这会儿说那些还有些远,用不用的,还得看林秋然。总之人家有本事,又是求人家办事儿。哪能真说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估计林秋然直接让他们走了。
再说买菜还能讲讲价呢,好声好气的,人也不会一点面子都不给。
冯娘子儿子哦了一声,冯娘子看他跟棒槌似的,“走,回家了。”
萧家,孙氏冲林秋然笑笑,“他爹,还是秋然行,这一下了多了一百多文钱呢。”
被孙氏这么夸,林秋然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是实话实说,真要按卖菜的价钱给做了,真不赚什么钱。”
累人不说,赚得还少,这回多点,她也愿意干。
明日做红烧肉,后天做尖椒酿肉,大后天红烧鱼。林秋然对萧大石道:“爹,你明儿上午买肉的时候就得跟人说,给咱们提前留出来四十斤五花肉,大后日中午过去拿。”
县城这边肉摊生意好的,上午杀一只,中午杀一只,不过得看生意如何,要是不提前说,偶尔不杀就没肉。
一下子拿四十斤,算是大生意了。
萧大石点点头,孙氏这会儿才想起,“对了秋然,你买的糯米给送来了。”
糯米家里还有呢,也不常吃,孙氏不知道她买这干啥,不过肯定有用。
林秋然去看了眼,把买的酒曲和辣蓼草这些跟糯米放到一块儿,一会儿吃饭了,下午再弄这个。
她道:“先吃饭吧,下午再弄。我想试着酿些米酒,不知道能不能成,要是成了做菜可以用上。”
孙氏嗯了一声,只以为这是林秋然在娘家学的,林秋然嫁过来还没半年呢,“娘去做饭。”
中午饭也简单,孙氏是烙了饼,炒了个素菜,还有昨儿没吃完的羊肉、虾、鸭子,热热就成了。
虽是剩菜,但比平日吃得好,一家人吃得也很满足。
睡了一觉,下午林秋然自己做了些酒曲,还把买来的酒曲用了。
这和腌菜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发酵,只不过发酵的长短不一样。
酿米酒不算难,把糯米泡个半天,然后上蒸锅蒸熟。蒸好的糯米就倒进干净的木桶里,搅拌放凉。
为了出酒可以加些水,但得是凉白开,因为没有煮开的水里面有别的菌类,容易影响口感。但为了甘甜些,可以寻些山泉水烧开加进去,口感更好。
等摸着微温就能加酒曲了,林秋然以前做过,是估摸着来的,加了酒曲搅拌后,把混合好的糯米上铺平再撒一层酒曲,糯米中间挖个小洞,用干净的布盖上,按照以往的经验,得等两天。
但这个不保准,林秋然打算常看看,省着发霉,一旦发霉就不能吃了。
她做的酒曲也得等两天,这是糯米粉和买的辣蓼草等物混合的,做出来口味微甜,还能做酒酿圆子什么的,这个估计不会翻车,她现在是不知道买的酒曲怎么样。
林秋然如今也庆幸,还好当初家里做席面,为了好吃省钱,好多东西都家里自己做,不然她来这儿只会做菜,没那些调料也做不出原来的味道。
今日挺好,又多了笔收入,还是得把手艺做好,不能因为客人多或是少,想多赚钱节约成本不顾味道。
她还要尝试新的菜,顾及这里人的口味。
这也月底了,林秋然今儿睡觉前理了理家里的存钱,今儿是二十五,还有四日就到下个月了。
这月虽有下雨不能出摊的日子,但每日都有进项。包括昨儿去黄娘子家没做成,但是定金可以算昨儿的收入。
从搬家之后开始算,家里添了新衣,林秋然两身,孙氏萧大石各一身。一个浴桶,一个灶一口大锅,三个磨盘。
粮食水果菜每日花个几文几十文不等,这儿比刚搬进来的时候更像家了。
吃得也由从前稀粥稀饭变成了现在每日都有些肉,吃得好了,用得好了,家里存钱也多了。
林秋然现在手里有十八两五钱,这是她大致估算的,因为每日做生意收的都是铜板,她今儿没去钱庄,不知道今天多少铜板能换一两银子,暂且以一千二十个换一两银子算。
若是往后四天不下雨不刮风,生意一如既往地好,还能再赚二两多银子,哪怕花一些,存钱也能有二十两了。
就算不够在天彻底冷下来前买铺面的,也够租一个的。
有了钱心不慌,林秋然把钱分开藏好,这才睡下。
一夜无梦,次日孙氏叫她起来,吃过早饭就得做菜烧菜,期间林秋然还看了看酒曲和米酒,才一晚,变化不太大,还得再等等。
一连两日,都是这样的生活。
每天醒来,林秋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米酒。现在天没那么热,发酵不快。看只能看出有没有霉菌,最好是尝。
但林秋然没办法尝着来,两日了,表面没有霉菌,她闻着也没有酸气,打算让萧大石孙氏尝。
林秋然就怕他们觉得是粮食坏了可惜,有点酸味也说没有。
萧大石已经和肉摊老板说了,今儿中午要四十斤五花肉,萧家如今也算大主顾,每斤肉价钱给便宜一文,比单买合算。
往常下午要歇着的锅灶今天动了起来,萧大石还往家里拉了一车新柴。
孙氏洗肉把表皮的猪毛给弄干净,然后切成均匀的小块,这些活她都做熟了,还能焯水洗肉煎肉,熟能生巧,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做。
林秋然就负责调味,分两锅炖肉,放好香料加了热水之后,她看一锅孙氏看一锅,萧大石不会做饭,就往两边扛柴火,管烧水,找了些砖头,用石灰、草木灰、秸秆混着垒院墙。
这是他和孙氏商量的,垒高点,不然林秋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放心。
三人各自忙各自的,秋风吹着,也不觉得多累。
光炖就得一个时辰,林秋然不时去看米酒,已经浮水了。
两天,到今天晚上正好够,但林秋然怕味道过了,她让孙氏尝了三口都说甜,也有辣味。萧大石说酒味儿不重,跟他喝的烧酒不一样,但挺好喝的。
林秋然把这说得严重,“娘,若是酸了把客人吃坏,家里得赔钱,真没酸味儿?”
二人再三确认,的确没有酸味儿。
放的水少,出的酒也少。林秋然打算二次发酵,这样出的酒多。
她又加了些烧好放凉的水,又把口给封上,这也算好了,但是给冯娘子家炖的肉里林秋然没放,冯娘子想要以前的味道,今儿是她儿子大喜的日子,改了万一人家不满意,还是得退钱。
等到申时三刻,肉炖得已经很软烂了,颜色红亮,香味十足。林秋然告诉孙氏怎么收汤,这一步至关重要,能让味道更浓郁,菜得卖相也好看。
林秋然有意让孙氏学着做菜,不用全学会,但是家里往外卖的几样得学的。
就按照步骤来,别想当然觉得自己想法更好,多放点儿这个,少放点那个,想着自己的法子做出来更好吃就行。
一般来说只要按照步骤,做出来的就不会差。
很多人做菜不好吃,就是因为总是天马行空,加入自己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能靠闻靠尝做菜,原本的方子再加了别的东西味道自然差了。
其中该注意的林秋然也会告诉孙氏,比如炖肉可以放些水果,家里做主要放山楂干。
以后若是真有铺子了,那就没办法说走就走,铺子说关门就关门。林秋然到时候也没办法带着孙氏和萧大石去给人做席面,生意不能不顾。
等有了孩子,孩子还得留人看着,她看看家里,觉得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