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五谷丰登庆丰年  发于:2025年09月08日

关灯
护眼

自己与王延年带着秧马、前往梧县荒沟村,看看水泥路。
也与苏樱、苏老二商谈农忙后梧县、桐县修路事宜,以及就如何凿通大庾岭进行深入交流。
过了黑风乡,路上不少村民,三三两两的往金风寨去。
一队牛车装满木桶,堵在前面,人声鼎沸。
卢照时下了马车,步行进去。
灰白色路面,比荒沟村的砂浆路细腻多了,道路两边的模板尚未取完。
牛车前行一二里地便停下,村民们挑着木桶往里走。
前面一截路还未干,只能从路两边过。
路边有工地,有人往巨桶里掺水拌料,几个壮汉围着巨桶,推着木杠转动,搅拌混凝土。
几组同步进行,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竹荆条中,用工具抹平。
汉人、俚人干的热火朝天,灰尘满面,个个笑容满面。
“大人!”杨大郎看到绯色官袍的卢照时,忙拍掉身上灰尘上前招呼。
“嗯,这便是水泥?”卢照时看到村民挑着的木桶打开盖子全是灰色粉末。
“正是!”杨大郎欢喜道。
“此物真好,比我们村的砂浆路牢实、耐用!”语气中颇有些惋惜。
“一日能铺多远?”卢照时满意点点头。
“这里比较拥堵,竹荆条挡了道,不好施展开,一日只能铺一里多。
以后再建,前面铺平、夯土、搭竹筋条,后面铺水泥跟上,一日内路能修多远,水泥就能铺多远!”杨大郎自豪道。
工地上人很多,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闻讯赶来看热闹。
有俚人妇人、老人,也有汉人,挤在山坡上看得津津有味,看一天都看得,也不嫌灰尘大。
太神奇了,还能有这等神奇之物,干了后的路面他们刚踩过。
开始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
待看到牛车拉着水泥走得好好的,才放心大胆的走。
这种路的感觉硬硬的,不似踩在泥土里柔软,雨天不会泥泞湿滑。
“大人,何时我们村也修这样的路?”山坡上有大胆的村民问。
“这是人家金风寨与荒沟村两村互助修的路,你们要想有这样的路,也得自己动手!”卢照时笑道。
“大人,我等愿意出力修路,可是这等材料何处寻?无钱买啊!”有人道。
穷人只有一把子力气,出力行,花钱的东西买不起。
“烧石开路你们各村应该都学过,修不成这等水泥路,至少能将路拓宽、铺平整夯实呀!这些你们做了吗?”卢照时问。
村民们一片沉默。
山路不好走,蜿蜒崎岖几十里,进出一趟很不便。
跟荒沟村一样,村子人口不多,壮劳力就几十个,山路拓宽修平整耗费要多少劳力?多少时日?
地里要忙,还要抽时间修路,哪忙得过来?
“看看!连基本的拓宽、弄平整你们都不肯,还建水泥路!怎么?等着天上掉馅饼不成?”卢照时摇头笑。
“又想路好走,又舍不得出钱出力,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人家荒沟村、金风寨从去年九月下旬便开始忙碌,中间没歇息过,你帮我修完,我帮你修!互帮互助。
你们看看,在场的人,哪一个不是晒的黝黑?一身脏污?人家农忙时不一样回去忙收割、栽秧、打谷?”
“我们能修他们的水泥路吗?”有村民问。
“先去把路拓宽、平整了再说!”卢照时挥手。
梧县、桐县规划的是所有官道修水泥路,村道只能靠村民们自发修筑。
山路不好弄,能将路拓宽、平整铺到官道口都很了不起。
真有这样的路,届时不介意帮补些水泥硬化路面。

第304章 真的有人可以重回长安
有村民随着水泥运输队去青石山,运输队的人也不驱赶,任由他们跟着。
第一次走进荒沟村地界,村民们好奇打量这里的一切,看到与金风寨不一样的砂浆路。
口渴难耐的村民们纷纷在水管边喝水,看着整条路干净好走,无不眼红,竟不知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富裕的村子。
“天啊!这是烧水泥?太吓人了?”还未到石灰窑,便被漫天灰尘、浓烟吓到。
卢照时看着周边树木皆覆盖着厚厚一层粉尘,看着白茫茫似雪,不觉拧眉。
远远见石灰窑那一片人人蒙着面在忙碌,拉风箱的、碾石灰石的、碾铁矿渣的、凿石灰石的、装水泥的…
风一吹,灰尘漫天飞舞,人人身上落满灰尘,像灰人。
“哎哟,我的眼睛!”有人不小心被粉尘迷眼。
“哎哟,怎么嘴里一股子粉尘味儿?呸呸呸!”有人感觉嘴里不舒服,好像吃了一嘴水泥。
“以为我们荒沟村、金风寨的水泥路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坐在路边歇气的王三郎笑。
见到卢照时,忙起身行礼,“大人!”
“辛苦了!”卢照时看着面善,认出是荒沟村村民。
“不辛苦,自己修自己的路!”王三郎笑笑。
“胡大人也来了?”卢照时看到一群蒙面人中有个绿色官袍的,与其中的一蒙面人在说着什么。
“正是,比您早来一阵!”王三郎点点头,冲石灰窑那边大喊,“胡大人、苏二郎,刺史大人来了!”
那两人回头,冲卢照时挥手,边走边拍打身上灰尘,扑簌簌掉落。
“大人!您来了!”胡县令、苏老二行礼。
“听闻水泥制出来,特意过来瞧瞧,顺便把秧马送来,看看你们这边的水稻咋样?”卢照时亲切看着苏二郎。
苏老二被看得莫名其妙,那眼神炙热,彷佛终成眷属的有情人!
“制水泥这般大动静?漫天灰尘!”不过说了几句话,卢照时便感觉嘴里干干的,一嘴灰尘。
“露天场地,风一吹便漫天飞舞!待不忙时搭建蓬顶,遮挡一下灰尘。”苏老二摘下防尘罩。
防尘罩全是水泥灰,里面的口罩也呈灰色,摘掉口罩后的脸上一个口罩印。
“灰尘这般厉害?两层都挡不住?”卢照时很吃惊。
“嗯,这是前天才换的口罩!阿樱说这粉尘吸多了,肺会变成石头一样坚硬。”苏老二看着灰蒙蒙的这一片甚是忧愁。
比铁矿场的阵仗还大,石灰石、铁矿渣碾碎,出品的水泥更是极细的粉尘,稍微一点儿风就飞舞飘荡。
不单盖棚顶,还要考虑如何除尘,不然要不了两年,多少青壮都得变成废人。
“嗯,胡大人,官道修建事宜如何安排的?”卢照时问。
“回大人!金风寨路还要二十几日才完工,接着农忙,这一通忙碌,得去掉一个半月时间,才能动工。”胡县令回道。
“嗯!到时也从这里运水泥?”卢照时点点头。
一切以农耕为主,其余的只能趁农闲见缝插针进行。
“是!”胡县令道,“原本下官还想着另外修建,但见这漫天尘土,想着就不另建了。”
“阿樱呢?”卢照时不置可否。
“在村里教书,村学没先生。”苏老二道。
“走,去看看!”卢照时转身往回走。
苏老二纠结要不要跟上,刺史大人的话听着有些含糊。
“走啊,二郎君!梧县、桐县修官道,一起商议商议怎么运作!”卢照时见苏老二原地不动。
“是!”苏老二与王三郎交代几句,拍打掉身上灰尘,跟着刺史、县令出来。
走出青石山好远,苏老二这才觉得天蓝蓝,在里面待久了,不知不觉间天空的蓝色不见了。
来到荒沟村,大家正围着秧马看稀奇。
“呀,这么大呀!”裴四郎转了一圈。
这家伙,比脚踏打谷机轻不了多少,至少得两个人抬。
“嗯,这是改进的,一次可插秧两窝!”苏樱带着孩子们来了。
原本的秧马是插一窝,一行插完再掉头插第二行,苏樱改进,一次插两行,这样速度更快。
“大人!”见到卢照时,村民们热情招呼。
“哎呀,这荒沟村真是一天一个样啊!”看着越来越兴旺的荒沟村,卢照时油然而生自豪感。
“怎么样,最近又出啥新东西?”卢照时问。
“回大人,我们如今榨大豆油,制酱油!”苏樱道。
“哦,你们也搞大豆榨油?”卢照时很意外。
“是,目前梧县就我们一家,豆饼制酱油,这样不会冲击、影响到桐县。”苏樱知道卢照时的意思。
“看,就没啥能难倒你的!”卢照时笑,“瞧瞧你的豆油!”
来到榨油坊,裴三郎带着几个汉子正在将成品豆油装坛。
“豆油这般清亮?”卢照时看着清澈、透亮的豆油惊叹。
“是,含油量不高,加工工艺比榨茶油、麻油复杂些。”苏樱说话间目光在人群中逡巡,没有看到想见的人。
“大人,我阿耶呢?”苏樱问,“他去哪儿了,可有收到我的信?”
“有收到,他回长安去了!”卢照时从袖袋中抽出苏步成的信,“时间仓促,让我带的信。”
“回长安?”苏樱声音高八度,“大人派他去长安作甚?”
在场的村老们也是一愣,包括看稀奇的苏老二。
青石山没见到兄长,只当是留在州府处理公务,却不想回长安,流犯可以随意乱跑了吗?
“咳咳!”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卢照时清了清嗓子。
大声道,“圣上急召闻达回京,已免去苏家罪责,恢复官身!”
众人愣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恭喜阿樱!恭喜阿樱!”
自己听到了什么?不但赦免罪责,还恢复官身被急召回京!
这可是流放二十年,头一次听到这等好消息!原来真的有人可以重回长安!
别说村民们,就连苏樱都反应不过来,按照自己所知的历史走向,唯一一次机会应该是几年后长孙皇后病重。
可被皇后拒绝大赦天下,按理根本没有机会的,这天降喜讯,咋回事?整个人懵懵的。

“太好了、太好了!”苏老二激动得热泪盈眶,替苏家、更替兄长高兴。
苏樱一目十行看完家书,默默递给二叔。
泪水把脸糊成花脸猫的苏老二接过信,边擦眼泪边看,看到后面眼睛瞪得溜圆。
不可置信的看看侄女,又看看卢照时,这是、这是疯了!这都敢想!
“大郎、大郎!”苏老太太一路疾行,边走边呼唤。
听闻秧马到了,苏樱带着孩子们到村头看。
苏老太太、杜氏几人也免不了好奇,几人邀约着来看热闹。
半道上小桃、阿棠一帮孩子跑来。
“阿娘、阿娘!阿耶回长安了!阿耶回长安了!”小桃激动道。
“甚、甚?”苏老太太一把抓住孙女,“小桃,听谁说的?”
“卢大人!说是急召回京!”小桃气喘吁吁,眼睛里闪着亮光。
“我的大郎!”苏老太太嗷地一声,扔下拐杖健步如飞,直奔村头。
杜氏也拉着小桃、阿棠连走带跑的,只余韦氏,搀扶着杨春华,满心欢喜,激动不已。
“二嫂,真好!真好!好日子终于回来了、回来了!”
韦氏说着说着,眼前突然被泪水模糊视线,蹲在路边捂嘴哭起来。
被牵连,一路吃尽苦头,从长安来到岭南,不曾抱怨过半句。
如今苦尽甘,泪水却怎么都止不住。
“大郎、大郎!”苏老太太挤进人群,一把抓住卢照时,急切道,“大人,我家大郎当真回了长安?”
“当真!老夫人,恭喜、恭喜!苏家恢复官身,圣上急召闻达回京!”卢照时和煦、亲切。
“太好了、太好了!我佛慈悲!老天有眼!我们苏家又能回长安!”老太太双手合十,对着苍天语无伦次。
“阿娘!”苏樱扶住走得一头细毛汗的杜氏。
杜氏不停擦眼泪,又哭又笑的,“真好、真好!”
“今日苏家大喜事,今晚庆贺!大家都来苏家吃席!”苏樱大声宣布。
回不回长安是其次,恢复官身,终于不用被禁锢在梧县出不去。
以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看看千百年前的山水,看看气象恢弘的大唐!值得庆贺!
“好勒!阿樱!我们可不会客气哟!今晚一定要吃好的!”村民们纷纷打趣。
“夫君!”杨春华、韦氏终于走拢。
“娘子,慢些!”苏老二花着一张脸,揽住妻子。
“噗嗤!”原本激动的杨春华见到丈夫滑稽的花脸,被逗笑。
拿出帕子给丈夫擦拭,“这是带了几斤粉尘回家?”
“呵呵,腌臜到娘子了!”苏老二忙松开妻子,后退一步。
“别动!”杨春华拉住丈夫,仔细擦拭,“脸上沟沟壑壑的,擦擦!”
“恭喜、恭喜!”村老们冲杨老汉道喜,女儿嫁到苏家,这会儿杨家跟着沾光。
“同喜、同喜!”杨老汉一一还礼。
“杨守道,你这老儿,眼睛毒,又赌对了!”王老汉语气酸酸,还是道贺。
“老亲家,苏家好了,咱谁不跟着沾光?”杨老汉满面春光。
苏家回京城,村里人在京城有了落脚点,孩子们到长安游学也罢,科考也罢,总归有人帮衬。
就连王老汉过继的嗣子阿禾,将来都能得到苏家照拂,还能帮他们打探本家消息。
郑娘子好几位能干妇人丢下手里活,到苏家帮忙做饭。
裴三郎骑马到黑风乡采购大量食材,顺便通知修路的村民回家庆贺。
金风寨那边阿德头领带着村老们,提着几坛子俚人米酒也来道喜。
苏老二简单洗漱,换一身干净衣裳,出来接待客人,苏家喜气洋洋。
“老姐姐,快坐、快坐!”苏老太太见高氏进来,热情招呼。
“二郎媳妇,你且坐会儿!”老太太见杨春华跟着忙活,叫住。
“阿娘!”杨春华过来。
“坐下、坐下!”老太太拉着二儿媳坐下,笑眯眯看着腹部。
“这孩子是咱家福星,他一来,咱苏家好事连连!”
“阿娘!”杨春华脸色微红。
“这孩子小名就唤福娃!”老太太笑的眉眼舒展,仿佛年轻十岁。
“好生养着,安安稳稳生孩子,待孩子大一些,咱再启程回京,不着急!”
“听阿娘的!”杨春华轻声道。
“亲家母想的真周到!”高氏听了满脸笑容,适时捧上一句。
就怕苏家着急忙慌的回京,可就苦了有孕在身的女儿,一路舟车劳顿的,叫人提心吊胆。
“老姐姐,咱都是生养过孩子的,二郎媳妇身材娇小,当娘的不得多想着!”老太太越发慈祥和蔼。
杜氏、韦氏、郑娘子等在厨房忙碌,这边卢照时、苏樱、王延年、胡县令在客房商议梧县、桐县修官道的事宜。
“阿樱啊,刚才在青石山看了,那个漫天灰尘不是个事儿啊!”卢照时道。
周边一大片灰蒙蒙的,这才多大的工程?
后面整个县的官道修完,不会连荒沟村都蒙上灰吧?
卢照时不懂什么叫环境污染,但看惯了山青水绿,实在接受不了沙尘弥漫的天,本能觉得这不好。
“呃,没想到水泥这么快试制出来,批量生产的工序、生产工具、厂房都还未建,这几天赶金风寨的工期,暂时这样。
待农忙后,需要重新建造厂房,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工具、包括防护面罩等。”
苏樱一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没空静下心来讨论设计厂房等,而且青石山就那点儿人手,应付金风寨都够呛。
只能先把金风寨修完了再说。
“哒哒哒!”院子外响起一阵马蹄声,几匹快马奔来。
“二叔、二叔!”苏伯彦跳下马,边走边呼喊。
“伯彦,何事?”正与两村村老们闲聊的苏老二起身。
见侄子急匆匆冲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位官差。
“二叔,快!你的官牒!”苏伯彦激动道。
这一嗓子,连客房的卢照时等都听到,忙出来看,原来是州府衙役。
“何事?”卢照时问。
“大人,此乃原工部主事苏步青官牒!”官差回道。
官文来得急,官差快马送到梧县,偏偏县令不在,于是苏伯彦直接带到荒沟村。
官差递过火漆密封的官牒,所有人都围上来,伸长脖子,不知里面又会是啥。

第306章 群策群力
苏步青颤抖着手打开,吏部出具的履任书,从五品下的工部员外郎,主岭南道道路修建。
另有工部尚书段纶的一封公文,赋予苏老二在岭南的一应工作职权,以及后续派几位主事供其驱使,构架模式类似粮食专署区。
苏老二看完,半天回不过神,兄长有大才,圣上急召回去,怎么自己也有惊喜?
一辈子老实憨厚的苏老二,从没想到在岭南修路也能修出名堂。
“二叔、二叔!”苏伯彦扯了扯苏老二衣襟。
二叔半天没反应,到底啥事儿啊?呆呆愣愣的,也不知是喜是悲。
“吏部履任书,我升迁工部员外郎,主岭南道道路修建!”苏老二强自镇定的说完。
“甚?工部员外郎?”苏老太太一激动,只觉得心狂跳。
最不出息的儿子,居然升迁了!
“恭喜苏大人!恭喜苏大人!”大家纷纷祝贺。
“客气、客气!”苏老二躬身还礼,整个人感觉踩在棉花上,晕晕乎乎的。
太惊喜了,免去罪责已是天大的恩赐,居然还升迁!
整个人意气风发,腰挺得直直的。
妇孺们纷纷向杨春华道贺,夸赞她真的苦尽甘来,嫁了好夫婿,有孩子,如今夫婿升迁,喜事一件接一件。
“盼儿!谢谢你!”杨春华拉着郑娘子的手真诚道。
“谢啥!你这么好,该是你的!”郑娘子激动的擦着泪。
“弟妹!恭喜恭喜!”、“二嫂,恭喜恭喜!”杜氏、韦氏来道贺。
“大嫂、弟妹同喜、同喜!”杨春华欢喜道。
杜氏喜上眉梢,二叔得了从五品下的工部员外郎,自家夫婿被圣上急召,怎么也不会比这个低!
韦氏真诚道贺,大伯哥、二伯哥都有喜讯,唯独没有夫君的,心中不失落是假的。
转念一想,向来不善言辞的二伯哥都能得到升迁,想来圣上一定了解了苏家的。
丈夫虽不算很出彩,但在司农寺也算有些人缘,应该不会落下,为何不见丈夫的喜讯?
不过就算没有也无妨,寺卿大人带在身边,年底粮食专署区出政绩,想来也能分一杯羹,从九品下的官身跑不了。
这一晚,村民全聚在苏宅,坐不下的挪到校舍。
卢照时、王延年见苏老二升迁,心中有了底。
看来这一年来梧县、梧州发生的一切,圣上一清二楚,赏罚分明。
苏家如此,他们的还会远吗?
心中火热,豪爽的喝着米酒,与两村的村老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来,阿德头领,干了这碗!”卢照时撩起官袍,端着碗与阿德对饮。
“大人,干!”阿德一把年纪,起身豪迈道。
“阿德头领,今年甘蔗长势如何?”卢照时问。
“比往年粗壮,出产至少比往年多二成!”阿德开怀道,“用阿樱的法子种甘蔗就是好!”
“好!待秋天,你金风寨到各县开办糖厂,所有甘蔗保供你一家!利税交各县,官府护你糖厂安全,如何?”
卢照时拍了拍阿德肩头。
阿德呆住,“大、大人,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卢照时豪爽地一挥手。
红糖技术暂时不宜外泄,各县也有不少甘蔗,运送到梧县榨糖不现实。
唯有金风寨到各县开糖厂是最好的办法,既给各县创造利税,又保证制糖技术掌握在手中。
复刻梧县的,各县还能办个造纸坊,用甘蔗渣造纸。
客商为了进红糖,到这些县转一圈,多少也带动各县的各行各业发展!
“多谢大人扶持!”阿德一帮村老起身,冲刺史大人道谢,“三年后,我等将制糖技术传授于各县!”
“如此,甚好!”卢照时很欣赏阿德的投桃报李。
三年足够金风寨发展成巨无霸,回馈的是传授制糖技术,让出各县的制糖厂。
大家互惠互利,一片祥和。
“二叔,来,坐下喝茶!”苏樱拉住苏老二。
之前商议的是梧县、桐县的道路修建,涉及仅梧州境内。
接了履任书,二叔是工部派在岭南的员外郎,专门督导道路建设。
原定反复上书的大庾岭凿道,可跳开岭南道,由苏老二直接上书工部。
这个需要好好筹划,既然上书工部,就需要实地考察,勘测地形,测算工期、人力、材料等。
“谢谢阿樱!嗝!”苏老二打了个酒嗝,满面通红,劝酒的人太多。
“二叔,真好,有你这个工部员外郎在,我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苏樱笑道。
“阿、阿樱!你们真要凿通大庾岭?”苏老二还是觉得不可能。
强盛的秦汉都未曾想过,自己不过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员外郎,怎么有那个能力?
“二叔!你看看,卢大人、王大人,还有阿耶,他们哪个不是能人?他们都有信心,你出自工部,还没胆量?”
“阿樱,你走过大庾岭,悬崖峭壁上一条小道,如何开凿?”苏老二抹了一把脸,认真道。
“不是没胆量,是真不好凿,耗时长,征徭役至少好几年,劳民伤财!不值当!”苏老二心里盘算过。
“二叔,干嘛非要在原道上开凿呢?不能另辟蹊径,重新开凿吗?”苏樱提出异议。
“对,阿樱说的对!”卢照时一拍桌子,“要做就做好,另寻一条,那么大的一条岭,就不信找不出一条新道。”
“我,待我去大庾岭勘验了再说!”苏老二挠挠头。
阿樱、兄长和几位大人都笃定,那一定有道理,自己去看看,群策群力总能做成。
接下来又对水泥厂厂房、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商讨。
搞了这些天,苏老二最有发言权,提出不少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苏樱也提出干湿法水泥烧制工艺,可提高水泥质量,又能节省燃料,还能降低粉尘。
只是相应的要建造各种煅烧炉、研磨球、还有各种转运车辆。
最主要的是厂房,要求空旷高大。
可一时半会没那么多人,没那么多时间去建造。
集思广益,决定按各工艺分设成几个车间,制作传送带、管道等传输原料、半成品。
这样只需搭成几间相连的大房子,中间的隔断同时也是承重墙。
顶上用竹子搭建,竹篱笆覆盖,再在竹篱笆上盖茅草,多少能挡住大部分粉尘。
至于防护工具,用羊皮替代粗麻布,还是原来的样式。
再配上口罩,应该有些效果。

早上吃过早饭,苏伯彦带着官差返回梧县,汉子们回工地劳作。
毕竟还要在小村庄生活,不得不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水田里的水稻叶子开始泛出黄色,稻穗上的稻粒已灌浆,泛着淡淡的稻香。
旱地里的黄豆、绿豆差不多两尺高,绿荫荫的一片。
苏樱带着孩子们在田坎上,几人一组,背着背篓挑选桑叶采摘,叽叽喳喳的。
其他妇人也在田坎上摘桑叶,家家户户都养蚕,这次全村都是彩丝蚕。
卢照时、王延年、胡县令背着手,悠闲的巡视田地,看到茂盛的庄稼,不住点头。
“嗯,不错、不错!月底收割,一定是好收成!”卢照时捋着美髯笑道。
看这些田里的稻穗,肯定增产,卢照时很想知道比往年增产几成?
两季稻下来,今年的粮食不止翻番,算上增产,至少还要多个三四成!
放眼整个大唐,有哪个州府做到?梧州!只有梧州做到了!
采摘回桑叶,背到蚕室喂蚕。
孩子们安安静静,不再嬉闹,喂完桑叶,做记录,认认真真。
卢照时几人好奇,彩丝蚕怎么喂养出来的,进来观看。
看到蚕儿除了比平常见到的肥大,并无不同,不解地看向苏樱。
“这蚕儿除了肥大些,没啥不同啊,如何吐彩丝的?”
苏樱笑笑,“大人,还不到时间,要等三眠才开始变。”
“哦,你这蚕儿咋喂的这般肥大?”卢照时好奇。
这女娘种地比别人家的地肥,养蚕比别人家的肥大,一定有窍门。
“也没啥不同,就是比别人家的蚕儿吃的好些,喂糖水。”苏樱回道。
“喂、喂糖水?”卢照时惊了,一般人家吃糖不易,苏樱竟拿来喂蚕!
“这技术可以推广,红糖大蒜水喷洒桑叶上喂食蚕儿,可增强抵抗力,也增加养分,就像人吃的好,身体壮一个道理。”
苏樱换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
“原来如此!”卢照时恍然。
弄完这些,开始上课,卢照时几人坐后面。
“今日我们讲两位数加、减法…”
苏樱在黑板上用阿拉伯数字各写了一道两位数的加法、减法横式题。
卢照时看着黑板上奇怪符号,感觉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看不懂、听不懂。
“鹤龄,阿樱这讲的啥?我咋看不明白?”卢照时用胳膊肘捣了捣王延年。
“我猜是新算学!”王延年悄声道。
“现在,哪两位同学上来用竖式解题?”苏樱问。
孩子们纷纷举手。
“好,裴玉瑶、郑子善你们来!”苏樱点了两个孩子上台。
裴玉瑶做加法、郑子善做减法。
加法用竖式进位,减法用竖式借位。
两个孩子唰唰唰几下写出演算过程及答案,然后回到座位。
“他们的答案正确吗?”苏樱问孩子们。
“正确!”孩子们齐声道。
“嗯,不错,看来大家都明白了进位、借位的意思!那我们再做复杂一些,三位数的加法、减法…”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