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五谷丰登庆丰年  发于:2025年09月08日

关灯
护眼

“你慢慢吃!我们吃饱了!”李泰捂着腮帮子,太阳穴、腮帮子酸软,舌头上起了泡。
“甘蔗好是好吃,就是费劲。”李恪比较克制,一节后没再动手。
“弄刮皮刀,直接把甘蔗皮削掉,吃起来就没这么费劲。”苏樱道。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来,说说看,刮刀怎么做?”李恪来了兴趣。
几个脑袋凑一块,在地上画图,争论不下。
“小苏大人,你来说说,哪一种好?”几人互不相让,让苏樱评判。
几人刀形各异,其中李恪的接近现代的刮皮刀。
“三殿下的最好!”苏樱回道。
“为啥?”众人不解。
“你们打造出来,试一试便知!”苏樱没回答。
“这种刀小一些,还能削梨、桃等果皮。”
于是众人又乌泱泱跑去将作监找阎立德,给他们打造几柄刀。
莫管事带着甘蔗去司农寺找窦静。
阎立德正穿着一身单薄的破衣袍,与工匠一起垒高炉,不时讨论什么。
建造一座冶铁高炉很麻烦,冶铁量大,需要炉体承受的重量、耐火性越高,建造的厚度相应增加。
设计图纸出来,能不能达到要求,还要看工匠的经验。
有经验的工匠单看图纸就能判断行不行,甚至还提出修改意见。

“你们要打造削皮刀?”阎立德无语。
自己忙得飞起,皇子们为一把削皮刀打断自己工作,还不能甩脸子。
“阎大人,我们想验证哪一种刀更好用!”李泰也不生气。
阎立德接过图纸,几种款式各异,“削什么皮?”
“削甘蔗皮!”李泰捂着腮帮子,神色有些痛苦。
“唔!这想法不错!”阎立德点头。
甘蔗好吃,皮不好啃,若是有削皮刀,确实省事不少。
这次李承乾、李泰、苏樱有经验,下车前褪去棉袄,外披披风进冶炼场。
李恪、李元昌看着诧异,也默默回车脱衣。
李祐傻缺,大笑几人模样怪异。
杜荷是李承乾死党,唯他马首是瞻,不明所以,但亦步亦趋,直接褪了棉服扔回车。
柴令武是李泰的狗腿子,忠诚度亦不遑多让。
众人都着单衣进去,就李祐风度翩翩。
冶炼场没一会儿,众人热哄哄的,李祐满头大汗,也顾不得形象脱棉服。
小吏端来绿豆汤,口渴难耐的众人咕咚咕咚一阵牛饮。
“这冶炼场着实高热难耐!”李承乾抹一把汗,“工匠们可有饮用?”
“回太子殿下,那日后,高温场所都增添掺盐的饮用水,绿豆汤是开春新增的。”阎立德回道。
“此法确实有效,再无高热晕厥者!”
每日上、下午各供水一次,饮用水被哄抢一空,工匠们一口气灌下两大碗。
“这便是冶铁高炉?”李恪、李元昌好奇打量。
顶部是自动进料口,粉碎的铁矿石等原料用工具推送到进料口。
然后搬动装置,进料口打开,原料往下掉,与炉火充分接触、燃烧。
“这里是什么?”见高炉正面有一个小孔。
“观察孔,观察火的颜色,判断炉火冶炼温度是否达到。”苏樱介绍道。
“这个呢?铁水出料口?”李恪指着高炉下部有连接管道的一个大孔。
“对!”
“这里还有两个口又是啥?”李泰蹲下。
“小的一个是废炉渣出料口,铁水中的含杂质的残渣比重不同,从这里流出。
大的孔则是炉料燃烧后的余烬清理孔。”苏樱一一讲解道。
“小苏大人,你说的不同钢材,便是在炼钢炉添加?”李元昌问。
苏樱点头,“当然可以,不过这样的钢材不纯,会含有其它杂质。
要想炼纯度高的特种钢材,应再加一个炼钢炉,提炼后的钢水流过来,根据用途不同,添加不同材质。”
“小苏大人,我怎么感觉好像漏了什么?你的意思,我这高炉和炼钢炉串联法还有待升级?”阎立德心塞。
“算不上!就目前而言,你这串联法已前无古人,炼出的钢材用途很广。
至于特殊钢材,还没影的事儿,得等鲁王、五皇子他们去研发。”苏樱安慰道。
“研发?”阎立德眼睛一亮,“鲁王殿下、五殿下,下官给你们辟一间办公地,多过来坐坐。”
“阎大人,办公所弄大一些,以后我们得空便过来。”李泰吩咐道。
“喂,青雀,这是父皇给我和七皇叔的差事,你干嘛要掺和?”李祐不乐意。
虽然嫌弃这差事又脏又累,那也是自己领的第一份差事!岂容他人染指?
“我又不干预你做事,紧张啥?我喜欢,想自己琢磨琢磨,要不是制糖设备时间紧,哪会轮着你来?”
李泰胖乎乎的身上满是汗水,小脸热得通红。
他就喜欢这种浑身冒汗的劲儿,通泰!
“你说的,不干预我!大家都听着呢!你们做个见证!不许抢我的功劳!”
李祐意识到这差事的分量,紧紧攥住。
“切,谁稀罕!”李泰真没看上这点儿成绩。
“走啦!孤还有事!”李承乾忙得脚不沾地。
武器监的火蒺藜改进版出来,准备实验;弩炮初具模型,等着自己去视察。
农学院、工学院校址已选好,郊外的一处皇庄改建、扩建的。
农学院要有试验田,工学院要建造模型、实验等,不宜安置在城里。
时间仓促,第一期招收人数不多。
专业分类少,每个专业只招二十人,两所学院总共只招二百人。
正月十六,招生简章通过官驿发往各州县,广纳贤才。
李承乾不但要负责校址各项建设,还有相关教材审核等。
国子监汇总后交由太子审核,国子监从来没这么忙碌过,这两所院校教材全新。
经史只是基础科目之一,数学、和各种专业课程才是主科。
国子监从未搞过,从司农寺、工部、将作监、都水监、钦天监等各部门抽人编撰教材。
忙得晕头转向,没把子体力,根本扛不住。
给事中孔颖达已被任命为国子司业,年后开工不过半月,瘦了一大把。
整天风风火火,各衙门跑,弘文馆的事儿暂且抛一边。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孔颖达岂能让其他人闲着?弘文馆里的学士、直学士、校书郎等,都分摊一部分差事。
再无人课后逮着皇子们考校,皇子们乐得轻松。
特别是李承乾,往日总是被这些大儒拷问经史这类空洞无物的学问。
如今变成大儒们追着李承乾问这些课程为何要开设,有何作用和意义?
待听完,竟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好多东西无法反驳。
曾经引以为傲的学问,在新学科面前变得无足轻重,心里不免有些发慌。
怕被人骂不学无术,弄虚作假,这些大儒们开足马力学新知识。
不再动辄引经据典指责、数落太子、皇子们哪儿、哪儿不合规。
莫名的,弘文馆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圣上开始没意识到,突然有一天发现,怎么没人找自己告状了?
到弘文馆溜达,里面空落落的几位值守人,都伏案埋首看资料抄录。
一问,先生、学生下学后各忙各的去了。
再检查孩子们的课业,认真完成,策论答得有模有样,先生评分忧或良。
“苏卿没排课?”圣上看着排课表问。
“小苏大人说她这段时间忙,暂时不排课。”于志宁回道。

第521章 凤阳阁
“嬷嬷别动,我们自己来!”凤阳阁内,七八个大小不一的公主穿着窄袖薄棉袄,撸着袖子在泥地里种甘蔗。
“公主,别弄脏了手!”“公主,小心鞋子!”
嬷嬷们只得站在边上,嘴一刻不停,小心这小心那的,眉头快拧成麻花。
这是打哪儿来的先生,好好的公主弄的跟村姑一样粗鄙,还忽悠干活!
公主们一会儿着凉病了,又是她们的麻烦事儿。
公主们金尊玉贵,娇弱得很,稍微冷了热了就得风寒。
凤阳阁中间小径两旁的花草全移走,公主们跟着女先生们学,用锄头将土刨松,撒上石灰翻晒几日。
又弄些处理后的腐土盖上,起垄。
如今甘蔗苗育出,已长到两三寸高,开始移苗。
公主们都换了旧鞋子,旧衣裳干活。
春暖花开,稍微一动就冒汗,公主们刨好坑,将甘蔗一棵一棵按一定距离种下,埋上土,很快小小的园子里就种满了。
“看,这一排全是我种的!”豫章用袖子擦额头上的细毛汗,小脸蛋红红的,眼睛亮晶晶的。
“这一排是我栽的,谁也不许动它,以后都由我打理。”长乐年龄相仿的南平公主指着脚下那一排道。
“这是我种的!”“这一排我的!”其他公主纷纷认领自己的,不许旁人插手。
长乐没说话,她是嫡公主,无人敢冒犯她。
从女先生们教她们甘蔗育苗开始,她才真正接触到劳作。
往常嬷嬷们嫌弃的脏泥土竟蕴藏着很多学问。
泥土颜色不同代表着酸碱度不同,泥土结块是因为泥土碱性重……
种作物必须泥土松软,这样根系才能在地底下扎根深,吸水足,养分足。
还有植物扦插、嫁接等新奇技术。
公主们动手,弄些小木苗学嫁接,还学会用糖水让树叶生根,然后种植……
每日不再是枯坐学字画、学女红。
虽然手脏了,衣裙脏了,但人却特别有精神,饭量长了,每日睡觉也特别香甜。
肉眼可见的脸色红润,脸上开始长肉,变健康。
“好了,种完了甘蔗,我们还需要适量浇水!”谢清韵拿着水瓢道。
“我来!我来!”豫章抢过水瓢,舀半瓢水淋在甘蔗上,水很快渗漏下去。
公主们晃晃荡荡打水,手上、脚上打湿了。
“唉哟,公主诶,快上来换衣裳!打湿了会着凉的!”嬷嬷们拍着大腿,咋咋呼呼的,好像天塌了似的。
对谢清韵几位女先生没好脸色。
“没事儿,嬷嬷,我不冷!”巴陵公主玩的开心,不肯上去。
“我的小祖宗,咋就不听呢?这是乡下人干的活儿,咋就让人给糊弄了去!”嬷嬷上前,用力拽着巴陵公主上去。
“我不要!放开我!长乐阿姐救我!”
巴陵公主哭唧唧的,比豫章还小一点,玩的正开心,被嬷嬷强行打断。
“嬷嬷放开她!”长乐面色不悦。
“公主,不能贪玩,公主要有公主样!”嬷嬷厉声道。
“哼,我是公主还是你是公主?我说话你不听,你的话我必须听,你说到底谁是奴才,谁是公主?”巴陵公主尖声道。
“公主,这是要折煞奴婢么?老奴一片忠心,公主不识好赖,叫老奴如何自处!”嬷嬷哭天抢地。
“这是作甚?”长孙皇后挺着孕肚走来,后面还有好几个妃嫔。
“阿娘!”巴陵公主挣脱嬷嬷钳制,扑到自己娘亲怀里。
妃嫔位份很低,怜惜的给女儿擦脸。
“见过皇后娘娘!”女先生、嬷嬷们忙行礼。
“免礼!”长孙皇后轻声道,“巴陵,你哭啥?”
“回母后,儿臣在种甘蔗,嬷嬷非要拉儿臣走,说、说公主要有公主样。”巴陵边哭边告状。
她母亲位份低,常受这些奴才暗中刁难。
自己是公主,嬷嬷亦不放在眼中,种甘蔗的女先生是长乐阿姐请来的。
这些刁奴心中不爽,分走她们的恩宠和权威,自然要找借口灭威风。
“娘娘,奴婢是为了公主好!万不敢冒犯!”嬷嬷吓坏了,装出一副瑟瑟发抖的可怜样。
“嬷嬷们辛苦了!”长孙皇后见过奴大欺主,自然明白这些嬷嬷的心思。
不过是从小驯化、拿捏公主,将来公主嫁出去,她们也随嫁过去。
有说话分量,挟恩以报让公主为自家子侄谋个不起眼的小官做做。
“公主如今也大了,嬷嬷们也该荣养,好好歇歇!”长孙皇后淡淡道。
“娘娘!”嬷嬷惊愕抬头,自己不过二十五六,青春年华,何来荣养一说?
“去吧!”长孙皇后语气温柔,眼神却冷冷的,无形一股威压。
身后几个身强力壮的嬷嬷上前一步。眼神不善。
“谢娘娘恩典!”嬷嬷垂头,识相的认命。
再闹啥都捞不着,还要被扔出去。
荣养好歹每月有不菲薪水,一家人吃香喝辣,还是个体面人。
“阿娘!”长乐抱着母亲撒娇。
“种甘蔗好玩吗?”长孙皇后慈爱地给长女擦汗。
女儿这些时日明显活泼开朗许多,小脸难得有了血色。
她问过太医,为何以前一直药补不见效,这劳作了,反倒活蹦乱跳。
太医支支吾吾半天,才说这叫接地气。
乡下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四季打赤脚,但身体却好好的,就是整日与泥土接触,土地养人。
长孙皇后觉得好像有道理,这会儿得空,来看看公主们玩的开心不?却遇到奴大欺主的。
长孙皇后少时丧父,族亲欺负她们,是舅舅高士廉接去抚养,期间见过奴才的各种嘴脸,他们兄妹和母亲常被刁难。
故而对欺主的奴才绝不姑息!
“好玩!阿娘,儿臣学了好多作物种植法!
儿臣们过几日就开始养蚕,后面还要学缫丝、纺织!”长乐叽叽喳喳说着,眉眼灵动、鲜活,不似往日温吞、沉默。
“喜欢就好!待这一季蚕茧缫丝、纺织后,算时间你们可出发去登州!”长孙皇后和颜道。
“真的?阿娘真好!”长乐欢喜道。
“母后,儿臣也想去!”巴陵公主轻轻扯了扯长孙皇后的袖袍。
“母后,儿臣也想去!”庶长女襄城公主低声道。

五月初,经过两轮考试,农学院、工学院如期开学,李承乾亲自主持开学典礼。
岭南来的孩子有好几个考入农学院,有几个考入工学院。
新生年龄参差不齐,十一二岁到二十出头的都有。
工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匠人子弟和寒门学子。
造船系来的全是沿海船民、海商如陈氏家族、水军子弟等。
这两个学院,给社会各阶层打开上升通道,每个学子的眼里都有光,那是希望的光。
“你们将是我大唐百业待兴的领军人物!望诸学子开动脑筋,勇于创新,不断进步!
愿我大唐永世昌盛,国泰民安!”李承乾最后不忘激励学子们。
“愿我大唐永世昌盛,国泰民安!”学子们激动得热血沸腾。
出了学院,早已等待的车马载着太子匆匆离去。
李泰他们已于前几日出发,往登州去。
房遗爱来信,货物准备好了,五月底随季风出海。
李恪、李泰等皇子带着几位公主先行出发,弘文馆、国子监亦派了几位大儒同行。
美其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们也想看看大海,坐坐大船,看一看港口繁荣,顺便给皇子、公主们讲讲真实的民间。
伴读就柴令武、杜荷、长孙冲去了。
长孙冲是临时加塞进来的,长孙皇后希望侄儿也出去见见世面,顺便增进与长乐的感情。
长孙无忌不置可否,现在朝堂越发没他说话分量。
皇子们莫名其妙凝聚在太子身边,大儒们也极少指责太子品行、言行上的瑕疵。
几位皇子的婚事都定下来,李泰正妃是阎立德长女阎婉。
李恪正妃弘农杨氏,李祐正妃杜陵韦氏,李元昌正妃豆卢氏。
豆卢氏原是鲜卑族慕容氏的一支,北魏时被赐改姓,鲜卑语“豆卢“是“归顺”的意思。
隋文帝外孙豆卢宽降唐后立下大功,太上皇特诏命,改为“卢氏”。
太子妃人选却一直定不下来,帝后二人意见不一。
在挑选皇子妃时,长孙皇后试探过,给李恪、李祐挑选正妃时,选的崔、卢、王、郑几家大族。
听闻是给皇子选妃,这几家赶紧将适龄女娘许配了大族子弟,宁愿嫁给不过七八品的小官,也不愿入皇家做正妃。
如此,长孙皇后更不愿太子娶大族女儿。
丈夫智勇无双,尚且降不住这些世家,太子无赫赫战功,无经世伟才,更降不住。
若真娶了世家之女,将来这天下是谁的说不定!
圣上听了皇后的话,深觉有理,目光转向清贵之流。
皇子妃都定下,太子妃却迟迟不见动静,崔、卢、王、郑等世家蠢蠢欲动,纷纷亮出养在深闺、精心培养的嫡女。
长孙皇后冷嗤,皇子妃看不上,太子妃上赶着抢,所谋甚大。
朝中亦开始暗潮涌动,纷纷谏言太子当择偶。
圣上以皇后有孕,暂不宜操劳为借口挡了。
小胖墩李泰很满意母亲给他选的正妃阎婉,出发时偷溜去会面,问阎婉要不要同行。
性格温婉的阎婉有一颗不羁的心,立马应下。
于是出发时,阎婉加入,跟长乐公主她们作伴。
把李祐气得不行,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过了几日,几支私家车队纷纷追上。
李恪、李祐、李元昌纷纷把自己的准妃接来,一同游玩。
“青雀他们到登州了吧?”李承乾扯开冕服换装,五月的天开始热了。
“他们人多,估计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马不停蹄赶,应该同时抵达登州。
杜构在登州掌管水军,怎么也要等着你到了才出发!”苏樱骑着马,一身清爽骑行装。
“马给我!”李承乾换成骑行装出来,接过纥干侍卫手中的照夜狮子骢。
“驾!”李承乾喝了一声,狮子骢腾空而起,向前奔驰。
“殿下!”纥干承基催马跟上。
十日后,登州在望。
烈日当空,天空湛蓝湛蓝的,无一丝云彩,不少渔民挑着剩下的鱼获回家。
“这是什么?”李承乾看着集市上各种各样的鱼、虾、蛤啥的,甚是稀奇。
渔民见少年郎样貌俊雅,贵不可言,只当是贵公子,并不知是太子。
笑着一一应答,眼神期盼,希望能买了自己的鱼获。
好些是从未听过的,有些见过,是干货,第一次见新鲜的。
李承乾一路不停付钱,说是给弟弟妹妹们尝鲜,苏樱笑而不语,任由他快乐买买买。
到驿馆,等候几日的李泰众人跑出来,直嚷嚷着,“再不来,遗爱的大船都出海了!”
李承乾让人拿出几大箩筐海鲜,说请大家尝鲜。
“咦!”皇子、公主们纷纷跑开,表情嫌弃。
“怎么啦?不喜欢?”李承乾一脸懵逼。
“兄长,你自己吃吧,我们已经吃腻了!”长乐笑嘻嘻道。
初来乍到,也如兄长般,大筐小筐的买,好便宜,又是新鲜的。
前面几顿吃的美,后面渐渐整不动了。
尿液都一股海咸味儿。
当晚,李承乾一桌海鲜,李泰他们全围着苏樱弄吃的。
特意带了不少萝卜干、酸腌菜、皮蛋、咸鸭蛋、豆腐乳等。
苏樱熬的青菜粥配咸菜,另外包的酸菜粉丝肉包。
嘴里早没味的皇子、公主们大快朵颐,吃的倍儿香。
李承乾将海鲜挨个尝味儿后,全给了侍卫们。
自己也吃青菜粥配咸菜,大热天的,还是这个爽口。
“海鲜尝个味儿就行了,你不要多吃。”这时苏樱才说。
开心过了再提正事,不想扫了太子兴致。
“为何?”李承乾不解
山珍海味哦,多难得的美味,长安都吃不到新鲜的。
“海鲜里有一种东西含量高,吃多了会尿酸高,会痛风,导致关节疼痛。”苏樱解释道。
“啊!”李泰听了,心中慌得一批。
“这几日我吃太多,咋办?”
“以后尽量少吃吧!”苏樱道,“四殿下这些时日倒是清减不少。”
李泰忙了两三月,与李恪总算把设备设计出来。
现在交给工部在渭水河畔引水建造生产线。
加上天热,瘦了足足十斤,把圣上心疼坏了。
瘦下来的李泰跟李承乾有七八分像,不过一个性子内敛,一个霸蛮。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