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淝水之战,虽迟但到!
“一个淝水之战,遮盖了苻坚一生的荣光!”
“这次失败太惨烈了,前秦的国运被拦腰斩断,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异族割据政权,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当时支持南征的正是慕容垂、姚苌,这两个人都是后来趁着前秦兵败自立的。”
“反对的朝臣以王猛、苻融、太子苻宏等人为代表,他们早已看出了前秦的隐患,可惜苻坚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王猛气急,口不择言道:“陛下也太给臣面子了,还特意等到臣死之后再南征。”一生心血毁于一旦,他终于体会到了前辈诸葛亮的心情。
苻坚不知该怎么解释,天幕所说虽尚未发生,但确实是他心心念念之事。
苻融再次劝道:“多年征战,将士疲敝,人心思定啊!”
面对后来战死于淝水的弟弟苻融,苻坚更是无言以对……
【淝水兵败后,前秦的兵力折损大半,东晋在谢安的主持下再次北伐,攻下山东河南一带,前秦的统治彻底崩溃,北方再度回到混乱的局面。】
【苻坚为人宽和,施政宽宏,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自己的准则,对于收复的部落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仅仅将其他部落的胡人迁入关中,便于控制,又将氐族势力放到边境,守护国土。】
【但氐族本就弱势,强干弱枝之后,致使京师空虚。鲜卑慕容垂、羌族姚苌、羯族乞伏国仁等首领纷纷自立。】
“苻坚将十五万户氐族百姓分散各地,使得北方大地短时间内重获生机,也有利于各民族融合,但关中的氐族势力却被严重削弱。”
“淝水之战后,苻坚被叛乱的鲜卑、羌族围困长安,远在边疆的氐族百姓却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无法及时救援他们的君主。”
“这才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
苻坚:“朕居然被围困长安!”他一心想着平等对待各个民族,却忽略了那些贵族的野心!
苻融:“关中被鲜卑人和羌人占据,我氐人却变成了弱势的一方,陛下,当务之急是解决此事,不如将鲜卑、羌人贵族统统杀了,以绝后患!”
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前秦的王室也不会下令杀戮普通百姓。
王猛忙劝阻道:“万万不可!鲜卑、羌人已成气候,若是贸然动手,他们定会当即反叛,关中将血流成河!”
苻坚一时间有些慌乱,“景略,此时该当如何?”
王猛:“如今天下百姓都能看到天幕,陛下不能贸然行事,不如将慕容垂等人先放出去,安抚他们的部下,再密召各地驻军入京勤王。先让他们放松警惕,再以雷霆手段,控制住所有贵族,将其一举拿下!”
苻坚:“他们若是直接反了呢?”
王猛胸有成竹道:“淝水之战尚未发生,我大秦如日中天,尚有百战之师驻守京畿。便是有个别人阴谋叛乱,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苻坚心下大定,当即发出调兵诏书,命关中各大护军开拔!
【公元384年,慕容垂于河北复国,史称后燕,他击败前秦苻丕,击溃东晋刘牢之,大胜高句丽,确立了后燕的疆域版图……但他却不懂如何治理国家,致使河北地区民不聊生。】
“慕容垂本是燕国贵族,他的父亲是自立为燕王的慕容皝,哥哥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他也是有资格继承燕国王位的。”
“慕容垂骁勇善战,勇猛过人,从十三岁开始随父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吴王。”
“当时,慕容垂击败桓温,却被权臣慕容评排挤,在前燕几无立足之地,只能投奔前秦。苻坚不听王猛的劝告,对慕容垂极为礼遇,让慕容垂继续官居高位,统领大军。”
“史书记载,苻坚对慕容垂风殊类别,一见倾心!”
“慕容垂极力劝谏苻坚进攻东晋,淝水之战后,只有慕容垂手下的三万大军完好无损……”
“慕容垂阴谋复国的时候都六十多岁了,建国后更是连年征战,最后死于与北魏的战场之上。”
“他的太子慕容宝优柔寡断,言而无信,又缺乏主见。”
“继位后严刑峻法丧失人心,他弑杀嫡母,废立太子,后燕在他的手上逐渐衰败……”
“慕容垂的皇后段元妃曾劝说: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她的话没有说错,却因此而丧命。”
“不久,慕容宝被权臣所杀,后燕内乱不断,宗室自相残杀,最后被北燕取代,立国仅二十四年。”
平行时空很多观众已经开始做笔记了,前燕、后燕都被灭了,居然又来了个北燕!
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东西南北前后都不足以区分燕国割据政权……
【慕容儁之子慕容泓于关中建国西燕,带兵直逼长安,他很快就被权臣谋杀,他的弟弟慕容冲继承皇位。】
【慕容冲施政暴虐,赏罚不分,政令不明,致使关中道路断绝,百姓死伤枕籍,千里无人烟,西燕政权仅仅存在十年便被后燕慕容垂所灭。】
“十年换了七个皇帝,西燕不亡没有天理!”
“一年死了五个皇帝,说的就是西燕。”
“亡国之君慕容永的年号就叫中兴,但他却没有能力中兴西燕,他杀了国内慕容儁慕容垂所有子嗣,屡次发动战争却屡战屡败,让十万并州百姓流离失所,最后被慕容垂所灭。”
“他们建立的政权国号都叫燕,西燕是后世的叫法,所以他们都想要继承前燕的法统,才会打的不可开交。”
“前燕也不是正统啊,有什么可继承的……”
慕容儁,慕容垂,慕容永:噗……
“慕容垂等人起兵自立后,苻坚对在长安城内的慕容氏子弟依旧礼遇有加,直到前燕废帝慕容暐联合族人刺杀苻坚,做实谋反之罪,苻坚才杀了他们。”
“此后的朝代纷纷以苻坚为反面典型,凡是灭国的都要将前朝皇室诛杀殆尽!”
后来被新朝族灭的司马家,姚家……慕容氏罪孽深重啊!
苻坚觉得群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王猛更是恨铁不成钢的盯着苻坚:都起兵谋反了还留着他们族人在长安,这不是等着被刺杀吗!
君王应该保持仁义之心,但也要有雷霆手段啊!
【公元384年,前秦大将羌族人姚苌自立,建国后秦。他联合西燕兵围长安,擒杀苻坚。】
前秦君臣怒发冲冠,对于弑主逆臣,他们恨不得食其骨寝其皮:“姚景茂大逆不道,当碎尸万段!”
苻融:“臣请陛下下令,诛杀姚苌!”
苻坚也被这一连串的背叛惊呆了,他对慕容家子弟何其器重,对姚苌何等信任,他们回报自己的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当年,苻坚打败羌人,成功在关中立足,没想到最后也败于羌人之手……
“姚苌是羌族首领的儿子,羌族被苻坚打败后,姚苌在前秦官至龙骧将军。这可是苻坚曾经的官职,自从他登基后就再没有给过别人,可见苻坚对姚苌的器重。”
“姚苌与苻坚的决裂源于一件小事,淝水兵败后,慕容泓在关中建立西燕,苻坚派姚苌与儿子苻睿前去围剿,但苻睿不听劝告孤军深入,却遭遇埋伏战死沙场,苻坚痛失爱子,要治罪姚苌,姚苌害怕逃出关中,自立为大将军。”
苻坚气的满脸涨红:姚景茂,朕是会对亲信忠臣下杀手的皇帝吗!
“苻坚被姚苌俘虏后,姚苌要他交出传国玉玺,苻坚说宁可将玉玺送给东晋,也不能给羌人。”
“因苻坚拒绝禅位,被姚苌缢死,姚苌为了掩盖弑主的骂名,追谥苻坚为壮烈天王!”
“后来,姚苌与前秦苻登战于新平,苻登在营中立苻坚遗像,激励士卒,屡战屡胜。姚苌惊疑不定,以为苻坚的神像真的有神灵庇佑,便在自己营中也立了苻坚遗像,请求先主不要追究他的过错。”
苻坚对此万分不解,姚景茂,你可还记得朕就死在你的手上吗?
你在营中立朕的神像,若是朕当真有灵,第一件事便是向你索命!
“五胡乱世,以臣弑君者比比皆是,姚苌弑君自立倒也无可厚非。但他对战前秦连吃败仗之后,就将苻坚掘墓鞭尸,没有一点王者气度。”
王猛嗤笑道:“伍子胥为父报仇,鞭尸楚王都被后人讥笑,何况是他姚苌!”
“姚苌做贼心虚,躺在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中却屡做噩梦,梦见苻坚带着鬼兵来擒拿他,姚苌被吓得在皇宫乱跑,要求宫人侍卫阻挡鬼兵。宫人只能陪着姚苌演戏,挥剑砍向空气,装作杀敌的样子。就在这样的混乱中,姚苌被宫人刺中要害,不治而亡。”
苻坚不知姚苌是什么心情,但他心情大好,就连姚苌弑君的恶行都能原谅了呢!
天下哪有死的如此荒唐可笑的帝王!
【姚苌在位期间,大兴儒学,广建学校,提倡节俭,爱护百姓。太子姚兴继位后,战胜前秦,占据河东之地,又攻陷洛阳。但后秦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割据政权,立国三十四年后,被东晋刘裕所灭。】
【五胡十六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帝王苻坚就这样死了,终年四十八岁。他一生宽厚仁义,选贤任能,弥合各族,宽严相济,大兴儒学,开启汉化,锐意改革,厉行法治。他打造了当时最有生气,最有希望的政权!】
【他的汉化改革给后来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打下了基础,虽然因为历史原因,他没有孝文帝的幸运,但他依旧对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秦的文教礼仪就连东晋都望尘莫及。”
“前秦的失败不是因为国家内部权力机构的腐败,而是各民族贵族的反攻倒算。”
“淝水死难者的家属不用交赋税,又安抚阵亡士兵的家属,苻坚在试图重建国家秩序,他也成功的稳住了局面。”
“苻坚被西燕围困长安,冯翊地区的坞堡主冒着生命危险给苻坚送粮,很多人都被西燕杀了。”
“苻坚堪称一代雄主!”
苻坚双目含泪,感动于后世对他的认可,“朕定会吸取教训,有生之年,定要一统天下,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
【汉化改革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也不会因为短暂的反复而失败。苻坚之后,姚兴、拓跋珪、拓跋焘、元宏、冯太后等人继续汉化改革,北方各民族融合为一,才有了后来的隋唐盛世!】
【苻坚死后,王猛之子王永传檄各州,召各地兵马勤王,在他的号召下,天水郡姜延、冯翊郡寇明、河东郡王昭等十多个州郡长官响应号召,起兵勤王,打败后秦大军,将前秦的国祚延续了下去。直到后来苻登称帝,三辅之地的百姓依旧群起响应,拥护苻登!】
王猛感慨道:“百姓是最记恩的,陛下的仁政惠及后代,为我大秦再创新生!”
苻坚也是满心感动,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与其礼遇那些贵族,不如多施仁政,让百姓过得好一点。
【苻坚被杀似乎解开了胡人的枷锁,公元385年,鲜卑人乞伏国仁自立,建国西秦。仇池氐人杨定也宣布复国,并称藩于东晋,史称后仇池国。386年,吕光在为苻坚披麻戴孝之后,在凉州建国,史称后凉。鲜卑人拓跋圭于代地复国,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394年,前秦皇帝苻登被后秦击败,兵败被杀,太子苻崇也被西秦斩杀,前秦正式灭亡!】
【北方八国并立,关陇地区有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后仇池,关东地区则有后燕、西燕及北魏,这样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数年。在不断地分裂兼并中,北方大地终于迎来了下一位统治者——北魏!】
“这些还是数得着的大国,什么南凉、北凉、西凉、谯蜀政权都不值一提。”
“开启混乱吃鸡模式。”
“这是消消乐吧。”
“巴掌大的地盘就敢称帝。”
“让始皇知道了,定会感叹他定下的皇帝尊号被玷污了。”
始皇:朕已经知道了……
这些人算什么皇帝,还不如春秋战国的诸侯王呢!
刘邦嘲讽道:“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皇位居然也传不到五世!”
吕雉一语道破:“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尚算贤明,继位之君却个个昏聩。说到底,不过是胡人乍然富贵,被中原地区的繁华景象迷了眼,只知骄奢淫逸,不思祖辈创业之难。”
胡人曾经只能餐风饮雪,哪里能想象中原王朝的繁华富庶呢……
【公元315年,鲜卑贵族拓跋猗卢建立代国,316年,拓跋猗卢暴死,代国陷入内乱。338年,拓跋什翼犍成为新的代王,在他的统治下,代国从一个奴隶制游牧民族变成了封建制国家。376年,代国被前秦所灭!】
【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复国,国号魏,史称北魏!拓跋珪相继击败草原游牧民族,势力日益强大,迁都平城,正式称帝。】
【拓跋珪之孙拓跋焘在位期间,相继灭亡夏、北燕、北凉,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苻坚心中五味杂陈,他的一生在史书上盖棺定论,他终究没有实现曾经的理想,败于骄狂大意,败于过度宽仁。
一时间心中不免生出一些挫败之感。
幸好还有王猛,王猛见苻坚情绪低落,似有懊悔之色,当即提醒道:“陛下,天幕道北魏也实行了汉化改革,且比大秦更加彻底,我等当学习北魏的经验教训,在大秦复现,万不可自暴自弃啊!”
苻坚当即反应过来,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哪有时间伤感忧愁。
他定下基调:“汉化改革是没有错的,我大秦当加大改革力度,改变游牧民族对酋长贵族的依附,让胡汉百姓都成为大秦的子民!”
王猛、苻融等人:“陛下英明!”
【在五胡乱华之前,中原大地上汉人占据主导地位,汉尊胡卑;胡人政权建立后,开始压迫汉人,甚至称呼汉人为儿、奴、狗,胡尊汉卑!】
【除前秦等少数政权外,其他胡人政权都采用“胡汉分治”的民族政策,区别对待汉族和胡族,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冉闵的《杀胡令》,将胡汉矛盾推向了顶峰!】
【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汉人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变成了流民,在北方大地游荡,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凶猛强劲,历时最久的农民起义军——乞活军!】
“胡人到了中原后,就以中国正统自居,将东晋称为杨越、岛夷,将其他胡人称为戎狄。”
“残留在北方的世族建立坞堡以自守,流民纷纷依附坞堡主,成为坞堡的部曲。一些有远见的胡人政权也会安抚流民,增强自身实力,但更多的百姓还是被当做生产资料到处掠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诸葛亮恍然大悟,“秦末、汉末乱世都有农民起义,五胡乱华这样混乱的时代怎么可能没有呢。”
刘备感叹:“乞活,在乱世中乞求活命之机,何其悲壮凄惨……”
当别的军队为了国家,为了首领,为了荣誉而战的时候,这支起义军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活下去!
【西晋末年,山西地区的匈奴人、羯人起兵叛乱,大肆烧杀抢掠,导致并州民不聊生。在司马腾的组织下,两万余户并州百姓逃难冀州。前往冀州的路途中,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完成了从农民到军队的转变,这就是最初的乞活军!】
【后来随着东晋南迁,北方大地的主要矛盾变成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乞活军也转变为抵抗匈奴前赵、羯族后赵的胡人政权的主力军。】
【在与胡人长期斗争中,他们骁勇善战,组织严密,长期活跃在北方大地,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胡人政权,让他们无法南下伐晋。】
【后赵末年,汉族大臣李农逃到乞活军的势力范围,被乞活军推举为首领。冉闵的父亲原本也是乞活军中一员。于是在汉族百姓与李农带领的乞活军的支持下,冉闵成功上位,建立冉魏政权,这是乞活军最辉煌的时刻!】
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绿林,还有张角兄弟都在关注着这一支农民起义军。
他们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只要天下百姓的反抗之心不会消失,他们也能感叹一句吾道不孤!
【李农在乞活军中巨大的威望,引起了冉闵的忌惮,冉闵过河拆桥,诛杀李农。前秦苻坚的部下也有部分乞活军的将领,直到东晋末年,乞活军依旧活跃在北方大地,此时距离他们离开并州已经过去了113年!】
【乞活军自成立伊始就带着悲壮的色彩,他们四处流浪,为饥饿而战,为信念而战,成为历史上最团结,活动范围最广,成立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军!】
张角:“乞活军不曾有过强有力的统领吗?”
张梁:“只是普通百姓聚团自保,没有纲领,没有目标,也没有如兄长一般能够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人物。”
张宝:“他们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这一时期,汉人衣冠南渡,无数汉人逃亡江南,与南方的百越民族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北方胡人大规模移民多达五十多次,动辄百万,且都在核心区域。北魏更加喊出了“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口号,彻底打破部落酋长制,实行编户齐民。】
刘彻沉思道:“若是胡人都说汉话,写汉字,实行汉人的政权组织结构,他们还是胡人吗?”
这个问题便是董仲舒都答不上来。
在西汉前期,没有汉人,只有七国之人。汉武帝北驱匈奴之后,中原百姓认可了汉朝的统治,并以身为汉朝子民自豪,才有了汉人的自称!
【纵观历史,民族融合才是最大的趋势,如今早已没有了匈奴、鲜卑等民族,但我们每个华夏人身上都留着不同民族的血液!】
“经过三百年地混居融合,胡汉族群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隋人与唐人。”
杨坚与独孤伽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此感触最深。
“隋唐政权继承了北朝的多元文化,甚至被称为是胡化了的汉族政治集团。”
“隋文帝长期生活在鲜卑人之中,曾改为鲜卑姓氏,并娶起源于匈奴休屠部的鲜卑人独孤伽罗为妻。”
“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氏,他的妻子是鲜卑纥豆陵部窦氏,李世民的皇后则是鲜卑长孙氏。可见当时匈奴、鲜卑等民族都已经完成了汉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但这件事却被宋朝的士大夫当做隋唐皇室的污点,加以渲染。”
“朱熹就曾说唐源流出于夷狄,宋末元初的郑思肖也说,李唐为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实夷狄之裔。”
赵匡胤嘴角抽搐,对于宋朝养出来的这些士大夫敬谢不敏。
要知道赵家出自幽州涿郡,在北方大地生活了那么多年,他都不敢保证自己的血统“存粹”性。
刘彻对此极为无语,汉人的称呼是从他之后才出现的。若是往上追溯,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便有征服夷狄将其纳入中原统治的行为,汉人本就是各族群融合而成的大族群。
李世民嗤笑一声,“来而不往非礼也,诸卿帮朕记着,等到天幕讲宋朝之事,我大唐也要为宋朝编一本史书。”
见陛下如此任性的行为,魏征当即劝谏,何必要与宋人斤斤计较,这不是跌份吗!
【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进入了南北对峙阶段,政权更替较五胡十六国更加平稳,南方宋、齐、梁、陈四朝相继,与之对应的则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
【就在北方从混乱走向统一,北魏几代帝王立志于一统天下之时,南方的东晋也风云巨变。淝水之战后,东晋的士族又开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生活,西晋斗富之风再次复苏。权臣司马道子为了建造自己的园林,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巨万。他的儿子司马元显项敛无已,富过帝室。他的党羽更是贪婪无度,祸乱朝政!】
【史称:鬻刑之货,自走权门,毒赋年滋,愁民岁广!】
【就在统治阶级奢靡腐化,倒行逆施之下,反抗东晋统治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此起彼伏。】
【推到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是桓玄,他是桓温的儿子,继承了桓温的政治遗产,在长江中上游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当是时,东晋朝廷的政令只能在东方临海的会稽等八个郡县施行,健康以西的广大地域尽归桓玄所有。】
“可着东边8个郡县剥削。”
“司马道子不止剥削普通百姓,他还命令将地主豪强的奴仆充兵役,此举引起了地主和佃户的不满。”
【第一个举起反旗的是王恭,此人乃是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之兄,自幼清操过人,心怀大志,刚直不屈,深得司马曜的信任。他痛心于司马元显一派倒行逆施祸乱朝政的行为,起兵讨伐司马元显,对抗司马道子的势力。最终因刘牢之叛变,战败被杀!】
【王恭虽死,却暴露了东晋朝廷的虚弱,野心家孙恩看到了机会,在海岛上聚集数百人图谋作乱。】
【孙恩一路攻破上虞县、会稽郡,部众增加到数万人。东部八郡同时起事,杀东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时间,孙恩便聚集了数十万人!】
“孙恩是八王之乱时司马伦的谋主孙秀之后,信奉五斗米教。因东晋朝廷帮着北方的士族压制南方本地士族,孙恩的家族已经没落了。”
【野心家孙恩利用了当地百姓对士族的仇恨,带着信奉五斗米教的亡命之徒,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无法幸免。】
“会稽吴郡都是士族聚居地,当地百姓早已经受够了士族的压迫。”
“孙恩就是一个没有远见的野心家,他利用百姓对朝廷世族的仇恨,窃取了农民起义的成果。”
“孙恩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就杀死地方官,劫掠财物,烧毁库房,填埋水井,他的所作所为,没有改变当地百姓的苦难,反倒疯狂破坏当地秩序。”
“起义之初,听说八个郡群起响应,孙恩高兴地说,起义已经成功了,咱们很快就能去健康享福了。”
“后来,听说刘牢之带着大军围剿,孙恩立刻变了口风,他带着掳掠的财物女人逃到会稽说,最起码还可以割据浙江东部做个越王勾践。”
“等到晋军收复八郡,打到海边,孙恩又放低了目标,说逃走也没什么丢人的,便带着所有人逃回海岛。”
【公元402年,孙恩进攻临海郡失败,最终跳海自杀,他的妹夫卢循继续带领叛军反抗东晋朝廷,史称孙恩卢循之乱。】
“孙恩在逃入海岛之前多少还算是农民起义,卢循就是存粹的五斗米教作乱。”
“败坏了道教的名声……”
张角、张鲁等以道教起家的人对孙恩极为不齿……
“孙恩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没落贵族对世家大族垄断权利地位的反抗,孙恩专门针对世族,包括谢安两个侄子在内的诸多王谢子弟都被杀了。”
谢安:……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总有曲终人散时。
谢安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影响天下大势,他无法从内部瓦解世家的统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好一些,给他们生存的权利。
第227章 南北对峙
【孙恩的起义动摇了东晋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抵抗孙恩的过程中北府军统帅刘牢之声名大噪,他的部下刘裕也悄然崛起,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
“淝水之战时,率先突破苻坚先锋的就是这个刘牢之带领的五千北府军。”
“刘牢之虽然是猛将,但他军纪混乱,纵容部下抢劫百姓,比盗贼还凶,堪称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只有刘裕的部下纪律严明,深得民心。”
“撒花~刘裕终于要出场了!”
“消灭孙恩之乱的第一功臣还得是刘裕!”
正在第二次北伐路上的刘裕爽朗一笑,对部下道:“后人的喜爱还真是不好消受啊……”
檀道济道:“将军将来定能建立一番大业,才会留名青史,被后人纪念。”
刘裕想到自己的志向,不由得心跳加速。
他早已有心取晋而代之,只因自己出身寒微,无法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才没有行僭越之事。
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北定中原,以此赫赫军功,定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
【就在东晋王朝全力消灭孙恩叛乱之时,桓玄趁机吞并土地,占据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东晋朝廷掌控下的东部八郡还在交战中,东晋彻底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朝廷。】
【桓玄抓住时机,攻破健康,杀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废帝自立,国号楚。】
【东晋王朝本就是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平衡下的产物,王、谢、庾三家败落,桓玄乘虚而入。但桓玄本人骄奢淫逸,志大才疏,他的桓楚政权只存在了短短两年便被刘裕推翻,南方大地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孙恩之乱后,东方八郡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粮食产量直线下降,百姓以树皮草根充饥,而那些腐朽的士人只能穿着绫罗绸缎,抱着心爱的金玉,紧闭大门全家饿死。”
“他们连寻找树皮草根充饥的能力都没有,就更没有跟桓玄做对的能力了。”
“时事造就英雄,若不是士族从根子里腐烂透顶,哪里有刘裕崛起的机会。”
“以士族为统治阶级的东晋,最后结束他们的统治的却是一个寒门子弟……”
【公元363年,刘裕出生在京口一个普通的贫寒之家,他们家的祖籍能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但祖辈的辉煌并不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他自幼家境贫寒,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刘裕的父亲没有钱请乳母,一度想要抛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