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波澜起伏,皇后之位数次被更易,早就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了。
【刘曜称帝后,迁都长安。不久,平阳就被石勒攻破。两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但刘曜占领长安也不过一年时间,尚未完全掌控关中陇西,不能与石勒撕破脸。】
【刘曜任命石勒为大将军大司马,但石勒却很是不满,两军一起平叛,实力相当,凭什么你继承皇位,我却要屈居人下。于是,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前赵被一分为二,两军彻底决裂。】
石勒:“哼!刘氏的基业都是某一手打下来的,你们处事不公,就别怪某自己争取!”
【刘曜以极短的时间稳定后方,平定上郡羌族、氐族叛乱,威服前凉,雄踞关中!石勒则不断向外扩张,夺取幽州,青州,雄踞关东!】
“刘曜继位后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治体系,前赵政局比较混乱。”
“他刚开始还能听进去部下的劝谏,平定羌氐后就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谏。”
刘聪,刘曜:“……”
【公元324年,后赵对前赵发动全面攻势,此战长达四年,两军互有胜负。328年,刘曜亲临前线不幸被俘,因拒绝给太子写劝降信,被石勒所杀,前赵灭亡。】
刘渊算了算,前赵仅仅延续了十年时间……
刘曜立刻跪在刘聪身边,为自己的无能请罪。
【后赵的开国之君石勒也是一位雄主,他出身羯族,父亲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头目。因此,他的幼年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他当过兵,种过田,做过生意,甚至被晋朝官吏卖到山东做了耕奴。】
【但他很有军事天赋,对政治也很敏感,大字不识却善于学习,喜欢听人读史。历史使人明智,他从历代统治者的事迹中汲取经验,为后来治国理政奠定了基础。】
【八王之乱中,他与汲桑等人一起起兵。后来他们投靠刘渊,转战河北诸地,连战皆捷。】
【石勒将辖地的士族子弟召集起来,组成君子营,这些人都是他的预备役官吏。他以汉人张宾为谋主,在刘聪统治期间,不断加强自身力量,兼并王弥,击败王浚,驱逐刘琨,控制山西、河北、北京等地。】
【灭亡前赵后,石勒的后赵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大地。】
“张宾少时好学,博涉经史,阔达有志。算无遗策,机无虚发。石勒建立政权后,张宾主责制定国家制度,总理朝政事务。他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朝野敬重。”
“堪称石勒建国第一功臣!”
【石勒重视教化,求贤纳谏,制定律令,严肃法纪,建立完善的行政机构。劝课农桑,减免田赋,安抚世族,重建经济,使得北方大地得到短暂的和平与安宁。】
“都说太康之治的赋税轻,但石勒治下的赋税比西晋还要少。”
“他是十六国中最重视文教的帝王。”
“石勒不仅从谏如流,而且严格执法却不拘泥于律法,通情达理,尽揽人心。”
“比如石勒忌讳‘胡’字,有个胡人醉酒闯入宫门,石勒询问的时候,守门人很害怕,忘记忌讳,就说:醉胡乘马驰入,无法劝阻。石勒听后没有降罪,反而笑着说:是,胡人就是不讲道理。”
“石勒的参军樊坦生活清贫,一次穿着破衣破帽觐见石勒,石勒大惊:你怎么穷到了这种地步!樊坦很实诚的说:最近被羯贼抢劫,钱财都被抢光了。他说完就反应过来,吓得两股战战,因为石勒就是羯族人,这不是当着大老板的面骂人吗?谁知,石勒却不以为忤,反而很赞同樊坦的话:没错,羯贼就是这样的暴徒。说罢还将樊坦被抢夺的财务尽数偿还。”
“石勒居然还是个明君,我还以为十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都是只知道掠夺的暴君呢。”
“石勒对待俘虏确实很残暴,他开创了很多惨绝人寰的刑罚,但对普通百姓还不错。”
“石勒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成为皇帝的人,他了解普通百姓的苦难,但能在五胡十六国成为开国皇帝,其本人定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石勒的名声都被他侄子石虎带累了,再加上他称帝三年就去世了,北方的统一也没能持续多长时间,所以才名声不显。”
“教员称赞石勒为马上皇帝,认为他是很有军事统帅能力和政治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石勒哈哈大笑:“英雄所见略同!某早就说过,若是某与刘邦同时,愿为其臣属,与韩信彭越并肩而立。若是与刘秀同时,某定要与其一较高下。像是曹操与司马懿父子从孤儿寡妇手中夺得天下,某不屑为之!”
曹操:呵呵,孤也正等着看你的笑话……
【鉴于胡汉之间矛盾重重,石勒实行胡汉分治之策,以胡人为国人,汉人为赵人,禁止胡人欺辱汉人。但称呼的改变并不能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分而治之反而激化了双方的对立,加剧了民族矛盾,胡汉之间依旧冲突不断。】
【石勒去世后,太子石弘继位为帝,石弘性情温和,谦虚谨慎,重视礼教,却没有继承父亲的强悍。】
【石勒有个侄子叫石虎,石虎十分悍勇,为后赵出生入死,纵横疆场,战功赫赫,他官居尚书令,掌握军权与朝政大权,早已对皇位虎视眈眈。】
石勒大怒,将石弘石虎叫到跟前,呵斥道:“混账东西,你们忘了西晋的八王之乱吗!宗室争权夺利,便宜的都是外人。”
【石弘登基后,便处于石虎的威压之下,石弘被吓得多次提出让位于石虎,石虎象征性的推辞一番,便接受了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等一系列头衔。一年后,石虎杀石弘,自立为天王!】
“石虎精通骑射勇冠一时,跟着石勒征战中原,平定青州,灭亡前赵,开疆拓土,建立了赫赫战功。石弘却没有任何功绩,在有能者居之的胡人眼中,石虎的威望远胜石弘。”
“石虎认为石勒能建立后赵都是他的功劳,他在前线拼杀,冲锋陷阵,就应该得到最高的地位。”
“他的野心从不曾遮掩,石勒病重的时候,石虎就掌控了禁军,软禁了石勒。石勒临死前殷殷嘱托他要做周公、霍光,多想想百年后的名声,但石虎目光短浅,只想着享受现在,根本看不到未来。”
“石虎就是个白眼狼,石勒的妻妾子女都被他屠杀殆尽。”
石勒目瞪口呆,他的家人居然都被石虎杀了!
他一脚将石虎踹到在地,石虎伏跪在地,胸腹隐隐作痛却不敢出声。
石勒失望的看着石虎,这可是他最器重的侄子,若不是他的栽培,石虎现在还在武乡为人佣耕呢。
眼看石虎失去了石勒的青睐,立刻就有人落井下石。“大王,中山公曾对臣说将来主上百年后,必不会让主上有后代活下去。”
石勒冷笑:“呵呵!你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石虎骄奢淫逸,滥杀无辜,他掌权后只做了三件事,一个是享乐,一个是淫欲,一个是杀戮。在石虎的倒行逆施下,北方大地民不聊生,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后赵国势逐渐衰微……】
“石虎下了一条命令,全国上下十三岁到二十岁的女子不论有没有嫁人,都是他的后宫预备役。在他的影响下,上到太子,下到百官都公然强抢民女。”
“老百姓家中有漂亮的妻子女儿的,都被豪强以此为由要挟勒索,很多人因此自杀。”
“石虎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滥杀无辜。他修建太武殿、东西二宫,限时一个月完成,完不成的所有工匠都要死。宫殿极尽奢华,金玉为饰,白玉为床,所有宫人侍卫都由女子担任,供其享乐。”
“石虎同时营建襄国、邺城、长安、洛阳,四个都城,征发民夫数百万。他想要在黄河上建桥造奇观,耗费劳力五百多万,千万亿巨资都打了水漂!”
“后赵发生旱灾,一斤金子才能换两斗米,但石虎依旧征收各种徭役赋税,用兵不止。”
“古代王朝征发徭役都在农闲时节,因为不能耽搁耕种,但石虎就不,他常年征发徭役,还不给工钱,导致土地大片荒芜,北方人口急剧减少,赤地千里!”
【石虎穷兵黩武,苛尽民力,全国一半男性被征召为兵卒,百姓的马匹都被收缴。他不断发兵攻打段氏,与前燕交战,又南侵东晋,最后败于前凉。】
“以北方九州兵力不能打败一个凉州,说明此时后赵的国力已经衰败殆尽,一片王朝末年的景象。”
“被征召的士兵还得准备各种粮食车马,不交的就斩首,百姓只能卖儿卖女充作军资,无数人活不下去吊死在路边。”
“石虎喜欢打猎,划了几千里的猎场豢养禽兽,任何人伤害里面的动物都要被处死。官吏上下其手,以此为名掠夺民财,无数人被冤死。”
“石虎贪婪无度,盗掘前朝皇陵,挖掘其中的珍宝,就连政哥的秦始皇陵都被他盗了陵中铜柱。”
始皇正忙于政务,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些荒唐可笑的皇帝身上,因此尚未反应过来。
但扶苏却立刻捕捉到了关键词,“混账!居然敢盗掘皇陵!”
扶苏在评论区疯狂输出,在他的带领下,百官也纷纷喝骂后世的皇帝荒淫无道,堪称桀纣在世。但他们说的太文绉绉了,石虎根本不想看,也看不懂。
直到天幕出现一个现代评论:“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石虎死后被前燕皇帝慕容俊掘墓鞭尸,抛尸漳河。”
秦朝君臣的输出才停了下来……
此时轮到石虎破防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杀人如麻,将人命视为草芥的石虎居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天竺僧人佛图澄十分信服,封其为国师。】
“佛图澄大力倡导佛教的慈悲戒杀等理念,多次规劝石虎。”
“石虎问他什么是佛法,佛图澄说:佛法不杀。作为帝王之奉佛,主要体现在不为暴虐,不害无辜。尽管帝王不能做到绝对的不杀生,但是如果暴虐恣意,杀害非罪,就是把全部财产都拿出来供养佛法,也免不了殃祸。”
“这位大和尚……不,是高僧,明白事理!”
“佛图澄用自己特殊的地位,传播佛教,促进社会稳定,协调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关系。”
“后人赞其功德:佛图澄入邺而石虎杀戮减半!”
“此后,佛教开始在中原大地兴起。”
【为了权势地位,石虎与三个儿子骨肉相残。他的第一任太子石邃素来骁勇,深得石虎宠爱。但石邃长大后残暴不仁,荒淫无道,骄奢淫逸,就连石虎都看不惯他。】
“石邃随意出入大臣的府邸,淫其妻妾。”
“他还喜欢把美女的头颅割下来给宾客欣赏。”
“他连尼姑都不放过,奸杀后将其与牛羊肉煮到一起,分赐左右,让他们尝尝人肉的滋味。”
“在这样的疯子手下做事,太难了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石虎那样的爹也就能生出这样的儿子。”
“石虎喜怒无常,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太子石邃非打即骂,鞭打杖击,根本不顾及太子的身份。”
“再加上石虎更加宠爱石宣和石韬,石邃想要杀父自立,事情败露后,被石虎所杀。”
【第二任太子石宣更加荒唐,他与石韬争宠,因妒生恨,想要杀弟弑父。石宣出其不意杀了石韬,却被石虎囚禁虐杀。】
“石宣让人围成圈子,将野兽赶到里面供他玩乐,就连文武百官也得跪在外围以身做墙,圈禁野兽,谁放跑了野兽就得被治罪。”
“石宣带着十八万大军一路巡视,奢靡无度,凡是他经过的州郡如同蝗虫过境,所有财物粮食都被挥霍一空,大军却饿死无数。”
“他们父子都是禽兽不如,石虎用喂猪狗的方式喂石宣,石宣的太子宫被改成养猪场,最后石宣被石虎烧成灰烬,撒到路上任人践踏。”
“废立太子死的只是太子一人吗?当然不是,太子身边的拥趸,甚至是太子府的侍卫宫人都免不了一死。”
这是父子吗?
这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啊!
为父不仁,为子不孝,为兄不娣,真是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
【石虎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儿子都是混账东西,一成年就想要弑父自立。于是,石虎立了年仅十岁的幼子石世为第三任太子,他觉得等石世成年,他也就老了,正好交接,但他没有时间等石世成年了。】
“呵呵!”
“呵呵……”
第220章 五胡乱华
【公元349年,石世被立为太子后,石虎称帝,很快就病死了。他死后,诸子争位,不断残杀。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与石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孙石闵。】
“彭城王石遵得知父亲石虎死讯后,立即率军攻打都城邺城,杀死权臣张豺,自立为帝。”
“石世在位三十三天……”
“石遵在位也只有183天。”
“后来的石鉴在位103天……”
石勒:……
石虎:……
【石闵,又名冉闵,汉族人,他的父亲被石虎收为养子,为石虎南征北战,马首是瞻。冉闵果敢敏锐,骁勇善战,武力过人,屡立战功,石虎对这个养孙极其喜爱,就像亲孙子一样。】
【石虎死后,冉闵等人拥立石遵为帝,后来又俘虏沛王石冲,维护了石遵的帝位。石遵起兵时承诺立冉闵为太子,成功后却立了亲侄子石衍为太子,这让冉闵极为不满。】
“努力吧,事情成功后,我就让你做太子。”
“朱高煦即视感。”
朱高煦幽怨的看着父亲:他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读书少了,居然没注意到还有这段历史。
朱高炽也反应了过来,原来还有这样的枝节,怪不得二弟总是与自己不对付,他也将目光看向悠闲看戏的父亲。
朱棣:咳咳……
【冉闵居功自傲,专擅朝政,废黜石遵,拥立石鉴为傀儡皇帝。】
【石鉴自然不愿做傀儡,他联合宗室石苞与部分大臣预谋除掉冉闵,结果却失败了,石鉴立刻除掉了石苞等人,装作对此事一无所知的样子。】
【新兴王石祗联合姚弋仲、苻洪等人,起兵诛杀冉闵,孙伏都、刘铢等人带领手下的三千羯族士兵暗中埋伏也想杀掉冉闵。一时间宫门内外血流成河,尸横遍地……】
【最终他们都失败了,但此举却让冉闵深刻意识到,胡人对汉人的的抵触,他想要以汉人的身份在以胡人为主的后赵掌控大权,将会面临极大的阻力。】
【于是,冉闵发布命令,凡是胡人敢拿兵器的一律斩杀!他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斩首,高额悬赏,凡是汉人斩首胡人即可得到官爵地位,一天之内,被杀的胡人达到数万人。很多高鼻深目、胡须茂密的人都被滥杀,死者多达二十余万。】
【这项命令就是在互联网上被无数人吹捧的《杀胡令》,此令一出,无数胡人越墙而逃,冉闵一举收获北方汉人之心。但冉闵的无差别大屠杀却致使许多无辜的胡汉百姓丧命。】
“神话破灭……”
“冉闵多次坑杀胡人俘虏,还两次大规模屠杀胡人百姓。”
“此举迫使胡人小部落纷纷投靠大部落,鲜卑慕容氏和前秦的力量都有所增强。”
“冉闵发布《杀胡令》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与他是不是汉人根本没有关系。”
【冉闵的失败是注定的,他擅长冲锋陷阵,却往往忽略政治。取得后赵大权后,他不想着联合全国的力量,团结所有百姓,反而颁布《杀胡令》将胡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新建的冉魏政权顿时陷入了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要知道,当时北方大地的胡人数量远超汉人。后赵的残余势力石袛在襄国称帝,联合不满冉闵的各族胡人,讨伐冉闵。其中便有后来前秦的开国之君苻健,燕国的开国之君慕容儁。】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冉闵却不明白这一点。”
“他是石虎养大的,却诛杀石虎满门,与石虎一样的残暴、猜忌、嗜杀。”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现世报来的也太快了吧!”
“石虎养大的孩子有好的吗?”
石虎怒目圆瞪:“畜生,你可是乃公养大的,你的一切都是乃公给的。”
石勒踹了他一脚:“这不都是跟你学的吗!”
【冉闵称帝后,想要与晋朝联合剿灭北方的胡人,却又以皇帝的身份联系东晋,让东晋朝廷无法接受。】
“东晋自认是汉人的正统王朝,怎么可能接受另一个汉人皇帝。”
“他如果能伏低做小,向东晋称臣,说不定能得到东晋的援助。”
“东晋也是不顾大局,这种时候当然要先一致对外,驱逐胡人后再解决汉族内部的矛盾啊!”
“唇亡齿寒的道理东晋是一点都不懂!”
【冉闵取得胜利后,立刻杀了功臣李农全家,这可是他能得到皇位的第一功臣。冉闵滥杀大臣,导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许多朝臣投靠东晋。】
“李农当时的地位比冉闵高,而且他也是汉人,还掌握着当时最强悍的军队乞活军,是有机会登基称帝的。”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
【冉闵极为狂妄自大,他前期能够战胜石袛、苻健等人的联军,拥兵三十万,威震天下。后期却被刚崛起的前燕慕容儁所灭,他所建立的冉魏政权仅存在了两年时间。】
“慕容儁从幽州蓟州一路攻城略地来到冀州,气势如虹,军威正盛,冉闵却一意孤行,直接A了上去。”
“冉闵对战慕容恪,十战十胜,但慕容恪早就看出了他的匹夫之勇。慕容恪将冉闵引诱到平原地区,发动骑兵冲击,最后冉闵寡不敌众战败被擒杀。”
“这就是另一个项羽……”
【冉闵死了,但他对天下局势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他利用民族矛盾上位,颁布《杀胡令》,制造民族仇杀,激化民族矛盾,获得了汉人的同情,却也让胡汉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
【公元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对象就是慕容儁建立的前燕,桓温攻陷洛阳附近四州之地,班师回朝之后,又被前燕夺回。】
【慕容儁趁着后赵末年政权混乱的契机,灭亡冉魏、段齐,建立燕国,迁都邺城,与东晋、前秦三足鼎立。他的兵锋从东北一路横扫中原大地,屡战屡胜让他更加不可一世,想要一举消灭东晋前秦,统一天下!】
【等到了慕容儁统治末期,因穷兵黩武,导致百业凋零,盗贼兴起,流民四散,燕国百姓早已经不堪重负。】
【公元358年,慕容儁再度召集一百五十万大军,准备进军洛阳,南下攻晋,但他在第二年便去世了。】
“慕容儁竭泽而渔,为了征兵,一家只留一个成年人,其他人都得入伍。”
“他在位八年,每一年都在打仗……”
【慕容儁死后,太子慕容暐继位,慕容暐昏聩无能,穷奢极欲,奢靡无度,耽于享乐,在他的奢靡之下国库很快被掏空。他纵容太后与权臣祸乱朝政,致使国势日衰,民不聊生,最终被前秦所灭……】
“慕容儁也曾有一个优秀的嫡长子慕容晔,他刚直不阿,聪明仁善,沉着坚毅,谦虚恭谨,可惜早早就死了。”
“不得不说,前秦对前朝皇帝是真好,前燕皇帝慕容暐灭国后,在新朝官拜尚书,后来想要谋害苻坚,才被处死。”
“苻坚在对待俘虏方面有点离谱……”
【两赵已成为过去,冉魏、前燕都混乱而短暂,接下来,历史的接力棒交给了氐族人符氏建立的前秦。】
【前秦开国皇帝是苻健,他的父亲是氐族首领之子苻洪。苻洪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勇猛过人。他自幼受到中原文化熏陶,恩威并施,御下有方,在氐族人中极有威信!永嘉之乱中,苻洪尽自己的力量安抚流民,百姓偕老扶幼前来投奔。】
【前赵刘曜平定关中后,苻洪归顺刘曜,后赵将前赵灭亡后,苻洪投靠石虎。石虎弑君自立后,苻洪多次劝谏石虎的残暴行为,却被石虎猜忌,他的子嗣很多都被石虎杀了。】
【后赵末年,苻洪在石遵冉闵等人的打压下,投靠东晋。在后赵内乱中,意图夺取关中,谋求中原,却被降将麻秋毒杀。】
“这就是小部落的无奈,氐族人少,苻洪只能选择一方大势力依附。”
【公元350年,苻洪被杀,苻洪之子苻健夺得关中,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秦,年号皇始,定都长安,史称前秦。他抗住了东晋一轮轮的讨伐,成功在关中立足。】
“嚯!差点看成秦始皇。”
“什么人蹭我政哥热度!”
始皇:忙着批奏折呢,勿Q!
苻健唇角含笑:“始皇帝雄才伟略,灭六国,一九州,朕的大秦也要如始皇一般,统一中原,荡平东晋!”
【苻健雄才大略,乐善好施,果敢勇武,擅长骑射,深得石虎的爱重,在石虎的猜忌中逃过一劫。】
【登基称帝后,他又勤于内政,减免赋税,宽省刑罚,崇尚节俭,大兴儒学,招募英才,废除石虎等人的暴政,对外开放市场,招揽商贾,使关中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经济逐渐恢复生机。】
第221章 五胡乱华
【苻健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很出色,他攻占并州,打败前凉的入侵,挫败了东晋数次北伐,使得前秦成为能与东晋、前燕并立的强大势力,为苻坚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始皇淡淡的点评道:“还行。”没有辱没秦这个国号!
希望你能沿着大秦的脚步,东出函谷,横扫中原!
面对群臣的恭维,苻健面上带笑心中却疑惑重重,天幕曾说过淝水之战时大秦的皇帝是苻坚,可是他的太子是苻苌啊!
苻坚觉得一个天大的黑锅扣到了自己头上,他却无法分辨,只能立刻请罪:“臣万死不敢行僭越之事,请陛下明察!”
皇帝和太子还在,谁敢有二心,怕不是不要命了!
太子苻苌亲自将苻坚扶了起来,“坚弟不要着急,本王相信你。”
苻苌是苻健的嫡长子,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聪明睿智,博闻多能,对内管理诸部夷狄,对外抵御桓温进攻,多次击败东晋的攻势,平定关中诸多叛乱势力,是苻健很满意的继承人。
可惜……
【五年后,苻健驾崩,年仅三十九岁,他的嫡长子太子苻苌亲帅大军在战场上重挫晋军,斩杀晋将十余人,却不幸中了流矢,箭伤复发,比他还要早一年去世。】
苻健惊呼:“我的儿!”
他紧张的看着长子,苻苌却松了口气,原来是战场受伤啊,这就比较好防御了。
“父亲不必担心,儿臣亲临前线时多注意就是了。”
苻健担忧的看着长子,却说不出不让他上战场的话。大秦以武立国,没有军功怎么压服群臣。
苻苌则更担心父亲和大秦国祚,父亲英年早逝,大秦尚未稳定,不知将来的继承人能不能稳住局面。
站在后面的苻生用怨毒的独眼盯着前面的父兄,心中恨恨道:虚伪!
他心中一阵激动,只要大哥死了,我就是父亲的继承人,将来的大秦皇帝!
【太子之位空缺,苻健只能立次子苻生为太子,苻生自幼独眼,饱受他人欺凌,因此自卑自哀,怨天尤人。】
【长大后的苻生骁勇善战,力敌万钧,冠绝一时,在与桓温的大战中,他只身杀入敌阵,斩将夺旗,其骁勇震惊敌我两军!】
“史书记载,苻生自小就是个熊孩子,他的祖父苻洪也看不上他。苻洪对苻生开玩笑道:听说一只眼的人不会流泪,是不是真的?苻生性情暴烈,直接用刀刺向了自己的眼睛,顿时血流如注,他对苻洪说:流血就是流泪,我一只眼睛也能流泪。”
“苻洪都被他吓到了,用鞭子教训他,苻生却顶嘴道:我连刀剑都不怕,还怕鞭子吗!苻洪警告他说如果继续这样无赖下去,就将他贬为奴隶。苻生立刻反唇相讥,那我就去做第二个石勒。”
石勒嗤笑道:“说得好!”
反正后赵已经亡了,他现在就想看看同行们的热闹,看看这五胡乱华还能有什么样离谱的事情发生。
“最后,苻洪对苻健说,这个孩子将来定会祸害家人,不如早点除掉。”
“苻生从小就是一个性情恶劣的熊孩子,后来能够在战场上合法杀人,他性格中恶劣的一面被无限放大,掌握大权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人之初性本善,任何心理缺陷都是生活环境造成的。”
“养不教父之过,拿一个孩子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苻生的悲剧都是苻洪苻健一手纵容的。”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苻生就是后者。”
苻健有些无语:难道这还是我和父亲的错?
可是谁家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同样的环境下,苻苌和苻坚就很优秀啊。
他却没有反思苻生天生独眼与健全之人本就不同。
当然,古代没有心理学教育学,苻健的想法在当时很正常,但将这样的人立为太子就是苻健的错了。
苻生的妻族毛贵与梁安等人正在为苻生高兴,也为他们押对宝而兴奋。
他们暗中交流一番,立刻将矛头指向了苻坚,苻生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苻坚凭什么成为皇帝,定然是乱臣贼子弑君自立!
【苻健临死前,担心苻生暴虐嗜酒,无法治理朝政,便立了八个辅政大臣。但自魏晋以来权臣上位的事屡屡发生,苻健又担心四夷首领和辅政大臣心怀二意,便对苻生说,若他们有二心就杀了他们。】
“整个南北朝都活在司马氏的阴影下……”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胡人的部落首领们权力本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