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宗爱瞬间瘫倒在地,他的风光岁月一去不复返,前途一片灰暗。
但这还不算完,天幕还在接着揭露他的恶行。
【宗爱逼死太子后,又担心拓跋焘清醒过来小命不保,再次先下手为强,杀了拓跋焘。公元452年,一代雄主拓跋焘被太监宗爱所杀,时年四十五岁!】
拓跋晃一脚将宗爱踹到十米远,满朝文武都用看死人的眼神看着宗爱,宗爱被吓得失禁,却不敢发出声音。
拓跋晃:“父皇,宗爱大逆不道,犯上作乱,请父皇严惩不怠!”
群臣纷纷附和。
拓跋焘眼神如箭,箭箭刺向宗爱,他要给宗爱安排一个空前绝后的酷刑,才对得起自己在全天下人面前丢的脸!
南朝的刘裕、刘义隆等人都快笑疯了,这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他们的老祖宗刘邦也在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这是赵高第二啊!”
他似乎看到了嬴政的黑脸。
始皇:朕再说一次,赵高不是宦官!
不只是始皇被波及,汉武帝刘彻也想起了历史上刘据的死因,他咬牙切齿道:“宦官!”
【拓跋焘死后,宗爱拥立拓跋余为帝,将不服的他的大臣都杀了。拓跋余自知得位不正,大肆封赏文武群臣,意欲收买人心,将国库挥霍一空。】
拓跋焘呵斥道:“满朝文武被一个阉竖耍的团团转!”
【拓跋余本人纵情声色,喜欢酗酒,专注打猎,不理朝政,面对南朝的进攻毫无应对之法。宦官宗爱身居宰相之位,却专权跋扈,将满朝公卿视为奴仆,引得朝野畏惧。】
【拓跋余虽然不理朝政,却对自己的权利很敏感,他怀疑宗爱想要谋朝篡位,预谋诛杀宗爱,结果事情败露,拓跋余被宗爱刺杀于皇室宗庙……】
“这算是历史上最NB的太监了吧,连杀两个皇帝!”
【拓跋余死后,他的侄子拓跋濬继位,这个拓跋濬就是太子拓跋晃之子,是拓跋焘十分喜爱的“世嫡皇孙”。拓跋濬继位后诛杀权臣宗爱,将北魏朝堂拨乱反正,继承祖父的荣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拓跋焘终于松了口气,“濬儿虽小,却有人君之象!”

第233章 南北对峙
【北魏的宫廷内乱给南朝提供了机会,刘义隆见状,立刻发动了第三次北伐之战。此战除了恢复对许昌洛阳一带的控制,基本算是无功而返。】
刘裕很想劝儿子:“做好你的文治就好,不要干预武将行动啊!”
刘义隆:……
【刘义隆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登基之时立下的志愿,因为他也没有时间了。】
刘义隆算了算,他才四十多岁啊,虽然常年生病,但病病歪歪的不也活了这么多年吗!
【就在拓跋焘被宦官杀害的第二年,宋文帝刘义隆也被皇太子刘劭弑杀,终年四十七岁!】
刘裕、刘义隆等南朝君臣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但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远在千里外的平城,拓跋焘父子面带笑意,似乎已经忘记了刚刚的狼狈。
“如果拓跋焘知道这件事,可能他就不会觉得那么丢脸了呢。”
“被太监杀害和被儿子杀害,那个更伤人?”
“都挺丢脸……”
拓跋焘:不想跟他比,谢谢!
刘义隆:好不容易熬死了老对头,没想到朕也乐极生悲!
天幕下的观众们也被这样的巧合惊住了。
刘邦乐子人附身:“这两个人在人间对峙还不够,去了阴间还要相爱相杀啊。”
吕雉、萧何等人:什么叫相爱相杀,他们若是听到这句话,得先联合起来杀了你。
【刘劭是刘义隆的嫡长子,生于元嘉元年,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刘义隆十分宠爱刘劭,对刘劭百依百顺。刘义隆时常生病,多次病危,他担心太子将来统治不稳,给了东宫上万甲兵,比禁军兵力还要强大。】
刘义隆看着跪在阶下的太子,失望道:“朕对你还不够好吗,你想要什么朕没有给你,自古以来,哪个太子有你的权势地位?这皇位早晚是你的,你何必多此一举!”
朕给你的甲兵就是让你用来弑父的吗!
刘劭跪在阶下,痛哭流涕。
【刘劭、刘濬兄弟私下多有不法行为,他们担心被皇帝知道,便暗中实行巫蛊,诅咒刘义隆。】
刘义隆不敢置信:“还有你,刘濬!”
刘濬也跪到太子身后,浑身颤抖……
“袁皇后嫉妒刘义隆宠爱潘淑妃,怨恨成疾最后病死。因此刘劭对潘淑妃和她的儿子刘濬十分愤恨。刘濬为了打消太子的猜忌,百般逢迎讨好,反倒成了刘劭的死党。”
【巫蛊当然是无稽之谈,刘义隆也不会因为诅咒而死,但太子的同党担心身家性命,为了自保向皇帝告密,刘义隆这才发现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是个什么德行。】
“自巫蛊之祸后,巫蛊就变成了陷害敌人的手段,刘劭不读史书吗?”
刘彻:朕也很想问这句话……
“事发后,刘劭和刘濬十分诚恳的悔过了自己的错误,刘义隆便原谅了他们。后来刘义隆发现两个儿子阳奉阴违,依旧与巫女暗通款曲,刘义隆彻底失望了。”
“真的很想知道,太子到底做了什么事不敢让皇帝知道?”
刘义隆也不理解:“你脑子发昏了吗,什么错能比得过弑君杀父!”
【刘义隆想要废了太子,处死刘濬,却又迟迟定不下新太子人选,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潘淑妃,潘淑妃告诉刘濬,刘劭立刻就知道了。刘劭带着东宫数万甲兵,抢先一步杀入宫中,弑君杀父,自立为帝!】
刘义隆呆坐在龙椅上,这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
天幕下的观众,尤其是秦汉的人都惊呆了。
见过权臣弑君,见过宦官谋逆,第一次见到太子杀皇帝。
你都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不满的。
只能说秦汉之前的人见识太少了……
“刘义隆死的太惨了!”
“刘劭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弑父上位的皇帝,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千古骂名!”
“史家都不承认他是南朝宋的正统皇帝。”
“《宋书》中称刘劭为元凶,将他们兄弟二人列入《二凶传》。”
后宫中,潘淑妃紧赶慢赶要为儿子求情,突然听到身边侍女的惊呼,她抬头看向天幕,评论区的内容却让她目眦欲裂!
“刘劭杀了潘淑妃,声称是被乱兵杀害的,刘濬居然说这正是他一直期盼的。”
潘淑妃浑身力气都消失了,她扶着侍女的手,慢慢的回到自己的宫殿,整个人如同一片死灰……
【刘劭继位后为了巩固皇位,安抚百姓,提拔亲信,拉拢宗室,诛锄异己,但杀父弑君的行为吓坏了当时的人,愿意跟着他的寥寥无几。】
群臣:这种要被刻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事情,怎么能参与!
“刘劭称帝后就要改元。
大臣:按照惯例,新皇继位第一年要用先皇的年号,第二年才能改元。
刘劭:你胡说,蜀后主刘禅、晋惠帝司马衷、吴废帝孙亮都是称帝当年改元的。
大臣: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都是什么人——刘禅亡国降晋,孙亮被权臣废杀,司马衷受人摆布……
刘劭:他们怎么能跟朕比(╬◣д◢)!!
大臣:说的对,他们好歹当了几年皇帝,你两个月后就要死了……”
“政变前一天,太史曾提醒刘义隆将有大祸发生,刘义隆没当回事,第二天就被人杀了。”
“刘劭继位后问太史,他能当多久的皇帝,太史当面说能当十年,私下吐槽能有十旬就不错了。刘劭大怒,将太史活活打死。结果,太史已经很照顾他的面子了,不到两个月,他就被推翻了……”
【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在江州起兵,讨伐刘劭,各郡县群起响应,刘骏很快攻下都城,成为新的皇帝。】
刘义隆:“骏儿自幼机敏,才藻华美,长于骑射,文武双全,真乃吾家麒麟儿!”
“就连东宫的步兵校尉都不愿意帮刘劭,反而帮着刘骏起事。”
“刘义隆有十九个儿子,除了三人早逝,只有五个人得以善终,其他人都死在了宗室内讧中。”
刘义隆:……
“刘劭弑父篡位,刘骏杀兄平乱,这是南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宗室相残。当时就有歌谣流传: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一年之间,南北两个政权都经历了非正常的权力交接。拓跋濬(jun)与刘骏都在忙着整顿内部,两国边疆难得的安稳了一段时间。】
【刘骏为躲避后宫纷争,很早便出镇雍州,平定当地的蛮族叛乱。在沈庆之等将领的协助下,刘骏招募北方流民组建伐蛮军,俘获近十万蛮族人口,编户齐民。他在雍州兴修水利,与民休息,造就了连年的大丰收,刘骏也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凭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和坚实的后盾,刘骏成功战胜了刘劭,入主健康!】
刘裕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叫他“老农”的孙子……
【刘骏继位后,改元孝建,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州郡藩镇实力,整顿吏治,强化皇权。重用北人与南方寒门,将人才选拔权收归皇帝手中,试图将所有新兴的政治力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骏的志向是中兴刘宋,他也在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因为他爹的亲身经历,刘骏削弱东宫势力,加强皇宫禁卫。”
“重用寒门沈庆之,北方柳元景,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担任要职,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
“刘劭给刘义隆上的谥号是景帝,刘骏改为文帝,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史称: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
【经济上,继续推行刘裕、刘义隆的政策,推行土断,罢免侨户,抑制兼并,赦免军户和奴婢,限制世族占据山泽。整顿币制,劝课农桑,开南朝检籍之风。】
“检籍:凡是与商人通婚,或是私下经商的士族,一律开除士族资格。”
“当时军户和奴婢都是贱籍,世代不能改变籍贯,刘骏将他们赦免为平民。”
“元嘉末年因为战乱导致经济混乱,币制崩溃,刘骏试图将财政大权收归中央,铸造了有名的孝建四铢。”
【军事上,恢复秦汉以来的征兵制,取代汉末兴起的世兵制。刘骏为了不再重现元嘉三次北征的失败,大力训练骑兵,加强军备,奖励百姓养马。】
【文化上,弘扬儒学,推崇孔子,自东晋南渡以来废除的祭祀孔子的典礼重新恢复。他支持佛教传播,却又加强对佛教徒的管理,整顿佛教不正之风。】
刘骏:“礼敬高僧和整肃佛门并不矛盾。”
拓跋焘、拓跋濬:学到了学到了!
【刘骏在位期间,虽有刘义宣、刘诞叛乱,但很快都被平定。面对北魏拓跋濬的进攻,刘骏成功击溃魏军,并趁机收复了部分失地。这是自元嘉三次北伐以来,南朝对北魏的首次大胜。】
【刘骏实行的一系列政策,给元嘉末年遭受兵祸的南方大地带来了一些安宁,史称: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南朝正式进入了“主威独运”的皇权统治时代!】
刘义隆将三子叫到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很是欣慰:“道民(刘骏小名)做的好!”
满朝文武都意识到,太子怕是要换人了……

第234章 南北对峙
【但刘骏本人留给后人最大的印象却是骄奢淫逸,奢侈腐败。在他统治末期更是骄傲自满,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他残酷镇压不服他的宗室,也给后来的宗室内斗埋下了隐患。】
“刘骏大兴土木,修建华美的宫殿,毁了刘裕留下的密室,兴建了玉烛殿。”
“他还跟进京的刺史一起赌博,直到把他们的钱都赢光才罢休。”
“他骄奢淫逸,还与母亲乱伦,留下了千古骂名……”
刘义隆神色有些危险,他看着这个儿子不知该作何反应。
刘骏都惊呆了:喜好美色,大兴土木朕都认,乱伦是怎么传出来的!
“刘骏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开辟新时代的政治家,他有超越时人的才能和精力,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就是在他手中最终形成的。”
“他与秦皇汉武等人一样,既有励精图治的抱负,也有好大喜功的缺点,但他留给后人印象却是个彻底的暴君昏君。”
“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与他打压世家不无关系,世家子弟掌握笔杆子,我们能看到的史实都是他们书写的。”
“就比如编写《宋书》的沈约,他的父亲沈璞是刘劭的拥趸,支持刘劭弑君,后被刘骏所杀,《宋书》中自然不会有多少刘骏的好话。”
刘知几:“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
“刘骏与生母乱伦的传闻,是他最荒淫的一个罪名,但这件事却不一定是真的。”
“这件事最早出现在《魏书》上,但《魏书》是公认的以鲜卑皇室为正统,对南朝帝王极尽抹黑之能事,比如司马睿的生父是牛金,刘骏乱伦,这些都是《魏书》上面的内容。”
“这件事就连沈约的《宋书》中都没有写,只说刘骏天性好色,但好色是帝王的通病,这不能当做刘骏的罪名,被千古唾骂!”
“再加上刘骏死后,他的儿子没有保住皇位,兄弟刘彧上台,自然要抹黑先帝,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史书记载,刘骏经常喝酒,但只要有紧急政务,他立刻就能清醒,一点酒意都没有,满朝上下都不敢懈怠。”
“他临死之前还在担心江东的旱灾,要求朝廷立刻赈灾。”
“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却被花边新闻抹黑了千百年……”
刘骏咬牙切齿:“世家子弟,还有沈约、刘彧!”
居然敢污蔑母亲的名声,朕不会放过你们的!
【公元464年,刘骏病死,终年三十五岁,他的嫡长子太子刘子业继承帝位。】
“刘骏是南朝宋除刘裕外唯二善终的皇帝吧。”
“刘子业终于出现了……”
“听了他好多离奇的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
“唯一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也就高家那些奇葩了吧。”
“《凤求凰》讲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
“……”刘骏:他知道长子自幼偏激,不服管束,但他无法想象这个儿子还能做出什么离谱的事!
【刘子业继位时年仅十五岁,朝政由辅政大臣刘义恭、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王玄谟等人担任。少年皇帝,根基不稳,面对强势大臣与宗室藩镇,他的内心极为不安。】
【五位辅政大臣也并不齐心,他们分成三个群体,互相攻击,给了刘子业出手的机会。他借机将几人或杀或废,成功清除了辅政集团。】
【为了巩固帝位,刘子业刑杀大臣,囚禁诸王,日渐狂暴,他对大臣或打或骂,如同奴隶。对朝臣宗室残酷屠杀,很多人被迫投靠北魏,引得朝野动荡。】
“如果说刘骏有被史书污蔑的可能,刘子业就很纯粹了,他做的所有事都很荒唐,让人大开眼界——”
“皇太后生病要见刘子业,刘子业说害怕过了病气不肯去,太后恨不得剖开自己的肚子,看看怎么生出这么个儿子。”
“刘子业的叔叔刘彧、刘休仁等人都很胖,刘子业忌惮几个叔父的势力,就把他们用竹笼装起来,拘禁在宫中,将他们称为猪王、杀王、贼王、驴王。”
“他还把刘彧扔到泥坑里,脱光衣服,给他吃猪食,以此取乐。时不时就威胁说要杀猪吃肉,若不是刘休仁说话好听,他们几个早就被刘子业杀了。”
“怪不得刘彧上位后会那么疯狂,他怕是被折磨的精神都出现问题了。”
“刘义恭联合朝臣想要废黜刘子业,事情败露,刘义恭被刘子业肢解,破开肠胃,挖出眼珠,做成了鬼目粽。”
“刘子业喜欢看宫女赤身裸体相互追逐,还经常当着叔叔刘休仁的面让侍卫强奸刘休仁的生母。”
“他召集所有妃子公主入宫,命令侍卫强奸他们,不从的都被他杀了。”
“刘子业看上了他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强行与她发生关系,拘禁在后宫,还封为贵嫔。”
刘骏:“混账东西,那是朕的妹妹!”
天幕下的人无不侧目,此人所做的事已经超出了一个人的底线!
“刘子业把廷尉刘蒙怀孕的妾接进宫中,打算立这个孩子为太子。”
“他才十六七岁,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孩子?”
刘骏:这个小畜生不会是不能人道吧!
“刘子业与他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也有超越世俗的关系,刘楚玉堪称女版的刘子业,她说:我和陛下虽然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骨肉,你有后宫数万,我却只有一个驸马,这不公平。于是,刘子业赐给了刘楚玉三十面首。”
“在古代,公主拥有面首并不罕见,但她与皇帝的乱伦关系,还有逼迫朝臣做她的入幕之宾就超出道德底线了。”
“当时的尚书吏部郎褚渊是有名的美男子,刘楚玉看上了褚渊,就将他拘禁在公主府中,后来褚渊在公主府待了十多天,誓死不从,才被放了回去。”
“按着辈分,褚渊是刘楚玉的姑父……”
“被逼住在公主府的十天时间,褚渊反倒与山阴公主的驸马何戢成了好朋友。”
“后来褚渊成了齐国的开国功臣,生前身后都是骂名一片。”
“呵呵,刘子业、刘昱那样的皇帝有什么值得效忠的!”
褚渊默默地点了个赞!
【刘子业的残暴让朝野上下胆战心惊,忍无可忍之下,刘彧与刘休仁等人联合起来,发动政变。】
【公元465年十一月,刘子业被杀,时年十七岁,刘彧登基为帝。】
“就连皇宫侍卫都投靠了刘彧。”
“毕竟正常人都接受不了刘子业的变态。”
“就在刘彧起事的前一个月,便有朝臣联合起来,拥立刘骏第三子,十一岁的刘子勋为帝,但他们的檄文还没有发出,刘彧已经弑君自立了。”
“刘彧的兄弟都在中央,支持他称帝,刘骏的儿子都在地方,支持兄长刘子勋称帝。其实就是文帝系与武帝系的内斗,史称义嘉之乱!”
刘骏有预感,他怕是要断子绝孙了……
【刘彧继位后,不仅以残忍的手段除掉了刘骏的儿子们,还诛杀了支持他上位的兄弟。徐州刺史担心刘彧秋后算账,举城投靠北魏,与魏军联合击败宋军,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都被北魏攻陷,史称“泰始之祸”!】
【刘彧诛杀宗室清除异己并不能巩固他的皇位,尤其是泰始之祸后,刘彧彻底失去斗志,纵情声色,宠信奸臣,致使朝纲不振,天下骚乱。他疑心极重,为了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位,大肆诛杀功臣宗室,朝野内外互相猜忌,一片王朝末世之景……】
“在内忧外患中,南朝宋国库空虚,百官的俸禄都断了,而刘彧依旧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
“刘彧喜欢看女子裸体表演,大臣都不敢反对,只有他的皇后直言劝谏,还被他赶走了。”
“刘彧迷信鬼神,忌讳极多,大臣写文章都要先查刘彧出版的违禁词小词典,不然分分钟治罪被杀。”
“据说刘彧不能人道,他把自己的嫔妃都送给弟弟大臣,再把他们怀孕的妻妾收入后宫,杀母留子。”
“这件事记载在《宋书》上,可信度存疑吧。”
“但太子刘昱的生母曾经是李道儿的侍妾,民间称呼他为李氏子,刘昱也公开自称为李将军……”
“实锤了!刘昱自己实锤了!”
【公元472年,刘彧病逝,终年三十四岁,太子刘昱继位。刘彧将大权都交给了他宠信的奸臣阮佃夫、王道隆等人。江州刺史刘休范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叛,率两万大军进攻健康,此战中萧道成异军突起,成为保卫刘宋政权的功臣。】
【刘昱为人极为残暴,以杀人为乐,与他的堂兄刘子业不相上下,朝臣无不胆战心惊,人人自危。】
【萧道成以军功起家,结交地方军镇,扩张自己的势力,对刘昱的皇位产生了威胁,刘昱想要收回萧道成的军权,却被萧道成反杀。萧道成立刘准为帝,所有朝政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昱在路上碰到任何人都会被他诛杀,百姓一听说皇帝出行,立刻四散躲避。”
“他去寺庙里面偷狗,还逼迫和尚吃肉喝酒。”
“刘昱将萧道成的肚脐当做箭靶,练习射箭,萧道成都快被吓哭了。”
“谁懂啊,家人们!刚躲过了先帝的违禁词小词典,又来了个无差别杀戮的变态!”
“七夕那天,刘昱喝醉了酒,要求侍卫等到织女渡河叫醒他一起看,若是看不到就杀了他,侍卫觉得自己确实办不到,就把刘昱杀了。”

第235章 南北对峙
【公元479年,扫除一切障碍的萧道成逼迫刘准禅让,改国号为齐,诛杀刘宋宗室,宋朝灭亡!】
刘裕看到后面已经被这些不肖子孙的荒唐操作惊呆了,他完全无法相信,这是自己的后代。
营帐中檀道济等部将也用奇特的眼神看着他,主公这些后代质量也太不稳定了!
刘裕能怎么做,他思来想去,只能用最后的几年时间好生教导刘义隆,再往后的子孙就与他无关了……
刘义隆将三子刘骏立为太子,身为皇帝的他比后世的吃瓜群众更能明白世家的反扑会是何等的剧烈,关于刘骏的污点,他不会全信,也不会完全不信。
他要将刘骏带在身边,好生教导,不能让刘劭之事再次上演。
刘骏就有些麻爪了——刘子业是他的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其他儿子一个比一个年纪小,他能活到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时候吗……
晋朝之前平行时空的观众们吃瓜吃的很欢乐,很多对太子不满的皇帝突然发现,他们的太子还是很孝顺的。
相比之下,刘裕、刘义隆、刘骏身为皇帝都还不错,但他们选的太子却一个比一个离谱……
【在南朝政局动荡改朝换代之时,北朝的局势却较为平稳,北朝能有如此安稳的数十年,要归功于一个女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
拓跋珪、拓跋焘等人都有些好奇,天幕不是说新帝是拓跋濬吗,怎么变成了太后掌权?
两汉的太后们也很好奇,不知这位同行做了什么,居然能得到天幕的肯定。
【文明太后冯氏出身北燕皇族,她的祖父是北燕末帝冯弘,北燕灭亡后,冯弘逃亡高丽,他的儿子冯朗、冯邈投降北魏,官居高位,冯朗就是冯氏的父亲。】
冯弘:灭国之仇不共戴天,你们居然帮着北魏安定朝局!
【冯氏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因一件大案被牵连诛杀,年幼的冯氏被没入掖庭成为一个普通宫女。但她并不是无依无靠的罪臣之女,她的姑母在拓跋焘的后宫贵为昭仪,对她多有照拂。冯氏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导下,熟读诗书,精通文史,眼界广博。】
【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封冯氏为贵人,两年后,十六岁的冯氏被封为皇后。同年拓跋濬封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赐死长子生母,拓跋弘被放在冯皇后膝下教养。】
“无痛当妈!”
“在北魏后宫还是不要生孩子的好,李氏生了孩子丢了性命,冯氏没有孩子反倒成了最后的赢家。”
“这个政策也太荒唐了,冯太后居然因为没有生孩子,才有机会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女子被触动,即便贵为皇后太后,依旧免不了成为男人繁育子嗣的工具……
【拓跋濬幼年时常跟在祖父拓跋焘身边,被称为“世嫡皇孙”,早早便参与政务,深得拓跋焘的宠爱。】
【拓跋焘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导致国力空虚,百姓生活困苦。拓跋濬继位后实行怀柔手段,休养生息,安抚民心,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鲜卑贵族贪婪腐败,与汉族平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拓跋濬多次下诏制止鲜卑贵族的不法行为,却没有多少成果,民间起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拓跋濬在位期间,北魏内部斗争也很激烈,陇西屠各王景文、建宁王拓跋崇、永昌王拓跋仁、外戚杜元宝等宗室贵族纷纷起兵谋反,北魏王朝动荡不安……】
拓跋焘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幕提到的几个王爷,这可都是他视为心腹的左膀右臂啊,怎么会背叛朝廷呢?
拓跋崇是拓跋焘的亲弟弟,在他平定北方之时,长期驻扎于漠南地区,防备柔然的进攻,镇压卢水胡。
拓跋仁是拓跋焘的亲侄子,骁勇善战,颇有乃父父风。多次带兵南征,击杀宋军将领刘康祖,镇压盖吴起义,官至征西大将军。
杜元宝则是拓跋焘的表弟,拓跋焘想不明白,他们为何会背叛魏国!
拓跋晃却为自家儿子担心不已:“算下来,濬儿登基的时候才13岁,一个被权臣拥立的小孩,会有多少人服他呢。”
拓跋仁:我们鲜卑人向来讲究能者居之,陛下你在位的时候,我们都愿意拥护你,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凭什么凌驾于老子头上!
拓跋崇:宗爱那个阉竖都能拥立皇帝,我们都是皇族,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
拓跋焘突然意识到,拓跋氏皇族虽然在中原立足,但鲜卑贵族的思想都还停留在草原上。他们保持着落后的部落制思想,无法适应中原的封建制度。若是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拓跋氏早晚会被其他民族赶出中原大地!
他突然想到天幕曾提及的一个词——汉化!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鲜卑人从游牧民族变成中原王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