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在天幕的提醒下,平行时空的统治者都开始重视医学,医者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不为良医便为良相的话也传遍了所有时空!
【汉末三大名医,除了医圣张仲景,还有被称为神医与外科鼻祖的华佗,杏林春暖的董奉。】
【相信大家对华佗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他年少游学,足迹遍布中原大地,见到了民间疾苦与官场的黑暗,对作恶多端的豪强士族深恶痛绝,对备受压迫的普通百姓十分同情。因此,他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一心专研医学。】
【多年行医,他医术全面,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开创性的用麻沸散全麻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后世都用“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赞杰出的医者。】
华佗微微一笑,想起现在人们都称他是扁鹊再世,不由得有种时空错乱之感。
“华佗曾经给广陵太守陈登治病,陈登吃药后,吐出了三升红头虫子。原来他喜欢吃鱼生,鱼里面有很多寄生虫,生吃到肚子里后会寄生在人体内。陈登后来就因为这个病,英年早逝。”
陈登瞠目结舌:鱼生那么新鲜的东西怎么会有虫子!
难道我的肚子里现在就有虫子了,一想到这里,他便觉的反胃,呕!
可惜,没有吃药,根本吐不出来。
“当时黄疸病比较流行,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反复试验,找到了对症的草药——三月的茵陈蒿嫩叶。”
“华佗用青苔做的膏治疗马蜂毒,用蒜苗治疗虫病,用紫苏治疗鱼蟹中毒等,简单实用。”
“他还会心理疗法,当时有个郡守得了重病,华佗留下一封信痛骂郡守后逃走,郡守大怒,派兵捉拿华佗,没有抓到,郡守气急之下吐了一口血,结果淤血出来,他的病立刻便好了!”
“他还发现了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荀彧:“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继承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华佗被曹操杀的时候已经六十三岁了,依旧能够到处行医,身强体健。”
“华佗的徒弟樊阿擅长养生,凭着五禽戏,活到了一百多岁。”
“据说司马懿也常常练习五禽戏才能活那么久。”
“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五禽戏已经不是原版了。”
天幕出现了现代版本的五禽戏,平行时空的观众纷纷瞪大眼睛,想要记住这些动作。
秦皇汉武直接发动群臣,一人记一个动作,还有的人与友人商量,一人记几个,稍后汇总在一起。
毕竟这可是能长寿的好办法啊,谁能拒绝!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书》,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建安初年。
郭嘉:“臣对《青囊经》挺感兴趣,不知主公这里可有原本?”
其他被天幕剧透病死的文臣武将都目光灼灼的看着曹操。
曹操微微一笑:“元化就在许都,你们想要,自己问他请教去。”
曹操不由得庆幸,幸好前次直播听到华佗的名字,他便没有将人下狱,当然也没有放走,不然就亏大了!
建安末年,已经成为丞相的曹操就只能扶额苦笑了。
华佗对豪强士族都没有好感,对曹操更甚!
当年曹操在徐州屠城之时,华佗可是亲历者,因此对曹操的多次征召拒不接受。后来,不得已才动身前往许都,一番诊治后,他认为曹操的头风需要长时间施针才能延长寿命,却无法根治。
曹操觉得华佗在忽悠他,不想好好治,再加上华佗心心念念回到家乡,还用妻子生病诓骗曹操,此举惹怒了曹操。曹操将华佗投入大牢,拷问至死。
华佗临死前,想要将自己编撰的《青囊经》交给狱吏,狱吏却不敢接受,华佗无奈,只能一把火将其烧了!
【华佗的医书虽然被全部焚毁,但他的学术思想却并未完全消亡,因为他有许多有作为的学生,比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这些徒弟把他的医学经验继承了下来。】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外科医生,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擅长开膛破肚的外科手术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因此中医学中的外科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发展起来。】
“现在很多人将外科归属于西医,其实应该叫做现代西方医学体系,西方的古代医学并不发达,现代医学更是在摒弃了古希腊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医则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医学体系,两者并没有对错高低之分。”
天幕上出现了人体经络图,无数医者疯狂了。
华佗:“原来人体脏腑是这样的!”有了此图,下次做脏腑手术就不用凭经验确定下刀位置了。
张仲景:“果然,男子与女子的身体结构并无太大不同。”
孙思邈神色有些古怪:“也不知如此清晰的人体结构图是如何得到的,不会是解刨尸体吧!”
宋慈:“原来人体有206块骨骼,下次验尸的时候可以验证一下。”
但是对于儒学、道学家来说,这画面就太离经叛道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
不过他们的话能够影响的人越来越少了,平行时空的百姓认为,与其相信这些儒学卫道士,不如相信天幕。
平行时空有作为的明君更是看到了后世对外科手术的推崇,看到了现代观众对中医学外科没有传承下去的遗憾。
他们决定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推广外科,便是后世儒学独尊的朝代,也开始在军医中推广外科手术。
【东汉三大名医中,华佗在民间声名最盛,张仲景在读书人与医者之间最有威望,而第三位董奉,却声名不显,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董奉在三大名医中是小字辈,他生于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这一年华佗已经五十五岁,张仲景也将近五十岁了。】
【董奉少年学医,曾经担任小吏,后来归隐庐山,一心行医。他医术高明,治病却不收银钱,而是要求病人在山中种植杏树,重症种五颗,轻症种一颗。于是,多年后,这里有了上万颗杏树,蔚然成林。等到杏子熟了,董奉又用杏换取粮食,再将换取来的粮食赈济灾民,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后世医者的代名词“杏林”,“杏林春暖”,都来源于此。】
“据说,董奉活了三百年,他死的时候相貌还像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是野史传说啦,其实董奉终年八十岁,死于东吴灭亡那一年。”
始皇羡慕道:“八十岁!”
李世民:“与孙思邈老神仙一样,难道医者都长寿吗?”
不得不说,医者自身的长寿就是最好的广告,让平行时空的统治者们激动不已,他们纷纷将发展医学作为关系国朝长治久安的大事!
【华佗与张仲景处于同一时期,对《伤寒论》有着极高的评价:“此真活人书也”。汉末的三位名医虽然没有当面交流的记录,但他们定是惺惺相惜的。】
张仲景:“若是战事平息倒是可以去中原一行,听闻元化常在徐州一带活动,却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那里。”
华佗:“老夫常年游历,倒不妨前往岭南一趟,南方环境与中原迥异,有很多神奇的药材,能完善老夫的药方,若是有缘还能见到仲景先生。”
董奉:……君生我未生?!!

第205章 天灾人祸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传染病依旧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我们将传染病按照传播速度,致死率划分为三个等级,分类管理。其中只有鼠疫和霍乱是甲类传染病。我们熟悉的禽流感、非典、狂犬病、新冠都是乙类传染病,汉末的伤寒也属于乙类。】
张仲景:“也就是说,伤寒的危害远不及鼠疫!”
【现代人对鼠疫比较陌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很难见到野生的老鼠,但历史上的鼠疫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间接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公元1347年,钦察汗国的蒙古大军正在攻打黑海的港口城市卡法,为了尽快的瓦解敌军的斗志,蒙古人把感染了黑死病病毒的尸体装到投石车里丢入城内,很快就有大批市民感染,卡法不攻自破。】
朱元璋惊呼:“蒙古人!蒙古不是已经被咱打败了吗?”
朱标:“钦察汗国远在西域,虽是蒙古人建立的,却与元朝没有多大关系。”
【惊慌失措的市民迅速逃离了这座被死神降临的城市,人口的流动又将黑死病传播到整个欧洲,公元1348年初黑死病攻陷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下半年便在法国全境爆发,不列颠岛和俄国也没能幸免。】
【从公元1347年到公元1353年期间,黑死病在整个欧洲带走了超过2500万人的生命,这是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整个欧洲大陆都被死神笼罩,至高无上的天主教廷却无能为力,只笼统的将其称为天谴,是上帝对人间的惩罚。可是在来势汹汹的瘟疫面前,任何祈祷和忏悔都是无效的,统治欧洲大陆千年的神权遭到了致命的危机。】
【黑死病直接推动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一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找到了这场瘟疫的起因,将之归为鼠疫。】
“凡是被老鼠啃食过的粮食,污染的水源都会染上鼠疫杆菌,传染给人类。”
“当时的人将患者隔离起来,甚至杀了猫,却放任老鼠游走在城市中。”
张仲景:“原来老鼠啃咬过的粮食也会有疫病!”
可是,对于乱世中的百姓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相较起来饿死可比病死快得多。
朱元璋心有所感,再次问道:“1353年在咱们这儿是什么时候?”
朱标将自己记下来的关键年份对照上去,立刻算了出来:“大明建国是公元1368年,1353年是前朝至正十三年。”
朱元璋:那一年天下大乱,元王朝摇摇欲坠,他就是那一年投奔明教的。没想到远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欧洲,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朝的灭亡也与鼠疫脱不开关系,明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干旱少雨。崇祯六年,鼠疫率先在山西爆发,十四年,鼠疫传到了河北、北京,北京城内死亡人数高达五分之一,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见到的就是一座死城。】
“据统计,明末清初,死于战乱瘟疫灾荒的人口有四五千万,又是一个汉末……”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可能也是败于北京的鼠疫。”
朱元璋惊坐而起:“因为鼠疫导致北京沦陷,大明灭亡!”
朱标怒道:“从鼠疫爆发到北京沦陷长达八年的时间,朝廷就没有人去解决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惊呼:“鼠疫!是鼠疫!”
天幕说了,鼠疫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只要解决了鼠疫……大明还有救!
朱由检立刻召集自己的亲信,他现在对百官的信任已经跌破谷底,只能派遣自己的亲信手持圣旨前往山西。
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历史上感染人数最多的传染病要数西班牙大流感,从1918年到1919年,仅仅一年时间,全世界约有10亿人感染,2500万人死亡。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没有这么大的伤亡,可以说流感的爆发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个感染人数深深震撼了平行时空的老祖宗们,他们无法想象那是多少人口,那么多人同时生病,什么样的朝廷都无能为力吧!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将地球链接成了一个整体,除了亚马逊原始森林没有被感染,其他国家都被波及。”
“虽然叫西班牙流感,却并不是从西班牙开始流行的,只不过当时西班牙有八百万人感染,国王也中招了,才被其他国家的媒体叫做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国内则称其为法国大流感。”
“这么一说就懂了,就像某些国家在新冠前面冠上‘中国’二字一样。”
【我们刚刚经历的新冠疫情想必每个人都印象深刻,这是自西班牙大流感之后,全球最大规模的传染病。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导致了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停滞!】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的国家宣传反智言论,有的国家宣扬群体免疫,有的国家率先放弃老年人,甚至想用病毒优化国内人口结构……】
平行时空的观众也看的目瞪口呆,他们无法理解那些人的行为。华夏自古便将人口作为衡量国力的标准,便是乱世中的割据政权也不会对瘟疫放任不管!
【我们国家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武汉封城,一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瞬间静默。十四亿人待在家中自我隔离,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无数自愿者投入到抗疫第一线,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病毒的传播。】
【还有十天十夜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带给全世界的是无言的震撼,我们用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交出了一份让国人满意的答卷。】
平行时空的老祖宗目瞪口呆,他们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十四亿人都待在家中,这是怎么做到的?”
“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数月,他们的生活如何维持?”
“难道朝廷能够免费提供这么多物资吗?”
“居然会有人奔赴疫区,他们不怕感染吗?”
明清之人感触最深,朱元璋感慨道:“后世距离明末也就四百年,居然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
朱标也道:“我们的四百年前是宋真宗年间,与现在的天下并无多少差别。”
【虽然新冠造成的影响依旧在不断持续,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下行和大规模失业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对于未来,我们满怀期待!】
“原来武汉封城已经过去三年了!”
“四年的大学生涯在家就待了三年。”
“再不解封,我们家会产生家庭危机的。”
“半年一次的复阳,就像是普通流感一样,已经适应了。”
“过去三十年也没有这三年发生的事情多。”
“这三年真是一次次见证历史。”
【本次直播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主播已经将能找到的古代医书挂在了评论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下次直播我们将开启一个极其混乱荒唐的时代,请各位备好降压药。】
平行时空的医者第一件事便是查看评论区。
在他们不曾注意的时候,直播系统再次升级,评论区的图片、链接都可以直接打开,只要心念一动,便能显示在自己眼前。
始皇命夏无且领头,带着投奔咸阳的医家子弟专研后世的医书,“来年在太学外新设医学院,将医术传遍天下。”
夏无且十分高兴,没想到一向被视为方技的医者也有崛起的一天,他觉得自己还能再奋斗二十年!
李斯接着禀报被天幕打断的政务。
“陛下,大秦第一次人才选拔已经做好准备,考场就在校场之上,已经有数百人报名参加,还请陛下示下。”
为了防止作弊,李斯准备露天考试,周围有军队执勤,再加上数十位主考官不间断的巡视……
那些士兵可都是身经百战的大秦锐士,考生却多是六国学子,心理素质差点的考生当场就得瘫倒在地。
始皇却很满意李斯的布置。
“这是大秦第一次官吏选拔,为表重视,扶苏代朕亲临考场,三公九卿作为考官。待你们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朕要亲自过目。”
扶苏,李斯:“谨遵命!”
汉武帝也准备开办医学校,但一番讨论下来却无人支持,只因为国库又没钱了!
武帝衡量片刻,想着还是打匈奴最重要,便没有强行推动此事。他继续召集天下医者研究后世的医书,优先提高军医的医学水平,在大汉推广外科手术。
受到天幕影响最大的还是汉末三国,瘟疫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来。
于是,华佗、张仲景、董奉等医者便成了香饽饽,各方势力都在招揽。
建安初年的华佗已经身陷曹营,曹操是不会放他离开的。
张仲景曾在朝为官,与世族圈子是有交集的,托关系找上门来的人数不胜数,关键他们都没病,只是想要求个心安。
张仲景烦不胜烦,将自己编撰的医书送给魏蜀吴三方,便离开岭南继续游医,来晚的人都扑了个空。
董奉还年轻,找他的人不多,董奉也乐的轻松,他只想隐居在杏林之中,不想踏足尘世间。

曹操收到了两封信,来自他的两个老对头,孙权和刘备。
他们的信件只有一个内容,便是提醒曹操处理司马家,不然他们很乐意代劳。
曹操冷哼一声:“孤想做什么还不需要你们教。”
一刀杀了司马懿就太便宜他了,曹操希望司马懿死在自己的悔恨和愧疚中,而不是抱着成王败寇的想法心存侥幸。
想来,下次直播定能满足他的愿望。
对于孙权来说,东吴未来的政治动荡,夺嫡之争,权臣僭越……都源于长子的早逝,只要能保住孙登的命,政权平稳交接,就没有孙亮和孙皓什么事了。
听天幕说张仲景在岭南隐居,他立刻派人前往拜访。
刘备仔细考察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发现其他人还不如刘禅。
也不知刘谌的母亲是谁,他想直接将大汉交给好孙儿刘谌。
后主朝的诸葛亮就没有这个烦恼了,他将襁褓中的刘谌交给张皇后教养,为他制定了一系列课程,蒋琬费祎都是小皇子的启蒙老师。
姜维也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囊相授,诸葛亮将其当做自己的接班人和蜀汉未来的掌舵者培养,尤其是政治方面,诸葛亮以天幕提到的未来为例,给姜维掰开揉碎了讲解。
跟着姜维一起学习的则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养子诸葛乔。
就在三国加紧部署时,天幕再次出现。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不知道大家的降压药准备好了没有,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直播——魏晋南北朝!】
曹操立刻命人将司马懿带过来,一起看天幕。
杀人就要诛心!
刘备疑惑:“降压药是什么?”
诸葛亮猜测:“怕是晋朝的不堪超出了我等预料……”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统称,指从汉末三国开始到隋朝一统天下为止的三百六十多年,这段时间有三十多个王朝在中原大地上交替兴灭,带来的便是连绵不断的战争与层出不穷的割据政权。】
扶苏震惊:“平均十年一个朝代,这也太乱了吧。”
刘备忧心忡忡:“百姓何辜,要遭受这样的离乱之苦!”
曹操:“呵呵,晋朝一统天下又如何,亡的也太快了吧!”
被绑缚在堂前的司马懿:“……”
南北朝的明君如刘裕、苻坚、拓跋宏等人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以为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成功,却没想到最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隋朝拔得头筹,一统天下!
他们的大宋/大魏/大秦/大齐/大周呢?
【公元266年1月,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司马炎登基之初,便背负着司马氏废立皇帝,弑君篡位的污点。因此他战战兢兢,励精图治,希望能开创一个远超汉魏的政权。】
【而晋朝立国之初,外忧内患不断,内部人心不稳,外部有吴国的威胁。】
【司马懿洛水背盟,依附曹爽的世家都被他灭三族,此举不免让百官心有戚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这些曾经曹魏的臣子,该如何在晋朝立足?】
【为了凝聚内部力量,一致对外,司马炎施行怀柔政策。对废帝曹奂,刘禅等人施以优待,安定人心,而曹魏时期的高官显贵大都成为了晋朝的开国功臣。】
“他将古代的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名号同时设置,号称八公,以此笼络人心,将功臣勋贵都绑到司马家的船上。”
“世家在曹操统治时期被压制的太狠,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给他们解了禁,到曹叡曹芳时期,世家已经在朝堂掌握了巨大的能量。”
“司马炎能上位全靠世家支持。”
“这个皇位就是跟世家买来的吧。”
曹操嘲讽道:“忠臣不事二主,晋朝开国可真是容易。”
刘备孙权也很是不悦。
这天下,你可以争,可以抢,但你不能偷。
司马氏摘桃子的行为,任何一位有志之君都不会喜欢。
【司马炎在曹魏政治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初步确立了三省制度,即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位同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尚书: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度支、屯田。】
【三省制取代了秦汉时的三公九卿,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利机构,当然此时的三省六部还只是雏形。】
始皇终于见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记下来。”
扶苏立刻动手,将其记录下来。
萧何分析道:“三省制别有不同,似乎是对相权的限制。而六部不过是九卿改头换面之后的产物。”
李斯倒吸一口凉气:“以三省分割相权!”
始皇目光变得幽深,不过三省六部还只是雏形,他想看看此制度将来的发展。
【司马炎革新政治,执政宽松,无为而治,振兴经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推行法治,俨然一副明君之相。】
“当时的太医献上了一个羽毛织就的衣服,司马炎当着众人的面烧了它,以示自己厉行节俭的决心。”
“……演的一点都不走心。”
“汉文帝厉行节俭是缩减后宫,释放奴婢,他的宠妃都只能穿无法盖住鞋面的裙子。”
“汉明帝饮食简单,衣着朴素,甚至亲自下地耕田。”
“曹操是以身作则,开源节流,不重物欲。”
“司马炎则是磨炼演技。(* ̄︶ ̄)”
司马炎气道:“天幕欺人太甚,凭什么说朕不是真心的!”
朕不过是做了曹魏曾做过的事,怎么,难道曹丕能做,朕便不能做,为何后世对朕的鄙夷这般明显!
【太康元年,司马炎颁布《泰始律》,《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能够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江山。】
【《泰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南北朝乃至隋唐的律法无不打着它的烙印。】
“以五服入律,就是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可以亲亲相隐,父母杀了子女罪过减轻,子女杀了父母罪加一等。”
“法律明确规定贵族犯罪可以以爵位官位抵罪。”
“这破坏了法律的公平。”
“晋朝不能提倡忠,可不就要大力倡导孝了吗!”
这部律法让先秦的法家儒家都很不满,李斯像是吃了一口苍蝇一样,淳于越也很是郁闷。
商鞅:“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律最重要的就是公平!
淳于越:“儒者以思想教化百姓,怎能强行规定伦理道德。”
将礼法放到法律的框架下,这是后来三纲五常被上纲上线的开始。
李斯怒道:“儒家的思想如何能融入我法家。”
儒家讲究礼仪尊卑,法家讲究公正无私!
【司马炎废除屯田制,颁布了户调式,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曹操皱眉:“孤的屯田令被废了!”
曹丕猜测到:“屯田能保证国库的收入,但百姓的积极性不高,整体产量反而降低了。”
曹操也明白这一点,屯田本就只是一个战时政策,不能长久。
【占田制规定了百姓能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允许百姓自行开垦荒田,但不论他们占有多少田地,都要按照规定的数量定额缴纳赋税。这不是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而是为了保护世家大族的特权,因为在这项制度下,世家大族已经占有的土地人口都归他们自己所有。】
【在荫客制的保护下,官员可以荫庇亲属门客,他们的子孙后代即便不是官吏也能占有大量土地,且免除徭役,最多可达九族。】
曹操冷笑:“呵!依旧是收买贵族这一套,根本没有想过百姓的死活。”
曹丕:“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弊端,但长此以往天下土地泰半都会被世家占据,普通百姓又会沦为流民……”
“汉末死了四分之三的人,到处都是荒地,百姓有足够的土地生存,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所以这段时间是封建社会赋税最低的时候。”
“可见只要起点足够低,稍微做一点事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几代之后,世家大族可以依靠政策明目张胆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百姓变成流民,他们继续招揽流民形成隐户,国家人口减少,税收减少,普通百姓被摊派的税赋增多,百姓没有那么多土地交税,只能沦为流民,形成恶性循环……”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