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想起战死雒城的庞统,刘备差点落泪:“士元去世时年方三六,真是天妒英才啊!”
【得到益州后,刘备自领益州牧,此时刘备帐下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法正,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甚至是刘璋的旧部和亲友,都能在刘备麾下得其所用,各尽其才!】
“哈哈,譬如刘备娶了刘瑁的遗孀做夫人,后来还成了蜀汉的太后,陪葬惠陵。”
刘备下意识忽略后人的调侃,朗声道:“有诸君相助,吾等定能北伐中原,光复汉室!”
诸葛亮:“吾等愿与主公同心协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孙权的忌惮,孙权向刘备提出归还荆州的意图,刘备却以谋夺凉州为借口拖延时间。】
【孙权对此极其恼怒,他悍然撕毁联盟条约,派吕蒙偷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亲率五万大军入驻公安,关羽驻守益阳,与孙权鲁肃短兵相接。】
【两军在湘江针锋相对,大战一触即发!】
孙权:“当年公瑾曾言刘备非池中物,劝孤软禁刘备,以高床软卧美人美酒腐蚀其斗志,孤却碍于北方曹操势大,没有听从。”
所以……若是没有曹操该多好!
孙策:“刘玄德真是不讲信义,居然有借无还!”
周瑜:“群雄逐鹿诸侯争霸,与土地比起来谁又会真的在意名声呢。”
少年孙权有些疑惑:“两位兄长,到底该不该借荆州啊?”
孙策:“某曾在袁术门外见过刘玄德一面,此人意志极其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
周瑜分析道:“刘备驻守荆州能分担曹操的压力,却会尾大不掉,成为江东的威胁。若是不借荆州,刘备怕是会提前入川,谋夺益州,刘璋是挡不住刘备大军的,到时候天下还是三方势力。只不过,江东就要独立面对曹操的大军了!”
【时任东吴大都督的鲁肃目光长远,他看到了北方曹操的威胁,看到未来的天下大势。为了维护联盟的稳定,不给曹操可乘之机,鲁肃约关羽单刀赴会,以和谈缓和两家关系。】
“不是关羽单刀赴会吗,怎么还有鲁肃?”
以宽厚著称的鲁子敬也有些不渝:难道我东吴的事迹都被移花接木到了刘备阵营了吗!
“历史上真正提出单刀赴会的是鲁肃,两方大将面对面交谈,士兵都在百米开外。”
“鲁肃直接指责关羽:我们好心借出土地,让你们有了容身之地,如今你们已经得了益州,却不肯奉还荆州,就算不还整个荆州,先还了三郡也好啊。”
“关羽……”
“真不敢想象,《三国》中的鲁肃忠厚老实,分明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鲁肃错愕:吾是老好人?
说的好像他不曾谋划天下,亲帅大军攻城略地一样。
“历史上的鲁肃在谋略和治军上都堪称奇才!”
“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依旧僵持不下,见孙刘联盟即将破裂,曹操立刻发兵西征汉中。】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一旦汉中有失,益州就危险了,于是刘备便派遣使者与孙权讲和。两家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曹操刚进入汉中地界没多久,孙刘两家就议和了……”
“曹操:……”
曹操:若是天下只有两方势力,孤定能一战而下!
如今三方互相掣肘,反倒维持了诡异的平衡。

第169章 三分天下
【趁着曹操大军出征,孙权立刻掉头扑向合肥,这才有了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折戟沉沙,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刘备也回师谋取汉中,留下关羽镇守荆州,防守曹军。】
孙策沉思:难道在南方建立政权便没有机会回到北方吗?
孙权捂脸:别骂了,别骂了,孤不会再重复历史上的悲剧了!
百年后南朝的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从长江以南北伐真的太难了……
北宋的官家和士大夫们沾沾自喜: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大事!
南宋主战派满腔激愤:若是他们的官家有孙权一半的心气,他们能把金国打穿!
只有朱元璋骄傲的哈哈大笑:他从南京打到元朝的大都只用了一年时间!
【刘备行军的速度没有赶上汉中易主的速度,他派人支援张鲁,但汉中张鲁不敌曹军,已经举城投降——】
“张鲁的弟弟张卫据守阳平关,依靠天然地形,易守难攻,曹操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只能暂时退兵。阳平关守军见曹军退却,守备松懈,曹操命人夜袭张营,张军惊慌之下,迅速溃败,曹操顺利占领南郑。”
【张鲁,字公祺,据传是张良的十世孙,他的祖父便是天师道教主张道陵,而张鲁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
张良顶着同僚好奇的目光,暗自思索:天师道是什么?
“儒释道三家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张道陵就是道教的创始人!”
“难道张良真的修道有成?张道陵居然是他的子孙后代!”
刘邦当即问了出来:“子房居然会修道,修到大成能白日飞升吗?”
张良无语:“臣沉浮宦海,哪有时间修行。”
要不我现在就辞职去修道……
“张道陵一门心思寻仙问道,追寻祖先的道路,汉章帝汉和帝曾邀请他担任太傅,都被他拒绝了。”
“相传张道陵开炉炼丹,三年后神丹成,龙虎现,这里后来就被称为龙虎山,成为道教圣地。”
“张道陵创立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他开坛授徒,设立道教的基层组织。想要加入天师教的,需要缴纳五斗米,因此也被称为五斗米教。”
“张道陵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还在蜀地传授精盐提炼之法,得到好处的百姓纷纷奉其为天师。”
“我们现代说的道教都起源于此。”
“虽然不知道他练的是什么丹,但张道陵活了123岁,真是长寿啊!”
对寿命耿耿于怀的始皇沉思:世上果然是有仙丹的,只是那些方士无用罢了。
对修仙依旧没有失去希望的汉武帝双目放光:朕也要派人秘密寻访留侯的后人,说不定他真的修成真人了!
【张鲁杀了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传播五斗米教。】
“以道教天师身份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的张鲁,与当时的其他诸侯都不同,他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结构。”
“他的母亲擅长养生,年老之后依旧拥有年轻的容貌,很得益州牧刘焉的信任,张鲁也是因为这份关系成为刘焉的亲信。”
“刘焉派张鲁和张修带兵攻占汉中,张修杀了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又杀了张修,在刘焉的授意下,张鲁杀朝廷使者,截断斜谷道,割据汉中!”
“张鲁统治汉中长达三十年,他用天师道的基层架构管理当地,不设置官吏。教导当地百姓诚信不欺诈,对犯罪的人宽容三次,如果再犯才会惩罚,如果犯的罪行不大,就修百步道路来赎罪。”
“他设置义舍,免费给行人提供米肉饱腹,长达三十年时间,汉中地区在张鲁的统治下得到了难得的和平。”
“张鲁治理地方仰仗的是信奉五斗米教的信徒,他又利用权利宣传五斗米教,到东晋的时候,五斗米教的势力已经传遍天下!”
张鲁激动不已,这才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目标啊!
【张鲁虽割据汉中,但他的目的从不是取代汉朝的统治,他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而是想做一个宗教领袖!】
“相比于自立为王,张鲁更想传播五斗米教的教义。因此曹操西征汉中时,张鲁就想直接投降。是他的弟弟坚持抵抗,失败后,张鲁又想投降,他的部下想要烧毁府库,不给敌人留下任何财物,张鲁却说他本就有归顺朝廷之意,这些财物自当归国家所有!”
“曹操也投桃报李,对张鲁很是礼遇,封其为万户侯,将他的五个儿子都封为列侯,还与其成为儿女亲家。”
刘备: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
孙权: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
陈寿: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
【张鲁投降后,曹操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继续西进益州!】
【刘备得到益州不足一年,蜀地百姓尚未归心,而刘备却身陷荆州,忙于与孙权争锋,无瑕治理蜀地。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蜀地百姓惊恐不已,史称“蜀中一日数十惊”。曹操的谋臣司马懿建议:若是曹操携大胜之势西进蜀地,蜀地必定望风而降。】
【曹操却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要适可而止啊。】
“当年荆州之战后,曹操便是携大胜之势南下江东,被周瑜拍回了北方。”
“汉中和益州都是易守难攻的地形,曹操攻取汉中已经让士兵十分疲惫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他不想再经历一次赤壁之战了!”
【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则班师回朝。汉中是益州门户,汉中的丢失让刘备如鲠在喉,盘踞汉中的曹军就像是挡在益州门口的猛虎,不将其驱逐,刘备如何能安寝。】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请诸葛亮镇守成都,自己亲率益州所有精锐,进攻汉中,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几乎倾巢而出。】
【曹军一方也不遑多让,曹操亲临长安指挥战斗,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都是曹营数一数二的大将。两方多番大战,各有胜负,战局焦灼,双方都拼尽了全力。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一直持续到建安二十四年。】
“蜀汉五虎上将除了关羽都在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也有两位,真是群星闪耀啊!”
“其实在当时是没有这样的说法的,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把蜀汉五位将军合作一传,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固定称呼。”
远在荆州的关羽皱紧了眉头,面色有些不悦,他并不想与其他人并列!
刘备与诸葛亮则有些好奇,为何赵云也在其中。赵云不常领兵作战,更多的时候是保卫刘备的贴身护卫,因此他的军功是远不及其他四人的……
【诸葛亮倾尽益州全部力量支援前线,法正随军出谋划策,老将黄忠阵斩夏侯渊,曹军粮道也被赵云黄忠切断,曹操不得已退出汉中,此战以刘备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定军山!”
“定军山见证了刘备的辉煌与崛起。”
“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
夏侯渊:某居然是这样死了!
曹操劝勉道:“妙才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夏侯渊老脸一红,他确实自恃勇武,喜欢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喜欢思考那些弯弯绕绕……
最后,夏侯渊还是坚持道:“主公,身为将军,马革裹尸,是某最好的归宿!”
曹操:你一死,曹营群龙无首,汉中就没了!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刘备倾斜。”
“站立在营门传令号,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上前个个俱有赏,退后难免吃一刀。众将与爷归营号,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京剧《定军山》)”
“楼上怎么能发音频!”
“诸葛亮北伐也曾驻兵于此,名噪一时的八阵图就是在这里排兵布阵的。”
“诸葛亮和黄忠死后都葬在定军山。”
“武侯墓,旅游打卡必去的地方。”
诸葛亮:……
“这一战曹操固然失败了,刘备也是在走钢丝,蜀中一度打到了青年男子从军打仗,妇女在后方运输的程度(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得到汉中后,刘备在益州的根基越发稳固,同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其蕴含的政治意义极其重要。刘邦最初便是被封为汉王,以汉中为根基,才有了一统天下的基业。】
“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刘备也只能自封了。”
“刘备终于实现了他一部分梦想,下一步就是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刘备呼吸都放缓了,所以,吾将来做到了吗?
可惜天幕并没有回答他……
“他为什么不自封汉王?”
“刘备是继承刘邦刘秀的功业,怎么能跟祖宗的封号一样。”
刘邦高兴的击掌而歌:好孩子,定要沿着乃公的路子,再次光复大汉啊!
刘秀也满含期待……

第170章 三分天下
【刘备战胜曹操,得到了心心念念的汉中王后,他按功行赏封赏手下文臣武将,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赵子龙呢?”
“关羽张飞就不说了,为何马超黄忠也排在赵云哥哥前面?”
“黄忠是荆州的降将,马超是攻打益州才投靠刘备的,只有赵云一直追随刘备,长达三十年,刘备出现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他还曾经两次救下刘禅,在关中之战中截断曹军粮草,这样的功劳难道比不上黄忠马超吗?”
“会不会是被排挤了……”
黄忠、马超有些尴尬,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事,却被后人这般比较。他们尚不知拉踩为何意,就被赵云后世的粉丝秀了一脸……
黄忠摸摸自己花白的胡须:莫不是因为老夫年老,不及子龙姿容出众?
马超则暗暗寻思:某不是被后世称为锦马超吗,某的拥趸在哪里?
刘备揶揄道:“后人对子龙还真是青眼有加啊。”
赵云谦逊道:“主公谬赞了,云深得主公信任,只是云身负主公安危,不曾在外领兵,自然不如几位将军。况且主公待云不薄,云忝居翊军将军之位,只是后人不知罢了。”
刘备:“子龙一身是胆,勇冠三军!”
诸葛亮等人皆轻笑出声,尴尬的气氛顿时消散,后人莫不是只看脸。分明不了解子龙,却要为子龙抱屈。
早在刘备入蜀之时,赵云就被封为翊军将军,这个名号还是刘备独创的。
“赵云虽然没有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但他也是仅次于这四人的大将,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赵云与黄忠并列,可见赵云的地位并不低。”
“刘关张三结义中的四弟……”
“刘备刚入蜀的时候,有人提议将城中的房舍田地赐给诸将,赵云却以霍去病的事迹劝谏刘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提议将田地分还百姓,刘备采纳了赵云的意见。让刚刚遭受战乱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收复益州人心。”
“还有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要亲征讨伐东吴,赵云劝谏先打曹操再谋江东,可惜刘备没有听他的意见。”
“赵云不仅是常胜将军,也因其大局观出众被称为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后面的文字还有很多,蜀汉阵营却无心关注其他,他们的目光都聚集在那句话上“关羽张飞身死”“刘备亲征东吴”!
刘备顿时一阵心慌,他的神色愤怒中夹着几分惊慌,他与关张二人虽没有结拜,但却亲如手足,他们也是蜀汉倚重的栋梁,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死在自己前面!
刘备恨恨道:“江东!孙权小儿!”
他们定是死在孙权手上,他才会不顾一切亲征东吴!
诸葛亮仔细分析后人的评论,得到结论:“此战结果怕是不好,不然后人不会以可惜的口吻谈及此事。”
法正:“孙权若要进攻,只有荆州一个方向,主公当去信提醒关将军。”
刘备也想到这一点,他立刻写信,快马加鞭送往荆州,不仅提醒关羽提防东吴,也警示他注意自身安危!
远在荆州的关羽自然也看到了天幕,他在思索自己的防线哪里有漏洞,细细推演一番,却没有找到破绽。
虽然孙刘联盟,一致对抗曹操,但自从湘水划界后,孙刘的关系便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他对孙权的警惕并不比曹操少……
孙权则是一阵可惜,天幕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他还没有得到荆州呢,就被天幕剧透,原来的计划怕是要打水漂了。
【按照诸葛亮的谋划,汉中与荆州两路大军一起北伐,必能让曹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现在汉中取得了胜利,趁着这个势头,一鼓作气,从荆州北上中原,定能让曹操吃个大亏!】
【镇守荆州的关羽也在积极备战,与北方防守的曹仁针锋相对。曹仁镇守荆州期间,大肆征调徭役,荆州百姓苦不堪言。已经投降曹操二十多年的宛城百姓都被曹仁逼反,与关羽联合。】
曹操皱眉沉思:“宛城!”
宛城是曹营与刘备一方对峙的前线,如果宛城有失,整个南部防线都会出现漏洞。
他立刻给驻守荆州的曹仁书信一封,命人快马送去,只希望来得及阻止这场动乱……
“宛城是跟着张绣投降的吧,官渡之战前的事了。”
“曹仁可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了,他不仅是曹操的堂弟,还是从曹操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他的最初班底。”
“他几乎参与了曹营所有大仗,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周瑜战于江陵,与马超战于渭南……”
“他的履历也太辉煌了!”
【曹仁仓促应战,围攻宛城整整四个月,攻破宛城后他下令屠城……】
【曹仁的举动让荆州百姓与曹操离心,孙权率数万大军围攻合肥,淮南诸多守军前往合肥支援。曹操又远在长安,无暇顾及南方的战事。关羽便抓住了这个时机,率军北上!】
“如果我没记错,六次合肥之战中,没有这一次吧。”
“是的,这次大战合肥不是重点,三家合纵连横,彼此攻防才是看点。”
【关羽留下靡芳守卫江陵,傅士仁驻守公安,将后方安排妥当后,自己则亲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襄阳樊城进发,当时的襄阳守将是吕常,樊城守将是曹仁。】
“记住这两个名字,要考的!”
【面对和关羽大军,曹仁一面坚守樊城,一面向曹操求援。远在长安的曹操立刻派遣于禁率领三万大军救援樊城。趁着樊城尚未被关羽完全包围,曹仁命于禁庞德驻守在樊城以北,彼此策应。】
曹操皱紧眉头,一边看着天幕,一边看樊城附近的舆图,帐下的谋士们也在紧张的关注着这场大战。
【但樊城北部地势较低,在雨季更易遭受洪灾。两军僵持到八月,气候突变,大雨连下数十日,汉水暴涨,屯驻在宛城以北的于禁、庞德军队尽数被大水淹没,史称“汉水溢流,害民人”。】
【关羽趁着汉水暴涨的时机乘船进攻,一战而下,此战于禁被迫投降,庞德被俘,这一支援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便是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
“原来水淹七军是自然灾害,不是关羽事先挖好的坑啊。”
“水灾是天然形成的,但关羽能抓住机会,出动水军进攻曹营,这就是关羽的本事了。”
“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一怒之下杀了,真是太可惜了。”
“关羽太冲动了,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灭族祸事!”
关羽:“灭族!”
什么样的情况会被灭族,一种是冒犯上位者,按律诛灭,一种是被敌人攻破城池,国破家亡!
关羽相信他与主公的情谊,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因此,只有最后那种可能了……
刘备突然觉得自己刚刚的信写的太少了,云长善待士卒,却看不上士大夫,他杀了庞德反倒成就了庞德节义之名,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污点!
【关羽率大军包围已被大水淹没的樊城,城内弹尽粮绝,城外援军迟迟未到,城墙也被大水冲垮,内外消息断绝,樊城的形势岌岌可危。】
“曹仁如果想此时突围还是有机会的。”
“曹仁不能退,樊城就像合肥一样,是挡住关羽北上的一颗钉子,只要樊城在曹操手中,关羽就得分心防备,担心自己率军北上后,后路被断。一旦曹仁放弃樊城,黄河以南就会陷入关羽手中。”
曹仁:“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本就因曹仁倒行逆施而离心离德的荆州百姓,纷纷投奔关羽,就连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都投靠了关羽。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
“这是关羽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这是关羽最后的辉煌了。”
“著名的关公刮骨疗伤也发生在这时。”
关羽:……最后的辉煌?
难道某会死在这一战?
将军马革裹尸本是最好的归宿,只是不能辅佐主公恢复汉室江山,总归是一场遗憾……
刘备都快要哭了:云长!
还是诸葛亮冷静劝谏:“主公,一切都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要一副关将军已经死了的样子,让臣下也人心惶惶……
【消息传回北方,刚刚在汉中之战失利的曹操差点迁都以避其锋芒。这时司马懿上谏:孙刘两家虽然表面亲热,但实际上却矛盾重重,互相提防。汉中之战刘备赢了,关羽又有如此威名,孙权定然忌惮非常,只要派人游说孙权,将江东封给他,他定会在后方攻打荆州,如此一来,樊城之危立解!】
刘备咬牙切齿:“原来如此!孙权小儿背信弃义,陷我云长于腹背受敌!”
诸葛亮分析:“一旦孙权与曹操联合,在后方突然袭击,定会打乱关将军的计划。”
他们的猜测与事实相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些差别。
关羽则百思不得其解:“果然是他,可是孙权如何能突破某设下的防线?”
荆州防线不说固若金汤,却也不是短时间能攻破的啊……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使臣前去江东,同时命徐晃救援曹仁。】
【孙权对关羽不满已久,他曾派人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为妻,却被关羽辱骂拒绝,这让孙权极其恼恨!】
【为了得到荆州,也为了打败关羽,孙权暗中与曹操结盟,表示自己会派兵袭击荆州,还请曹操为其保密。但樊城危在旦夕,曹操却等不了那么久,他将这个“秘密”告知了樊城的曹仁与城外的关羽。】
【城内魏军得知后士气倍增,关羽却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少年孙权目瞪口呆:“曹操怎能如此,这岂不是暴露了江东的谋划!”
孙策:“这却是最快的法子,能缓解樊城之围。”
【很快,大水退却,徐晃带着的援军也到了,徐晃用声东击西之计击败关羽,长驱直入一举冲破关羽大营,关羽败退,樊城之围立时解除!】
曹操不由赞道:“徐公明有周亚夫之风!”
周亚夫是景帝时期的大将军,他平定了七国之乱,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汉朝廷,堪称国之栋梁。
曹操是在称赞徐晃解樊城之围也是在挽救曹营!
【孙权对荆州志在必得,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的职位成为大都督,驻军陆口,与关羽对峙。】
【与鲁肃不同,吕蒙主张由孙权占据整个荆州,以荆州和江东的实力对抗曹操,对关羽严防死守,积极谋划。因此,鲁肃一死,江东立刻转变了对刘备阵营的态度。】
周瑜推演道:“若是孙刘联盟不曾破裂,东吴与荆州同时举兵北上,曹操定然难以应对,到时候,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会归属孙刘两家所有。”
孙策:“先灭曹操,再与刘备争锋,难道以我东吴人才济济还打不过一个刘备!”
少年孙权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权的错,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助长了曹操的威势。”
周瑜:“若是只想安于江东,巩固长江以南的土地,谋划荆州便没错。但……”
少年孙权握拳:“统一天下,才是我东吴的目标,怎能安于一隅之地!”不然他将来怎么会六次攻打合肥。
吕蒙想的太过乐观了,长江以南地广人稀,物产贫瘠,如何能与占据中原之地的曹操抗衡。
但此时与刘备已成死仇,东吴想要北伐合肥,还要提防刘备的偷袭……
【为麻痹关羽,吕蒙殷勤备至,广施恩义,与关羽解下深厚的友谊。甚至在关羽北上樊城之前,吕蒙称病大张旗鼓的撤往江东,将陆口防务交给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关羽果然上当,放松了对江东的防守,集中兵力北上伐曹!】
“大意了,没有闪!”
“关羽太骄傲了,目下无尘,看不上任何人。”
关羽:原来是某自己给江陵的防线开了个口子……
【关羽素来善待士卒,却对士大夫很是骄横。刘备阵营中除了刘备张飞诸葛亮等少数人,他很少有能看上的,对靡芳傅士仁态度更是轻慢,日积月累之下,这些人心中都怨恨关羽!】
【关羽大军北上,后方的靡芳傅士仁在粮草上疏忽大意,不肯尽心,关羽发话回去就依法惩处他们,这让二人极其恐惧。在孙权使者的劝说下,两人投降东吴。】
【孙权以包围合肥为幌子,秘密命吕蒙出兵荆州。吕蒙带着大军化妆成商人,白衣渡江,昼夜兼程袭击江陵。靡芳献城,傅士仁投降,吕蒙兵不血刃占据南郡!】
刘备目眦欲裂:“靡芳!傅士仁!”
靡芳本是陶谦的部下,早在徐州时,便跟着哥哥糜竺一起投靠刘备,他的妹妹还是刘备的夫人,虽然糜夫人早早去世,但靡芳依旧是刘备赖以信任的亲信。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靡芳和傅士仁会背叛自己!
尚在刘备帐下的糜竺:“混账!”混账弟弟,一点都不顾及他这个哥哥的死活啊。
糜竺本是徐州富商,家资万贯,刘备微末之时,糜竺便投靠刘备,将家财也进献给刘备作为军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