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深刻意识到这个长子算是废了,原本看他聪明机智,能随机应变,却没想到长大后狂妄自大,独断专行,毫无自知之明!
若是至尊能饶过他,便在家中做一个田舍翁吧。
【合肥之战对魏吴双方都极其重要,合肥就是挡在东吴北上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六次合肥之战,终吴之世,不能得淮南尺寸之地!】
孙权一口老血梗在喉头,羞愤欲死!
过不去合肥这个坎,就意味着东吴无缘中原逐鹿,无法与曹魏争霸天下。
难道这就是我吴国的命运吗!
【讲完合肥之战,我们再说回赤壁之战后的天下局势。】
【曹操退往北方后,荆州成为孙权刘备砧板上的肉,刘备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占了大义名分,又派兵占据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作为自己的粮草来源,荆州刘表的部属尽皆归附刘备,漂泊半生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
【刘琦病逝后,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治所公安。】
两汉的皇帝们再次支棱起来了。
刘邦:难道我大汉还有第三次兴盛的机会!
刘启:朕的儿子们的后代质量真高!
刘彻:看在他们子孙争气的份上,那几个兄弟就先不削了。
刘秀:加油啊,沿着朕的轨迹,再造大汉!
刘协:祖宗们还记得朕吗?朕还在许都呢!
刘庄:算了吧,你这皇帝当的还不如周天子……
秦始皇则是恨不得将胡亥碎尸万段,若不是他自灭满门,赢氏说不定也能复兴呢!
曹操满不在乎的笑道:“孤就说刘备是英雄,孤的眼光果然没错!”
郭嘉揭破了残酷的事实:“一旦孙刘结成联盟,明公便会腹背受敌,左支右绌。”
曹操:……扎心了,奉孝!
【曹操虽败,却依旧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竭尽全力劝孙权与刘备联合,刘备与孙权在京口会盟,孙权将自己拥有的南郡借给刘备,双方定下盟约,共同抵抗曹操。】
孙权:“鲁子敬乃是孤之邓禹!”
邓禹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心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
“教员说过,要认清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曹操多了一个敌人,孙权多了一个盟友。”
“原来只借出去一个郡啊,还以为刘备空手套白狼得到的荆州呢。”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借荆州不还,这不是抹黑吗。”
“南郡在荆州北方,距离东吴比较远,借给刘备也不算什么吧。”
“楼上完全没有意识到南郡在荆州的重要地位。”
“刘备得到的四郡都在长江以南,相当于现代的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
“刘备的兵力都在北方防守曹操,没有余力管控四郡,这四郡地广人稀,还没有经过后世的大规模开发,对刘备来说就是鸡肋。”
“南郡位于长江以北,汉水之南,正好在四郡的北方,刘备想要向北攻略就必须经过南郡。”
“而且,荆州南部的四郡简直是墙头草,曹操占据荆州北方,他们就归曹操,孙权占据南郡,谁知他们会不会跟孙权暗通款曲呢。”
“南郡与益州、汉中接壤,从江陵沿着汉水而上就是秭归、奉节,这是入川的一条捷径。”
“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南郡必须到手。”
“曹操听说这个消息后,惊得连笔都拿不住。”
曹操感叹道:“鲁子敬真是大手笔,以一个南郡换取孤的投鼠忌器。”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在孤的麾下!
孙策沉思片刻道:“若是某可能不会听鲁子敬的建议。”
周瑜也道:“若是我与伯符都在,何惧曹操大军!”
少年孙权眼泪汪汪:“两位兄长定要保重自身,不然权一人独木难支啊!”
“其实,借南郡有点向孙权称臣的意思,刘备能屈能伸,只要能达到目的伏低做小也在所不惜。”
“当时周郎还在,他极力反对与刘备联盟,因为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他有自己的文臣武将,定会自立门户。周瑜建议软禁刘备,用声色犬马,美酒美食软化他的斗志,再分别安置关羽和张飞,南方就安定了。”
“孙权为了对抗曹操,急于拉拢天下豪杰站在自己这边。”
“鲁肃的想法也没错,若是没有刘备在旁牵制,江东一隅之地是挡不住曹操大军的。”
“事实证明,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
刘备惊出一身冷汗:“当初先生便劝我不要去,情势危急却由不得我不去。却不想,这条路太过险峻,吾差点折在周公瑾手里!”
诸葛亮则叹服道:“主公大智大勇,孤身赴会,得到荆州基业,是亮太过小心了!”
【为了稳固双方关系,孙权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孙策忍不住踹了弟弟一脚,“原来天幕所说的妹夫是从这里来的!”
周瑜也皱眉道:“刘备已将近天命之年,小妹年方韶华,你怎么忍心?”
孙权:只有东吴在,才有小妹的身份地位,便是你们处于我的位置也会这样做的。
在后院看天幕的孙家女郎顿时攥紧了拳头,“呵呵!”
她觉得有必要让自己的爱鞭跟二兄亲密接触一番。
“夹在两国之间,这样的政治联姻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太残忍了。”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孙夫人的名字,却记载了她才智敏捷,武艺高强,颇有两位兄长的风范。”
“她有一百多个婢女,都能持刀护卫,以至于刘备都不敢靠近她。”
“她本可以成为兄长那样的武将,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却只因为女儿身困于闺阁,一身本领无法施展。”
孙女郎心脏砰砰直跳,两眼放光:原来还能这样!
现在大兄还在,江东形势大好,他定会满足自己的心愿……
“三年后,刘备入蜀,孙刘联盟出现裂痕,孙夫人又被孙权派遣大船接了回去,此后再也没有孙夫人的消息。”
“明清时期的文人居然说刘备命丧白帝城后,孙夫人跳江殉情了。”
“呃……他们把孙夫人当成明清那些受到礼教压迫的贞洁烈女了吧。”
“汉末女子改嫁二婚都是很正常的事。”
“仁者看仁,智者看智……”
孙女郎暗暗下定决心:这次定要在史书上留下我的名字,让后人记住我的事迹。
刘备疑惑道:“吾为何会命丧白帝城?”
诸葛亮分析道:“白帝城地势险要,镇守三峡,拱卫巴楚,乃是守卫益州的军事堡垒!难道是有外敌入侵,主公亲临前线指挥?”
“汉末史书留名的女子除了孙夫人就数蔡文姬了,她们虽在乱世中沉沦,却又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蔡文姬是汉末文学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精通音乐诗文。”
“她最初嫁给卫仲道,可惜只过了几年夫妻和乐的生活,卫仲道就去世了,她只能回到娘家。”
闲居在家的蔡琰看着天幕的评论,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父亲蔡邕是汉末大儒,一字千金,河东卫家也是大世家,乃是长平侯卫青的后裔,当年蔡氏与卫氏的联姻也是世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她与卫仲道是少年夫妻,志趣相投,生活和乐,却没想到他那么快就病逝了。
之后的人生,只剩下身不由己……
“汉末诸侯割据,中原大乱,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为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她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直到曹操统一北方,想起好友蔡邕,才将蔡文姬用重金赎回。”
蔡琰虽然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乡,却不得不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
“回到中原的蔡文姬改嫁董祀,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亲自向曹操求情,最终感动曹操,挽回了董祀的性命。”
“蔡文姬投桃报李,将父亲曾经收藏的书籍都默写了下来,交给曹操。”
“董卓、李傕大乱的时候,洛阳、长安都经历了多次战火,无数珍贵的古籍被烈火焚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此,蔡文姬默写的这些书籍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流传到后世的作品只有《悲愤诗》两首和《胡笳十八拍》。”
“还有代代流传的传奇故事——文姬归汉!”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天幕下无数仁人志士为蔡文姬的遭遇痛心,为其诗中的悲切哀婉感怀,其词激昂酸楚,让人闻之落泪。
还有人想起了曹操的《薤露行》,竟然无法分辨两者差别。
蔡琰心如死灰,看着这首记录了自己一生的诗文,也提不起任何情绪。
“她是汉末乱世普通百姓的代表,被战乱裹挟身不由己,但她又足够特殊,才能在青史留名,让我们知道她的故事。”
“蔡文姬,一生历经磨难,颠沛流离,依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1979年,蔡琰的名字登上水星环形山,自此与星辰相伴!”
蔡琰神色动容,泪水夺眶而出,她没想到后人居然以如此浪漫的方式来纪念她,她这一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她的才学也没有被埋没。
既然后人如此重视文化传承,她定要将自己知道的古籍都抄写下来,流传后世。
满心死寂的蔡琰终于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曹操没想到自己本想为老友尽一份力,却被流传到后世,在这个故事中,他的形象可是绝对正面的。
于是,曹操心念一转,立刻派人请蔡琰入京,他要将蔡琰置于自己麾下,让她能够安心书写古籍。
第167章 三分天下
【孙权在一门心思攻略合肥,刘备坐拥荆州五郡,积极谋划益州。回到北方的曹操则要先养好赤壁之战带来的创伤。】
【曹操在赤壁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二十万大军伤亡过半,士气消磨殆尽。次年,又丢了南方重镇南郡,荆州再次成为三方争夺的主战场,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打击。】
【再加上连年征战,士兵疲倦,瘟疫横行,曹操不得不用两年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稳定内部。】
曹营众人神色郁郁,似乎还沉浸在赤壁的失败中无法回神。
曹操则爽朗一笑:“天幕说赤壁之战是孤最大的失败,说明此后孤南征北战事事顺遂,诸君当痛饮此杯,以示庆贺!”
文武众臣被曹操乐观的心态感染,纷纷举杯。
秦朝咸阳宫,关于汉末天下归属的赌约依旧没有分出胜负。
已经出局的蒙毅对王贲道:“通武侯,你看好的曹操似乎有麻烦了。”
王贲淡定道:“最起码他依旧是天下最大的势力。”
扶苏也参与他们的讨论:“曹操内部不稳,给了孙刘机会。”
蒙恬:“下一步便是关中吧。”
李斯:“关中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东出函谷便能席卷天下。”
扶苏:“可惜关中诸侯互相牵制,除非能有一家胜出,才有与曹操争锋的实力。”
扶苏深刻领会了分封制的弊端,若是汉末割据势力都能心向汉室,天下早就安宁了。
他总是将人心想的太过美好,却原来,人性本恶,不可直视!
【南进碰壁,曹操将目光放到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巴蜀等地。关中军阀林立,马超韩遂是其中最大的势力,十多个军阀彼此独立,互不从属,只有遭遇外敌时才会临时合作。】
【赤壁之战前,曹操便将马腾迁往邺城,以牵制马超,关中名义上归附曹操,却是北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不平定关中,曹操便无法放心的进攻巴蜀汉中。】
【关中历来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只因其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地势高出中原,易守难攻,南边是秦岭山脉,东边是潼关和黄河天险,西边是陇西的崇山峻岭,北边是陕北高原。】
“长安可是十三朝古都!”
“只有宋朝说什么在德不在险,把都城放在一马平川的开封。”
赵匡胤:……
【自秦帝国东出席卷天下,汉高祖刘邦也是以关中为基地统一天下,因此便有了“百二秦关”的说法,只要有两万人守住潼关,就能挡住关外的百万大军。】
【曹操想要顺利拿下关中,必须智取。】
“先秦时期东方六国合纵也没有打破函谷关。”
“秦朝末年却如同不设防一般,关东联军在函谷关进进出出,谁都能去咸阳溜一圈。”
“汉朝末年也是……”
“还有唐朝……”
始皇若有所思:“什么样的险关都挡不住统治者内部崩溃。”
刘邦想起自己曾兵不血刃进入武关,攻破秦朝都城。如今自家的都城也被董卓、李傕等人祸害一空。
难道这就是宿命轮回吗?
李世民:我大唐也会落得汉末的结局吗?
过段时间他就会知道,唐朝的结局可比汉朝惨多了……
【曹操打着讨伐汉中张鲁的旗号,借道关中,马超韩遂等人都不是小白,他们自然知道假道灭虢的故事,怕是打汉中是假,顺手灭了自己才是真的。于是,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十多个割据势力同时反叛,集结羌、胡、汉人混杂军队十万人,据守潼关、渭水!】
“马腾还在邺城呢。”
“真是带孝子啊!”
“马超为了拉拢韩遂,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以前看《三国》特别喜欢蜀汉阵营的人,包括锦马超,少年将军,勇冠天下,忠义无双!”
“我对马超幻灭了……”
“他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如何会善待治下百姓。”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马腾:……逆子!现在断绝父子关系还来得及吗?
【曹操先派曹仁进军关中,坚壁清野,防守关中联军。】
【他则亲率大军西征,面对精壮强悍的关中军队,曹操自信的表示:主动权依旧在我手里,只要我不让他们动,他们就动不了!】
“曹操的目的就是逼他们反叛吧,这样他才有理由收复关中。”
曹操:若是他们真心归附,便是孤再如何试探都无用。
马超:曹贼也曾是一地军阀,焉知今日的曹丞相不会是明日的马超!
【要进入关中有三条路,北路出河东从浦阪津渡过黄河进入河西。中路是从潼关大道入关,南路是迂回宛城,从武关蓝田进入。】
“刘邦走的就是武关。”
“潼关是建安元年曹操新建的,就为了防守关中的军阀。”
“马超曾建议派一支部队在河西驻扎,把守黄河渡口浦阪津。曹操大军远征,后勤压力很大,只要防守严密,曹军粮草耗尽自然就会退兵。”
“韩遂却建议半渡而击,最后被曹操钻了空子。”
【曹操率领大军摆开阵仗直逼潼关,做出一副强行闯关的架势,立刻吸引了关中所有军阀的目光,他们将留守各处的军事力量都汇集到潼关。】
刘邦看着天幕展示的潼关地形,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地形落差极大。
他不由的瞪大了眼睛:“曹操在想什么?潼关地形如此险峻,怎能以大军强攻?”
张良抚须沉吟:“这是佯攻吧,曹操应是使了声东击西之策,调动敌军,以方便其他两路兵马入关。”
萧何:“曹操亲临潼关,关中联军便是知其有诈也得冒险一试!”
【这一举动正中曹操下怀,曹操以己身为饵,将敌方所有军队吸引到南方潼关,河西的防守瞬间空虚,曹操命徐晃朱灵渡过浦阪津,前往河西,截断关中联军的后路。】
【待徐晃等人在河西站稳脚跟,关中联军便失去了将曹操挡在关外的机会,曹操率大军北渡黄河进入河西。】
“关中各地若是分兵防守,没有一两年是平定不了的,如今他们却将所有军队集合起来,如同十八路诸侯伐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互相掣肘,互不服气,反倒削减了自己的力量。”
【进入河西后,曹操又用疑兵之计连夜渡过渭水,修建营垒,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但面对马超等人的挑衅,曹操却不动如山,坚守营寨。】
【这场战争从春季一直持续到了冬季,关中农业几乎荒废殆尽,马超等人面临着断粮的危机。于是便想要割地求和,以求尽快结束战争。】
【在贾诩的建议下,曹操答应了和谈的请求,韩遂作为关中的代表,与曹操会盟。曹操与韩遂相见,只谈当年的往事,却对此次大战绝口不提。韩遂回到己方阵营,面对同盟的质问,只能缄口不言,如此态度顿时引起了马超等人的怀疑。】
【为了加深这份怀疑,离间关中联军,曹操派人给韩遂送信,又在信中涂涂抹抹,就像是韩遂改动了关键信息一样,这使得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的用心。】
“一看到贾文和出场就知道此事不简单。”
“毕竟是公认的毒士啊!”
贾诩:……
【就在关中联军貌合神离之时,曹操抓住时机约其决战。决战中,曹操先用轻兵牵制关中大军,等他们疲以应对后,才出动虎豹骑,前后夹击,联军立时溃败。韩遂马超败走凉州,关中终于恢复了安宁!】
“因为离间计,关中军阀各怀异心,都不肯出力,曹操只用很少的兵力就牵制住了对方的大军,随后曹操才拿出杀手锏虎豹骑。此时,关中军队已经很疲惫了,就算想要拼死抵抗,也有心无力。”
“曹操先是示敌以弱,让马超等人觉得曹军不堪一击,所以根本没有修建坚固的营垒,也没有稳固的后方。”
“专注于在关中内斗的军阀们根本不知道中原争霸的残酷,曹操可是在中原大小诸侯中脱颖而出的。”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更是一场以智取胜的攻心战!”
【为扫清叛军的残余力量,曹操命夏侯渊率领三四万精锐,狂飙猛进,追亡逐北,十个月的时间,行军一千五百公里,破敌十余万,河西诸羌尽数归降,陇右全部平定。打通了河西与中原的联系,恢复了因战乱停止的中亚与中原的贸易,河西地区重归中原统治!】
“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敌,关外羌胡闻之色变。”
“夏侯渊用的就是冠军侯的打法,轻骑突进,抛弃辎重,闪击突袭。”
“不得不说,这一招专克游牧民族。”
汉武帝:“不论是谁掌权,只要打异族,朕就看好你。”
曹营众人也在恭贺夏侯渊,毕竟以后人的评价标准,三国争霸只是内战,无论谁输谁赢都有人支持。但与外族的征战却不同,后人同仇敌忾,视其为民族英雄!
就在这时,天幕的评论区突然转变画风,变成了八卦论坛。
“一个小八卦,夏侯渊亲自养大的侄女是张飞的夫人,还生了两个女儿都嫁给刘禅做了皇后。”
“原来曹刘阵营还有这样的渊源。”
“张飞岂不是还要叫夏侯渊岳父……”
“刘禅也要叫他外祖。”
“所以,三国争霸就是亲戚打架。\\(^0^)//”
张飞哈哈大笑,自己占了便宜,叫声岳父怎么了,“若是夏侯将军愿意入蜀,某愿将其奉为高堂!”
夏侯渊面色却有些发绿,谁跟那个莽夫是亲戚啊!自家养的水灵灵的白菜被猪拱了,他能高兴才怪!
第168章 三分天下
【这场决战中,关中军阀的军事力量损失殆尽,再也没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统治,关中各郡归顺朝廷直接管辖。】
刘邦:“是归顺曹操管辖吧!”
吕雉:既然已经将其视为当世豪杰,便不要这么阴阳怪气了……
【马超多次召集关外的羌人犯边,都被夏侯渊镇压,最终逃亡汉中,归顺张鲁,留在邺城为质的马腾一家也被诛灭。】
马腾:……丞相,某愿随你一起去打不孝子,求不被牵连!
“不是因为马腾被曹操杀害,马超才愤而反叛的吗?”
“《三国演义》中为表现蜀汉一方的伟光正,贬低曹操阵营,将他们的死亡顺序倒了过来。”
“但历史上,是因为马超韩遂起兵反叛,曹操平定叛乱后,才杀了马腾一家。”
“时间顺序一颠倒,因果关系瞬间翻转。”
曹操皱眉道:“难道史书记载的不够清楚吗?孔璋(陈琳)定要将此事记下来,不能让人颠倒黑白!”
陈琳:“明公,后人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传奇话本,不会将其当做历史的。”
曹操无能狂怒:可是孤的名声已经被毁了啊!!!
【关中被平定后,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无论是西进汉中,还是南下江东都在其一念之间。】
【益州牧刘璋听说曹操要来攻打汉中张鲁,担心曹操搂草打兔子,把自己的益州也一起拿走,顿时惊恐不安。】
【他的谋士张松早就不服刘璋的统治,想给自己另找一个好主公,便趁机劝刘璋迎刘备入益州,说只要刘备打败张鲁占据汉中,便能抵抗曹操。】
“陶谦迎刘备入徐州,刘表迎刘备入荆州,刘璋即将成为刘备的第三个天使投资人。”
“刘备是当时公认的仁德之君,这不需要《三国演义》的美化。”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始皇锐评:“引狼入室!”
汉武帝锐评:“饮鸩止渴!”
【刘璋深以为然,立刻派法正前往荆州迎接刘备,法正也看不上刘璋这个昏庸的益州之主,劝刘备自领益州。】
“刘璋:一颗真心错付了。(狗头)”
“刘璋属于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他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本来就不是继承人,刘焉入蜀的时候只带着三子刘瑁,刘璋跟着大哥二哥留在京城,被董卓拘禁。”
“董卓死后,刘璋以父亲生病为由才有机会回到益州。”
“他的两个哥哥在京城与马腾密谋进攻李傕,事情败露被杀。经受丧子之痛的刘焉一病不起,背疽发作而死。”
“刘焉死前并没有立继承人,是他的手下赵韪等人觉得刘璋仁弱好掌控,才拥立了刘璋。”
“刘璋为人懦弱又多疑,对外软弱,对内多疑!”
“刘璋统治期间,益州各方势力不满他的统治,不断起兵反叛。刘璋却没有能力平定叛乱,也没有能力安定一方。”
“曾经拥立他的赵韪被刘璋怀疑,干脆起兵反了他。”
“汉中张鲁不听刘璋号令,刘璋就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与张鲁彻底成了死仇,汉中也脱离了益州管辖!”
“刘璋派兵讨伐张鲁,结果被昔日的小弟按在地上爆锤,手下又有人叛乱,刚刚平定叛乱就听到曹操想要进攻汉中的消息……”
“刘璋:吓死宝宝了……”
【刘备留下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亲率数万大军入川,刘璋为刘备准备了粮草辎重,兵员补充,请他北上攻击张鲁,收复汉中,刘备却屯兵葭萌,止步不前,在当地广施德政,收买人心。】
【建安十七年,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南征孙权,进攻东吴的北方门户濡须口,孙权向刘备求助。刘备尚在益州为客,只能先请求刘璋的同意。但就在此时,二五仔张松被哥哥举报,刘璋终于发现了张松私通刘备之事,他斩杀了张松,与刘备反目。】
【刘璋下令封锁所有出川道路,刘备孤军身陷益州腹地,进退无路,他当即决定派兵南下攻打刘璋。】
“曹操间接帮了刘备一把。”
“刘璋被晃点了吧,本以为曹操大军压境,才找刘备援手,没想到刘备赖在益州不走了,曹操却先南下打孙权了……”
刘璋:……
曹操:玄德可要记住孤的情分啊!
“刘备孤军身处敌营,没有外援,没有后方,四面皆敌!”
“计划赶不上变化。”
“刘备本想和平演变益州,没想到被刘璋逼到了死角。”
“益州从事郑度提议迁徙当地百姓,坚壁清野,将刘备困死在益州腹地。”
刘备吓出一身冷汗,若是刘璋听了这个意见,他便只能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了!
【刘璋派出的阻击部队都被刘备打败,李严费观也率众投降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及时进入益州,协助刘备攻略蜀地。】
【刘备派人劝降了马超,又派大军将成都层层包围,刘璋坐困愁城,形势危急!】
【当时成都城内仍有三万精兵,囤积的粮食也还能支持一年,城中军民一心抗战,但架不住刘璋自己无心再战,开城投降……】
“刘璋对百姓还是很有仁德之心的。”
“将益州拖入战乱的仁德吗?”
“只有仁心,没有相匹配的能力。”
“刘璋守不住益州,就算没有投降刘备,也会被曹操得到。”
刘备:“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年年大赦天下,便能治理好当地吗?
诸葛亮:“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璋守着一个富饶安稳的蜀地,却不知好好治理,还将手下有志之士都推向了别人。
“庞统就死在这一战。”
“所谓的卧龙凤雏果然是个传言吧,刘备得了卧龙凤雏还是没有得到天下。”
“经过两千年的民间演义,与历史已经大相径庭。”
“庞统年少聪慧,博学多才,对时事颇有见解,善于点评人物,只是不为人所知,也因此蹉跎了不少时光。”
“根本不是因为长得不好看啊……”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庞统的长相。”
“而且庞统投靠刘备还是鲁肃亲自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