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她的统治维护了东汉的稳定,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满朝文武都想让她还政汉安帝,就连她的亲哥哥都这样劝她,但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邓绥的临朝称制是他们莫大的幸运!】
“呵!汉安帝……”
汉安帝刘祜:……
刘肇:“卿也要好好保重身体啊,为了大汉江山!”
邓绥:“……”
陛下还是先选一个靠谱的继承人吧。
历史上,邓绥当上皇后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督促刘肇生孩子

第122章 东汉末年
【邓绥的功绩也不曾后人忘记,当时的人称赞她为“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弘德洋溢,充塞宇宙。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天幕下平行时空各朝的君臣看着邓绥的事迹,不得不感慨,邓绥“皇后之冠”的名号名副其实!
刘邦暗叹一声:“朕都不知该不该禁止后宫干政了。”
吕雉倒不在意,“有能力之人,能突破所有限制,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不论你定下多少祖宗规矩,都管不住昏聩的后世之君大开方便之门。”
是的,邓绥是两汉最后的辉煌了……
【邓绥死后不久,她的亲族都被汉安帝清算,有曾被邓绥惩罚过的宫人诬告邓家阴谋造反,废刘祜,另立皇帝,这一诬告,正中刘祜下怀。邓悝等人都以谋反罪被处死、流放,邓骘被免官回到家乡后,被当地官吏逼迫绝食而死……】
邓绥冷笑一声:“当朝大将军被地方官吏逼迫绝食,何其可笑!”
刘肇看向兄长刘庆,刘庆深深的低下了自己的头颅。
可想而知,这个时空的刘祜再也没有登上帝位的机会了……
【天下人都知道邓家是被冤枉的,整个大汉都没有邓家这么安分守己的外戚了。】
【大司农朱宠袒露上身,背棺上殿,为邓家鸣冤,他说:“和熹皇后堪称大汉的文母,她的兄弟也都是忠君爱国的君子。”可惜,好不容得到权利的刘祜必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朱宠因此被罢官,但刘祜能用强权挟制一两个朝中大臣,却无法让天下人闭嘴——无数百姓为邓家鸣冤。他们似乎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混乱,无比怀念一心为民夙兴夜寐的邓太后。最后碍于舆论的压力,汉安帝这才将邓骘安葬,将流放的邓家子弟召回洛阳。】
“蔡伦也是这时候被逼自杀的。”
“还有张衡,也被刘祜贬谪。”
邓太后时期的朝臣都明白,这就是政治斗争,他们是邓太后的亲信,自然会被皇帝清算。既然有幸提前知晓将来的命运,倒不如换个皇帝,反正刘祜也没什么权利……
【邓绥死后,东汉的朝局一片混乱,昏君、外戚、权臣、宦官轮番上阵,东汉向着灭国的深渊一路滑行。】
【先是昏君——汉安帝刘祜,他是清河王刘庆之子,年幼好学,颇得刘肇的称赞。在汉殇帝刘隆驾崩后,被邓绥立为皇帝。】
“刘祜登基那一年正好是大汉天灾最严重的那一年。”
某些迷信箴讳之术的人,不由得展开了联想,那么多的天灾或许不是因为太后秉政,阴气太盛,而是国君昏聩,天象示警!
如果这样想能让他们好过一些,就这样想吧,反正天下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了。
【为培养刘祜,邓绥特意邀请名儒邓宏到宫廷中为刘祜讲学,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刘祜年少的时候虽然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品行却很不好,邓绥根本不敢将国家大事交给他,他的乳母王圣便趁机在刘祜面前上眼药,刘祜与邓绥逐渐离心。】
刘庆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圣!
“不过是一个雇佣的奴婢,如何就能让他如此信服!”
【元初元年(114年),闫姬入宫,深受宠爱,很快便被立为皇后,闫姬生性善妒,嫉恨李氏生下了皇长子刘保,闫姬便毒杀了李氏。】
【永宁元年(120年)年幼的刘保因宽厚诚实,勤奋好学,被邓绥立为太子。】
【121年,邓绥去世,刘祜开始亲政。他在位19年,亲政仅4年。】
刘祜手中的酒樽无意识的跌落在地,他想起邓太后已经去世三年了,他也过了三年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日子,手握大权的滋味让人着迷,他也早已迷失了自己,只是没想到朕的寿数居然如此短暂!
他身边的亲信宦官樊丰等人也都跌坐在地,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刘祜死了,他们也没有好日子了。
【延光二年(123年),北匈奴与车师联兵,侵犯河西四郡,朝臣都主张放弃西域,退守玉门关,只有敦煌太守张当与廷尉陈忠力排众议,坚持对西域的统治。最后,刘祜派班勇屯兵西域,班勇靠着河西四郡与西域各国的支持,打败匈奴,平定车师,使西域重新回到大汉的版图。】
刘肇点点头:“此事处理尚可,为何天幕说他是昏君?”
邓绥道:“纵容闫氏毒害后妃,不明是非轻信乳母!”从这些事上就能看出来他的无能。
【西域之事是刘祜人生中仅有的高光,除此之外,他昏聩无能,不能明察是非。乳母王圣专权跋扈,干预政事,无恶不作。她的女儿伯荣甚至能假借天子威仪,享受百官的叩首之礼——宫女、外戚、宦官一起乱政。】
“伯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
“就在班勇在西域与匈奴大战的时候,刘祜却在给他乳母修建宅邸,完全不顾已经入不敷出的国库,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花费巨亿。”
“负责营建的宦官趁机敛财,修建自己的园子,浪费无数钱财。”
刘庄再次抓住自己的大棒棒,想要打人出气!
太子刘炟迅速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因为天幕他已经被父皇的大棒棒打了一顿,不想再体验一次了。
刘庆怒道:“蠢货!一个乳母的女儿居然能受百官朝拜,他还有没有一点作为天子的威仪!”他因为废太子的身份,时常战战兢兢,不敢逾越分毫,没想到儿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刘庆已经打算好要如何处理王圣了,定会给她一个难忘的后半生……
【刘祜封祖母宋贵人的兄弟们为列侯,给了宋氏满门富贵,嫡母耿氏满门朱紫,皇后闫氏的兄弟俱位列九卿,一手开启了东汉的“外戚专权”时代。】
刘炟:“这孙子比朕还夸张……”他也想封母亲马皇后的亲人,但被马皇后拒绝了。
刘肇气急而笑:“好家伙,真是一碗水端平!”
邓绥:“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刘肇:“可是在他们胡作妄为之时,大汉朝廷早已江河日下。”
【皇后闫氏无子,太子刘保的母亲早已被闫氏毒杀,她担心刘保上位后会追究杀母之仇,在她的处心积虑谋划下,刘祜废黜了太子刘保。】
“如果没记错的话,刘祜只有这一个儿子。”
“身为独子都能被废,刘保这个太子真是太难了!”
一时间,天幕下各朝的太子都对刘保生出了淡淡的怜悯之心……
刘肇:“混蛋,朕若是有自己的儿子,绝对会好生教导立为太子。”哪有你上位的份!
邓绥则皱眉道:“废了刘保,还能立谁!”
【刘祜的倒行逆施,让朝中重臣满心忧虑,以太尉杨震为首的朝臣不断上书要求刘祜惩罚飞扬跋扈的宦官,但刘祜置之不理,宦官与官僚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宦官集团胜利了,杨震被迫自杀。】
刘庄:“忠臣无辜遭戮,还有谁会维护江山社稷。”
刘备:“大汉之衰,始于安帝!”
【一时间“天下纷然,怨声载道!”东汉由盛转衰!】
【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刘祜病死于游玩途中,年仅三十二岁。】
刘祜:“朕真的要死了……”
若是去了地下岂不是会见到太后,救命!不要啊!
太后一定会杀了朕的!
刘肇不得不叹了一口气,“刘祜亲政仅四年,便做了这么多荒唐事……”
袁宏:“安帝不明,宫人与王圣专权。”
虞诩:“任用樊丰,交乱嫡统,几亡社稷。”
【刘祜去世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他的独子刘保被废太子之位,储君空缺,刚刚升任为太后的闫氏为了独揽大权,希望立一个年幼好掌控的皇帝,闫氏便与她的兄弟拥立汉章帝的孙子北乡侯刘懿为帝。】
汉章帝刘炟:“……”
可以不必强调是朕的孙子,谢谢……
【闫太后临朝称制后,一心排除异己,翦除耿氏外戚势力,处死刘祜重用的宦官樊丰,流放了王圣等人,大力提拔闫家子弟,致使闫家外戚专权。】
樊丰、王圣等人惊惧不已,皇帝只剩下一年寿命,他们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了。既然皇后一心想要他们的命,他们便先要了皇后的命。
当年太子刘保被废,樊丰、王圣都是出了一份力的,如今正好用此事作为投名状,以闫皇后的命换取刘保对他们的宽恕。
【结果世事无常,闫太后一番谋划终究落了空。刘懿刚被立为皇帝,便生了重病,同年十月就死了。】
【为了断绝刘保上位的机会,闫氏还想立其他诸侯王之子为帝。刘保的乳母宋娥联合黄门孙程等人合谋杀死了阎太后的心腹江京等人,拥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刘庄无师自通吐槽技能:“又是宦官,又是乳母!”
马皇后补充道:“还有一个小皇帝,在位不到一年时间。”
刘庄:“刘保也只有十一岁,他能掌控大权吗?能压制扶其上位的宦官和乳母吗?”
太后邓绥:“希望这次朕没有看错人!”

第123章 东汉末年
【刘保登基后,诛杀了闫氏及其党羽,闫太后也被软禁。他为安帝时期的冤案平反昭雪,为被冤杀的邓氏、杨震等人恢复了名誉。】
【刘保将拥立他上位的乳母封为山阳君,食邑五千户,孙程等十九个宦官都被封为侯,但他从不纵容他们的不法行为。】
“我以为东汉末年的皇帝都是昏君呢,没想到还有一个明事理的。”
“是的,他刚登基的时候就因为十九侯殿前失礼,被革除官职,贬出京城。”
汉顺帝刘保想起了自己幼年所见,先帝宠爱的宦官樊丰等人害死了他的乳母,从那时起,他便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信。
只要拥有权力便会胡作非为。
【乳母宋娥构陷他人,被刘保收回了山阳君的封号,宦官与宋娥相互贿赂,被遣回封地。假传圣旨的宦官张逵被处死,中常侍诬告贤臣梁商,贤宦曹腾等人谋反,刘保完全不信。】
“这个曹腾是我知道的那个曹腾吗?”
曹腾:我在后世很有名气吗?
“是的,真是不可思议,这可是曹操的祖父啊!”
曹腾:我不是宦官吗?哪来的子嗣……
“时间也太快了,马上就要到汉朝末年了。”
“这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正统王朝追封为皇帝的宦官!”
这句话信息量太大了。
首先受到暴击的是汉末之人。
袁术:“曹阿瞒居然敢篡位!”
袁绍:“阿瞒仅一郡之地都能称帝,本将军雄踞三州,这天下舍我其谁!”
曹操眼看着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倒也不是很担心。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都无法齐心,又怎么会联合起来攻打自己呢!
但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他的谋臣武将很多都是因为拥护汉室才聚集在他的周围的,尤其是荀彧,这可是他手下的王佐之才!
“文若你听我解释,操从不曾有过僭越之心,操只想做大汉的征西大将军啊!”
东汉的皇帝也不淡定了。
刘秀疑惑道:“大汉之后不是晋朝吗?这个曹操难道是晋朝的开国之君?”
刘庄用怀疑的目光扫视周围:“朕的大汉居然亡在一个宦官之后的手中。”他将自己的大棒棒对准了殿中的宦官。
刘肇:朕感念宦官的拥立之功是不是做错了,但郑众真的是一个忠诚无畏,不朋不党的君子啊!
邓绥:“朕记得,宫中是有个宦官叫曹腾,他谨慎厚道,为人正直,朕还想将他留给太子呢。”
顺帝也想知道覆灭大汉的人是谁,但此时的曹腾还没有养子,他将来的养子也不一定与历史一样了……
也有一些皇帝看到了不详的信号。
始皇:“朕在位期间,哪个宦官敢假传圣旨!”只要朕活着,赵高也只是一个奴颜婢膝的小人。
汉武帝:“他的惩罚也太轻了,根本无法警告不法之人。”将人贬谪出去还能再回来,皇帝的威信荡然无存啊!
刘庄:“宦官为何能被封侯,为何能有养子?”
利用宦官的力量扳倒窦太后亲政的刘肇:“……”他是第一个给宦官封侯的皇帝。
邓绥:明帝不懂,宦官真的很好用!
【顺帝在位期间,面对的外敌只有鲜卑,但鲜卑年复一年的犯边,对朝廷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永建元年(126年),辽西鲜卑入侵代郡,代郡太守战死。127年,中郎将张国击败辽西鲜卑。同年,辽东鲜卑入侵玄菟郡,很快就被乌桓校尉耿晔打败。接下来的几年间,鲜卑多次进犯渔阳、朔方等边境,中原朝廷也多次派兵出击,直到鲜卑首领其至鞬去世,大汉边境才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安宁。】
邓绥:“其至鞬!他不是去年就被邓遵打败,率众归降大汉了吗!”
其实早在永建元年(121年),邓绥去世,邓遵被汉安帝刘祜逼迫至死后,其至鞬就反叛了,他多次攻打大汉边境,又打败了南匈奴,在北方称雄。
但刘祜根本没有重视,也没有派兵抵御……
【被安帝刘祜派到西域的班勇也屡建功勋,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国,龟兹、疏勒、莎车等国迎风而降,西域都护府再次矗立在帝国的边疆!】
【在文化上,刘保扩大太学,改革察举制。】
【东汉时期,贵族操纵察举制,他们相互举荐,缔结姻亲,垄断了寒门上升之路,也为朝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针对这些弊端,刘保为察举制打了个补丁——建立了考试制度。“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儒生考试经学,文吏考试奏章律令。】
“果然是考试。”
“原来在东汉就有考试了。”
“这真是自古以来最公平公正的法子了。”
【对于察举制来说,考试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所有人都能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竞争,将豪强世家相互举荐扼杀在摇篮里,汉朝的官吏择选制度为之一新,史称“阳嘉新制”!】
汉武帝拍案叫绝:“此法甚妙!”
想当年,秦朝只有军功爵制,士人想要了进入仕途,只能向高官显贵自荐,再通过他们推荐给皇帝。此法是春秋战国养士之风的延续,公卿士族门客成百上千,朝中官吏不是皇帝的亲信,而是公卿的拥趸。
到了西汉初年并没有设置官吏选拔之制,所有官吏都被功臣勋贵的子侄包揽。
到了武帝时期,他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贫民百姓即便再有才华也没有上升的渠道。
武帝看到了其中的弊病,感受到了以丞相为首的利益集团对皇帝的辖制。于是他绕开丞相与三公,开创了中外朝制度,用自己的亲信幕僚组建中朝,此后中朝负责决策,丞相只有执行权。
为了绕开已经固化的利益集团,他又开创了察举制,以地方举荐的形式,给了普通人一个进身之道。
但,武帝骄傲的想,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朕一样能够明察秋毫,辨别是非。
后世的皇帝们被官吏蒙蔽,地方豪强互相举荐,地主家的傻儿子都能当官,贫民家的孩子即便再有才华也没有出仕的机会。
汉顺帝刘保打上的这个补丁,正好完善了这个制度。
就连秦始皇都眼前一亮,“李斯,上次的考核制度要长久的执行下去。”
李斯:“遵命!”
他仅剩不多的良心为那些不愿参加考核,想要另辟蹊径的士人默哀一秒钟……
【总体来说,仅看执政能力刘保在东汉的皇帝中能排中上,他幼冲继位就能掌握大权,乾纲独断,树立自己的威望,这是很难得的。他有做皇帝的智慧与谋略,也有驾驭群臣的手段与心性,但他宠幸皇后与梁氏外戚,为大汉的覆灭挖下了一个大坑,这也是他不能回避的错误。】
“梁皇后的父亲梁商还是很不错的,知道自己因为外戚才当上大将军,十分谦虚谨慎,低调行事。他致力于为朝廷举荐各种人才,尽心尽责,在朝野内外名声很好。”
“每当遇到灾荒年景,梁商就将自家的稻谷送到城外接济灾民,而且还不表功,只说是朝廷的接济。他还严格约束自家人,不能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梁商重病濒死的时候,吩咐家人死后薄葬,不要浪费朝廷的银钱,也不要大肆祭拜,怎么节俭怎么来。”
刘彻:“这人看着就不错,有点仲卿的处事风范。”
刘秀:“难道又是一个邓家。”
刘庄:“若是邓家天幕便不会说外戚的隐患了。”
刘保:朕重用梁商是因为他真的很贤明,不揽权,不结党,一心为公。所以,到底是什么事拉低了朕的评分!
“但梁皇后的哥哥梁冀简直是大汉最坏的外戚。”
“或许也能竞争一下有史以来最坏的权臣……”
刘保心里咯噔了一下……
始皇不屑的想,还能比得过赵高!
刘彻则在想,比之王莽如何?
只能说秦皇汉武还没有见识到人类的物种多样性,想象力太匮乏了……
【梁商死后,刘保改立其子梁冀为大将军,这个大将军却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同。】
【史书记载梁冀为人“鸢肩豺目”,他喜欢直勾勾地看人,目光毫无神采,说话也含糊不清。他出身高门显贵,妹妹又是当朝皇后,人生直接到达了顶点,自小便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只会简单地抄抄写写。他好酒贪杯,喜欢射箭、六博、鞠球等玩乐之物,擅长打猎斗鸡。】
刘邦嗤笑道:“嚯,同道中人啊!”
刘邦能这样说,其他人可不敢,刘邦虽然喜欢这些玩乐之物,但也并不耽误他少年时行侠仗义,青年时投奔名士,中年结交豪杰,到了秦末,凭借风雨直上青云!
【梁冀虽然玩物丧志,无才无德,但因为家室显赫,他历任侍郎、侍中、中郎将、执金吾等职。】
刘彻哼道:“这时候怎么不说考个试了!”
武帝大概已经忘记了,他当年也因为宠爱卫子夫而大肆封赏其家人,卫青最初担任郎官的时候可没有任何功勋。
当然,将梁冀与卫青对比,这是在登月碰瓷了。

第124章 东汉末年3
【梁冀担任河南尹期间,贪赃枉法,残暴不仁,引起一片民怨沸腾。洛阳县令吕放将此事告知了梁商,梁商大概从未想到自家儿子能有如此混蛋,狠狠的责备了梁冀,梁冀因此怨恨吕放,直接将人秘密杀害了。】
“这人心理有问题吧,仅仅因为被父亲骂了,就杀了告状的人!”
“楼上的,这个梁冀本来就是个变态啊,为什么要用正常人的思维理解他的想法。”
“每一个熊孩子都有一个不称职的家长,梁冀如此胡作非为,他父亲仅仅是骂他几句,这惩罚是不是太轻了。”
“这件事还有后续呢,梁冀将杀人罪栽赃嫁祸给吕放的仇家,并且推荐吕放的弟弟担任洛阳令,捉拿吕放的仇人,结果仇人整个宗族和一百多个宾客都被杀了……”
吕放:“我就不该多管闲事!”
吕放仇家:我招谁惹谁了!
【梁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引起汉顺帝刘保的强烈不满。但当时梁皇后身受盛宠,梁家亲朋遍布朝堂,枝繁叶茂,根深蒂固,顺帝刘保已经无法轻易惩治梁冀了。】
始皇嘲讽道:“遴选官吏不以才干、品行,只因女人的裙带,有此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刘保改革了察举制,但他却在带头破坏这个制度,那么察举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刘邦也是大惊失色:“朕的大汉难道要再一次亡在外戚手中!”
吕雉脸色十分难看,她的兄长们能封侯是因为帮着刘邦统一天下,有开国之功,后面那些外戚何德何能!
都是你们败坏了大汉外戚的名声。
刘彻冷哼一声:“自己立的皇后,自己封的外戚,却完全不受皇帝控制,这个刘保真是自作自受。”
刘庄:“既然看到了梁家的恶行,你倒是把皇后废了啊,只要废了梁氏,梁家自然树倒猢狲散!”
刘保却强撑着争辩道:“梁冀虽不堪,但皇后还是好的,梁商也是一位贤臣,废立皇后定会引起朝堂动荡,朕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他对皇后梁氏有着谜一样的滤镜。
【于是,刘保派出八使监察各州郡官吏,要求他们表彰贤良中正之士,严惩不法行为,凡是贪污受贿的郡守以上的官吏,立刻快马上奏朝廷,由朝廷查办,县级官吏可就地法办!】
【八使下到地方,果然搜集到了无数梁冀与其党羽不法行为的罪证,刘保立即行动将他们一网打尽,依法严惩!】
梁商怒火攻心,只想将不孝子暴打一顿,但他生性柔弱,只能管得住自己的言行举止,根本管不了自家儿子。
另一个时空的梁冀对他父亲也是满腹怨气,皇帝封老爹为大将军,老爹宁愿装病也不接受,最后还是圣旨上门,才无法拒绝。
皇帝封他为襄邑侯,老爹也不让自己接受。
拜托,那可是侯爷!大汉哪个皇后的兄弟不是侯爷。
现在你都死了,还想管老子,有本事你就从土里爬出来!
梁商气血攻心:“噗!”
【刘保活着的时候对根深蒂固的梁家已经无能为力,他死后,新皇如何能管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与临朝称制的梁太后呢!】
刘保:只要朕活着就不会容忍他们横行不法,将来,朕临死之前定会将外戚料理妥当,给后继之君留下一个清明的朝堂!
毕竟,朕才二十多岁,完全来得及!
话说,朕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儿子啊……
【公元144年,刘保去世,死因不明,年仅三十岁,在位19年。他死后,他的儿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
“刘炳是谁,完全没有印象啊!”
“东汉有这个皇帝吗?”
刘保瞪大了眼睛:天幕是什么意思,朕还没来得及为将来会有一个儿子欣喜,天幕便告诉朕这个孩子可能保不住皇位!
除此之外,他对“死因不明”四个字也十分敏感——朕才活了三十岁!朕可能不是正常死亡!
刘保也不想想,从汉章帝开始,东汉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短命,他怎么有自信自己能长寿呢!
刘邦怒极而笑,“后世那些子孙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住着华美宫殿,就这样一个比一个死的早!想朕当年饥一顿饱一顿,带兵打仗九死一生,还活了六十多岁呢!”
刘彻:“朕居然是大汉最长寿的皇帝!”
刘秀:“难道洛阳皇宫风水有问题?朕是不是应该搬回长安……”
刘庄审视的看着太子刘炟:若不是皇宫有问题,就是你的子孙有问题!
刘炟也在自我怀疑……
【刘炳,出生于公元143年,144年四月,刘炳被立为皇太子,八月,刘保去世,刘炳即位为帝,梁皇后升职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汉冲帝刘炳即位时年仅2岁,尚在襁褓之中,梁氏外戚把持朝政,太后的哥哥梁冀飞扬跋扈,独揽大权,官吏腐败,民不聊生!】
【145年,刘炳去世,年仅三岁。】
刘秀只觉得心口一阵阵的疼,他终于明白东汉幼儿园是什么意思了……
然而,暴击尚未结束!
【冲帝死后,梁冀拥立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汉质帝刘缵,章帝刘炟的玄孙,渤海王之子,他被立为皇帝时,年仅八岁。】
章帝刘炟:天幕曾说景帝刘启是为国生子,朕看朕才是为国生子。
因为他的儿子刘肇没有活着的孩子,他的子嗣就是血缘最近的人了。
【刘缵年纪虽小,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的专横跋扈,违法乱纪,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便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以示义愤。梁冀见刘缵聪慧,担心将来无法掌控他,便直接毒死了汉质帝。】
刘秀为这个孩子可惜:“他还那么小,若是能够隐忍不发,将来或可诛杀梁冀,掌握朝政。”
刘庄:“此子从不曾接受过帝王教育,也没有人在旁教导,不是谁都能做到刘肇那样的成就的。”
【名臣李固怀疑皇帝之死另有原因,便暗中查探,被梁冀嫉恨在心。李固本是梁商的幕僚,后来又做了梁太后的亲信,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多次上书弹劾中常侍等宦官的不法行为,将作恶的宦官一律贬黜。这一行为得到百姓赞誉,却让梁冀与宦官集团深恶痛绝。】
【146年,东汉朝廷再次面临皇位更替。以李固为首的朝臣希望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为帝,因为他年岁已长,且颇有德行,举止有度,可以直接亲政理事。】
【但这样的诉求显然与梁冀的需求相反,梁冀想要拥立年幼的蠡吾侯刘志为帝。恰逢中常侍曹腾拜谒刘蒜,遭到冷待,得罪了宦官集团,宦官也站在梁冀一方,拥立刘志。】
【在梁太后与梁冀、宦官的一致拥立下,年仅15岁的刘志登上帝位,梁太后继续临朝称制,梁冀掌握国家大权。】
刘邦:“蠡吾在何地?”
萧何:“大约在河北博野附近。”
刘秀:“一个小小的侯爵之子,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能担得起大汉天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