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原来月球之所以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亮!”
“太幻灭了,以后还如何直视月宫啊。”
“望日蚀月月光灭,朔月掩日日光缺。”
天幕上,三颗星体继续旋转,再次运转到一条直线上。此时,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太阳出现一个缺角,慢慢的缺角越来越大,逐渐整个太阳都变成了黑色。
“天狗食日啦!”
“天狗食日了!”
“不要惊慌,天幕说这是自然现象。”
“是啊,你们快看,随着月亮继续移动,太阳被放出来了。”
动画演示的速度很快,日全食变成了日偏食,又变成了正常的太阳,人们的惊慌很快便过去了,反应过来的古人才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这就是日食!”
“原来根本不是天子失德啊。”有点遗憾是怎么回事……
张衡、沈括、郭守敬等古代的天文学家、科学家将这一幕牢牢的记在心里。
张衡:“原来如此,按照天幕演示,日月与我们脚下的地球都处于运动之中,他们隔段时间便会连成一线,形成日食、月食,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罢了。”
他要将历史上日食、月食的记录整理出来,寻找其中的规律,预言下一次天象变化。
而那些因为日食、月食而下了罪己诏,或是用丞相三公顶罪的帝王都有些颜面无光。
“天幕怎么不早点出现,若是朕早知道,也就不用下罪己诏了……”
【在邓绥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太史令的张衡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发明了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漏壶等。他发明的以水为动力的浑天仪,模拟天体运动,在旋转运作的时候与自然界的星辰运转完全一致,朝野为之轰动!】
在这一刻,宇宙星辰失去了其神秘的面纱。
始皇不由得站起了身:“天体星辰原本是最神秘的存在,从没有人能够模拟其运作。”
刘邦:“人力能够模拟星辰,是否也可以控制天象呢!”
刘彻:“所谓天人感应,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就是这样巧夺天工的科学发明,却被一些跳梁小丑批评为奇技淫巧之物,是旁门左道。】
永初年间的朝臣有些面红耳赤,他们自幼读圣贤书被举孝廉,哪里知道这些东西。
太后对张衡等人的看中,他们都是不以为然的,私下也多有嘲讽,只不过他们爱惜羽毛,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先秦的思想家们已经疯狂了。
阴阳家以天地五行为研究目标,儒家认为对不了解的事要敬而远之,道家认为宇宙无限,不可探查……
第一次见到能模拟天体运作的器物,他们激动莫名。很多人都决定去寻找墨家与公输家,请他们制作浑天仪,探究宇宙的奥秘。
始皇时期的墨家子弟们又有了新的目标,真是痛并快乐着。
【在邓绥超越时代的眼光下,她给了张衡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担任太史令期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测定风向的侯风仪。】
始皇:“难道还能预测地震!立刻召墨家入宫,朕要听他们的意见。”
刘肇也激动了,“颁朕旨意,宣召张衡入京,只要能够预测地震,他想要什么朕都能给。”
【在了解地震仪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么来的?】
天幕中出现了一个地球的全貌,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板块移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释放的能量所引发的震动,地球上不同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是形成地震的主要原因。】
【早在中生代之前,地球上所有大陆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影响下,大陆开始分裂漂移,逐渐到达现在的位置。】
天幕上大陆从一整块变成了四分五裂的七大洲四大洋。
【直到今天,这些板块交界的地方依旧在不断的移动碰撞,地质活动频繁,地震也较为集中的发生在这些地区。】
“地球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喜马拉雅地区原本是一片海洋,在亚欧板块与印澳板块不断挤压中,喜马拉雅山不断上升,变成了世界屋脊。”
“中国的地震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地区,甘肃、青海地区,太行山两侧,东南沿海……”
评论区真是干货满满,有了这些信息,他们便能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准备。
【据统计,地球每年会发生五百多万次地震,每天都会发生上万次。大约1201年7月,在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这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公元1556年1月23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的陕西华县发生了8.0级地震,无数灾民病死饿死,事后估计死亡人数多达83万人!】
嘉靖年间,陕西华县。
“老哥,今年是哪一年?”
“嘉靖三十四年!”
“那就是今年啊,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有地龙翻身!”
“死亡八十三万人,咱这地界还能有活人吗?”
无数人哭天抢地,“怎么办,老天爷你是要俺们的命啊。”
也有人很快恢复冷静,“不用担心,我们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到了那天大家都不要睡,待在屋外空地上。”
“是啊,只要不被房子压倒就没事。”
“到时候提前把粮食财物都拿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
“原来是道士皇帝啊,怪不得会死这么多人。”
朱元璋拧眉深思,什么叫“道士皇帝”?
朱标也紧张的起身,死了八十三万人,那得是多大的灾难啊!
“是的,这次地震波及11个省96个州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有震感,波及大半个明朝。”
“这次地震规模和烈度都是空前绝后的。”
“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好是午夜子时,很多人在睡梦中就失去了生命。”
“据记载,当时一个宗亲一家一百多口全部死亡,渭南县令全家死亡,这还是王公贵族,那些普通百姓的灾难根本没有记录下来。”
渭南县令:……
不能坐以待毙,本官身为本地父母官,当组织百姓,预防灾祸。
“仅仅上报的死亡数字就有83万,没有上报,没有记录的更是数不胜数。”
朱标双目赤红,质问道:“朝廷呢!皇帝呢!都没有人管吗!”
他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明朝之前的朝代都将这一年的地震记录在史书上,提醒后人。
“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嘉靖皇帝根本没有派人对灾民进行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只能用单薄的身躯抵抗严寒。”
“嘉靖迷信道术,追求修仙,宠幸奸佞,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地方官员唯恐祸及自己,根本不敢如实汇报,上下勾结,粉饰太平。”
“直到两个多月后,实在瞒不下去了,才上报朝廷,开始慢悠悠的赈灾。”
朱元璋:“还是杀的少了,让你们胆敢欺上瞒下,无视人命。”
朱棣:“嘉靖是哪个小畜生,朕怎么会有这样的子孙!”
“就因为嘉靖迷信修仙,再加上奸佞当道,国库的钱早就被挥霍一空了,根本拿不出钱赈灾。”
“灾后救治的不作为,最终导致了瘟疫的爆发,无数流民无家可归,愤而起义,嘉靖却将所有力量都用来镇压起义。”
“两个月时间,因为地震、严寒、瘟疫、饥荒,死了八十三万人,这都是嘉靖不可推卸的罪孽。”
“他怎么好意思修仙呢,如果真有神明,他应该下地狱!”
“那些无辜的冤魂死于天灾,更是死于明朝的腐朽统治!”
明朝的皇帝们掩面不敢再看天幕,总觉得后人在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朱元璋想起自己小的时候,那时元朝的统治者倒行逆施,他们这些草民都活不下去,只能造反混口饭吃。
没想到自己的后代也有这样的混账!
不知嘉靖朝的凤阳是不是也有一个朱重八,因为朝廷的压迫而活不下去……
嘉靖皇帝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只觉得全天下的恶意都冲着自己来了。他不在乎那些辱骂,但他在乎将来能不能成仙。
还是严嵩提醒道:“陛下,现在一切都来得及,命当地地方官组织百姓预防即可。”
嘉靖反应过来,立刻下达诏令。
有官员提议提前运送粮食到陕西,用来救灾,被严嵩严词拒绝,嘉靖也无视了这个建议。
笑话!国库的钱早已经被他们挥霍一空,哪里有钱用来救灾啊……
也不知这件事传出去后,天下百姓对大明皇帝该是何等的失望。
天灾不可控,但人祸却能让天下寒心!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形如酒樽,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一个口含铜珠的龙,每条龙的下方有一只蟾蜍与之对应。当地震发生时,对应方向的龙嘴就会吐出铜球,提醒人们。】
【据记载,一次西北方向的龙口中吐出了铜珠,但洛阳的百官都没有感觉到地震,便指责张衡哗众取宠,不足为信。直到几天后,陇西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到洛阳,大家才知道地动仪的神妙!】
【在国外,直到19世纪才能用仪器观测地震,而张衡的地动仪比西方早了1800年。如今地动仪已经失传,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想象那个巧夺天工的仪器。】
始皇时期,墨家子弟将地动仪的图画临摹下来,双目发光,他们也要做这个地动机。
张衡没想到自己做的地动仪居然失传了,这么简单的小东西,要不然就多做几个,留给后人……
邓绥想到两千年的朝代变迁,沧海桑田,实物确实容易被破坏,但若是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张卿可愿将地动仪的制作方式记录下来,公之于众,这样即便改朝换代,也不会造成遗失。”
张衡求之不得。
【我们当前的科技依旧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都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做好防御。】
“地震发生之前,可能会有一些预兆,比如水井变浑浊,水位上升,动物行为异常……”
“但这些也可能是其他事情引发的,并不准确。”
平行时空很多人回忆起来,“我记得去年地震的时候,家里养的鸡到处跑,怎么都赶不到栏里。”
“我也想起来了,上个月地震发生前,井水都变成红色了!”
“原来这是在告诉我们即将发生地震。”
“以后可要看的仔细一些了。”
邓绥当即发下诏令,命各地地方官注意这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正因为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张衡在两千年前便能做出地动仪更引人惊叹!】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为纪念张衡的功绩,国际天文学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张衡星”。】
张衡与蔡伦对视一眼,都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们虽同朝为官,却没有多少交集。没想到居然能在千百年后,在浩瀚的宇宙中相互辉映。
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除了科技方面的异军突起,邓绥还积极平反冤狱,减免刑罚,广施德政,广开言路,听取民意,赦免了因言获罪之人。】
“有一次京城大旱,邓绥到洛阳的官舍,审查是否有冤狱,有一个囚徒被严刑拷打屈打成招,邓绥了解后抓捕了洛阳令,释放了被冤枉的人。结果,还没等她走到皇宫,天就下起了雨。”
“有些巧合特别神奇……”
【为鼓励生产,邓绥奖励努力耕田和尊老爱幼之人爵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为鳏寡孤独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邓绥还重视文化教育,广开学校,让近臣、宫女、贵族子弟都能接受教育,开创男女同校的先例——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为女性接受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现在都在努力实现全民福利。”
“好开明啊,不论男女、贫富、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突然感觉邓绥才是穿越者吧。”
“是啊,穿越小说中女主能做到的也就这样了吧。”
这些政策也引发了平行时空的激烈争论。
李斯:“按着邓太后的政策,必会养出很多不劳而获之人。”
萧何:“邓太后也颁布了奖励耕作的政令,自会有人为了爵位而努力耕作的。”
李斯:“勤奋者不必爵位激励,懒惰者只想活下去。”
扶苏:“两位也不必争论这么多,大秦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开支。”
太平公主:“母亲,邓太后的学校制度似乎很不错,母亲可要培养一些女子为官?”
武则天:“此法好是好,只怕会引发满朝文武的反对。”
上官婉儿:“陛下何需在意他们的意见。”
武则天哈哈大笑:“婉儿不错,朕何需看人脸色行事。”
若能多一些女性在朝为官,上官婉儿等女官行事便能更加恣意。
司马光:“男女大防都不顾,邓太后行事太过随意。”
苏轼:“公可曾看到后世的评论,千百年后,孰是孰非自会分明。”
王安石:“史书工笔,自有公论!”
超脱出历史的长河,站在历史下游看待过去的事情,眼界瞬间开阔!
【邓绥博览群书,发现不少文字上的谬误,组织人手帮助许慎完善《说文解字》。】
“邓绥开创了察举制中的“有道”科,“有道”专指精通天文、地理、医术、算术的人才。”
“邓绥对科学的重视,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她掌权的时,纸圣蔡伦、科圣张衡、字圣许慎同时在朝为官,为其所用。”
许慎手中的毛笔滑落在地,他都没有注意到,直到身旁的同僚恭喜之声传来,许慎才回过神。
许慎强压下心中的喜悦,“天幕谬赞,《说文解字》多得诸位同僚相助,慎不过是整理归纳罢了。”
见许慎谦虚,一些脸皮比较厚的同僚便试探道:“不知我等小人有没有机会在《说文解字》上加上一笔?”
许慎不好拒绝,便道:“此事已经上达天听,一切都要看陛下的意见。”
对于“圣人”的称呼,古人是很慎重的,他们承认的圣人只有孔夫子,就连孟子也只是亚圣。没想到蔡伦等人居然会因为那些“旁门左道”成为圣人!
很多平行时空的君王开始重视科技发展,重视发明创造,寄希望于自己朝代也能出一个圣人。
【邓绥相信人定胜天,反对巫蛊迷信,废除了不少淫祀活动。】
邓太后:“神鬼之说无稽之谈,便是当真有神鬼,也与人间无干,既然他们不会庇佑天下人,自然也不值得我等祭祀。”
【东汉时期,世家大族崛起,中常侍等掌控朝廷诏令的官员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从邓绥开始,中常侍成为宦官的专有官职,她用宦官来分公卿大族的权利,蔡伦便因此成为邓绥的心腹。】
刘秀:没想到朕借助豪强的力量统一天下,却留下了那么多的隐患。
刘庄:这个孙媳妇难道没有想过宦官专权的弊端吗?
刘肇:“武帝时的苏文,元帝时的石显……这些宦官专权的例子近在眼前,卿为何还要给宦官这么大的权利。”
邓绥:……这是十年后的我做的,现在我怎么知道。
“大概是自信能够掌控局面吧。”
刘肇理解的点点头,“当年宣帝也认为他能够掌控局面,为制衡朝臣用宦官掌握中枢,可是到了元帝时,宦官权利膨胀,不受控制,元帝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控大局。”
邓绥:朝臣大多数反对她临朝称制,不用宦官还能用谁!
刘肇则想,若是这一次朕依旧英年早逝,便留下一道圣旨,命皇后主政,文武辅佐!
名正则言顺!
第118章 女君天下
【邓绥对自家外戚约束极其严格,她专门给监督洛阳和南阳的司隶校尉下令,邓家子弟众多,难免会有人违法犯罪,对于这些人,必须严惩,绝不宽恕!】
【邓绥认为,想要约束好贵族子弟的言行举止,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教育,在她的严格管制下,邓家子弟都比较守法。比如,她的哥哥邓鸷的儿子收受贿赂,被揭发后,邓鸷剃光了妻儿的头发,向天下谢罪……】
“割发代首!”
“收受贿赂罪不至死吧。”
“在古代割掉头发某种意义上可以顶替死刑。”
“我知道,曹操也曾割发代首。”
曹操:“孤何时割发代首了。”
郭嘉幽幽提醒道:“宛城……”
曹操:……
死去的记忆突然鲜活,他想起了死在宛城的自家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还有大将典韦,以及他的绝影……
大汉的皇帝都很感慨,邓家这样的外戚自己怎么就没遇到呢。看看自家外戚,花天酒地,贪赃枉法,简直无法无天!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还管不了……
邓家有这样的美名都是邓绥管理有方,他们少的是遵纪守法的外戚吗,不,是贤德明理的宠妃!
【在这样辉煌的文治之下,邓绥的武功也冠绝当代!】
【班超离开西域后,刘肇派任尚接任西域都护,班超离任前特意告诫任尚如何与西域相处,如何抓大放小,宽恕小过,纵览大局,调和西域与大汉的关系。但任尚固执己见,行事严苛,西域各国不满其苛政,纷纷叛汉。】
“任尚在窦宪麾下时,多次大败匈奴,战功赫赫。”
“可惜后来,任尚作为邓遵的副官征讨羌人,却无功而返,反而被羌人斩杀八千人。后来又因为与邓遵争功,虚报斩杀羌人数量、收受贿赂,被没收财产,斩首示众。”
刘肇皱眉道:“这个任尚!”
邓绥:“陛下,如今还来得及修正,定远侯尚未离开西域,不如换个人接替他。”
刘肇:“好,朕要先看看,定远侯之后还有没有人能够安定西域。”
【延平元年(106年),西域各国联合起来,攻击任尚,任尚上书求救,邓绥派梁慬为西域副校尉,段禧为西域都护,并召回任尚。梁慬一到西域便在龟兹国与西域联合军大战一场,大破西域各国,经过数月大战,梁慬打败了西域兵,斩首数万,生擒千人,平定了这场叛乱。】
【段禧与梁慬虽守住了龟兹,但回到中原的道路却被斩断,与东汉的联系也被中断,朝廷的政令已经无法顺畅的传达到西域各国。朝中公卿认为西域路途遥远,屯兵花费巨大,且没有多少价值,花费远比收益高,提议撤回西域都护,放弃西域……】
“不理解这些自愿放弃自家领土的人是什么心态。”
“古人只认为中原是自家领土吧。”
“当时对西域的开发探索还在最初级的阶段,要知道西域可是好地方,现在新疆的面积占我们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华夏走向世界的窗口,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新疆有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是天然水库,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就有138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有九种矿产储量占全国首位,黄金宝石更是世界闻名。”
天幕下的古人不明白水和森林有什么可珍贵的,但他们知道金矿、铜矿、铁矿的价值,一时间不少平行时空的朝堂都沸腾了。
始皇:“蒙恬,早日平定匈奴,朕真要将西域收入大秦治下!”
扶苏:“父皇,西域距离中原路途太过遥远,开采出来的矿产运费极高。”而中原的人力已到达极限!
蒙恬:“长公子,西域五十多个小国,数十万人口,这些人当然要利用起来,可以让他们来修路。”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汉武帝:“张骞,你在西域可曾见到金银铁矿?”
张骞拱手道:“回禀陛下,臣来去匆忙,也没有时间到处探索,不曾见到矿产,但西域各国贵族穿金戴银,屋舍金碧辉煌,在中原极其昂贵的宝石,被他们随意扔在地上……想来,资源定是极其丰富的。”
汉武帝眼前一亮,铁可以用来打造兵器,铜可以铸造钱币,至于那些金银珠宝,可以用来诓骗诸侯豪强啊……
他们定会上赶着购买的。
“朕听闻西域诸国战乱频发,且被匈奴人残害奴役,我中原大国当有大国气量,为他们带去和平与希望!”
群臣:……
陛下,你心里的小算盘远在天山都能听到了。
霍去病当即请命:“陛下,臣愿做先锋,为陛下开疆拓土,统一西域!”
桑弘羊想起老鼠都不光顾的国库,小心肝颤了颤:“陛下,在彻底打败匈奴之前,不适合两面开战。”
张骞:“禀陛下,西域小国分布在一个个绿洲上,以放牧为生,他们耕作技术极其落后,十分缺乏粮食,可派遣商队前去经商,用中原的粮食换取西域的矿产。陛下只需在酒泉、敦煌等地设置关口,规范商人行事即可。”
群臣看着说话的张骞,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也这么奸诈,若是只看画中的意思,还以为是主父偃那个老狐狸的主意呢。
你是要规范商人行事吗?
你分明是要收过路费!
武帝稍一思量便明白这是个阳谋。
商人逐利,只要他们知道西域有用不完的金银珠宝,他们定会前去经商,而缴纳商税本就是应有之义。
只不过这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罢了。
若是在西域遇到危险,朕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兵力协助。
太划算了!
刘肇扫视了一圈阶下的众臣,冷声道:“西域一贯以来都是大汉的固有领土,怎能任由他们被匈奴欺压呢,依朕看,这个梁慬就很好,有勇有谋,堪当大任!”
既然知道了班超即将离开西域,自然不能出现管理真空,先派梁慬前往西域,跟着班超学习如何治理西域,将来也好接替其职位。
【西域都护府刚被撤回,北匈奴便趁虚而入,联合西域,侵犯大汉边境。敦煌太守曹宗想要主动出兵攻打匈奴,再进取西域。但班超之子班勇则认为,现在打匈奴不合时宜,会“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一旦无法取得完胜,就会让国内外都看到大汉朝廷的疲弱,引发更严重的后果。邓绥接纳了他的意见,没有立刻出击匈奴,仅仅恢复了对西域的羁縻统治。】
刘肇又找到了一个可用之人:“虎父无犬子,定远侯有如此后人,可安心矣!”
【东汉时期,羌族已有数百万人,时而投降汉朝,时而反叛,是东汉的心腹大患。永初元年,邓绥派邓骘、任尚率兵五万,驻守甘肃。结果羌族趁着邓骘先到而大军未到的时机,偷袭邓骘,杀数千人。任尚被斩杀八千人,大败而归。】
【邓绥立刻命刚从西域班师回朝的梁慬支援,梁慬斩杀数万羌族人,一路乘胜追击,只有十之一二的羌人逃脱,羌族投降,河西四郡恢复安宁。】
【永初二年(108年),羌族人滇零自称天子,建立先零王朝,他率兵劫掠三辅,杀害益州太守,斩断了陇中前往中原的道路。致使当地粮价高涨,流亡百姓不计其数,而大汉朝廷却无力打通道路。】
赵充国:“嘿,好眼熟的名字,这不是被我赶到西边的羌人吗?”
羌族部落太多,根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马援:“这不是被我打败的先零羌吗,居然还敢自称天子,这次定要将你们斩草除根!”
【永初六年,滇零病逝,其子即位,年仅九岁,由丞相狼莫主政。】
【元初三年(116年),邓绥命邓遵为度辽将军,率兵攻打先零王,斩首八百,任尚刺杀先零王,又大败先零丞相狼莫,斩首五千,俘获牲畜十多万,丞相狼莫仓皇逃窜,先零王朝灭亡。随后,邓遵派人刺杀了狼莫,自此以后,诸羌瓦解,伴随大汉王朝而生的羌乱彻底平定!】
【元初二年(115年),邓绥听说怀县县令虞诩有将帅之才,任命其为武都太守,派他前往武都郡平乱,虞诩带着不到三千的兵力前往武都,他灵活运用兵法,命每个士兵携带两个灶台,让羌人以为他们的援军正源源不断的赶来。】
【随后他又命士兵从东门出城,从北门进城,改换服装,往返多次,羌人根本不知道城里有多少汉军。于是羌人畏惧,不敢前进。虞诩以三千汉军大败数万羌人!】
孙武赞叹道:“昔日武的减灶计是示敌以弱,虞诩的增灶计则是示敌以强!虚虚实实,以假乱真!”
不少名将都眼前一亮,仅从这一件事便能看出虞诩的兵法谋略,他们见猎心喜,无不想与其切磋一番。
第119章 女君天下
【其实早在永初四年(110年),虞诩就向世人彰显了自己的眼界和谋略。当时羌族叛乱,先零王朝建立,不断侵略大汉边境,并州、凉州形势危急,大将军邓骘认为分兵防守两州,会顾此失彼,不如放弃凉州,集中力量防守并州,才能保住并州不失。】
【虞诩则不认同,先不说每一寸土地都是先辈花费极大的代价才获得的,只说凉州一旦失去,京城周边的三辅之地就算边疆了,那里可是有两汉历代帝王的陵墓,谁敢直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