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他要改进自己的浑天仪,让黄道仪提前出世。
【在刘肇的治理下,大汉政通人和,天下宴然。当时人称:“黎元宁康,万国协和”,“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刘肇治下的东汉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永元之隆”!】
刘肇谦逊道:“天幕谬赞了,朕做的还不够好。”
满朝文武却齐声颂赞道:“天佑大汉,天佑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刘庄满脸笑意对皇后道:“这个孩子真不错,朕若能多活几年,便直接将皇位传给这个孩子,那该多好……”儿子虽然不堪造就,但朕还有个好圣孙啊。
很快他就会知道,这是大汉最后的辉煌了,剩下的皇帝还不如刘炟呢。
马皇后:“陛下只要保重身体,定能得偿所愿,臣妾也想见见那个孙儿呢。”
已经成为太后的邓绥也想起了过去的时光:“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
班昭:“陛下继承先帝基业,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先帝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公元106年,刘肇病逝,终年二十七岁,在位十七年。】
此言一出,在东汉的平行时空引发了海啸。
无数平民愤愤不平:“老天不开眼。”
“这样好的皇帝为什么不能活久一点。”
“好不容易等到一位能为我等着想的皇帝,却天不假年。”
刘庄掐指一算:“父皇终年六十一岁,朕四十有八,炟儿三十三,肇儿却只有二十七岁的寿数。难道是我大汉皇室得罪了哪路神明,为何不能有一位长寿的皇帝!”
他突然想起天幕开播时提到的“东汉幼儿园”,悚然而惊!
不会是朕想的那样吧……
清河王刘庆:“陛下,立刻召太医为您诊治一番吧。”刘肇已经二十多岁了,按着天幕的说法,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
刘肇却淡定道:“寿数虽由天定,却也不全在天。若是前朝的冠军侯没有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也不会英年早逝。如今有天幕的提醒,朕定会多加注意的。”
他只担心自己死后,天下该怎么办!
他的几个孩子接连夭折,还没有能立为太子的皇子,难道要过继宗室子弟?
刘庆坚持道:“陛下身系万民,万不可轻忽己身。”
满朝文武也一起附和。
刘肇无奈道:“诸卿不必担忧,朕会下诏宣全国医者前来洛阳,集思广益,定能改变历史!”
【刘肇曾有过十多个孩子,却都不幸夭折,只能将最小的两个孩子送到民间养育。刘肇死后,因为长子刘胜身患顽疾,只能由次子刘隆继位,刘隆出生只有一百天,还是个奶娃娃,因此皇后邓绥临朝称制。】
【这是东汉第二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却与前朝的窦太后完全不同。】
“刘隆,史上在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刘庄:不好的预感成真了!
一百天的皇帝,这不是笑话吗!
刘肇:朕的皇子接连夭折,难道是因为朕为政失德吗?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但肯定与失德没有关系。
刘肇放下这些烦恼,听天幕提起邓绥,他突然想起邓绥为人低调谦恭,不会被皇后欺辱吧。
忙下令宣召邓绥前来,同观天幕,两人还能随时探讨一二。
后宫中邓绥来到皇后的长乐宫请罪,被宫人拦在宫门外,说皇后在小憩让她下跪等着,邓绥也不反驳,直接跪在长乐宫外,等着皇后消气。
没想到先等来了皇帝的旨意,邓绥只能跟着宫人前往未央宫。
【和熹皇后邓绥,刘肇第二任皇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家誉为“皇后之冠”!】
天幕下的古人对临朝称制的皇后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
若是做的不好,必是一片骂声:牝鸡司晨、专横跋扈、擅权揽政……
即便做的很好,也会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只因她们的女子身份,就将其一切功绩统统抹杀!
胡寅(宋朝):“妇人有好势位者,汉和熹是也。”
李廷机(明末):“邓太后摄政,朝野颇安宁。”
【刘肇的第一任皇后是阴皇后,她是阴丽华兄长的曾孙女,自幼聪明颖慧,擅长书法,精通史书,因此很得刘肇的喜爱,永元八年被立为皇后。】
【就在同一年,邓绥进入后宫,邓绥是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是阴皇后母亲的表妹,阴皇后要叫她一声表姨。】
【邓绥自幼喜好史书,跟着哥哥们学习《论语》、《诗经》,母亲希望她学习女工,为将来嫁人做准备。邓绥也不反抗,白天学习女工,晚上挑灯夜读,学习经典,被时人称为“诸生”,就是能入国子监的学生。】
邓绥穿过高高的宫墙,来到了前殿。
【入宫后的邓绥小心谨慎,紧守规矩,侍奉皇后。她跟着班昭学习典籍、算术、天文,如同老鼠进入米缸,疯狂的汲取知识。每次刘肇提出的问题,她总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刘肇眼前一亮,对她越发宠爱。】
【与之相对的便是阴皇后,阴皇后为人奢靡,喜好金银珠宝,各郡国的进贡都被她用价值分出高低。阴皇后虽然聪慧,却只是小聪明,她却从未学习过治国理政之道,对刘肇的提问答非所问,让刘肇大失所望。】
“邓绥俭朴节约,阴皇后奢靡无度。”
“刘肇提出的问题,邓绥总是等阴皇后回答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邓绥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对皇后之位唯才是举的皇帝。”
刘肇哭笑不得,不过天幕说的也没错,正因为看到了阴皇后的奢靡无度,对政治的一无所知,他才下定决心废后。
刘肇:“卿博学多才,若是男儿,定是国之栋梁。”
邓绥:“陛下谬赞了,臣妾喜欢这些男儿之学,陛下不觉得出格便好。”
刘肇:“学识不分男女,将来若是朕早逝,朕希望有一位有理政之才,能掌控朝政的皇后辅政。”
刘肇对窦太后的因私废公、肆意妄为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大汉再出一个窦太后。
既然太后临朝称制不可避免,那么便选一位能够明白事理的皇后吧。
满朝文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发出异议,废立皇后虽是国家大事,但皇后又没有子嗣,废立与否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

第114章 女君天下
阴皇后将长乐宫中能砸的东西都砸光了,愤怒过后则是深深的无力:陛下不是说最喜爱我的字吗,我还能写的更好!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挽回你的心……
阴皇后不明白,大汉的皇后,从来都不只是皇帝的妻子,而是天下的主母。
刘氏皇帝都是极其理智的,大汉历代皇后,有几个是皇帝因私心而立的。
刘邦宠爱戚姬,却还是将皇后之位给了吕雉。
武帝宠爱的妃子层出不穷,卫子夫的皇后之位也无人能够动摇。
刘询为了稳住霍光,不得不能立他的女儿为皇后。
刘奭不喜欢王政君,却因为她生下了长子,而立为皇后。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阴氏于国无用,所以被刘肇舍弃了。
【这般惨烈的对比下,阴皇后渐渐失宠。阴皇后自然不肯认命,她处处针对邓绥,邓绥步步退让。】
【一次刘肇重病,生命垂危,阴皇后大概是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得意的对手下道:“将来等我掌权,必要杀光邓家人,一个不留!”】
刘启:皇帝还没死呢,就暴露了自己的恶毒,跟栗姬一样愚蠢!
【邓绥知道后,担心家人因为自己而遭难,她哭着说:“我用心侍奉皇后,却得不到她的庇护,如今陛下病重,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陛下祈福,一来报答陛下的恩宠,解除邓家的危机,还能避免日后阴皇后将我做成人彘。”】
吕雉:……
【说完邓绥就要服毒自尽,还是她的宫女灵机一动,说皇帝已经痊愈了,要找邓绥,她才放下了自杀的心。】
【巧合的是,第二天和帝便真的痊愈了。】
【阴皇后见正常的办法无法扳倒邓绥,便与母亲密谋用巫蛊之术谋害邓绥,这件事被刘肇发现,一番审理下,阴皇后认罪伏法。她的父亲阴钢自杀身亡,其余家人都被流放到千里之外。】
刘彻对这个字眼有些敏感:又是巫蛊!
刘肇:“前朝的巫蛊之祸还不够严重吗,她怎么敢行此恶事!”
邓绥理智道:“巫蛊之术本就是无稽之谈,无法对人造成任何伤害的。”
刘肇:“但她想害你的心是无法否认的,而且,此事越发暴露了她的愚蠢。”
长乐宫,阴皇后瘫软在地,双目无神,完了!一切都完了!
阴钢见事情再也无法挽回,立即跪下请罪:“陛下,老臣有罪,请陛下允许老臣告老还乡。臣女肆意妄为,不堪为后,请陛下废后!”
刘肇淡淡一笑道,“此事尚未发生,阴卿不必请罪,至于其他事情,天幕之后再行商议。”
刘肇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天幕之后再议废后之事,但废后不是因为巫蛊,阴钢也不必担心牵连自家。
【永元十四年,刘肇废阴皇后,立邓绥为皇后。第二年阴氏便忧郁而死,七年后,已经成为太后的邓绥下诏赦免阴氏之人,让他们回到原籍,还给了他们五百多万银钱。】
阴皇后怔怔的看着天幕,没想到自己那般对邓绥,她还能赦免自己家人。
这一刻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不甘:“我不如她……”
太后邓绥自信的想:朕拥有整个天下,何必将小小阴家放在心上!
【成为皇后的邓绥依旧行事低调,小心谨慎,她废除了阴皇后时期进贡珍宝的诏令,命令所有贡品只要纸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邓绥的支持下,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著名的“蔡侯纸”!】
“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在蔡伦之前已经有人发明了纸张,但当时的纸张特别昂贵,蔡伦创造性的用破布、渔网、树皮等植物纤维,做成了廉价的纸张。”
“等到东汉末年,纸张普及天下,改变了文化的面貌,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便利廉价的纸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纸圣蔡伦!”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位名人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月球上有一个陨石撞击坑就被命名为蔡伦撞击坑。”
站在邓太后身边的蔡伦眼眶发红,呼吸急促,他前半辈子拼尽全力往上爬,跟着窦太后做了不少错事,后来站队成功,成为陛下的心腹。
皇后娘娘喜欢笔墨,他便多番试验,希望能得到皇后的青睐,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居然会因为发明纸张被后世纪念!
天幕下的古人看的眼都红了,他们汲汲营营一辈子不就是求个生前身后名吗!
一个宦官,一个“仅仅”是发明了造纸术的宦官居然能被后人称为“圣人”!
始皇时期的墨家子弟疯狂了,他们一定要上奏陛下,在史书上记上一笔:“大秦始皇XX年,墨家子弟发明了纸张……”
武帝时期的尚方令也激动了,他做出来的纸张原料是竹子,虽然洁白柔软,但价格高昂,被陛下拿来忽悠那些诸侯王。
评论区的意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只要将原材料换成那些廉价之物,便能降低纸张价格,普及到全天下。
到时候,他也能青史留名吧……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纸问世之前,古人能使用的书写工具只有龟甲、竹简、丝帛等物,竹简太过笨重,丝帛又太过昂贵,书写工具的限制决定了当时的文化都集中在极少的一部分拥有财富的人手中,这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早在西汉时已经有了古老的纸张,但当时的纸张极其粗糙,不过是一些麻絮压实在一起,看起来像是纸张而已。】
【直到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布、旧渔网等廉价易得的植物纤维作为造纸原料,将植物纤维打碎重组,变成真正的纸张。这种纸张原料廉价,价格便宜,易于生产,也容易推广,在刘肇与邓绥的大力推广下,很快便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
天幕上出现了造纸的流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先将原料放在水塘中浸泡,碾碎,用火煮烂,变成纸浆。待纸浆冷却用竹帘将其捞起来,过滤水分,把水挤压出来,烘干后便成为纸张。
蔡伦之前的所有朝代都在疯狂记录,不只是朝廷,有了这样清晰的工艺流程,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出纸张,可想而知,日后平行时空的纸张价格定会跌破底线。
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为了改善纸的性能,早在晋朝,古人便发现可以将植物淀粉和矿石粉末刷在纸面上增加纸的韧性,让纸张更加光滑、洁白、不透水,吸墨性也能更好。此后,造纸术逐渐改进,发展出了具有各种专业用途、各种价格的纸张,但造纸的流程却没有超脱出蔡伦的发明。】
“正是因为纸张完全取代了竹简,成为主流,晋朝才会出现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
“一张纸打破了高门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文化开始向基层传播。有了更多读书识字的人,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此言一出,秦皇汉武心中一动,这才是纸张真正的伟大之处,原本需要一车竹简才能记载的文章,现在只需要薄薄的一本书。
有了如此利器必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服务!
【纸张在公元2世纪,也就是在东汉末年便传到了越南、朝鲜半岛等地。3世纪前后,纸张传到日本,610年,日本建立了第一座造纸厂。】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大唐与大食交战,战争过程中,部分唐朝士兵被大食俘虏,其中就有造纸工人。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此后,随着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脚步,纸张逐渐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公元900年,埃及建立了非洲第一个造纸厂……】
李世民与贞观朝的文臣武将本来在很放松的看汉朝的历史,有些事情史书上不曾记载,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精通汉史,他们正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听到天幕重点提及蔡伦与他的造纸术,这让他们有些不解,纸张在大唐已经是日常必需品,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一张小小的纸张能有多大的作用。
不过,后人的关注重点总是与众不同的,李世民靠着这点信息不断的修正自己对后世的理解。
直到现在天幕提起大唐,他们都有些疑惑。
房玄龄:“这个大食在何地?”
杜如晦:“不曾听闻。”
程知节:“不过一个偏远小国如何能打败我大唐军队!”
长孙无忌:“天宝又是哪位皇帝的年份?”
魏征:“按着天幕的纪年法,如今是630年,天宝在一百二十年后……”
他们突然想起来,曾经研究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安史之乱可能就发生在一百二十年后!
李世民面色深沉:不肖子孙,不要让朕知道你是谁!
李隆基:天宝十年?
十年之后的事,与现在何干!
接着奏乐,接着舞!

第115章 女君天下
【造纸术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书写,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全世界的科学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
“当时欧洲人用的还是牛皮纸,直到造纸术传播过去。”
“因为有了纸,文化开始向下传播,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蔡伦功莫大焉!”
“可惜,蔡伦早年争权夺利做了不少错事,历朝历代对他褒贬不一。”
“当年窦太后陷害宋贵人的时候,蔡伦就是其中帮凶。邓绥死后,汉安帝清算祖母宋贵人被害之事,蔡伦只能服毒自尽。”
蔡伦忽然脊背发寒,他早年确实做过不少错事,这些年春风得意,很多事都已经忘记了。却没想到小皇帝会为了几十年前的事找自己的麻烦……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
邓绥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小皇帝想要亲政,联合部分朝臣不断上谏,却被自己压制,想来定会恼恨自己的揽权。蔡伦是她的心腹,被小皇帝清算也不只是因为宋贵人之事吧。
和帝朝,刘肇惊喜的看着蔡伦,没想到他居然能有如此成就,当即下达命令,“蔡伦继续负责造纸,少府提供全部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蔡伦忙叩头谢恩。
【在刘肇的支持下,邓绥开始参与朝政。刘肇驾崩后,因其长子刘胜体弱多病,邓绥便立下养于民间的次子刘隆为帝,邓绥则临朝称制,自称为“朕”,群臣皆尊称“陛下”。这一年,邓绥年仅二十五岁……】
邓绥忙跪下请罪,她如今还不是皇后,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做这般出格之事。
刘肇却没有责怪她,他亲手扶起邓绥道:“朕英年早逝,留下这诺大的天下,全压在你一人肩上,辛苦你了。”
已成为太后的邓绥仿佛听到了这句跨越时空的话,她双目泛红,眼前有些模糊。
平行时空的女子为邓绥的决断而惊叹,她们二十五岁时在做什么呢——
吕雉不免想到自己的二十五岁,那时的她还是泗水郡一个普通的妇人,每日操持家务,养育子女,等着刘邦回家……
武则天也想到了自己的二十五岁,那一年太宗皇帝驾崩,她与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子被遣往感业寺,在那里她第一次意识到了权利的重要性……
“我二十五岁还在找工作中……”
“我还在家中当爸妈的宝宝。”
“上学中,勿扰。”
“不论如何,为邓绥姐姐赞一个!”
“女君陛下!”
“陛下万年!”
天幕下的古人还在好奇这个皇后有何功绩,如何敢临朝称制,又为何会被称为“皇后之冠”,便见到评论区开始刷屏。
好好好!知道你们这些后人很喜欢和熹皇后了,不用刷屏了!
【八个月后,汉殇帝刘隆驾崩,有人提议拥立刘胜为帝,但邓绥担心刘胜心怀怨恨,坚持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七年后,刘胜也去世了……”
刘肇:“……”
老天你告诉朕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朕的孩子就是养不活,难道朕命中无子!
刘庆哆嗦了一下,本王都这么低调了,老天为什么还要玩我!
身为废太子,他本就处境尴尬,没想到儿子又成了皇帝……
【延平元年,四颗陨石坠地,18个郡国发生地震,41个郡县发生大规模水灾,还有28个郡国受到狂风和冰雹袭击,山洪爆发,淹没无数良田百姓……】
“地狱开局,姐姐也太难了。”
刘肇皱紧眉头,如今天灾已经够多了,整个朝廷都疲于应付,与延平元年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不知邓绥一人面对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
邓绥紧张的捏紧了自己的衣袖,她胸怀韬略,有无数的计谋手段,对后宫中那些勾心斗角,她根本不屑于理会,但面对如此天灾,她真的能处理好吗?
【以刘向为首的部分朝臣以天灾为借口,讨伐邓绥,说这些天灾都是因为太后专政,阴气过盛引起的。一些朝臣劝谏邓绥还政于皇帝,都被邓绥处罚。】
刘肇掐指一算:呵呵,侄儿只有十二岁,你们不想让皇后临朝称制,难道是想自己独掌大权吗!
刘向忙跪地请罪,他想说自己没有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的天下,但谁会相信……
【同年十一月,大司空周章趁机发动政变,预谋诛杀邓鸷兄弟、郑众、蔡伦等人,废黜邓绥和汉安帝,改立刘胜为帝。但他的密谋被曝光,周章被革职自杀。】
周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刘肇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
身为臣子却密谋造反,即便是还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在朝为官了。
【我们都知道,陨石、水旱灾害都是自然形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地面的水分经过太阳照射,不断蒸发,上升到天空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凝聚在一起就是云,水滴越来越重,突破空气的限制就会降落,形成降水,降水经过河流流向海洋,这就是地球上的水循环。】
邓绥:“原来如此!自然的伟力非人力可抗!”
邓绥麾下的有不少专注于科学的大家,他们忙将天幕所言记录下来。
【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就形成了风,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会上升。夏季太阳直射,陆地升温较快,海洋升温慢。当陆地上的热空气上升,地表形成低气压,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中国地图,较以往的地图多了一个风向洋流的标志。
【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但受到太平洋暖流与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从太平洋吹向内陆,为南方带来暴雨。冬季盛行西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为北方带来寒风肆虐,导致中原大地水旱灾害交替爆发。】
天幕上太平洋暖流一路来到东南沿海,沿着海岸线向北移动,为沿岸地区带来狂风暴雨。
西伯利亚寒流越过长城,横扫中原大地,最远的可以到达南部沿海。
很多古人都明白了。
“原来大雨是从海上来的。”
“原来不是老天发怒了。”
“大海里面那么多的水,怪不得每年夏天都会下暴雨。”
“还有大风,冬天的大风是从长城外面的草原来的。”
“我去过草原,那里无遮无拦的,难怪有这么大的风。”
【事实上,邓绥在位期间是汉朝四百年自然灾害最频发的时期,若是将这样一片混乱的天下交给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朝臣,东汉末年得提前一百年到来。】
永元、永初年间的朝臣都很不服气,他们觉得一个女人能做到的事,他们也能做到……
【永初二年,由于连年天灾,百姓失去生机,邓绥开仓放粮,将公田赐给贫民,安置流民。】
【永初三年,洛阳、山西、凉州发生大饥荒,流民易子而食。邓绥便下令将皇家园林可开采的土地交给贫民,免除三辅地区三年的赋税。】
【永初四年,大汉开始了连续六年的蝗灾。永初五年,整个天下都被蝗虫肆虐;永初六年,全国上下十三个州中有十个再次爆发蝗灾。永初七年,蝗虫飞过洛阳,邓绥下诏免除蝗灾严重的郡县的赋税,又调集丰收之地的粮食赈济灾民……】
刘肇忙命人将这些都记录下来,一个字都不能错,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有了天幕的预告,朝廷也可以早做准备。
【从公元106年到公元115年,这十年间水旱灾害频发,邓绥一听到哪里有饥荒便整夜无法入睡,她减少自己的生活供给,减少宗庙祭祀……连续十年开仓放粮,用以救济天下难民。】
天幕下无数百姓为邓绥祈祷,希望她能够长命百岁。
“我要在家中给太后娘娘立一个长生牌位,希望她能永远庇护我等草民。”
“可是,娘娘下令,废除所有淫祀,你自己立的牌位也算淫祀。”这人明显见多识广,知道朝廷的诏令。
但,“此事,你不说我不说还会有谁知道,难道你不想让太后娘娘长命百岁吗?”
“当然想……”
【面对群臣的攻击,邓绥不为所动,她将所有精力都用来赈济灾民,稳定朝局。邓绥组织人手修建水渠,灌溉农田,泄洪排淤,开通水运,使得米价、粮价大幅下降。】
【面对自然灾害,邓绥也没有听天由命,没有求神拜佛,而是相信人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为解决此事,她命令各级官吏举荐贤才,派出公车接他们进入京城,张衡便是此时入朝的。】
“邓姐姐才是穿越者吧。”
“她的政策也太先进了。”
秦皇汉武等帝王眼前一亮,能被后世交口称赞的政策,定然有其先进之处,记下来,在我大秦/大汉/大唐……实施。

第116章 女君天下
【张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文学家。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他看到了在国家承平日久的表象下,王侯官吏无不奢靡享乐的危机,他不想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于是做了《二京赋》,讽刺朝廷。】
“张衡不是科学家吗?”
“没想到吧,张衡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列。”
“《二京赋》写的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风土人情,他颂扬了大汉国势日盛社会繁荣,又在此基础上讽刺官僚豪绅的奢侈腐朽,体恤百姓的苦难。”
“一改之前辞赋阿谀奉承的陋习,开一代之先风。”
刘肇好奇的问群臣:“可有此事?”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张衡的祖父曾任蜀郡太守,光武帝时曾立下大功,张衡自幼苦学,精通六艺,朝廷多次征辟,张衡都拒而不受。”
有人嘀咕了一句:“不识好歹!”
刘肇却笑道:“张衡身处江湖,却能看到朝廷的弊病,这才是我大汉最需要的臣子。”
【虽然赋闲在家,但张衡并没有停止思考,他精通天文历算,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是东汉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天幕上再次出现宇宙星空,引得天幕下的古人惊叹连连。
无论看多少次都会被宇宙的浩瀚无垠而震撼!
只见天幕上太阳、地球、月球不断旋转运动,当三颗星体运转到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挡住,月球无法反射光亮,在地球上看到月亮漆黑一片,这便是月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