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儿资历浅,无法驾驭功臣贵戚,也只能用严格的制度来管控了。
刘庄见天幕曝光了自己的小爱好,并不觉得冒犯,若能因此震慑群臣,也省的自己挥舞大棒。
【明帝开疆拓土,经营西域,西汉末年,中原大乱,匈奴乘机回到西域,刘秀与南匈奴和亲,防御被匈奴。刘庄则派兵出击,重新对匈奴开战,恢复大汉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基本消除了王莽乱政对边疆的影响。】
【他派耿秉窦固攻打北匈奴,汉军势如破竹,进抵天山,击败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
耿弇想到自家那个喜欢骑马射箭的侄儿,没想到他当真上了战场,还在与匈奴的大战中建功立业,不辱家族威名!
【大败匈奴后,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着三十六人纵横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带着西域诸国的的军队教训不听话的国家。】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班超双目发亮:“岂让儒冠误此生!”
【班超,史学家班彪之子,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原本是为官府抄写文书的校书郎,后投笔从戎,跟着窦固出击北匈奴。】
【战胜匈奴后,窦固派他与郭恂出使西域,他们的第一站到达鄯善国,鄯善国王以最高礼节迎接大汉使节,但很快便突然改变态度,开始疏远他们。班超敏锐的察觉到其中蹊跷,他猜测是因为北匈奴的使者也到了这里,鄯善王畏惧大汉和匈奴两方的强势,谁都不敢得罪。】
【为了帮鄯善王“坚定内心”,班超打探到匈奴使者的住所后,召集跟随自己出使的三十六人,趁着夜色,偷袭北匈奴使者,一把火将匈奴人都送去了西天。班超带着匈奴使者的首级再见鄯善王,鄯善王被吓的肝胆欲裂魂不附体,他立刻归附大汉,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洛阳做人质。】
【班超处理外交事件的果断与智慧被明帝所知,明帝封其为正式的大汉使节,出使西域。】
【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到了于阗国,于阗王刚刚大败莎车国,在当地称王称霸。而且,于阗国的大权掌握在匈奴使者手中,自然不肯归附大汉。】
【于阗国上下信奉巫师,巫师对于阗王说,汉使有一匹宝马,要把它祭祀给天神,便能得到天神庇佑,于阗王对巫师的话深信不疑。班超知道后,欣然应允,只要求巫师自己前来牵马。】
【等到巫师到来,班超直接杀了他,把他的首级交给了于阗王,于阗王想起前不久听说过的故事——汉使在鄯善国杀了匈奴的使者,担心旧事重演,于是下令杀了匈奴使者,归附大汉。】
【龟兹国仗着匈奴的势力在西域肆无忌惮,随意攻略他国,龟兹攻打疏勒,杀了疏勒王,又任命龟兹国人兜题为国王,将疏勒掌握在自己手中。】
“超级打野班超带着小弟即将到达战场。”
【班超知道兜题与疏勒人存在很深的矛盾,只要将两者分化,突破其一即可招揽疏勒。于是,班超派人招降兜题,若是兜题投降大汉,疏勒自然就是大汉的势力范围,若是兜题不肯投降,他这个国王就不用当了。】
【兜题果然自视甚高,根本不想搭理使者,汉使果断的抓住兜题,将他挟持到城外,兜题的手下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班超将兜题与疏勒国对立起来,立原疏勒国王的侄子为王,成功收复疏勒人心。】
第108章 明章之治
始皇对别人家的人才有着深切的渴望,自从萧何等人入朝,满朝文武都有了危机感,经过考核的民间人杰如同鲶鱼进入鱼缸,激起了老臣的斗志,朝廷的行政效率直线提升。
他觉得大秦还缺一个如张骞、班超这样的外交人才,一言不合就能打服敌人的外交人才。
武帝不羡慕班超,因为他也有张骞,下次出使前给张骞安排一些能领兵打仗的副手。西域小国常驻兵力都不足万余,与周边的邻国多有矛盾,利用好其中的关系,兵不血刃便能解决西域的麻烦,可以为大汉节省不少财物。
明帝刘庄宣召班超的哥哥班固前来觐见。
两年前,班固继承父亲遗志,专心修书,但他修的书与一般人的不同,他修的是史书——《汉书》,《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到王莽年间的历史事件,是《史记》的后续。
当时,只有朝廷有权利编撰史书,私修国史是大罪,班固被人告发,收押入狱,书稿也被查抄。
弟弟班超担心兄长,骑快马赶赴洛阳,向明帝申冤,这一举动引起了明帝的重视,亲自下令核实此案。
明帝读了《汉书》的原稿,对班固的才华赞叹不已,不仅放了班固,还将其任命为校书郎,可随意修史,《汉书》从一个私人编纂的史料,变成了有官方背书的书籍。
刘庄对孤身上告的班超印象深刻,见他将来有如此作为,更想将其收入麾下。
不过班超还没有官职,只能先召班固以示恩典。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驾崩,焉耆国趁着大汉统治者交接,无暇顾及边关的时候,悍然出兵,围杀了西域都护陈睦。龟兹、姑墨等国也多次发兵,攻打依附大汉的疏勒。诺大的西域只剩下班超与疏勒国王互为犄角,坚守阵地。】
刘庄掐指一算,自己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太子年岁也不大,也不知太子做的如何,能不能继承大汉天下。
【班超在西域坚守一年以后,新即位的章帝召其回国,疏勒、于阗举国上下一片惊恐,只要汉使离开,他们就会面临匈奴势力的攻击,国破家亡近在眼前,当地百姓抱着班超的马腿苦苦哀求,班超于心不忍,而且他还有平定西域的志向,不想中道崩卒,于是班超选择留在西域。】
【班超先平定疏勒的叛乱,安定疏勒国。随即开始了自己的反攻,次年,征召西域各国兵马一万人,攻打姑墨,姑墨很快便被攻破,只剩下一个龟兹、焉耆负隅顽抗。】
【龟兹国是匈奴在西域的代言人,只要能打败龟兹国,整个西域都会望风而降。】
【于是,班超上书汉章帝,提出“以夷制夷”的策略,用西域兵马攻打不服从大汉的国家,在西域屯垦,自给自足。章帝见此事可行,同意了班超的策略,还为他增兵一千。】
【班超想要进攻龟兹国,但手中兵马不足,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乌孙国,想要借兵乌孙。当时的乌孙国拥兵十万,实力在西域算是最强大的国家,武帝时期便曾与乌孙和亲,招揽乌孙,共击匈奴,两国本就有合作的基础。】
【章帝采纳了班超的建议,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节,赐给乌孙统治者大小昆弥很多礼物,与乌孙结交。】
【李邑一行走到于阗国时,正好遇到龟兹进攻疏勒,李邑被吓坏了,不敢再往前走。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与懦弱,他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理由,比如平定西域劳而无功,比如班超在西域娇妻幼子,安享富贵,根本没有为大汉考虑……】
明帝时的李邑面色惨白,陛下眼里容不得沙子,若是能力不足,顶多被闲置,还能得个安享晚年。
但他心怀恶意,陷害同僚,置国朝政策于不顾,陛下定会严惩,以儆效尤的。
【班超为证清白,只能将妻子送回国内,还好,章帝不是个能被随意糊弄的皇帝,他清楚班超的功绩与忠心。更何况,若说班超乐不思汉,跟着他的一千多汉军难道也不想家吗!】
【公元84年,朝廷增援八百汉军,班超准备调集疏勒、于阗的兵马攻打莎车,莎车王另辟蹊径私下贿赂疏勒王,疏勒王被财宝动摇背叛大汉,还与龟兹国勾结向班超诈降,班超将计就计,在欢迎宴席上斩杀了疏勒王,另立新王!】
【公元87年,班超再次发兵两万攻打莎车,龟兹国王发兵五万救援莎车。班超示敌以弱,对部下发布命令道:敌强我弱,不能立敌,不如各回各家,下次再打。这个消息被关押的龟兹俘虏得到,传回龟兹国。】
【龟兹王大喜,兵分两路围追堵截,结果两路兵马都扑了个空。班超趁着龟兹中军大营空虚,乘虚而入攻破莎车,莎车王投降,龟兹无功而返。自此,班超威震西域!】
“声东击西。”
“虚虚实实。”
“还有情报战,暗中传递假消息。”
“班超用兵法玩西域各国,如同一个肌肉大汉与幼童打架!”
【大月氏曾与班超合作,进攻车师,自觉与大汉关系密切,便派出使者向汉朝进献珍宝,想求娶大汉公主为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被月氏王记恨在心。】
明帝刘庄:“痴心妄想!”
大汉的公主可是很金贵的,前汉早年打不过匈奴,只能和亲,自从武帝朝大败匈奴后,再没有人能逼迫大汉和亲。
月氏远在葱岭以西,与大汉相距甚远,大军无法长距离行军,两国基本没有可能交战,无所求自然也不必受其威胁。
【月氏王派副王谢率领七万大军,越过葱岭,攻打班超,七万大军可以轻易踏破任何一个西域小国,所有人都很紧张,只有班超心如明镜:月氏远道而来,后援不足,粮草不继,我们以逸待劳,只要坚壁清野,坚守不出,月氏很快就会败退。】
【事情发展与班超的谋划一般无二,月氏大军进退两难,陷入绝境,谢只能向龟兹求援,但班超早已料敌先机,抓住了谢派去的使者,谢走投无路,只能向班超请罪,班超兵不血刃取得了胜利。】
【班超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放月氏军队归国,月氏王心悦诚服,正式向大汉进贡。】
“这个大月氏,就是贵霜帝国。”
“当时的世界四大强国:大汉、罗马、安息、贵霜。”
“在中亚西亚称霸的贵霜帝国,只是被大汉的手下败将匈奴的小弟赶跑的小国罢了。”
“东亚怪物房,恐怖如斯!”
天幕下的古人有些惊奇,这就是与大汉并列的帝国?
这实力太差了吧!
武帝:“不曾想,月氏往西还有国家,还是与大汉并列的大帝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张骞,你要准备好,继续向西,寻找那个罗马帝国。”
张骞:“臣遵命!”
【公元91年,汉和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经过几十年经营,就连最难缠的龟兹、姑墨等国都回到了大汉的怀抱,只有焉耆、危须、尉犁三国依旧负隅顽抗,他们不敢投降大汉,因为上一任西域都护陈睦就死在他们的手里。】
章帝刘炟:这才几年就变成和帝了,难道朕的寿命如此之短吗?
【班超恩威并施,斩杀了三国国王亲贵,传首京师,另立新王。自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汉王朝统治。】
【班超立志于折断匈奴右臂,争取大多数国家,分化瓦解驱逐匈奴势力,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刘炟:“超遂逾葱领(帕米尔高原),迄县度(兴都库什山),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公元95年,汉和帝封班超为定远侯,以表彰班超的功勋,这就是“班定远”的由来。班超在西域长达三十一年,在他的经营下,大汉的影响力西达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五十多个国家,并与安息帝国,罗马帝国建立联系,将大汉的文明远播西亚东欧!】
“万里封侯!”
“三十六人抚西域。”
“陈汤斩杀郅支单于,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冯奉世平定莎车叛乱,班超安定西域,这些人才是我们应该仰慕的英雄!”
“当时的罗马帝国被称为大秦,有意思的是,罗马帝国的人称呼东方的大汉王朝也是秦!”
始皇惊喜莫名,我大秦居然也能拥有姓名!
汉朝的皇帝们则很不爽。
武帝:“张骞,再加一个任务,务必将大汉的荣光播撒到西域诸国,派出使者,出使更西方的大月氏和罗马,告诉他们,东方的王朝是大汉!”
章帝与和帝时期则打算直接传信于班超,强调此事的重要性。
班固与班昭想,稍后便写信给哥哥(弟弟),给他讲讲天幕的事。
西域是大汉的势力范围,但毕竟没有真正归属大汉版图,所以无法看到天幕。
第109章 明章之治
【刘庄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对此后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便是建立华夏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从此,佛教开始在华夏兴起。】
【佛教发源于印度,在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当时的佛教还没有社会影响力,据说,汉明帝刘庄梦到一个金甲神人如入梦,刘庄为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梵僧修建了一座寺庙,这就是白马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秦汉之人不知佛教是什么,后世的朝代已经围绕佛教展开了争论,有人崇佛,有人灭佛,看的秦皇汉武一脸茫然。
他们只能将问题先记录下来,等待天幕的解惑。
但,本节课讲解两汉历史,显然不可能仔细解说佛教,他们的疑惑只能等日后解答了。
【永平十八年,刘庄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后人赞曰:明章之后,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至于孝和,人户滋殖。】
刘庄严肃的面容缓和了下来,他自践祚以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唯恐自己做不好这个皇帝,后人会拿前太子与自己比较。如今,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也算不负先皇所托了。
朱元璋:“人主不以独见为明,而以兼听为聪,通于人情,明于是非,则聪明得其正矣。若屑屑于细故,则未免苛察。上苛察则下急迫,反有累于聪明也。”
群臣:陛下你怎么好意思说别人苛责!
与您比起来,明帝也要退避三舍好吧,最起码人家没有动不动就剥皮萱草,诛灭九族!我们宁愿被明帝的大棒棒打,也不想稍有不慎就被牵连致死啊!
【刘庄死后,太子刘炟即位,刘炟是刘庄第五个儿子,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但他的母亲贾贵人是马皇后的外甥女。】
【明帝刘庄的马皇后一生都没有孩子,但她的皇后之位却无人能动摇。】
马皇后看着天幕,内心淡然。
皇后,不只是皇帝的妻子,更是天下人的主母,我虽没有孩子,但陛下所有孩子都是我的子嗣。
只要做好皇后的本职工作,劝谏陛下,管理后宫,绵延子嗣,让陛下没有后顾之忧,我的目标可是成为贤后。
【她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女,恭谦和顺,贤德仁厚,知书达礼,待人和善。她懂《周易》,好读《春秋》、《楚辞》,特别喜欢《周礼》和董仲舒的著作。她时常劝谏刘庄,帮刘庄处理政务,却从未为自家私事求情,她的学识与才干深得刘庄赞叹。】
刘庄唇角含笑看着天幕,忽然很想见到皇后,“请皇后前来一同观看天幕。”
马皇后就住在他的寝宫后殿,片刻便到。
【马皇后没有孩子,刘庄建议她收养太子刘炟,她说人不一定要生养自己的孩子,只要精心爱护,就能母慈子孝。马皇后对太子精心教养,太子也孝顺醇厚,两人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这样的理念好先进啊,现代的父母都做不到。”
“现在还有很多封建残余,认为女人的价值就是生育,好像不生个孩子不配活在市上一样。”
【马皇后辅佐明帝、章帝两代帝王,期间抑制外戚,不徇私情。章帝即位后想要为舅舅们封爵,都被马皇后拒绝了。】
马皇后身着一身布衣,与其余妃嫔相比更加简朴素雅,她知书明理,对前朝的历史如数家珍:西汉的灭亡近在眼前,王莽这个外戚成为覆灭西汉的罪魁祸首。我可不能让父兄因外戚而显贵,为马家埋下祸根!
其实,刘庄抑制外戚,也是因为王莽的“珠玉在前”,外戚掌权不只是皇帝的臂助,他们真的能篡位!
【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是史上最早的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形式。】
刘邦咦了一声:“皇后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这岂不是时时不分离!”
若是换个皇帝,只怕会怀疑皇后想要篡权,一个窥探帝踪的罪名就能置她于死地。
刘秀看着站在大殿上的伏波将军,老将军年过半百依旧老当益壮,身板笔挺,他心念一动,当即道:“将军幼女贤淑聪慧,可时常入宫陪伴皇后贵人。”
马援:“臣谢陛下恩典!”
刘秀看中了这个儿媳妇,想要先下手为强,让其他人不敢再打她的主意。
【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为政宽和,深得父亲刘庄的器重。他即位后一改明帝时期的严明苛察,但他宽和的过了头,变成了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刘庄眉心微皱……
【比如,章帝时为了支持边疆战事的开支,恢复了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但随之而来的官商勾结、贪污受贿成为了官场常态,这与章帝一开始的打算不符,让他非常失望。但章帝的应对不是严惩贪官污吏,加强监管,而是直接废除了盐铁官营的政策,他妥协了!】
“为政之道,一张一弛,明帝过于严苛,章帝较为宽容,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有点太宽容了。”
“章帝行事就像汉元帝一样,只不过章帝执政时正是东汉开国第三代,利益阶层还没有完全固化,社会朝廷还有一定的活力,所以他的宽容没有造成元帝那样严重的影响。”
“但章帝也是东汉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
曹丕:明帝察察,章帝长者。
刘庄眉头皱得更紧。
【章帝的皇后是大司马窦融的曾孙女,窦氏容貌很好,又有才学,还善于逢迎,因此深得章帝的喜爱,建初二年入宫,建初三年便被立为皇后,她的妹妹也成了贵人。】
大司马窦融想着自家还没有长大的孙子,心里有些不安。
天幕说外戚专权,难道我窦家也要出一个霍光!
总不能是出个王莽吧!
老将军被吓坏了。
【窦皇后恃宠而骄,善妒无法容人,章帝后宫中的嫔妃多受其挑拨陷害,而章帝总会迷失在她的耳旁风中……】
刘庄再也忍不住了,命内侍前去宣召太子,他将手边的大棒棒拿起来,准备一会就让儿子知道什么叫棍棒教育。
马皇后也没有说什么,太子虽然是她精心养护长大的孩子,但若是于国无益,她也能做出取舍。
不能让陛下有宣帝之忧!
【窦皇后没有孩子,章帝后宫中的宋贵人生下三子刘庆,梁贵人生下四子刘肇,窦皇后心生嫉妒,便设法离间他们与章帝的感情。】
【宋贵人是马太后的亲戚,皇后无子,她的孩子便被立为太子,可是马太后很快就去世了,窦皇后便针对宋贵人设了一个局,以巫蛊诅咒为罪名,向章帝告发宋贵人姐妹。】
【章帝信以为真,直接废除了刘庆的太子之位,改立被窦皇后收养的四子刘肇为太子,宋氏姐妹也被迫自杀而亡。】
马皇后有些不悦,废立太子是皇帝的权利,怎能被后宫女人所左右。
是非不分,偏听偏信,她往日的教导都被太子抛到了脑后!
章帝原本还为自己继承父亲的盛世而骄傲,如今却被一盆冷水浇到了头顶。
他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天幕说的都是假的吧,皇后善良可爱,单纯天真,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
【见亲生儿子成了太子,梁贵人自然很是高兴,私下庆祝了一番。谁知,这件事被窦皇后知道了,她担心刘肇长大后顾念梁贵人,又不想让其他外戚分自家的权利,便诬告梁贵人的父亲谋反,将其杀死在狱中,又杀了梁贵人姐妹,此后,整个宫中无人敢议论刘肇的亲生母亲。】
“这才是真正的狸猫换太子吧,这里面的皇后跟戏曲里面的刘皇后一样阴险毒辣。”
“窦皇后开启了东汉末年外戚专权的潘多拉魔盒。”
“章帝是非不分,看不清自己皇后的真面目,就连自己儿子都保不住,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这样的人真的能开创盛世吗?”
“我更认可的观点是汉明帝与汉和帝帝后一起开创了东汉的盛世,章帝在位年岁短,又没有什么作为,只能算个搭头。”
刘庄双目微眯,天幕的评论区刷新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略过去了,但他确信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什么叫汉和帝帝后?”
难道我大汉又出了一位吕后,还得到了后世的认可!
一时间他不知是喜是忧……
【窦皇后连杀四妃,却无人敢议论,窦氏一手遮天,挡住了汉章帝的所有耳目。】
【自明德马皇后去世后,章帝如同失去了紧箍咒,将母亲的话都忘到了脑后,大肆封赏马家与窦家的亲眷,窦皇后死去的父亲都被追封为候。】
马皇后:“太子糊涂啊!无功而封,人人都想要投机取巧,只会带来混乱。”
刘庄突然想起一件事,汉元帝也是崇信儒家,开启了西汉的亡国序幕,太子也喜欢儒家,变成了一个老好人。
是啊,儒家只能用来约束道德,规范天下人的行为,却无法教育出掌握大权的统治者。
对太子的教育要重新开始了,法家将是重中之重,不能将他限制在儒家的框架中,变成儒家的工具。
第110章 明章之治
【窦皇后深得汉章帝宠幸,却依旧不知足,她看到章帝对太后感情深厚,对舅舅也很信任,便想设计将其除掉。】
窦皇后:“这个天下掌握权柄的外戚只能是窦家,马家算什么东西,一个死人也想跟我争!”
【恰好马家子弟不知收敛,以外戚的身份招揽门客,种种行为,引人非议,被窦皇后抓住了把柄,多次向章帝进谗言,章帝念及马皇后的恩德,对马家从轻发落,马家子弟都被罢官免职,远离朝堂,家族就此没落。】
马皇后:早就告诫你们,不要被煊赫的权势迷了眼,看不到背后的危险,你们怎么就是不听呢。
不如直接上奏,让陛下罢免兄长们的官职,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也免了几十年后的灾祸。
章帝刘炟:是这样吗?可这些都是朕亲自派人查到的罪证,怎么能说是皇后的阴谋!舅舅们做错事,朕也很痛心,但国法难容,朕不能包庇他们啊。
马援:这几个儿子都不能要了,一群大男人不如一个女子看的明白。
【一时间窦家权倾朝野,气焰熏天,天下百姓不知大汉王朝姓刘还是姓窦。窦皇后胆大包天与侍中郭举私通,被发现后,不但不以为耻,还拔出佩刀恐吓汉章帝。章和二年,年仅三十三岁的刘炟去世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惊惧和担忧郁郁而终。】
刘邦:“呵!这到底是刘家天下还是窦家天下!”
刘秀:“这个孙子是不是太软弱了,怕不是前朝后宫都被窦家控制了吧。”
刘庄:后悔,就是很后悔!
“太子喜爱儒家文化,朕原本还满心欢喜以为太子有仁德之心,是明君之相!可是……这算什么明君,明明是软弱无能,不堪造就!”
三十三岁就死了,他的太子能有多大年纪,幼主柄国,岂不是所有权利都在窦家手里。
可不是所有权臣都是霍光!
刘庄似乎看到了一片混乱的天下和朝局,对这个太子失望透顶。
始皇也借机教育扶苏:“为君者可以仁德,但不能任人拿捏!”
经过这么多天天幕的暴击,扶苏也开窍了,他自动翻译了一下:父皇不喜欢我被儒家拿捏,若是我将儒家当做施展仁政的工具,是不是就能让父皇满意了呢?
【刘炟去世后,太子刘肇登基,是为汉和帝。刘肇年仅十岁,不能亲政,窦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国家大权。她的哥哥窦宪是侍中,掌握中枢,弟弟窦笃是中郎将……窦氏兄弟都是朝廷大员,满门富贵。】
两汉的皇帝都皱紧了眉头,十岁的小皇帝,能做什么事!
刘庄看刘炟越发不顺眼,“身为皇帝,有什么可担忧的,你若是多活几年,将太子抚养长大,窦氏不就没有临朝称制的借口了吗!”
太子刘炟喃喃不能言语……
【窦太后任命邓彪为太傅,统领百官,但他也只能管好自己,根本无法触及窦氏的权利。】
【窦氏权势滔天,行事无所顾忌,窦宪公然派人刺杀都乡侯刘畅,刘畅是窦太后的新宠,这件事被窦太后知道,将窦宪禁足在宫中,窦宪担心自己的性命,便主动请命出击北匈奴,以功赎罪。】
“虽然刘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公然刺杀朝廷大员,这种做法就坏了规矩。”
“这时候的匈奴就是大汉的副本,谁都能去打一打。”
【窦宪率领大军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北单于战败逃走。此战窦宪斩首一万三千,投降的匈奴人多达二十万,窦宪勒石燕然,班师回朝,被封为大将军。】
【此后,窦家更加骄横不法,朝中地方遍布窦家党羽,他们欺凌百姓,掠夺财物,侵犯女子,收受贿赂,肆意敛财。朝中大员多次弹劾都没有结果,执法部门如同双目失明没有看到窦家的恶行,如同双耳失聪没有听到百姓的哀嚎!】
“窦宪还被封为冠军侯,真是辱冠军侯了!”
“窦宪打仗还是很有一手的,但他为人处世很是不堪。”
“看看长平侯卫青是怎么做的,路走窄了啊兄弟。”
卫青皱眉看着百年后的后辈,同样是外戚,同样是打败匈奴的大将军,但他与自己不同。
“明明可以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一切名利,为何要行此龌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