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通与中原的贸易,在草原上建立城池,寺庙,安置被俘的汉人,还大建功德碑,树立自己的权威!】
【建立只忠于他一人的心腹护卫军,设立管理皇族的宗正官,提高妻族述律族的地位!】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成为契丹真正的皇帝!】
【很快,耶律阿保机图穷匕见!】
【契丹旧制,三年改选一次大汗,耶律阿保机却连续九年连续担任汗位,拒不改选。】
【但是,万人至上的地位何其诱人!在汗位的诱惑下,阿保机的几个弟弟打着恢复传统的旗号,发动兵变逼迫他进行选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的三次“诸弟之乱”!】
【耶律阿保机要完成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就必须冲破世选制的束缚,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诸弟要夺回这一职务,也必须借助于传统,以获得部落支持。】
【耶律阿保机凭借他的智慧和可敦述律平的辅助,成功粉碎了弟弟们发动的一次次叛乱。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平叛的代价是惨重的,《辽史·太祖纪》记载:“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耶律阿保机也曾在事后感叹:“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不过,他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迭刺部的守旧势力已被彻底击溃,他们再也不能阻挡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的步伐了!】
【内部稳定后,其他七个部落的首领不服,也想轮流当可汗。】
【他们趁着耶律阿保机出征归来的时机,以恢复可汗选举制为旗号,夺了阿保机的汗位。】
【阿保机将计就计,以退为进,答应退位。】
【回到自己地盘的阿保机采纳了妻子述律平的计策,以自己掌握的盐池为诱饵,引诱七部首领来盐池赴宴。酒过半酣之时,阿保机预先准备好的伏兵齐出,将七部首领全部杀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池之变”。】
【此举顺利清除了反对势力,统一了契丹八部,耶律阿保机的建国称帝之路再无阻碍!】
【辽神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称皇帝,尊母氏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述律平,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建国号“大契丹国”,年号神册,耶律阿保机成为辽太祖,从此契丹的可汗成为历史。】
第400章 辽金夏元
五代十国时期的君臣都在忙着记录有关契丹的信息,毕竟他们自己的探子可查不到如此详细的内部辛秘!
刘知远:“如此看来,契丹虽是异族,却与匈奴、突厥不同,他们更像是鲜卑族,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
郭荣:“过刚易折,纯粹的游牧民族不可怕,可怕的是学会汉家制度的游牧民族。”
赵匡胤:“看来是朕小看了辽国,不知他们能学到何种程度?”
【耶律阿保机无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收留了河北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建立城池安置他们,还任用韩延徽、韩知古等汉人为佐命功臣。】
“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河北地区很多百姓逃亡草原,他们能遇到心向汉学的耶律阿保机真的很幸运。”
“汉人进入草原,带来了先进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对契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也是阿保机得以迅速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之一。”
“耶律阿保机也很重视对汉人的安置,这一点被契丹(辽)历任皇帝所继承,对后来汉人出仕契丹创造了条件。”
【在汉臣的建议下,耶律阿保机置州县,立城郭,定赋税,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在战争中俘掠的大量汉人。在后来的上京城修建了孔子庙、佛寺、道观,制定律法,规范官爵等级。使得契丹一跃从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
“耶律阿保机是有意识的,自觉地,将他的统治方式改造为兼顾游牧民族和汉人的方式,让辽国成为兼治蕃汉的政权。”
“阿保机想要模仿汉人兴建上京,但当时局势不定,力量不足,阿保机没有直接大兴土木,而是将他治下的汉人迁到这里,任由他们自行修建自己的城池,过农耕生活。”
“数年后,上京已经颇具汉城的风范了。”
【耶律阿保机规划的皇都是一座兼具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特色的城市。】
【全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除了宫殿、衙署、寺庙外,还有给契丹贵族安扎帐篷预留的空地。】
【南城是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官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
【耶律阿保机并没有强迫被收留和俘虏的汉人、渤海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建立了一个汉制与草原行国体制并存的政治体制,为日后“蕃汉分治”的南北面官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对此很是赞赏:“虽是异族统治者,却能开放的包容其他民族,确实是个难得的雄主!”
“原本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制度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后世将辽、金、宋当做并立的三个正统王朝,也不奇怪。”
“相比之下,辽国更像是开放包容的大唐的继承者!”
“直到如今,俄罗斯等国对华夏的称呼依旧是契丹。”
“呃……在一些国家的史书中,宋朝被称为南蛮之国,占据北方中原的契丹才是中华正统!”
赵匡胤彻底破防了!
他虽不敢与汉唐相比,但他从未将契丹放在眼里,他的目标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将契丹赶到草原以北,恢复汉唐时期的疆域,没想到,后人居然将契丹视为正统!
他的大宋难道还不如南朝宋吗!
若是单以武德来论,还真比不上……
【连年的对外征伐,使契丹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契丹人的部落数目陆续增多,部落这种原始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再适应如今的契丹。】
【为了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族,加强皇帝对契丹诸部落的控制,巩固新建的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太祖二十部”。】
【耶律阿保机还效仿唐朝对周边民族上层赐姓加以笼络的方式,将以前曾作过部落联盟首领的家族——大贺氏和遥辇氏,也赐以国姓“耶律”,形成了辽朝契丹人中的所谓“三耶律”!】
【为了限制皇室贵族的权力,他又提高了母族与妻族的地位,将他们从契丹部落中分离出来,组成“二国舅帐”,三方势力互相制衡!】
【可以说,在建立契丹国家的过程中,耶律阿保机不断改革原本的政治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他重用皇族与妻族管理契丹人,又大力提拔汉族士人与将领,负责治理汉人。】
【这些有才能的文武将臣,被后世称为“二十一功臣”。他把这些人比喻为身体的各个部位,譬如:耶律曷鲁被比为心,萧敌鲁被比为手,萧阿古只被比为耳。耶律苏、耶律斜涅赤、萧老古、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人也被列为佐命功臣之一。】
“韩延徽,辽朝开国功臣,他是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
“他曾经接受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征召,在幽州出任官职,后来刘守光囚禁父亲,自立为卢龙节度使后,连年征战,实力日渐衰弱,想要与契丹结为同盟,便派遣韩延徽出使契丹。”
“因为韩延徽坚持不对耶律阿保机行跪拜之礼,惹得阿保机大怒,将他扣留下来,让他到野外去放马。”
“还是皇后述律平劝谏皇帝,说这个人不屈不挠是个贤士,应该礼遇他。耶律阿保机才召见韩延徽,一番交谈后,阿保机被韩延徽的才学所折服,将他留下来,当做心腹谋士。”
“此后,在征讨党项、室韦等部落的战争中,韩延徽出力最大,深得阿保机的信任,契丹内外之事,都可以参与决断。”
“是他提出建设城郭,安置汉人,教他们养活自己,开垦荒地,很多汉人在此地安居乐业。”
“他还参与了契丹礼制的制定,为契丹人汉化、封建化打下了基础。”
“韩知古,辽朝开国元勋,他早年的时候是被俘虏到契丹的,后来作为述律平的陪嫁来到耶律阿保机的身边,得到他的赏识,官至中书令,为契丹的各项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死后,他的家族成为契丹的世袭贵族!”
“他还是韩德让的祖父!”
“原来是这个韩家啊……”
韩知古:“我的孙儿很有名吗?”
能被天幕提及的,都是青史留名之人,他居然要靠着孙子为人所知,看来是后继有人啊!
韩知古很快就会知道,有时候名气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
“康默记,原为蓟州的低级军官,后来归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任职期间,致力于沟通番汉文化,推行契丹法制。”
五代十国时期很多中原君臣都在暗中咒骂这几个“汉奸”。
他们却不想想,为何有如此才能的人在中原没有出头之路,却能在契丹成为佐命之臣!
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识人之明!
韩师古更是直言不讳:“有天幕的介绍,定会有更多没有门路的汉族士人投奔陛下!”
【耶律阿保机与契丹贵族都精通汉语,学习汉文化,对中原的政治经济很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他虽通晓汉语,却担心族人因效仿他变得怯懦而“历口不敢言”。他以李存勖的失败为戒,激励自己,一度“举家断酒,解放鹰犬,休罢乐官”。】
新的错题集“李存勖”:礼貌吗你?
【他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等,参照汉字字形(隶书)制定了契丹大字,又令皇弟迭刺参照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这三种文字在契丹都是官私通用的。】
【契丹大小字的创制,结束了契丹族“刻木为契”的历史,加速了其走向文明社会的步伐,对契丹和辽朝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有眼光,统一文字才能统一思想!”
汉武帝:“哼!汉字有什么不好,何必多此一举!”
【契丹人原本信奉萨满教,10世纪初,佛教才传入契丹。阿保机南侵河朔的时候,掳掠了大批僧侣,在契丹腹地为其兴修寺院。耶律阿保机对佛教与儒学的推崇,加快了其番汉同化的步伐,弥合了分裂的民心。】
“阿保机曾就契丹国应该推崇哪种思想与群臣进行了讨论,他问大臣:受命之君,应该侍奉上天,敬仰神灵。朕想祭祀立了大功、拥有崇高道德的人,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大家都说应该让佛排在最前面,耶律阿保机却认为:佛不是中国之教。”
“太子耶律倍说:孔子是万世所尊崇的大圣人,应该排在最先。阿保机闻言大喜,立即下诏建孔庙,还让耶律倍在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
韩愈:“看看人家,一个异族皇帝都知道佛教不是中国之教!”
唐宪宗:……
赵匡胤继续狂怒:“他居然敢自称中国!还敢祭祀孔庙!!!”
【从此,辽朝(契丹)作为契丹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雄踞北方!】
耶律阿保机:“后人的评价还算公允。”
述律平:“没想到汉人的后代也会向着我契丹。”
韩延徽:“说不定后世的汉人也有契丹血脉呢,就像曾经的匈奴与鲜卑人一样!”
韩延徽一语成谶,后来的历史中,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逐渐与汉人融合,他们的名号虽然消失在历史中,但他们的文化与血脉却被汉文化所包容,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第401章 辽金夏元
【契丹崛起的时候,恰逢中原大地朱温与李存勖父子打得如火如荼,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国家分布在契丹周围。耶律阿保机抓住时机向周围用兵,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一路推进到黄河以北!】
【公元917年,后唐将领卢文进因为不满李存勖用他的部下南征后梁,举兵投降契丹,耶律阿保机借此良机发动了第一次南征!】
【卢文进带着契丹兵进攻新州,击败晋国将领周德威,并乘胜围攻幽州城将近二百天。直到李嗣源的援兵到达,经过一番激战,才将契丹人赶出长城!】
【阿保机虽然失败了,但他将卢文进留在了幽州,算是为自己南下中原钉下了一颗钉子!】
【公元922年,后唐镇州防御使张文礼杀死节度使王镕,向契丹求救。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求契丹出兵解镇州之围,给契丹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
【耶律阿保机立刻带兵南下,经古北口,攻陷涿州,兵围定州,在沙河与李存勖展开一场大战。】
【辽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围攻李存勖的千骑亲军,却被骁勇善战的李存勖带队突围而出,与大军会合奋勇反击,将契丹人驱赶到百余里之外!】
【当时恰逢连日大雪,契丹人马缺乏食粮,死伤惨重,阿保机被迫撤退。】
李嗣源:“耶律阿保机的军队便是败退依旧法度井然,深的庄宗的称赞啊!”
是的,那时候还是晋国与后梁对峙时期,李存勖还是那个在战场上来往如风的猛将!
【连续两次南征,都被晋国军队拍了回去,耶律阿保机明白了,中原虽然陷入战乱,但虎死威犹在,现在还不是南下最好的时机。】
【他改变策略,将进攻方向放在了西北和东北,先征服草原部落,和素有“海东盛国”之称的强敌渤海国,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与割据势力争夺中原!】
【公元924年,阿保机亲率大军出征吐谷浑、党项诸部,兵锋北抵乌孤山(今肯特山),抓获回鹘都督毕离堇,迫使回鹘乌主可汗纳贡谢罪!】
【往西则抵达浮图城,他还扫荡了北至胪朐河,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使契丹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
【耶律阿保机善用兵法,他步步为营、鲸吞蚕食、远交近攻,将辽河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再进入松花江流域,消灭渤海国,进而统一东北!这里成为后来契丹作战四方的战略基地和稳定的大后方!】
“辽西的奚人与女真部落都被阿保机打败了。”
“耶律阿保机还去鸭绿江钓过鱼呢。”
“可惜斩草不除根,后来还不是被金国灭了!”
“辽国的灭亡最主要的还是内部原因,统治阶级的腐朽才是毁灭一个国家的根本!”
“……”耶律阿保机:“不知这个金国是哪个部落?”
述律平:“弱肉强食,一贯如此,天幕也说了,是契丹内部先出了问题,才会被人打败!”
阿保机:“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在位,难道就没有贤明的宗室取而代之吗!”
后世的辽国皇帝:危!
【在耶律阿保机的四处征伐下,建立了一个雄踞北方的庞大帝国!也为此后契丹南下征战解除了后方威胁,建立了物资保障基地!】
“东北的黑土地可是很富饶的,高句丽、渤海国都是借此立国!”
“契丹本是游牧民族,现在他们有了耕地,掌握了游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经济方式,中原地区却只有农耕,没有适合养马的草地。”
“不过,当时的东北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人类对东北的开发还停留在表面,现在我们已经将北大荒改造成了北大仓,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始皇:“北大仓!东北的土地也能生长粮食!”
安排下去,开发燕赵之地!
刘彻:“天幕说的就是朕设置辽西四郡的地方吧,如此富饶之地,怎能让给那些北蛮!”
李世民:“嗯,消灭高句丽的必要性又增加了一个!”
赵匡胤:“东北有耕地,草原有盐池,河北还有铁矿,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惧大宋的经济封锁……”
其实他还漏了一条,河北还有适合炼铁的煤矿,在冷兵器方面,宋朝并不占优势。
【耶律阿保机达成了自己先西北、东北,再南下的前期战略目标,可惜的是,他没有机会南下了……】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回师的途中,病死于扶余,终年五十五岁!】
述律平一惊:“陛下!”
耶律阿保机很是洒脱:“朕已经打下了大大的国土,对中原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将来太子继位,必能继承朕的事业,南下攻略中原!”
述律平:可是,将来继位的似乎是德光啊……
【耶律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在部落联盟的废墟上建立了封建国家政权,统一了中国北部的大片领土,促进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尽管在此过程中,给周边的民族和河北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他蕃汉分治的做法,有效的促进了契丹的汉化与汉人的融合进程!】
【他不仅建立了一个国家政权,也埋葬了旧的统治制度,使契丹“变家为国”,为辽朝两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耶律阿保机:“两百年,不错!”
草原部落强者为尊,每个家族的统治时间都挺短暂,辽国算是比较稳定长久的政权了。
赵匡胤却更加愁苦:“两百年!辽国的国祚还有一百多年!”
【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皇后述律平临朝摄政,越过太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即辽太宗。为了稳固权力,她斩杀了数百政敌,为了震慑群臣,她亲手砍断了自己的右臂,被称为“断臂太后”!】
耶律阿保机:“月理朵!”
他下意识的叫了皇后的名字,却不知该说什么。
他早就知道皇后的决断,不论改立嗣子,还是自断手臂,似乎都是自家皇后能做出来的事。
述律平:“先看天幕吧,史书盖棺定论,也能知道哪个儿子更适合那个位置。”
听到天幕的介绍,刘邦也看了吕雉一眼,被吕雉瞪了回去!
刘邦讪讪道:“没想到草原上也有这样的女人。”
吕雉:“契丹皇族与后族共治,述律平本就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临朝称制又有何难!”
武则天也来了兴趣,想看看这位胆敢自断手臂的太后是何等风采!
【述律平的小字叫“月理朵”,“平”是她的汉名。她祖上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耶律撒葛。按照契丹传统,耶律和述律是世代通婚的两个部落,彼此都在对方部落寻找配偶,因此述律平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哥阿保机。】
“契丹只有两个汉姓,皇室姓耶律,后族姓萧,因为耶律阿保机十分崇拜汉高祖刘邦,将自己的皇后一族看作是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的萧何,因此后族改为萧氏!”
大汉的朝堂上陷入一片尴尬的寂静,只有刘邦在幸灾乐祸的哈哈大笑!
萧何:什么后族,莫挨老夫!
“在契丹,王族只能与后族通婚,皇帝可以纳妃子,但皇后必出萧氏。”
“契丹不看重嫡庶之别,但只有萧氏后妃生的孩子才拥有继承资格,其他孩子都是庶子。”
“契丹国策就是皇族与后族共同执政,通过与后族的联姻,扩大其统治基础,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地位。”
“不过,契丹的后妃制度是在耶律德光时期才建立的,所以述律平皇后没有改姓,但她的兄弟子侄都改姓了萧。”
【后来,阿保机成为了本部酋长,东征西讨,“勇决多权变”的述律平也紧紧跟随在阿保机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四处征战。】
“阿保机曾跨过大漠攻打党项,让述律平留守后方,黄头、臭泊二个室韦部落趁虚而入,掠夺钱财人马,被述律平率兵击破,从此名震北方各族!”
【公元907年,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可汗后,述律平被尊为地皇后,史称辽应天后!】
【在述律平的支持与协助下,阿保机成功将世选可汗改为世袭皇帝!】
【公元926年,阿保机逝世于灭渤海的班师途中,述律平以主少国疑为由称制摄政,掌理军国大事,但其实此时太子耶律倍已经二十八岁了……】
【为了顺利掌握最高权力,述律平开始铲除那些企图阻碍自己的势力,她借口让这些大臣为她与先帝阿保机传话,杀了数百跟随阿保机出生入死的重臣,为其殉葬。】
武则天哈哈大笑:“这个理由好,朕喜欢!”
【等轮到汉臣赵思温即将被杀时,赵思温破罐破摔,直接向述律平发问:“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只要您去殉葬,我就殉葬!”】
赵思温:“痛快!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不如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之前被杀的数百人:“汉人果然聪明!”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述律平的笑话,述律平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地下追随先帝,可是诸子幼弱,国家无主,我不能去啊!”随后挥刀砍下自己的右手腕,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辽太祖棺内代替自己“从殉”。】
【述律平斩杀数百重臣没有震慑住那些权臣,自断手腕的狠辣却让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对其避如蛇蝎,也算是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不只是契丹群臣被镇住了,平行时空的观众都被镇住了!
这个女人能亲手砍下自己的手臂,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作为她的臣子,会做噩梦的吧!
大概只有耶律阿保机在心疼自己的妻子吧……
第402章 辽金夏元
【述律平之所以要如此强势的摄政,不只是为了掌握最高权利,还因为她想要越过自己的嫡长子太子耶律倍,立年仅十五岁的幼子为帝。】
【述律平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虽然长子宽厚聪慧,在群臣中富有声望,但她却不喜欢长子,更偏爱自己的幼子。】
武则天:“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声望,才不愿让他即位吧。”
不然,还如何名正言顺的摄政!
耶律阿保机对此并不赞同:“先不说废长立幼于礼不合,突欲(耶律倍契丹名)并无不当之处,贸然废除定会引发变故。就说李胡那孩子,虽然勇武却没有谋略,远不及他的两个哥哥。”
述律平:……
耶律阿保机的眼光没有错,耶律李胡虽力大无穷,却生性残忍暴虐,能力远不及两个兄长。即便在母亲的扶持下成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却连即将属于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
【耶律阿保机消灭渤海国,建东丹国安置渤海遗民后,将太子封为东丹国主人皇王。】
“耶律倍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阿保机自立为帝时,就将十八岁的长子立为皇太子。”
“此后,耶律倍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也建立了自己的威望!”
“这个人皇王来自天地人三才的典故,耶律阿保机是天皇帝,述律平是地皇后,所以太子是人皇王,足见阿保机对他的看重!”
【然而,在耶律阿保机率部西征的岁月里,次子耶律德光也是战功卓然,逐渐掌握了契丹的军事实权。耶律倍虽有名望,军功却不及弟弟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年仅二十岁,他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跟随父亲征战多年,立下许多战功,阿保机还将很多军国大事交给他来裁决。”
“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后,命次子耶律德光镇守西楼,称号为元帅太子。因此,也有一种说法,耶律阿保机死前是想要更换太子的,当然,这个说法支持者很少。”
【因此,述律平虽偏爱幼子,但耶律李胡却无论如何都越不过两个哥哥。述律平只能在长子与次子之间做出选择,显然与长子相比,她更倾向于次子耶律德光。】
吕雉:“多生几个儿子还是有用的,一个不成还能选下一个。”
“阿保机去世前没有交代自己的身后事,耶律倍接到消息立刻从东丹国赶回契丹,但此时,他的母亲和弟弟早已回到了国都,阿保机的葬礼已经开始了。”
“一场皇位之争即将展开!”
【太子耶律倍汉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
【而临朝称制、大权在握的述律平则奉行草原本位主义,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度。她关注传统的草原经济,更关心契丹贵族的传统利益。】
【对于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她会借用,但并不希望看到其势力过大而影响到契丹民族自身。】
“全面汉化就像北魏孝文帝改革,能将一个奴隶制民族迅速进化为封建制国家,北魏也是因此达到巅峰。”
“但全盘汉化也会失去契丹人勇武的本色,就像清朝中后期的八旗子弟一样,连马都上不去。”
康雍乾:w(°Д°)w
“这两种政策哪种更好,还真说不清楚。”
“政策没有好坏,只看是否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最关键的还是统治者,同一个政策在不同的统治者手中会有完全不同的后果。”
“事实上,即便没有耶律倍,也并不影响契丹逐渐汉化的过程……”
耶律阿保机陷入沉思:……
【述律平不能直接越过太子,立次子为帝,于是,她亲自导演了一场拥立皇帝的戏码。她召集诸部酋长,对他们说:“这两个孩子都很优秀,也都是我的爱子,我不能决定立谁做皇帝,现在把选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认为谁适合做皇帝就去执谁的鞍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