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刘知远:丢人啊……

第408章 五代十国1
【郭威出身将门世家,他的父亲郭简曾担任李克用麾下的顺州刺史,后来被割据幽州的节度使刘仁恭所杀。】
【此时的郭威年纪尚幼,只能跟着母亲前往潞州投奔姨母,还不等他们到达潞州,母亲也去世了,郭威是靠着姨母抚养长大的。】
【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也去应招,被收为亲兵。郭威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即便有什么小的过失也会主动为他遮掩。】
【郭威在市井长大,沾染了一些市井少年的习气,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也喜欢打抱不平。】
“一天,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大家都很怕他。郭威喝了点酒,天不怕地不怕。他就让这个屠户给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也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给放了。”
“《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抱不平的桥段不会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之后,李继韬被李存勖消灭,郭威就被收编进了后唐的军队,成为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中的一员。】
【郭威历仕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旁观或参与了多次改朝换代。当然,当时的郭威只是他们麾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将,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公元947年,郭威协助刘知远称帝,凭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成为名震一方的大将!】
【刘知远死后,郭威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中唯一的将军,掌握全国兵权,也引起了刘承祐的猜忌。】
【郭威平定三镇之乱,北伐契丹,以军功进封邺都留守,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郭威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开封,但他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请出李太后主持大局,安定人心。】
【他严禁士兵劫掠京城,恢复京城的治安。又邀请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的儿子刘赟入京继承大统,以此稳定宗室。】
刘崇:“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还有这等好事!”
【等到一切都安稳下来,郭威才开始了称帝的谋划。】
【郭威假称收到情报,辽国要南下进犯,他则奉命带兵北伐。当大军来到澶州,他的部下将士发动兵变,将黄色的旗子覆盖在郭威身上,拥立他为帝!】
“黄袍加身!”
“原来赵匡胤并不是第一人啊。”
被天幕揭开遮羞布的赵匡胤多少有些羞耻。
第一个这样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就是邯郸学步了……
只有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百思不得其解:赵匡胤可是他的部下,他是怎么越过自己,得到部下拥戴的?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定都汴京,建国周朝,史称后周!】
“中原的皇位终于又回到了汉人手中!”
“被当做诱饵的刘赟还在半道上,就被郭威的部下杀了。刘崇被郭威耍了一道,还赔上了自己的儿子,自此与郭威结下了死仇。”
“之后刘崇联合辽国攻打后周,却在高平之战中被郭威的养子郭荣打败。”
【被晃点一圈的刘崇占据河东,自立为帝,史称北汉。这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建立在北方的政权。】
【北汉从建国之初就面临着北周大军的威胁,刘崇自知不敌,立刻向辽国投诚,几乎成了辽国的傀儡政权。】
“刘崇这个帝位就是辽世宗册立的。”
【郭威建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自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
【他出身贫苦,对民间疾苦深有体会,即便贵为皇帝依旧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
“当年朱温南征的时候,将缴获的数万耕牛都租给了百姓。但几十年过去,牛早就死了,这份租金却依旧在收,直到郭威废黜此令。”
“郭威还下令废黜一切杂税,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加收百姓的赋税。”
郭威:“只要百姓能够得利,便是国家得利,朕要这些钱做什么!”
郭荣:“父亲所言极是!”
【他虚心纳谏,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废黜苛法,放宽对盐、酒的禁令,将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郭威还重建了中原地区对儒家的信仰,祭拜孔庙,以儒教治理天下。】
【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后周在很短的时间就呈现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来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他自知自己命不久矣,殷殷嘱托养子郭荣,自己死后的葬礼一切从简,不要惊扰百姓,不要宫人守陵,只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
郭威:“朕见过唐朝十八陵的惨状,都是因为厚葬的缘故,朕不需要那些金银,只要埋几幅剑甲就好。”
【遗言交代完毕,当天晚上,郭威就病死了,享年五十一岁。】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但他能在继位后摒弃军人政治的弊端,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为周世宗郭荣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深爱自己的妻子柴氏,不幸的是妻子早逝,两个孩子也都被刘承祐诛杀,郭威称帝后,朝臣都劝他,让他另立皇后,还来得及生下自己的孩子做继承人。】
【但郭威没有这样做,他认定的皇后只能是妻子柴氏。为此,他宁愿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妻侄柴荣,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唯一的。】
【事实证明,乱世之中有赖长君,他的选择没有错!】
【郭荣,本姓柴,后改姓郭,他在位仅六年,却被称为五代十国最贤明的皇帝,史家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郭荣惊骇:“朕在位仅六年,三十九岁就死了!”
他掐指一算,他死的时候儿子才七岁,怪不得会被人摘了桃子……
“摘桃子”的赵匡胤:陛下,你听我狡辩(不是)解释啊!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柴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年少的柴荣前去投奔自己的姑父郭威。】
【柴荣自小“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为人生性谨厚,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因为柴氏无子,便收养柴荣为子,改名郭荣。】
“是的,人家后来一直都叫郭荣,并没有改回来,我们习惯称的柴荣只是宋朝的文字游戏。”
郭荣:“你以为给朕改个姓氏,就掩盖你们谋朝篡位的行为吗!”
【当时郭威的家境并不富裕,郭荣便跟着商人贩卖茶叶,补贴家用,在民间行走的过程中,对社会积弊深有体会。】
【后汉建立后,郭荣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刘承佑大开杀戒时,郭荣留在开封的家人妻儿也都遭了殃……】
【后周建立后,郭荣以皇子的身份出镇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深得当地百姓信任。】
【公元953年,郭荣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赵光义:“开封府尹,晋封晋王,这就是太子的待遇啊!皇兄将本王任命为开封府尹,加封晋王,不就是要立本王为嗣吗!”
【公元954年,郭威驾崩,郭荣登基为帝,史称周世宗!】
【郭荣登基不久,北汉刘崇就带着三万大军与辽国万余骑兵联军南下,打算趁着后周皇位更迭,内政不稳之时予以致命一击!】
【开战伊始,后周大军便因轻敌中了北汉的埋伏,损失惨重!】
【郭荣力排众议,亲自带兵出征,他带着禁军从开封出发,昼夜兼程,在高平与北汉军遭遇,一战击败北汉!】
评论区:“在这一战中赵匡胤作为禁军统领,奋勇杀敌,身先士卒。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军则士气低落,兵败如山倒!”
【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军的尸体遍布山谷,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刘崇仅带着百余骑兵狼狈脱逃,后周军大获全胜!】
【战后,北汉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下!刘崇不仅没能为儿子报仇,还因战败忧愤而死!】
【高平之战的胜利,巩固了郭荣的地位,所有人都对这个年轻的皇帝刮目相看,为郭荣此后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409章 五代十国
【郭荣在即位之初,就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郭荣继位之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鉴于高平之战中将不用命、兵不能战的教训,他下诏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他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严明军纪,赏罚分明,裁汰老弱士卒,拔擢强壮之士……郭荣成功打造了一支威震邻国的精锐之师,史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李世民:“七十年战乱,两代人饱受其苦,希望郭荣能够实现他的目标,早日天下太平。”
郭荣:“朕定要规避历史上的劫难,一举收复燕云!”
【郭荣采纳了王朴“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放在西南的蜀地。】
【提起蜀地,便不得不说一个人——建立前蜀政权的王建!】
刘备:“又是一个割据蜀地的政权。”
诸葛亮:“中原五代交替,都是从内部翻覆的,可见前蜀的影响力并不大。”
他们不知道的是,王建建立的前蜀也曾改名为汉,不过很快就改了回去。
【王建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卖饼郎家庭,当时恰逢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就像那个时代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他们家就过得更加艰难了。】
【为了生存下去,王建不得不做了贩卖私盐这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八,便得了个诨号“贼王八”。】
“原来贼王八是这么来的!O(∩_∩)O~”
“唐朝末年的很多势力都是靠着贩卖私盐起家的。”
“幻视一个黄巢、王仙芝……”
“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年岁相差也不大,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立场,都是那个时代不甘沉沦的普通人的代表。”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王建撞到了当地官府手里,被抓进大牢,眼看着就要被问斩,遇到一个好心的狱吏才逃得生路。】
【逃出生天后,王建换了个更有前途的职业——盗贼!他一路流窜到武当地区,遇到了一个和尚,那和尚说他骨相甚奇,将来定会有一番造化,做盗贼可惜了。王建听劝,转身便投入忠武军做了一个小兵。】
“武当·和尚,要素太过齐全了吧。”
“要么是他发达后自己编撰的,要么就是这个和尚是个普度众生的大善人(狗头)。”
【多年江湖历练让王建拥有了超出同龄人的智慧,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很快就和鹿晏宏、韩建等八人被提拔为能够统领千人的都将!】
【黄巢攻克长安后,唐僖宗逃亡蜀地,忠武军节度使也去世了,鹿晏宏就被王建等都将推举为帅,带着忠武军前往西川勤王。】
【鹿晏宏沿路纵兵掠夺,收拢了不少兵马,成为忠武军中最大的势力。之后便在半路上停下,占地为王,不走了!他想要将忠武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军,便对王建、韩建等都将心生杀意。】
【眼看着一番火并不可避免,王建立刻带着自己的三千兵马离开了忠武军,前往西川投奔朝廷。】
【当时大宦官田令孜专权,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他将王建收为义子,还将他并入神策禁军,号“扈驾五都”,王建成了田令孜的亲信。】
【待到田令孜失势后,王建也被排挤出朝廷,但他并未就此沉寂,而是趁着西川大乱,攻取了成都。】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最强大的几支藩镇都在争夺中原大地,王建抓住机会,攻取东川、汉中、秦、凤、阶、成等州,奠定了日后前蜀的疆域版图。】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后,王建不承认后梁政权的正统性,率领官员、百姓为已亡的唐朝痛哭三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前蜀与后梁之间还有一个岐王李茂贞,李茂贞曾多次挟制朝廷,嚣张跋扈,是早期势力最大的藩镇。但在朱温持续不断的打击下,他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为了抵挡后梁,王建与李茂贞结为同盟,将他当做阻挡后梁攻击的屏障。】
【但他们的盟约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911年,王建与李茂贞因儿女婚姻纠纷导致关系破裂,兵戎相见,朱温立刻派遣使者与王建结盟,夹击李茂贞。】
【他们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九年,直到920年,前蜀才从李茂贞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奠定了其北部疆域!】
【王建征战一生,到六十岁才登基称帝,选择继承人就成了他最重要的大事。】
【他的长子王宗仁因为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次子被立为太子,却死在了宫廷斗争中。】
【王建的宠妃徐氏结交宦官朝臣,联合众人上表,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储位,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在宫内外的合力煽惑下,王建正式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事实证明,身为皇帝千万不能耳根子软,王宗衍(王衍)继位之时年仅十七,无法处理朝政,就干脆将军国大事都交给宦官,自己寻欢作乐,整日宴游。】
【他的母亲和姑母也不甘寂寞,公开卖官鬻爵。权臣更是不愿落伍,礼部尚书在科举考试中公然受贿舞弊。王衍本人也买卖官职,授予官职全凭喜好,朝廷官吏都变成了贪赃枉法,营私卖狱之辈,从上到下乌烟瘴气!】
【就在王衍醉生梦死,沉迷旅游,人妖不分之时,后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将蜀地当做下一个目标。】
【后唐大军所到之处,蜀地州县望风而降,仅七十天唐军就兵临成都城下,王衍只能率众投降。】
【史家都将前蜀的灭亡归罪于君主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
【可惜,王建历尽千辛万苦创建的基业,仅仅传了一世,短短十八年,就宣告灭亡。】
“王建推行以文治世的主张,革弊从新,去华务实,有利于民者,不得不用;有害于政者,不得不除。”
“公平必致于民安,富庶自成于国霸。恩虽不吝,法且无私。”
“蜀地在王建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却不幸的迎来了昏聩无道的王衍……”
【攻灭前蜀之战,名义上的主帅是李存勖之子魏王李继岌,实际上掌握大军指挥权的却是枢密使郭崇韬。因灭蜀之功,郭崇韬备受猜忌,很快就被李存勖遣使处死,灭蜀大军群龙无首,李继岌无法控制局面,蜀中大乱!】
【被郭崇韬举荐为西川节度使的孟知祥立刻赶往蜀地,稳定人心。魏王李继岌引兵北归途中,洛阳发生兵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得到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见中原大乱,顿生割据之心,他训练军队,扩大兵力,随时准备割据蜀地!】
【李嗣源继位后,为了安抚蜀地,将孟知祥的家眷送了回去,还封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加封蜀王。】
【公元933年,李嗣源去世,934年,李从珂打败李从厚竞争上岗,后唐内乱。同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史称后蜀!】
【仅仅数月后,孟知祥便在宴席之间发病,很快病逝,年仅十五岁的太子孟昶继位为帝!】
【孟昶未及弱冠,无法理政,朝政都由将相大臣处理。他们原本是孟知祥的部下,因孟知祥为人宽厚,对他们多有优待。导致他们对孟昶毫无尊重,桀骜不驯,不尊法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
【孟昶不动声色,将最骄横的李仁罕逮捕灭族,一举震慑群臣!随后,他勒令昭武军节度使李肇退休,永不录用,将军政大权都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公元947年,契丹灭亡后晋,刘知远自太原起兵,入主中原,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再加上孟昶攻下的凤州,后蜀成功恢复了王建时期的疆域。】
【948年,孟昶处理了最后几个权臣,正式开始亲政,他在朝堂设置匦函,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
【早年的孟昶能够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使得后蜀国势强盛,成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
【但善始者却不能善终,孟昶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朝政十分腐败,此后,国势日衰……】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郭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七月,向训等人被阻于凤州,战事陷入僵局,所有朝臣都提议退兵,只有赵匡胤赞成郭荣继续进攻的命令。两个月后,果然大破后蜀。到十一月,尽复四州之地!】
【自此,后蜀龟缩到四川盆地,不再干涉川外之事,孟昶也失去了斗志,开始了他荒淫的后半生。而郭荣的目光早已转向了雄踞江南的南唐!】

【此时在南方与后周并列的政权还有南唐、吴越、南楚、南汉等国。】
【与后周隔淮河相望的是占据江南地区的南唐。南唐的东南方,在今天的浙江地区是钱氏建立的吴越政权。】
【南唐的正南方,占据今天福建地区的是闽国。占据两广、海南的是南汉政权。】
【在湖南割据一方的是马氏建立的楚国,湖北荆门一代还有一个南平……】
【怎一个乱字了得!】
【割据南方最大的政权是南唐,南唐与契丹结为联盟,在背后牵制中原政权,策应契丹的军事行动,为了收复燕云,郭荣必须将自己背后掣肘的势力清理干净!】
李世民:“南唐!难道我大唐还有延续……”
【早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期间,唐朝廷派遣了许多军队分布在江淮一线,抵挡黄巢大军北上。但因人心不齐,防线溃败,主帅淮南节度使高骈先被朝廷革职,又被部下所杀。】
【剩下的军队在各个将领的带领下各自为政,陷入混战之中。在这场以江淮为背景的吃鸡游戏中,杨行密笑到了最后,成功占据扬州,接过了淮南节度使的桂冠。】
【与杨行密同台竞争的还有割据两浙的钱镠,他也是吴越政权的建立者。】
【杨行密招抚流亡,与民休息,政事宽简,安抚百姓。又成功挡住了朱温南下征讨的步伐,在江淮站稳脚跟,唐朝廷加封其为吴王!】
【杨行密便以扬州为首都,建立了自己的割据政权!】
【他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经济得以复苏,开启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的先河。】
【他还数次打败朱温大军,阻其南下,被誉为“十国第一人”!】
【公元905年,杨行密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此时,唐朝还没有灭亡,但杨氏吴国已经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
【杨行密死后,他的儿子杨渥继位,杨渥荒淫放纵,导致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发动政变夺得大权,次年弑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为主,从此吴国上下都被徐氏所把持,长达二十年之久!】
【徐温死后,他的养子徐知诰继承了他的权位,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徐知诰身边聚集了南北两方的士人,如韩熙载、常梦锡等人,成功融合了南北两大势力,还获得了吴国旧臣的支持,羽翼大成,图穷匕见!】
【公元937年,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
【徐知诰建国南齐,这次改朝换代之顺利世所罕见,史书称其“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可见徐知诰早已偷梁换柱,将杨氏吴国变成了徐氏吴国!】
【三年后,徐知诰声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建都金陵。因此时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已经灭亡,所以,这个唐就被称为南唐。】
李世民有些无语:原来所谓的南唐是这么来的。
这关系虽然比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近那么一些,但却没有族谱佐证,谁知道他到底姓什么!
不过,强汉盛唐,人人慕其风华,人人想要效仿,这正是大唐的骄傲!
【南唐继承了吴国的疆域,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北面隔淮河与中原政权相望,西边是南楚,南边是南汉,东南是闽国,东面是吴越国,堪称四战之地!】
【南唐立国后,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甚至当吴越国发生大火,宫室铠甲几乎被一把火烧尽,将领们纷纷建议乘机攻取,扫除后患之时,他仍然坚定地不出兵侵略,还让使者送金币前去慰问。】
【在睦邻友好的同时,结交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在他的治下,江南地区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
李昪:“朕的目标是中原大地,是大唐故地,不能与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产生矛盾,以免成为日后的掣肘。”
【李昪坚持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的政策。商人用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过海运与契丹贸易。】
【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行业都有长足的发展,不仅产量高,工艺也很精细。】
“后来的宋朝不仅继承了南唐的地盘,也继承了南唐重视商业的社会风气啊。”
“所以宋朝的结局还不如南唐……”
【“息兵安民”的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将南唐打造成了一个艺术的王朝。】
【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
【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也就这样的风气才能造就一位千古词帝!”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讽刺呢。(狗头)”
“李煜本就不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他继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国力大衰,无力回天了。”
【公元943年,李昪去世,其子李璟继位为帝。】
“李昪的死亡方式有力的证明了他确实是唐朝皇室后裔。”
“因为他也是丹药中毒而死的。”
唐朝皇帝:这个玩笑并不好笑,屑屑!
【公元944年,南唐的邻国闽国爆发内战,闽国将领朱文进弑杀皇帝,自立为帝。李璟趁机挥兵南下,将闽国国土收归己有。闽国虽被灭,却依旧有残余势力,奉吴越国为主,苟延残喘。】
【947年,契丹灭后晋,南唐与契丹本就是盟友,商业往来很是频繁,耶律德光传信李璟,要册立他为中原之主。】
【但李璟正疲兵东南,无暇北顾。契丹离开后,中原又被刘知远占据,李璟失去了北上的时机,只能暂时放弃北伐,这件事让他很是懊悔。】
【公元951年,南唐乘着南楚内乱,派兵灭楚。】
“南楚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
“唐朝末年,时任武安军节度使的马殷逐个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湖南,被朱温封为楚王。”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立楚国,南楚在建国之初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策,将每一个中原王朝奉为宗主国。”
“930年,马殷去世,他死前留下遗嘱,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够兄弟相继,传承楚国的王位。没想到却引发了兄弟相争,导致湖南大乱。马殷的六个儿子相继为王,兄弟阋墙,乱作一团,马楚政权已经慢慢走了下坡路。”
“951年,中原正处于后汉、后周朝政交替的混乱之中,无暇南顾,李璟见有机可乘,立刻出兵,消灭南楚!”
【此时,南唐的疆域达到巅峰,不过仅仅一年之后,楚地就被楚国的将领夺走,南唐得而复失。】
【李璟对外用兵开疆拓土,建立了南唐最大的疆域,本人却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宠幸奸佞,导致南唐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显德三年(956年)至显德五年(958年),郭荣三次亲征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
“956年,郭荣带着赵匡胤等禁军主动出击,取得了正阳之战的胜利,得到了五州土地,后因雨季来临,暂时班师回朝。”
“为了彻底消灭南唐,郭荣召集工匠修建战舰,命南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