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诸酋长心领神会,若是太后想要立太子为帝,还需要问吗?于是,所有人都选了耶律德光!】
“契丹嫡庶观念不强,还有一些选汗的遗留,才能这样操作。若是在中原王朝,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孩子,都算庶子!”
“所以契丹的王位继承有些玄乎,耶律德光死后,宗室争相上位,换了好几个皇帝。”
“而且,争夺皇位的都是述律平三个儿子的后代,这场皇位之争,延续了三代人,几十年时间,直到耶律贤登上帝位,才算平息。”
耶律阿保机:“不知这个耶律贤是哪个儿子的孩子。”
不如一步到位!
【皇太子耶律倍无奈之下,只能率群臣向述律皇后请求立耶律德光为帝,让出了帝位。】
【公元927年,此时距离阿保机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终于登基称帝!】
耶律阿保机:“希望尧骨(耶律德光)能够保持这份谨慎勇武,不要让朕失望啊!”
【即便如此,述律平并没有因为长子让位而罢休,为了皇权稳固,她对避居东丹国的耶律倍百般提防。】
【公元930年,耶律倍带着一些仆从逃亡后唐。曾经离契丹皇位仅仅一步之遥的耶律倍,就这样被母亲逼上了弃国出走的不归路。】
耶律倍痛苦道:“难道我就不是您的亲生子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耶律倍,并赐姓东丹,名慕华,后改为李赞华,还任命其为节度使。”
“身在异国,但耶律倍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李嗣源病死后,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
“耶律德光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但他不是应耶律倍之邀,而是应石敬瑭之请,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耶律倍虽然在皇位变动中保持了隐忍和退让,却在流亡后唐期间,突然变得“刻急好杀”起来。”
“他有嗜饮人血的毛病,疯狂时甚至在姬妾手臂上刺洞吸血。奴婢侍妾稍微犯了点儿小错,耶律倍就用火烫她们,甚至挖掉她们的眼睛。他的暴躁脾气把嫁给他的汉人妻子夏氏吓得魂飞魄散,为防丈夫的辣手,她只能请求削发为尼。”
“公元936年后唐发生政变,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临死前他想带走耶律倍,耶律倍可不想陪着他自焚。于是,李从珂就派人杀了耶律倍,耶律倍就这样死在了异国他乡,时年38岁。耶律倍死后被一个僧人草草收葬在荒山上,也算是他嗜杀的报应吧。”
“石敬瑭率军进入洛阳后,为了讨好契丹,亲自为耶律倍服丧,在耶律倍灵柩前放声大哭,并以帝王之礼将其厚葬于洛阳郊外。”
“后来耶律倍的儿子登上帝位,还为他追封为让国皇帝。”
耶律阿保机:“难道耶律贤是突欲的后代?”
耶律阿保机猜对了,但他绝对想不到耶律贤想要登上帝位,要经历多少磨难……
【耶律德光并不是契丹开国之君耶律阿保机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皇位合法性是存疑的,在述律太后摄政的情况下,他即位之初也并没有完全掌握契丹的实际权力。】
【因此,他必须建功立业,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
【北方已经被父亲统一,耶律德光的目光便投向了中原!】
【公元928年,后唐义武军节度使王都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献上定州(今河北定州)归降契丹。唐明宗李嗣源立刻出兵征讨,王都不敌朝廷大军,再次遣使赴契丹乞援,耶律德光命奚秃里铁剌前去救援。】
【此战,铁剌不敌后唐大军,战死沙场,耶律德光第一次南征就以失败告终!】
【同年十一月,耶律德光亲帅大军南征后唐,李嗣源及时派出使者出仕契丹,避免了这一场兵祸。】
【公元930年,在述律太后的影响下,耶律李胡得以掌握大军攻略云中郡,取得了一定战果,被立为皇太弟,兼兵马大元帅。此后,耶律德光出征在外的时候,都是耶律李胡镇守后方。】
耶律德光:“果然弟弟才是您的宝贝儿子,朕和大哥都是捡来的吧。”
【公元934年,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当了不到半年皇帝就被李从珂废黜,身在后唐的耶律倍立刻给弟弟写信,要他趁此时机南下中原。】
【八月,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征,九月,契丹大军到达云州,攻陷河阴。十月,又攻打灵丘,十一月,进围武州的阳城。阳城、洼只城先后投降契丹。这次试探性进攻取得了一些成果,却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耶律德光见好就收,继续等待时机。】

第403章 辽金夏元
【公元936年,耶律德光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称子臣服,祈求契丹出兵帮他抵抗后唐。】
【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的声望达到顶峰,他将原本的皇都改为上京,将幽州改为南京。】
【耶律德光想要将燕云十六州当做自己南下的前线基地,对燕云十六州“因俗而治”,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人。】
【此后,契丹不仅占据了巨大的地理优势,还收编了近十万汉军。汉军以步兵为主,契丹军队也得以从骑兵为主,转变为步骑兼顾的新结构,弥补了原本游牧民族军队单一兵种的作战劣势,使契丹在接下来的南下作战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耶律阿保机:“步骑兼顾……”
契丹是马背上的民族,但只有骑兵是不能长久的,契丹境内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汉人,或许,他可以先组建一支步兵分队,将步兵与骑兵的战术相结合。
【契丹的农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与刚刚建国的后晋王朝“藩镇未服,府库殚竭,民间困穷”相比,契丹无疑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即便如此,耶律德光还嫌不够保险,他一面加强与南唐的联系,远交近攻牵制后晋。一面利用汉将赵延寿想要称帝的野心,许诺他得到中原后,就立其为帝。赵延寿“由是为契丹尽力,尽取中原之策”,成为南下战略的主要谋划和实施者。】
李世民:“南唐?难道大唐继续延续下去了?”
魏征冷静的戳破圣人的幻想:“能沦落到与契丹联合,可见也只是苟延馋喘罢了。”
李世民立刻换了个话题:“赵延寿是想要复制石敬瑭的道路。”
长孙无忌:“石敬瑭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以国土换取财富地位,将来定会有更多的‘汉奸’!”
【石重贵即位前后,后晋天灾不断,连年的旱、蝗、涝、饥,致使境内饿殍遍野。长江以南割据的诸多小国大多依附契丹,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
【后晋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刘知远、杨光远等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后晋内部也存在着许多暗中勾结契丹的官员,并不断向契丹传递后晋朝廷的情报。后晋政权此时堪称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公元943年,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勾结契丹,引契丹军南下。这成为契丹与后晋大战的直接导火索!】
【在降将杨光远、赵延寿的劝导下,耶律德光乘着中原饥荒、后晋国用困竭的时机,分兵两路进犯后晋,兵锋直达黄河一线。】
【耶律德光亲赴南京幽州,契丹东路军前锋赵延寿、赵延昭率领骑兵五万入晋,兵锋直达甘陵,在后晋贝州叛将邵珂的帮助下,一举拿下后晋的粮草重地、水路要冲贝州。耶律德光则亲率十万大军殿后。】
【西路军由耶律德光的叔叔耶律安端率领,自雁门关南下,围攻忻、代二州,以牵制后晋在河东的力量。】
【面对契丹大军的悍然入侵,后晋立刻派遣使者,表示希望与契丹重修旧好,甚至愿意割让河北诸郡。】
【但双方都知道这次示弱只是权宜之计,石重贵已经准备北上澶州督军。耶律德光也出动大军南下,优势在手怎么可能接受和谈!】
“石重贵命亲信景延广为御营使,总领北面行营一切军机,这个职位就是为了牵制北面行营指挥官高行周而设的,但此举却险些导致高行周等人的兵败……”
“刘知远也被任命为幽州招讨使,抵御西路的耶律安端军。”
【石重贵将晋军的主力布置在澶州一线,依靠坚固的城池,成功阻滞了耶律德光率领的契丹主力。耶律德光转而分兵进攻博州,想要抢占渡口马家口,渡过黄河直达汴梁,又命杨光远侧面包抄,钳制晋军。】
李存勖:“这不是朕奇袭汴州的战术吗,怎么被他学去了!”
【一旦这一战略成功,后晋国都汴梁就会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然而祸不单行的是,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还带着契丹大军南下,顺利通过了马家渡,进逼后晋腹地!】
石敬瑭:“朕的大晋难道已经被契丹渗透成筛子了吗?”
你这个皇帝都在向契丹俯首称臣,臣子也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
【直面契丹大军的郓城身处后晋腹地,守军有限,守将郭谨一面派人向石重贵告急,一面遣部下蔡行遇率数百骑北上截击。结果,蔡行遇战败被俘,部下也都被击溃。】
【石重贵立刻派遣数万大军驰援各大渡口,尤其对马家渡的契丹军半渡而击。还没有完全通过黄河的契丹人被分割在黄河两岸,顿时人心惶惶,无心渡河,仓皇北撤……】
【在晋军主力分兵支援东线马家口的同时,耶律德光抓住机会进攻戚城。戚城被大军包围,后晋大将高行周等人带着大军前去支援,也陷入了契丹军的包围圈。就在此危急时刻,景延广居然坐视戚城被围,不肯派出援军。】
【最后还是石重贵亲自带着亲军前去解围,里应外合,大破契丹军,才解了戚城之围!】
“石重贵任人唯亲,景延广拥立他登基,他便投桃报李,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景延广。”
“但景延广为人心胸狭窄,滥施淫威,以权谋私,因为一己之私给后晋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谁让石重贵就喜欢他呢……”
【耶律德光见大军在戚城和马家口的进攻都不顺利,只能与晋军在澶州决战!】
【契丹军先是示敌以弱,向后撤退,实则埋伏于半道上,想要引诱晋军出城追击,以骑兵的优势在旷野之地一举歼灭后晋所有主力。】
【但天公不作美,因为连日大雨,晋军守城不出,契丹军队空等了十多天。反而因为长期驻扎于旷野,人困马乏,军粮短缺,士气低落。】
【耶律德光只能采纳赵延寿的建议主动出击,夺取澶州的浮桥然后抢渡黄河。】
【此时,耶律德光率军十万横陈于澶州城北,晋军主力驻扎在澶州城,先头部队高行周则在戚城的南面。】
【晋军以步兵军阵对抗契丹骑兵的包抄战术,两军鏖战一日,皆死伤惨重。】
【耶律德光采用骑兵的“突阵”战术冲击后晋军阵,石重贵立刻率亲兵列为后阵稳定军心。晋军因有皇帝亲自督战,军纪严明,岿然不动,以数万弩箭迎击契丹骑兵,契丹军久攻不下,最终退却……】
“从这点来看,宋太宗连石重贵都比不过呢。”
“这已经是宋朝能排前三的皇帝了……”
宋太宗:“天幕居然拿出帝石重贵与朕相比!”
赵匡胤:“宋太宗到底是朕哪个儿子?”德昭还是德芳……
哼!不管哪个,先打一顿再说!
赵德芳,赵德昭:o(╥﹏╥)o
赵光义:皇兄的儿子也不过如此,若是本王继位为帝,定能收复燕云,一统天下!
【此时,耶律德光从暗探口中得知,后晋军队在城东布置的人少,防护栅栏也不坚固,耶律德光立刻次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转正面攻坚为侧翼突袭。】
【耶律德光亲率精锐骑兵从后晋军阵东面防御薄弱处进行突阵,后晋大军当即被击溃,士兵向南败逃,契丹骑兵在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澶州水寨。】
【关键时刻,又出了一个乌龙事件。】
【契丹军误把水寨的晋军旗帜当做伏兵,不敢继续追击,晋军抓住机会,重整部队,双方再次交战,契丹军渐渐不敌,一夜后退三十里。】
【晋军收到契丹退兵的消息,但主帅景延广担心这是契丹的计策,只顾坚守城池,没有派兵追击,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澶州防线的坚固超出了耶律德光的预料,契丹劳师远征却斩获不多。耶律德光令赵延照留守贝州,其他人分两路北撤,在撤退途中,对沿途的后晋城镇大肆破坏,掠夺财物和人口,以至于黄河以北的地区赤地千里……】
“石重贵居然赢了!”
“可惜,只要燕云十六州回不来,契丹就能纵马南下,只靠着黄河一线的防御是没用的。”
“河北大地本是中原最富饶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战场!”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苦难还要持续四百年……”
赵匡胤:“若是不能将燕云买回来,就必须一鼓作气,将契丹赶出长城!”
【此战契丹虽然败北,但他们并没有善罢甘休,耶律德光带着大军留在幽州修整,这几个月不过是中场休息罢了。】
【后晋也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反攻。】
【为了补充军事力量,石重贵多次下诏征兵,征用民间马匹,还命令每七户出一套士兵的兵甲。】
【之后,又下令括借民粟,当然,有没有可能还回来,就要看战场上的情况与统治者的节操了……】
“苛捐杂税,苛政虐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石重贵也就在军事方面能看了,文治上并不合格。”

第404章 辽金夏元
【就在这一年十月,契丹天授节(耶律德光的生日)上,契丹各藩属国均遣使进贺,只有后晋没有任何表示。耶律德光便以此为由,再次发兵南征!】
【耶律德光命赵延寿为前锋,赵延寿率军围困后晋北面行营所在的恒州,连下周边九县,然后又分兵攻掠河北邢、洺、磁等州,势如破竹攻入邺都境内。】
【恒州守将杜重威立刻向朝廷告急,石重贵因为生病未能亲征,他命令张从恩出任北面行营马步都监,率北面行营诸将兵屯邢州,阻止契丹大军前进。】
【但由于刘知远拥兵自重,在晋阳观望不前,北面行营的最高指挥官杜重威已经被围困在恒州城内,后晋军队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
“这时候的刘知远已经开始谋划称霸河东,成就王业,所以对石重贵的命令半推半就。”
刘知远:“自先帝对契丹称臣之时,本将就不赞同,皇帝又处处提防本将,我们君臣之间早已没有了恩情,只剩下了利益权衡!”
【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耶律德光尚未进攻,后晋朝廷就已经开始担心前线的崩溃,于是他们选择全军后退,在黄河一带构筑防线,希望能够复制第一次大战的故事,将契丹大军挡在黄河以北。】
苻坚: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但让后晋朝廷没有想到的是,撤退的命令一下达,晋军以为前线败了,顿时一溃千里,溃兵所到之处,放火焚烧,杀人掠货,毫无组织性。】
【后晋与契丹的大战再现了当年淝水之战的场景,只不过这次的胜负方对调了。】
【石重贵立刻重新布置防线,尽力挽救前线局势。】
【这时,两军在榆林遭遇,契丹先锋包围了晋军数千侦察部队,一场大战,晋军不敌。但后晋将领皇甫遇宁死不退,摆出防御阵型,苦战半日,双方都死伤惨重。】
【关键时刻,后晋的援军到了,契丹军久攻不下,也是兵疲马乏,见到对方有生力军加入,立刻后撤。】
【这本是一场万人的小规模战役,但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契丹大军以为这是后晋主力到达了战场,顿时上下一片惊慌,不断向后撤退。】
【耶律德光驻扎在邯郸,听到部下传递的消息,立刻向北逃亡,第二天就逃到两国边境附近的鼓城。】
【后晋虽然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大军依旧没有统一的指挥,如同一盘散沙,石重贵权衡之下,决定亲自北征。】
【见契丹人慌不择路的撤退,石重贵立刻命杜重威乘胜追击,逃到古北口的耶律德光听说后,当机立断再次南下,将杜重威的大军包围在阳城,并派骑兵绕道其后,断其粮道。】
【当天夜晚,忽然刮起了东北风,风沙遮挡了两军的视线,他们根本看不到对面的敌人,又该如何厮杀?】
【契丹军占据上风口,顺着风向纵火烧营,风助火势,如虎添翼。晋军身处逆风位,就连专门对付契丹骑兵的弓弩都无法发挥作用,只能被动挨打……】
【面对如此危险的局势,晋军主帅杜重威却束手无策,他命令晋军固守营寨,消极应对。将士们不想等死,纷纷要求出战,全军上下群情激愤!】
李靖:“此时敌众我寡,便要冒险以小博大,风沙是劣势,也是优势,因为契丹人也无法探知晋军的部署。若是晋军此时能够借风沙掩护拼死突围,方有获胜的可能。”
李绩:“一旦风沙停下,已处于败势的后晋军队定没有翻盘的机会。”
【在部将的一致请求,与监军李守贞的支持下,晋将符彦卿等人带着精锐骑兵,从西门出发,进攻已经从马上下来的契丹骑兵。】
【为了能够借助风势,晋军直接绕到契丹军队的背后,顿时形势逆转。】
【再加上契丹铁甲骑兵已经下马,仓皇间来不及跳上马背,契丹也就没有了兵种的优势,战场局势瞬间转换!】
【契丹大军在触不及防之下,被晋军击溃,包围圈中的晋军趁势突围,里应外合之下,契丹溃败,纷纷夺路而逃!】
【此战,史称阳城大捷!】
“后晋居然打败了契丹人!”
“如果他们是在长城附近获胜,定能将契丹赶出长城,可惜了,长城依旧在契丹人手里,河北依旧朝不保夕啊。”
“契丹可以失败很多次,但后晋一次都不能败,这就是燕云十六州的价值!”
“辽军兵败后,耶律德光先是乘坐奚车逃奔十余里,之后又弃车改骑骆驼向北逃去。”
“骆驼的速度这么快的吗,有没有小伙伴骑过骆驼?”
“这就是辽国的车神吗……”
“车神这个称号怎么能用来形容辽太宗呢,他很快就会一雪前耻的,但宋太宗却再也没有机会洗刷自己的骂名了。”
【战后晋军众将要求继续追击,然而却被主帅杜重威拒绝,再次坐失良机……】
【阳城大捷后,后晋和契丹两国国内的主和势力抬头,石重贵遣使出使契丹,提出恢复两国邦交,并谦卑的表示他愿意称臣纳贡。】
【然而耶律德光已经不满足晋朝提出的条件了,要求提升出使规格,并割让镇、定两道。晋朝也无法接受这一条件,两国议和以失败告终。】
【晋军在两次大战中接连获胜,石重贵将这一切都当作自己的功绩,为人愈加自负,在财政危机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兴土木,完全不知体恤民力。】
【他兴建宫室,厚赐优伶,宠信冯玉,排挤猜忌重臣桑维翰,不纳忠言,以至于朝政日益崩坏。】
【石重贵在位的四年也是天灾最频繁的时候,蝗灾、大旱、暴雨、黄河决堤,导致农田减收甚至绝收,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晋廷的赋税收入。】
【为了筹集军粮,石重贵命地方藩镇进贡,藩镇自然不会将已经到手的税赋再吐出来,便将这些压力直接转嫁给百姓。他们大肆收刮境内百姓,导致饿殍千里,群盗四起,治安环境极差。】
后周朝堂
郭荣:“石重贵亡的不冤!”
赵匡胤:“石重贵可作一员大将,却当不了皇帝。”
郭荣若有所思:“香孩儿,你知道朕的志向,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是为何燕云十六州却要四百年才能回归呢?”
赵匡胤顿时亡魂大冒,主公是在点“他”的大宋吧,一定是的。
天可怜见,他对主公忠心耿耿,为何要承受另一个赵匡胤的背刺!
【石重贵为了满足战争所需,强行掠夺各藩镇资源为己所用,其中河北受到的影响最大,在与契丹的战争中,河北诸藩镇油尽灯枯,再也无法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却也激起了许多藩镇与中原朝廷离心,譬如河东节度使刘知远。】
【石重贵则以更加凌厉的手段对强藩进行打压、分割,弱化藩镇的势力,加强中央禁军的军力。】
【在内政方面,石重贵任人唯亲。他酷爱畋猎,便将朝中官吏的任免大权悉数交给自己亲近的大臣,造就了景延广、冯玉等一批能力不足的权臣当道,以至于言路闭塞、朝政败坏!】
“第一次契丹入侵时,景延广便骄傲恣意,总揽军务,掣肘北面行营指挥使高行周。在戚城之战中,景延广更是迁延救援,差点导致高行周等人全军覆没。”
“景延广除了在军事上消极防守,还在战时随意栽赃迫害大臣,排挤能臣,大肆敛财,以权谋私。”
“石重贵还重用亲戚近臣,他的妻兄冯玉与近臣李彦韬等人,逢迎上意,得到皇帝的宠幸,便以权谋私,大肆敛财,垄断朝政,广树党羽,还极力排挤枢密使、中书令桑维翰,后来冯玉、李守贞等人更唆使石重贵罢免桑维翰,”
“桑维翰虽然在对契丹的态度上备受诟病,但跟这些奸佞小人比起来,此时的朝堂上只有他有能力稳定政局!”
“石重贵还重用姐夫杜重威,杜重威为人懦弱贪婪,放任契丹残兵劫掠河北之地。”
“杜重威不通军略,性格懦弱,还觊觎帝位,是一个消极抵抗分子,在他的指挥下,后晋不仅丧失了最佳的作战时机,之后更是主动勾结契丹,率领麾下大军投降,加速了后晋灭亡……”
石重贵大惊失色:“朕的大晋亡了!”
杜重威居然投降契丹,那可是他的亲姐夫啊!
他还有能信任的人吗?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河北爆发饥荒,兖、郓、沧、贝各州盗贼四起,乡民结寨自保。民帅孙方简等人在定州狼山结寨,对抗契丹,很有斩获,后晋朝廷就招纳其为东北招收指挥使,协助朝廷抵御契丹的进攻。】
【但孙方简为了邀功,多次劫掠契丹,一旦朝廷的赏赐不如意,他就举寨投降契丹,之后更是引敌入寇,抓了晋朝的将领献给契丹。】
【是的,时隔一年,契丹大军再次南下。】
【石重贵任命在阳城大捷中大放异彩的李守贞为主帅,北征契丹,李守贞带着大军与契丹骑兵对峙,转战四十里,斩获契丹主帅解里。】
【契丹再次发兵三万,又被刘知远击败。】
【多次胜利给了后晋一种错觉,后晋上下对契丹人的实力十分轻视,石重贵甚至幻想着发动北伐,一举收回燕云。】
【而契丹经过接连受挫,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

第405章 辽金夏元
【耶律德光安排赵延寿、刘延祚向后晋诈降,请求举城内附,想要诱导后晋出兵接应。他们拿出来作为诱饵的城池是对后晋极为重要的瀛州、莫州,只要收回二州,就能在黄河以北建立防线,确保黄河沿线的安全!】
【石重贵恃“阳城之捷”,轻敌傲慢,不查真伪,就答应了二人的投降,还决定以举国之力北伐,意图一举消灭契丹!】
【石重贵将所有大军都交给了主帅杜重威,然而杜重威却消极避战,稍一遇挫立即南遁。】
【契丹军长驱南下,在滹沱河两岸与晋军对峙。耶律德光对杜重威手下的二十万大军很是忧虑,他愁眉不展的登上高台眺望远处的敌营,心里想着的一定是前两次南下的惨败。为了扩大自身优势,他命骑兵绕道其后断其粮草!】
“经过多次惨败,契丹对后晋军队是有些畏惧之心的,此时的耶律德光根本不敢想一战灭亡后晋。”
【然而后晋的主帅却将胜利拱手相让,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杜重威畏战不前,在军营中置酒作乐,很少过问军事。】
【耶律德光听闻此事,便以曾经许诺给赵延寿的中原皇帝之位忽悠杜重威,说只要他投降契丹,就让他做中国的皇帝,杜重威果然心动了……】
【于是,杜重威带着麾下二十万晋军释甲投降,后晋主力尽丧,防线全面崩溃,契丹军队长驱直入,占领后晋都城,石重贵出降,后晋至此灭亡!】
“灭亡后晋的先锋军正是杜重威指挥的北面行营……”
石重贵咬牙切齿:“杜重威!那可是大晋全部的兵马!”
“石重贵被契丹人抓住送往契丹的的途中,曾路过滹沱河,看到杜重威留下的后晋军营,仰天痛哭:我哪里对不起你,你为何要如此害我,让我家破人亡!”
石敬瑭:“这又能怨谁,只能怪你自己识人不清!”
“石重贵走到两国边境的一座石桥的时候,回头眺望,他明白自己此后再也无法回归故土了,就给这座桥改了个名字,叫还乡桥。”
“巧的是,一百多年后,宋徽宗、宋钦宗北上路过此地,也在这里歇息,当地人告诉他们,这叫做还乡桥,是后晋石重贵命名的。”
赵匡胤:“朕的大宋也有皇帝被异族俘虏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