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刘武周大军抵达黄蛇岭,李元吉派遣张达率领一百步兵前去试探,张达自知必败,不肯前往,李元吉强行派遣。结果一百士兵刚到黄蛇岭就全军覆没,张达怨极生恨,投靠刘武周。”
“刘武周势如破竹,逼近晋阳,李元吉却趁夜带着妻妾,丢下军队弃城而逃,李唐的发家之地就此被刘武周占据!”
“即便败的如此狼狈,李渊依旧护着他的儿子,将罪过都推给了副将宇文歆,幸得李纲直言维护,才免除了宇文歆的罪责。”
“李元吉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依旧加官进爵,作威作福。”
李元吉无能狂怒:“这是污蔑!天幕妖言惑众,父皇千万不要信啊!”
李渊面色涨红,这个儿子太让他丢脸了,总觉的朝臣都在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但他却没有当着群臣的面责怪亲生儿子。
群臣看看李元吉,再看看李世民:不求陛下一碗水端平,但能不能不要这般区别对待。
他们都有些心疼李世民了……
【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横扫山西南部,兵锋直达夏县,蒲坂,与关中仅一河之隔。隋朝将领王行本占据蒲州,吕崇茂在夏县起义,长安的李唐朝廷震惊不已!】
“李渊甚至做出了放弃黄河的打算: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始皇:“一旦放弃潼关天险,让敌人渡过黄河,李唐就是下一个薛举!”
刘邦不屑道:“李渊这开国皇帝当得也太轻松了吧。”
刘彻:“难道又是李世民……”
【就在李唐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李渊将关中所有兵马都交给了秦王李世民,命其北上抵御刘武周,这一年,李世民二十岁!】
“李渊:守不住,不守了!”
“李世民:太原是我们的起家之地,河东是长安的屏障,不能放弃!”
“李渊:你行你上啊。”
“李世民:我上就我上!”
李世民忍俊不禁:“噗……”
李渊面色一变:……
【李世民趁着河水结冰,从龙门渡过黄河,驻兵柏壁,与宋金刚对峙。当时李世民的大军缺乏粮草,但此地的百姓已经遭受了多次劫掠,衣食无着,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粮食。】
【李世民发布安民告示,用自身的威望和秋毫无犯的军纪让附近的百姓归心,百姓纷纷投军送粮。兵精粮足的李世民选择坚守不出,消耗对方的粮草与士气。】
【两军僵持长达五月之久,直到次年四月,宋金刚军粮匮乏,唐军才趁机发动进攻,在介休大败宋金刚!】
“易州叛军首领宋金刚被窦建德打败后,带着四千兵马投奔刘武周,刘武周封其为宋王,将麾下军事都托付给他,还送了一半家产给他。宋金刚投桃报李,休了原配发妻,娶了刘武周的妹妹为妻,用联姻加深了两方的关系。”
“宋金刚孤军深入,所有的精兵强将都放在柏壁,刘武周驻守的太原反而极为空虚。”
“李世民的计策依旧是坚守营垒,养精蓄锐,削弱敌方的士气,等到敌方粮草耗尽,只能撤退之时,才是他行动的最佳时机!”
“对峙期间,李世民与尉迟敬德约战美良川,将其击败。”
秦叔宝得意的看了一眼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无语的哼了一声,“某是败在了陛下的手里,又不是你!”
秦叔宝揶揄道:“要不要我来替你回忆一下你孤身逃跑的英姿!”
程知节也起哄:“是啊,某当时也在,可以作为补充。”
尉迟敬德:“你们!”
“尉迟敬德与寻相在蒲州救援王行本,又被李世民击败。”
尉迟敬德感叹:“美良川之战,陛下如同神兵天降,臣败在陛下手中,是臣的荣幸!”
毕竟,被称为一时英豪的窦建德、王世充都被陛下打败了,同为败军之将,是他占了便宜。
“事情的发展与李世民的预料一般无二,宋金刚的军粮消耗一空,只能向北撤退,唐军在后追击。李世民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屡战屡胜,斩杀数万人,宋金刚只身逃脱。”
“李世民与宋金刚的决战在介休,宋金刚背对城墙严阵以待,李世民派李绩出战,被宋金刚击败,唐军向后撤退,宋金刚立刻反扑,结果被李世民抄了后路!此战唐军杀了三千多人,敌军溃败,宋金刚轻骑逃走……”
“战后,宋金刚逃亡突厥,他的部将尉迟敬德等人投降李世民!”
“刘武周听闻消息,极为惊恐,他立刻带着五百骑兵逃出山西,投奔他的主人突厥。”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宋金刚与刘武周想要逃出突厥,东山再起,最终被突厥斩杀。”
尉迟敬德恭敬道:“臣至今还记得,陛下胸襟如海,不计较臣刚刚归顺,便让臣带着自己的旧部驻扎在陛下附近。从那时起,臣便知道,陛下就是臣等侯已久的伯乐!”
李世民自信道:“当年光武帝都能对人推心置腹,朕又有何疑惧!”
【柏壁之战后,山西全境成为李唐的势力范围,关中之地有了战略缓冲,唐军也可以随时出击关东。战后,李世民被加封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就在李世民与刘武周大战之时,关东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密与王世充的交战早已分出胜负,李密战败,只能投靠过去的盟友李渊,以求东山再起。】
【黄河流域由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与长安的李唐三足鼎立!】
“王世充逼迫皇泰主禅让,称帝建国,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
“但皇泰主本是洛阳群臣拥立的,王世充只是一个孤身逃回洛阳的败军之将,自然得不到朝臣拥护。礼部尚书裴仁基等人想要再次拥立杨桐为帝,被王世充诛灭三族!”
“王世充见人心离散,不少人投降了李唐,便用严刑峻法控制群臣,一人逃跑,牵连全族!以至于洛阳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皇宫变成了最大的监狱!”
“但越是禁止的事,越会有人犯禁,越来越多的人逃出洛阳,洛阳城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秩序。”
“王世充只知穷兵黩武,消耗了大量粮食。因为缺粮,洛阳城中的百姓只能以泥浆充饥,人人身体肿胀,腿脚发软,倒在路边便再也站不起来了,就连朝廷官吏也免不了被饿死的结局!”
“丧尽人心的王世充即将面临的是李世民的大军!”
“满级大佬乱杀新手村!”
“五星王者误入青铜局!”
王世充:……

第273章 隋末乱世
贞观群臣想起那一战无不激动莫名,尤其是能跟着李世民亲临前线的秦王府旧人!
【洛阳与长安近在咫尺,却挡住了长安东出之路,王世充因此成为李唐的下一个目标。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奉命讨伐王世充!】
王世充不屑道:“那李世民年不过弱冠,不过打败了一个刘武周,就被吹成了绝世名将。李渊是无人可用了吗,居然派一个毛头小子来与本王交战!”
是不是看不起人!
“王世充预想中的激烈交锋,彼此拉锯并没有出现,刚一开战,郑国各地的守将便纷纷投降了李世民。仅仅三个月,洛阳周边的郡县都归李世民所有,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王世充根本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
秦叔宝嗤笑道:“王世充喜好猜忌,又听信谗言,怎么可能是陛下的对手!”
“王世充率精兵三万在洛阳城外的慈涧驻扎,李世民亲率轻骑引逗他,引得王世充率大军出击。最终因为寡不敌众,李世民陷入重围。他身边的将士都很担心,李世民却胸有成竹,他让麾下将士先行回营,独自一人留在后面断后!”
王翦吃了一惊:“孤身一人断后,他可是主帅!”
始皇也来了兴趣:“李世民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他有信心全身而退!”
“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带着数百骑追击李世民,李世民几乎被活捉,但他毫不畏惧,骑在马上,左右开弓,敌人纷纷应弦而倒!最后,李世民不仅毫发无损,还反过来俘虏了敌军的大将!”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只有现实才不需要逻辑。”
“这才是真正的李傲天啊!”
武德年间。
李渊与李建成看李世民的目光都有些复杂,他们虽然知道战场很凶险,但却从未想过李世民经历过什么。
他是从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战神啊!
只有李元吉还在叫嚣着不可能,不相信,但已经没有人会在意他的话了……
“王世充被李世民层出不穷的骚扰,和钝刀子割肉的战法搞得烦不胜烦,只能将军营移到洛阳城内。”
“李世民立刻分兵几路,蚕食洛阳周围的城镇,断了洛阳的粮草,将洛阳城团团包围!”
“九月,李世民带着五百骑兵侦查战场地形,被王世充一万多人包围,李世民再次顺利脱身,并斩首敌军三千级,俘虏王世充部下的大将,王世充仅以身免。”
扶苏都无语了,“一万多人包围五百骑兵,居然被打的大败,这也太荒谬了!”
蒙恬却道:“王世充也是能打败李密的人,不可能是个草包,只能说李世民太强大了!”
古之名将见猎心喜,非常想要与自己看中的英雄豪杰切磋一番!
“次年二月,坐困愁城的王世充带着两万士兵,倾巢而出,想要拼死一搏。唐军将领见状无不惊慌失措,李世民却淡定自如。他令屈突通带着五千士兵渡水攻击,双方弗一交战,李世民便带着骑兵冲锋,他身先士卒,如同箭头一般,杀穿了王世充的大军。”
“李世民身边的将士都走散了,只有丘行恭紧紧跟着他,王世充的骑兵追击上来,李世民的坐骑也中箭倒地,丘行恭将自己的马让给李世民,步行在前护卫,两人顺利杀穿敌军回到唐军大营。”
“这一战从早晨打到了下午,唐军歼灭敌军八千人,此后,王世充再也不敢出城交战!”
刘彻震惊的合不拢嘴,“这居然是个皇帝,真的不是战神将军吗!”
他再也不敢说自己是武皇帝了。
若是刘彻知道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怕是会更加震惊!
霍去病也钦佩道:“战马身中数箭,可见其处境之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险境中,李世民依旧能如履平地,其谋略不输淮阴,勇武堪比霸王!”
【李世民驻军北邙山(洛阳北部),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洛阳虽有坚城防守,但城内粮食短缺,王世充已经坚守不下去了……】
“洛阳城防守严密,李世民昼夜不停的攻击,十几天都没有攻克。唐军士气低落,思乡之情在军营中蔓延,总管刘弘基请求班师回朝,却被李世民严词拒绝。”
李世民:“王世充被困孤城,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已经黔驴技穷。若是现在班师,他再次联结各方,重新振作起来,想要消灭他就难了!”
“洛阳米谷踊贵,一匹绢值三升粟,十匹布值一升盐,再多的金银珠宝都换不回一口饱腹的口粮,树皮草根都被吃干净了,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百姓十不存一,就连高门权贵也要面临饿死的窘境!”
【王世充已经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使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与王世充有黎阳之仇,王世充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
“王世充自立为帝后,便带着大军向东进军,一路打到了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疵瑕必报,攻入王世充治下的殷州,屠杀百姓,焚烧粮仓,以报黎阳之仇!”
【窦建德本想坐山观虎斗,却发现李唐的实力太过强大,若是王世充被灭,他的大夏唇亡齿寒,也不可能存续下去。】
“窦建德称帝后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将所有财物都赏赐给自己的将领。”
“他敢于任命隋朝的旧官吏为官,若是他们想要投奔他人,也会发放路费,礼送出境。”
“皇泰主在位期间,窦建德愿意奉其为主。自王世充废帝自立,窦建德便与洛阳断交!”
“他曾打下李唐的地盘,俘虏徐世绩、李神通等人,皆以礼相待。”
“但他也会听信谗言,滥杀忠臣,自断左膀右臂。”
刘邦叹为观止:“朕与窦建德可不一样,他也太遵守那些繁琐的规矩了。”
可是争霸天下依靠的并不是诸侯的道德,窦建德早晚会死在他的不知变通上……
【武德四年,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救援洛阳。他屯兵酸枣,水陆并进,用船运粮,沿着黄河向西进攻。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唐朝将领担心腹背受敌,请求退兵,等待时机。记室薛收却提出相反的意见。】
“这个萧瑀是隋炀帝皇后的同母弟,李渊进入长安后,他投靠了李唐,受封宋国公,民部尚书,深得李渊的信任。但他本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对房玄龄杜如晦分其权柄极为不满,还诬告房玄龄结党谋反,被李世民厌弃。”
“封德彝最初是杨素的幕僚姻亲,隋炀帝时又与内侍郎虞世基狼狈为奸,败坏朝政。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死后,投奔唐朝。他明面上是秦王府的幕僚,暗中却支持李建成,在两方势力间投机取巧,首鼠两端,死后被夺爵改封!”
武德年间
秦王府众人看封德彝的眼神瞬间就变了,尉迟敬德忍不住想要将其拿下,被房玄龄等人拦住。
李世民不屑一笑,他早就知道,父皇身边受宠的人是不会真心支持他的。他们已经位极人臣,得到皇帝的信任,又何必冒险行夺嫡之事!
贞观年间
李世民早已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只是有些遗憾:“若是薛收还在,朕愿以中书令付之!”
【李世民赞同薛收的建议,他认为王世充已经困守孤城,粮食耗尽,只要继续包围下去,不必攻击就能取得胜利。】
【而窦建德刚与孟海公交战取得了大胜,将士骄傲懈怠,必不是我军对手。只要我军占据虎牢关,扼守关隘,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窦建德若是出战,必会败于我军之手,若是不出战,不出十天,王世充就得投降了。但若是我军后退,让窦建德得到虎牢关,两方汇合,王世充得到粮草补充,就会将胜利白白拱手相让!】
【李世民留下屈突通、李元吉继续包围洛阳,他则带着三千五百骑兵奔赴虎牢!】
【隋朝末年,决定天下归属的一战开始了!】
“在王世充部下的里应外合下,唐军顺利夺得虎牢关。”
“李世民带着五百骑兵出虎牢侦查敌营,他一路上留下随行的骑兵,让李绩、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埋伏在道边,到最后身边只剩下了四个人。”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持弓箭,你持马槊,便是百万人又何惧!敌人看到我们就逃跑,才是上策!”
程知节有些酸,他觉得自己的马槊并不比尉迟老黑差,可惜,尉迟恭却是公认的第一……
哼!他下朝后一定要找尉迟老黑比试一番,夺了他的名号!
刘彻眼前一亮:“好狂的人!”
始皇:“若是朕没记错,天幕曾说过他是千古一帝!”
皇帝难道不是坐镇中枢,调兵遣将,还要亲临战阵,临阵厮杀吗!
李世民以一己之力拉高了皇帝的平均水准!

第274章 隋末乱世
【此战,是秦王李世民的高光时刻,如同霍去病封狼居胥一般,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传奇!】
“在距离窦建德大军三里的地方,只带着四个部下的李世民与窦建德的一支小分队相遇,李世民当即大喊:我是秦王!继而拉弓射箭,射杀了一员敌将,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窦建德得到消息,立刻派出五千骑兵追击,跟着李世民的人都面色大变,李世民却说:你们只管往前走,我跟尉迟敬德断后!”
“李世民勒住缰绳,等窦建德的骑兵追上来就放箭,敌军被例无虚发的神射手吓怕了,不敢继续追击,李世民便放慢速度,引诱敌人继续前进,直到将敌军引入包围圈。”
窦建德有些忌惮:“这便是李世民的实力吗!”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他居然如同闲庭信步,这也太恐怖了!
“此战,唐军顺利打败敌军,并俘虏敌将。李世民还给窦建德写了一封极其嚣张的信件:王世充的灭亡就在眼前,他用花言巧语引你来援,你千里迢迢而来,却要白白为别人消耗粮草,何其愚蠢!现在,我与你的前锋相遇了,可惜他们不堪一击,你依旧无法与王世充汇合,还是听我一句善意的劝告,不要跟王世充绑在一条船上,否则,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高!”
窦建德面颊抽搐,怒极反笑:“毛头小子,口出狂言,某纵横天下之时,你还在喝奶呢!”
刘邦哈哈大笑:“此话一出,窦建德就算为了面子也不能直接退兵了!”
“窦建德被困虎牢一月之久,不得寸进,部下纷纷思归。”
“窦建德的部下凌敬建议他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夺取晋州,威胁关中。一来,自刘武周败退后,山西防守薄弱,二来可以得到山西的物资,作为大军的补充,三来山西是关中的屏障,只要长安危急,李渊自会召回李世民,洛阳之围便可解除!”
刘秀:“围魏救赵,以李渊的行事,应能如他所愿!”
贞观年间的李世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是窦建德采纳此计,统一天下之事定要迁延日久!
窦建德紧张的看着天幕,他也不知将来的自己会如何选择。
“王世充不断地派使者送信告急,又暗中收买窦建德手下的将领,在众口铄金下,窦建德最终没有采纳凌敬的计划,决定在虎牢与唐军决一死战!”
“这一决定,将窦建德送上了绝路!”
窦建德还在安慰自己:“若是围魏救赵,岂不是显得某怕了那李世民,再者已经答应王世充的事,怎能背信弃义,食言而肥!”
对此,刘邦锐评:“目光短浅!”
这种时候,还管什么王世充,当然要寻找时机发展壮大,才有未来啊!
【李世民派出的探子得到消息,窦建德听说唐军饲料耗尽,等着唐军放马吃草之时,趁机偷袭虎牢!】
【李世民将计就计,放出数千马匹在河边吃草,窦建德果然带着全部兵马列阵来攻。李世民却不急,他按兵不动,等到窦建德大军又累又饿,才发动攻击!】
“说到底,窦建德从山东起兵之后,他的对手都是不讲谋略的农民军和骄傲自满的隋军,他已经习惯了那种节奏的战斗,对上李世民这样的天顶星人,他的思维却还在农民军的层面!”
“窦建德的军队背靠城池列阵,军队随意喧哗没有纪律,根本不是李世民大军的对手!”
“李世民大军所向,敌军立时溃败。他派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带着唐军大旗冲入敌军后方,将敌军的旗帜换成自己的。”
“古代军阵指挥全靠旗帜,窦建德的大军正在等待主帅命令,却见到唐军旗帜悬挂于己方大本营,前方的将士以为后方已经被敌军占领,士气立刻就崩溃了!”
窦建德目瞪口呆:“还能这样!”
士气崩溃,一盘散沙,他的大军完了……
他出身寒微,过去从未系统的学习过兵法,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靠自身本能。但最近跟着天幕学习历史,他看到了古代名将的风采,早已心向往之。
如今却发现,当世也有不世出的名将,虽然阵营敌对,但能败在名将手中,他对自己的失败也释怀了不少……
【李世民抓住时机,击溃窦建德的大军,斩首三千,俘虏五万,活捉窦建德!】
“李世民作战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的部下都被他甩在身后。他的战绩中总能看到被大军包围,然后突围而出,俘虏敌军大将的字眼……”
“窦建德面临生死,显露出了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为了保住性命自爆身份,成了唐军的俘虏。”
“李世民问窦建德:我只想打王世充,你为什么巴巴地跑来挨打!”
“窦建德被吓得两股战战,连忙解释道:我要是不来,还得麻烦您跑那么远去河北打我。”
自诩英雄豪杰的窦建德完全无法接受这样软弱的自己。
窦建德:“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是某!”
贞观年间。
尉迟敬德说起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当年,某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夺了敌将的青骢马送给陛下,听说那还是隋炀帝的坐骑呢!”
程知节不服气,也想要彰显自己的功绩,但虎牢之战他多是与众将一同行动,远没有尉迟敬德跟着李世民出彩。
程知节只能将淮南王李道玄拉出来炫耀:“淮南王身中数箭,依旧在敌阵冲杀来去,堪称大勇!”
始皇好奇的问王翦:“我大秦可有人能比肩李世民的战绩?”
王翦答道:“能成为名将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便是武安君、韩信、霍去病等人,也各有各的风格,他们的胜利是无法复制的。大秦或有人能够战胜王世充与窦建德,但无人能像李世民一样轻松写意!”
始皇感叹:“生子当如李世民啊!”他也有点嫉妒李渊了。
扶苏:┭┮﹏┭┮
【李世民带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王世充被吓的立刻投降,洛阳城不攻自破,潼关以东的北方大地都被平定!】
天幕上出现的是一个电视剧的画面——
英武非凡的年轻将军,带着他的大军站在洛阳城前,接受王世充的投降。
他朗声大笑,对部下宣称:“我们胜了!我们打了个大大的胜仗!”
李世民很久不曾驰骋疆场,不免有些怀念过去:“即便如今想起来,依旧意气风发呢!”
【李世民占据洛阳,释放了被王世充冤枉的人,抓捕了王世充的同党,那些鱼肉百姓之徒,都被李世民斩首。】
【虎牢关之战决定了天下的归属,李世民以三千五百精兵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一举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军事集团,统一了北方大地,奠定了唐朝胜利的基础。史称“一战擒双王”!李世民军功显赫,封无可封,李渊特设天策上将为李世民的封号!】
“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万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三万户。”
“李世民的势力堪比太子李建成,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隐患!”
始皇不理解,难道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能力出众,不然为何不立李世民为太子?
武德年间的君臣却因为“玄武门之变”几个字心神俱颤!
玄武门可是皇宫的大门,在这里发生的事一定不简单……
不会是逼宫吧!
李元吉终于抓住了李世民的把柄,立刻嚷嚷出来:“乱臣贼子,逼宫弑父,你还有什么做不出来!阿耶,快将他抓起来啊!”
李渊刚要下令,就见朝中一大半文武大臣有所异动。
武将挡在李世民面前,文臣则劝谏李渊三思而行,未来之事,不可作为入罪的依据!
李渊如坠冰窟,在他的眼皮底下,满朝文武便有一半都投靠了李世民,而他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多少!
他顿觉如坐针毡……
最后,还是李世民发话,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阿耶,天幕只说玄武门之变,不曾细说其中缘由,即便儿臣是最后的胜利者,也不一定就是儿臣发动的。”
李渊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威严,下令道:“此事暂且作罢,等天幕讲完再议!”
【王世充与窦建德被押送回长安,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王世充被流放,很快就被仇人杀害。窦建德被李渊斩首,他的部下却为他的死而愤慨,推举刘黑闼为首,举起义旗,半年内收复河北全境!】
“窦建德勤于政务,厉行节俭,心怀百姓,恢复生产,在窦建德的治理下,历经战火的河北很快恢复了稳定,史称“境内无盗,商旅野宿”。”
“窦建德在河北经营多年,深得民心,李渊却不分青红皂白,不听李世民的劝谏,一心清楚异己,将窦建德杀害。又强征窦建德的部将到长安,致使河北人心不稳。”
“李渊曾对裴寂道:前代帝王多起于寒微,苦斗于战阵方能取得成功。我李氏本是陇西旧族,世代联姻帝室,一朝举义,四海响应,短短时间便夺取天下。您也是世胄名家出身,历居清贵显职,不是萧何、曹参等刀笔吏可与比拟。你我二人,千载之后,可无愧前贤。”
“在李渊看来,争霸天下是世家大族的游戏,与寒素无关。窦建德出身贫寒,根本没有资格与他相争,而王世充出身世族,不论犯什么罪都能被宽恕……”
李渊心中自得,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275章 隋末乱世
刘邦冷笑一声,“呵!乃公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打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乃公的心血,你这个开国之君倒是当得容易,所有仗都是你儿子打的。”
萧何、曹参等人也对李渊的观感一落千丈!
正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就看到天幕上的评论——
“可惜,世事并不尽如人意,李渊自傲于自己显赫的出身,却被传承数百年的大世家掣肘。在世家眼里,崛起于西魏的李家也只是个暴发户。”
“李渊看不起的刘邦被后世称为:做皇帝最厉害的人,李渊这个开国之君却被后人忽略。”
“就连唐朝人都认为李世民才是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之君设置的帝王庙中供奉的也是李世民!”
李世民有些压抑不住自己愉悦的心情,兴致勃勃的看向坐在首位的老父亲。
李渊自从登基称帝,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生气了,他手指哆嗦,面目狰狞,情急之下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你……啊……”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