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王氏也不怵,狠狠瞪回去。
就在这个僵持的时候,有人急匆匆打开院门,进来。
来人是李荣!
老吴氏一见李荣,顿时又恢复成一副可怜样。高声喊道:“老四啊~”
声音婉转,让人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李荣心疼地扶着老吴氏,问老吴氏怎么了?
老吴氏说了李耀祖想去云清书院,家里没钱,李荣笑着拍了自己的胸口,保证道:“阿娘您放心,我这个做四叔的一定帮忙!”
赵氏抱着他们家的儿子,站在院子外面,听了李梁的话,一双眼睛带着些怨恨看向老吴氏。
老吴氏被李荣带走了,走的时候,没敢看李梁一眼。
他好似很享受老吴氏对他虚假的依赖,看来老吴氏已经发现了怎么拿捏她已经分家出去的这个四儿子。
等人一走,李莲华从院门后面拉出还没有跟着一家爹娘走的李槿华。
把李槿华带进院子,把门给关了个严实。
李耀安将藏起来的肉找出来,王氏把肉给弄成了野菜肉片汤。
李耀明给李槿华拿了一副碗筷,招呼着众人洗手。
饭桌上,王氏给李槿华夹了些肉,嘱咐她不要拘谨。
李槿华眼泪不受控制,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她哽咽着道:“二伯娘,谢谢你!谢谢你们,没有讨厌我~”
她的脑袋埋得很低,自从家里有了弟弟,她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明明爹娘都和她保证过,说就算有了弟弟也不会不爱她的。
王氏拿了帕子给她擦脸,李莲华拍拍她让她快吃饭。
王氏收回帕子问李耀安:“耀安啊,你让我出去说的那些关于耀祖的话,以后还可以拿来用吗?”
“你是没有看见,你阿奶当时的表情。就像要打鸣儿的公鸡,被人掐住了脖颈!”
王氏笑着给自己夹了肉,心情很好。
李耀安当时拉住要出去理论的王氏,告诉她让她用李耀祖说事儿。
他这个做堂弟的,不能做也不能说这些,可他娘这个做婶娘的,却不用顾虑这些。
李耀安放下碗回王氏:“那自然是可以,但也不能经常这么说。”
“该做的礼节,咱就要做,若是咱们自己都没有做好,那我们说李耀祖也站不住脚!”
王氏和李梁听了点点头,吃了饭,李莲华将李槿华送回去。
叮嘱她回家告诉她娘她爹今天在他们家吃了肉,只说吃了野菜。
也不要说今天中午,他们的讨论。
李槿华乖乖点头,李莲华摸摸她的脑袋,看着她进了四房的门。
李梁摸了摸下巴,对王氏道:“大房哥六房真是不消停。”
“我不能找老爹老娘的麻烦,也不好找小辈的麻烦,但大哥和六弟嘛,他这次可没打算放过。”
一个月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李梁套了李栋和李为的麻袋。
傍晚,家里人都齐了。
李耀安拿了画纸,研好了墨,弄好了颜料。
李梁和王氏坐在前面,李耀明站在李梁身后出来些,李莲华站在李梁和王氏后面的中间位置,给李耀安留出来他站的位置。
在夕阳撤回最后一缕阳光的时候,李耀安的画也画完了。
李梁拿了油灯过来,一家人凑在一起,一看。
只觉得万分惊喜!
每个人都画得很像,就像是人变小了,印上去的一样。
就连李耀安画的自己,也是那么像。
王氏看了,爱不释手,念叨着,该放哪里好。
李莲华则拉着李耀安,想让他给自己再画一幅。
李耀安只得答应,说了下回。
李梁带着几人回了正房,又到了盘点银子的时候。
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一家赚的钱,已经有了三十两的积蓄。
李耀安回自己屋,拿了下午抄书,休息时画的图稿。
李莲华接过去,一张小脸满是笑意。
“耀安啊,你这些图稿可是帮了我们大忙。有成衣铺子模仿咱们的,但始终没有咱花样多!”王氏拿过李莲华手中的图稿,收了起来。
李莲华一张脸顿时垮了。
王氏轻轻敲了敲她的脑袋,说明天给她看,她闷闷哦了一声。
“莲华想的给衣服里绣标记的事情,也办得很好。”
“咱莲华天生就是做富商的料!”王氏抱住李莲华,逗了逗她,李莲华听了夸奖,才高兴起来。
哈哈笑出了声
李耀安看向李莲华,深深觉得她以后是个不得了的,是真能想点子。

来去匆匆,三人结伴坐了村里的牛车去县城转县城的牛车去府城。
经过老李家的时候,李耀安看到了李耀祖,这个很久都没有看见的堂兄。
李耀祖只是淡淡撇了他们一眼,手中还拿着一本书。
李耀祖这个人一生下来,就被老李家掌握着一家资源的老李头和老吴氏所偏爱着。
他的身上有老李头的虚伪,有老吴氏的自私,当然他也是有优点的。
他很努力,他努力读书,想要考取秀才。
在李耀安看来,李耀明是那种老天赏饭吃的那种人,做什么都能得心应手。
他学医能有所成,科举也丝毫难不住他。
若自己当真只是这个世界的原住民,那自己在李耀明的衬托下,定然是不值一提的普通人。
但李耀祖能和李耀明在同样的年岁考上童生,就证明了他的天赋和努力。
就这一点看来,老李头和老吴氏并没有赌错人。
只是他们只关注了李耀祖的学习,并没有关注他的其他教育。
他对李雪华理所当然的使唤,还有想要什么就让自己亲人为自己争取,从来不敢自己出面争取的习惯。
甚至在面对生命时的漠然,这样的人,怎么敢相信他会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不会把帮助过他的人一脚踢开?
李耀祖这种人也好掌握,他太容易被世俗诱惑了。
回到书院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傍晚了。
三人匆匆去了食堂,吃了饭,回来准备洗漱的时候,就看见了一脸生无别恋的王朝。
“怎么了?”李耀安走到他面前,王朝诈尸一般,一把拉住李耀安对李耀明道:“你弟弟现在在我手里,赶快把蜜饯交出来!”
此时的王朝哪还有半分生无可恋的样子,李耀明好笑地拿了蜜饯出来给他。
王朝见了蜜饯,连忙撒开抓住李耀安的手,一脸馋样。
吃了几颗后,连说好吃。
大家说说笑笑,讲了这几天的见闻。
天色暗黑的时候,只剩下了鼾声。
回到书院,李耀安开始了规律的生活,学君子六艺,抄书研读律法。
李耀明却看上了藏书楼的药经,拿回宿舍抄了两份,给王大夫寄了一份回去。
有些时候,李耀明拿着药经还会忘了功课。
李耀安只能自己更加努力读书,争取早日夺得功名,这样也许就能让他哥去学自己想学的。
不用为了家里能出人头地,放弃医学。
李耀安的画在近期得到了周夫子的认可,有一天李耀安找到周夫子问他自己能否卖画?
周夫子沉吟了一下道:“世人皆是看人外貌来论人的,你若是要卖画,得找个印章师傅,给自己做个印章,还不能说这是自己画的。”
“首先,是怕人对你有轻视之已。其次,你也知道木秀于林的下场。”
李耀安当然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所以,族长和童秀才不让自己去考童生。
李耀安对着周秀才深深一礼,谢过了周秀才。
他找了个雕刻师傅,给自己雕刻了一枚印章。
名字叫“黄粱居士”。
黄粱一梦,前世今生。
在李耀安去交抄书的成果时,他带了一幅残荷图,盖了印章。
书铺给李耀安结算了抄书的钱,有二两银子多一点点,毕竟这律法字多。
结算后,李耀安拿出了自己的画,掌柜的一看,便觉得好看有意境。
掌柜的问:“李公子,请问这是谁画的?可否在小店寄卖?”
李耀安听了,心里一喜,面上却还是一副温和的样子道:“这是族中一老者所画,本就是拖小子寄卖的。”
“不知,掌柜的,这寄卖如何算?”
掌柜的笑着回道:“咱这里寄卖,本店得利三成,其余七成都归寄卖者所有。”
李耀安觉得可行,借了下一份抄书的活,寄卖了画就走了。
一个月后,李耀安又去交抄的书时,掌柜的笑着将他拉到后院。
递给了他七十两银子的银票,这一幅画,就卖了一百两!
掌柜的说是府城的一个贵商买走的,说是放荷花亭好看,就直接买走了,价都没有讲。
拿着银票,又找了大昭游记来抄,承诺掌柜的下次还会让族里老人再画一幅过来寄卖。
回书院的时候,李耀安交了两文坐后山的牛车回书院。
等牛车快要到顶上的时候,李耀安喊停了赶车的师傅,自己下了牛车,进竹林找李耀明。
李耀明自从得了药经,十有八九会到处找药材。
今天就是有同窗的师兄说在竹林看见了一味药材,才让李耀安单独下山去交抄书的活。
李耀安进了竹林没一会儿,就看见了正在挖药材的李耀明。
李耀明的脸上带着谨慎,让李耀安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等李耀明将药材挖出来的时候,李耀安才敢凑上前去。
李耀安轻声在李耀明耳朵旁说了自己收到了七十两银票,李耀明将药放进背篓中,高兴得连声说好。
“哥,等我再多卖些,咱就在府城买套院子。到时候接了爹娘莲华过来,我们一家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李耀安帮李耀明拿了挖药材用的小锄头,一脸的向往。
“好啊,但我想爹娘肯定会先买铺子。”
“你这里卖画存些银子,爹娘手上也存着一些,我这里做些药丸在望春堂卖,也会有一笔收入。”
“最好啊,就是铺子宅子都买!”李耀明这药经也没有白看,药材也没有白挖。弄了个药丸,专治上火的。
最近正准备在望春堂寄卖。
两兄弟都有了更好的收入来源,但都没有放弃能温习、练字、赚钱的活,
李耀光和王朝被他们两个这种又赚钱又学习的样子刺激到了,几个人之间好似都没有人相被落下的。
王朝每天被他们三个卷得没有力气,竟然还渐渐开始瘦下来了。
有一次李耀安看到王朝给家里写家书的时候,眼泪都差点掉出来。
家书一送回去,过几天他就收到了好多好吃的蜜饯、肉干和糕点。
没过多久,王朝又肉眼可见的胖回去一些。
他们四个人的卷,也影响了整个丁班,为了明年的升班考,也进入了疯狂模式。
看得书院的夫子们,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六年后,这六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十七岁的李耀明在十四岁那年考上了秀才,族里的李泽李举人考上了进士。
当李耀明考上秀才的时候,因为他自己研制的金疮药疗效好,被望春堂的王大夫宣传了出去,传到了辽远大师的耳中。
辽远大师欣喜于李耀明的天资,收了他做俗家弟子,只传医术。
所以在李耀明十四岁那年,他离开了云清书院,去了辽远大师身边,跟着辽远大师四处云游。
起初,家里的李梁和王氏是不同意的。
眼看一家人的银子差不多凑齐了,可以在府城买下铺子和住宅了。
李耀明却要走!
加上李耀明在科举一途上本就有几分天赋,族里还想着再出一个举人甚至进士。
直到李耀安在同一年捧回了案首,李耀明这才能出去。
李耀明基本将自己的少年时代奉献给了家里,这次要去追寻医术的精进,家里人也不是很难接受。
毕竟是跟着德高望重的辽远大师,他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就这样,他们只偶尔收到李耀明的伴手礼和来信。这三年时间,没有见他回来过。
愁得王氏差点暴走,毕竟李耀明的年龄已经到了该娶妻的时候了。
这六年,云清书院的宿舍里,李耀明走了,他的床铺位置就空出来了。
王朝和李耀光都想在今年再战院试和李耀安一起!
他们两个上次跟着李耀明去参加了院试,可惜都名落孙山。
后来老实了下来,这次见只有十二岁的李耀安要去考秀才,他们又起了心思。
“我这次再考不上,家里就要让我回去相看结婚了!”李耀光把书放到自己脸上,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但李耀安知道,李耀光是有点不甘心的。
上次跟着他哥一起考砸了之后,很是消沉。
据他哥说,榜单一放,他就往最后一名看。
气得李耀光他爹想打人。
结果是整个榜单翻来覆去的看,愣是没有他的名字。
回到族里就被童秀才给训斥了,说:“你以为运气在实力面前够看吗?”
“一直抱着侥幸心理,你怎能考得上!”
“你现在还太浮躁,不如跟在耀安旁边多看看!”
“什么时候,耀安要去考秀才了,你再去!”
李耀光心里不服气,但还是听了童秀才的话。
直接跟在李耀安旁边,静心观察了起来,弄得王朝差点以为他有毛病。
李耀光越仔细观察,越心惊,他和王朝还比谁观察到的细节多。
王朝查出来的有:
李耀安作息时间很规律,待人接物很有礼,一般来说,天才是会招人妒忌的,可是李耀安在云清书院混得很开。
夫子、学兄学弟都没有过来挑衅他的。
李耀光借着自家也搬来府城并同为族里打理资产的便利,知道了李耀光会在回家后在自家院子里记录作物的生长。
还会时不时去集市看看各种物品的售价,整个人太有规划了。
更别提他们家,明明就有钱了,他还是天天抄书。
君子六艺中,骑马和射箭本来是他的弱项。
偏偏他会花时间死磕,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后他就将时间收回,去完成别的。
他这种人规律得可怕!
今年李耀安年满了十二岁,就申请了去考秀才。
李耀光和王朝就赶紧跟着一起报名,甚至还喊了李耀安拉着他们一起学一起讨论。
他们考第一场经意的时候,差点累吐。
经意就是在四书五经中的内容,题目只能在这个里面出。
按理来说不难,字也不超过五百个字。
但架不住经意的格式要求多啊,这可是响当当的八股文。
多写一个字不行,少写一个字不行。
有人写得废话连篇凑字数,有人却能写得漂亮。
考官也难,出过的题不能再出,还必须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以前四书五经没有标点符号,他们就随意截取一句。若是对四书五经不熟悉,那就真是悲剧了,或许题都没有看懂就出局了。
后面的时务题要让写的策论,也是考验一个人具不具备处理一个问题的章程。
为了训练,他们三个互相出题训练。
怎么刁钻怎么来。
这次李耀光的运气好,就有李耀安曾经出过的一道题。
他写得信心满满。
李耀安和李耀光去参加府试后,李梁就带着王氏和李莲华回李家村了。
他们对李耀安十分有信心,所以就想着回李家村等喜报,将店铺交给其他人先看几天。
李耀光他爹虽然不觉得自家儿子能行,还是带着李耀光他娘一起跟着李梁回了李家村。
“咚!咚!咚!”
“喜报!喜报!李耀安李秀才,考取府试第一名!”
李家村还在地里忙活的人,看着官差吹吹打打着过来。
一片笑声惊叹!
有机灵的小子,已经放了手中的锄具到李耀安家报喜去了。
王氏听了大喜,给了来提前通知的小子一百文。
转身进了屋子赶忙将昨日准备的红封拿了出来。
“当家的,你看我这身行头可会给咱耀安丢脸?”王氏抚了抚头发,发间的银簪也被擦拭过。
李梁笑着说:“孩子他娘,你收拾得很妥帖。红封可准备好了?待会儿我去跟族里的老人们商量,等耀安一回来,咱就办席!”
李莲华年已十四,初具少女窈窕之姿,长得如花朵一样美丽,令人心折。
今日稍加打扮,穿了一身淡粉的衣服,越加明丽。
“恭喜李秀才,考取院试第一名!夺得案首!”
“恭喜李老爷,李夫人有此佳儿!”衙差一来就连声道喜,李莲华忙帮着王氏分发红封。
李老头在人群后,看着衙差对着他的二儿子那般奉承,想着家里的大孙子李耀祖在听到李耀安夺得院试案首的时候,生气的表情。
李老头第一次认为,自己把希望放在一个篮子里,做错了。
老二家的耀明也是个可造之材,可惜一心向医,老二那个糊涂的,竟然也同意了。
若是他还能管着二房,他今天是不是已经成为老太爷了?

第65章 到家了
李耀光家里在他们以为自家没戏的时候,也收到了衙差的恭贺,李耀光府试过了,虽然还是最后一名,但好歹是个秀才了。
考取秀才后能见到县官后不用行跪礼,也不用再自称草民,更能免家中徭役。
甚至还可以在有公事的时候,直接去见知县。
若是有人状告秀才,衙门也不能直接打秀才,这样就避免了屈打成招的可能。
这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小命,在这样人命如草芥的世代,上了个保险。
这六年间,族里如此大力培养,总算有了一个进士,三个秀才,一个童生(李耀祖)。
族长也已经将族中的事务大部分移交给李梁处理,只因为李梁常在府城,所以村里的事情还是族长看顾。
李梁为了让族长一家的落差不至于太大,一直有意让族长的儿子李占帮着看顾族里。
目前来说没有大事。
夜晚的李家村,万籁俱寂,偶尔能听见几声犬吠。
李耀光率先跳下马车,接着转身扶着李耀安下了马车。
李耀安虽然今年十二岁了,但一年到头总是有生病的时候。
别人生病,吃几副药就能好,他就稍微麻烦一些。
“咳!咳!咳!” 李耀安下了马车嗓子一痒没忍住咳出了声。
自从李耀安出了考场,就有些发烧,整个人都没有什么精气神。
在学政和知府办的宴席上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生生错过了想要收徒的学政。
本来在宴席上,看到是这么个黄口小儿得了案首,众人或多或少想要挖苦一下李耀安。
谁知道,他去了宴席就要死不活的,其他人生怕招惹他落下话柄。
整个宴席上,坐在前面的李耀安,愣是安安稳稳吃得饱饱的。
苦了他,自从李耀明走了就被迫照顾李耀安。
没有吃饱不说,还得费力气扶着他回书院。
现在也是,病没有好全乎,喊他过几天再回,偏不干。
害得他一路提心吊胆,李耀光现在只想赶紧把李耀安送回家,自己好回家吃饭睡觉!
“耀光谢谢你。”李耀安冲扶着他的李耀光道谢,李耀光翻了个白眼,空着的手将两人的包袱套在身上。
空着一只手拿着车夫递过来的火把。
李耀光谢过车夫,叮嘱车夫小心一些,就搀着李耀安进村。
嘴里还念叨着说:“我一定要写信告诉你哥,你真是不听话,有这么胡来的吗?你这样......”吧啦吧啦的碎碎念,使李耀安不自觉笑起来,有人关心的感觉是真好。
李耀明走后,李耀光仿佛接过了李耀明照顾李耀安的习惯,虽然会傲娇地翻白眼给李耀安看,也喜欢碎碎念,但李耀光总是心软的。
李耀光见李耀安不回他,就转头去看李耀安,见他带着浅浅笑意。就轻哼了一声,转头不看他了。
李耀安这小子打小就长得好看,若非因为看起来病弱,会有更多人打他的注意。
王朝可是说过的,有很多人明里暗里问过李耀安的婚事。
不要想着还小,就没有人打听。那些人看到一些有资质往上爬的,恨不能是自己儿子呢。
若不是院长压下去了,就连一些夫子都想打李耀安的注意。
毕竟人长得好,学习好,人品好。
王朝说,要不是家里没有嫡出的妹子,他也想李耀安做他家的妹夫呢。
“你以后还是少笑吧,特别不要对着女孩子们笑!”李耀光嫌弃的说。
“哦”李耀安乖乖哦了一声。
李耀光听了这么个回答,想撒手,让李耀安摔个狗吃屎。
好在还有理智,到了村尾,李耀安叩门,刚叩了一声,门就开了。
李耀光嫌弃地撒手,弄得李耀安身形稍微有些不稳。
李耀光又急忙将李耀安的包袱丢给李莲华道:“你好好管管你家弟弟。”
又规规矩矩地给王氏和李梁行了礼,道了别,不等人说话,直接跑了。
“耀光还是风风火火的,都十七了,他娘昨儿还说要给他相看媳妇呢。”王氏将院门关上,顺手摸了摸李耀安的额头,见不烫手,心里的石头才放了下来。
“爹、娘,孩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考上秀才,咳!咳!咳!”李耀安话还没有说完就又咳嗽起来。
“快进屋,大哥前些天就配了好些药丸寄来。就说你府试后容易生病,我去找找!”李莲华拿着李耀安的包袱,就跑进了屋。
堂屋里的油灯被她跑过产生的风,吹得弯了身子,又因为没有风了而挺直。
李梁埋怨道:“我说我不回去,陪着你考完府试,你偏不要。还保证不生病,这就是你的保证!”
王氏赶紧打断李梁:“哎呀,你说这些做什么!你快去将饭菜热一热,烧些水去!”
李梁无法,只得先去忙活。
晚上吃了饭,喝了药丸化的药水,李耀安突然有些疲倦,直接睡了过去。
李梁小心地将李耀安抱进房间,王氏打了热水给李耀安擦拭。李莲华则被赶出了房间,自己亲弟弟也不能看。
早上起床的时候,李耀安感觉身体一下轻松了很多,窗外的鸟儿鸣叫声,也提醒他,他到家了。

第66章 李招娣的反抗
李耀安收拾好自己,将包袱中给李莲华买的并蒂莲花银簪,给王氏买的银镯子还有给李梁买的一套新衣服拿出来放到一边。
又将自己给李耀明买的一本医书放到书柜中,等以后李耀明回来给他。
穿好衣服,就拿了礼物出去。
几人看到礼物自然十分欣喜。
王氏的簪子、手镯、耳饰都齐全了,李莲华也从戴头花的年纪,长成了可以戴簪花的年龄了。
李耀安从怀里拿出了二百两银子给王氏道:“阿娘您将这银子收起来,置办庄子铺面,写到莲华的名下,以后莲华出嫁,在夫家腰板也能挺得直直的。”
李莲华脸一红,不知想到了谁,支支吾吾地说:“我...也能赚钱,我..自己...能置办...嫁妆!”
她说完,脚一跺,直接跑出去了。
李耀安用疑惑的眼神看向王氏,王氏也是满眼的疑惑 。
李耀安决定找李招娣问问,结果李招娣却先来找他了。
“李耀安!李耀安!快救救我!”她冲进院门,看见李耀安,拉着李耀安的胳膊就给跪下了。
今年已经二十岁的李招娣是大姑娘了,这个年龄还没有出嫁,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全因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奶她娘想把她嫁了换嫁妆,不知道她从哪里听到了消息。居然在饭菜里下了能让人昏睡的药粉,绑了全家人。
用了他们家宝贵的金孙,李金宝做要挟,他们家才没有继续想着把她嫁出去,只是官府的罚款要她自己交。
官府有规定,女子但凡年满十八还未出嫁的,需每年交二两银子的罚银。
男子年满二十未婚配的,也要每年交二两银子。
在古代,人就是劳力,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不生孩子,就让朝廷少了子民少了劳力,这自然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婚姻上才会有强制结婚,不给钱就由官府婚配的规定。
李招娣家确实是不想交罚银,也想要笔聘礼钱,才会想要将李招娣嫁出去。
可惜,李招娣跟着李莲华学了太多东西。
连让人昏睡中毒的药粉都能弄到,他们狠不过李招娣,加上李招娣每月能赚些银子回来,就算了。
这回是有一个田老爷家给的钱着实太多,一百两银子呢!
他们就在晚上灭了烛火商量怎么办,结果被村里来偷鸡的李二癞子听到了。
这李二癞子知道这件事告诉李招娣,自己能得好处,听完了全程,这才翻墙出了李招娣家。
第二天一早就去县城找李招娣告了密。
今天李招娣本来是打算回来,拿把菜刀再好好破破他们的胆,又想到了李耀安回来了。
就转了方向,奔来了李耀安家。
李耀安听她说完,让她起身后说道:“你家这个情况,就算族长出面也不能有太多干涉。”
李招娣急着要说话,李耀安示意她先别说。
李耀安揉了揉额角道:“婚丧嫁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族里因着族长不敢太过分,所以这几年,族中女子出嫁,大多都还不错。”
“但若是你爹娘不顾族里,硬是要嫁你,族里也不能有太多阻拦。”
“你若是想要脱离你家,怕是需要付出你的自由身!”
“你回去按你原计划进行吧,记住不要伤人,我稍后就来。”
李耀安让李招娣先回去,看向李梁道:“阿爹,待会儿你扶着老族长去一趟吧。”
“嗯,好的”李梁赶忙收拾了一番,就匆匆去了村长家。
李耀安则轻咳了一声,顺了顺气,出门找到了在河边的李莲华,让她去看看李招娣的操作。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