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祠堂,老族长喊李耀安去将族人都叫回来,到祠堂来。
老族长看李耀安的眼神有些深意,老朽的身体却让人感觉到了坚韧。
李耀安骑上马,匆匆赶往县城。
等人都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祠堂里围着族里的男男女女,族里的孩子们也在。
站在自家大人身侧,有些怯怯地看着祠堂中间躺着的李雪。族里的老妇人已经将李雪华的婚服换下,换上了一身素白的丧服。
脸上红红白白的妆容也被洗干净了,脖子上的口子也拿了针线缝了起来。
李梁和王氏带着李莲华进来的时候,即使已经提前知道李雪华死了,还是让人不敢相信。
李雪华还那么年轻,才到嫁龄。
虽然成日里干活,没有什么存在感,但这个人也不像大房其他人,李雪华从来没有做过坏事的。
后进来的李槿华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巴,眼泪却掉了下来。
倒不是她对李雪华有什么太多的感情,纯粹是想到了自己。
她没有去自己爹娘身边,反而跑到李梁身边,紧紧拉住李莲华的衣摆。
姗姗来迟的老李家,一大家子吵吵闹闹的走进来。
他们只知道要到祠堂谈事,还以为年前要分什么好东西呢。
可一进祠堂,就看到李雪华的尸体。
李为拉着自己儿子想走,祠堂的院门却关上了。
坐在祖宗牌位下的老族长杵着拐杖站起来,一双眼睛看着老李家的老两口还有大房和六房的人,透着冰冷。
“族规有规定,买卖子女除族!”
“今日由众族老商谈决定,将李老六(老李头)两口子,及其长子、六子一家除族!其女李娇娇除族!”
李耀祖听了,不可置信地抬头看向老族长。
老族长看他的眼神,可不见一点可惜。
老吴氏还是老李家打头阵的,嚷嚷道:“不就一个丫头片子嘛!卖就卖了,死就死了!”
“你们还想兴师动众的将我们都除族!我们耀祖明年可就是秀才公了,还会娶县城钱家的闺女儿呢!”
县城钱家,是县城最富有的人家。靠卖吃食起家,目前是钱老爷子当家。
人群中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老吴氏自得一笑,觉得有底牌,不怕了。
老族长却不怕这些,拐杖一杵,众人都安静了。
“我要将你们除族,是因为你们犯了族规。”
“这跟以后李耀祖娶谁,有什么功名可没什么关系。”
听到这,李为不干了,大声道:“那我们六房可没有卖孩子,干啥要将我们除族!”
老族长将六房除族,纯粹就是怕六房的以后仗着是李耀安的亲人,给李耀安惹事,就是一个顺手的事情。
老族长干脆无视李为。
老吴氏也真怕被除族,连忙对着李梁道:“老二啊,你就眼睁睁看着你爹娘被赶出族里吗?”
“你不是下任族长嘛,你帮娘求求情吧,是老大他们两口子要卖了雪华的,可不干我的事儿啊!”
“老婆子!”老李头却不能再让老吴氏说下去了,怕唯一有出息又亲近他们的孙子心里有疙瘩。
老吴氏顺着老李头的眼神看向李耀祖,瞬间就哑口无言了。
“我知道你身为族长做了决定就不会改了,我们也不闹。”老李头一双眼睛幽幽的,阴恻恻的,看了让人毛骨悚然。
但身为被他这样看着的老族长却没带怕的,淡定地回望过去。
“爹!”李栋却慌了神,连忙去拉老李头,毕竟被除族可不是闹着玩的。
老李头挥开李栋道:“把我们除族可以,但耀祖不能!”
“他是读书人,他以后会帮助族里。雪华的事情他也不知道,你们要罚就罚我们!”
老族长却轻笑出来:“他不知道?他有什么不知道?他李耀祖是个什么人,我的眼睛还没瞎,自己会看。”
“他就跟你李老六是一个样子的,总是让老吴氏给你打前锋,出了事再来扮好人。”
“他从小到大,我就没见他做过一件好事儿!”
“他会读书,也努力读书不假,以后能考取到秀才甚至是举人也不假。”
“可就他这种性子,迟早给族里惹祸!”
“今日将你们除族,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老族长的声音不是很重,可是说的话却重重敲在了李耀祖的心里。
他想反驳,可是声音却有些发不出。只觉得火气直达心底,烧得他想要不顾一切踹翻说他的人。
老李头死死拉住李耀祖,他也被老族长气得够呛。
一个族老捧来了族谱,另一个族老捧来了笔墨,老族长起身。
对着祖宗牌位行礼,大声道:“今将李刚(老李头本名)及其长子、六子、幺女除名,望祖宗周知!”
接着就拿了毛笔沾上墨,翻开族谱,划去了他们的名字。
李为不甘心,还想上前阻止,却被族里的青壮拦下。
小吴氏抱着十岁的李耀辉,眼泪鼻涕都流了出来,李耀辉明年也不可能去族学读书了。
他们六房的念想算是断了一半!
事情已经成了定局,高氏却上前想将李雪华的尸体拖回去。
高氏刚想上前,李耀安却上前一步,挡在了她身前。
“我是她娘,她死了我也是她娘!”高氏不敢在李氏一族的众多族人面前,对李耀安动手。
只得恨恨地咬着牙,拿自己的身份说事儿。
李耀安拿了李雪华的卖身契举起来道:“你已经将她卖了,我花了银子将她赎出来的。就算是尸体,现在她也不属于你!”
高氏向后退了半步,最终只得退回到李栋身边。
李耀安也不想多和高氏谈论什么,这种人,不能指望她会因为李雪华的死而感到后悔。
她只会恨李雪华不如她的意罢了。
老李头带着人走了出去,族人给他们让开了路。
从此之后泾渭分明。
四房李荣见老吴氏他们走了,有些想要追出去,却被赵氏给拉住了。
赵氏很清楚,李荣跟出去,老族长不介意将他们也给划去名字。
李荣他们兄弟几个,老族长只会在意李梁,可不会管他们。
老族长望着族里的老老少少,只轻轻说了句:“以后对咱们自家的女孩子都好一些,现在也不缺那一口粮,犯不着溺女卖儿的。”
众族人连连点头,有心软些的族人,见李雪华如此不被家里人待见。
死得也这么惨,纷纷掉了眼泪。
李雪华藏的私房还有破草席,被李梁带人从老李家拿了出来。
因为带的人多,老李家的人都不敢上前来寻麻烦。
除了老吴氏一直破口大骂,倒是很顺利地全部拿了出来。
族里给李雪华紧急打了一口薄棺,由族里的青壮抬棺,男童前路撒纸钱。
在被埋进坟里时,老族长带着一些族老给添了土。
自此李雪华的一生,轻飘飘地完结了。
夜晚,李耀安却有些辗转难眠。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然后下床去敲响了李梁和王氏的房门。
“阿爹,我需要族里的帮助。”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李耀安请求族里派给他一些没什么事情做的人,还带上了族学跟族里的女孩子们。
分派了地点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去统计去了解整个清江府女婴的境况。
还给他们分了队伍,其中一定要有两个青壮,一个族学男子和两个或者一个族中女孩子一起。
分下来,一共有十支队伍,每支队伍分了五十两银子,用于打听消息等。
这一次,可谓是将李耀安的私房银子给掏光了。
十天之后,数据被统计了回来。
众人看着数据纷纷感到不寒而栗。
只见其中,被溺毙和买卖的女婴有将近二十来万人。
这还仅仅只是清江府!
据回来的人汇报说,有人家因为一直生女婴,光是那一家人都溺毙了五个女婴!
这数据啊,还是不完全统计,因为有些人也知道溺毙女婴不道德,所以就秘密处理的。
甚至他们李家村李氏一族,在早些时候,也有将女婴溺毙卖出的。
李耀安得了数据,让出去收集数据的人都先回去了。
他瘫坐在椅子上,感到有些无力。
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也完全无法杜绝。
毕竟人的心是偏的。
在现代也有人为了生个儿子就一胎一胎地生,若不是禁止医生说出胎儿性别,想来被堕掉的女婴也不会少。
更何况在这个古代,他李耀安还没有狂妄到,能干涉那么多人的利益。
但什么也不做,看着这些悲剧重复上演,李耀安也做不到。
他站起来,拿了一张白纸,奋笔疾书。
大意是想要朝廷注意女婴的存活率,先是用数据表达了一番震惊。
再说女婴存活少的坏处,最后再引用李雪华的事情,李雪华信中的那一个“牲口”二字来表达悲愤。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李耀安就将这份文章抄了两份,一份给周夫子,一份给了永熙府杨知府。
第二天一大早,更是身着单衣,跪在清江府府衙门口。
因为李梁带人提前造势,有很多人围观。
这使得清江知府也不敢耽搁,亲自出了府衙接了李耀安的文章。
这之后,李耀安除了被清江知府和他们望远县的知县邀请,见了几面,谈了些话,就没什么波澜产生。
大雪渐渐覆盖了整个村子,李耀安为了这件事情,又去信给云清书院的周夫子还有杨知府那边。
说了年后再回永熙府。
气得收到信的杨知府咬牙,他本来还想着让李耀安核对好府衙的账簿,该给府衙的人发俸禄了。
这件事情本来他都不带着急的,结果这小子要年后来,这俸禄可不能年后发,众人都等着置办年货呢!
杨知府踱步到书房,只见他的侄子侄女正拿着李耀安的信,看得有些气愤。
他看到后,也让人去下面统计去了。
等他这里收到统计的信息,就也写上他们永熙府的情况呈上去。
等年后,再多加让人去下面训斥,若是有人听了训斥还这么做的,再行处罚。
云清书院周夫子收到李耀安信的时候,还以为是年前慰问。
结果看了信,心中也不免有些郁郁。
他将李耀安的文章,递交给了云清书院的院长。
院长看了,也仅仅只是叹了一口气,说了句:“难啊......”
李耀安的文章由周夫子提议,张贴在了云清书院的登桥榜上。
云清书院的登桥榜,一般都是张贴夫子们认为惊才绝艳的文章,或者升班的成绩等。
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告栏。
登桥榜下人群涌动,议论声不断。
有人震惊于女婴的存活率低下,有人却嗤之以鼻。
因此众学子分了两个阵营,吵闹了起来。
当然,李耀安的名字也被众人牢牢记住了。
更甚至波及了也去统计过数据的李耀光。
若不是王朝在旁帮李耀光打圆场,依着李耀光的脾气,被套个麻袋估计跑不掉。
学院的热闹李耀安没去,当然不知道。
李耀光也没到回来的时候,自然也没有办法回来跟李耀安吐苦水。
此时,皇宫里,烛火通明。
杨知府的奏折也赶在朝廷封笔之前,放到了皇帝的面前。
当今皇帝并没有因为杨奎只是一个知府,就将他的奏折给宰相阁老他们先看。
当今皇帝提出过,就算是知县上的折子也给他拿过来。
所以当今的皇帝可算是勤政的。
皇帝拿起杨知府的奏折,打开一看。
只见奏折最后一页,黏贴了一张纸。
皇帝将纸小心地扯下来,展开。
这种粘纸的方式,当今皇帝还是第一次看见。
因为地方上来的折子,不允许其他人展开看,有专门的封条,所以还没有人知道杨知府的夹带。
当今皇帝是第一个看见的。
皇帝仔细看了,一种悲愤之情渐渐填到他的心间。
这仅仅是清江府,一府的女婴死亡大概人数。再看看永熙府,居然也大差不差。
这个问题很大,直接影响整个大昭国的人口基数不说,大昭国的男女比例也会失调,导致有很多男人娶不到妻子。
这时,皇后轻轻地走了进来。
见皇帝还在忙于政事,不免为他的身体担忧,劝解一二:“陛下,天色已晚,该歇息了。”
皇帝抬头看向自己的发妻,招呼她到身前来:“皇后,你来看看这份文章,朕看了,实在睡不下。”
皇帝将李耀安的文章递给走过来的皇后,重新坐到椅子上,端了浓茶,喝了一口。
皇后本打算一目十行,可越看越心惊。
她虽然不怎么干涉朝政,但也是名门出身,这些浅显的东西,她还是能看出端倪。
关于一个国家的人口问题,那可是重中之重!
“陛下,若永熙知府所言为实。就此放任,我大昭国将日渐虚弱矣!”
第二天朝会上,皇帝将此问题抛出。
引得众大臣议论纷纷,户部尚书上前道:“启禀陛下,百姓溺女卖女多是因贫困而起。就算朝廷下了旨意,不准溺女,这种情况也禁止不了。”
很现实,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弱势无用迟早会嫁出去的女孩儿,自然会是首先被拿出来牺牲的。
皇帝皱眉,昨天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可没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此事也要怪李耀安,他没有写对策,仅仅只是开个头。
但这事也不能怪李耀安,因为他若是以一介农家秀才的身份写出了对策,等待他的将会是各种势力的倾轧。
李耀安现在羽翼未丰,出了这个头,无异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置身波涛骇浪之中。
他可不敢像小说中的那些主人公一样,敢想敢做的。
他的顾虑可太多了,他的家人、族人都是他的软肋。
最终朝廷上,众人讨论了半晌也拿不出办法。
只能先发布一个相关的政令下去,若发现有人溺毙女婴者,杖二十。
后宫的皇后,也跟着叫了朝廷命妇进宫,一起组建了妇幼院,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孩童,不限男女。
紧跟着,在封笔之前,皇帝还专门给了杨知府和李耀安分别发了赏赐。
杨知府赏黄金三百两,李耀安赏黄金一百两。
当然杨知府的黄金三百两,仅仅只是眼前能看到的福利,有些隐形的福利才是更为重要的。
风雪中,朝廷派发赏银的太监,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赶来了李家村。
杨知府那边早两天先收了赏赐,拿了金子,就忘了要先通知李耀安准备接驾的事情。
所以当天使来的时候,李家村炸了。
一群人前来看,见打头的不是衙差也不是官老爷。
还有人拿着铜锣敲着喊圣旨到!
当下便跪了一地的人,李木头远远见了这个境况,连忙往李梁家跑。
李梁听了李木头的汇报,就算平时再怎么聪明会打交道,此时也楞了。
李耀安倒是听过云清书院的夫子讲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连忙叫李梁把屋里的书案抬到院子里,匆匆摆了香案。
又赶忙让李梁和王氏他们换了身齐整的衣服,李耀安自己也收拾收拾,顺便催促还在打扫院子的李莲华也去换身衣服。
也幸好,他们家是在村尾,等天使带着圣旨赏银到的时候,李耀安一家也收拾好了。
天使先是观察了一下李家,穷,是真的穷。
住的还是茅草房,就是这身衣服,见着也像是往年的。
今年太忙,王氏忘了置办冬衣,一家人穿的去年做的冬衣。
再看这跪在地上的一家四口,没有一份看起来圆润些的。
这真是妥妥的误会,主要是他们一天到晚的忙着搞钱。
天使站在香案前,高声念了圣旨内容,大概意思是感念李耀安的上书,警醒世人云云。
然后由天使的一个跟班太监,将黄金一百两给了李梁拿着。
天使则郑重地将圣旨给了双手高高举起的李耀安。
“好了,起来吧。”天使颁了圣旨,就想赶快回去了。
毕竟这大冬天的,挺冷。
李耀安带着李梁等人站起来,客套问了天使几句,要不要喝杯茶再走之类的。
收到了理所当然的婉拒,李耀安就从李梁那里拿了十两黄金给天使。
“天使辛苦了,各位公公也辛苦了,这是小子的一点心意,还请天使不要嫌弃。”
见李耀安人看着虽小,却这么上道。
天使也露出了,到达李家村的第一个笑容:“哎呀,李秀才客气了。李秀才的名字如今可是在朝里人尽皆知了,往后必定青云直上!”
天使收了银子,就带着人走了。
等天使带人出了村口,族里的人才带着老族长过来。
一群人涌入小院,但都纷纷给老族长让了路。
老族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伸手想要触碰圣旨,但又有些迟疑。
李耀安直接将圣旨塞到老族长手里道:“您选个吉日,咱将圣旨奉到宗祠吧。毕竟这圣旨上的功劳,是属于我们整个李氏一族的。”
老族长展开圣旨,眼泪滴落,他已垂垂老矣,不知哪日风吹灯灭。
今日有幸见证宗族之荣耀,是他做族长以来最为荣光之事。
老族长身边的其他族老虽也有些激动,但都还能克制。
纷纷说着,快找人算日子之类的话。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们就看到了宗族兴盛的希望。
他们这把老骨头,以后到了地下,可有得说了。
圣旨,老族长还是还给了李耀安。
让他收好,说算好吉日再由李耀安送到祖宗面前。
李耀安这时又道:“阿爹这赏赐下来的黄金,既然是族里的功劳居多,咱们就用在族里吧。”
“各位长辈你们看,这样安排是否可行?”
“首先,族学优秀的学子若考了童生,必定需要另外找私塾或者学院。”
“他们的束脩,我们族里可以负责供养几年,降低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专心读书。”
族中之人都点头,这是好事,人人都有机会的。
“其次,我们需要再建一座院子,叫妇幼院。”
“用来收容族里和离回来却无家可归的女子,还有族里无父无母的孤儿。”
“他们的吃食穿衣等,族里可以帮着安排,但他们同时也需要付出劳动,族里不能养闲人。”
众人再次点头。
“最后,咱们需要再买些良田,作为族田。产些粮食,供给族里一些孤寡老人。”
等以后族里的钱,再多些,可以再建一座院子,作为松寿堂。
将族里的孤寡老人都收容进去,方便族里照顾。
众人听了,更觉得好了。
就这样,一百两黄金,除了给天使的十两黄金,其余九十两黄金全部都用于了族里。
众人渐渐散去,一家人回到堂屋。
圣旨放在桌子上,李莲华时不时戳两下。
王氏轻轻打了她的手背几下:“欠收拾呢?”
李莲华立马乖乖坐好。
李耀安笑着道:“阿奶他们除族了,咱们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咱们明年请人重新修建一处院子吧,我明天就去画图稿。”
“以后咱莲华出嫁,大哥娶亲,不至于太丢脸才是。”
李梁捏了捏眉心,点了点头道:“每年的孝顺银子还有粮食,照常给吧。”
李梁没想过老李家除族了就不给奉养了,毕竟老李家还在村子里呢。
就是他们李氏一族,在村子里占了大半的地方,这也不是他们一族全部占有。
没权力赶老李家走,仅仅只是划去了关系。
他们对父母该尽的义务,还是存在的。
李耀安点头,李莲华无所谓。
王氏轻轻叹了一口气:“唉,你大哥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过了年就快二十岁了。这几年也不回家,我写信都不知道要写去哪里?”
李耀安道:“写到辽远大师所在的皇觉寺吧,他们肯定会回皇觉寺的。”
王氏一听,觉得对。
立马就要让李耀安,给她拿纸笔。
“阿娘,我们先做饭吧,我现在可饿了!”李莲华拉住王氏,王氏看了看天色,才觉得自己也有些饿了。
第二天早上,王氏拉了李梁去县城,说是置办年货。
李莲华则约了同族的几个姐妹,去县城逛街。
李耀安在家里,画图稿。
他们家现在先建一座院子,选位置稍微宽一些的空地,将地都买下来。
等以后考上举人了,院子就可以扩建,再多建几个小院子。将来大哥回来了,娶了媳妇,有专门的院子,会更好些。
再给莲华留个小院子,就算她以后出嫁了,也总有回来的耍的时候。
李耀安先画了当前要建的院子,再将以后要建的院子整个雏形给规划好。
简单收工,李耀安认命地先去做饭。
几个出去逛街的人,还没有回来。
在家的李耀安希望他们回来就有饭吃。
王氏和李梁回来的时候,是坐着租借的牛车回来的。
整整一牛车的东西,其中光是成衣就有好几套。
有些成衣是直接在练红裳自家铺子里买的,有些则是逛街的时候,看到好看,在别家铺子买的。
每个人都有三套,王氏还给李莲华置办了些嫁妆。
简而言之,就是看上了什么,就买什么,弄得李梁很是劳累。
这比以前,他做中人的时候,到处带着客人看房都累。
李莲华在王氏他们后面到的,有些狼狈:“阿娘啊,我们姐妹几个,远远看见你们。喊了好久,你们都没有听到。”
“我们想搭个车,愣是没追上你们。”
王氏拿出袖子里的帕子,给李莲华擦了擦脸:“就算你们追上,也坐不下,今天买的东西太多了。”
“你快来看看,阿娘置办的这些,喜不喜欢。”
几日后,一大早,李耀安就起来了。
今天是圣旨入祠堂的日子,可不能耽搁。
拿出一身新衣换上,整理好自己的头发。
李耀安洗漱后,吃了王氏准备的早点,带着圣旨,前往祠堂。
祠堂门口众族人皆是穿着整齐,站在祠堂两旁。
李耀安双手捧着圣旨,一步一步从族人中间走进祠堂。
进了祠堂门,李耀安双手捧着圣旨,跪在祖宗牌位下。
老族长,站在祖宗牌位下,高声道:“今有......”
说了一大堆,介绍了圣旨的由来,又称赞了族里子弟的功劳。
在李耀安的双手发酸的时候,老族长终于接过圣旨,供在祖宗面前。
就这样,李氏一族的第一道圣旨,已呈于祖宗面前。
李耀安站起来,对着祖宗牌位行礼,族人纷纷跟着行礼。
这场不算太大的仪式,郑重地结束了。
接下来,大家该迎接过年的热闹了。
第79章 开年就要剿匪!
今年因为老李家除族的原因,李梁一个人将该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都给了过去。
李荣自老李家除族后,就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再和老李家那边往来。
赵氏拉着他,让他不要再去老李家那边,应该去和李梁那边搞好关系。
他们家柱子现在可是在族学读书的!
为了自己儿子的未来,李荣不再去老李家,就连该给的孝敬都没有拿过去。
在除夕的那天中午,李荣带了自己的家人来了李耀安家,还带了些鸡蛋和肉。
看见李荣和赵氏讨好的脸,李梁终究没有还是让他们进了院子。
他们四房和二房之间的相处,客套了很多,没有了以往的亲近。
李槿华拉着李莲华的衣摆,看见这个从小就很照顾她的姐姐,已经十二岁的小姑娘,就想着离她近一些。
“莲华啊,你带槿华去你屋里先玩一会儿,等吃饭的时候,娘叫你们。”王氏笑着让两个小姑娘去玩。
赵氏也不好在二房喊李槿华去干活,自己跟着王氏去了厨房。
李梁和李荣因为天冷的缘故进了堂屋。
李耀安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抄书练字。
李槿华跟着李莲华进了李莲华的屋子,二房这边虽然住的是茅草房,但是屋子里摆的东西却很齐全。
李莲华的屋子里有梳妆台,梳妆台上甚至摆着一个铜镜。
除了这个梳妆台,还并排放了一张小书桌,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基本书籍。
“莲华姐姐......有一件事,我想.....问问你。”李槿华说得很是支支吾吾,想来问的问题很是难以出口。
李莲华却很豪爽,直接说:“问吧。”
李槿华紧紧盯着李莲华道:“我以后会不会像雪华姐姐那样呢,为了弟弟被爹娘.....卖了?”
李莲华倒是不惊讶,李槿华会这么问。
以前李槿华是四叔四婶唯一的孩子时,自然千好万好。但当她有了弟弟后,四叔四婶最重要的孩子,就不是她了。
可能四叔四婶不会做得像大伯大伯母那样,但李槿华以后的婚事估计也是价高者得。
李槿华见李莲华不说话,连忙说:“对不起,莲华姐姐,我不该问你这个问题。你若是不好回答,就不用回答我的。”
李莲华却笑着,拍了她的头一下道:“你个呆子,不是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救了自己了吗?”
李槿华恍然大悟:“李招娣!”
李莲华拉着激动的李槿华坐下道:“对,就是李招娣。”
“她阿奶他们不是也想卖了她吗?但是她豁得出去。”
“咱们族里的族长和族人现在为了我们一族能兴盛,会管束族里的婚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