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然后又起身抱住了王氏的腰,用脑袋蹭了蹭。
自从从老李家出来以后,莲华就越来越爱撒娇和赚钱了。
在外人面前,她知书达理,在家人面前就是一个爱撒娇的。
“阿娘,咱们能帮帮槿华吗?”李莲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闷闷的。
王氏将她从自己身上扒拉开道:“你阿爹已经去找你四叔说过了,我也找过你四婶。”
“可是他们就是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
李莲华听王氏这么说,也就不敢再念叨。
李耀安道:“你不是还要隔一天就教导她们半天认字嘛,到时你多照看照看槿华也行的。”
李莲华点点头,还是有心闷,因为她知道这治标不治本。
月上中天,每个人都回了自己的屋子,与周公相会。
李耀安在睡梦中,好像看到了李槿华朝他奔跑过来的身影。

一大早,童秀才就叩响了李耀安家的门。
门外停着一辆马车,童秀才明显穿的是一身新衣服,头发也束得很是齐整。
见李耀安不紧不慢地洗漱,恨不得李耀安原地上车。
连声催着,忽然又想到了李耀光,就抓了李莲华的壮丁,让李莲华去催李耀光。
可怜莲华头发都还没有梳,只得听童秀才的话。
李耀安匆匆收拾了王氏准备的干粮和水,就上了马车,挨着童秀才坐下。
李耀安刚坐下,李耀光和他爹也赶来了。
等所有人到齐,童秀才都不给李耀安和李耀明跟王氏和李莲华道别的时间,吩咐车夫赶紧走。
一路上颠颠抖抖,直接在下午的时候到了府城。
根据山下的夫子指路,知道后山有可以坐车上山的路。
童秀才望着云清书院的登天梯,也知道今天没有时间从登天梯那里上山了。
只得吩咐了车夫,走后山。
一路苍绿,竹林间或有音乐传出。
让童秀才有些焦躁的灵魂平息下来。
童秀才将车帘子拉开,深深呼吸着山间的气息。
山路十八弯,从后山坐马车到山顶,只花了大概半个多小时。
到达山顶,童秀才在车里整理好了着装,才慢悠悠下车。
云清书院门口,李耀安三人报了自己的籍贯姓名,门口的夫子一一核对。
见没问题,才放了几人进去。
云清书院作为大昭国前十名的书院,里面的学子自然是多的。
云清书院也分了甲乙丙丁班,他们三个都在最末位的丁班。
丁班是童生和一些有望考取童生功名的人。
丙班是秀才。
乙班是举人。
甲班自然是进士。
几人根据指示找到了丁班住宿的地方,宿舍是四人一间。
他们三人占据一间,就等另一个人了。
童秀才在宿舍外面四处看,李梁帮着李耀安将床铺收拾好。
李耀明问了师兄,去打了水进来,李耀安就拿帕子,将桌子那些都给擦擦。
等收拾完了,众人陪着童秀才将整个云清书院都逛了一遍。
众人越看越惊喜,云清书院,居然可以教导君子六艺!
这些东西虽然在科举之路上不是必须的,但若是丝毫不会,也很是不好。
偏偏像他们这种农家小子,在其他私塾也不会接触到这些。
童秀才和李梁都很高兴,自家的学生、儿子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了。
在出云清书院的大门时,童秀才望着门后面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
最后经过李梁的提醒,才回过神来。
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通过登天梯下山。
一马当先,一步一台阶!
这种心情,太难言语。
李梁吩咐了李耀明,让他照顾好李耀安,就连忙去追童秀才,怕他出事。
等追到童秀才,他才有了些心情说:“等回去,我就告诉孩子他娘,这云清书院真是气派!”
李耀光他爹也说:“以后耀光他们,肯定能出息!”
童秀才道:“那是自然,这云清书院里的人,都是少年天才。他们以后在里面受其熏陶,绝对能超过咱们县城大多数人。”
李耀安他们等看不见童秀才等人的身影时,转身回了宿舍。
一进宿舍,就看见了一个小胖子坐在剩下的床铺位置上,在吃肉干。
“各位兄台好,我是王朝,今年八岁,你们呢?”王朝一点也不怕生,自我介绍的同时,还将自己的肉干拿出来给众人吃。
“我叫李耀明,这是我弟弟李耀安,还有我堂兄弟,李耀光。”李耀明作为三人中的老大,率先站出来介绍。
王朝放下肉干,跟众人行了礼,众人回礼。
看样子大家都不是很难相处的样子。
“这位小兄台,我怎么感觉我见过你?”王朝盯着李耀安打量。
后来恍然一笑道:“哦,你就是那个在登天梯上累地半死不活的那个小孩儿。”
李耀安黑线,明明他也是个小孩,还叫别人小孩。
“我当时本来都要放弃了,想着干脆就不上云清书院了,回家大不了挨顿打。”
“结果见你手脚并用都想爬上去,我就想着我也能行。”
“小兄台啊,真是多亏你了。因为这,我月钱都涨了不少。”
王朝将自己的肉干全部扒拉到李耀安面前,那豪爽的样子,颇有点财大气粗。
四人结伴去了食堂,一路上王朝的话就没断过。
但也因为他,了解了一些云清书院的其他消息。
比如他们知道有一个周夫子,当年是个探花。讨厌权贵逼婚,直接到了云清书院教书。
听闻周夫子长得好,还极为擅长绘画和音律。
今天在竹林弹琴的很有可能就是周夫子!
到了食堂,王朝拿着餐盘,嘴甜的很。这位姐姐真漂亮,那位婶子手艺好。
李耀安等人跟着沾光,餐盘里满满登登的菜和肉。
说实话,这云清书院的婶子,手艺确实好。
这要是去酒楼当大厨,那也是完全可以的。李耀安吃得差点忘了自己的食量,还是李耀明见李耀安一直埋头干饭,想到李耀安肠胃不好,把餐盘给他拿开了。
李耀安讪讪一笑,乖乖擦了嘴巴。
王朝是个不客气的,直接把李耀安没有吃完的菜,扒拉到自己碗里,丝毫不带嫌弃的。
吃完了,王朝打了个饱嗝,摸摸自己滚圆的肚子。
李耀安因为刚刚的没有节制,而被李耀明给训斥了:“你的肠胃本就不好,你还想一下子全部吃完这些饭菜。下次吃饭的时候,自己估量着来,只能吃个七分饱,知道了吗?”
李耀安乖乖点头
晚上洗漱后,王朝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适应能力。
李耀安,将自己的肚子盖好,渐渐也进入了梦乡。
李耀明,睁着眼睛,借着月华,看了看李耀安的被子有没有盖。见他盖了肚子,也安心睡去。
“咚!咚!咚!”有人敲响了铜锣。
李耀安从睡梦中惊醒,今天是云清书院上学的第一天。
李耀明端了洗脸水进来,李耀安自然地拿了帕子洗脸。
李耀明帮他将床铺收拾好,又赶忙催李耀光和王朝起床。
等四人急匆匆到丁班的时候,丁班的人已经到了一大半了。

周夫子让众人在竹林中学习,说是能陶冶情操。
李耀明一到竹林,就发现了几味药材,默默记下了位置,打算下课后去采。
“各位学子好,我是周崇义,是教导你们的音律和绘画的夫子。”
“今天咱们先学音律,各位去我书童那里登记领取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就行。”
周夫子看起来年不过四十,岁月没怎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是个俊秀的人。
李耀安看了周夫子一眼,记住他的长相。
王朝拿了二胡过来,说要弹好听的音乐给他听。
极力推荐李耀安拿快板,给他和乐。
李耀明拿了一把琴过来,眼睛都在发光,对琴爱不释手。
李耀光也拿了琴,想着和夫子一样,更好些。
李耀安凑近看了好一会儿,选择了笛子。
笛子的声音他很喜欢,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行了。
见众人都选好了,周夫子开始讲音律。然后很负责的一个学子一个学子地教导。
等夕阳的余晖透过竹林的缝隙照耀在众人身上时,今天的音律课就结束了。
“哎呀,我这二胡咋就那么难呢?”王朝拿着二胡还给周夫子的书童后,心里有一点失落。
“是啊,像个弹棉花的。”李耀光在他旁边吐槽。
“你好意思说我,你那两根鸡爪子,也扒拉不好琴啊!”王朝反驳,并给了李耀光一个白眼。
两个人立即追逐打闹起来。
见两人有乱跑的感觉,李耀明赶忙喊住二人:“你们两个别乱跑,咱们该去食堂了!”
李耀安还了笛子回来,跟在一家哥哥身边。
今天的音律课,就数李耀明掌握得最好,李耀安的笛子暂时吹得像个索命的。
因为没有掌握关键,李耀安吹得时候有些用力,所以他现在脑袋有疼。
就跟吹气球吹多了一样。
又是几天过去,今天是周夫子的绘画课。
李耀安发现,周夫子很喜欢竹林,非要让众学子去竹林画。
几人到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排好的矮桌和坐垫。
矮桌上摆好了笔墨纸砚,没有颜料类的东西。
“今天学绘画,笔墨勾勒,千重山万重水。”周夫子坐到最前方的矮桌那里,坐下的时候动作行云流水,说不出的好看。
他面向众人道:“竹之苍劲,甚是难画。但竹乃君子,自古有多少文人雅士在竹上堆砌笔墨。”
“今日尔等第一画,当学画竹!”
李耀安脑袋里闪过一些前世小视频里一些教导画竹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把竹子抹上适量的墨水,直接拓印在白纸上。
李耀安也想这么干,但也知道这样干会挨批斗。
李耀安老实磨墨开始作画。
但有一个精神小伙这么干了,对,就是王朝!
他悄咪咪地捡了根竹子回来,背对着周夫子,给竹子上墨。
刚将竹子贴在白纸上,就被周夫子揪起了耳朵,拉到一旁站着,罚站!
李耀安见王朝的惨样,庆幸自己没有搞小动作。
王朝揉了揉耳朵,一双眼睛四处打量。看见李耀安看他,还对李耀安露出一个傻笑。
一刻钟后,周夫子开始验收。
李耀安将笔墨收拾好,看了看自己的画,自认为还是可以的。
周夫子走到李耀安的身边,拿起李耀安的画,点了点头。
心想这个孩子,笛子吹得不怎么样,画画上倒是有几分天赋。
得到肯定,李耀安对绘画上就更感兴趣了,还自己弄了颜料,画一些彩色的画。
弄了颜料就给周夫子也分一份,他和周夫子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

一个月的休假很快就到了,几人对于能回家,那是充满了期待。
李耀安更是在要回家的前几天开始,就开始收拾要带回家的东西。
他今天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到府城的书铺看看能不能接一些抄书的活计。
作为读书人专属的活计,自己自然是要去接的。
他们家虽然有一个在县城的成衣铺子,但他和他哥两个的读书开销也大。
加上要给莲华囤嫁妆,还有他哥以后得聘礼,日子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他们两个的零用钱自然也是不多的,平时买了笔墨纸砚,想给家里买些礼物,都不够钱。
“大哥,待会儿我们将就在府城的书铺看看,能不能接抄书的活吧。”李耀安将自己的东西规整好了,坐在床铺上。
李耀明放下自己要带回家的药,想了想道:“嗯,可以。咱们多抄一些,既可以练字也可以回温一下以前看过的书,不错。”
王朝听了,直接瘫在自己的床铺上哀嚎道:“你们要不要这样,平时你们两个名列前茅就算了,还要做功课以外的抄书,还要不要人活了!”
李耀光连忙表示道:“唉,我也去。”
就这样,下山之后,他们由比较熟悉府城的王朝带领,直接去了府城最大的书铺。
到了书铺,李耀明直接问店小二道:“请问这位兄台,可有抄书的活计?”
店小二见几个都是些小孩儿,有些不大想理会。但到底是干了多年的店小二了,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
拿出了热情的态度,笑着道:“我们这里当然需要抄书的人,请等一下,我去找我们掌柜的来一下。”
这种品鉴字能不能抄书的活,可不是他一个店小二就能决定的。
他脚步匆匆去了后院,没一会儿就跟在一个穿着富贵的中年男人身后过来了。
掌柜的道:“几位公子,是谁要接抄书的活呀?烦请写几个字。”
李耀明道:“我们兄弟三人想要抄书,请掌柜的掌掌眼,看看我们能否接下这个活。”
三人麻利地磨墨写字,李耀安写了《三字经》的头几句。
掌柜的一一看了,觉得都不错,就说:“几位公子的字都很是工整,符合小店的抄书要求。”
“咱们这里,根据字数算钱,一千字一百文。纸由小店提供,各位还需付上两百文押金,不知几位公子意下如何?”
几人点点头,纷纷交了押金,领了纸。
“请问掌柜的,除了《三字经》等常见的书籍,有没有律法相关的书可以抄呢?”李耀安抬起脸,认真地盯着掌柜的。
律法是很重要的,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合法,知道什么事情是犯法的,现在他们还没有约。但是这律法不管在生活中,还是以后的为官之路上都是必须的。
掌柜的挑了挑眉,亲自去书架上,拿了一本厚厚的律法书,递给了李耀安。
“这位公子,就抄这本书吧,待会儿我多拿些白纸给你,你再付两百文押金,可行?”
李耀安点头接过,李耀明再付了两百文,他们现在就只剩下两百文了。
李耀安看着厚厚的《大昭律法》,眼里有些惊喜。
毕竟若是要买下这本书,需要十两银子呢。现在能边抄边看,就相当于免费看的,还能赚钱。
王朝见他们三个都弄好了,硬是拉着他们去了府城的点心铺子,买了自己心仪的点心,分了一些给三人,才和三人道别。
李耀光拿着点心道:“你们说,他是不是专门为了我们才来买这些点心的啊?”
李耀明将自己和李耀安收到的点心包好,放到自己的包袱中道:“回家后,我们也弄些吃的给他带去就行。”
李耀安笑着说:“回去我就让我娘给个荷包,再装些我娘做的蜜饯给王朝。”
王氏做的蜜饯自有一番风味,加了李耀明提供的甘草,现在在李氏一族的店铺中,卖得很好。
这是前不久李耀明寄回去一些甘草,王氏偶然发现甘草加入蜜饯更好吃,来信问了甘草的疗效,他说了这件事,王朝就开始说自己想吃。
李耀安是知道前世有人做蜜饯的时候,加了甘草,虽然他没有吃过,也知道卖得好。
几人交钱坐了牛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牛车回了李家村。
牛车的速度始终赶不上马车,到家得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打开院门,堂屋里烛火照亮了一室温暖。有人等的日子是真的,很暖心。
“哎呀,你们终于回来了!”李莲华坐在板凳上翘着脚,在她旁边的王氏和李梁已经站了起来。
王氏更是直接跑到了院子里,她仔细打量了一下李耀明,见李耀明好好的。
便蹲下身,对着李耀安又摸又问:“最近有没有生病啊?有没有好好吃饭呢?”
李耀安笑着说:“大哥管得严、照顾得好,我都没机会生病的。”
“哎呀,你当生病是什么好事,还机会!”王氏抱了抱李耀安,毕竟李耀安从生出来开始就没怎么离开过她的视线。
李梁走过来接下李耀明的包袱,对自家长子表示了肯定。
屋里的李莲华见没人理她,自己去厨房端锅里热着的菜了。
等菜上桌,李耀明将王朝给的点心也拿了出来。
李莲华看到点心,立马就被点心夺去了心神。
看到这么精致漂亮的点心,李莲华也没忘了请示一下王氏。见王氏点头,才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块放进嘴里。
入口即化的甜蜜,让李莲华颇为享受。嘴里念叨着:“不愧是府城的点心,就是好吃!”
两只大大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眼就能看出她的好心情。
李梁将自己的那块给了李莲华,说自己不爱吃。
王氏却将自己的那份,直接分成两半,塞了一半进了李梁的嘴里。
李莲华红了红脸,还是高兴地吃下了李梁给的那块。
今天的菜尤为丰盛,有鱼有肉,李莲华直接吃了个肚圆。
倒是不用担心她吃撑,她的消化能力一向很好。
只是李耀明还是轻轻敲了一下她的头,提醒她这种行为不可取。

深呼吸了一下,就起床了。
今天他的任务有些多,昨天晚上答应了李莲华,上午和她一起去后山采药。
下午还要在家抄律法,傍晚还要就着夕阳给家里人画人物画。
李耀明倒是一早就跑去了县城,李耀安猜他一定是去望春堂了。
李耀安觉得他哥一定是喜欢医术的,但考取功名却是现在必须的。
他们家急需提高社会地位,作为大哥,他认为自己义不容辞,就像曾经为了他去望春堂做药童一样。
“耀安!快些!”院子里的李莲华已经背上了背篓。
作为一个曾经在现代社会做过社畜的人来说,休息日就是躺平睡觉的时间。可惜,在这里没有什么躺平睡觉的概念。
只有一日之计在于晨!
看着外面才蒙蒙亮的天,李耀安的心情略微有些不好了。
乖乖收拾好了自己,拿上早上的该吃的饼子,李耀安背上背篓,拿了小镰刀,就跟上了前方的李莲华。
“布谷!布谷!”
山林间鸟儿鸣叫,带着一些湿润的空气,渐渐被出来的朝阳烘烤一干。
“耀安,你们在云清书院学得怎么样?”李莲华一边采药,一边好奇地问。
她那双盯着药材亮晶晶的眼睛,已经开始自动换算成金钱了。
“还好,可以接触到君子六艺这些,夫子们也都是举人进士。”
“听说还有一个武举人在呢,等明天回书院后,就有武举人的课,好像是要教骑马了。”
李耀安双眼四处查看,寻找自己认识的药材。
李莲华羡慕道:“真好,我也想学呢!要是我也会骑马,等我有钱了,就买一匹马。这样我去找你们,或是其他地方就快了!”
李莲华站起身,用手中的镰刀挥舞了几下道:“要是能再会一些武功,我就能去劫富济贫,当女侠!”
“你等大哥学了回来教你吧,学些身手是好的,免得你以后吃亏。但劫富济贫还是算了,这个可不是正经行当。”李耀安趴在地上,费力地挖着药材。
李莲华轻哼了一声,但没有反驳李耀安,毕竟劫富济贫也不过是话赶话,胡说的。
“哎呀,还是阿弟你在好啊。你看挖了这么多,每次你在,收获就比较好。”李莲华看着满满的两个背篓,开心地笑着,像朵美丽的花。
李耀安也觉得好奇,每次他采药,总是觉得很简单。那些药总是很多,有些时候不用半天,背篓就装满了。
但李耀明和李莲华却说药草不好找,要不是知道两人都是勤快的,他都要怀疑他们偷懒了。
“好了,回去吧!”
“阿爹,阿娘说了今天中午在家。早些回去,还能将饭煮起来呢。”李耀安擦掉脑门上的汗,对于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李耀安暂时不去想,想了也不会有答案。
就像他出现在这个世界,还带着前世的记忆一样。
两人回到家,在门口碰到了李槿华,她怯怯地看着他们。在他们家门口放下了几颗野果子,就回了四房的家。
李莲华摇了摇头,收了野果子道:“槿华这样,让我觉得还是咱爹娘好,从来不会对我不好。”
她推开门,笑着回头道:“你不知道,咱村有好多人都羡慕我呢!”
她的笑容带着自信与幸福,是其他没被偏爱过的孩子不可能拥有的笑容。
中午的时候,村里到处炊烟袅袅,李莲华和李耀安也在厨房里忙活着。
这时,老吴氏直接推开了院门喊道:“老二!老二媳妇!快出来!”
李耀安让李莲华在厨房里接着忙活,自己先出去应付老吴氏。
“阿奶,阿爹阿娘还未归来,请问阿奶有什么事吗?”李耀安带着几分温和的笑,问老吴氏。
心里知道,一准儿没好事儿。
老吴氏斜了一眼李耀安道:“哼!有什么事?告诉你,你个小崽子能做主?”
“快把你爹娘叫出来,不然别怪我搜屋!”
“阿爹阿娘是真没回来,要不阿奶您先回去,等阿爹阿娘回来,我就去找您?”李耀安只能继续这样说,想着让老吴氏赶紧走。
李耀安是真觉得窝囊,这古代以孝为先,造就了太多来自爹娘理所当然的压迫。
他根本不能像小说里那样,怼天怼地,不然以后可能会被抓住这么个小辫子。
老吴氏直接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道:“你们阿爹阿娘什么时候回来,见了我,我什么时候走!”
“去,给我端杯水来,一大早的老娘都没怎么歇口气!”
“哎呀,你们这些白眼儿狼,要是你们不使计分家,老娘用得着这么累!”
老吴氏一直碎碎念,李耀安端了一碗水,放老吴氏旁边,去了厨房。
惹不起,只能躲。
“把肉菜藏起来,今天中午咱碗里要是有一点荤腥,信不信我们一点也吃不着。”
李耀安进了厨房,看李莲华正要炒肉,立马将肉夺了过来。
忙将肉放到了橱柜里,丢了旁边的野菜进了锅里翻炒。
李莲华一听,立马就反应过来了,悄悄往院子里看了一眼。
一刻钟后,李耀安把饭菜端上了桌,老吴氏眼睛一亮,跟着进了堂屋。
见桌子上摆的粗粮野菜,瞬间就不感兴趣了。
又回了院子,盯着门口。
门外传来了,王氏和李梁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
李耀安高声喊道:“阿爹!阿娘!今天阿奶来了!”
门外的李梁和王氏声音一下就消音了,一阵风吹过,李梁带着笑推开了院门。
“阿娘,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李梁来到老吴氏身边,老吴氏坐着,抬眼看向李梁道:“也没什么,就是问问云清书院的事儿。”
“这不是听说耀明几个都去了云清书院,我们家耀祖也是童生,肯定是能上的。”
其实李耀祖在秋分之前考虑过去云清书院试一下,但又害怕考不上丢脸,他就不敢去了。
后来听说李耀明几个都考上了,他觉得自己走能行了。
今天早上听说李耀明三个回来了,就让他娘撺掇老吴氏过来。
第一个目的自然是要钱。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看看能不能通过李耀明他们直接进云清书院。
第三个目的自然是想知道考的是什么。
关于考的内容,童秀才虽然在族学讲过,但李耀祖自恃身份好歹是个童生,就不原跟着小屁孩们一起听。
但现在又坐不住了,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一出。

李梁皱着眉问:“娘,你耀祖想去,就明年自己去考不就行了?”
老吴氏从座位上跳起来,和李梁面对面道:“你让你家那两个小兔崽子去问去求,或者让你家栓子不去了,让我们耀祖去!”
“这都是耀安靠自己考上的,都登记好了,耀祖不可能顶替耀安去的。”李梁忍着没有爆粗口,语气尽量保持着平静。
“那你明年每月给我二两银子,不然我就到衙门告你不孝!”老吴氏犹豫了一下,知道确实不可能顶替李耀安的名额,就想着要钱。
“阿娘,我若是有钱,咋可能还住茅草房呢!”
“这茅草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您又不是不知道!”老吴氏罕见的有些脸红,她曾经在这茅草房住了五年的时间,自然知道那茅草房住起来不好。
以己度人,她以前住这里的时候,是一存上钱就买了地方建了房子的。
她想了想也以为,老二一家因为要养两个读书人而存不上钱。
这老二一家也真是,明明把持着宗族的生意,却一点儿心眼都没有。怎么不知道抠点油水出来,真是不像她,一点都不聪明。
“咱们分家的时候,分家文书上也写了我们每月该给的孝敬。逢年过节,我们也是拿家里最好的给您。就算您告到了衙门,我也是不怕的!”李梁说完这句,就转身要走。
老吴氏眼角一酸,居然使出了苦肉计!她双眼含泪,拉住李梁的胳膊哭喊着道:“老二啊!老娘我也是没办法啊!你大哥和六弟都是不争气的,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耀祖那么会读书,咱真的不能给耽误了呀!”
“这次考中童生,若不是高氏那个眼皮子浅的,给耀祖吃了坏了的食物,耀祖定然能得第一名的!”
“你作为二叔,现在给一点,以后咱耀祖又岂会忘了你!”老吴氏说的,除了说老大老六不争气,其他的话是一个字都不能信的。
“阿娘!你若是死扒着我们,要我们给钱。断了咱家的活路,您就不要怪我去耀祖他学堂门口哭!”王氏本来不想再和老吴氏红脸,但又不想浪费时间。
他们一家子可还没有吃午饭呢!
老吴氏的哭喊声戛然而止,一双本来含泪的眼睛,狠厉地看向王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