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把信抢回来塞进霍善手里,让霍善自己留着好好读,真要能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谏言他肯定不生气。
霍善麻溜把信塞进自己腰上的小袋子里,对刘彻这种拆人信看的可耻行为很是不满。
好在晚上吃的又是他最近特爱吃的鱼糕,很好地抚平了他对他皇帝姨公的种种埋怨。
越是临近三月十五,西陵城中就愈发热闹,不仅各方聚拢过来的商贩比往常多,连城中的巡防力度都加强了不少。
随着这段时间府衙联合郡学那边的生员们积极宣讲,众人也都知道他们西陵可是嫘祖故里!
这次庙会可不仅仅是热闹热闹那么简单,还要筹措资金给嫘祖立个祠,到时候每个月十五都能在嫘祖祠周围开设热闹的集市,每逢三月、九月更是要举办盛大的庙会纪念他们的老祖宗嫘祖!
就连一些外地来的商贾与旅客都忍不住多逗留几日,准备等过完这个嫘祖庙会再走。
不知不觉间,城中能住宿的地方都已经住满了。
霍善这个经常巡城的江夏一把手能感受城中的变化,对于自己这个决定愈发得意起来。
正月有灯会,三月有嫘祖庙会,五月有端午竞渡,七、八、九月更是有不少值得庆祝的节日,反正集市这东西是广大群众都需要的,若是能定时举行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互易要求,也能带动城中商家的人气。
霍善以前就把能赶集的日子记得牢牢的,哪怕自己不能出去逛集市也要在家盼着李长生出去给他买点什么回来。
至于事情该怎么彻底落实下去,霍善是不需要考虑的,底下的人自然会讨论出具体的执行方案来。
事实证明西陵城中的富户们也很懂事,得知霍善要弄个嫘祖祠兼嫘祖商贸区,他们大多踊跃参与,纷纷表示给老祖宗立祠是他们应当做的。
由于霍光“不经意”地透露过嫘祖祠坐落于哪里,以后府衙举办活动就倾向于选哪里,当夜就有位于城中各处的豪商表示自己有闲置的宅邸可以献出来立祠。
开玩笑,这嫘祖祠一建起来,不仅他们江夏郡的丝织品产业会水涨船高,连带周围的商铺生意都会被带火。
这么好的机会要是被别人抢了去,他们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霍光晾着他们没再漏任何口风,只说由于献地的人太多了,等今年的嫘祖庙会顺利举办以后再宣布府衙这边的考虑结果。
一时间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的商户们都团结起来相互抬价,从一开始只出地皮到后来纷纷表示“祠我们包修到太守满意为止”。
连这次庙会的筹备,府衙都没怎么出钱,全是商户们自发妆点门面。
他们还很自觉地来跟府衙合作的作坊订购所需的材料并表示想要进货。
得知霍善想要搞个大戏台,他们还出人出力过来帮忙搭建,说是想来学习先进的搭台经验,免得以后自己想搭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
真是相当好学!
霍善在庙会前一日带着刘彻等人听他叔霍光汇报了嫘祖祠筹备进展,只觉惊奇不已:这还是唯利是图的商贾吗?听说做买卖的人都很奸诈的,怎地他们江夏郡的商贾这么慷慨大方?
刘彻倒是听得明明白白,完全是因为有个……比他们更懂得拿捏人心的霍光在。
这小子年纪不大,做起事来却像八百个心眼子,真是叫人意外。
刘彻转头对霍去病道:“你这个弟弟和你可真不一样。”
霍去病这人没经历过什么阴谋算计,一打仗就是胜仗,一入朝就是封侯,如今才二十几岁就是位极人臣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不知羡煞了多少人。是以他做起事来是没什么顾忌的,也不知道什么叫迂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霍光却跟他完全不一样,大抵是因为以前跟着他父亲在地方上摸爬滚打过十几年,所以小小年纪就有着霍去病所没有的老练。
霍去病道:“世上岂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便是父子兄弟也不一定相似。”
刘彻闻言看了眼明显对他们的对话不感兴趣、正捧着牛乳饮子在那吨吨吨的霍善,不由调侃道:“也是,谁能想到我们的冠军侯生出个话多还贪吃的娃儿。”
嘴巴还沾着一圈奶渍的霍善:?
说话就说话,带我干嘛?!
霍去病见状拿起巾子帮霍善把奶渍擦干净,顺利止住了霍善要和刘彻理论的话头。
霍善哼哼唧唧地享受着亲爹的照顾。
看在明天就有庙会可以玩耍的份上,他决定不和刘彻计较!
第189章
三月十五的清晨, 天气出奇地暖和,也没有下雨。天还没亮,就有不少人守在城门外等着进城,这些人大多都挑着担或者提着篮, 大抵都是拿着些自家产的东西来卖的农户。
光是卖花就有不少。
有些是直接折了含苞欲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枝, 有些则是更用心地用带着香味的山花连成大大小小的花环,应当会很讨小孩子和小姑娘喜欢。
这都是上次灯会摸索出来的经验。
许多游人都愿意掏小钱买点漂亮花枝和花环, 而她们攒足了钱就能去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
要不是因为上次灯会许多人带了点余钱回去, 这次家里恐怕不愿意带她们出来玩!
大汉对商户管理还是很严的, 入了商籍连赋税徭役方面都会比较严苛。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临时的农贸集市上偶尔摆个摊或者沿街叫卖并不会列入商籍, 所以大伙都挺期待这种每逢月中都会开放的热闹集市。
除了商贾之外, 专程来逛这次庙会的人也不少, 有的人等得饿了, 已经开始跟准备在集市上做点小吃生意的人买吃的。
竟是在城外就做起买卖来了。
这倒是让不少人有了新思路,决定下次早些过来在城门口摆摊。
兴许不是所有人都特别有远见、都能及时抓住所有机遇, 但世上每个人都在认真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天光乍亮,城门大开, 城外长长的队伍鱼贯入城。沿街的商铺都装点得很有庙会气氛, 那一度爱惜地收起来的花灯又被商户们挂起来了,各家的旗幌上更是系着颜色鲜明的彩绸。
那彩绸迎风招展,给晨曦中的西陵城添了一缕缕亮色。
既然要纪念嫘祖,那当然是用这起源于嫘祖的丝绸作为标志最有气氛。
有小孩问起大人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彩绸, 大人便会给他们说起府衙已经宣讲了大半个月的嫘祖故事:嫘祖知道不?西陵氏人, 也就是我们江夏的!她是黄帝的妻子, 更是第一个发现可以种桑养蚕的人,这些彩绸就是蚕丝织成的!
就算当父母的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店铺的伙计或者街上的热心路人也会给他们讲一遍。
嫘祖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街头巷尾。
霍善一大早起来,见外头已经热闹起来了,催着他师弟帮忙推车到外头去,他的米粉摊子要支起来了。
本来他还打算卖红薯的,但是因为已经到了可以种红薯的季节,李长生建议先把手头的红薯都留着下种,将这个烤红薯项目保留到今年冬天。
到那时候江夏郡应该就有很多红薯供他霍霍了。
要知道去年种的那批红薯中不那么健壮的都已经磨成薯粉了,剩下这些可都是精挑细选拿来当种薯的,就这么烤着卖太浪费了。
霍善一向听他师父劝,所以决定今天只给大家尝尝米粉,诚邀家有余力的人一起渡江去南边开荒种占城稻,到时候米粉配方免费送!
这么好吃的东西,难道大家不想尝尝吗?
当然,真正的大项目肯定不会在霍善支的小摊子面前谈,都是由霍光去负责组织和动员。
霍善只负责卖着玩!
一大早,粉汤的香味就飘散开去。
霍善还摆了一坛子喇虎酱出来,准备看看能不能碰上有缘人来尝尝这全新的酱料,回头一起加入辣酱开发项目。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很不错的新营生!
霍善的个头以及脸蛋儿还是很有辨识度的,不少人一看到他支的摊子就围拢过来,纷纷问霍善卖的是什么。
霍善马上亮出庖屋帮他备好的米粉给众人看,一根根莹白漂亮的米粉在朝阳的映照下看起来非常诱人。
这么白、这么圆的索饼,他们从来没见过!
“我要一碗。”
最先开口的居然是个熟人,是那个叫孟蒹的孟家女郎。
她与妹妹一个叫孟蒹,一个叫孟葭,蒹葭这东西听起来颇有些浪漫,实际上指的是芦苇之类的水岸野草。
她本人瞧着也有种野草般的生命力。
若非本身便有着芦苇般的坚韧,她也不可能在家中遭逢巨变的时候站出来支撑门户。
霍善认得她,惊奇地道:“你来得好早。”
孟蒹笑道:“府君这推车还是你叔父让我们家木匠做的,我当时没忍住多问了几句,所以早早知道府君你要出来支这么个摊子了。”
对于这种特意来支持米粉生意的好顾客,霍善非常热情地问她是想加入米粉项目呢,还是想加入辣酱项目!
关于人口不足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洞庭湖并没有加盖,他们可以从长沙国那边雇点人过来开荒。当然,雇人的资金就只能他们自己准备了,他们负责派船只帮她们把雇好的人从长沙国那边运过来。
有意向的话可以去跟他叔霍光报名!
孟蒹:?
霍善还真是顺嘴一问。
因为关于人手不足这个问题,霍去病已经听取诸葛亮的建议,等这批军屯中的兵服役期满,就从中筛选出有意向拖家带口过来江夏郡定居的兵卒就地从军屯转为民屯:这可是你们花费这么多心血开垦出来的据地,肯定很舍不得你们离开对吧?
只要有意向留下来,就可以按照家中的人口分到足够多的土地和屋舍,成为江夏郡的一份子!
你家中有兄弟的对吧?回家得等不知多少年才能分家对吧?现在参与这次军屯转民屯活动,马上可以由自己当家做主!
在服役期间表现得足够优异的,可以在民屯之中直接升任乡官。
这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当家做主。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乡背井来江夏郡生活,但是只要十个里头有一个,就足够支撑起目前开垦出来的军屯。
等到今年的新兵来报到,又可以安排他们开辟新的军屯了。
集中南方诸郡送来服兵役的有生力量,迟早一锄头一锄头把整个南方地区都开发出来。
至于为什么首先在江夏郡开荒,那当然是……只有江夏太守是冠军侯的娃!
为了增加江夏郡人口,霍去病一点都不在意南方各郡国对自己骂骂咧咧。
从你们那边薅点人怎么了?一切都是为了让大汉更加繁荣富强!
这种涉及人口迁徙的损计划,霍去病当然是和刘彻商量过的。
等江夏这边做好的示范,他会把军屯一路南移,说不准哪天就直接兵临南越。
就看是朝廷使者先说服南越自愿并入大汉版图,还是他先带着人去南越家门口遛弯了。
刘彻对这个计划也很认可,亲自首肯了江夏郡这边的撬墙角行为。
这就是皇帝过来巡幸的好处了,很多在其他地方干起来相当于违规的事,在刘彻面前过了明路以后就可以无惧非议光明正大地干了。
霍善这边热热闹闹地卖起了米粉(不时邀请觉得好吃的人参与南方大开发计划),刘彻也悄无声息地微服出了太守府,带着大汉最昂贵的两个保镖(大司马x2)前往司马迁给他们预留的最佳观赏位看戏去。
因为排了好几场戏,所以司马迁安排上午和下午循环两场,方便早上错过的人可以下午来看戏。
大家忙活了这么久,总得让这些戏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才是。
刘彻落座以后,戏台上很快就热闹起来,开场演的不是霍善让排的那几出戏,而是嫘祖发现桑蚕的过程。
正好目前也该进入养蚕季了,也算是敦促江夏百姓积极耕织,非常符合朝廷的要求。
刘彻对这些教化黔首的内容兴致缺缺,随意地与卫青他们闲聊了一会,台上的布景很快变了,整个戏台一分为二,一边演的是“贾孝”,一边演的是“甄孝”。
那边贾孝吃得好住得好,父亲来讨药钱却被他嫌晦气赶走了;另一边一家人挤在破破落落的居所,却想尽办法为卧病在床的父亲治病。
这对比就十分强烈了。
那几个俳优也演得活灵活现,贾孝那边开口的时候观众骂声四起,甄孝这边开口的时候众人又纷纷唏嘘落泪,所有人的心情都跟着戏文起起落落。
等到两边的察举结果一出来,群众哗然。
一时间骂察举者的有,骂假孝子的有,替甄孝子痛心的人更是不少,情绪已经彻底被调动起来了。
连刘彻都觉得这出《真假孝廉》挺有意思,只是看着看着他突然就想起了……年后汲黯突然上书骂他的事。
怎地这个主题跟汲黯提到的那句“举孝廉,父别居”那么像?!
刘彻的目光转到司马迁身上。
听说这几出戏都是司马迁负责的,司马迁这家伙是不是跟汲黯一样想骂他?
司马迁对刘彻的危险目光一无所察,他也是头一次看正式演出,正认真关注台上的俳优有没有好好把精髓演出来。
等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开始期待下一场戏开演,台上的简单布景又变了样。
《金箱藏经》开始了!
如果说上一场戏是探讨孝子该事生还是事死,那这一场戏就是初步揭露厚葬的后果了。
最终呈现的这场戏,是从采药人偶然发现盗墓贼藏在深山中没来得及变卖的金箱开始的……
因为金箱的出现,当儿子哭着去自家父亲的坟前一看,自家父亲的尸骨都扰得不得安宁咯!
本来棺椁的存在是为了不让泥土侵蚀亡者,结果给他们随葬丰厚的陪葬品以后反倒引得盗贼挖坟开棺,这是何等的讽刺!
这难道是孝子贤孙想要的结果吗?
刘彻:?
这个金箱,还有金箱里的经书,怎么也越看越熟悉?!
你小子跟我借这些东西,难道是暗示我会被开棺?
岂有此理!
司马迁今天总感觉吧, 自己后脑勺凉飕飕的,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霍善收摊溜达过来,赫然发现戏已经演到《曹操发墓》了。他跑到司马迁面前质问他为啥不等自己,难道不知道他正辛辛苦苦摆摊赚钱养家吗!
司马迁:“……”
别以为我不知道, 你全程也就负责把米粉放到锅里这个步骤以及跟食客们聊你的江南大开发计划, 哪里辛辛苦苦了?
还是旁边的苏武弯身把霍善抱了起来,方便他可以看清戏台上马上要演出的新戏, 嘴里还帮司马迁解释了几句:“陛下已经到了, 哪有让陛下一直等着的道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霍善一听, 往左右瞧了瞧,很快看到坐在人群中央看戏的刘彻几人。因为周围已经密匝匝地围了不少人, 所以他也不好挤过去, 所以便安心地让苏武抱着自己看这一出《曹操发墓》。
不得不说, 江夏郡这边的民间艺人还是很有底蕴的, 大概是因为往日楚人信奉鬼神,很喜欢搞各种巫祝仪式, 所以很容易就演出了王朝末年那兵荒马乱的架势。
一场代表天下大乱的群魔乱舞结束以后,就是一首《临江仙》横空出世。
没错, 就是杨慎写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李时珍特别爱唱给他们听,所以袁枚他们就把这首词给添上了。
为了让曹操声名远扬,交流群里的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比如诸葛亮就给大伙描述了曹操具体的身高相貌。
虽然到台上不一定能演出来,不过他作为蜀汉代表总要意思意思地为曹操名扬大汉这桩大事添砖加瓦才是。
老曹不用谢,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临江仙》一出, 不少人都听入了迷, 主要是这曲调是他们此前没听过的,那唱词也很好懂, 只听那么几句,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个满面沧桑的老人立在江边追忆着那尚未远去的乱世烽烟。
刘彻也觉得这曲儿听起来很新鲜,勉强让他忘记了刚才那出《金箱藏经》给他带来的不愉快。
他可是专门设立乐府让李延年给他收集天下新旧之声的音乐爱好者,当初卫子夫也是凭着一副好歌喉引起了他的注意,所以他对于好听的乐曲还是很喜爱的。
唯一让他比较郁闷的是,他才刚被这曲《临江仙》牵扯出的宏大背景故事吸引,就发现……主角竟不是什么俊男靓女,而是开局就在月旦评中得不到点评、私底下去追着人给他评价的曹操!
不得不说,这个月旦评还是很有意思的,由出名公正高洁的名士于每月月初对乡中能人进行点评。
许多人因为得了一句好评,从此声名鹊起、万人簇拥。
相比之下,得不到点评的人就只能籍籍无名地待在一边对这类幸运人士羡慕嫉妒恨了。
刘彻都代入到那个声名鹊起的年轻人身上了,结果接下来的戏告诉他,主人翁居然是那个在阴暗角落嫉妒别人的人?!
这叫曹操的家伙追着月旦评主持者给他点评,对方无奈之下只能给他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奸雄什么的听起来就不是好词,曹操听后却哈哈大笑,满意地走了。
刘彻:很怪,再看一眼。
很快地,大伙都知道这乱世之奸雄是怎么个奸法了,他因为养不起兵马,居然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负责发墓敛财!
乱世之中人相食尚且不罕见,谁还会去尊重什么王侯将相、什么死者亡魂。
你们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子孙后代借你们点钱花花又如何!
这里的建议是不要把贵重东西放进棺材里,放在墓室里头就得了,不然你看看……这些人竟开棺随意地戏耍里头的尸骨!
没错,又是一个曝尸荒野结局!
刘彻:?????
为什么又回到这上面来了?敢情这就是你们今天的主题对吧?
刘彻想起早些时候霍善曾在自己面前讨论厚葬好还是薄葬好,只觉又好气又好笑。
这小子也不知像了谁,有时候还挺固执的,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一定要说服别人也认同他。
关键是,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庞大的戏文内容,肯定不是霍善这小子自己能捣鼓出来的。
想起终军过来这边参加元宵灯会,还曾拉司马迁他们一起写文章吹嘘那是一场怎么样的盛会,刘彻觉得这事和司马迁等人脱不了关系。
霍善手底下拢共也就他们几个能写的,总不会是霍去病来操刀的吧?
这些家伙还真是年纪轻,所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刘彻初时还有点想找霍善他们算账,欣赏完整场《曹操发墓》后便不那么在意了。他趁着观众们还沉浸在精彩故事的余韵里先退了场,走过去把被苏武抱着看完了全场的霍善拎走。
霍善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已经被刘彻抱离人群了。他积极询问刘彻的观后感:“您觉得这几场戏怎么样?”
刘彻道:“就你们用十天半个月捣鼓出来的玩意,哪里有宫中俳优演得精彩?”
霍善才不信,哼道:“我又不是没看过宫中的戏,很多故事都没有意思。”
刘彻其实也是这个看法,碰上宫宴和重要场合的演出,无非是起祭祀或者教化作用,故事性是非常弱的。
作为一个书只读一遍就能全记住的皇帝,刘彻也觉得那些公式化的演出很无趣,要不然他也不会专门弄个乐府让人给他整点新花样了。
他闲暇时无聊到连公车署那些上书内容都会亲自读一读。
没办法,记性太好也有挺多烦恼的,比如老需要读点新东西解解闷。
只是当着霍善的面,刘彻是不会承认自己和他有同感的。他呵呵笑道:“那是因为真正精彩的演出你还没资格看。”
旁听的卫青、霍去病:“……”
什么真正精彩的演出?我们怎么没见过?陛下你仔细讲讲。
霍善根本不知道大人一向谎话连篇,听了刘彻的话后又立刻问道:“那我要怎么样才有资格看?”
刘彻慢悠悠地说道:“等你把那什么江南鱼米之乡弄出来再说吧。”
霍善讲南方大开发计划的时候随口提到过江南地区很适合发展成鱼米之乡,刘彻觉得这词儿听着挺不错,就记住了。
霍善想想自己见到过的沙羡县的情况,顿觉这目标任重道远。
连那样的交通要县都人烟稀少,更别提南边别的地方了。
太难了!
霍善向来是不怕困难的,马上信誓旦旦地说道:“没有把江南变成鱼米之乡,我就不回长安了!”
刘彻:“……”
倒也不必,你不会忘了你只是江夏太守吧?
你们江夏郡在长江南面也就两个县!
刘彻笑道:“那等你回长安去,你家小毛驴都成老毛驴了。”
霍善听刘彻这么一讲,也觉得有点想念他的霍小白了。
他不在的日子里,霍小白不知会不会寂寞!
此时此刻,远在新丰县的霍小白打了个喷嚏。
负责照看他的二柱紧张地给他检查了一番,确定它没有生病以后就跟他哥一人牵着霍小白、一人牵着霍小黑出去遛弯。
他们自己不骑霍善的坐骑,也不让别人骑,每天都勤勤恳恳地给它们喂草、带它们遛弯,还要把新学的课文在它们面前念一遍。既是自己把课文复习了一遍,也是贯彻霍善交给他们的大事:可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这大半年来,霍善的两匹坐骑都被他们照顾得油光水滑,那小眼神儿看起来还很有智慧。
俨然是同龄马(驴)中的领军型马(驴)才。
这不用干活、不用驮人,每天只需要被人牵出门溜一圈的幸福日子,它们可以过一辈子!
至于那个执着于让它们接受文化教育的小娃娃,那是根本不会想的!
好在霍善每天都有很多新鲜事要忙,也不会经常想起自己落在新丰县的宝贝坐骑。
西陵城这次的嫘祖庙会从早热闹到晚,连夜里都开了宵禁,以便上次没有参加元宵灯会的游人可以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不夜城”。
听说宋代的开封夜里从不宵禁,灯火彻夜通明。像李时珍曾提到的那位宋徽宗也是夜宿宫外的常客,经常在外头浪上一整晚!
霍善倒是不晓得夜里外头有什么好玩的,灯会他上回已经赏过了,这回觉得不怎么新鲜。他还是习惯了早睡早起,白天折腾了一整天,晚上他便不出去了,早早爬上榻睡了个四仰八叉。
刘彻倒是不想睡,他下午歇了会,饭后又穿上便服出去遛弯。
没错,他就是霍善他们所说的“上次没机会参加元宵灯会”的人。
禁卫们都四散在人群里暗中保护,陪着刘彻边聊边走的还是卫青。
一路上,不少人都在聊着白天那几场新戏,连刘彻走近一处酒肆听人闲谈,都能听到众人在感慨:还好自己家没那么多钱财,根本舍不得埋进地里给逝者当陪葬品。
坐拥很多家财、一度被人指指点点说“天下贡赋三分之一入茂陵”的刘彻:“……”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寻常人别说拿金银器皿和稀世珍宝随葬了,活着的人都拿不出半件这样的宝贝!
一旦天下大乱,遭人惦记的肯定就是达官贵人的坟头。
要是皇室权威尽丧,那必然是连皇陵都保不住的。
始皇陵没被人掘了,估计是因为接手大秦天下的他们高祖皇帝,要知道他们高祖皇帝连服饰和旗帜的颜色都选择改成和大秦同款,为的就是让关中诸郡能平稳过渡。
换成项羽当皇帝的话,估计不仅咸阳宫室被烧成灰,恐怕连始皇陵都保不住!
正思量间,酒肆里还有落魄酒客拍桌唱起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刘彻冷哼一声,和卫青抱怨道:“你看看那小子干的好事。”
这街头巷尾都讨论起掘人坟墓这等丧尽斯文的事了!
第191章
很多想法并不是别人三言两语能扭转的, 达官贵人觉得这辈子没享受够,希望死后还能继续享受,这就是一种很难改变的想法。
这些人的子孙也不缺这点东西,所以只要他本人想要, 别人也不会拦着, 许多珍宝往往就这么随着逝者深埋地底。
当然了,倘若墓室修得足够好, 可以留待数千年后给后人发掘, 倒也不失为一件妙事。
刘彻却是没这么想得开, 他搜罗这么多好东西就是为了自己享受,将来会随身带进梓宫里的更是自己最宝贝的东西, 哪里愿意别人向他伸手。
想到曹□□前的分香之言以及疑冢之嘱, 刘彻就直摇头。
这人到底只是起于微末的“奸雄”, 戎马征伐半辈子, 结果最后连子孙后代要祭祀他都不知道向哪里祭祀,有何意义!
卫青见刘彻一副“你故事讲得挺好但我坚决不听”的态度, 就知道茂陵该埋多少珍宝还是得埋多少珍宝。他对此倒是无所谓,笑着说道:“小孩子就是想什么就做什么, 过些时日他可能就忘了。”
刘彻想到霍善那想一出是一出的性格, 也没再多说什么,只边喝着江夏这边的特色小酒边听别人议论今天的新鲜事。
翌日一早,霍善就收到霍光拿来的规划图,既然城中诸多富户都想献上他们空置的宅邸, 他觉得只收一处不太好, 所以他准备把城东、城西、城南、城北这几处地皮都收回来加以利用。
府衙中聚拢的医家学徒已经不少了, 李长生他们看好的墨家人才也越来越多,再挤在府衙中不免影响他们发挥。不如分别给他们另开别馆, 争取能吸纳相关人才,为南方大开发计划培养更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