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个作精by端瑜
端瑜  发于:2025年09月22日

关灯
护眼

宋长叙放轻手脚,看见他的被褥盖好了,冬天到了除了盖一层大棉被,他们又搭了一层毛毯,这样每天洗完脚上床都是暖和的。
宋长叙继续看书写文章,明年二月就考试了 ,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许知昼今天赶早跟宋明言一块摆摊,他们从村里过来,没有那些住在镇上的人摆摊有优势,凭的就是味道好。大半年过去了,摊子有回头客,每天出摊有人卖,但多的是没有了。
今天又冷的厉害,卖完买了家里常用的物件他们就抓紧回来休息了。他们挣钱挣的也是辛苦钱,只说比种田的利润还是好上一些。
等他从睡梦中醒过来,天已经擦黑,宋长叙把书看完了,提了热水灌进茶壶,见他醒过来说道:“喝杯茶醒醒神。”
许知昼甩了甩头起身喝茶,这会子快到吃晚食了,他还有些心虚:“我睡这么久不会不好吧?”
他在自己家里也会睡上一下午。
宋长叙:“没事,本来你早上就辛苦了,冬天又没有其他的事,多睡睡也没什么。”
许知昼抱住宋长叙的腰,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撒娇:“睡了一下午,把我人都睡迷糊了。”
腰身突然被抱住,宋长叙愣了一下,身子僵硬,随后他慢慢放松下来。
“等会出去走走就好了。”宋长叙若无其事的说。
“我怕冷。”许知昼丈量了一下宋长叙的腰,他突然发现宋长叙的腰还挺细的,后背却很宽厚,他蹭了蹭他的后背。
宋长叙的身体一瞬间变得紧绷起来,仿佛整个人都绷成了一条直线,只要轻轻一拉扯就会彻底崩了。
许知昼不满的说:“你的身体怎么这么紧绷?”
宋长叙忙掩饰说道:“我从来没有跟一个哥儿这么亲密过,没有人抱过我的腰,也没有蹭过我的后背。”
这个答案勉强让许知昼满意,两个人一起出去吃饭。家里煮了汤锅,里面下了许多素菜,摆了一碟香肠。
汤锅是素汤的,宋明言调了蘸料,喜欢辣的可以自己吃蘸料。
冬天吃汤锅最舒服,热气腾腾的。宋长叙还吃出了汗,可见是痛快的。
“我今后不会去邻水村了,这几个月就在家里读书。”这一年到头了,李秀才不打算再教了。
梁素说:“好,我们尽量不打扰你。”
宋业跟着点点头,都瞧见宋长叙的用功了,他们舍不得让儿子前功尽弃。
徐澄说道:“我等舅舅有空了再找舅舅玩。”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梁素想到宋长叙去李秀才那多了那么几年的书,她叹道:“李秀才要不是因为他娘要回邻水村,早就在镇上开私塾了,这次来教长叙他们也是缘分。”
考上秀才在镇上当一个私塾先生这也是不错的,梁素就盼着宋长叙能考中秀才。
屋子里一家人闲聊几句,扯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说菜价,还有炭的价格,还有说村里有一对看上眼了,估计明年夏天就要办喜事。
宋明言喜欢家里是这样的,不至于像是在徐家一直是压抑的。隔壁的方大娘一家听见宋家的欢声笑语,方大娘的脑子正气的嗡嗡作响。
他们家留了一块地种果树,结果儿子没有把高架做好,现在冬天一到,被风雪一下那片地的高架全垮了,要重新搭不说,关键是把苗压坏了。
这件事一出来,方家老小都不高兴。晚食吃得也是索然无味,家里为了多攒点钱给儿子娶媳妇,连菜多放点油都要心疼。
方灵放下碗筷也不吃了,她自己回屋去了,她也不去劝爹娘跟大哥。她以前去劝过,结果三个人反过来还指责起她来了,现在她知道后果了还是早早躲开为好。
果然没到一会儿就吵起来了,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
宋家刚吃了晚食,围在一起烤火,然后各自拿了蜡烛去床上,还是床上更暖和一些。
冬天两个人的被窝是暖和的,宋长叙拿了一卷书看了一会儿才吹蜡烛。
冬天的风最大,早上宋长叙还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钟醒过来,他去盥洗后打开门想透透气,结果一股大风吹来,打开的房门被吹关上了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
宋明言在灶房调料汁,宋长叙进来说道:“大哥,今天风雪太大了,我看这天一时半会停不下来,今天还是不要出摊了。”
等家里的人吃完早食,岂止是风雪,已经有细碎的冰雹砸在地上。
许知昼推开门吹了一脸的风,还被吓到了。等到了下午,宋业就出去去看地里的菜,有些被冰雹刮到的菜他们就只好带回去,吃不完的放在地窖。
“这天气说变就变了。”宋业叹一句。
其他的村户也是等风雪小后来看地里的菜,看见菜地被打得七零八乱的不禁也是面露苦色。
梁素去串门子听说菜地的事,心中也叹息。两个长辈回到家里却没有露出不好的心情,看着一大家子的人都好好的,这样就好了。
只要土地还在,他们就还能种。再说冬天的冰雹对他们来说已算好了,只要不在夏天遇上干旱或是洪涝,把秋收好好度过去,日子都算好过。
今天晚上吃的简单,围着烤一阵火,宋明言把鞋垫绣好了,一双新的鞋垫是给徐澄绣的。
前段日子徐澄刚穿上阿爹做的棉鞋,这回又有新鞋垫,可得意了。
梁素说道:“改日去镇上多扯点布,过年了好好做几身衣裳。”
许知昼闻言眼睛一亮,顿时应好。
宋长叙:“……”
他记得衣柜已经快要塞不下了。他自己的衣裳就把常穿的三件衣裳挂好,余下的地方全是许知昼的。
许知昼会把自己的衣服挂满整个衣柜,宋长叙曾委婉的提出可以把不穿的衣服折叠放好。
许知昼不肯说要是衣服折叠起来就会皱巴不好看。两个人成亲,岳父岳母心疼他,给他置办了四件新衣裳,现在只穿了两件,还有两件春装未穿。
宋长叙无法理解。
他一般都是只穿几件常穿的,只要没有穿烂,他就一直穿。他觉得旧衣服穿着很舒服,当然要是质量好的旧衣,不然很早就坏了。
许知昼已经在想要一件什么颜色的棉衣了,到时候去扯布的时候,他一定要跟着去。
回到屋里,宋长叙还是看了一阵书,他看的还是《周易》,现在理解多了,自己很有感触。
许知昼见他关上书,哼着小调在床上支着腿左右摇摆。
“相公,你看看,我是不是白了?”许知昼指着自己的脸。
宋长叙凑上去客观的说:“我觉得没有白。”
许知昼不满的说 :“什么嘛,我明明就觉得白了,一定是晚上你眼神不好。”
宋长叙实在不想争论一个哥儿脸到底白不白的问题,他心中装着锦绣文章,没有心思再装其他的。
“那我的腿呢?”
宋长叙闻言立马去看,他说:“可能白了。”
许知昼晚上睡觉转过身去,拿后脑勺对着宋长叙。
宋长叙:“……”
都说了白了,怎么还不高兴。
男人真难懂,对了,他也不需要懂男人。
最后他还是抱着许知昼睡觉,还做了一个涟漪的梦,半夜宋长叙从梦中醒过来,感觉自己跟棒槌一样。
他脸色变化,还是抱紧了许知昼。
瑞雪兆丰年,雪下的大,到了要置办年货的时候,齐山村的村户们都是带着笑脸的。宋业驾着牛车打算带全家去镇上买年货,顺便去凑凑热闹,过年的时候镇上的人很多,比赶集还要多。
徐澄更是高兴,今天阿爹给了他五十个铜子,让他自己买东西。宋长叙纸墨用完了,去买一些。到了村口,还看见一些人在等牛车,许知昼隔着老远就看见爹娘跟大哥了。
“娘,大哥,爹。”
宋业驾着牛车停在村口,瞧见是许孙正他们背着背篓,还有鸡鸭蛋的,估计是想着镇上置办年货顺便把鸡鸭蛋卖了。
“亲家,我们也要去镇上,你们一块上来。”宋业热情的说。
正好村里的牛车也来了,村里的人都去挤牛车去了,许孙正应了一声好,拉着曹琴,许知辞坐在板车上。板车上只有两家的人,背篓放在上面也不打挤。
这时去水波镇上的人正多着,他们跟着去挤一定很难受,哪像现在这么悠悠然,许知昼拉着许知辞说话。
“大哥,今天你要买什么……”
两个哥儿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估计在说一些私心话。
宋长叙叫了一声岳父岳母。
曹琴看儿婿是越看越满意,她问了几句:“知昼跟你的感情还好么?”
宋长叙说:“挺好的,我们家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徐澄跟着点头:“舅娘对我可好了。”
曹琴笑起来;"那就好。"
到了水波镇上,两家人说好就在这处碰头,宋业把牛车托专人看着,跟梁素去买年货。
“你们自己去看看,有什么要买的就买,你们手里有钱,我跟你爹就不给了。”
“知道了。”这个决定众人都没有意见。
作者有话说:
小宋:做梦了。[狗头叼玫瑰]
小许:脸难道不白吗[愤怒]

第32章 过年
宋长叙跟许知昼一块,他们先去书铺老板那买了纸墨。书铺还有零零散散的人在挑书,书铺老板对宋长叙已经熟悉了,等他卖完纸墨,他问道:“这次你不抄书了么?”
宋长叙笑道:“最近都不抄书了。”
现在把去金河县考试的凑的差不多了,他还是想用多余的时间来看书写文章,为明年的考试做准备。
书铺老板遗憾的说:“好吧。”
宋长叙抄书的速度很快,字迹也漂亮,为人谦逊,书铺老板还挺喜欢他的。
把纸墨买完后,他们去找梁素一块,置办年货买肉占大头,不仅是要吃新鲜的肉,还要做香肠跟腊肉,熏肉,可以储备起来以后吃,还要炸酥肉。
肉铺的人多着,拥挤的厉害,许知昼见状拉着宋长叙先去买了肠子。他们买好肠子后,梁素他们也把肉买好了,现在去买面粉。
集市上到处都是人,背篓装不下,许知昼就把东西塞给宋长叙。徐澄拿着阿爹给的铜子,去买了一串糖葫芦,又买了一个小木雕,他一直在货郎那挑挑拣拣,又买了两根发带,看见宋长叙他们在前面,立马上去拉住宋明言的袖子。
这里小孩也多,他听阿爹说过在人多的地方要紧紧的跟着长辈。
梁素对水波镇上的各种铺子早就熟悉了,知道哪家的肉铺好,哪家彩纸,干果好,没到一会儿功夫就把年货买好了。
冬天的柑橘卖的最俏,香烛纸钱要多一些去祭祖,明年长叙去考试,求祖宗多保佑他们,鞭炮跟烟花要买一些,过年就图个喜庆。
徐澄在烟花铺子里拿着一串小鞭炮很是喜欢。
梁素说道:“澄哥儿喜欢,那就多拿一些。”
徐澄开心的点头。
许知昼拿了烟花,放进背篓里。他多拿了几根,到时候可以跟大哥,澄哥儿一起放。以前在家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买了烟花一起放,今年是在宋家的第一个年,他也要放烟花。
鞭炮烟花买了,还要去买.春联,福字自己用彩纸来剪还更有福气。
“长叙,你看看你能写一副春联么?”梁素说道。
宋长叙应下来,那家里的东西都买齐全了。宋业买了一些做猪圈的材料,这逛下来都快到晌午了,饿着肚子回去不如先去吃一碗面再回去。
“我们先吃碗面再回去。”宋业也是极为赞同的,一年到头了,就这几天好日子,多花的钱也不碍事。
“成,我们就去吃。”梁素也是赞同的。
他们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面,宋长叙还不是很饿就跟许知昼一样点了一碗肉丝面。
“今天买了好多东西,好满足。”许知昼开心的坐上牛车。
许知辞把自己绣好的鞋子和吃食寄给谢淮川了,听了弟弟的话,他露出一个笑:“买了什么这么高兴?”
许知昼就说了一些,哥俩凑在一块就有说不尽的话。宋明言伸手护着徐澄,跟他说话。
梁素在跟许孙正和曹琴说话。
“亲家,你们买的什么?”
曹琴便说了自己买的东西,今年收成好,他们这些种庄稼的脸上都是带着笑。
许孙正突然问道:“我听长叙说,他明年是下场考试么?”
梁素:“孩子是想去试一试,我想也是,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不去试试,孩子心里不甘心,去金河县一趟还能涨涨见识。”
许知昼的舅舅在金河县做衙役,许孙正带兄弟两个人去过一趟金河县,想想县城里的繁华景象和水波镇的对比。
他不禁说道:“是啊,出去见识见识也好。”
宋长叙心想,看来不管是爹娘还是岳父岳母都不太看好他。不过想来也是,一个县城只能考二三十个秀才,这个比例太低了。
到了村口,两家人分道扬镳,回到家里先把东西放好,喝了一口热水歇息一阵。
村里的人热闹起来,在堂屋就能听见外边欢声笑语的声音。今天没下雪,大家都是趁着今天去备年货,院门没关,宋长叙透过院门就能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
宋长叙下午一个在屋子写文章。
“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这是管子中说的一句话,宋长叙以此破题,写了一篇策论。
屋子没有关严实,许知昼从旁路过就看见宋长叙提着毛笔,挥洒入墨。
许知昼没有去打扰他。
“难道宋长叙以后真能考上,虽然我一直念叨想做官夫郎,但还是知道会很难的。”许知昼去泡糖水喝。
今天娘不仅买了白糖还买了红糖,白糖跟红糖都贵,以前都不舍得喝,现在买了这么多,可以用来泡水喝了,甜滋滋的。
提着水壶去烤火,帮着一起剪福字。许知昼给梁素跟宋明言倒了一杯热水。
他用了红糖,色泽鲜艳,一倒进杯子就有一股甜腻的香气。宋明言不禁喝了一口,好久没有吃上红糖了,一小包就要八十文,比肉还要贵。
梁素拿着杯子一口的抿了一口,心里舒坦。
“剪几个福字贴在窗户上,剩下的彩纸就给澄哥儿玩几张,或者用来剪点别的。”
宋明言说:“等把福字剪完了,还要贴门神。”
许知昼把福字剪好了,他们家自己用米糊来贴福字。许知昼拿了几个福字,他不仅要福字贴在窗户,他还要贴在衣柜上。
他想了想拿着米糊还有红对联到了门口,看见宋长叙已经没有在写文章,他进去把红对联递给他:“快写对联,我们等着糊上去。”
宋长叙被塞了一手对联,“好。”
他先把对联敞开,沉吟片刻写了一副对联,他说:“写的不好,只能贴在家里。”
许知昼把福字贴在窗户上,抚平褶皱,听见宋长叙的话凑过来说:“又不是要拿去卖钱,贴在家里就当省了一个买联的钱。”
宋长叙:“……”
村里好多人还不认字,都是贴上对联图个寓意好。
“你现在没事,跟我一块去贴门神,求门神保佑你明年高中。”许知昼说道。
宋长叙还未贴过门神,跟着许知昼一起去贴门神。门神是关羽和张飞,他涂上米糊把门神仔仔细细的贴上去,抚平褶皱。
许知昼把另一边也贴好,“大功告成。这几天除了在灶房里忙,就可以等着吃好吃的了。”
宋长叙闻言笑起来,“你就那么馋好吃的?”
许知昼瞪他:“你懂什么,家里要做好多好吃的,到时候就能美美吃一顿,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吃东西了,能吃很多肉,去走亲戚更好了,不要做饭只管吃,吃完闲说几句就跑。”
宋长叙从未以这个角度来理解过年,他点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许知昼得意洋洋:“当然了。”
他突然又想到什么,天塌了,干嚎一声:“我现在嫁人了,成长辈了,不能要压岁钱了,我还要给小辈给压岁钱。”
“这也是应该的。”宋长叙眼中含着笑意。
“不行,没有人给我压岁钱,相公,你要给我压岁钱。”许知昼扯着宋长叙的袖子摇晃。
“给我压岁钱嘛,要是你不给的话,我就告诉爹娘你对我不好。”
宋长叙:“……”
果然我就知道。
“好好好,我给还不成。”
晚上家里做了一道萝卜炖排骨,洒上葱花很香。宋长叙先喝了一碗排骨汤才开始吃饭,家里六个人把一盘萝卜排骨吃得干干净净。
晚上宋明言揉了面团,许知昼把肉剁碎,打算明天揉大包子。
“还做点菜包跟豆沙包。”梁素说:“多做几个样式,吃起来有得选。”
许知昼剁完肉,现在切葱花跟生姜,大蒜,他说:“我猜保准是肉包先吃完,菜包跟豆沙包要留在最后。”
宋长叙晚上没看书,在灶房里加柴,他认真的说:“我还挺喜欢吃菜包跟豆沙包的。”
许知昼没忍住瞪宋长叙,尽会来拆他的台了。
梁素看见小两口这样笑起来。
齐山村的人都贴上了春联跟门神,家里的小孩在院子里玩,堆雪人,打雪仗,等自己觉察到冷后就跑到堂屋里烤一烤火,等暖和了又跑了。
李婶家里有两个女儿外嫁了,现在拜年带着女婿一块回来,一大家子把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的,女儿生了外孙,三世同堂,李婶笑得合不拢嘴。
老人家最期盼的就是过年的时候儿女都回来,热闹一阵,李婶去把买来的糖糕,还有瓜果装了一盘过来。以前家里都不舍得吃这些,到了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却是一点都不心疼。
李婶招手让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过来:“玩雪不要玩太久,小心生病,来抓把糖糕吃。”
小孩子们闻言围过来。
李婶看着这些孩子面露慈爱。
宋长叙提着肉还有几包糖,跟许知昼一块去许家。他们正巧看见李婶,打了一声招呼。
李婶:“你们俩去许家啊,好啊,今年曹琴也要接待自己的儿子儿婿了。”
李婶还有点羡慕,许知昼嫁给宋长叙,两家离得近,时不时就能串门子。
“哪还需要我娘招待我们,我们回去就跟回自己家一样,自己就把自己招待了,寻个地一坐,随便做点饭菜就吃,我们很好养活。”许知昼爽快的说。
宋长叙同样应声,“夫郎说得对。”
李婶一看就知道两个成亲后关系还不错,她这样的年纪看见村里的小年轻关系好,好好过日子,心里也颇为高兴。
她说:“你们快去吧,别让爹娘等急了。”
宋长叙跟许知昼到了许家,院门是敞开的,他们径直就到了院子,进了堂屋,许孙正他们也在烤火。
许孙正见了他们面露喜色:“你们来了,快来烤火。”
宋长叙把带的礼交给岳母,挨着许知昼坐下。
宋长叙跟许孙正,曹琴熟悉起来说几句话还是行的,有许知昼在,气氛就不会冷。
许知辞见宋长叙这个弟婿也是越来越满意,只要看知昼的状态他就知道知昼在宋家过得好。
显然许孙正跟曹琴也是这样想的。
许知昼到了家里话就更多了,看见家里贴的门神摸了摸,看了看对联,他不认字看不明白,扯了宋长叙叫他念来给他听。
宋长叙念完了。
许知昼故作深沉点点头:“写的不错。”
虽然他听不懂,但说来说去不就这几句话。
宋长叙看许知昼的模样,眼中有了笑意。许知辞在灶房喊道:“知昼,你帮我剥个蒜。”
许知昼:“我都回来做客了,我还要剥蒜。”
许知昼把蒜拿出来让宋长叙剥,他要去自己的小屋看一看。
曹琴正要说话。
宋长叙已经习以为常了,“没事,岳母就剥个蒜,不费什么事。”
晌午在许家吃了一顿饭,他们就回去了。晚上还有人来拜年,然后接下来几天都是来拜年了,宋长叙都给出了不少的红包。
走亲戚他们也去了几趟,回到后还要招待其他的亲戚,等三四天结束后,家里的人终于松快下来。
宋长叙虽说没有怎么招待亲戚,但亲戚们来回问话,要问他读书如何,反正都要问一通,他都有些应付得麻木了。
晚上一家人难得吃了一顿平静的饭,然后放烟花,徐澄放了鞭炮就跑,听着烟花跟鞭炮的声音,村子里还有小孩子的跑来跑去大喊的声音。
宋长叙一抬头,一朵烟花就在天上炸开,在天上闪了一瞬就不见了。
许知昼看着天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烟花,大家都在这个时间段放了家里的烟花,烟花比鞭炮贵,放了一阵烟花,放的最多的还是鞭炮。
宋明言被许知昼拉着放了烟花和鞭炮,他看着天上的烟花,耳边听着鞭炮声,他的唇角上扬。
宋业拿了烟花让梁素放,梁素推了几句,许知昼过去起哄,宋长叙也跟着劝了几句。梁素拿着烟花放了。
宋明言心想家里这样真好。
徐澄看见有孩子在外边玩,他说了一声也跟着一块去玩。
看了一阵热闹,夜深了,还有几声零散的鞭炮声。
村里有的老人家里的儿女没有回来,只剩下老两口,宋长叙去关院门的时候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杵着拐杖回家去,她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他听梁素说过,老太太年轻时偏心儿子,女儿远嫁后再也没有回来,儿子有了出息也不管她了,老伴一死,就剩她一个孤孤单单的。
宋长叙关了门,堂屋亮着烛光,梁素说:"明天再来清扫院子,晚上看不太清。"
众人都答应下来,一家人围在一起烤火。
年一过,日子就变快了。齐山村的人亲戚走完了,村里的人开始串门子,许知昼在家绣荷包,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是孙绿真。
他惊喜的笑了:“快来坐,你怎么来了?”
孙绿真说:“我是来宋家蹭火绣荷包。”
他看见宋明言也在,叫了一声宋家哥哥。宋明言请他坐下一起绣荷包。
好友来了,许知昼去拿了糕点来招待他。
孙绿真在家也是无聊,想了想好久没有看见许知昼了,就起了心思找人。
这会子三个哥儿凑一块了,有说不尽的话。
宋长叙来屋外添茶水时,看见他们说说笑笑的,自己去灶房灌了热水没有去打扰,回到屋里继续看书。
把宁兴朝的历史了解完了,在原著中平景帝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皇帝,可能是因为少年登基,然后被夺权多年,一朝手里有了权柄后,对任何人都有疑心,但还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他是想接着往上考,考中进士就好,他是不在意是不是一甲进士,还是三甲进士。
晚上许知昼满意的回到屋里,宋长叙先躺在床上。许知昼一躺在床上,宋长叙就抱了过来。
冬天两个人抱着睡暖和。
然后他低头亲吻他的脸颊。许知昼躲了一下:“亲脸湿漉漉的,一点都不舒服,你可以亲嘴巴。”
宋长叙应了一声,亲了下去。
黑暗中放大了感官,许知昼感觉到宋长叙的唇形,然后就被撬开了唇齿,他感觉自己被什么大型猛兽盯住了一样。
他推了一把宋长叙。
宋长叙过了良久才松开许知昼,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他问:“什么时候,我可以洞房?”
许知昼红了脸颊:“你说什么呢。”
宋长叙说:“我们都成亲了,我也想洞房。”
他想过了,他们都已经成亲了,宋长叙也纠结过了,他们注定会纠缠,他怎么就不能洞房了。
宋长叙在这里过了一个年,他摸了摸许知昼的头发,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身边这个人也是真实的。
“你嫁给我,准备好跟我一起度过这漫长的岁月了么?”
作者有话说:
小宋:我……
小许:[摸头]

第33章 初春
无尽的悠悠岁月,宋长叙不知道哪里是尽头,身边没有一个人陪在他身边。他们拜堂成亲,那是一种仪式,他们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是缘分。
宋长叙心想那他想跟许知昼度过这漫长的岁月,直到生命的尽头。
一年春冬过去,他的话分量显得太轻,或许是现在的情绪上头,也或是在异世过了一年,心中突发奇想,只有岁月会证明这一切。
他同样期盼跟许知昼在一起的日子。
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
想到此处,宋长叙抬头借着月光去看许知昼,许知昼还有几分懵懂。
他伸出手拍了一下宋长叙的脑袋:“你说什么呢,我们都成亲了,今后的日子当然要一起过了。”
宋长叙沉默半晌,伸手抱住许知昼,把头埋在他的脖颈里。
许知昼没有动,等宋长叙抱了一会儿,他推开他,“快睡了。”
宋长叙迟疑:“那洞房?”
许知昼头皮发麻,他说:“总要买点膏子后再说吧。”
不然他可受不住宋长叙。
宋长叙眼中一亮,应了一声好,他的手指搭在许知昼的腰上,沉沉的睡过去。
许知昼见他这么快就睡过去了,他反而有些惆怅的叹息。真的跟书里的不一样。
年一过,各家各户在家里休息一阵,又是去后山砍柴卖柴。宋明言跟许知昼在家绣荷包,这个冬天暂时没有去镇上摆摊,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缩着,天气冷还是先歇息更好。
宋长叙在家看书写字,等宋业要驾牛车去镇上把家里的菜卖了,他跟着宋业一块去镇上买些纸墨。
许知昼还在跟宋明言绣花,宋明言会好几种花色,他都没见过,现在正是新奇的时候,一直缠着宋明言不愿意撒手。
他听见宋长叙的话,随口说道:“你不是还有纸墨么?现在用完了?”
宋长叙解释:“最近用的比较快。”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