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by羽春
羽春  发于:2024年07月15日

关灯
护眼

看似顺利渡过,实则因三叔的打点,他已榜上有名。
为今之计,只有来年考中,另行拜师。或者落榜以后,死活不去上任。方可躲过。
江致微想回丰州散财去。
散尽家财,就没钱打点了。
这样才稳妥。

第52章 小鱼疏通门路接险差(二更)
鹿鸣宴这天,江知与也出了门,抓紧时间,把京都地界的联络点疏通。
等见过三叔,他们就能返乡了。
在京都的联络点,多数是跟唐虎一样的带伤镖师,因伤退下以后,就在京城安家落户。
没在镖局当差,有事找上门都会帮忙。
江知与带着何义归一起,以后两地传信,就由何义归做中转站。
镖局对伤亡的镖师有抚恤,这层关系维系稳当,江知与的要求又简单,上门说了事,没有不答应的。
来京都之前,江知与的想法简单,本地有人打听就够了,多几个不同城区的,消息互补。
知道目前局势后,他就尽可能多多走动,想把情报网铺得密一些。
联络完镖师们,江知与根据记忆,跟何义归骑着驴子,满城走着,找他父亲多年结交的好友。
他对外给出的理由都是夫君要科举,知道一些京城动向,时务类型的题目好答一些。
夫君中举了,他出来说话,腰板就硬,一天走着累,夸赞听多了,又满身的干劲。
最后一站是码头。
码头在任何城市都是鱼龙混杂的地界,各地人来来往往,沿岸做生意的人都彪悍。
他父亲认识一个管仓库的,年纪大了,叫老孙头,江知与要叫孙爷爷。
码头仓库各有其主,很多都是官家背景。
江知与没详细问,就知道孙爷爷跟他父亲认识二十年了,比他的年龄都大。
孙爷爷看管的仓库很老旧,地段实好,码头那条长街出来,左拐第一间,就是他的“第一仓”。
江知与跟何义归在附近转了两刻钟,眼看着天色麻麻黑,还没见着孙爷爷的人。
他皱皱眉,决定去问问。
门口坐着的汉子很壮实,码头风大,他穿着件无袖褂子,前面没系扣子,露出胸膛上的三道长刀疤,彪悍尽显。
两人走过来,何义归冲男人抱拳行礼,问他这里有没有一个叫“老孙头”的爷爷。
男人指指仓库里面:“在吃饭,你们进去吧。”
江知与警惕,他们就两个人过来,都进去,万一有事,就出不来了。
正犹豫,男人喊了一声:“老孙,有人找!”
老孙头从里面出来了。
比江知与记忆中的样子更加苍老,头发稀疏斑白,脸上沟壑深,眼神浑浊不清。
他眼睛不好了,江知与自报家门,他才想起来是谁,非常热情的邀江知与进屋坐。
守仓库的人,夜里要睡在仓库,库房门口有他们的小窝。
江知与刚进去,何义归就被门口坐着的男人拦在了外头。
他俩同时摆出要攻击的架势。
仓库里燃起一星火,点燃了煤油灯,把里面这片黑暗照得清晰。
仓库里还有四个中年男人,穿着武师常服,身上煞气凌厉。不是好惹的人。
最左边的男人从怀里掏出一枚令牌,一晃即过。
江知与看见上面有鱼龙纹。
他放松了些,回头叫何义归别动:“你在外头等着。”
那男人收了令牌,笑道:“好胆魄。果然虎父无犬子。”
江知与没吭声。
男人起身,走到正中摆着的方桌边,拿了一封盖了火漆的信件。
“这是程道长的密信,我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必须将此信送到广平王府。”
没有送到会怎样,无需多言。
江知与听见“程道长”跟“广平王府”,心口发紧。
难怪程道长愿意给回礼,提供帮助。原来是为这次的差事,提前给的报酬。
贵人给的差事,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上次父亲带那么多厉害镖师,九死一生才回到家。
这次他能从京都抽调人手,情况差不多。
返乡是跟小谢一起,小谢怎么办?
两头不能分开,一旦分开,就必然有一方是活靶子。
要抢信的人,不会放过任何可能。
江知与心念急转,问道:“有期限吗?”
仓库里几个男人对视一眼,摇头幅度很小。
递信那位说:“年底前。”
江知与灵光一闪,会过意了。
圣上今年五十九岁,年底之前送到,是为了明年的诞辰?
他应下,决定回家找小谢商量下,看怎么做合适。
同时心里也泛起浓郁的寒意。
他们家藏匿在暗处的联络点,早就被程道长的人察觉。
甚至算到了他会来,提前在这里等着他。
商户的力量,就真的如此微小吗?
江知与小口吸气,问还有没有别的嘱托。
他们回话快:“你们离京前,要问候程道长。”
给他离开的信号。
程道长不一定会回复。
江知与应下。
他们又说了一句让他浑身发冷的话:“你想要的消息,老孙会帮你打听。”
老孙望着江知与和善笑笑。
他脸上的褶子,在烛光的照耀下,明暗交错,像某种诡异的符文。
江知与规矩行礼,把信放在怀里,跟何义归就近卖了驴子,东绕西拐,一路改过数次行装,又作书生样,叫了轿子,定位到君子坊。
这边人多热闹,进来转一圈,就淹没在人潮里。
到家天已黑透。
江知与看见镖局外边,谢星珩跟何书文在等,两人张望路口方向,神色焦急又忧虑。
“小谢!阿文叔!”江知与喊了声。
谢星珩跟何书文都朝这边走来,围着江知与跟何义归看,见他们全须全尾的,脸色才松缓下来,进屋吃饭。
小厮端来两盆热水,给他们擦脸洗手。
江知与路上吩咐过何义归,此次是官家的镖,他会亲自跟何镖头谈,要他管好嘴巴。
席间,何义归半个字没透露,数次张嘴,都被江知与一个眼风扫回。
谢星珩坐旁边看着,心说:不得了,他家小鱼越来越有威严了。
饭后回房,他又故意揶揄:“一顿饭吃完了,你都没给我一个眉来眼去的机会。”
江知与看见他,心里很是安定,听了就朝他眨眼。
抛媚眼需要天分。
小鱼美貌有余,狐媚不足。
是很乖、很“正宫”的气质。
谢星珩给他做了个示范,江知与受不了:“你怎么连这个都会?”
“当然是因为我有天分。”谢星珩颇为骄傲。
进了房间,暂不要热水,谢星珩把江知与摁桌边坐下,关上门,才来教训他。
“你要出门做这么危险的事,怎么不告诉我?”
“你记得徐诚那事吧?外面人又多又乱,他在丰州都差点出事,你在京城还敢乱走,胆子这么肥?”
江知与眼睛一下提溜圆了,桃花眼里露出后怕跟委屈。
“这次都是熟人,我没想到会出事……”
谢星珩:?
“什么?真出事了?”
他看江知与安然无恙的回来,只当是京城地界大。竟然真的出事了。
谢星珩立刻凑近,把他细细打量。
江知与往后躲了躲,说:“有惊无险,是程道长有委托……”
谢星珩:“麻烦在后头。”
江知与:“……”猜真准。
他什么时候才能跟小谢一样厉害。
他从怀里摸出信件,原原本本讲了。
临别的礼,江知与已经备好,到日子直接送过去就行。
老孙的消息,他不敢要了。
谢星珩拿着信封,凑眼前看,又高高举起仰着头,更对着烛火透光看。
他说:“他给的消息我们一定要拿,这是买命钱。”
不拿就亏了。
谢星珩把信放桌上,从考篮里摸出一把裁纸刀。
裁纸刀是新得的,何镖头夫夫送他的贺礼,象牙制品,薄薄一片。
他拿过来,对着信封比划。
江知与呆了一瞬,眼睛都瞪大了。
“小谢,你要做什么?”
谢星珩放下裁纸刀,拿铜剪剪烛芯,再拿只茶杯,敲掉杯底,放在烛火上方聚火。
弄完这一步,他在屋里找半天,没有合适的载体。
“我想把信拆了看看,小鱼,你的小铜镜呢?”
江知与:“……”
他怕得很,脚比脑子快,挪步到镜台边,把他的两面铜镜都拿了回来,才吞咽口水,跟谢星珩说:“我觉得这样不好……”
两面铜镜,一面背后有繁复的镂空花样,一面是“光板”。
谢星珩取用了光板铜镜。
搞完以后,他盯着火漆看看,又去找了根蜡烛来,把没底的茶杯取下,用完好的茶杯,放在烛火上吊着,煮蜡片。
他跟江知与说:“我总要知道我们的脑袋是为什么掉的吧?”
他心里恼火得很。
他们家招谁惹谁了。
一个个的,没完没了。
过高的权势,无法反抗,只能苦中作乐,安慰自己,富贵险中求。
这次信件送成,王府跟程道长两头的关系都搭上线了。
谢星珩一心二用,观察着蜡烛片融化的过程,默数计时。
蜡汁熬好,江知与给他拿来了信封。
他小心在封口处浇上蜡汁,然后静等凝固。
谢星珩还很有仪式感的在上盖了个章。
他的印章无字,上面只留下了方口印子。
江知与越发紧张。
他还没干过这种事。
谢星珩问他要不要玩:“我们这封试验品,就给你开?”
江知与点点头,拿起裁纸刀,等着谢星珩教他。
干透的蜡汁把信封封口,边缘牢固。
谢星珩重新架好没底的茶杯,用铜镜隔着火。
这一步正经来说,用茶杯底座也能完成,他怕受热不均,影响效果,替换了更加大的金属平面。
未免留下炙烤的黑痕,铜镜上再隔两张纸。
他让江知与把试验信封放上去。
江知与照办了。
谢星珩指腹放在铜镜边缘,江知与学着他,也把手指搭在边上。
夫夫俩感受着下方的温度一点点升起,这场景很像孵小鸡的试温。
江知与没忍住笑。
谢星珩侧目看:“不怕了?”
江知与另一手握紧裁纸刀,轻声道:“有点怕,有你陪着我,我又不是很害怕。”
被老婆依靠的感觉,非常美妙。
谢星珩心里飘飘然,这糟心的烂事,也品出了几分甜味。
“以后我们写信,也这样盖章。”
“好。”
江知与应声,听指示,把信封取下,用裁纸刀沿着蜡块小心翼翼的裁。
微微软化的蜡块脱了纸,整体形状未变,从下方伸进去的薄薄裁纸刀近乎无痕,完美揭开了信封。
江知与狂喜。
“小谢,真的行!”
谢星珩侧过脸,江知与秒懂,凑过去亲他一下。
又一次等蜡块冷却,模拟真实看信时长,再次把信封跟蜡块放上铜镜。
这次耗时久,也是谢星珩高度关注的步骤。
拆开简单,复原难。
蜡块融化快,底座软化后,谢星珩定神,数秒继续烤一会儿,再挪开,手指隔着软锻帕子,轻轻在蜡块上按压,让它再次粘合信封。
这个步骤失败次数多,复原后不如原封牢固。
过了五次,才有成效。
蜡烛跟火漆有差别,熟练过后,谢星珩仔细检查信封上的痕迹,确认除了粘合之外,其他都过关,才把程明的密信放在了铜镜上。
谢星珩也紧张,这是真会掉脑袋的事。
但他安慰江知与:“温馨提示,现在可以呼吸。”
他的随意态度,让江知与心头一松。
小谢拿到信件,就有了法子,应该早就试过,定然有把握。
拆信顺利,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是三张符文。
长条黄纸上下画符,中间有几个字,说明符文的作用。
很普通,很常见的符。
顺序是:解灾、护身、驱邪。
常规理解,一般是消灾解难保平安。
改动顺序以后,则说明有个即将临门的大祸,渡过可保平安。
平安之后,再驱邪。
谢星珩尝试解读,驱邪是否是指“正统血脉”?广平王府也要掺和皇位的事?
时间是明年。
京都果然不宜久留。
谢星珩把符文仔细看完,只恨不敢泡水烤火,不能看看上头有没有隐藏的文字。
他又举着信封,看信封内壁有没有写字。
只有三张符文。
他最讨厌谜语人了。
谢星珩把符文原样装回,皱眉思索:“这信实在没有送的必要,就地就能买。这么含糊,送口信也行。可能我们这头只是个幌子。很多人都知道程道长是四海镖局送到宫里的,再从镖局传信,情有可原。”
江知与等他把信封原样封好,长舒一口气,跟谢星珩说起他另一个忧虑。
“宫里的人,轻而易举就能知道我们家在京城的联络点,南地那边,诚哥儿也在疏通路子,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第53章 徐诚南地逢故人(徐诚个人线)
徐诚抵不过娘亲的催婚,中秋之前就离开了丰州,一路南行,去上陵府。
南路不是他所熟悉的,谨慎起见,抵达上陵府之前,他只赶路,带着表哥穆玄武同行。
舅老爷在上陵府,是盐帮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徐诚没有见过,表哥也头一次来,两人拿着宋明晖给的信物,带上拜贴,进城就问,七拐八绕的进了“盐帮”。
盐帮是个笼统概述词,形容盐贩子聚集的地方。
这里势力杂多,汇聚成帮。
徐诚机灵,也被提点过,进来没有自报家门,以采购的名义,在里边逛。
问过价位,记下来不买,略微透露一点他手里有盐引的消息,吸引盐帮各路势力的人来找他。
贩盐利润大,又凶险。
朝廷每年抓的几个倒霉蛋,都是直钩钓鱼被捕的。
阳谋捉贼,他们又无法抵抗这种诱惑,年年被捉年年上当。
徐诚比普通小哥儿高很多,穿得低调,衣料是绸缎,行走在这片地方,都没露怯,生生震住了一批小喽喽,不敢轻易上前招惹。
闲逛两圈过后,他找个茶摊歇脚,没一会儿,就陆续来人,找他问盐引。
江家有盐商的名头,盐引不说多拿,几千两的份额可以分出来。
这是大生意,来的小管事们又再回去找主事的,来回耗了三天,徐诚才进了舅爷府上。
太难了!
舅老爷的名字不如弟弟的文雅,名号宋威。体格比江承海还要壮实一些,更高更结实。
肤色黑,脸部线条硬朗,五官看着熟悉,和宋明晖有点兄弟样。
他先看了信物,又看了信件。
前阵子宋明晖就寄信来了,要他一定帮小鱼把南地的路子打通。
他又不知道镖局有哪些联络点,只能吩咐下去,叫盐帮的人先收集些消息。
等了一阵,来的是另一个小哥儿。
徐诚的样貌气质,跟一般小哥儿迥异,长相很英气,人往面前一站,就是个练家子,大方利落。
习武的人,一看他,就心生好感。
宋威有两个儿子,小的还没说亲,见了徐诚,难免心痒痒:“你是徐老二的孩子?婚配没有?愿意来上陵府吗?”
徐诚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是爽利性子,看宋威不摆架子,无奈道:“我就是不想成亲,才从家里跑出来的。”
宋威笑声如钟,哈哈哈震天响:“那不是缘分吗!”
徐诚:“……”
是他不懂了。
明明镖局也是以武立业,可是跟他一起长大的师兄弟都看不上他。
他嘴上没说,心里多少都会有些难过。
这回逃避亲事,一来是不想将就,二来也是不信邪。
他有那么差吗?连个真心愿意娶他的人都碰不上?
初来上陵府,宋威这番话,给他增添了许多自信。
眼光不错。
懂得欣赏。
是好汉!
带着任务来的,府上歇了一天修整,徐诚就要干活去。
这般利落,更让宋威心有好感。索性把陪同的武师换掉,叫小儿子宋野陪着。
徐诚明白他的意思,没拒绝。
他又不能一辈子不成亲。
四海镖局在南地有分舵,徐诚过来,先要上门拜访,也把他的来意说明。
南地镖局属于挂名,两边有合作才分账,互相帮忙的事,顺手就办了。
打听消息也是顺手,难就难在消息要得很密,这就需要人手去维系,也要他们平时留心注意。
徐诚早有思路:“老爷给小鱼招婿,好运来家,得了好些营生,丰州那边在试产。老爷的品行你们都知道,出门在外,义字当先。镖局开了二十多年,他从未干过吃独食的事。
“这回有了营生,家里还因赈灾一事得了圣上赏赐,特批为盐商。往后镖局兄弟们便都多一份保障,手头有钱了,刀口的血就都少舔一些。”
能安全的挣钱,谁又想干这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活计?
徐诚说起江承海,南地分舵的人就都动摇了。
再提营生,几家镖局的管事互相低声商议一阵,把这差事接下了。
镖局的暗线,他们会帮忙走一部分。
余下的,就看徐诚的本事了。
上陵府占地比昌和府大三倍有余。
昌和府两县一府,上陵府有五个县城,并一条超长海岸线。
五个县城里,有两个县占地辽阔,一个顶俩。
镖局在南地的势力有限,算上舅老爷在盐帮的威名,也有部分区域打不进去。
多年路线积攒,有熟人,拿银子上门,看人接不接这个活。
接了以后,还得再另外多找几个,免得他们互相认识,私下勾结,拿些不顶用的消息打混。
这差事繁复又枯燥,宋野开始还觉得好玩,两天下来,就恹恹无趣。
他父亲强势,爹爹也凶,看起来好高大一汉子,被吼一声就低头缩脑。
不凑巧,徐诚平时在镖局凶惯了,吼一嗓子,谁跟他身边,谁就要听他的话。
宋野压不住他。
徐诚都有意收敛了,晚上睡觉,也感到憋屈。
比他高一个头呢,吼回来都不会吗?
他长叹一口气。
发现人的喜好真的会变。
他以前对婚事的想法,是他太强势,想要找个软和性子的夫君,这样家里才和睦。
现在嘛,他希望找个能管住他的人,管得住他,家里也会和睦。
嗯,不能纯管教他,偶尔也得听听他的。
就像江伯,在外是条好汉,阿晖叔也给他面子,回家了也会怕夫郎。
这样就最好了。
想了一阵,徐诚把这些杂乱信息抛开,还是搞事业吧。
八月底,徐诚进了禹南县。
禹南县灾地重建,他认为这里是重点区域。
重建地区,获得的信息量会猛增。
官员来得多,官府调令多,朝廷指示多。
各处从零开始建设,也能了解各个行业的兴起过程。
他们不会做这门生意,有所了解,就言之有物。
家里疏通关系,是给谢星珩用的。
读书人,以后都要当父母官的。多知道一些总没错。
怀着这种信念,徐诚在禹南县找了间距离灾区最近的客栈住。
这间客栈是边缘灾区,被烧掉了一半,百姓们没钱住,官员们有地方住,外地的人,有银子不会住。
据他打听,这里整天都有空房。
来了以后,冤家路窄,徐诚看见了熟人。
武剩跟几个兄弟在堂屋吃酒。
武剩都来了,林庚自然也在。
徐诚:“……”
已经知道他们不是山匪,见面拜官是必要的。
这伙人行踪神秘,在外头不以官身示人,肯定是想隐瞒身份。
徐诚没行大礼,冲那边拱手做江湖礼。
坐下后,店小二来问他打尖还是住店。
徐诚听声音熟悉,一抬头,发现是武剩这厮憋着坏,跟他一对视就哈哈大笑。
徐诚握拳。
心中反复默念:他们是官,他们是官,他们是好大的官!
才把心头火气压下。
他扭头看,店里没其他人了。
武剩回头喊:“老大,他又自己送上门了,留他洗衣服做饭吧!”
徐诚:!???
林庚看徐诚憋屈一张脸,实在忍不住笑,隔着一张桌子,都冲他摇头。
“你不在丰州待着,跋山涉水跑这么远做什么?”
徐诚无语。
他能做什么。
他总不能是故意追过来做奴仆的吧!
上次在林家屯,这伙人直接把林大元的家据为己有。这回也该故技重施。
徐诚坐长凳上,努力心平气和,问:“这是你们的店?”
林庚耸肩:“你猜对了。”
徐诚声气一下就弱了:“我能走吗?”
林庚不放人:“我缺个伙计。”
徐诚敢怒不敢言:“我表哥马上过来找我。”
林庚一并接收:“很好,你们兄弟一起干活,这夹生的饭菜我一口都不想吃了。”
徐诚:“……”
那么多人经过,也能花钱请人,为什么总抓他做壮丁。
徐诚住下来了,穆玄武找来,一并成了小奴隶。
穆玄武见过林庚,看他先来丰州,又来禹南,还跟徐诚小声说:“这位官爷难道是赈灾的钦差?”
徐诚剁个菜帮子都哐哐响,叫表哥闭嘴。
“好好烧火,不要说话。”
穆玄武:“……”
好大的脾气。
吃饭中途,破客栈又迎来了一个客人,还是徐诚认识的人。
李家五姑娘,李燕白。
徐诚看见她,就都明白了。
林庚曾在白家院蹲守,李燕白应该就是可怜的鱼饵。
出门在外,李燕白看见他,惊了下,下意识想跑。
徐诚麻木入戏:“客官好,打尖还是住店?”
李燕白住店。
徐诚不知道空房间在哪里,故意使唤武剩带路。
武剩乐呵呵的,起来把李燕白往后院引,讲话还真像个伙计。
“店里烧了一半,楼上不好住人,姑娘就在后院里将就一下吧。”
这院子就剩半边,天也凉了,徐诚不想打地铺。
他看向林庚:“那我跟我表哥睡哪里?”
林庚指指楼上:“你睡上面,你哥守夜。”
徐诚跟穆玄武说:“你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睡醒换你。”
夏季过后,白日短。
天边刚擦了黑,店里就关门。
徐诚去后院烧水洗漱,跟李燕白碰上了。
他不跟李燕白说话,怕坏了林庚的好事。
李燕白迟疑了下,跟着他进了厨房。
从前很骄傲一姑娘,现在灰头土脸的,人瘦了,眼睛里都是红血丝。
她不要徐诚可怜,嗓音哑着,腰背很直。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
徐诚也没想到。
李燕白不沾武艺。这一路奔波,她遭了大罪。
徐诚受长辈影响,也爱帮扶弱小。
他问李燕白:“你是不是一直没睡好觉?”
李燕白点头:“睡不着,心里恨着,身上痛着。”
徐诚沉默了下,说:“那我们晚上换个房间吧,你安心睡一觉,我替你熬一宿。”
他能在客栈里待着,李燕白当他是知情人,听了很诧异:“你不知道代替我有危险吗?我从前那样……”
小孩子之间攀比较劲,在家变面前,都是小意思。
李家作孽,李燕白也是受害者。
徐诚是这样想的,他好歹有武艺傍身,比李燕白这个弱女子多几分保障。
林庚他们都在,真有匪徒摸过来,他能扛住。
而且:“你今天才住进店,总不能那么倒霉,刚熄灯,就有人摸过来吧?”
李燕白真的累。
林庚他们都是男人,她也很怕男人,除开当饵,一路上算是礼遇有加,可她心神一刻也没放松。
徐诚是她熟悉的人,她怔了会儿,说要问问官爷许不许。
林庚不许。
徐诚想了想:“那我跟她一间房行吗?”
林庚态度坚定:“你想让她前面的劳累都白费吗?”
功亏一篑,可不白费。
徐诚不吭声了。
上半夜,徐诚没睡好。
后半夜替换了表哥,他在院里守夜。
守夜有活计,是守着一个药炉看火,把守夜这个差事合理化。
他睡觉前,客栈里人气重。后半夜了,里头就剩下他们兄弟跟李燕白三人。
徐诚也不敢找人,坐板凳上,眯着眼睛,时不时给药炉里递根枝条。
一夜风平浪静,等天边现了鱼肚白,药罐子也差不多快熬干了,徐诚熄了火,起身扭扭腰,动动腿,再去灶屋拿碗盛药。
灶屋木门“吱呀”,与这声音交叠的,是轻轻的踩踏声。
徐诚小时候痴迷飞檐走壁的功夫,负重训练了七年。对足尖落地的声音再敏感不过。
有人来了。
有功夫。
是练家子。
他打了个哈欠,不动声色抽了剔骨刀带上。
出门用帕子包住药罐的小耳朵,他看见月亮照出来的朦胧影子多了一个,有人在他身后。
自己人不会这么偷偷摸摸。
徐诚果断把熬煮了一晚上的滚烫药汁都朝身后泼去。
一声凄厉喊叫划破夜色。
他反应迅速,一转身,把炉子踢翻,脚上使劲,小药炉里才熄灭的柴火带着余热,再次把贼人烫到。
惨叫二重奏。
叫了两回,还没自报名号,误伤的可能为零。
徐诚袖口里溜出一把剔骨刀,竟也不怕,就这么冲过去,趁其痛嚎时,先发制人。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