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富水—— by锦观
锦观  发于:2024年06月23日

关灯
护眼

半月未做,两人昨夜都在兴头上玩过于激烈,三更天时才停下。
以致郑郁现下是真的困,可正想睡时,又睡不着了。掀了床幔透过窗看向庭院,疑道:“为何今年雨水甚多,万年县令和水部员外郎上折子说这些日子护城河都涨了不少,想请朝廷重修沟渠。”
“长安位于关中,都如此多雨,尚不知江南一带。”林怀治把他带回怀中,说:“淮南节度使和江南地区上表的奏章还要等几天才到。长安都这样,去年江南就发水患,今年可别了。”
郑郁枕在他臂弯里,道:“这水患朝朝治,却年年有。”
林怀治揉着他的腰,说:“上令下不达。贪污受贿才是年年有,今岁朝中打了一大批,下面那些官员也该收一收。”
听着雨声,床幔围起天地,气氛陡然暧昧。郑郁笑道:“殿下说的是。”
“时辰还早,可有不适?”林怀治又来嗅他。
言下之意十分明朗,两人在人前总是避着,只有夜间无人时才得相会。
郑郁用手挡开他的脸,皱眉:“难道你不能有所克己?昨夜还没来够?”
玩的兴时,林怀治将他抱于怀中,不停亲吻,吃入了那些哭咽。
郑郁犹如昨夜那狂风骤雨中的池中荷,在天地之间激荡,繁雨来的多而快,几波失神令他的喘声在林怀治肩上破出。
“实在是郑郎妩媚。”林怀治带着他的手寻肌而下。
此物到手郑郁真想给他掰断,但意识到手上时只剩抚摸。
郑郁眼前人的呼吸渐渐加重,他也耐心的给郑郁伺候的爽利,而后方把他抱至身上,挑眉示意他自己来。
许是大清晨的郑郁睡迷了,看美色在前一时色迷心窍。他伸手摸了摸,多次交|合还是只觉骇人想翻身下去时。
却看林怀治一脸期待,只得咬牙悬空慢慢吞坐。
才进半头就听周渭新拍门大声着急道:“二公子不好啦!”
这一声直接把精神和身体本就高度紧张的郑郁惊到,直接失力坐下,力度深得险些叫出。林怀治真怕他不适痛苦,起身抱紧他,抬头渡了两口气,让他伏在肩头缓气,顺着他的背脊,朝门口问:“何事?”
郑郁亲近的齐鸣与周渭新都知晓他们关系,他也不遮掩。
周渭新答道:“郎君,七郎来报说圣上传您去骊山,急事。”
七郎即是箫宽,林怀治来北阳王府向来留箫宽在成王府避免有急事发生他不知晓。
林怀治道:“知道了。”
周渭新忙退下。
“你近日这运没批过吗?”郑郁伏在他肩头大笑,一次两次都被人打断,他真怕哪天给林怀治吓坏。
林怀治猛地将他压在被上,沉声道:“看来还有力气。”
郑郁大呼一声,抬手以指点在他腹部漂亮的肌肉上,轻笑:“那可不行殿下,圣上传你前去呢,可别违了皇命。”
“郑九郎,你最好今日不出门。”林怀治双眼暗沉,咬牙一字一句道。
郑郁听出危险意味才觉撩过火,转身就想跑。却被林怀治拽回按在衾被上,抬起他的一条腿架在肩上。
两个时辰后,林怀治作为最后一个到骊山宫殿的人。德元帝及宰相们的目光都有些探究,新任尚书左丞问道:“成王殿下是骏马受惊故而来迟吗?”
他是刘千甫提拔,如此问就是发难。
“许是红袖添香起不来呢。”刘千甫微笑道。
为美色而耽误了皇帝召见,这罪名可大可小。但在这时分,姗姗来迟简直是藐视君威。
林怀治平静道:“添香伴灯,自为社稷事。陛下,臣从长安回来时见护城河水行不通,且因近日降雨有涨漫之势。而城外永安渠接连倒灌,板桥老坏农田数次被大水冲毁,秾稼受雨水泡灌怕有败势,秋收时百姓恐无颗粒,臣想恳请陛下重修水利。”
而德元帝重心只听见前面的红袖添香,心想原来这林怀治还是近女色的,把人从温柔乡叫起来多少有些愧意。随即开始盘算给他找哪门婚事,没太听清林怀治后面说的什么,只听见了未句,便道:“嗯。那你便督办此事,工部、户部及都水监都配合着,将长安周边的池渠都修葺一番。”
众人的心思都不在这点小事上,由着德元帝去。
徐子谅道:“陛下,江南与郑州一带又生洪灾。灾民数逃,淮南节度使奏上来的浮逃户多达三十万户。陛下恕臣直言,水患洪灾易解,可这土地划分却难。”
“陛下,我朝疆域辽阔,民口众多,可肥沃有耕的土地始终掌握在王公贵戚手里。”袁纮说,“臣认为徐大夫所言甚是,水患可解,但土地之难是历来数代王朝的重中之重。”
德元帝眉头紧锁起身走到案前,朝众官员说:“难道真依你们所说重丈土地?此事工程巨大,我看不如押后再议。”
“陛下,此事等不得,浮逃户越来越多,家家都弃田而逃向外地。”袁纮朝德元帝深揖一礼,言词极其真切,“以致荒田皆被王公贵戚所垄断,农户无田可耕无法上交赋税。国库虽是充盈,可如此下去终有吃尽的一天。启用新税法及土地法迫在眉睫啊,陛下。”
此时又有几位官员站出各抒已见,有同意也有反驳。唯独历来在朝政上大权独揽的刘千甫始终静立站着没有说话,德元帝看刘千甫没有发言,便又将事情拖回水灾上。
水灾泛滥,德元帝点御史大夫徐子谅替他出任江南巡视赈灾,户部侍郎出任郑州巡视灾情。事情商量完毕后,德元帝对于袁纮提出的新法避而不谈,匆匆罢朝。
--------------------

第99章 忘年
过了午后雨水小了许多,却还是闷热无比,热浪夹着雨滴落在长安各处。郑郁接了袁纮令后就顶着雨去魏国公府。
才迈进魏国公府的正厅,郑郁就见厅中已坐了几人,看到厅内人时顿时愣了一下。
榻上的袁纮捧着茶拧眉没说话,刘千甫在旁翻着历年的税收账册,下列的方案前还坐着新任户部尚书孙正、司农寺卿、御史台及中书门下的几位官员。
此刻官员们都在议论,议论新法。故此袁纮和刘千甫都从骊山赶回。
除了袁纮和刘千甫,其余人见郑郁见进来都点头示意。袁纮看他进来,抬手道:“来了,快坐吧。”
郑郁点头看袁纮指的位置位于他下方的几案,只比他和刘千甫低了些。
“新税法必须颁行。”刘千甫将账册丢在案上,说,“灾民荒逃至中原,贫瘠地方的人口越来越少,还不论诸多的浮逃户落草为寇,时时侵扰百姓。今年与前些年相比,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其根基皆因土地被王公大肆占有。”
郑郁在来前就知袁纮与刘千甫要推行的法政。
大雍国库历来靠税收充盈,可近些年人口陡然增长,土地无法准确的分到所有人手里。百姓本为土地耕耘,粮食丰收后以交税。
粮食、绢布、劳力都是成年男子需要去面对的税,但百姓能耕种的土地却十分稀少,相反世家王公手里的地尽是肥沃良田。加之钱与布匹的货钱等同不一,导致交税时需交一贯多才抵得上朝廷规定的一贯。
以致税收市场越来越严重,更莫说土地问题。
如今这江南再起水灾便是给了朝廷最快的一鞭,灾民四散,无地可种只有落草为寇,侵扰百姓和朝廷。最要紧的是百姓交不上税,国库就没钱,现今是朝廷拿钱养着军队,若是兵士无军饷养家,只怕是会哗变。
新法便是重丈土地,以家中男丁人数规定授田的数量,税钱由土地贫富户等与人头交予。并重订交税日期,去除多余税钱,只收土地钱及粮食。
“这法子三年前也提过。”袁纮又倒满了茶,说,“你看朝中有几人答应?世家联合上书抵制,以严明楼、乔省恩及王公贵戚为主,在紫宸殿里,我与他们吵了那么久,你也不是没看见?”
而还有一群人则在隔岸观火,譬如温元皇后的母家曲家。
刘千甫冷笑:“一群饭桶,把朝廷拖垮了他们就高兴了?就算世家反对,你我为臣更应逆风上行。”
郑郁看出这一点,在此等国家大事上,袁纮和刘千甫的意见高度一致。此税法触犯的是世家贵戚的权益,而袁纮与刘千甫非世家出身,自然不会在意这些。最要紧的是,朝廷能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新任户部尚书孙正道:“可此法三年前有惠文太子助力还是未能推行,如今又如何实施?”
刘千甫冷冷道:“世家依附朝廷而生,此事不解决,哪还有什么世家存在?!”
“刘相公,此法重推受到阻力怕不是一星半点。”司农寺卿说,“想从世家和贵族手里把田地拿回来重新丈量,谈何容易?且王公贵戚拒不交税,国库七成的钱都来自于百姓,这如何是好?”
刘千甫沉着脸没有说话,袁纮道:“此前本有参军服役用以抵税,后来朝廷花钱养兵,这事便算了。官与士族谎报土地,朝廷面临的局面不是诸位可以想见的,就算世家反对,诸位也愿一同上书吧?”
众人都点头赞同,此时孙正朝郑郁道:“北阳王也是赞同此法了?”
世家与皇权之间的漩涡,从来不是一点半点就可以脱身的。
郑郁微笑道:“于民于国有利的,家父自然同意。兵士军饷皆来自国库,土地问题是重中之重,军饷发不下去生变的可不是草寇了。”
他知道袁纮让他来的意思,得军中士兵支持,这新法才能推下去。三年前推行新法时,郑郁尚在孝期,郑厚礼卧床养病根本插手不了朝政。但对此法,郑厚礼还是支持。
而王光林则是顾左右而言他,迟迟未上折子,气得刘千甫写信怒骂。这也导致世家与宗亲钻了空子,联合上书抵制。在紫宸殿内跪了一片,德元帝怕闹起来直言拒绝新法。
最主要的是那时的太子是林怀清,刘千甫根本没帮太多。
“郑少卿见识远大,诸位要多思量才是。”刘千甫淡然一笑。
今日谁进了这魏国公府,谁就是支持新法的人,也会是来日世家攻讦的对象。厅中说话最有分量的还是刘千甫,他一开口,就证明两党暂时和睦,而他们现在的对立面则是世家。
随后袁纮砚墨,刘千甫提笔上书,众官员在旁补充。郑郁翻着往年的土地册目与税册,刘千甫进士出身,文采自然上乘,一篇骈文言语犀利潇洒上万字。
待得雨声停下,厅内官员才渐渐离去。
“明日我会将此奏章呈交圣上,明日早朝你就别插嘴了。”刘千甫收起奏章,议政这种事他向来拿手,再不济上面还有个德元帝撑着。
袁纮点头道:“事情谁去做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朝廷和百姓。”
刘千甫阖眼颔首,随后抬眼问郑郁:“你进来见到我时很是惊讶?”
郑郁诚实答道:“刘相看出来了,确实。”
刘千甫轻笑一声,说:“若是知道我早年与维之是忘年之交,你怕是更惊讶了。”
郑郁:“......”
“别逗他了,仲山,这事要是办不好,你我还能斗几年?”袁纮捋胡无奈说道。
“还是老样子的啰嗦。”刘千甫起身走至门口,侧过半身问:“三郎你什么时候从我家接回去?”
“这个逆子,不提也罢!你要是对我有什么气,就罚他作文章吧。”袁纮面色带着嫌弃。
昨日袁亭宜回了趟魏国公府,被袁纮偶然在家追着打,后又跑去了刘千甫所在的梁国公府。于袁亭宜而言,娶一位管他钱财的夫人实在是要他的命,更莫说他性子风趣也有些君子礼节在,不会动手打女人。
这位许娘子是袁纮深思熟虑后确认好的,一定能管住袁亭宜。
但袁亭宜一听之后马上跑了,他在两府之间跑的勤,祸不及妻儿,刘千甫对袁亭宜从来和善,也不对他有什么红脸冷语。
刘千甫剜他一眼:“我才不会教他!”
刘千甫走后,郑郁道:“师傅,新法推行之功数年前就遭世家与宗亲阻扰,如今在提,圣上怕也是不同意吧?”
“就算不同意,豁了这条命也要推出去。”袁纮负手走到厅中看着院中的水洼,说,“阿郁,你没瞧见过蜀地与关外的情形。此次江南水患,秾作怕是颗粒无收。灾民逃离本地是因家中无地可种,大肆流亡,情急惨不忍睹啊。”
郑郁走至袁纮身边,沉吟道:“推行容易,实行难。”
“徐大夫接天子令即将启程去江南赈灾,若是新政顺利,我会举你去江南,督促新政实行。”袁纮转身按在郑郁肩上,“此次刘仲山虽与我们达成短暂的和睦,但新政过后我与他还是水火不容。世家动不了刘仲山,却能弹劾我。江南世家士绅众多,土地丈量一事需得派有分量的人去,我思来想去便是你。此路怕是凶险,不知你可愿意?”
“学生自为朝廷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郁跪地叩首。
袁纮的话很明白,这次新政后,他或许会被世家、宗亲和刘千甫排挤出京,那时朝廷上支持新法的人不能只有刘千甫的人,还得有袁纮的亲信。
那天袁纮留郑郁用膳,两人聊了许久。
待新法颁布,北方有程行礼在万事可靠,而江南则会派郑郁前去,蜀地是袁纮祖籍亲族也多不怕有难度,这也是袁纮事先算好的一步棋。等郑郁从江南回来,也是三年五载后,届时以给事中身份进门下省议政轻而易举。
翌日六月廿十一日骊山议政的宫殿上,刘千甫将提出要改革税法重丈土地。一语激起千层浪,众多世家官员都不肯,谁家的地能干净,慢慢扩慢慢扩的,就扩的无影无边了。
德元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众多官员吵来吵去不知在想什么,但诸人也都习惯皇帝这样。骊山宫殿有水车布水,自屋顶而下,殿内所用坐具皆是玉石,凉爽无比。
工部尚书裴霖虽是刘千甫举荐,可他到底还是世家子弟,他坚持:“刘相公,推新法革旧法,完全不可行。朝中谁的职田土地不是由陛下亲封,你此举可是疑陛下?江南水患并非我等推行新政就可解决的,根本问题则是水利以及灾民。”
工部管水利、职田、屯田之事,他这一出口身后诸多世家宗亲官员纷纷响应。
刘千甫道:“灾民流乱无田可耕,国库要不了三年五载就只剩砖底,难道这是诸位愿意看见的?”
左千牛大将军是温宗皇帝第十三子的孙子,他是皇室宗亲,怒道:“刘相公新法推陈,重丈土地需耗费国库以及人力,现下江南大患,国库又要拨钱,现在又有多少钱去干这件事?”
左千牛大将军掌皇帝近侍,他开口也代表禁军里的世家和宗亲不愿意,千牛卫里都是宗亲与高官世族子弟。若非当年刘从祁回长安时过了年龄,刘千甫必定把他送进千牛卫。
“如今已是六月底,秋收近在眼前,京中百官都要发放禄米。可江南水患怕是无米可收,灾民流乱需要国库赈灾,且不说洛阳周边的郑州等地也遭受水灾。”郑郁站出文官之列,说,“就算从粮仓调粮发放,那日后呢?赈灾能解一时灾民,可能解一世?百姓无田可耕,便成流民。而剩余耕种的百姓则要承担远超自身的赋税,时日一久也就弃田而去。国库无钱无粮,如何养天下百姓与戌边的将士?”
“北阳王也同意了?”秘书少监林广说道。
他为太祖皇帝曾孙的幼子,皇室宗亲,未及四十,相貌威严。
他们不敢与刘千甫明面上对着来,可想拿捏一个郑郁还是轻而易举。
郑郁答道:“北阳王为朝臣,与陛下一样以江山社稷为重,自然同意新法。此法乃是解我大雍眼下土地问题的一项新举,推行得当功于千秋万代,福泽万民。”
林广冷笑道:“怎么?不同意就是视江山社稷如无物了?新法推行,户部就要拿钱,工部出力。”随后朝孙正问道:“孙尚书,国库去了赈灾钱及军饷,还有几个钱?”
孙正答道:“启奏陛下,除了这些国库现有余钱一亿一千二百万。”
这时司农寺卿说:“陛下,据太仓署的人来报,长安周边粮仓加一起的粮食不足三百万石。更莫说这郑州水患,要从含嘉仓运粮。陛下,马上便要入冬,这江南地区的粮食和税怕是收不足往年啊!”
严明楼淡淡道:“新法为百姓固然可行,可如今这局面怕是不行吧?国库无钱无粮,更莫说就算推行下去,这官员一层一层的扣下,到得朝廷又有多少?流民动乱才是眼前根本。”
“治病方得治本才是。”郑郁说,“流民就算赈灾好,可他们已逃离故乡,回去之后田还是那块荒田,更何况秋收之后又要交税。不如就在此时将新法推行下去,将百姓安抚下来。”
严明楼又要开口时,德元帝终于受不了,说:“诸位爱卿别吵了,此事还需慢慢商议。且看江南水患后预估下能有多少粮食,再者命各地州县重视水利防护。退朝。”
殿中的官员吵了两个时辰,还从长安赶来议政,此刻还是被德元帝一句慢慢商议给推了回去。郑郁现在还领着侍御史的官职,最近这几日鸿胪寺的事少,他也就回了长安御史台。
郑郁才在殿院坐下喝了两口茶,郑郁就见御史中丞王安齐走过来。起身做礼,问道:“王中丞何事?”
“骊山殿中,怎么不见袁相开口?”王安齐笼袖问道。
郑郁想了想,说:“袁相公真的开口,怕也是与我一样的。”
回答滴水不漏,王安齐出身世家,他背后乃是寿阳王氏。
王安齐颔首,随后在他身边坐下,笑着说:“砚卿,你前途无量,何必搅这趟浑水,其实你若不表态这件事,袁相和刘相这等人物也会事情办好。”
世家与宗亲吵闹的点只在于为何推行,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员,他们也需要支持,当然更多的则是不希望新贵支持这件事情。
譬如北阳王之子的郑郁。
“为民谋事怎是难事呢?”郑郁话语轻声地推回去,“王中丞居高官位,自幼熟读百书,通晓人伦,想也是位为圣上和百姓着想的人。若是圣上将新法推行下去,王中丞心里会欢喜吧?”
王安齐心道好险的语言,他让郑郁别瞎掺和,有袁纮和刘千甫那俩宰相在,世家和宗亲总能找到错处弹劾回去。可没想到郑郁如此坚持,还直言新法必行,到时要是圣上都同意了,他还不高兴,那不是吃撑了拿着脑袋玩吗?
王安齐怕被套话,闲聊两句后就离开了。
骊山殿上的重修税法事一说开,朝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各地世家与宗亲官员纷纷上书,直言不可。一时御史台与政事堂忙的不可开交,互相弹劾的折子如雪花似的飞入御史台。
而德元帝只想避暑,并不想看这些烦心事,只把事情全放给政事堂与御史台。
这日才用过早膳不久,郑郁正在看大雍历年的土地数与粮食产量,没多久就有内侍前来,越过殿内其他侍御史后,朝他说道:“郑御史,圣人传召骊山。请。”
郑郁知晓德元帝的考验来了,骑马随内侍去了骊山。
--------------------

第100章 蓝田
夏日初午后,连续数日的大雨浇灌着这座帝京,这使得今日的长安城颇为凉爽,虽有蝉鸣振耳,却不觉往日闷热。
可其实长安如何闷热,都不及骊山的清凉。
芙蓉花池的亭台上,帐幔纷飞,宫婢透过冰正打着扇驱丝丝热气。亭内人也算到得齐全,林怀湘、林怀治、刘千甫、德元帝及郑郁。
“砚卿,你可是尚未娶妻?”德元帝随意提起。
郑郁坐于德元帝下方,林怀治侧位,他朝德元帝答道:“是,陛下。”
德元帝笑道:“霍山长公主上折子给我,让我这个做兄长的,问你愿不愿意与她结亲。”
霍山长公主文宗十一女,嫁给奉先张氏,如今的太仆少卿,夫妻育有两子两女,而之前贬官的张书意便是其丈夫族支。
郑郁心想德元帝怎么还是爱做这个?他蓦然扫过对面相坐的刘千甫,他想这怕是刘千甫和德元帝的主意。
奉先张氏在朝中也算望族,真要结亲,有了奉先张氏和霍山长公主的支持,于新法绝对有利。而且他做了皇亲,那在朝中就不可能在居御史台职,给个鸿胪寺少卿的官职一辈子到老也就够了。
刘千甫的算盘真是一箭双雕,这怕也是今日让他来而非袁纮来的缘故。先借姻亲之名看看他是否想与世家结亲,借机敲打。
郑郁揖礼回道:“臣谢陛下与长公主抬爱,只是此等大事需得禀明父亲。臣性情沉闷,身无所长,恐污长公主和县主的慧眼,再者兄长居长尚未成婚,我为幼辈不可居于前以乱了尊卑。”
德元帝似是料到了郑郁的回答,并未生气,轻声问:“你不怕我罚你?”
“陛下万民之君,绝不会为了微臣而弃忠臣不顾,臣现下若不言明,更怕来日对县主有亏。”郑郁伏地叩首,额间起了汗,“微臣拒长公主面,实为悖逆,臣恳请陛下降罪。”
亭内谁都没说话,刘千甫脸色平静,林怀湘神情有所思量,林怀治淡笑缓解:“父亲,姑妈的女儿你不是说要许于七伯父家的四哥吗?”
说是女儿却未明说是哪一位,这也解了德元帝的窘境。
德元帝唔了声,笑着说:“是吗?”
林怀治颔首:“嗯,娘说的。”
德元帝想怎么严静云什么都跟林怀治说,但看郑郁跪的端正,话又说的真挚,他也不好在乱点鸳鸯谱,毕竟家里几个大小子还没成婚。于是说:“那是我记错了,砚卿,快起来吧。”
亭内服侍的宫婢都是有眼力见儿的,谁敢把天子被拒的闲话传出去?
郑郁答谢随后坐好。
“陛下,去年扬、苏、杭三州虽发水患后续却有朝廷拨款重修的措施,可为何今年还会发生?”刘千甫说,“臣担心是这水利工程没做好才会有今日局面,故想请陛下彻查。”
“去年监修扬州等地水利的人是淮南节度使,苏杭两地则是浙东观察使。”林怀湘笑着回答,“父亲,您看要彻查吗?”
这两人俱是世家与宗亲担任的官职。
德元帝避了这个问题,问:“此次受水灾最严重的是哪里?”
郑郁答道:“是扬州所辖的广陵、江都、江阳、苏州的长洲、嘉兴以及润州、和州等地。郑州则是荥阳、中牟等地。受灾的百姓加起来有近百万。”
“维之也是这个意思吧。”德元帝看向郑郁,神色轻松地说,“他是你师傅,你做什么都代表了他。新法可行,但国库属实无钱啊。”
郑郁看向德元帝时,沿线停留过林怀治,两人视线相交一瞬又分开,他回道:“是,陛下。可民是国本,若百姓四荒流难,落草为寇,盘淮河为盗,于我朝而言都是祸乱。如今新法是为从基上解决百姓无地可耕的问题,赋税求稳百姓才有安居之面。世家与宗亲皆占肥沃良田,霸地圈为自己,雇佣佃户耕种,可却只交其民税的一成。而天下七成的赋税都落在不足三千万百姓的身上,实在沉重。”
刘千甫接道:“陛下,砚卿所言极是。世家与宗亲的态度决定不了我朝日后的走向,可百姓却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两位爱卿的肺腑之言我都明白,可这几日朝堂上吵了多久,你们不是没看见。”德元帝往凭几上撑额一靠,立马就有宫婢为他按解头疼,“世家的根基不止在长安,他们靠乡土长据,井邑之间多是他们的官员、族人。他们不答应,这推行下去的难度可想而知,史上谁家变法皆是如此。且今年国库无钱,我看不行。”
谁都明白,皇帝就算答应就算推行下去,可那些世家和宗亲不答应,其中的困难多如牛毛,下令下不达,欺上瞒下的事情官员之中比比皆是。
而世家一直不对刘千甫出手,则是因为刘千甫此前动的都是少数人的利益,谁都有侥幸心理,你杀别人又不是杀我,我何必与你为敌?但这次的新法完全是将世家和宗亲都摆到对立面,你触及的是大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
林怀湘斟酌片刻后,说道:“父亲,儿子认为不如先圈地以为试行,若收效良好则推天下。”
德元帝叹了口气没接话,林怀治问道:“选何地?”
“此前二哥曾言可选蓝田一带,近受郑州水患的灾民也多数逃来长安。不如以此地为例,先试行。”林怀湘到底是德元帝教出来的皇子,论起国政来沉着冷静。
“蓝田一带多是皇室、京官们的职田,他们会答应吗?”林怀治问,随即又解释,“二哥先前提起时,多遭反对,如今怕是无法折中。父亲,依儿子看,不如选华州郑县,县内土地良佳,又有利渠引谷水灌溉,实乃耕种上地。”
林怀湘笑道:“六郎,新法试行并非选耕地,而是试世家。真选华州,可是要派官员前去督察。朝中现下谁想去接这种摊子?”
德元帝一贯和稀泥惯了,开口打断:“这事我尚思量几天,怀治,长安周边的水利修葺的如何?”
“查阅了图册及地形,明日儿子会去督察。”林怀治沉稳答道。
德元帝颔首:“新法不可操之过急,维之曾上书兼修水利,可惜他年龄大了上不得山下不得水。砚卿你既承他的衣钵,此次你就跟着怀治去看看。”
他的眼神看向林怀治,目光深沉:“六郎啊,你也还年轻,我记得中书侍郎谢从一曾任苏州刺史,对水利之事颇有见解,你就与他协着办吧。至于江南那边,仲山你着人查一下是谁修堤岸,此等小事都办不好。”
谢从一出身世家,任中书侍郎,官职在刘千甫之下,他本人也是刘千甫举荐为相。此人每遇大政事也是推诿别人,政事堂中他鲜少发话,私下却笼着不少世家子弟为官富庶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