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太子党 上——楚清明
楚清明  发于:2014年10月08日

关灯
护眼

此外,作为崔府今年的头等大事,陈氏重视非常。她专门乞了上届及第进士的旧衣,压在崔世卓枕头下以图吉利;又请了相士占卜吉凶,讨了个大好的彩头,一整日乐得合不拢嘴。

崔容看在眼中,不屑一顾。

他是不信命理之说的,若是真有因果报应,怎么不见好人长寿,歹人遭殃?

不过,不管二人待遇如何天差地别,春试之日还是如期到了。

第二十五章:春试(上)

春试在尚书省南面的贡院举行。

天还没亮,崔容便已经打点妥当准备出门了。不是他太急切,春试卯正之时就正式开始,去迟一些连考场都进不去。

出了院门,却见崔世青专程起来送他,还替他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崔容打开一看,除了文房用具,还有考试期间所需的各种小杂物,从热饭的炭火,到照明用的蜡烛。此外还有一个四层的大食盒,里面肉菜、点心、茶酒一应俱全,丰富得很。

“这……”崔容见之动容,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原本打算花银子去买贡院提供的东西凑合着用,却没料到崔世青花了这般心思。

“切莫跟我客气。”崔世青招呼宝儿把行李背上,又转头对崔容道:“小容,你此去必将金榜题名,我等你的好消息。”

******

崔容到贡院不过卯初,但门外已经聚集了数以千计的考生,还有人断断续续往这边赶。

他原本与张仪杜仲相约,但人实在太多,崔容四下寻了好久,都没有看到两人的身影,只能先去专门的差引处报道。

此时贡院已经被禁军包围,这些军卒站得笔直,面无表情,不苟言笑,手中握着的兵器闪着锋利的光泽,让人一见便心生畏惧。

这不仅是为了杜绝春试时贡院内外传递消息,徇私舞弊,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喧哗闹事,扰乱考场。

一旦发现有人敢顶风作案,禁军便将其当场拿下,夺其解状,毫不留情面地赶出贡院。

心中有鬼的考生,一见这般阵势,多半吓得两股战战,再不敢生出什么歪脑筋来。

见了这阵势,崔容心中也难免小有波澜,不过大半是因为兴奋。他将家状交给差引验看,然后全身上下都被搜检一番,这才顺利通过贡院重兵驻守的大门。

宝儿不是考生,只能在贡院外等候。

崔容独自拿了行李进去,先拜过监考的官吏,然后依照他的吩咐择席而坐。

不远处有人挥手,崔容定睛一看是张仪,便起身过去:“原来泰安兄已经先进来了,杜兄呢?”

“我也没见着他……不说这个,你考试所需之物可都备好了?”张仪问。

不等崔容回答,张仪又接着说:“家里置办的时候,我多替你备了一份,你拿去用吧,可别嫌弃。”

他一堂堂工部尚书嫡长子,将自己摆的这么低,纯粹是怕崔容不肯接受。这份好意崔容如何不知晓,也就不再推辞,承了这份情。

于是张仪从身后行李堆中拿出一个包裹,对崔容说:“这都是给你的。”

崔容目瞪口呆地看着足有半人高的巨大包裹,半晌挤出了两个字:“谢……谢……”

******

崔容又闭眼静坐了片刻,到了卯正之时。主考官一声令下,禁军便关闭了贡院大门,今年的春试正式开始了。

进士科一共考三场,分别是贴经、杂文和试策,只有三场都通过才能登科及第。

开始先考经贴,这也是三场中最简单的一门。

崔容打开经卷,间其中每间隔数句,就有一段被遮掩住,需要考生根据前后文补全,以考察其对典籍是否熟烂于心。

这一科崔容胸有成竹。

他从能记事起,就日日诵读各种典籍,这种程度的考试还难不住他。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崔容就完成了全部题目。

他左右看看,大约六七成的考生还在奋笔疾书,剩下的,或伏案休息,或起身活动筋骨,只要不离开自己的座位太远,并不算违反规则。

崔容拿出备下的茶水,略略喝了一些润喉,又看见张仪给他的一大包东西里,竟然有一个厚实的棉垫子,他顿时大喜过望。

虽然时值四月,但早晚仍有些寒冷。贡院只准备了薄薄的草垫,并不能阻隔地底的寒气,坐上一会儿就让人难受。

有了这个棉垫子,接下来的考试无疑会舒适许多,崔容立刻拿出来铺上了。

他不禁感概有个可依托的朋友是多么幸运的事——纵观考场,那些因没有门路,或身出寒门而无法准备所需物品的考生,大都冻得不得不起身四处走动来取暖。

略微休息了一会儿,崔容便向监考官吏示意自己准备开始杂文试。

杂文所试为箴铭论表一类,因为这一场并不限定题目,全由考生自拟,因此也是三场中最容易作弊的一门。

有些考生会想各种办法提前准备,甚至请人捉刀代笔,好脱颖而出,增加自己的胜算。

崔容自知诗文平平,便选了论题,打算写篇文章。

当然,这也是他提前准备好,反复反复修改过的,此时崔容只需默写在贡院统一准备的黄纸上——使用这种颜色的纸,也代表着天家赐予的殊荣。

考完经贴与杂文两场,时辰已至未初,考生可以暂时搁笔,吃饭休息,甚至可以小范围交谈一下,只是不得涉及与试题有关的内容,否则被巡廊捉住,就得赶出场去。

崔世青和张仪都替崔容准备了餐饭,后者便随意挑了些合口味的,放在自带的小铜炉上加热。

这时旁边的考生与崔容搭话:“这位小兄台,剩下的餐饭,你若不吃,可否匀一些给在下?”

崔容抬头,见是一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那青年人虽然衣着整齐,但明显是旧棉衫,所带之物除了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具,只有一块冷硬的面饼。

面饼已经被青年人啃了一半,捧在手中;主人却可怜巴巴地看着崔容……桌子上的食盒,脸上的神情十分值得玩味。

崔容愣了一下,连忙把食盒递过去:“兄台若不嫌弃,尽可取用。”

那青年道了一声谢,也不客气,接过食盒,取出里面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崔容看在眼中,只觉心中不是滋味。

像这样的寒门子弟,为了凑齐来长安的路费,大多是倾尽家财背水一战。若是高中自不必说,若是落第,则不知要面临怎样的前路了。

与他们相比,自己的遭遇似乎并不算最差,实在没有理由自怨自艾。

崔容获得了某种鼓励,出于感激,他又倒了一杯热茶递给青年。

青年咽下一大口饭,这才终于腾出空档自我介绍:“在下姓李,名玉堂,山东济南人。多谢兄台施饭之恩。”

崔容见他态度坦荡,心中不由赞赏。

时下许多读书人,学问不见有多长进,架子摆的却不低。他人好心周济,就算心里恨不得扑上去,面上非要显出不屑一顾的模样,似乎是被逼无奈才勉强接受一般。

如李玉堂这样不卑不亢,知恩图报,倒更令人有好感一些。

崔容身边物资丰富,便不吝与李玉堂分享。两人随意聊了几句,李玉堂报了暂住的地址,相约放榜之后一同庆祝。

到申初,主考宣布试策开始,两人各自归位,进行最后奋力一搏。

第二十六章:春试(下)

试策需考生们论时事谈政事,为的是考察考生的政治见解和综合素质。这是一把双刃剑,若考生论调保守,也许会被认为见识有限;而太过犀利,又有可能不甚得罪了哪位不能得罪的人物。

这对每一个考生,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而对此,崔容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此次春试的题目便是刚过去不久的粮荒,崔容打算通过粮荒论述其后体现出来的吏制腐败。

承乾帝偏好耿直不阿的人,根据崔容上一世的记忆,若干年后的某届状元,就是因为观点犀利文风强硬而得到天子青睐。崔容便打算效仿此人。

而承乾帝心中对地方官员的不满也非一日之寒,所以这题目虽然是剑走偏锋,但应当有惊无险。

思索好大致的布局,崔容便提笔疾书。

写了大约有一个时辰,贡院门口一阵骚动,似乎有人进来了。崔容一看,原来是二皇子杨时奉承乾帝的旨意巡视考场。

这是崔容头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见杨时。与想象中不同,二皇子殿下长得端方大气,威仪天成,叫人一看便心生臣服之意,是标准的储君样貌。

若不是知晓这幅面皮下隐藏着怎样歹毒的心思,崔容定不会相信这样光华熠熠的人便是那件事的幕后黑手。

仇人相见,崔容心中激荡万分。但此次春试事关重大,崔容不能因为一时激愤自毁前程。

他在心中不断告诉自己来日方长,端起茶杯一口气饮尽,终于勉强恢复平静,低头再不看四处勉励考生的二皇子,提笔继续书写。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崔容的文章已到了收尾阶段。他点燃一支蜡烛,又见李玉堂只有一盏昏暗的桐油灯,几乎看不清纸上的字迹,便分了三支蜡烛与他。

春试允许考生自备蜡烛,使用三支为限。崔容此举,无疑延长了李玉堂答题的时限。后者惊愕之余,对崔容抱拳以示感激。

等第二支蜡烛燃去一半,崔容写下最后一个字,又通读了几遍,觉得没有问题,便向主考官示意,交了卷子。

此时已将至戌时,天色全暗。崔容提着灯笼走出贡院大门。

贡院外依然热闹如初,多是考生的亲朋家眷在此等候。崔容一眼看见崔世青带着宝儿、李福候在门外,便向他们走过去。

一见他出来,崔世青便问:“结果如何,可有把握?”

崔容没有细说,只道:“说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且候着放榜吧。”

这时李玉堂也答完出来吗,恰巧又碰到崔容,便再一次向他道了谢。崔容便给两人略作介绍。

李玉堂见崔世青一身锦衣,又带着小厮,此时方知崔容并不是普通人家出身,便道:“原来崔兄也是大家公子。”

先前崔容一身布衣,李玉堂又眼见张仪给他包裹,只当他是靠朋友资助才准备周全。

崔容闻言苦笑:“我算什么大家公子。”

这话说得古怪,李玉堂观崔容面上似有难言之色,心中暗道达官贵人府上龃龉事多,看来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这么一想,他对崔容的态度反而更多了几分亲近。

两人说了几句,再提放榜之约,相互拱手告别。

崔容又等了片刻,还是没见着张仪和杜仲。崔世青催他快回府休息,崔容便也不再多停留,与崔世青一道往崔府去。

刚走几步,崔容远远看见贡院南侧的树下立了一个人——是杨进。

杨进穿了一身黑袍,并不是很显眼,不知怎么崔容一眼就从人群中瞧见了他。而杨进,显然也看着崔容。

因为贡院周围鱼龙混杂,崔容不欲再生事端,只遥遥向他拱手。杨进点了点头,像是就等着这一刻,此时心愿已了,竟就此转身离去。

“没想到他也来了。”身边崔世青突然道。

崔容吓一跳,以为他看见了杨进,谁知回头却发现崔世青看得是另一个方向。

崔容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看见一堆婢女小厮围着崔府的马车。车内陈氏带着焦急的神色正四处张望,想来是在找崔世卓。

“也不知大哥考得怎么样。”崔世青道。

崔容摇摇头,他根本没有注意崔世卓。不过他既然还没出来,想必情况并不妙。

崔世青突然想起一事,对崔容说:“对了,伯母今日在府中对伯父说,想等大哥高中,便让他袭世子之位,来个双喜临门。”

崔世青大概是替他不平,不过崔容并不甚在意:“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说完,他又想着陈氏和崔世卓视世子之位如命,难怪陈氏一副焦急模样。不过在他自己眼中,什么都不如能离开这个家来得自在舒坦。

回了崔府,兄弟二人发现崔怀德竟然在正厅候着,神色凝重。

见崔容进来,崔怀德把他叫到近前,问了几句答题的情况。

崔容只说不知自己发挥如何,崔怀德也没多想,嘱咐他好好休息,目光又投向大门方向。

崔容知道他是在等崔世卓,也不觉得伤心失落,回自己院子洗漱一番,早早上床歇息了。

这时候崔容并不知道,一场狂风暴雨正在酝酿之中。过不了多久,他也将被卷入其中,沉浮未知。

******

待亥初,主考官下令春试结束,将所有卷子即刻封存,在禁军的护卫下送往尚书省。

接下来几日,负责此事春试的主考和协考官员,将日以继夜地阅卷,选出头甲二甲三甲及第的人选。

而头甲三人,以及二甲前十名的答卷,是要送给皇帝亲自批阅,决定名次的。

十日后,十三份案卷摆在了承乾帝的书案上。

承乾帝一一阅过,御笔朱批。到其中某一份,他停了下来,又思索了片刻,批道“略观其策,虽并未尽善,然颇有可取之处”,然后将其点为二甲头名的传胪。

第二日下了早朝,承乾帝宣春试主考及三位主协考四位大臣觐见,将拟好的排名名单分发下去。

几位大臣看完,见二甲传胪的位置上写的崔容的名字,相视几眼。

然后主考、礼部尚书段临海便上前一步,指着崔容的名字道:“皇上,此人不妥。”

第二十七章:放榜日

“如何不妥?”承乾帝见有异议,颇为意外地问。

段临海躬身道:“臣听闻此人与兄长不和,曾于学馆内当众争吵,德行有亏,不宜点为传胪、立为天下学子的表率。臣以为,此人应取为三甲。”

知贡举官们批阅试卷时并不能看到答卷者的姓名,因此段临海此时才知道崔容竟然位居头十三名之列。

他虽与崔家政见不合,但与崔容并无过节。只是段临海为官素来一丝不苟,见到失误之处,定要直言不讳。

进士选取,除了要看其见识文章,还要观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四事皆可取者,再看其德行是否高洁正直。

承乾帝虽喜崔容策论文章,但段临海的话也有道理,不能不考虑。沉吟片刻,承乾帝对众臣道:“此事朕考虑考虑,明日再议吧。”

回到寝宫,承乾帝立即命李德宝找来杨进,私下问他崔容的事。

杨进一听便知晓大概与春试有关,毕竟崔容的出身是无法抹去的劣势。他思索片刻,拣着些不甚要紧的给承乾帝说了一遍。

他并不敢回护得太过明显,不过对生性多疑的承乾帝来说,这点意见已经足够改变他的想法了。

承乾帝叹道:“行事虽有不妥,到底事出有因。也罢,降上一降罢。”

******

放榜之处设在贡院东侧的短墙上,墙高丈余,四周环绕棘篱,并有禁军把守,以防有考生失控毁坏榜文。

今日张贴的是二甲十名之后并三甲登科的进士名单。稍晚些时候,头甲三名和二甲前十名的金贴,会由宫中亲自发到新进士府上。

一大早,考生们就赶到贡院,在榜文上查找自己的名字。找到了的喜极而泣者有,遥遥祭拜爹娘者有,手舞足蹈者有;找不到的大失所望之余,又怀着一线希望,盼着自己中了前十三名。

崔府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崔怀德早早就派了识字的小厮去看榜,小厮没找到崔世卓的名字,不敢回府,一直挨到再也躲不过,才小心翼翼将情况报给崔怀德和陈氏。

崔怀德面现失望的神色,陈氏扭着手中帕子,半天才说:“急什么,午时还有送金贴的,我们卓儿定然是中了头甲!”

这话虽有几分自我安慰之嫌,到底也多少稳定了全府的心思。在故作镇静中,崔怀德和陈氏焦急地派人四处打听,希望能早早探得宫里的风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